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受冻很少见,但是我今年真的遇到了,而且是地膜玉米,地点在商洛市山阳县海拔最高的村庄海螺宫。5月初气温突降,不但是玉米,洋芋、香椿树、核桃树等都受到了致命打击。这些玉米因为区域不同,收到倒春寒影响,受灾程度相差很大,有的几乎没有症状,有的仅仅是叶尖部位变软变黑,有的就很严重了,地上部分全部萎蔫变黑。那么怎么进行有效地补救措施呢?这就需要根据受灾的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了。
玉米冻害属于生理性病害,不会传染。在正常情况下,寒潮过去,天气放晴,是否受冻都能一目了然,这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提出治疗方案:1地上部分受冻以后会表现为水浸状失水,萎蔫、变黑和萎蔫,甚至于死亡,很好辨认。太阳照射以后,症状特别明显。第一时间就应该将受冻部分用剪刀剪掉。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避免感染病虫害,第二个就是防止影响新的叶片正常展开。剪掉的时候部分应该带出地块集中销毁。
2查看受损情况。玉米幼苗在5叶期以前,生长点在地下部分,如果不是受害特别严重,就会好重新生长发育,只不过推迟生育期几天而已,但是需要加强水肥管理,才能减少损失。如果生长点受损,这株玉米就需要补苗了。
3补苗方法。如果整个地块大部分玉米植株缺苗,本地块玉米就满足不了移栽需求,而其他地块的品种可能不同,不能混栽,避免生育期不一致繁殖授粉不良而发生单株玉米籽粒数减少情况发生。两株玉米中间只缺苗1~2株的,可以通过留双苗补充幼苗数量解决,不需要移栽。如果缺苗数量超过3株,就需要补苗。
补苗可以通过小拱棚育苗移栽来加速生长速度,如果再配合浸种催芽,效果更好,等到和大田生育期基本接近,并且多一个叶片的样子就进行移栽,就能保持整个大田生育期一直。
温馨提示:补苗品种必须相同。
4及时中耕松土。这次倒春寒携带了大量的雨水,土壤容易板结,同时杂草并没有收到冻害的影响,继续旺盛生长,中耕松土和清除杂草这个程序不能少。同时,中耕松土不但可以提高地温,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对于保苗有益无害。
5及时补充土壤营养。玉米到了三叶一心期,种子营养已经被吸收光了,玉米幼苗生长全部依靠土壤营养。玉米受冻,需要再次快速恢复生长,就必须从土壤里吸收更多的养分。与此同时,玉米三叶期已经开始雄穗花芽分化,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磷肥和钾肥。因此上,在受冻后新生一个叶片的时候,每亩地就需要追施尿素5公斤和磷酸二铵5公斤,同时利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促使根系和叶片吸收足够的营养,叶片变得浓绿,提高光合效率,加速生长。
6注意小地老虎等病虫害的危害。每年这个时候,高寒山区的地膜玉米,小地老虎危害十分严重。需要知道的是,小地老虎幼龄幼虫还是趴在玉米叶片上面取食,只不过食量很小,不注意看不到,只会形成页面的单层表皮和叶肉危害,后期才形成孔洞,最后才转移到茎基部取食玉米茎杆,造成整株玉米倒在地上的现象。因此上,在处理冻害造成的烂叶的同时,观察一下成虫和幼虫发生情况。如果发现,就可以选择晴天下午用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叶面防治,不需要等到变成大龄幼虫防治。
如果发现大龄幼虫,可以通过傍晚在玉米地放置泡桐树叶、杂草堆人工诱杀,也可以在泡桐树叶下面喷洒农药直接杀死小地老虎幼虫。也可以用敌百虫等农药拌炒香的麦麸等诱杀。
按照以往的经验,高寒山区玉米幼苗受冻,同时会加重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具体表现为根系少,几部叶片出现黄叶等,主要原因还是阴冷潮湿引起,因此上,如果出现苗枯病症状,就可以选用三唑酮等药剂进行防治。
7如果田块玉米缺苗率在60%以上,进行补苗就不合算了。干脆进行二次补种。因为高寒山区有效积温低,播种过迟会造成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这几天如果补种玉米,最好选择极早熟玉米品种,可以以村委会名义想县级种子公司求助调拨玉米种,早一天播种早一天收获。为了提早出苗和保证幼苗健壮,建议使用锌肥拌种和浸种催芽播种,播种后人工挑水或者使用稀释人粪尿点玉米,确保一次成功。
高寒山区玉米受气候条件限制,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迟缓,玉米管理以早为前提,早播种、早追肥、早防治病虫害,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结束,避免贪青晚熟现象发生。后期可以喷施两次磷酸二氢钾,促进早熟。
在南方预防倒春寒防护措施:防寒保暖。
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寒冷时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由于春寒、温度低,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室温最好保持在16℃以上,睡眠时盖得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原则;衣服不要脱得太快。要多饮茶、多喝姜汤和食用菌汤。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以防止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在黑木耳中含有一些防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迅速凝固。香菇等含有香菇嘌呤碱,可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
小贴士:人体结构有五大保健区,分别在肚脐、脚底、前胸、腋窝、脊柱。春季做好这五个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①肚脐部:肚脐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的“要塞”,它可以调整人体的代谢和循环,使其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建议您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即能预防和治疗中风,也能有效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②脚底部: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的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如大脑、心脏等密切联系。如果经常弯弯脚趾、散步、温水泡脚等,可以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肢体远端的血液推向心脏和全身,能起到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功效。临睡前坚持用热水泡脚,使足部血液畅通,不但能解除疲劳,而且能温暖双脚,安定神经,帮助入睡。
③前胸部: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有强大的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对胸腺所在部位进行一定的安抚和刺激有利于胸腺的功能维持。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推擦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这样能有效做到前胸的自我保健。
④腋窝部: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奥秘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能使各个器官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获得营养和氧气,运送出代谢的废物,使大脑、心脏以及肺等脏器都受益匪浅。适度的刺激腋窝部让心情放松,开怀笑笑,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对繁忙的工作中的您会带来良性的保健作用。
⑤脊柱部:脊柱是人体最大的经脉——督脉的行经之地。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是颈部和腰部弯曲部,不良的生活姿势如久坐低头、高枕卧位等易造成颈椎病,弯腰睡软床易造成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按摩脊柱及脊柱两侧,可激发经络的疏通和气血运行。更重要的是注意正确的工作姿态、适当的锻炼、补充脊柱骨代谢需要的维生素D和钙剂。
中国春季(3月前后)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即形成“倒春寒”。
(1)覆盖防霜,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覆盖茶树蓬面和茶行地面
(2)熏烟防冻,熏烟的作用是在茶园空间形成烟雾,防止热量的辐射扩散,利用温室效应预防晚霜冻,效果明显。
(3)土壤保温,加强茶园培肥管理,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
(4)建立防护林带,结合“倒春寒”发生的情况,逐步于茶园迎风口种3米以上宽度的细叶花柏、短叶柏和其他树木组成的风障,以形成防护林带。
换季的时候,应该如何养生?
换季的时候,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养生方式也要有所调整,那么换季如何养生呢?首先要增加1小时睡眠,多喝水是防秋燥的好方法,睡前泡泡脚可以促进睡眠等等。下面教你换季养生的17个小窍门,转给爸妈看吧!
1、增加1小时睡眠
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早睡早起,通过睡眠调整身体状态,以适应秋季特点。
2、多喝水
体内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营养科学家建议:每日饮水量按体重算为40毫升,老人需饮更多的水。最佳饮料为:水、混合饮料(矿泉水或苏打水和苹果汁混合而成的饮料)、果茶或药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和酒。
3、每天咽津
秋天天气非常的干燥,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教大家一个咽津的方法,可以滋阴养肺。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4、睡前泡泡脚
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治百病。养生先养脚,脚上有很多穴道,这些穴道通过人体的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所以晚上睡前泡泡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晚上9点泡脚对肾好,这个时间段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泡泡脚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热量,帮助行气活血。睡前泡脚还能助眠,泡完脚后,做几分钟的脚底按摩,让身体充分放松,可以帮助你快速入眠。
5、食物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可适当多吃一些白色润肺的食物,比如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6、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腭,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7、滋阴润肺多喝粥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喝粥可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8、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9、巧搭配摄粗粮
秋季气候干爽,汗液减少,睡眠时间增长,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机体会积极地储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发胖。体内脂肪的积累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这对本身肥胖者来说更加危险。为了保证体重正常,应注意作息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润肠通便。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热量少的粗粮,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
10、适时添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会慢慢转凉。老年人和儿童适应能力差,容易受感染,极易伤风感冒,同时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专家提醒,这个季节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中医认为,“春捂秋冻”其本意是让体温在秋天时不要太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适当地“冻一冻”,但早晚一定要注意保暖。
11、多吃酸味食物
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这样养肺的效果就很好。
1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防止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