面膜贴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人肌肤状况和面膜贴的类型。一般来说,大部分面膜贴在10-20分钟左右即可发挥最佳效果。也有一些面膜贴可以延长至30分钟以上。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面膜贴或者是敏感肌肤,建议初始使用时间不要太长,可以从10分钟开始。因为每个人的肌肤反应不同,需要逐渐适应面膜贴的功效。
根据面膜贴所解决的问题来决定使用时间。例如,如果你使用了保湿面膜贴,10-15分钟就足够了;而如果你使用了深层清洁或修复面膜贴,20-30分钟的时间更为适宜。
不同季节也会影响面膜贴的使用时间。在干燥的冬季,可以适当延长面膜贴的时间以增强保湿效果;而在夏季炎热潮湿时,则建议缩短使用时间以避免皮肤过度油脂分泌。
不同品牌和类型的面膜贴也会对使用时间有所影响。一般来说,一些高端品牌的面膜贴具有更好的质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相同效果;而一些低价位的面膜贴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个人肌肤状况也是决定面膜贴使用时间的重要因素。如果你的肌肤偏敏感或者容易过敏,建议缩短面膜贴的时间,以免引起不适。
根据个人情况和面膜贴类型来确定使用时间是最合理和有效的。无论选择何种时间,都需要保持肌肤清洁、温和地按摩面部,并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记得在使用完面膜贴后进行适当的护肤步骤,如拍打按摩、涂抹保湿霜等,以锁住水分并增强吸收效果。
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面膜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1998年,国内面膜行业起步,SK-II经典面膜产品进入中国,但是产品价格高昂,随后2002年玉兰油推出美容焕彩面膜,面膜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国真正推广,中国面膜消费启蒙。
2003年美即面膜成立,开创单片销售模式,随后国内本土面膜品牌大量成立,膜法世家、御泥坊等开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国产面膜的低价推动下,国内消费者对面膜的接触增多,认识加深,中国面膜消费处于培养阶段。
2014以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淘品牌崛起,同时综合型化妆品企业如百雀羚、自然堂等企业开始加大在面膜产品中的投入,日韩台湾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面膜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2020年双十一面膜品类成交量第一,市场规模突破三百亿元
在去年的双十一中,面膜以3704万件的销量成为淘系平台护肤品销量第一品类,成交额也达到了4836亿元。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面膜约占整个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的1188%,约为291亿元。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展现了中国大陆护肤品市场顽强的生命力,在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护肤品市场规模依旧能够保持1028%的增速增长,而面膜市场规模也保持正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注:中国面膜市场规模数据是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公布的面膜占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的比重进行的测算。
——补水是消费关注重点,趣味成新需求
目前,我国消费者对面膜的关注点主要有六大方面:功效、痛点、产品设计、使用场景、适用人群和产地,功效和痛点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以中国化妆品分享第一大社交平台——小红书用户分享面膜笔记为例,有36%的笔记关注点在功效方面,有27%的笔记关注点在痛点方面。
其中,补水、保湿、修复、清洁和温和为面膜功效前五大关注点,补水关注度最高,达到30%;而敏感肌、痘痘肌、干燥、黑头为用户使用面膜前四大痛点,敏感肌占比最高,为36%。
注:数据统计根据TOP数据计算方法;对项目排名重新计算占比。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除了关注功效和解决痛点外,还对面膜的趣味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面膜的新颖化成为了国内外品牌方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品牌在面膜纸的花纹图案、面膜的形态及包装等方面作文章,为面膜这一单品创造更多的娱乐及互动属性,如韩国品牌SNP的熊猫面膜和日本品牌Pure
Smile的艺妓面膜在面膜纸张上印制独特的图案吸引消费者;
美国品牌Glamglow的星空面膜在面膜材质上添加星空元素打造星空梦幻面膜;中国品牌膜法世家的复活草熬夜修复睡眠面膜冰淇淋套装则在面膜包装上进行创新,采用冰淇淋包装面膜外观。
——年轻消费群体为面膜消费主力军
随着人口结构变更与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内60-70后“高储蓄、低消费”的保守消费正逐渐被90-00后“强调个性品质,重视美丽效应”的消费观念所代替。在面膜市场上,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构成面膜消费的主力军。
根据青眼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无论是常年购买面膜的资深消费者还是没有特殊偏好的普通消费者,21-30岁人群均为面膜的消费主力军,占比均在一半以上。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面膜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