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但是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仅是依靠地势,还经过精密的科学计算和各项重要技术才得以成功。
以中线工程为例,其中几个重要工程为:
1、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荥阳市境内,总长1930km。
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为适应黄河游荡性河流与淤土地基条件的特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4250米隧洞。
隧洞内径7米,外层为厚04米拼装式管片结构衬砌,内层为厚045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衬砌,两层衬砌之间采用透水垫层隔开,内、外衬砌分别承受内、外水的压力。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也是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工程中规模最大、单项工期最长、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复杂的交叉建筑物。穿黄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历时9年。设计流量每秒265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20立方米。
2、调水竖井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调水竖井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王村,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来的长江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同时在水量丰沛时可向黄河相机补水。
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工程北岸竖井为大型圆筒结构,建于黄河河滩地中细砂强透水地层中,内径164米,井深505米。
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井壁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地下连续墙形式,厚15米,深766米;内层为08米厚钢筋混凝土现浇衬砌,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工程规模之大、开挖之深、地质条件之复杂、工作难度之高,均居国内之最。
3、输水隧洞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具有两条内径4米的有压输水隧洞,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
4、U型渡槽
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和沙河渡槽均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采用造槽机现场浇注施工,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属世界首例。
5、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于2010年、
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移民搬迁涉及的 湖北、河南两省成立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省直有关单位成立包县工作组,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形成了上下联动、责任明确、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已搬迁群众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6、大坝加高
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
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大坝,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约800米处,控制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丹江口坝址以上年均径流量388亿立方米,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功能。初期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73年建成。
丹江口水利枢纽由拦河大坝、升船机、水电厂等建筑物组成。初期工程建设时已考虑到后期大坝加高的要求,其中河床混凝土坝高程100米以下已按正常蓄水位170米方案进行建设,为大坝加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培厚、加高和改造。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1月5日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9月26日举行了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仪式。2013年8月29日加高工程顺利通过蓄水验收。
丹江口水库蓄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增加116亿方,可保证多年均衡向北方调水,实现向京、津、豫、冀等北方地区提供可靠、稳定和清洁的水源的目的。
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南水北调的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4月16日 根据当前汉江水情和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偏高的实际情况,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4月到6月期间向北方启动生态调度,累计向天津、河北、河南三受水区生态补水507亿立方米,这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三年多以来,首次正式向北方进行生态补水。
根据近日下发的《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丹江口水库向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水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汉江水情和丹江口水库蓄水水位偏高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水库防洪、受水区供水和汉江中下游用水情况,经研究,决定今年4到6月组织中线工程向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工作。
据介绍,初步确定的507亿立方米生态补水规模中,天津市为047亿立方米,河北省为31亿立方米,河南省为15亿立方米。
长江委将根据丹江口水库来水蓄水情况,在优先保障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水库月末水位控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态补水调度规模和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伟大的工程!
南北水调是南北水调工程的简称南北水调工程介绍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西北,以缓解那些地区的缺水情况(中国历来南方水灾多发,而大概同时则是北方旱灾多发)。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目录 [隐藏]
1 工程提出
2 东线工程
21 工程概况
22 主要工程
23 工程优缺点
3 中线工程
31 工程概况
32 主要工程
33 工程优缺点
4 西线工程
5 工程主要数据
6 争议和对策
7 参考资料
8 外部链接
9 参见
[编辑] 工程提出
从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后,中国大陆水利部门就对此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并组织专家进行全方面的论证。经过几十年研究,目前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编辑] 东线工程
[编辑] 工程概况
东线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主要是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的河道及周围的湖泊,用闸控制。东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下游抽引长江水,沿线建设的13级泵站,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于山东境内分两路供水。一路越过黄河后,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自流到最终抵达天津;另一路向东供应青岛、烟台。东线输水主干线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60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从东平湖向东送水到山东半岛的输水线路长约690公里。
[编辑] 主要工程
输水工程 (包括输水河道、泵站枢纽、穿黄工程)
蓄水工程
供电工程
[编辑] 工程优缺点
优点:东线调水,位于长江的下游,抽水量有保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有现有的河道、湖泊可利用,工程费用小,修建较快,现已付诸实施。
缺点:抽水需要大量电能,运转费用大。受污染,水质较差。
[编辑] 中线工程
[编辑] 工程概况
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该工程是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的首闸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陶岔渠,沿途经过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建设专用的立交供水渠道,采用自流方式,沿途供水,最终抵达北京、天津。中线调水工程总干渠长1246公里,其中黄河以南462km,穿黄河段约10公里,黄河以北774公里。天津干渠长144公里。
[编辑] 主要工程
水源区工程(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输水工程(包括总干渠、穿黄工程)
[编辑] 工程优缺点
优点:水质好,覆盖面大,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运转费用可以大大节约。
缺点:要开挖和修筑很长的专用供水渠道,工程量巨大。主要水源地陕南不得发展工业,极大影响当地1000万人口的经济发展。[3][4]
[编辑] 西线工程
参见:大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的目标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以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编辑] 工程主要数据
东线 中线 西线
投资金额(人民币) 静态:320亿(其中一期主体工程静态投资180亿,治污工程投资140亿) 静态:400亿 首期静态:46893亿
土石工程(立方米) 776亿 土方开挖:60亿
石方开挖:06亿
土石方填筑:23亿 -
混凝土(立方米) 529万 1583万 -
钢筋钢材(吨) - 70万 -
永久占地(亩) - 422万亩(含库区) -
临时占地(亩) 3391万 11万 -
调水规模(立方米/秒) 总规划:1000首期:600~525 - -
[编辑] 争议和对策
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支持者大多认为长江水量丰富,每年有大量的水流入大海,调一部分到北方缺水地区可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开发措施,可以将影响减少到最低。
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他认为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5]
南水北调工程让河南省和湖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匮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6]
2011年长江中下游旱灾引发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质疑,南方是否有足够水资源可以调配给北方,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当面临气候变化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须列入评估与考量[7]。
是的,6月7日至7月9日,中线工程向滹沱河、大清河等河北省多条河流实施夏季生态补水,中线总干渠补水总量达114亿立方米。此次补水,助力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子牙河、子牙新河等已断流的河道重现生机。
补水后的滹沱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与2018年补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回升054米。良好的水环境带来了生态的改变,滹沱河广阔的水面有效调节两岸的温度和湿度,对温度的调节在4℃左右,湿度调节超过20%,生态回补效果明显。
石家庄市启动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经过整治和修复,石家庄市形成了268054公顷水面、1039882公顷绿地。
中线工程确保供水安全的方法
为确保供水安全,中线工程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建设自动化调度闸控系统,实现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调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各类闸门的远程自动控制。
结合全线的水情、工情,科学制定和下达调度指令,各级调度机构精准开展输水调度。“统一调度、集中控制、分级管理”,实现了调水过程自动化、远程监控可视化、运维管理信息化。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增至7900万人
据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透露,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向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在初步确定的生态补水规模中,河北可获补水31亿立方米,白洋淀将获得适当补水。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中国北方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期间,计划向天津、河北、河南三个受水区生态补水507亿立方米。这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三年多以来,首次正式向北方进行生态补水。在初步确定的生态补水规模中,天津市为047亿立方米,河北省为31亿立方米,河南省为1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将分别向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衡水市实施生态补水。其中,经瀑河、一亩泉河和北易水河向白洋淀适当补水,可进一步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环境。
2017年11月16日,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湖村的沉沙池进口闸提闸放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试通水。跨越482公里,黄河水每年向白洋淀生态净补水11亿立方米。该工程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保障白洋淀用水安全的重要输水“动脉”。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一、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三、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
记者日前从相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其中,向津冀豫生态补水59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成为京津冀豫沿线大中城市地区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增加至7900万人。中线工程连续安全平稳运行2400多天,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以上内容参考 -南水北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