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唇妆史的起点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尊彩塑女神头像,上唇肌肉外翻,涂满朱砂。 后来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许多唇部涂朱砂的祭祀面具,印证了红唇是作为宗教图腾而诞生的。
西方普遍认为口红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时期,考古学家在乌尔城(现伊拉克境内)贵族墓穴的陪葬品中发现了用铅粉和红色矿石制成的口红。大约1000年后,这种红色唇彩传入不远处的古埃及,口红的使用进入第一个黄金期。
尼罗河三角洲的炎炎烈日和酷热环境令古埃及的男女都热爱化妆。 他们用的口红多取自赭石,并添加树脂增加黏性。口红不仅有红色,也有紫、蓝甚至黑色。美妆的佼佼者当属“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她对口红的要求极其苛刻,尤爱一种从雌胭脂虫的脂肪和卵中提取的洋红色。这种偏执让洋红成为口红的经典色号,至今都以“克利奥帕特拉红”命名。
**《埃及艳后》剧照。这位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引领了美妆风尚,至今有一款洋红色唇彩以其名命名为“克利奥帕特拉红”。
古罗马皇帝尼禄的第二任皇后波比娅·萨宾娜对口红的痴迷不亚于埃及艳后。据说她身边有一支不下百人的奴隶队伍随时候命,以保证其唇彩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她爱与皇帝玩接吻 游戏 ,在皇帝唇上留下完整的红唇印。于是上流 社会 忙于研发各种色系的口红,原料除了传统的赭石、铅粉、朱砂之外,还开发出一些独特配方,如富含水银的海藻。 口红中的重金属成分蓄积易导致慢性中毒,殊不知每天的化妆是在和死神接吻。那时,口红是一种奢侈品,穷人因负担不起高昂的开支,只能用葡萄酒沉淀物涂抹双唇,却也因此保障了生命安全。
英国 历史 上也有一位嗜口红如命的女王——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的口红用胭脂虫、阿拉伯胶、蛋清和无花果乳精心配制,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红。英格兰人还以蜡石为基材发明出固体唇彩,被视为现代口红的鼻祖。 随着年龄增长,伊丽莎白一世对口红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在生病或精神状态不佳时都会涂抹浓重的口红,据说临终前,她用掉了近1厘米厚的口红。
点绛唇,在中国有着悠久 历史 ,向来都是女子美妆的重点,唇妆的变化亦凸显 社会 审美的变迁。 在汉朝流行一种“上小下大”近乎三角形的唇妆式样。魏晋玄学之风盛行,审美充满奇思异想,孕育出扇形唇等标新立异的妆容。
除了红色唇彩,南北朝还兴起一股“嘿唇”风:“罗丝管。舒舞席。敛袖嘿唇迎上客。”(徐勉《迎客曲》)“嘿唇”即一种用乌膏染出的接近黑色的唇妆。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个唇脂配方:“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霍香二种,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后人照此制作出的是一款最深的姨妈色(深红系列颜色)。如今前卫酷炫的“乌唇”,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已成为潮流。
盛唐时期,女子对美妆的追求达到了新高度,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富家**出门前足足要完成7个步骤的妆扮。扑粉时,往往将双唇也涂成白色,便于点出任意唇样。 彼时的唇妆式样异常丰富,仅晚唐30年间就出现10余种,如圆形、心形、蝴蝶形,等等,尤以樱桃形和花朵形最风靡。“樱桃小口”的妆扮典故与诗人白居易有关。 此公不仅文采飞扬,而且风流倜傥,晚年家中养有许多歌姬。其中,樊素的口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白居易赞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从此,樱桃口、小蛮腰成了形容女子美丽的通用语。
在人文气息浓郁的宋朝,女子妆容趋于清新典雅的风范。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香墨弯弯画》中描绘的正是美人画淡妆的一幕。这一时期的点唇式样也比唐代少得多,比较流行一种内画的椭圆形唇妆,模糊了上唇的棱角,看上去清新可爱。明清的妇女更偏爱橘红等鲜亮色彩,而且上下唇只涂一小部分,像片花瓣,类似现代流行的“咬唇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口红并非女人的专享之物。 例如罗马帝国的贵族男子涂口红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唐代,每年腊八节皇帝都会向重臣赏赐应节礼物,其中面脂和口脂必不可少。
口红在普及之前,经常与“道德可疑的女性”联系在一起。 在古希腊,口红是 社会 地位低下的代名词。法律规定,妓女露面时必须化妆,这样才无法欺骗那些想要寻找真感情的男人们。妓女使用的口红含绵羊的汗液、人的唾液和鳄鱼的粪便,恶劣的配方充满了人们对妓女的歧视与唾弃。
直到中世纪口红都备受争议。天主教会推行禁欲教义,口红在信徒眼中是“诱惑男性、控制心智”的撒旦。 许多宗教画中都有描绘恶魔在女性唇上涂口红的情节,女人甚至要为使用口红而忏悔。尽管文艺复兴带来了全新思潮,但口红仍被教士和 社会 保守势力严密监视。18世纪的英国甚至通过一项法律,凡是依靠口红、香水等化妆品诱骗男人结婚的女性,都要受到惩处。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法律禁忌再度上演。
进入20世纪,女性主义意识逐渐觉醒。 女权主义者力争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是嘴唇的颜色还是选举权。 1912年,美国妇女在为争取选举权的大游行中纷纷涂上了口红,同期创建的化妆品品牌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专门为女权主义者设计了一款唇色。口红与女性解放紧密相连,使得口红的名气与销量迅速增长。
口红在冲破 社会 偏见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希特勒就不喜欢它。 德国纳粹在1933年下过一道禁令,要求德国女性回归日耳曼母亲的形象,“化妆的女性”不得出任党职。盟军恰好利用希特勒的厌恶,在二战期间致力让口红成为一种女性力量的象征。
美妆企业借机推出“战争红”系列新色号,伊丽莎白·雅顿参考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歌设计了一款“蒙特祖马红”(Montezuma Red),用来搭配美国女兵制服。工厂还在女工更衣室内备有足够的口红,时刻保持女性的精神气质。战时的英国,各种消费品都是配给的,丘吉尔认识到口红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将其从配给范畴中剔除。
同盟国赢得了战争,口红也在化妆品中树立起霸主地位,涂口红渐渐演变成一种体面的社交礼仪,一种生活态度。
1884年,法国娇兰推出世界上第一支管状口红。1915年,美国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生产出第一支金属管口红,套筒内设有一个便于移动的滑杆。1923年,美国田纳西的小詹姆斯·布鲁斯·马森(James Bruce Mason Jr)发明了第一款旋转式唇膏,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口红外包装。
长期以来,香艳的红唇虽然看上去效果不错,但其实很容易掉色,一不小心,牙齿、食物、杯具表面都会留下红迹,更别说亲吻时的尴尬了。 对于口红的持久性,化学家想出一个简单方法,即在口红原料中加入溴酸红,效果与荧光剂相似,不易掉色。只是这种“不留痕”的口红会使嘴唇干燥。 为了解决此问题,上世纪50年代,化学工程师赫兹尔·毕晓普(Hazel Bishop)反复研究溴酸比例,比较各种保湿成分,最终选定羊毛脂作为口红原料,创造出第一支长效保湿口红。这款口红一经问世,便引发多重“化妆品战争”,各大化妆品巨头都想从毕晓普的发明里分得一杯羹,抢占市场份额。
即使经济不景气,人们也没有降低对口红的消费欲望。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得到热卖。1990〜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的工人却在增加,尤其是2001年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口红销量翻倍。对此现象,雅诗兰黛前董事长伦纳德·劳德提出“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一词,凸显经济衰退与口红销量上升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越是经济低迷,人们越需要心理慰藉和放纵,作为大众负担得起的轻奢品,口红能帮人找回自信,打起精神。
近年来,口红产业所展现的品牌创新力和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俘获了一众消费者的心,获取的效益超乎想象。 王者荣耀、可口可乐、喜茶等品牌也纷纷跨界进军美妆市场,选择与口红进行创新联动,制造的热点话题不断吸引潜在的年轻客户群体。故宫文创口红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口红膏体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色国宝器物,口红管外观设计则从清宫后妃服饰中汲取灵感,每个外观设计对应一款膏体色。那些陈列于玻璃窗里的瑰宝变得不再冰冷和有距离感,仿佛穿越浩瀚的 历史 长河来到我们身边。
优秀的口红广告不仅能促进产品销售,还能传递大众对于美的新观念。 木村拓哉1996年拍的佳丽宝(Kanebo)口红广告轰动日本,两个月狂卖300万支,连广告海报都纷纷失窃。他也是第一个在镜头前堂堂正正涂上口红的男明星。这几年国内大批流量男星也开始代言口红,王牌销售主播李佳琦被称为“口红一哥”,他曾在一场直播中试用了380支口红,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元,刷新了人们对口红色号的认知。
从宗教图腾到消费图腾,口红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女性乃至男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爱之物。 张爱玲曾说:“写作是安慰内心,假发是抵抗岁月,口红则是展现给世界的一抹亮色。”在未来岁月里,这小小的一抹亮色定会继续书写传奇。
近期,有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9万件藏品将被转移到海外的传言引发关注,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有近70万件在册文物,那么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是什么呢,关于具体的详情介绍如下。
一、毛公鼎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该铭书法极其饱满庄重,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
二、翠玉白菜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翡翠美玉。这棵翠玉白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巧妙雕刻而成。
绿处雕琢菜叶,白处雕琢菜帮。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有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菜叶自然翻卷,筋脉分明,为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三、东坡肉石东坡肉:高573公分,宽66公分,此件肉型玉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块出锅不久似乎都能闻出香味的东坡肉,不知者以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令人叹为观止。
东坡肉石它其实是一块天然的玉石,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东坡肉、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连猪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见,真正人间极品,价值连城,与玉白菜,毛公鼎共称为“猪肉白菜锅”组成台北故宫三大镇店之宝。
四、《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官博物院。
全文仅28个字,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行书、楷书交替书写,行笔自如流畅,神采飞扬,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法书”。
五、《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六、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又名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高69cm,横23cm,纵164cm,口径23cm,重670g,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而这件水仙盆,全器釉面宁静开朗,纯洁无纹片,据考证为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属于国宝级文物。
七、散氏盘散氏盘,又称矢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散氏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在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市,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合称晚清四大国宝,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八、《溪山行旅图》该画描绘的是典型的北国景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成功地刻画出了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九、《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现收藏于台北故官博物院。
十、《黄州寒食贴》《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在今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朝漆器展上,你可以零距离观看故宫博物院的皇家奢侈品和数百件珍品,这将使我们更加接近国宝。下面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朝漆器展览的具体细节。
2021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全攻略
展览时间:2021年7月9日-2021年10月12日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它每周一关门。
展览门票:单程80元;两人周末票148元;双人票平日138元。
展览亮点:
1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000多件漆器中精选出的100多件具有朝鲜和明代特色、代表清中叶工艺特色的漆器,讲述了清代盛世漆器工艺的卓越成就。精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00余件清代乾隆时期漆器参展,充分呈现了乾隆时期漆器工艺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审美。
2根据清代宫廷漆器常见的工艺类别,展览中的展品分为雕漆、彩绘金、彩绘填金、镶嵌四个单元,并增加了仿漆瓷五个单元。
展览地址:嘉德艺术中心(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交通指南:
1地铁:乘坐地铁8号线到中国美术馆D1出口步行即可。
2公交:乘坐111路公交车;王府井旅游线;晚上13点到美术馆站。
在台北故宫博物馆里面的国宝文物有很多,目前有近70万件在册文物,大家除了最著名的玉雕翠玉白菜、《富春山居图》之外,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国宝文物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清代的翠玉白菜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菜叶上的两只小虫为螽斯和蝗虫,寓意多子多福。
2、西周的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间(前828年-前782年)所铸造的青铜鼎,腹内刻有500字金文册命书,为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这篇铭文讲的是西周真实的史料,内容叙事完整详实,堪称“抵得上一篇《尚书》”的珍贵文献。毛公鼎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3、清代的肉形石这件清代玉石纹理层层堆叠,工匠依据其天然特征进行加工,顶部营造毛孔的效果,并将上层染成红褐色,使之如同浸过酱油的肉皮,令人联想起鲜嫩多汁的滋味。
4、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定窑烧制的作品以白瓷为主,釉质细润光滑,釉色白中带微黄。这件婴儿枕的釉色牙白温润,头部与身体分别由左右合模相接后,并将身、首接合,再剔刻面容。另外,底部刻有御制诗一首,可以发现乾隆皇帝将此类比为警枕,不仅警惕自励自己宵旰勤劳,也显示出期盼寻到辅国贤臣的意图。类似的造型目前可见的有3件,2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5、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此件汝瓷全器釉面纯洁无纹片,温润素雅的色泽,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过天晴的宁静开朗的美感,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6、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画第一神品”。吴洪裕珍藏《富春山居图》长达40年,他视画如命,1650年,吴洪裕临终前欲焚画殉葬,幸其侄子“火中取栗”,得以幸存,但已烧成两段。后人称卷首段为《剩山图》,剩余卷为《无用师卷》。后在台北“破镜重圆”展出。
7、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以行书写成,是写给友人张侯的信。此帖材质为纸本,尺寸纵23公分,横148公分。现存一般认为是唐代精摹本。乾隆皇帝将其封为“三希堂”第一珍品,共亲自御笔题识71则,晚年因视力不佳,改由董诰代笔三则,可见乾隆皇帝对此帖之热爱。
8、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9、北宋苏轼的《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是北宋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的行书代表作,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第一”,二十世纪末更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生命低谷时期,是其苦难人生的见证,亦是其艺术巅峰的标志。
10、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是范宽仅存的作品,画中山川流水、高山岩石皆细心勾勒且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感,而人物、马匹亦能在尺寸极为渺小的限制下活灵活现。据传,明代董其昌评价此画为“宋画第一”。徐悲鸿这样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_,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必看国宝
《平复帖》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陆逊、父陆抗,都是东吴名将。少负才名,工诗文,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为《文赋》,另有《君子行》、《辨亡论》等诗赋著述。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其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赏给亲王。后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名士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图轴纵104cm,宽36cm,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沈子蕃,南宋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沈子蕃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原清宫养心殿所藏花鸟图轴、重华宫沈子蕃缂丝梅雀图轴等均为其传世佳作。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酗亚方樽
方樽传世较少,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酗亚方樽,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弦纹樽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椟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乃故宫金器,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 、“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为乾隆六十二年所作,在艺术风格、镶嵌位置数量上与华莱士金杯接近,后因陈列补粘而造成部分宝石错配或错位。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伪作。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郎廷极(1663-1715),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

景德镇流传一句话“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康熙红釉是在当时景德镇督窑官朗廷极主持下仿烧宣德宝石红的红釉器,而且仿得十分出色,故将康熙红釉称之为“郎窑红”。郎窑红色泽艳丽深沉,就如初凝之牛血一般腥红,又称之为“牛血红”。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一件元代文物,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景泰蓝”已成为掐丝珐琅工艺的俗名。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根据记录,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1、书画家的艺术风格
2、书画的时代风格
1书画家的艺术风格。一个书画家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笔法习惯,无论其作品题材如何变化,总能看到他的笔法轨迹和风格特征。所以要熟悉主要书画名家的艺术、师承渊源、作品境界以及创作笔法、用墨用色等独特之外,这样尽管一些伪冒品极其相似,仔细端详也能看出破绽。
2书画的时代风格。书画作为文化艺术,既有其自身的积累和师承,也有自己发展的历史,是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同时,也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物质条件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时代的绘画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果一幅绘画不符合时代特点,那很可能是赝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