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书里的愚公移山彩图的作者是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徐悲鸿的故事》的主要内容:当时,徐悲鸿在国外学画,有许多外国学生看不起他,徐悲鸿下定决心跟他们比试比试,从此以后,徐悲鸿就更加刻苦学习,一年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终于画出了出色的油画,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好评。
他还多次在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他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这本故事还告诉我们,只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奔马图》: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战役中制造。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丰富大胆的笔触勾勒出头部、颈部、胸部、腿部等大的转折点,用干刷扫去鬃毛和尾巴,使干湿色调的变化变得自然。
马腿的直线线条细腻有力,就像一把钢刀,力量渗透到纸背。腹部曲线,臀部和鬃毛尾巴是非常富有弹性和充满运动。整体来看,画面正面大,背面小,透视图感强。伸开的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突破了画面。
《群马》: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重要的马学著作之一。这些马是1940年在克什米尔用当地的马拉出来的。徐悲鸿一看到马就很兴奋,“马”的灵感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它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对着观众的马和一匹背对着观众的马。为了改变画面,在右边画了一匹低着头觅食的马。
《珍妮**画像》: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肖像之一,画于1939年春夏之交,当时徐悲鸿44岁。徐悲鸿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南阳义卖时创作了这幅作品。画中的女子珍妮,祖籍广东,是当时星洲有名的女子。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九方皋》:九房高的故事载于《列子》:伯乐晚年向秦穆推荐《九房高找千里马》。作品是以非常完整、精彩的线条作为主要表现和描写手段的优秀中国画作品。
参考资料:
1、《奔马图》。《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在1941年的秋季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饱满且奔放的墨色来勾勒马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线条刚劲有利,富于动感。整体画面有着很强的头上感,让人感觉马要冲破画面。
2、《珍妮**画像》。《珍妮**画像》是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这幅画作创作与1939年,画中的女子珍妮**是当时星洲名媛。后来,抗战期间,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将此画义卖捐赠。
3、《负伤之狮》。《负伤之狮》是徐悲鸿在1938年创作的,当时的中国被日寇侵占打扮,国家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悲愤不已,创作出这幅作品。画中的雄狮负伤,正在回收翘望,其中蕴含着无限的深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