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
2、太热、太冷
3、太干燥,有鼻屎
4、睡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睡前应先让宝宝排尿。
5、注意肛门外有无蛲虫。
6、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7、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8、母乳宝宝的恋奶。(这个很多母乳宝宝都存在的情况)
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话,要注意:
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
10、如果宝宝因为夜里想尿尿就醒,本人觉得应该给他用尿不湿,这样不至于因为把尿影响宝宝睡觉。如果有用尿不湿的话,一定是尿不湿包得太紧。
11、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12、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13、宝宝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如果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习惯了,如果他每次醒来你都立刻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宝宝夜里醒来时(应该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应该立刻拍拍他,安抚着想办法让他睡去。一般如果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都会慢慢睡去。
大了,有时候夜里也醒,还哼哼唧唧的。一开始老要去抱他,然后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后来想是不是做梦呢,于是就在旁边看着他,不去惊扰他,果然,一会儿,没声了,继续睡了。
14、被子或者睡觉姿势不舒服。
最近,几个闺蜜跟我诉苦,一个说:自从二宝出生后,原来很独立、性格开朗,也比较活泼的大宝,突然有好多反常行为,比如动不动就哭,还时不时的要求抱一抱,甚至会尿裤子……
另一个马上附合说:是啊是啊,自从二宝出生后,大宝刚开始还挺喜欢的,帮着一起照顾孩子,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甚至偷偷的打二宝。二宝在哭,所以自己也没有好心情,所以一个巴掌打过去,大宝也开始哭……
自从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同学,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生下了二娃,很多都儿女双全,凑成了个“好”字。一家老小好欢喜,其乐融融。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大宝却开始出现各种反常行为,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孩子。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怎么做事,是以他们怎么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是怎么看待自己为基础的。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孩子的行为是以他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孩子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德雷克斯反复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我们继续看上面大宝因为二宝出生后的反常行为,判断一下,分别是什么样的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大宝发现,只要二宝一哭妈妈或者其他人就会去抱,尿裤子一家人会忙上忙下, TA觉得妈妈和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在二宝身上,家人给予了二宝更多的关注。大宝是在寻求过度关注,TA想要妈妈重新关注到自己,错误地以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表现的像个小宝宝,所以TA也变得爱哭,会要求抱,甚至也尿裤子……“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安全感。”
2、大宝发现,家人的注意力都在二宝,没有人关注到自己,所以TA要报复,偷偷的打二宝。通过这种行为,来补偿自己在没有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小时候,如果父母更关爱弟弟或者妹妹,我们也会采取报复手段,欺负弟弟或妹妹,以寻求心理平衡。而我们还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当父母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自己也说不出原因。)
……
有时候,不同孩子的同一种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目的,这取决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德雷克斯说:”孩子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所以他们会用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通常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时,一定不要粗暴的下结论,更不能用惩罚的手段来对待孩子,随手甩一个巴掌过去,对于父母来说很容易,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答。——虽然惩罚能够立即生效,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果。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现在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们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育儿是一场修行,正面管教育儿理念采用不惩罚、不娇纵地方法有效管教孩子,不仅有理念、更有拿来就可以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欢迎持续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