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12月7日,恒大汽车、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团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在扬州电池工厂举行。现场悬挂的标语非常显眼,“大干180天,扬州电池工厂投产”,这样推断恒大汽车扬州电池工厂将于2022年5月正式投产。
恒大汽车总裁兼恒大新能源科技董事长刘永灼表示:“恒大汽车作为独立上市公司,正克服负面影响一步步走出至暗时刻。此前10月8日打响的为期三个月的驰首车下线攻坚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于11月底实现了白车身下线。为配合恒驰汽车明年量产交付的大目标,恒大新能源科技集团也提前吹响集结号,在工业40标准打造的扬州电池工厂基础上,把最宝贵的资源进行战略集中,让现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电池核心千人研发团队与全集团其他团队通力协作,加上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恒大汽车、恒大新能源科技誓以最大决心、最大力度确保恒驰电池六个月投产目标的实现,加速进入TWh时代。
在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曝光了恒驰5 LX申报图。作为恒大汽车即将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 LX定位于纯电动紧凑型SUV,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为472519251688mm,轴距2780mm。动力方面,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的电动机。
10月11日,恒大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在天津生产基地举行,恒大汽车提出了为期三个月的攻坚战,为确保恒驰首款车型恒驰5 LX明年初在天津工厂如期下线,恒大汽车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调集核心研发团队前来支援。
继恒大汽车 恒驰1路测视频曝光之后,近日,恒大老板许家印视察旗下公司新车情况,曝光了恒驰1的内饰设计。
恒驰1方面定义其内饰为宇宙级旗舰智能座舱,将提供18向调节按摩座椅、全尺寸天窗及英国之宝音响等配置。从曝光来看,恒驰1内饰科技感十足,前排中控台区域配备了超大三联屏,与后排屏幕可实现六屏联动。
后排为独立行政座椅,后排中央扶手搭配一块或可控制触摸屏,另外在前排座椅上也配备了两块可视屏幕。
空间方面,恒驰1定位纯电动超豪华D级轿车,轴距3150毫米,配备22英寸轮圈,能够很好的提供驾乘的舒适性,从上乘坐者的角度来看,后排空间还是比较富裕的,另外全景天幕天窗让驾乘者能够有更好的体验。
内饰做工用料方面,从来看恒驰1车内整体采用米色与偏黑色的搭配,前排中央扶手换挡机构位置应该使用的是钢琴烤漆材料。
更多具体细节方面,由于没有静态去体验这辆新车,所以知道的信息目前有限。不过,根据此前规划,恒驰1将于明年上半年启动试生产,下半年实现量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新能源造车上一路“狂奔”的恒大,又有大动作。
这两天,恒大汽车(0708HK)再获大手笔增持!
据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恒大汽车于12月3日获大股东中国恒大(3333HK)增持约2233万股,合计638亿港元。两日来,中国恒大已累计增持恒大汽车4776万股,共耗资约13亿港元。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恒大汽车股价持续飙升。继昨日收盘大涨11%后,今日继续走高,盘中最高涨幅超9%,创近三个月新高,收盘收报于284港元,两天累计涨幅达14%。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股备受资本热捧,特斯拉市值达42万亿港元,远超丰田稳坐全球市值龙头宝座。恒大汽车尽管近期涨势不俗,但市值仅2500亿港元。
有分析师认为,恒大汽车以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为目标,无论是产品规划还是产能布局,恒大汽车均全面对标特斯拉。
其中,在产品研发上,恒大正同步研发14款新车型,在技术性能上全面对标特斯拉;特斯拉成立17年仅有4款车型。在产能规模上,恒大按照工业40标准在上海、广州等地建设全球十大智能制造基地,2025年前规划总产量为100万辆/年,2035年前规划总产能为500万辆/年,产能规模上远超特斯拉。
上述分析师认为,恒大汽车拥有更强劲的发展后劲,但市值仅为特斯拉的1/17,股价正处于价值洼地。此次获大股东大手笔回购股票,极大提振投资者信心,加上恒驰明年陆续量产,恒大汽车市值有望在两年看齐特斯拉,意味着其股价拥有近17倍上涨空间。
此前,恒大恒驰发布了一个全新车标,引发行业的热议。蓝色背景之下,金色雄狮脚踏红色地球作出咆哮状,看起来既吸引眼球又充满“隐喻”。
众所周知,车标作为识别车企品牌最为直接的标志之一。以一头咆哮的雄狮为主体的恒驰车标,不禁会让人想起法拉利的骏马、兰博基尼的斗牛、捷豹的美洲豹等。
恒驰车标的内涵——“保护蓝天,决胜红海,东方雄狮,傲视全球”,短短16个字,恒驰这只“东方雄狮”再度彰显了未来将在一片“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逆袭“的决心与信心。
而这只“东方雄狮”此前已经在稳步行走在”逆袭”的道路上。最近,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全面启动了试生产调试。这意味着,恒大汽车已进入量产倒计时。
可以说,随着恒驰车标、产品命名以及量产工作等全面推进,恒大这位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后来者”,也蓄力逆袭。
1、“东方雄狮”究竟在咆哮什么?
今年以来,随着特斯拉国产化后的快速上量,以及如蔚来、理想等新造车势力的交付量节节攀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已愈发激烈。加上像大众等跨国汽车巨头在华电动化攻势的全面拉开,留给后来者的“窗口”已越来越小。
在功夫汽车看来,愈是行业关键节点,愈加需要实力者来引领方向。新能源汽车市场此前野蛮生长,是“时势造英雄”;现在却到了“英雄造时势”的时刻。
正因为对行业发展形势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一开始跨入汽车行业,恒大便展现了如“雄狮般”的大格局与霸气。
通过“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恒大汽车迅速打造起一条完整且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而且不仅覆盖整车制造以及关键的“三电”系统,还在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进行了相应布局。
今年8月,恒大一口气发布了涵盖轿车、SUV、MPV、跨界车共6款车型,并计划在3-5年冲刺年销百万的规模。对于“决胜红海”,恒大这位“后来者”已然抱有强烈信心。
最近随着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试生产调试的全面启动,恒大汽车亦随之进入量产倒计时。
据了解,工厂在全面达产后可以做到每分钟生产一辆车;而挂有雄狮车标的恒驰电动车,也将于明年下半年陆续量产。届时,恒驰与特斯拉等一众电动车企业的竞争大幕,也将徐徐拉开。
为此,我们并不难想象,恒驰车标中那只正在咆哮的雄狮,实则是恒大对行业固有格局的破局之“吼”,更是对塑造市场新秩序的“呐喊”。
2、 赢在转折点上,恒大准备好了吗?
我们总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赢在转折点上。
处于新能源汽车巨变的“转折点”上,“集大成”的恒大造车究竟目前在制造、研发等环节进展如何呢?“赢在转折点”上的实力如何?
众所周知,此前通过一连串的并购,恒大获得了从底盘架构到三电系统的知识产权;后来与德国FEV集团、德国EDAG集团、德国IAV集团、奥地利AVL集团和加拿大MAGNA集团五大全球顶尖汽车工程企业合作,恒大也构建了一张“全球一体化”的研发网络。
与此同时,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的成立,也为恒大应对未来挑战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堡垒”和“护城河”。
恒大深谙,要打造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必须首先具备全球化的战略目光。而这只“东方雄狮”之所能“傲视全球”的底气,无疑正是其打造的全球化造车格局。
恒大此前披露,将在全球打造多个类似的生产基地,2025年前实现年产能约100万辆/年,2035年前达到500万辆/年。
与这个百万销售规模相匹配的,是恒大正极力铺设的庞大销售网络。据悉,在销售渠道上,恒大将快速布局汽车展示体验、销售、维保修售后服务三大中心:其中展示体验中心36个,销售中心1600个,自营及授权维保修售后服务中心3000个,建立庞大的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
要知道,截至2019年底,豪华车企三巨头奔驰宝马奥迪(BBA)在全国的经销商网点共计1700个,贡献了21159万辆的销量;而特斯拉在全国仅有103个销售网点之下,稳坐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交椅。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一旦恒驰在销售网络上持续发力、全面开花,销售爆发力无疑将相当猛烈。
可以预见,在恒驰电动车明年陆续量产交付之后,这只“东方雄狮”势必将令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裂变”。
3、功夫拍案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 going!”(逆境才能成就强者)
这句经典**《狮子王》中的台词,似乎正是恒大汽车当下的真实写照。
通过恒驰车标的发布,我们不仅看到恒大对新能源造车的清晰目标,更看到了其大步推进的“雄姿”。
而从这两天的大手笔增持,我们更可以窥视出恒大造车的信心,足见这只“东方雄狮”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在极速前行。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好戏还在后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近在网上搜索“宝能汽车”时,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负面新闻,这不免让外界对这支造车才四年的新生力量感到担忧。
诚然,宝能汽车确实存在问题。在8月8日召开的宝能集团年轻干部座谈会上,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坦言:“宝能遇到了阶段性困难。”但他也强调:“困难总量不大,在可控范围内,宝能有信心、有能力解决问题。”
聚焦汽车板块,上任仅两个月的宝能汽车集团副总裁洪灏在近日的公开采访中也承认:“宝能汽车在组织效能、团队能力建设、直营店运营质量和效率、衍生业务发展、帮助经销商转型升级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这些问题不需要回避。”
然而,作为一名在东风合资公司工作了近20年的高级营销人员,洪灏选择宝能作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想必这家公司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
事实上,当我们抛开来自舆论场的褒贬质疑,客观来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宝能这四年的造车有一套完整可行的逻辑,以及在宏大逻辑框架下宝能已经具备的优势。用洪灏的话说:“宝能迅速形成了‘R&D-制造-销售-后市场-出行’的汽车产业链生态。这是其他新生力量所不具备的。”以及“宝能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这也是姚振华和宝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甚至误解”的最大依靠。
近日,中国恒大宣布出售旗下资产,其中包括恒大汽车。这一消息自然将背景相似的宝能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
很多人质疑,过去几年,宝能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了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但目前的销量还没有完全覆盖产能。
其实宝能已经发现了资源需要重新分配的问题。在中国车市降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宏观背景下,宝能去年开始采取收缩策略。在众多新的生产基地中,只有Xi安工厂已经建成投产,现有的常熟和深圳工厂完全可以覆盖宝能目前的生产需求。
对于R&D,宝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规划新车型。同时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最大程度节约资源和成本。
有轻重缓急,先选最重要的。目前,宝能解决困难的当务之急是获得长期正的销售现金流,其中重点是营销。这也是洪灏的重要任务。
在新的两个月里,洪灏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找到了在营销上实现突破的方法:“从网络、人员、品牌、产品、营销、战区、资本等七个方面,梳理出了打破营销局面的策略,我称之为‘七剑下天山’。”
对于宝能已铺设的大量直营店,将进行分级管理,实施滚动考核,树立标杆,帮助推广,淘汰低效,整体提升全网运营质量;在组织结构上,原来的十个战区重组为东南、西北、中部、西部五个战区。同时,资源尽可能向销售一线倾斜。“给能听到枪炮声的前线作战部队发弹药。”
在营销方面,采用“多品牌联动”的战术组合,将产品优化组合成“品牌款”、“冠军款”、“明星款”,以组合拳取胜。
品牌依托已发布的“宝”高端新能源品牌,让外界充分了解宝能的实力、决心和诚意。
四年来,宝能汽车最让外界熟悉的品牌标签依然是“观致汽车”。客观地说,自品牌诞生以来,观致的发展并不顺利。接受宝能后,由于外界的普遍和历史认知,观致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品牌消费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新势力企业有必要打造和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蔚来、小鹏和理想都是这样做的。
为此,今年6月,宝能汽车发布了全新的智能豪华新能源品牌,中文命名为“宝能汽车”,英文命名为“宝”,目标是进军已被充分激发的高端新能源市场,打造高认知度、高价值的宝能汽车品牌。
与很多新车靠“买买买”打通供应链不同,宝能汽车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也不会谈”,一直坚持自主积极的R&D路线。说实话,这个鲜为人知。
据洪灏介绍,宝能在新能源汽车平台、动力系统、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均有R&D布局,并取得丰硕成果。
比如宝能自主研发的高端大型纯电动平台xEV,扩展性强,在空和智能化方面有优势;IREV增程技术由宝能国际科技R&D团队完全自主研发,油耗较燃油车可降低30%-35%,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聚创新能源自主研发的LBP软包动力电池技术,可将系统体积集成效率从30%-40%提升至50%-60%;宇新能源主要研究包括双电机DHT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增程器等先进动力总成。
此外,宝能旗下的海奇剑科技深入芯片、算法、高精地图等领域。目前已经定义了2000多个中国道路的场景。在L3和L4自动驾驶的同步研发中,L4自动驾驶预研平台模拟车已经进行了道路测试。
这些核心技术是新品牌“宝”的强大支撑。根据产品规划,宝首款纯电动SUV将于年内发布,定位为中型SUV。未来五年,将有至少16款新车型,包括SUV、轿车、MPV和跑车,逐步覆盖高端新能源细分市场。
除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精英团队和多项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储备,洪灏认为,为后续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在于宝能集团旗下的多项业务能够与汽车板块优势互补,形成宝能生态圈。
姚振华早就强调,宝能汽车未来的发展必须紧密承接国家“双碳”战略,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形成自己集约高效的产业链群。近年来,许多车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头部公司合作,以发挥其协同优势,打造高效的产业链群。在这方面,宝能汽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洪灏为例,宝能、中炬高科、绍能、CSG三家上市公司均涉足汽车零部件业务,完全可以与宝能汽车合作打造产业集群。
同时,宝能集团业务布局广泛,涉及国际物流、仓储、共享出行、文化旅游、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均可与汽车业务联动,丰富用户生活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目前,宝能汽车已全面布局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仓储运输、销售网络、出行、后市场服务等汽车前、中、后完整产业链群。这使得宝能在后续的发展中不再受制于人,各个板块都有很高的自主权。
但目前来看,在夯实各板块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宝能仍需对资源进行精细化、有针对性的管控,聚焦汽车销售核心业务,立足服务用户,打造行业知名明星产品。
很多伟大的企业都走过弯路,遇到过困难,更不用说造车才四年的宝能了。
这些企业解决困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收缩裁员,有的断臂求生,有的另辟蹊径。但核心是一样的,就是明确战略核心,坚决执行。
作为一家资产超过500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宝能今天的成功,靠的是务实的态度和果断的行动。
虽然宝能汽车目前急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但困难并不是一笔财富,有望让整个企业的员工拥有更强的行动力和更强的意志力。
如今,在洪灏和新管理团队的运作下,拥有核心技术并发布新品牌的宝能,有望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资源倾斜措施打开新局面。
百万购车补贴
近日,恒驰汽车首款车型恒驰1的内饰首度曝光
从官方获得的视频和照片可以看到,恒驰1的内饰非常奢华,拥有众多高级配置和智能体验。
恒驰1的内饰布局以三块大尺寸的联体屏为主体,呈现“U”字型的设计,超大三联屏能实现五屏(后排还有两块屏幕)联动,内置百度和腾讯的双生态5G互联技术,将给用户带来更为畅快的驾乘体验。整个UI界面简约素雅,高端大气,符合这类车主审美。
新车采用四辐式平底多功能方向盘,中央位置的恒驰logo非常抢眼。中控台扶手区域没有过多设计,疑似花纹木质类的材质稳重气派,其上面仅有一个金属旋钮,其余或是储物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门板上也没有花俏装饰,也是非常宽大的储物室,不知正式量产时会否一致。
官方表示,恒驰1配备了宇航级的旗舰智能座舱、18向调节多功能按摩座椅、超视界全尺寸玻璃穹顶,而音响系统更是来自迈凯伦等豪华超跑御用的英国之宝。
外观方面,恒驰1的造型圆润饱满,整体比较简约前卫。车头部分采用纯电动车型惯用的封闭式设计,概念车上的渐变元素被取消。鳞片状LED大灯十分犀利,黑色运动前唇能更好梳理风阻。前机盖、车顶、A柱、B柱都涂黑处理,和橙色车身形成双色效果。
车身形态上,恒驰1呈现长车头轿跑风格,车宽很宽,而车身修长,短前悬短后悬,再配合22英寸的光耀轮毂,运动风格比较强烈。新车体型较大,轴距达到3150mm,将定位D级轿车。 目前,关于恒驰1的动力系统官方暂时还未公布。据早前消息,恒驰1将于2021年量产。
是恒大旗下的公司。深圳市恒大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03月0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赵冬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大数据服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服务等。
恒大产品服务
恒大在中国拥有员工80000余名,92%以上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国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一级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中国甲级资质的建筑监理公司、中国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
恒大扎根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现已在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长沙、太原、昆明、合肥、贵阳、南宁、南昌、济南、郑州、兰州、长春、海口、石家庄、呼和浩特、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全国50多个主要城市拥有大型房地产项目100多个。
覆盖中端、中高端、高端及旅游地产多个产品系列,是中国在建工程面积最大、进入省会城市最多的房地产企业。2009年,恒大实现销售金额303亿元。
-深圳市恒大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行车视线从官方获取到一组恒大新能源汽车官图。参考官图来看,新车正是此前发布的 恒驰1。新车定位大型轿车,轴距达到3150mm,车内采用4座布局并提供大尺寸贯穿中控屏。
外观方面,参考官图来看,新车整体采用了黑金双色,前大灯为箭型,极具辨识度。此外,在封闭式格栅中央配有盾牌状雄狮车标。
车身侧面,新车采用了溜背式造型,并提供了22英寸超大轮圈。此外,新车还提供流媒体后视镜以及隐藏式门把手,一体性极强。尺寸方面,恒驰1的轴距为3150mm。
尾部方面,新车尾灯同样采用“箭形”设计,和车头形成呼应。此外,新车还在尾部中央标有“HENGCHI”的金属标志。
内饰方面,新车提供三联屏幕,极具视觉冲击力。据了解,这三款屏幕还可以和后排娱乐屏幕进行联动。其他配置方面,新车还提供四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座椅电动调节/按摩、英国之宝音响系统等。
新车车内整体采用了米白色为主色调,部分区域采用深棕色形成撞色,具有很强的高档感。另外,就官图来看,新车车内取消了大量实体按键与旋钮,均改为触摸操作,具有很强的科技未来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恒大汽车正式发布 恒驰1最新,并首次曝光了其内饰设计,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还在恒大总部楼下体验了恒驰1,新车将定位为纯电旗舰D级轿车,根据此前规划,该车预计将于2021年投产。
从官方来看,恒驰1车内整体采用米色与偏黑色的搭配,并配备与不少新能源车型相似的三联屏,不过其中控屏尺寸更加夸张。多功能方向盘采用四辐式设计,传统换挡区域区域设计较为简洁,并被特殊花纹的饰板覆盖。整体内饰谈不上惊艳,但迎合了当前新能源车型设计的通用风格。
在配置方面,官方强调,恒驰1配备了18向调节多功能按摩座椅、全尺寸玻璃穹顶、英国之宝音响等,后排也采用了独立式行政风格座椅。
再来回顾一下恒驰1的外观,官方近期发布的恒驰1均采用金色及黑色拼色车漆,车头采用类似“箭形”LED灯组,车侧配备了大尺寸多辐轮辋,结合其3150毫米轴距,颇具视觉冲击力。
随着恒大汽车逐步发布更多恒驰1路跑和内饰信息,似乎意味着这款车离量产已越来越近。但无论前期的宣传如何,汽车市场向来都是由用户来投票的。你觉得恒驰1在设计方面怎么样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