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小雯邀请我周末去她家做客,顺便见一见她家“二千金”的阵容。当时她生二胎,我由于工作原因错过满月酒,这次权且当作是“补票上车”。来到门前,便听到房间内传来一声怒吼:“自己整理玩具!快一点!一点都不省心!”见到我来,小雯瞬间“变脸”,露出笑容,转身又冷眼责骂孩子:“滚回房间去!别出来捣乱!”
小雯家的大宝今年5岁,在我的印象中始终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为何经常被责骂呢?几声哭喊传来,小雯将二宝抱出,我礼貌性地夸赞几句,又问道:“两个孩子相处得很融洽吧。”小雯点头,却叹气道:“但我不知为何,愈加讨厌大宝,不管他做什么事情,我都忍不住要发脾气。”我笑着回答:“你竟然喜新厌旧,大宝也是你的孩子呀!”
想必很多生完二胎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矛盾:只有一个孩子时,对其百般疼爱,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声称要给他们全部的爱;但生了二宝之后,对大宝的态度却是“山路十八弯”,对他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指手画脚,之后大发雷霆。
大宝将玩具摆得满地都是,或是在房间内大声喊叫,都会揪着他的耳朵怒吼:“你现在已经是哥哥(姐姐)了!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玩具收好!不许喊叫!”大宝听到父母的吼叫,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和妈妈顶嘴争吵;另一种是执行命令后回到房间沉默不语。
但不管大宝被父母训斥后是何种反应,他们对父母、家庭和弟弟妹妹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看到父母前一秒对自己怒火中烧,后一秒对弟弟(妹妹)和颜欢笑,大宝会产生主观猜测:爸爸妈妈不爱我了,都怪这个弟弟(妹妹),抢走了我的一切。
如果家长依然对两个孩子区别对待,大宝会和父母逐渐产生心理隔阂,甚至对弟弟(妹妹)产生恨意,年龄略微增长之后,大宝会故意“闹事叛逆”,希望能用负面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弟弟(妹妹)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仇人”。家长想缓和和大宝的关系,需要先了解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为什么生完二胎后总是对大宝发脾气呢?主要有这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对二宝下意识偏爱。
诗人歌德曾说:偏见缠住了人的性格,就无法克服,因为它们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无论证据,常识还是理性都拿偏见毫无办法。
有了二宝之后,家长做出下意识偏爱行为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大宝已经不需要过度的照顾,二宝却是“新宠儿”,是父母“重新育儿”的尝试。但过度的偏爱也会造成对大宝的偏见,家长对其做的各种事情,都和二宝相互关联,担心二宝受到负面影响。
比如大宝独自在房间唱歌喊叫,家长却担心影响了“二公子”的玩耍或是睡眠,便会呵斥孩子让其停止“噪音干扰”。长期如此,大宝的各种活动遭受限制,对父母也会愈加冷漠。家长要做到理性分析,给大宝娱乐的自由,不要将其和二宝相互“道德捆绑”。
第二个原因:对大宝寄予太多的“榜样期望”。
雄辩家塞内加曾说: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将大宝当作弟弟(妹妹)的“正面教材”,起到榜样的作用。但有时也会相互进行比较,比如大宝主动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和零食,家长就会说:“这才是好哥哥(姐姐)应该有的样子!”当大宝犯了错误,家长又会说:“有你这么做哥哥(姐姐)的吗?连弟弟妹妹都不如,滚一边去!”
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行为要为弟弟妹妹作参考,便会觉得父母无理取闹。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家长予以包容,平等对待两个孩子的对与错,也不要给大宝过度的“榜样责任”,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第三个原因:讨厌孩子的性别。
这个现象会发生在一些观念较为传统,儿女双全的家庭。但有的家长过于喜欢儿子或是女儿,对大宝便会刻意疏远。比如家长喜欢男孩,但大宝是女孩,有了“小公子”之后,和女儿的关系也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日常的饮食和穿着,甚至是学习方面,都会对二宝过度偏爱,从而降低大宝的“待遇”。
家长要保证“关爱天平”的平衡,给两个孩子相同的爱,使他们懂得手足之情,亲密地成长。兄弟姐妹相互关心陪伴,家庭才能看到幸福的朝阳。
寄语:偏爱会产生偏见,从而产生偏激,我们要给两个孩子平等的爱意,同时也要给大宝独立的空间,并树立他们在“二公子”面前的地位。兄弟姐妹之间有适当界限,又可以友好相处,家庭才热闹。平时生活中,你更偏爱于大宝还是二宝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