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刘秀称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将军、好畤侯。此后,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辞去大将军职。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谥号愍侯。
生平
耿弇的祖上原住巨鹿。汉武帝时,迁徙郡国吏民豪杰到茂凌,耿家遂以二千石官吏身份迁于此。其父耿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堂弟王伋一起从安丘先生学习《老子》,后任朔调连率(上谷太守)。耿弇为其长子。耿弇年少好学,熟习父业。由于常看到郡尉考选骑士时建旗设鼓、肄习驰射的场面,由此好将帅之事。
及王莽政权灭亡,更始帝立,派诸将攻略四方。将领们大都握有重权,擅作威福,动不动就撤换原来的郡守、县令。耿况本是王莽任命的,因而心存疑惧,不能自安。时耿弇二十一岁,见父亲为难,便自请进京上书,贡献方物,以求自固。
耿弇到宋子县(今河北省赵县东北),适逢王郎假冒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起兵。跟耿弇一起来的郡吏孙仓、韂包途中商议,要就近投靠王郎。耿弇手按宝剑,凛然说:“子舆(王郎)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觽,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后汉书·耿弇列传》)。孙仓、卫包不听,归顺了王郎。
耿弇闻刘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便昼夜兼行,前去拜见。刘秀将其留下,为门下吏。耿弇去见护军朱佑,提出要回上谷发兵,以定邯郸。刘秀笑说:“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小伙子居然有如此大志)”(《后汉书·耿弇列传》)!于是,几次召见他,厚加恩慰。耿弇便跟从刘秀北徇冀县。
邯郸王郎兵迫蓟县,刘秀准备南归,召手下将领商量方略。耿弇提出:“今兵从南来,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垄,公之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发此两郡,控弦万骑,邯郸不足虑也”。刘秀的心腹官员皆不同意,说:“死尚南首,柰何北行入囊中?”刘秀指着耿弇说:“是我北道主人也”(《后汉书·耿弇列传》)。
时逢蓟县有人作乱,响应王郎,刘秀率兵仓卒南行,手下属官各各离散。耿弇逃回昌平,说服父亲耿况派寇恂到渔阳与彭宠定约,各发突骑二千,步兵千人。耿弇和景丹、寇恂以及渔阳郡将士合兵南下,沿途击杀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官吏四百多人,获得印绶一百二十五副,节杖二枚,斩杀敌军三万人,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在广阿见到了刘秀。当时,刘秀正在进击王郎,谣传上谷、渔阳二郡兵马为救王郎而来,部众都很担心。等到耿弇等人到刘秀营中拜见,人们才放下心来。刘秀大喜,说:“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后汉书·耿弇列传》)!当即任命他们为偏将军,仍然统率本部兵众。加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侯,允许他自置偏裨。耿弇等人随军攻克邯郸。
更始帝见刘秀声威日盛,君臣疑虑。于是,派使者宣诏,立刘秀为萧王,让他罢兵,率领有功将领回长安;同时,派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一起北行上任。
当时,刘秀在邯郸宫温明殿昼寝。耿弇到刘秀床前,对他说:“今更始失政,君臣 ,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天子之命,不出城门,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 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金玉者,至不生归。元元叩心,更思莽朝。又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圣公不能办也。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破百万之军; 今定河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天下至重,不可令它姓得之。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 益发精兵,以集大计”(《后汉书·耿弇列传》)。
刘秀听后大喜,当下任命他为大将军,和吴汉一起到幽州去调发所属十郡的兵力。耿弇到上谷,收斩韦顺、蔡充,吴汉杀掉苗曾,调发幽州兵马,引军南下,跟随刘秀击破铜马、高湖、赤眉、青犊等农民军,又追击尤来、大枪、五幡等部,直到元氏(常山郡治所,今河北元氏西北)。作战中,耿弇经常亲率精锐骑兵为先锋,敌兵当者避易,望风披靡。刘秀乘胜与敌战于顺水(今满城西北),敌兵危急,殊死作战,而汉军疲弊,于是大败,退驻范阳。休整几天后,兵气复振,正好敌军退兵,汉军鼓勇追击,连续作战,大破敌兵。刘秀回驻蓟县,又派耿弇与吴汉﹑景丹﹑盖延﹑朱佑﹑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坚镡﹑王霸﹑陈俊﹑马武等十三名将领赶赴潞县东部追击敌军。在平谷,两军大战,汉军斩杀敌军一万三千多人,并乘胜在无终(今蓟县)、土垠(今丰润东),穷追猛打,直到俊靡(今遵化西北)。敌众溃散,进入辽西、辽东一带。
刘秀即位后,任命耿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强弩将军陈俊在敖仓攻刘茂(厌新将军)和延岑,皆破降之。
建武四年(28年),光武帝下诏令耿弇进攻渔阳。但这时,耿弇却有了顾虑。他认为,父亲正据守上谷,彭宠跟他有同功之谊,自己又没有兄弟在京城,倘若光武帝生疑,就不好办了。于是,不敢独自进兵,上书请求回洛阳。光武帝知其所想,下诏书抚慰:“将军出身举宗为国,所向陷敌,功暛尤着,何嫌何疑,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后汉书·耿弇列传》)。
其父耿况听说此事,也不能自安,派耿弇的弟弟耿舒到洛阳侍奉皇帝,实际是当人质。后来,耿况、耿舒都参与了平定彭宠的战事,立有大功。
光武帝命耿弇与建义大将军朱佑、汉忠将军王常等击望都、故安西山农民军十余营,皆破之。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又耿弇与吴汉攻打富平、获索农民军,二人在平原大破农民军,击降四万多人。
同年十月,耿弇奉诏进讨张步。他收集降卒,安排部曲,选派将士,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东进。张步得知汉军来攻,立即派大将军费邑驻军历下(今山东历城县西南),并分兵屯据祝阿(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东北),此外,还在太山钟城(今山东禹城县东南)列营数十,严阵以待。耿弇渡河后,首先进攻祝阿。部队士气旺盛,早起攻城中午攻破。耿弇审度形势,故意围开一角,让城中士卒得以逃出,奔归钟城。钟城守军闻汉军势大,祝阿已破,恐惧异常,纷纷抛弃空营而去。
费邑派其弟弟费敢把守巨里(今章丘县西),耿弇驱兵进逼,派人多伐树木,扬言用来填塞坑堑,以便攻城。数日,有人从费邑那里投降过来,说费邑得知耿弇要攻巨里,正准备前来救援。耿弇大喜,命令部下迅速修治攻城器具,并公开命令各部,三日后全力进攻巨里城。接着,他暗暗放松对俘虏的看守,让他们有机会逃回。俘虏逃回,把军情报告费邑,费邑果然率领精兵三万赶赴巨里。耿弇见费邑中计,大喜,对诸将说:“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后汉书·耿弇列传》)。当下留下三千士兵牵制巨里,自己则率领精兵占据山脊山坡等有利地形,居高临下,阻击费邑,费邑大败被杀。耿弇砍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守军惊惧万分,费敢无法据守,只好率兵逃到张步驻军的地方。耿弇发兵攻打尚未平顺的营垒,连下四十多营,终于平定了济南。
当时,张步建都剧县(今寿光东南),闻济南失守,即命其弟张蓝率精兵二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另派诸郡太守合兵万人守临淄,相距四十里。耿弇进军画中(临淄西南),立营于敌两城之间。经过调查,耿弇发现,西安城小,却坚固难攻,张蓝的兵也精锐善战;临淄城大,却易被攻破。于是,下令给部下将校,整顿军旅,五日后攻西安。张蓝闻知此讯,日夜严守城池,不敢懈怠,到五日那天半夜时分,耿弇命令将士饱餐战饭,乘夜进军临淄。护军荀梁等人提出应该先攻西安。耿弇说:“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 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埶,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之闲,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后汉书·耿弇列传》)。遂攻临淄,半日而攻占其城,张蓝闻知,大惊失色,率部众逃归剧城。
有萧何、张良、陈平。
1,萧何
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2,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3,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
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
扩展资料:
刘邦得天下后,封赏功臣,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封地,张良推辞了。他说我跟皇上最初是在留县相会,只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
那时的县,又经战乱,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他不贪。
张良随汉高祖刘邦入函谷关后,刘邦当皇帝,张良就静居行气,不吃粮食,闭门不出,说:“我蒙皇帝信任,当军师,不过出了点主意就封万户侯,这已经是最高的待遇了,足够了。我只想脱离人间俗事,追随仙人赤松子去神游。”所以老百姓都传说他成了神仙。
—萧何
—张良
—陈平
人民网—周恩来怀古:为何帮刘邦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三人命运迥异(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精选5篇)
韩信胯下之辱是指韩信忍受得了一时羞辱,方能成大事。正所谓,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将帅,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那些为了干大事而甘受一时屈辱的人。下面我整理了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精选5篇)的资料,欢迎大家浏览。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 篇1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被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他一人全都胜任,还有人评价他“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可是这样一位将军却受过胯下之辱。
韩信从小就失去了父母,靠着钓鱼维持着基本的生活,他经常受人欺负,一次,一个屠夫嘲笑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硬碰硬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所以,韩信忍受得了一时羞辱,方能成大事。正所谓,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 篇2韩信是江苏淮阴人,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年轻的时候家里穷,经常为生计而发愁。
有一次,韩信饥寒交迫,差一点就昏过去了,这时一位出来洗衣服的老大娘看见他那个样子,就十分同情回去拿来一碗饭给他吃。韩信一口气吃完了饭,感激地向老大娘说:“有一天我发迹了,一定会好好报答您!”
淮阴街上有一个地痞,一向瞧不起韩信,常说:“你们别瞧这家伙长着那么大的个子,又好舞刀弄剑,其实他胆小如鼠。”这天,他看到韩信从街上过,拦住他,羞辱地对他说:“韩信!今天你要是有胆量,就给我一刀;你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
韩信听这话,气得许久没有说话,看着地痞那神气的样子,韩信想了半天,终于,他伏下身子,慢慢地从地痞的裤裆下面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哄堂大笑。
韩信不是不顾全自己的尊严,而甘心受这样的屈辱,他是想干一番大事业,因此要保全自己。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将帅,人们常用它来比喻那些为了干大事而甘受一时屈辱的人。
韩信生平
韩信,秦汉之际名将,韩信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韩信卓越的军事韬略和用兵智谋为后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创造的卓著业绩和经典战例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在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二人,令后人高山仰止。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二世二年(前208)投奔项梁,参加反秦斗争。项梁阵亡后归属项羽,任郎中,曾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刘邦受封为汉王后,韩信即由楚归汉。初任连敖,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萧何亲自追还,并极力向刘邦保举说:要想争夺天下,非有韩信不可。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虽然霸天下而臣诸侯,但百姓不拥护他,所以其强易弱;相反,汉王入关后纪律严明,与民约法三章,得到秦民拥护。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东归的心情,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前205),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后,他迅速派兵与刘邦残部会合荥阳,阻挡了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时,韩信则率兵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他在击魏时,先以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却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于是俘虏魏王豹,平定河东郡。随即又进击代、赵。汉三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下井陉击赵。当时赵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一面以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以主力万人背水为阵,诱使赵兵倾巢出击。随后汉军两面夹攻,获得全胜,赵王歇被虏获。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韩信就国后,经常陈兵出入,被人告发谋反。高帝六年(前201),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伪游云梦,伺机逮捕韩信,带至洛阳,赦为淮阴侯。十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韩信原与豨暗通声气,次年又部署家臣诈诏赦诸官徒奴,企图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为人告发。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伪称高帝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 篇3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朝代初具规模的。但因为父子两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仅有15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韩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军事统帅。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军事统帅,他出身贫贱,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韩信的家乡淮阴城,有些年轻人看不起韩信,有一天,一个少年看到韩信身材高大却常佩带宝剑,以为他是胆小,便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围观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不知道韩信会怎么办。只见韩信想了好一会儿,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这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韩信加入其中一支实力较强的军队。军队的首领就是后来成为下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刘邦。最初,韩信只是做了一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后来他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两人经常讨论时事和军事,萧何认识到韩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但刘邦仍不肯重用韩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韩信悄悄离开刘邦的军队,投奔别的起义军。萧何得到他离开的消息后,也没向刘邦汇报,赶忙骑马去追韩信。刘邦得到消息,以为是二人逃跑了。过了两天,萧何和韩信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责问萧何是怎么回事。萧何说:“我是为您追人去了。”刘邦大惑不解:“过去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不去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萧何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难得的奇才。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刘邦说:“那就让他在你手下作个将领吧”。萧何说:“让他做一般的将领,他未必肯留下来。”刘邦说:“那就让他作一个军事统帅吧。”从此,韩信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位将军。在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 篇4汉初的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将,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诛灭,但毕竟是一位盖世英豪。
就是这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豪,早年却忍受了不少奇耻大辱。
韩信本是淮阴人,出身贫寒。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吏,又不会从事生产或做生意赚钱、所以,常常到熟人家里去混饭吃,这些人家都不喜欢他。
他曾经多次投靠在邻乡的一个亭长家里求食,一连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于是很早就起床把饭做来吃了,等韩信到吃饭的时间去时,已没有饭了。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从此便再也不去亭长家。
韩信到淮阴城的河边去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有一位老大娘见韩信到了吃饭时间还坐在河边,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知道他没有饭吃.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此后一连数十天都是如此。韩信非常感动,向老大娘道谢说:
“我将来一定加倍报答您!”
老大娘却生气地说:
“谁希罕你的报答呢?一个堂堂男儿汉却养不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当时,淮阴城有个年轻屠户很看不起韩信,他轻蔑地对韩信说:
“别看你身材高大,又喜欢带刀佩剑,其实你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予答理。那年轻屠户又当众侮辱他说:
“怎么你不吭声呢?难道你不承认吗?那好,如果你不是胆小鬼,就刺我一刀;要是你不敢刺我,那就承认你是胆小鬼,从我的胯下爬过去吧!”
韩信把那年轻屠户看了好一会儿,又想了一想,居然真的低头俯身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那人哈哈大笑,满街的人也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
后来,项梁率兵起义,韩信拔剑从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项梁兵败后,韩信又跟随项羽的部队,也只做到郎中官。他多次向项羽献成都没有得到采纳。当汉王刘邦率兵进入蜀地时,韩信从楚军中逃出来投奔了汉军。开始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来终于得到萧何的赏识,被萧何全力保举给刘邦做了大将。从此一举成名,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垓下会战彻底打败了项羽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达封地,找到当年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大娘,赏给黄金一千两作为报答。又找到那位亭长,只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最后,他召来那位曾让他受到胯下之辱的屠户,不但不杀他,反而还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并对将领们说:
“他是一个壮士。当时他侮辱我时,我难道真的不敢杀他吗?不是的。
但我杀了他就不能成名,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所以我忍辱而达到了现在的境地。我真该谢谢他啊,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韩信胯下之辱的由来是什么 篇5韩信是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等诸侯,建立了西汉王朝。
韩信少年时候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每天游手好闲,在街上游来荡去,还经常在淮阴河畔钓鱼。不务正业的他没有稳固的经济来源,家里人又死得早,所以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很多时候,连续一两天都没有食物下口,因此饿得面黄肌瘦,憔悴不堪。
在淮阴河畔,韩信认识了一个专门帮人洗衣服的老婆婆,老婆婆心地善良,看到韩信一表人才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顿起怜悯之心,每天都分饭给韩信吃,并且不时的接济他一些旧衣服。韩信十分感动,对老婆婆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听后,非但不高兴,反十分生气,责备韩信道:“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内心受到震撼,但是没过几天,又恢复了原样,照旧过他的吊儿郎当的生活。
有一天,韩信又来到淮隈集市上游来荡去,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天气凉爽,又碰巧不是农忙的日子,赶集的人很多,市集上十分热闹。只见韩信穿着破旧的长袍,东瞧瞧,西看看,一下蹦达到新开的茶馆里瞅瞅,一下又盯着人家钱庄的金字招牌人神。嘴里吹着口哨,手中把玩着不知从哪里拔来的狗尾巴草,倒也是消遥自在,快活得很。
不知不觉来到了集市东头,那里有一排肉铺,屠夫们正在吆喝叫卖,讨价还价,好不热闹!可是韩信一走到那里,便马上往回走。原来前几天他和一个屠夫闹了意见,后来屠夫要打他,他一溜烟地就跑了。瘦弱的韩信怎是骠悍的屠夫们的对手,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谁知那个屠夫眼尖,很快就看到了韩信。他马上冲了出来,揪住了韩信,大声说:“你还想跑没那么容易。”其他屠夫看到了,也纷纷围过来看热闹,但没有一个帮韩信说话的。这个屠夫看到后,更加嚣张。调戏他道:“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说着,从案上拿来一把雪亮的屠刀递到韩信手中,韩信哪敢下手,心想杀人可是要偿命的,无奈之下,只好俯下身从屠夫胯下爬过去,围观的人都纷纷拍掌叫好,说韩信胆小懦弱。
真是奇耻大辱!韩信边走在路上,边痛心地责怪自己:都怪自己不争气,才会被人如此戏弄。男子汉大丈夫绝不能一辈子这么懦弱无能,一定要活出个人样!韩信回到家中,含泪告别了接济他的老婆婆,背着简朴的行囊决定到外面去求师拜学,闯荡天下。工夫不负有心人,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终成一代名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