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行仪轨,简称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
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从三国以后到唐宋元明法的历代法师们,都是这样解释四加行的:
暖:就是把我们的恶念慢慢转成善念,善念慢慢转成清净没有妄想的境界,功夫到了暖法,全身软绵绵的,如婴儿一般。
顶:就是达到很高的清净境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忍:就是忍受,修忍辱波罗蜜,妄想截断了,超然独立。
世第一法:就是能断一切法,作人到达了顶尖,但仍未超出世间。
扩展资料
所谓的“加行”,就是用自利利他的心,勇猛地修行不退,称为加行。
菩萨的加行以布施来说是菩萨应该观察:要给予众生利益,现在有众生来求助,就要欢欢喜喜地布施给他;另一方面,布施可得大财福德,将来会有更多的大财宝、福德布施给众生,所以要努力布施;在另一方面是菩萨深知自己有悭贪的心,要用布施来对治他,故要努力布施,此就是布施的加行。
-加行
-四加行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枣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的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在这种文化一心理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是,词堂民居如是,寺院道观也如是。所以中国佛寺一开始就融合了固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柯庙,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稳
重,南北中轴线布局,构成整饬严谨,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
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称为“未来佛”。弥勒像的左右分列四大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又称为“四大金刚”。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供一尊佛,或释迦佛或毗卢佛或接引佛,有的供三尊佛,或三世佛(中释迦佛、左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主尊两侧,常有左右胁侍,即老“伽叶”、少“阿傩”,或塑文殊、普贤两菩萨。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佛殿背后多塑一堂“海岛观音”。
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
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配殿,西为伽蓝殿,供像三尊,中波斯匿王,左陀太子,右给孤独长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东为祖师殿,多供奉达摩或当寺开山祖师。
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这两种相反的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意境层深的欣赏。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天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
传说故事
伽蓝菩萨,俗称关公,于三国时期,为一名闻天下之大将。其威武正气,忠勇义德,诚信质朴之风范流传千古。尤以桃园结义,千里寻兄等智勇双全之事迹,最为后世津津乐道。乃具备了以忠事主、以勇立功、以义待人、以德服众的高尚品格。关羽虽于人道之品格高风亮节,却因生前杀业太重,死于瞋恨。其英魂游荡至玉泉山,受普庆大师指点迷津。几百年后,天台宗开山祖师智者大师云游至此,为其开示解脱之理,并为其授皈依戒,遂成为佛教护法。(节自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所造关公供奉仪轨
《神州钟鸣》)关公在格鲁巴被章嘉国师认定为智慧护法,并有其广的仪轨修持方法,收集在土观洛桑曲吉尼玛著作中,名为《三界伏魔大帝关云长之历史和祈供法·激励事业雨流之雷声》。在其历史中讲,关公曾是密宗本尊马头明王之眷属红面狱主,又称红司命主;也曾做过藏地护法“尚论多杰东都”等很多护法形象。 一九九九年亚青寺法王阿秋仁波切为宁玛派及汉族弟子开示:此护法与汉地众生具备极大因缘与愿力,此处之关公,大家不可单纯理解为三国之关圣帝君,因为此菩萨于释佛在世时即已是一位成就极大的大士了。他曾对释迦佛前发愿护持一切守扩及振兴佛法、实修实证的佛陀弟子,并为其驱除一切魔障远离身心,护佑一切众生满足愿望,速成佛道(此大士于世间众生示现忠义之相,并以此忠义教化众生时,曾以关公的形象与汉地众生建立了极大的因缘,故为导化方便,此处仍称此护法菩萨为“关圣帝君”)。故关公为守护汉地之殊胜护法,在遣除违缘增上福报对汉族弟子有不共的加持,应经常修持之!并讲关公为古佛之再来,将来会以护法形象度化众生,并示现过多种护法的形象其中之一为关公。
南无伽蓝圣众菩萨(三称三拜)
伽蓝主者,合寺威灵,亲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相关记载
伽蓝是护卫寺院的护法神,民间称之伽蓝尊王、伽蓝千岁,在《佛祖统纪》有关于伽蓝菩萨皈依佛教的记载:“智顗大师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民间以关云长的“忠孝节义”供奉祭祀,为其建寺,称为武庙、关庙。在伽蓝菩萨的圣诞,普请念颂《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中,诸道场神所说偈:
复次净庄严幢道场神。得出现供养佛广大庄严具誓愿力解脱门。须弥宝光道场神。得现一切众生前成就广大菩提行解脱门。雷音幢相道场神。得随一切众生心所乐令见佛于梦中为说法解脱门。雨
华妙眼道场神。得能雨一切难舍众宝庄严具解脱门。清净焰形道场神。得能现妙庄严道场广化众生令成熟解脱门。华缨垂髻道场神。得随根说法令生正念解脱门。雨宝庄严道场神。得能以辩才普雨无边欢喜法解脱门。勇猛香眼道场神。得广称赞诸佛功德解脱门。金刚彩云道场神。得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解脱门。莲华光明道场神。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解脱门。妙光照耀道场神。得显示如来种种力解脱门。尔时净庄严幢道场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神众。而说颂言:
我念如来往昔时,于无量劫所修行,
诸佛出兴咸供养,故获如空大功德;
佛昔修行无尽施,无量刹土微尘等,
须弥光照菩提神,忆念善逝心欣庆;
如来色相无有穷,变化周流一切刹,
乃至梦中常示现,雷幢见此生欢喜;
昔行舍行无量劫,能舍难舍眼如海,
如是舍行为众生,此妙眼神能悟悦;
无边色相宝焰云,现菩提场遍世间,
焰形清净道场神,见佛自在生欢喜;
众生行海无有边,佛普弥纶雨法雨,
随其根解除疑惑,华缨悟此心欢喜;
无量法门差别义,辩才大海皆能入,
雨宝严具道场神,于心念念恒如是;
于不可说一切土,尽世言辞称赞佛,
故获名誉大功德,此勇眼神能忆念;
种种色相无边树,普现菩提树王下,
金刚彩云悟此门,恒观道树生欢喜;
十方边际不可得,佛坐道场智亦然,
莲华步光净信心,入此解脱深生喜;
道场一切出妙音,赞佛难思清净力,
及以成就诸因行,此妙光神能听受。
伽蓝菩萨
在中国的佛教中,常以关公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谁来还呢?”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以後,这位千馀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是佛教大护法,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伽蓝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关帝的五官及表情刻划均以豪气奔放为准则,眼眉都表现出雄赳赳的英气,浓烈的黑色系和深红的脸部底色造成强烈的对比,也反映关公宁死不屈的强硬。面部的立体性,嘴部的黑色长须于后代加上,风格写实,而关帝头饰为黑帽上加以系结之垂带。
我们见到的伽蓝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关帝脚穿用简单线条点缀的黑鞋,脚尖略向上点。手持青龙偃月刀这种特定形式的穿著于十二世纪定型。
关云长如何死的
《三国志》是这样记录的:“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大意: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一年,关羽率领军队到樊城攻击曹仁。秋季,下暴雨,汉水泛滥。于禁率领的七支军队都被击败,于禁向关羽投降,关羽还斩杀了将军庞德。梁、郏、陆浑一带的盗贼有的声称受关羽的统帅,以关羽为精神领袖,声称是关羽的旁支军队。关羽于是威震华夏。曹操和臣下商议将都城迁离以躲避关羽的进攻,司马懿、蒋济认为关羽如此嚣张,孙权一定不会允许。可以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背后,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就自然的解决了。曹操同意了这个做法。此前,孙权曾经派遣使者去见关羽,想要关羽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关羽把孙权的使者骂了一顿,没有答应这门婚事,孙权非常生气。另外,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驻公安,这两个人一向都嫌关羽看不起自己。关羽出兵,麋芳、傅士仁提供物资的时候出现了差错,没有完成任务指标,关羽说回去后要处罚他们,这两个人心里很不安。于是,孙权挑拨引诱麋芳、傅士仁,这两个人投降了孙权。曹操派徐晃救曹仁,关羽不能战胜徐晃军,率军撤退,但这时候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把关羽手下将士的老婆和孩子都抓了起来,关羽的军队大多就四散了。孙权再派将领攻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新三国:关羽以及关平等残兵被吕蒙包围,其他人全部战死,关羽自杀。
《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关羽之死基本都没有什么太大争议,两大著作都是写关于战败被俘,然后被孙权斩杀。大多数历史学家也公认关羽是被吴将潘璋、马忠设伏所擒获,孙权知道关羽无法归降东吴,如不立即除掉他,必成后患,还有少部分人也说是关羽突围的时候被乱箭射死。
三国演义中名震华夏的关云长,他是怎么死的?
关羽是在吴国出卖,蜀军溃败,被擒下之后,受处决刑罚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关云长是怎么死的?
关云长死因新解
话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汉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仲谋倚天堑而据江东,刘玄德占蜀地而成霸业,天下遂成三分之势。
秋七月,刘玄德进位汉中王,上表献帝。表至许都,曹孟德闻之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遂一面勾结东吴,一面出兵攻取荆州,继而进袭汉中。孰料想,荆州守将乃汉中五虎大将之首、寿亭侯关云长是也。关将军深谙兵法,知“先下手遭殃,后下手更遭殃”之理,不等曹兵来袭,一举攻拔曹公襄阳郡,合围樊城。曹公急令大将于禁、庞德前往解围。两军交战,那庞德施阴险狡诈之拖刀计,毒箭射中云长左臂。云长急引兵回营,但毒已入骨,痛彻心扉,属下惶惶然遍访名医。
时东吴名医华佗、字元化,医术精绝,闻云长蜀之名将、富甲一方,急慕财而来,请缨救治。然云长清廉,素无浮财,疗不与金银财宝,食不与山珍海味,出不与宝马香车,宿不与美女相伴。佗怒,暗施毒计,籍口无麻醉之药欲与云长手术。然云长性直,不明其敲诈之意,憨乎乎坦然受其刮骨疗毒。刮毕,此厮余怒未消,遂将纱布、药棉一并缝于云长臂内。
修养数日,伤势仍无好转,然战事紧急,云长无奈带伤上阵。及至阵前,举刀迎敌,臂痛难忍,疮口迸裂,昏绝于地,落荒而逃。只落得:败襄阳、失荆州、涉沔水、走麦城。匆匆逃至玉泉山,遇东吴兵围,昔日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之盖世英豪,竟被吴兵衰仔马忠所擒。可怜一世英名,落得身首异处。
诗曰:气挟风雷无敌挡,刮骨疗毒硬心肠。
早知命丧医者手,金钱美女急奉上。
批曰:与今世之患者术后腹内留有医生之工具同理,杀人者,无庸医名医之分,惟医德之高下也。
关云长死因再解
话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玄德进位汉中王,曹操闻之大怒,欲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一决雌雄。司马懿献计,约东吴先攻荆州,再击两川,令备首尾不能相顾。
使至东吴,孙权从其计,如约共击荆州守将汉寿亭侯、新封汉中五虎大将之首关云长。然公未能审时度势,骄纵自大,先以封位太低、不耻受印而得罪汉中诸人,又因辱骂孙权触怒东吴,遂众叛亲离,成孤家寡人矣。后不识事务,吝啬钱财,复遭华佗之毒手,致使败襄阳、失荆州、涉沔水、走麦城。
是夜,公引数百残兵败出麦城北门,遇东吴潘璋、朱然引重兵围困,于决石逢潘璋部将马忠。忠一小卒,武艺低微,知公勇武,莫敢与之争。然忠善辩,巧舌如簧,立于阵前,执手与公曰:“久慕将军盛德,天下皆言忠义仁德之士,敝人孥顿,窃以为不然也。”公大怒:“竖子何知,且道来!”忠曰:“将军与玄德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然皇叔兵败小沛,存亡未卜之时,公于土山降曹,所谓‘降帝不降曹’实为掩耳盗铃之举,此谓不忠也;既降曹,封侯赐爵,恩礼有加,然将军不知感戴,终斩关杀将而去,此谓不义也;将军戎马倥偬,斩杀无数,水淹七军,军民俱灭,惨不忍闻,此谓不仁也;此战之前,吴蜀交好,联吴抗曹实为上策,然将军不以大局为重,羞辱吴主,且因五虎将之封爵,与自家兄弟争高下,以致今日兵败被围,此谓不智;将军本果枣小贩,一介武夫,识字有限,却装模作样读《春秋》,此谓不识。似此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不识之辈,何颜立于天下英雄前?真欺世盗名耳!”
公闻此言,直如醍醐灌顶,悚然惊觉,回首一生,赧颜自愧,一时羞怒交加,倒撞马下,呕血数升而死,亡年五十八岁,时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也。
诗曰:志垂日月有光芒,后世争拜关云长,至今庙宇盈天下,几人识史伪与藏。
批曰:逝者如斯,成王败寇,青史毁誉多误人,盖棺未必论定矣!
关云长死因又解
话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玄德进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其余文武百官俱受封赏。时关羽恃与玄德结义之份,并战功卓著,长睥睨百官,树敌甚多;即便对玄德亦少尊重而忤逆,遂起众怒,众官进谗之下委守荆州。汉中王遂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而来。
云长出郭迎接入城,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也,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劝曰:“汉中王与将军有兄弟之义,汉中王即将军,将军即汉中王,岂与诸人等哉?”云长余怒未消,愤而斥之曰:“既如此,何不封我为汉中二王?且如今之江山,皆为我等沥血而得,无我何来汉,无汉何来汉中王?况玄德懦弱无勇,翼德勇而无谋,独赖吾之勇谋德智才皆备,吾不争汉中王已属谦逊,一破鸟五虎将岂能发落于我!”诗懦懦不敢应,唏嘘而退。回告汉中王,玄德勃然大怒:“贼胚无礼!一枣果小贩,若吾不提携,安得列土封爵?降操之罪吾未予理会,竟与吾争高下,必除此贼!”黄忠闻之亦愤然,见玄德变色,亦添油加醋,谤毁日甚。
时东吴欲联蜀攻魏,遣孔明之兄诸葛瑾使荆州,与吴侯、云长提亲。入见云长,说明来意,云长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汝倚仗弟孔明之势,做此皮条之客,前来羞辱于吾,如再聒噪,定兴兵踏平碧眼儿巢穴,并斩汝兄弟之首级!”遂令左右乱棒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即起攻魏之念。瑾又密告与弟,亮亦怒,多谗于备,坚心除之。至此,云长遂成孤家寡人矣。
至曹操兴兵而来,孙权亦起兵夹击,而刘备则密使其子刘封坚不发兵救援,致云长败襄阳、失荆州、涉沔水、走麦城,逃至玉泉山遭擒获斩。
诗曰:一世英雄一世狂,何须事事逞嚣张,莫等身首异处日,美名骂名俱播扬。
批曰:世事轮转,几多英豪毁于狂傲,足警当世之人矣!
关羽最后怎么死的,为什么
关羽兵败于吕蒙,被杀。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关羽被封为五虎之首。之后关羽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就在胜利在望时,东吴的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后方,以致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关羽败走麦城,像上庸刘封求救兵,封不发救兵。关羽只得突围,突围中了埋伏,与其子关平一同被俘,后被孙权斩首。
扩展资料:
关羽的后世地位:
民间信仰:民间所供奉的“关公”又被台湾信徒称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华侨在国外从商者很多,因此对于作为武财神的关公也多加崇祀。
文化信仰: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释教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如章嘉大师、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
参考资料:
关羽怎么死的
关羽是在吴国出卖,蜀军溃败,被擒下之后,受处决刑罚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司马懿等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
曹操采用此策。孙权派吕蒙等做好了准备,并在十月出军,而且将要进攻的战略告诉曹操。但曹操的谋臣董昭却认为,应当把东吴的打算泄漏出去,这样可以让关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让关羽和东吴相斗,曹魏作收鱼人之利。
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文献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记到: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故权之袭羽,潜师密发。按吕蒙传云:“伏精兵於舟_舟鹿之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服。”以此言之,羽不求助於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若许相援助,何故匿其形迹乎?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蜀记曰:权遣将军击羽,获羽及子平。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又云“权欲活羽以敌刘、曹”,此之不然,可以绝智者之口。吴历曰: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扩展资料:
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参考资料:
——关羽
关云长怎么死的关云长简介
1、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所杀。关羽魂后杀吕蒙。诸葛亮命关羽守荆州,曾留下两句“北抗曹操,东和孙权”。
2、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时河东郡解县常平里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军事家、著名将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
孙悟空 观世音 文珠菩萨都是佛教的 关羽可以算是道教的 武财神就是他 属于道教的
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但是佛教里面也有他 分量没道教这么重 基本在藏传佛教里比较多
在汉传佛教中,对关云长的信仰只是限于供奉,并无祈祷、赞颂以及供奉仪轨,而在藏传佛教中,有多位大师著有供赞仪轨,如章嘉大师、土观大师以及这世大宝法王、亚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识仁波切也曾著有关云长简略供赞。
成化四年,其王完卜遣使来贡。礼官言无法王印文,且从洮州入,非制,宜减其赐物。使者言,所居去乌斯藏二十余程,涉五年方达京师,且所进马多,乞给全赐,乃命量增。十七年来贡。主
弘治元年,其王桑加瓦遣使来贡。故事,法王卒,其徒自相继承,不由朝命。三年,辅教王遣使奉贡,奏举大乘法王袭职。帝但纳其贡,赐赉遣还,不命袭职。古
正德五年遣其徒绰吉我些儿等,从河州卫入贡。礼官以其非贡道,请减其赏,并治指挥徐经罪,从之。已,绰吉我些儿有宠于帝,亦封大德法王。十年,僧完卜锁南坚参巴尔藏卜遣使来贡,乞袭大乘法王。礼官失于稽考,竟许之。嘉靖十五年偕辅教、阐教诸王来贡,使者至四千余人。帝以人数逾额,减其赏,并治四川三司官滥送之罪。斋
初,成祖封阐化等五王,各有分地,惟二法王以游僧不常厥居,故其贡期不在三年之列。然终明世,奉贡不绝云 明代著名的三大法王之一。本名贡噶扎西 (kun-dgav-bkra-shis),《明史》称为昆泽思巴。出生于萨迦大殿的拉康拉章,为大元帝师贡噶坚赞之孙。少年时随大元细脱巴贡噶仁钦和萨桑弥底两人出家为僧,学习萨迦教法。后曾为萨迦寺制定修习仪轨,为萨迦法座作出长远计划和精心安排,从而使萨迦教法得以弘扬光大。永乐八年(1410),明成祖闻贡噶扎西有道术,遂命中官前往迎请。他不顾年事已高及路途遥远,于十一年(1413)抵达南京。在南京期间,广利众生,讲说佛法,护持国土,颇受明廷恩宠。明成祖按先前施食居士,敬奉释迦牟尼之仪轨来尊奉他。宫廷举行佛教活动,必以其为首,位在群臣之上。是年五月,明成祖封其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简称“大乘法王”,赐予管领僧众、护持释迦牟尼教法的诏书、金印及镶嵌各种珍宝之千幅金轮、袈裟、幡幢、鞍马、伞盖等无数珍宝。礼遇和地位在大宝法王下、大慈法王上。卒后,其弟子仍以其名到明廷朝贡。弘治三年(1490),辅教王遣使奏举大乘法王袭职,明朝不许。正德十年(1515),其侄孙索南坚赞遣使进贡,乞袭其名号,礼部许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