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宝之后,大宝的哪些行为就是缺乏安全感?

有了二宝之后,大宝的哪些行为就是缺乏安全感?,第1张

有了二宝之后,大宝的哪些行为就是缺乏安全感?

大宝恐惧的主要表现

一、有意做错事情

父母的关注都是在二宝身上,大宝就会感觉被忽略,自己的爱竟然被夺走,会很不习惯。这时候他就会有意犯错一些事情,来造成父母的专注力,想要关心。

二、非常容易又哭又闹

宝宝有些时候,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也只会哭,当她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就会心烦,随后又哭又闹次数提升。

三、不愿共享

很多妈妈,在养二宝时,就会使用许多大宝的东西,例如衣服裤子、小玩具。但在大宝来看,这种东西全都是,如今被别人抢去,这样会使大宝不高兴。进而变的很霸气,自已的东西不让别人碰,都不会给其他人共享。

四、变得更加听话懂事

小孩聪明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多了个二宝,让之前的懂事的孩子变得更乖,那就说明他没有安全感了,因此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以求取更多关注。

五、对二宝表现出了故意

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悄悄的责骂二宝,这一不欢迎表现得十分明显。实际上小朋友也没什么故意,便是担心父母不爱自己,但是用对二宝的抵触来宣泄自身强烈不满。

父母该怎么做

一、每日抽出来一定的时间陪大宝

别因二宝的出世,彻底忽视大宝,父母要了解,大宝也是一个要照顾的小孩,每天花费一点的时间也陪他,告诉爸妈很爱他是很有必要的。任何时刻,不能让大宝有“由于弟妹,父母不爱我了”这种观念。

二、大宝反叛时,要抚慰而非训斥

大宝发生异常,是最应该关爱的情况下,父母千万别厌烦,立即上来一通训斥,而是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使他感受到爱,感受到高度重视。此外,另一个孩子一起又哭又闹时,应当优先选择安全性有认知能力的大宝,使他更有安全感。

三、学好正确引导两个孩子关联

大宝和二宝不符合,往往都是父母并没有正确引导好。看待两个娃,一定要公平合理,让他知道彼此之间是家人,多做一些亲子互动,提升两个人的感情。

星期一下午,刚刚接到大宝的电话,告诉我:妈妈,红领巾戴在身上不见,红色笔写完了。

我:那怎么办了?本来还想唠叨两句的

大宝:妈妈,我要上课了不跟你聊。

放学时,我去接大宝,她主动坦白红领巾,戴在身上不见的。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红领巾是写了名字的。

我:那怎么办

大宝:妈妈,对不起,是我粗心大意,搞不见,我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我下次不会再犯了。

我;好的,这种表现很好,平时多注意身边的东西随手收好。

或许,我们都应该从中学习到点什么?

1 小孩子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

小孩子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很多家长都是会骂,“ 你的东西怎么又不见,天天就知道买买 ”经常批评小孩子,小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伤害,小孩子慢慢就养成坏的习惯,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告诉家长了。也就是很多宝妈常说: 报喜不报忧。

2 先打个电话给你,让家人好有个心里准备

刚刚接到大宝的电话,告诉我:妈妈,红领巾戴在身上不见,红色笔写完了。

小孩子现在都是聪明的,先提前给我一个小小的提示,我的用的东西没有了,家长你又该给我买了。这样家长你想骂我,也是没有机会了。

3 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大宝:是我粗心大意,搞不见,我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我下次不会再犯了。

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知错能改。是家长都喜欢,只是在孩子小的习惯,慢慢督促小孩从一件小事情中得到启发,随时随地养成收实东西的习惯。

孩子时常会犯错,积极主动承认错误时,家人们表示鼓励这种行为。引导孩子从错误的事情中反思为什么会不见了。下次该怎样改进更好了。

会的。很多宝妈会发现,自从生了二胎后,会不自然的忽略、冷落家中的大宝。二宝小的时候,可以找借口说是孩子小,所以不可避免的忽略大宝。但是当二宝慢慢长大后,发现好像还是宠二宝多一些。究其原因,还真是让人心疼老大。

在抚育培养大宝的时候,由于都是新手爸妈,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一切都需要自行摸索。有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就会造成大宝的行为习惯、性格上出现某些问题。而二宝降临的时候,爸妈们有了教育大宝的前车之鉴,会自动规避那些错误的教育方法。

一般来说,大宝更有责任感、更仁义、更谦让,更具有牺牲精神。帮父母照顾二宝,带领二宝学习玩耍。而在大宝犯错时,遭到父母训斥时,二宝看在眼里,就会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二宝犯错时,父母在训斥二宝的同时,很多时候,大宝也会连带着受批评。由于大宝比二宝年长,所以在自理能力方面自然比二宝强很多,父母就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需要被照顾的二宝身上。

二宝更爱撒娇,会讨父母喜爱,有二胎的家庭中,通常大宝比较沉稳懂事,二宝则活泼好动。二宝闯祸犯错时,有大宝帮着“背锅”,平日里,二宝喜欢冲父母撒娇,黏在父母身边,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而大宝性格更内敛、独立些。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父母相对来说更偏爱会撒娇的那一个。

小时候,村里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皮,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偷拿同学的东西,被他妈发现了,怒不可遏的她,做出了让村里人目瞪口呆的一幕,他把孩子用绳子捆起来挂在房梁上的钩子上,然后用烧红的火钩子直接放在他屁股上,疼得孩子嗷嗷直叫,村里很多人听到声音跑去劝,结果这位妈妈硬是把门插起来谁也不让进,用火钩子烫完了,接着用扫帚打了很长时间,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至今我都还记得!

我相信类似这样的管教方式,我们那个年代的很多孩子都经历过,虽然不至于像上面这个案例这么极端,但是用脚踹、用扫帚或者藤条打屁股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好像那个时候,这样的方式还挺有效,打完确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挺管事,怪不得老话说 “板子不响,学问不长”, 说起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于是有人就会说了,你是不是就等于认同这样的体罚方式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 许多过去适合的现在不一定还能有效 ,比如我们那个时候,因为挨打离家出走的情况几乎没有,至多就是跑到街上玩一阵,到了晚上吃饭时间,自己又屁颠屁颠跑回来了,但是现在的孩子呢,看看媒体上那些负气离家出走的新闻你就知道了,现在的孩子跟以往确实不一样了, 所以现代家庭教育中,惩罚很难单纯依靠体罚来实现, 原因在于:

那既然体罚已经不合适,现代的家庭教育到底该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惩罚呢? 或者说怎样的教育方式既能达到目的,还能持续有效呢?我们不妨看看国外一位老爸的独门秘籍,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53岁的布拉德接连接到他的儿子小布拉德所在学校的物理老师打来的电话,抱怨说孩子又在课堂上捣乱了!

由于小布拉德不停的找麻烦,老布拉德决定 好好的跟他谈一下 ,他警告小布拉德说“如果你依然我行我素,再接到老师反应你捣乱的电话, 我就去你的学校坐在你的旁边 ,跟你一起听课”,这招果然奏效,连续好几个月老布拉德没再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

但是好景不长,让老布拉德烦心的电话还是打来了,于是在某个周五老布拉德休息的那天,他的妻子早上起来提醒他该去上学了!

提前跟老师沟通以后 ,老布拉德早早的 提前到达教室, 小布拉德嬉皮笑脸的跟一群同学打闹着进入教室,直到跟所有人打过招呼,才 猛然发现了父亲的存在 ! 那尴尬和不知所措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灵魂!

效果如何呢?根据老布拉德的说法, “从那以后儿子一直表现良好,再没有接到过老师打来的电话”

怎么样,是不是收获多多,这位父亲的做法用一句中国的古语就叫 “四两拨千斤” , 于无声处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直击孩子的痛点, 没有采取打骂等过激的手段 ,但是效果却要比打骂好上不知多少倍,因为这样 刻骨铭心的记忆 ,孩子会牢牢的记在心里,所以,作为父母,学会变通,学会跟孩子有效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才是能有效解决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关键,体罚绝对不是一种有效的选项!

因为,毫无疑问,不管哪个家长, 惩罚孩子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堪, 或者就是单纯为了打击他,那多半都是无效教育的开始!我们惩 罚孩子肯定是希望孩子能从此改掉坏毛病,能端正学习态度,尽快走入正轨, 所以沿着这个目的我们不妨倒推,怎样的惩罚措施是能从根本上实现我们目的的措施?先说体罚,肉体上的疼痛就能让孩子一劳永逸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吗?绝不可能!下面的结论说明了体罚的一无是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歇斯底里的运用体罚的手段,多半情况是我们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一种所谓无奈的选择,这样的一种选择证明了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败,因为体罚就像一剂不对路的药品,孩子吃了扛扛救过去了,时间长了就有了耐药性,换句话说我们的体罚就失去了意义,除了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以及伤害亲子感情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价值,所以作为父母,学会艺术性的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总而言之,所谓的惩罚的有效性重点在于对于惩罚的定性,不要一想到惩罚就就立刻跟打骂挂钩,天才不是打出来的,成功也不是骂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艺术性的学会跟孩子沟通,听得进去,才有效,一味的过激的手段,自己是痛快了,但是孩子没有吸收进去,那还是等于零!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如何有效的惩罚孩子?针对不同年龄,惩罚的方法不一样,惩罚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惩罚,我们最主要是想通过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而且真心悔过。我们允许孩子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但是我们一定要陪孩子找到犯错的根源,引导和纠正他们!

二宝三岁的时间,我们住五楼,小家伙调皮,从楼上扔下整瓶水,我批评了半天,详细讲了扔东西的危害,最后把二宝和大宝都关在房子半个小时,让大宝陪他反醒,并给他讲道理。后来,二宝很认真的给我道了歉,以后也不会犯这个错误。

冷处理,对孩子和大人都很好,孩子犯错,大人肯定生气,说话也会口不择言,此时大家最需要冷静,孩子冷静自己反醒为什么会犯错,大人冷静怎样和孩子沟通并引导孩子,这是是完美的方法。

有效惩罚法二:写检讨

大宝犯错的时候,我会让他交一份百字检讨,把犯错的原因和保证写好,孩子安静写检讨的时间,更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和写保证的时间也更能容易做到。写检讨也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哟!

有效惩罚法三:奖糖果

这是最值得提倡的教育方法,还是前两天几天儿子教的,有个同学打人,被校长陶行知叫到办公室,同学在办公室等了很久才见到校长,校长奖励他一个糖果,说他很守时奖励的。接着又奖励第二个,说同学打人的时间,校长叫他停手,他做到了,说明同学尊重校长,又奖励第三个,说被打的同学欺负女同学,他只是帮忙,说明他有正义感。校长说的这的时候,同学哭起来,向校长道歉,说他打同学不对,是他的错。最后校长又奖励他第四个糖,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故事早就听过,从来没做到过,又被孩子发来让我学习,相信这个惩罚法能收到奇效。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釆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家庭教育是各有不同,在此,把我个人的方法分享给大家。首先是耍做好自我,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小孩子不可能不犯错,犯错后主要给们说清楚道理。并给他立规矩。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犯后耍怎么处罚,如果再犯就真的要打了。我自己的孩子己长大成人,现在吕一名优秀的律师,在他的成长中我只打个他两次,第一次是他和堂弟一起玩,他把弟弟搞哭了,当时我没问清是怎么回事,就打了他,不管怎样打他,他就是不哭也不认错。后来我也不忍心再打了,就轻声的问他事情的经过,他说:是弟弟先打他,他还没还手弟弟就哭了,问明白后是真的不应该打他。当的我也跟他承认了错误,我不应该打他,以后什么事都要搞清楚后能下结论。还有一次是我们农村水塘多,经常给他讲,不要去水边玩,他也听话很少水边玩,但是有一天,当我做玩事回家,远远就看到他和他表弟表妹三人,在鱼塘网鱼,当时他也看到了我,跋腿就往家跑。当我也到家后,只问了一句,怎么办,他回答说:打,我说好去自己找棍子,他慌慌张张找了一根粗糙又有骨节的棍子,我说:这不行,他问,为什么?我说这棍子的骨节会刺穿你的肉皮,去再找一根光滑的来,他就又找来一根细木条,我问:先打那只手,他伸出右手,我使劲打了三下,然后又伸出左手也打了三下。打过后就在他细嫩的手上留下了六道红血痕。当时我就把抱起他,跟他说为什么爸今天要打你。你跟弟弟妹妹在鱼塘玩,耍是掉下水去怎么办?会淹死的?再后来他从不去水边。后来再也没打过他。做为家长最关键的是,要常与子女勾通,认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有兄弟般感情,千万别把父子关系搞破裂。这样就会越来判逆。

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有效的惩罚孩子?我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刚学来的李玫瑾教授的方法,一个是 育儿 书上学来实践证明有用的方法。

一、冷处理法

应该叫冷处理吧,方法是这样的:

当孩子无理取闹大喊大叫时,你可以这么做:

孩子会试探家长的底线,如果你轻易妥协了,他下次就会再接再厉继续哭闹;如果你坚守了底线,孩子知道哭闹打动不了父母,一般来说就不会轻易尝试了。

二、剥夺孩子最在乎的东西

我家孩子最喜欢的事情是听歌、编程、吃零食,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就罚他几天不许听歌,或者不允许他几天内看电脑,或者是几天内不许吃零食,或者是增加每天的练琴时间。

总之,就是让他为了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痛苦的代价。这样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减少犯错的机会,就不会再肆无忌惮地想干嘛干嘛。

所有惩罚孩子的办法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孩子可以更自律、更完美。

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家长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孩子改掉一切坏毛病的基础。

我家孩子上一年级,怎样有效惩罚孩子?我的经验是:先和孩子是最好的亲密关系,是孩子的最好朋友。能做到接纳、倾听、理解、尊重、平等对待孩子,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他不是孤立的,要陪伴孩子身边。

我对孩子的惩罚方式是“罚站”,我犯错的时候也是罚站,有时候我们都犯错了,就一起罚站,我们是平等的。举个例子:前几天,他写作业不认真还不好好写,我发脾气吼他。我们两个人的情绪越来越坏,孩子说:“这样发展下去不行,我们去站着想一下。”我们站好后,孩子就会讲他的错误在哪里,怎样改变。也会写总结,写他做的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惩罚孩子后一定要和孩子高质量的聊天,倾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要站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去看见真实的他们,感知孩子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举个例子:因为学习的事,我对他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有一晚,他给我讲故事,我听着听着他在给我讲**《熊出没奇幻空间》

他说:“小男孩小时候被妈妈强迫学习,上补习班,没有朋友,没有快乐,变成了坏人。”他还告诉我,他不喜欢我因为学习凶他,他是 快乐型的孩子。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我明白他的心思。用他的智慧和宽容在爱着我。

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不需要过度的惩罚,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和陪伴!

在家庭教育中,能不能惩罚孩子呢?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如何才能有意义的惩罚呢?

针对于“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惩罚孩子?”这个问题,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责任心,思想更加独立!

而责任心与独立的萌芽状态是: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是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基本要素;同时,秘密往往与责任相关联,没有秘密的孩子,心灵世界往往是简单与狭窄的,还不懂得独立承担责任;所以,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这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与建立责任的开始。

举一个生活中惩罚孩子的小例子,就会理解如何才能有意义的惩罚了:

场景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天早上催孩子起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次次的催促,孩子还是会说“再睡一小会儿”;当孩子真的迟到了,他又会埋怨父母不把自己拽起来!

方法 :我们可以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自己定闹钟,让孩子自己负责按时起床;当孩子因为赖床而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也不能怪父母,只自己为行为和结果承担责任。这就是对孩子的惩罚,但这种惩罚,既不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又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与责任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知识、认知和经验,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过失、犯一些错误;这有什么关系呢?犯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与改变中成长!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过失与错误,从而,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责任心、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好了,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阿亮感谢您的阅读!

央视曾经播过一个儿童教育节目叫“超级保姆”,里面介绍过一个纠正孩子不当行为的方法,叫“暂时隔离法”

很多 育儿 书里,也介绍过这个方法。

书上说,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放一把椅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就在椅子上坐一段时间——孩子几岁就坐几分钟。

这个办法听上去很不错,而且,确实,很多家长都觉得很有效。

不过,也有家长觉得这个方法很不好、完全没用!

对于小孩的教育,根据我个人的教育方式,小孩的教育,要先从父母做起,孩子要早教育,一岁开始已经很懂事了,如果父母的心理上只顾宠爱,以为孩子只宝贝,不懂得教育孩子是为了今后上孩子听话,懂事,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样的事能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对小孩只要不对他百依百顺,也不用打骂,小的时侯他说,妈妈我要什么,这时侯大人决定可以给他的,不要等孩子说第声就给他,而且要给他笑脸,如果大人说不能给他的,就说什么也不能给,这时要扳着脸说,我说不就不,没有二话,这样做孩子到大也很听话。有些父母教育不好的,到上学后,要老师教育,也要家长配合,老师一定要负责任,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多父母通过惩罚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

假如说父母是君王,孩子是臣民,君王通过惩罚的方式让臣民屈服,君王和臣民的关系不对等。可是,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就演变为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要知道,惩罚可能会换来孩子短暂的服从,但是没有哪种惩罚可以让孩子从内心顺从父母的意志。父母需要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宁愿受到惩罚,也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惩罚是错误的教育方式,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比惩罚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1、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

举例:你在厨房正忙着做饭,但是孩子一直在你身边搞破坏。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比如帮忙拿蔬菜、做饭的工具等。这比简单粗暴的训斥孩子走开要好很多。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往往有原因和目的,但并不是每一次父母都可以正确解读。因此,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行为,从不良行为转化为合作的模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2、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举例:父母给孩子定了早上的闹钟,但是孩子就是不起床。我相信很多父母从此开始叫孩子起床,成了孩子的闹钟。其实,父母不用去叫孩子起床,而是让要让孩子体验迟到的自然结果。当孩子经历了几次迟到之后,往往会自己去改正。

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父母的作用很关键:

A 父母要收起对孩子的同情心,不要让自己掉进感情的陷阱

B 在孩子的不良行为中,父母不需要干涉,而是让孩子去体验

C 父母要区分自然结果和惩罚的区别

举例:孩子在餐桌上打闹,不好好吃饭。

自然结果:父母可以让孩子离开餐桌。

惩罚:不吃饭的话,晚上不可以看电视。

自然结果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导致的结果,无需外界的干涉。当然,对于孩子的危险行为要加以制止,安全第一。

3、引导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

举例:当孩子在家中玩耍时,把地板和桌子弄得很脏,或者打破了某件东西。惩罚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的反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通过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去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去清理杂乱的现场。

让孩子对不良行为进行弥补,是为了建立责任感。孩子可以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找到改正和学习的机会,这是惩罚不能达到的效果。孩子在弥补自己的错误中,不仅没有逃避自己的错误行为,更把错误的行为转化成了有益的行为。

4、给出孩子选择

举例:父母带孩子逛超市,孩子一直哭闹,或者把货架上的东西扔到地上。这时候父母可以给出孩子两个选择:立刻和父母离开超市或者不再哭闹。在公共场合,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让父母很尴尬。

孩子出现很多不良行为时,父母给出几个选择让孩子来决定,以此来中断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父母给予的选择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且以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如果孩子拒绝各种选择,并且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时候父母要果断的把孩子抱起来放在卧室,并且保持和善坚定的态度来陪伴孩子。

或许有些父母感觉很难做到,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父母的情绪控制。当父母惩罚孩子的时候,往往情绪方面会有波动。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然后思考如何应对,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刚开始往往不起效果,但是坚持下去,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没有权利去惩罚一个和自己同等地位的孩子,但是有责任去引导自己的孩子。

父母没有权利强迫孩子必须接受自己的意愿,但是有义务不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而妥协。

我以为,在家庭教育中,惩罚不是一个有效教育的手段。

但是我永远不会说惩罚不管用。 从能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一点来说,惩罚确实管用,并且很好用。

在我没有决定潜心研究孩子教育之前,孩子妈妈认为孩子如果有问题,就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具有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的家长不在少数)。

于是,女儿2岁半时,孩子妈妈就开始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

如果孩子吃零食无度,妈妈会把零食直接扔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听话,妈妈直接定时罚站;

如果孩子不服管教,妈妈直接斥责使其顺从……

在孩子妈妈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很乖,自己穿衣、吃饭、整理自己的物品……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刚三岁多的孩子, 表现的特别胆小,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耍;孩子犯错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妈妈的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孩子妈妈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当孩子妈妈再一次惩罚孩子的时候,我看着麻木的孩子,心中不忍。于是暗下决心,决定找出问题的根源。

以后的日子中,我看了大量的 育儿 材料,最后采用了一套我觉得教育孩子有效的一个方法:面对孩子的时候,坚定自己的原则,和孩子友好的交谈。

接下来分享下这个方法,大家共勉:

当孩子和你顶嘴,你需要走开,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

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你的走开是为了让双方平复心情,心情好了,才能解决问题。

稍后,你可以对孩子说:“宝贝,我理解你生那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 以后,每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都会暂时的走开。我是爱你的,很愿意和你在一起,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当孩子犯了错,不要惩罚,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和原先不一样了。

为什么有了二宝之后,老大经常欺负他?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看父母的态度和如何平衡大宝和二宝之间的问题。首先,父母在有了二宝后大宝会欺负他,是因为父母在对待大宝时态度产生了问题。假如只有一个孩子时,大宝拥有了父母所有的宠爱,即使是犯错,也有父母耐心的教导他。但是有了二宝之后,家中父母的注意力当然放在更小的孩子身上。这时候大宝就有了被忽视的感觉。他们就认为二宝是来夺走他们的宠爱的,因此对二宝产生了恶意,才会欺负他。因此,父母在有了二宝之后,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二宝身上,而是要适当的给予大宝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才不会有不平衡感,更不会以欺负二宝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其次父母要在平时的教导中让大宝知道,二宝并不是来夺走他们的宠爱的。而是家中多了一个人来更好的爱他和陪伴他的,同时也告诉他要告诉大宝,无论怎么样,他们最爱的还是大宝而不是二宝。只要是给了二宝的就要给大宝更多更好,并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大宝要学会去照顾更小的朋友,培养他们照顾幼小的品质。这样大宝才会在父母的爱中得到满足,而学会去照顾二宝,疼爱二宝。

小孩子都是单纯的,他们并不知道行为好坏,有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由于父母的默许,根据父母的举动而进行的,也是通过父母的态度中默默影响的。如果想要好好的教导他们,要学会用更能让他们体会到的方式,适当的夸奖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爱,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听从父母的教导,而不会去嫉妒和欺负二宝。

你这孩子怎么又把这个打碎了,说了多少次,不要乱动!

你能不能听话点,让人少操点心!

怎么又在学校跟人打架了,自己面壁去!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那是因为他们需要从错误中探索和认知世界。但是很多家长却一贯用打骂来应对孩子的错误,意图教会他们不要再犯。

可是孩子跟成年人的区别是,人生价值观还未成型,没有总结问题的能力,容易一犯再犯,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做相应的引导。

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说以下这5句话帮助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省,从此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01

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只关注眼前的结果:

"你这熊孩子,又干了什么事情?天天的,能不能安生一点。""你别跟我解释,没用,你不欺负人家,人家能这样对你吗?"

但这种教育方法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孩子极其不信任的状态,让孩子认为,无论做什么,家长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上都会有一定的创伤,在之后的错误中,要么干脆全部把错推到自己身上,要么撒谎完全把错撇的一干二净来逃避。

"我没有做这件事情,是他干的。""我不知道啊,我没有。"

但无论哪种都是不对的。家长应该要知道,当孩子第一次犯错后,孩子内心肯定是内疚、自责的,他们害怕被批评,但是又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会用发脾气来表现。

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问清孩子事情的起因与经过,了解原由,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的发生。

例如:"妈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可以先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为何你会这样做?我想听听看你的解释。"

孩子在感受到家长的理解时通常会放下内心的不安,小心翼翼的告诉家长实情,选择与家长一起面对。即便真的是孩子的错,孩子也会选择主动来承认错误。

02

你的感受如何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激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情绪不满或者生气时,别人说什么都会自动屏蔽,等到平复心情后,才会冷静思考刚刚发生的事情。

所以孩子犯错后,家长先不说事情的对错,而是问问孩子刚才的心理感受:"刚刚他抢了你玩具,所以你很生气,才打了他是吗?""你刚刚打了别人,看到他哭了,心里是不是也很难过呀?"

一起引领孩子感知情绪,然后让孩子哭一哭,说一说心里的不满与难过,发泄出来。

如果此刻孩子的情绪还是非常激动,一时听不进去父母的意见,不妨让孩子学会深呼吸,等待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情绪平静下来了再来一起沟通问题。

然后说说孩子刚才的表现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表扬,不完全否认孩子的一切。

等到下次孩子一个人再遇到问题心里很不舒服时,他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冷静下来面对问题,以免犯更多的错误。

03

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当孩子因犯错造成一定的损失后,家长可以先不要帮着孩子去处理,可以先听听孩子对此有什么弥补的办法,或许你会惊讶于孩子的创造能力。

记得上周我带大宝一起去他奶奶家的时候,大宝因为跑得太急,不小心把奶奶的一幅画泼上了水花掉了,当时大宝很自责,奶奶却觉得没关系,也不值钱,自己晚些时候再抽空画一幅就好。

我看到那幅画是一棵树,只是树叶那边有些花掉了,不至于整幅画被毁,就跟大宝说:"你看奶奶的画这么好看,扔掉可惜了,不如你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补救一下这幅画呢?"

大宝当时垂头丧气的一直说:"都花掉了,能有什么办法?"我一再鼓励他:"不如换个角度想想,既然是一棵树,不一定非得用画笔来补救,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呀?"

大宝好像想到了什么,去到院子里拿来了好多片绿叶,放在画的上面,然后盖住花掉的地方,又用画笔补了几笔,把绿叶沾到了原先树叶的地方。那幅画就变成了真正的绿叶树了,奶奶看到了也很高兴。

其实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弥补犯下的过错,承担自己的错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04

这些办法的后果会怎样

在教孩子弥补错误的时候,可以尽量多引领孩子想些不同方向的办法无论是合理的、可笑的、还是荒唐的、幼稚的。

但无论哪种,都让孩子分析一下实行这些方法可能会出现的后果,从而选出最好的一种。

例如孩子拿画笔在墙上乱画,弄脏了整面墙,家长可以让孩子给出几种

解决办法,或者拿布擦、拿水冲,又或者用油漆重新粉刷墙等等。

然后想想每种解决办法的后果会怎样,拿布擦好像画笔颜色不容易掉,水冲墙会潮湿坏掉,油漆粉刷工作量太大而且不是太有必要。

孩子经过思考后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一次错误就会带来这么多问题,而且解决起来又很麻烦

等到下一次他想要做什么事之前就会先思考ー下后果,再考虑是否去做,从而培养孩子先思而后行的好习惯。

05

你觉得可以,那就去做吧

孩子在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选项,针对造成的后果,也会做出最合理的一个选择。

家长这个时候可以不给孩子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自己的判断做出最后的决定,然后执行去做。

哪怕这个决定不是最正确的,不是最好的一个方向,也可以给孩子一次选择的机会。

犯错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学会改进。所以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反省错误,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学会弥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00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4
下一篇2024-01-14

随机推荐

  • 戴宜戴白美白牙套可以吃饭喝水吗?

    美白牙套为了给大家做到体验感最佳状态厚度只有05毫米,不影响说话,可以正常喝常温或者凉水及饮料,避免佩戴牙套时,饮用色素沉淀较高的饮料及滚烫的热水。如红酒,桑葚汁,蓝莓汁等,不可以佩戴吃饭,吃饭前取下,冲洗牙套放置在赠送的牙套盒内,饭后将牙

    2024-04-15
    57800
  • 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 最好有各个系列的使用感受

    1、觉得妮维雅洗面奶还可以,比较值得购买,对于学生党来说性价比比较高。 2、妮维雅洗面奶美白系列:晶纯皙白轻柔磨砂洁面乳、晶纯皙白泡沫洁面乳及丝柔美白洁面乳,使用独特珍珠水蛋配方,有亮白肌肤长效补水之功效。 3、使用感觉:这是系列,是需要根

    2024-04-15
    56600
  • 干性皮肤用什么牌子的护肤品好?

    我是一个超级大干皮,夏天都会干到爆皮的那种,冬天要是不做好保湿再出门,简直就是灾难。我首先比较在意我眼部的状况,因为我黑眼圈比较重,平时就算是不上粉底液,都一定要用遮暇遮一下黑眼圈。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用网上推爆款的咖啡因眼霜。但是每次我上完

    2024-04-15
    48200
  • 小小英雄幽灵都有哪些皮肤?

    1、暗影岛,淡绿色火焰,这是原始皮肤,很有暗影岛的味道。2、火焰,全身被红色火焰包围。3、月牙,全身被蓝色火焰包围,移动会看到幽幽的蓝色火苗。4、剧毒,全身被绿色火焰包围,绿色环保节能。5、黑暗物质,全身被紫黑色火焰包围,紫中泛黑色很神秘。

    2024-04-15
    38300
  • 露安适是哪个国家的-是德国生产的么?

    Lelch®露安适,德国Dehaa Rossun旗下健康护理品牌。品牌定位:具有医学背景的强健薄皮肤专家技术支持:欧盟GMPC认证(德国品质)、SebumCareTM技术、独有年龄分段配方、天然进口原料、通过口腔粘膜无刺激试验、Non-in

    2024-04-15
    38900
  • 欧莱雅男士这些水分露,水凝露,精华露醒肤露,平衡露,还有什么什么乳到底有什么区别啊?作用是什么呢?

    欧莱雅男士系列中的水分露、水凝露、精华露、醒肤露和平衡露等产品,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配方、质地和作用。以下是对这些产品的简要介绍:1 欧莱雅男士双重保湿洁面霜:这是一种洁面产品,用于清洁男士肌肤并补充水分。2 欧莱雅男士水能保湿密集精华露:

    2024-04-15
    52400
  • SK-II嫩肤清莹露和护肤精华露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嫩肤清莹露是爽肤水,而护肤精华露就是美容精华液也是我们常说的神仙水。2、使用步骤不同嫩肤清莹露是洁面以后用,而护肤精华露虽然叫神仙水,但是它属于美容精华液,所以要用在爽肤水之后。3、成分不同SK-II 护肤精华露(神仙水®)超过

    2024-04-15
    43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