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欺小
二胎或三胎家庭,在孩子们未成年之前特别是0-12岁时期,似乎永远存在一个永恒的矛盾,即:以大欺小。哥哥或姐姐总是会打骂推踢捏拧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抢她的玩具,故意说一些与其意愿相反的话惹得其大喊大叫甚至大声哭闹……使得照顾他们的妈妈精疲力尽又充满焦虑。那么要如何化解这种以大欺小的矛盾困境呢?我们不妨尝试着这样做:
一、公平对待
很多家长至今仍持有传统的错误教育理念,认为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甚至有的还会让大宝无条件地让着弟弟妹妹,凡是弟弟妹妹想要的东西都会命令或说服其给了弟弟妹妹,却从不想想大宝也仅仅只是个比小宝大几岁的孩子,小宝想要的东西可能也正是大宝想要的,同样都是家里的孩子,为什么要厚此薄彼?难道就因为大宝比小宝大那么几岁他就应该更懂事更有礼貌?而他到了懂事的年龄了吗?我们当家长的又是如何教他懂事懂礼貌的?
我家二宝自妹妹二周左右开始就经常地明着暗着欺负妹妹,经常在我忙着做饭做家务无暇照顾他们时,就听见三宝的哭喊声叫嚷声,因不清楚具体情况,若到我去照顾他们时吵闹已经结束了,通常会置之不理;若到我去仍在吵闹,或三宝哭着来告状时,便会详细问明情况,理清责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不会因年龄更偏袒或责备一方。由于处罚公正,俩孩子反而更快速地冰释前嫌又玩一块儿。
不过因为三宝更小,在一些自己感觉不是原则性的小事上,往往就会有失公正更偏向三宝一些,比如:当二宝拿出一个玩具要玩时,三宝就会吵着要,我就会心软地帮她去和二宝商量,或拿另一个东西与二宝交换,最后总会让二宝把玩具让给三宝。二宝很多时候都会通情达理地让出,少数时候在让出时会满含眼泪,令我心里特别难受,就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直到有一次我发现三宝几乎是不论二宝干什么她都会吵闹着要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次我没再替她要,而是说:这是哥哥先拿到的,你若想要或想玩要排队,等哥哥看完了或玩完了就给你了……之后就一直遵循“先得先享用”的规则,兄妹之间的争吵反而少了很多。
所以对于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千万不能以年龄为界尺,认为年龄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而要一直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孩子。
二、同理
家长在面对孩子之间的打骂矛盾时,还要去探寻行为背后的根源,多去想想:为什么大宝这么喜欢招惹小宝?为什么小宝总是喜欢告状?真的都是大宝的错小宝全然无辜吗?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通常会发现:如果孩子间年龄差距较大(超过10岁),哥哥或姐姐通常更会照顾弟弟妹妹,孩子之间的打骂矛盾相对会很少;而如果俩孩子的年龄相差在1-5岁之间,打骂矛盾相对就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随着小宝的降临和婴幼儿自然的照护需要,父母会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小宝身上,忽略了对大宝的照顾。大宝就会觉得非常委屈,觉得父母不再爱或少爱自己了,因此就会仇视弟弟妹妹,进而去做出伤害他们的行为。而且他们还会进一步发现,只要他们招惹了弟弟妹妹,父母就会把关注的目光投注在他身上,尽管这关注也许只是责骂或责打,但也比让他感觉到的忽视强。
孩子是天生敏锐的观察者,能本能地透过事物表象直抵实质。他眼见着随着弟弟妹妹的降临,父母开始区别对待:弟弟妹妹可以无休止地闹腾,父母会对他们无限地包容休贴,而自己只要做错事情,引来的只有责骂或惩罚。种种的一切会让他得出一个定论:爸爸妈妈更爱弟弟妹妹!此时的他,并不能理解父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弟弟妹妹,是因为弟妹的身体受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更多的关爱,自己也曾被这样对待过。这其实也印证了个体心理学大师德雷克斯说的话:孩子的感知能力都很强,他们都是情绪感受的雷达,但是解读能力又很弱,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到爱,找到归属感,却常常朝错误的方向。
当我们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们会发现:同是孩子的大宝,因为我们精力不及的忽视,正在承受着多大的心理痛苦:他感到自己的空间受到了侵犯,委屈了生气了不自在了还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父母也不帮忙解决,那就只有动手能最快解决,但是暂时的解决又受到父母的责备,那就更懊恼,下次出手会更狠。
所以家长要学会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委屈,跟孩子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不要总是强调大宝要让小宝,也不要总是站在小宝的立场去对大宝说教,如:不要打弟弟妹妹,你打弟弟妹妹他会疼的,弟弟妹妹不喜欢被打,你也不喜欢被打,每个人都不喜欢被打,你有什么想法你跟弟弟妹妹说……当打骂矛盾已经发生,大宝正是因为委屈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做才打骂了弟弟妹妹,家长这样说不仅不能让大宝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反而只会让伤心的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定论:爸爸妈妈果然更爱弟弟妹妹!
所以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让大宝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用爱去抚慰他受伤的心灵,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很爱他,永远爱着他!让他找回安全感,放松下来,之后的说教才会是有效的。
现在 科技 发达,一般家庭都会有每个孩子的成长相册,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翻阅他的成长相册,告诉他是如何像弟弟妹妹一样从出生一点点地长到现在这么大的,告诉他像弟妹这么大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照护他如何辛苦的,并趁机邀请他帮忙一起来照顾弟弟妹妹,因为他是爸妈最爱最聪明最能干的宝贝,是爸妈的骄傲,是弟妹的保护者……要给他戴高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价值,并持续地为之努力。
三、培养懂礼貌的好品质
懂礼貌是每个孩子必备的好品格,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众场合,懂礼貌的孩子都会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孩子懂礼貌,并且要从点滴做起。而孩子们发生打骂矛盾时,也是我们教导孩子懂礼貌的好时机。如:
当小宝挨揍的时候要问小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或者是妨碍大宝了才被挨揍的,如果是就要跟大宝道歉,然后再跟大宝说是弟弟妹妹不对,让你生气了,但是你要告诉弟弟妹妹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让你生气,或者你告诉妈妈你不喜欢弟弟妹妹做什么,妈妈会帮助你管理弟弟妹妹,让她们不妨碍你。或者你最喜欢弟弟妹妹跟你做什么事情等等;日常要教小宝感谢大宝,或者父母替小宝感谢大宝;还可以引导大宝给小宝做示范做表率,一起比赛看看谁最懂礼貌……总之,只要父母坚持下去,孩子就会越来越懂礼有节,并且发展他们的 情感 了。
我始终深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源头都在父母身上。而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毛病或缺点,请先无条件地爱和接纳孩子并让他感受到。正如冰心所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9月27日,北京的夜雨是在家,陪4个月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大儿子,便立即叫他过来一起玩,这位念女士处理的方式是非常到位的,他不仅只注意到4个月大的小孩子大宝宝的照顾也是十分到位,他只是看了一眼就瞬间懂了,他真的非常注重两个孩子的感受,是一位非常棒的妈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二胎家庭如何照顾大宝的情绪。
不要忽略对大宝的关心。
通常有了二胎的家庭,他们会把很多的关注点和重心都放到二胎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与关爱,从而忽略了对大宝的关心与关爱,我觉得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大宝的情绪,因为通常这个时候大佬的情绪是比较敏感的,本来爸爸妈妈的爱只属于他一个人,而现在他多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少了,那对他的伤害是十分大的,他正处于敏感时期,对于很多事情都是特别敏感的,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将很多的重心也要放在大宝的身上。
要一碗水端平,不要过多的偏爱二胎。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有少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二胎比较小,那么大的那一个就应该让着弟弟或者妹妹,你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在大宝看来你们这是偏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这时候爸爸妈妈一碗水端平是非常重要的,当两个孩子有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一方有偏爱,他们两个的矛盾要通过他们两个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才不会认为对小的那一个或者大的那一个偏心。
不要对大宝失去耐心,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通常有了二胎,可能由于照顾二胎会过于的忙碌,而且二宝非常的闹腾,每天都要花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照顾他,那么父母就会非常的劳累,然后没有力气去照顾大宝了,而大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感到失落,认为自己没有关注度了,没有人爱自己了,这个时候,父母对大宝绝对不能失去耐心,要非常的有耐心去关注他照顾他,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个成员要让他融入到这个家庭里参与家庭的决策,遇到事情一起商量。
我家里边就是有两个天天打架的孩子,虽然大宝和二宝之间相差七岁,但是也免不了整天打打闹闹。尤其是在这段特殊时间,大家不能出去走动和活动,所以整天窝在了家里,那样就更免不了两个孩子之间产生各种的摩擦和矛盾。
有的时候两个人会为了看电视打架,姐姐想看的节目,弟弟不想看,弟弟想看的节目,姐姐姐又不喜欢看,所以就会产生打闹。
还有就是姐姐在安静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弟弟就老是去打扰,比如说姐姐写作业的时候,姐姐听课的时候,姐姐自己画画的时候,弟弟就是个小捣蛋一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扰。有时候姐姐又想耍大姐的威风,想让弟弟听自己的指挥,但是弟弟又表示各种不服,两个人之间就会免不了打闹。
当孩子们在一起打闹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就是会先严厉的批评老大,说老大不会带着老二玩等等,甚至会情绪爆发对两个孩子一顿猛教训。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时候,我们家长要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把解决问题的权利放手给两个孩子,看看他们自己之间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其实就可以促进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很和谐的在一起玩儿。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孩子,孩子打打闹闹事常有的事情,家长不要用自己的严厉来制止,那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合理介入,给予正确指导,让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到和谐共处。当然有的时候看着兄弟姐妹在一起打打闹闹,也是内心的一种幸福和满足。
文:满满的时光录
夏夏,35岁高龄二胎又生了个女孩。对于她来说还算欣慰,一想到以后能把姐妹俩打扮的漂漂亮亮,就觉得开心不已。
但家里的老公、婆婆不开心,老公是家中独生子,婆婆一直想要个孙子。
夏夏怀孕的时候,婆婆就一个劲儿地催促查性别。她生气地回绝了,告诉他们无论男女都会选择生,所以完全没有查的必要。
其实她心里也有期盼过,自己肚子里的是个男孩,那样这个家庭能消停会儿,男娃也能更得宠。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婆婆和老公冷漠的眼神,让她的心寒凉不已。
休满7天陪护假,老公就回外地上班了。
婆婆也不大管孩子,总是一副儿媳妇儿没生出孙子,就欠她家的债一样。平时没事唉声叹气,含沙射影地的话让夏夏极度不爽。后来她让老公把婆婆请走了,自己带娃图个清净。
每天连轴转,大宝上幼儿园也正是调皮的年纪,她也在适应姐姐这个角色。
小宝睡觉的时候,大宝总是会偷偷捣乱。有一次夏夏发现姐姐将枕头压在妹妹脸上,小家伙一直哭闹。
她没忍住,狠狠地揍了大宝屁股几下。大宝哇哇大哭,小宝被姐姐的哭声吓到,也开始哭。
夏夏的情绪瞬间崩溃,她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放眼望去,身边空无一人,只有她和两个孩子。
她不明白日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当初,也是自己想生的二胎,也信誓旦旦地对自己说过,不能因为有了二宝就忽略了大宝。
而真相是,每日的时间基本都给了小的。大宝一瞬间就长大了,她可以连续自己玩两个小时的洋娃娃,也很少得到妈妈的夸赞和爱抚。
夏夏给大宝道歉,并追问她为什么这么做?
大宝委屈地说: “妈妈,我真的不喜欢妹妹,你每天都要抱着她,再也不抱我。” 或许她心里记恨这个妹妹,夺走了她的妈妈。
夏夏想想自己,一天到晚没别的,就是一地鸡毛的生活,望不到头的疲惫。
她突然感到自己就是一个生育机器,没了自我。生孩子这事说到底就是女人自己给自己找的。
老公工作依旧忙碌,对于他来讲生不生孩子影响并不是很大。身材没有走形,事业没有中断,人际社交没有改变。而她最直接的就是从职场女精英变为家庭保姆,而且没有工资核算。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写道:
这个 社会 对女人的要求并不低,在家带娃这件事,每月没有固定的收益,在很多人眼里等同于被供养。不让你沦落成黄脸婆,还要求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30-40岁的年纪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是生儿育女的日子,人生最疲惫最紧张最迷茫的一个阶段。也许女人规划不好,人生就再也无法翻身。
而对于男人来讲,则是事业上升的大好时光,意气风发加之经验丰富,无太多牵绊。
40岁时,女人被折磨的人老珠黄,男人被岁月滋养的成熟大气。
身边见过一个女人连生四胎,精神状态非常差,而她的老公站在她旁边却显得相当年轻。
一个女人把自己弄丢了,到最后遇人不淑,男人也会把你丢掉的。
男人的嫌弃从女人的放弃开始!
夏夏说:“我都了那么多年的书,还是研究生,到最后我拥有的是这样的生活,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我辜负了知识,还是知识辜负了我?”
朋友一阵见血地指出:
后来在朋友的协助下,夏夏开始调整心态。她明白现状无法改变,那就开始改变自己开始。就算是做全职妈妈,也要做一个优秀的全职妈妈。
她为自己做了一份学习兼职计划,夏夏原来是学设计的,具备接一些私活的能力。为大宝和小宝分别制定了亲子学习计划和喂养成长计划。
把生活控制在自己手里,尽量让它按照自己的设想往前推进。夏夏说,这是一条缓慢而前进的路,也是一条找回自己的路。
如同网上有句名言 “无论你的人生轨迹如何,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是为自己而活着,那就够了。”
把自己弄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找不回来。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想要咆哮大吼的瞬间。孩子现在虽然才两岁,就已经有那种hold不住他的感觉了。我想,在今后的育儿路上,只会是更多的艰辛与挑战等着我。
那么,在这两年的育儿过程中,孩子都是怎么惹怒我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孩子不睡觉。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每天二十四小时全天的伺候,有很多时候心里都是崩溃的。特别是我觉得他该睡觉,而他又怎么都不睡觉的时候,真的很想把他狠狠的揍一顿。
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晚上,都快十点了,他还不睡觉。我简直是要疯掉了,把他熟睡中的爸爸摇醒,叫他爸爸去哄。因为孩子还小,又不能揍他,而且据说男孩哪里都打不得,只能对着他爸爸发脾气。他爸爸看我生气了,也不敢做声,抱着孩子在那摇啊摇。不到半个小时,那个小家伙居然睡眼朦胧的。后来放床上就睡着了,从那以后,他爸爸还很得意他的功劳。
再就是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刚开始给他吃辅食的时候,他非常的调皮,每次都跟我抢勺子。我是很生气的,因为好不容易给他做的,不想浪费了。他抢勺子就不会好好的吃,在我看来,就是在那里玩。虽然很生气,但是看着孩子那么小,而且书上也说,做个不吼不发脾气的妈妈吧。只得由着他,让他自己拿勺子玩,我再拿个勺子喂他了。
再后来,他稍微大一点了,手能控制勺子了,就更加不要我喂给他吃了。但是每次吃饭,那就跟打过一场乱仗一样,身上,餐桌上,地上,到处都是他的杰作。在他一岁半之前,每次吃饭,都会让我怒火燃烧。但是尽管如此,我都强烈的压制住,毕竟要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嘛。
不过虽然我不会跟孩子发脾气,但是在他爸爸面前我就会经常抱怨。他爸爸还说我脾气不好,叫我不要说他儿子。有一次五一三天假,他爸爸自告奋勇的说,你这几天不用管了,我给他收拾吧。收拾了两顿饭功夫,到了第三顿就控制不住了,一边收拾一边嘀嘀咕咕的在那里骂。哈哈,只有看到他爸爸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内心才是明朗的。
而且最近还有一个坏毛病,喜欢咬人,咬的很疼。这也让我很生气,有的时候我就会把他掐的哭,让他也知道疼。不过好像是因为他前段时间长牙的事,因为出牙不舒服才喜欢咬人的。不过不管怎么说,咬人这个坏习惯,我不希望他养成。
现在孩子大了,会走会跑了,基本上每次出去都会惹怒我。因为他实在是太不听话了,每次在外面都瞎跑,也不看车。有好几次,我都当场收拾他一顿,但是过一会就又忘记了,还是瞎跑瞎窜的。
在育儿过程中,虽然孩子时不时的让人生气,但是看着他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进步,心里更多的是宽慰。
引言: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精力不足的话,也要去关心一下大孩子。
一、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你总是把心思都放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让孩子受到了忽略的话,孩子也是能够感受到的,对孩子来说其实也是有影响的,你要想一下,如果你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第二个孩子身上,那么第一个孩子会怎么想呢。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其实嫉妒心是非常强的,不想让别人夺走自己的专属爱,那么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学会把一碗水端平。如果家里面做了好吃的一定要让两个孩子都吃,不能想着去偏袒一个人,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不是不待见自己,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说孩子在家里面很闹腾,父母总是偏向一个人的话,孩子的心里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你要想想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耐心的去对待你的孩子。家长会觉得两个孩子相差太大,没有办法管教,你要学会找到合适的方法。
二、总结很多人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都没有办法去一碗水端平,这个时候你要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要跟你睡,另一个孩子也要跟你睡,你会该如何选择呢?你要让两个孩子心里面不受到影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这样的话孩子也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学会去考虑孩子的情况,慢慢的做孩子引导去帮助孩子。不管做什么好吃的都一样,让两个孩子多吃一些,这样的话两个孩子也会受到很多的影响,父母一定要想一想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吃东西,父母也要给孩子多吃一些,不要把自己的脾气全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这样孩子也没有办法去进行接受。
如今参加朋友聚会,少不了谈论孩子的话题。朋友小邓刚坐完月子,便向我们吐槽起这些日子照顾宝宝的艰辛:
“孩子完全遗传他爸爸,特别闹腾。醒了要喝奶,喝了奶要换尿布,换完尿布拉着你不放手。好不容易等宝宝又睡着了,刚打算去把脏衣裤洗了,没过一会儿又听见宝宝的哭声……”
不少宝妈带娃的生活跟小邓都差不多,对此深有体会。不过生了二胎的芳芳,却感觉自己的两个宝宝很不一样,大宝很闹腾,但是二宝却比较安静,让她省心不少。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的孩子生来好动、活泼,也有的孩子安静、慢热。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共性,我们往往喜欢把具有较多共性的人划分为同一类人。
对于刚出生的小婴儿,有心理学家将他们从不同的维度划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婴儿有3种气质类型早年间,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通过对两百多名婴儿的追踪调查以及研究,从宝宝的活跃水平活跃水平、适应性、敏感性、情绪表现等九个维度把宝宝划分为3种气质类型:易养型、难养型以及慢热型。
宝宝早期的“气质”是对其今后的成长以及性格的形成都存在很大影响的,但气质也会随着成长环境、父母老师的教育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心理学家们是从哪9个维度来将婴儿划分为3种气质的呢?①活跃水平
有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开始非常喜欢动来动去,出生以后也十分好动,非要闹出点动静来,妈妈在照顾这类宝宝的时候往往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而有的宝宝从小就安分,妈妈看管起来非常省心。
②专注度
宝宝的专注度从TA们的日常行为就可以观察出来。有的宝宝在玩耍时间,一会儿看动画片,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看绘本;而有的宝宝在某个时间点就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看动画片仿佛入神了一样,不会受到外界丝毫影响。
③坚持性
宝宝在小的时候对很多事物都会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宝宝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保持一个较为长性地喜欢,而有的宝宝可能第二天就将其抛之于身后了。
④适应性
有时候,父母无暇照顾孩子时,可能会选择把孩子带到亲朋好友家让TA们帮忙照顾一下。有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不太熟悉的人,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又哭又闹;而有的孩子则会感到很新鲜,显得活力十足。
⑤敏感性
如果宝宝有挑食、睡觉不稳的毛病,这可能是宝宝比较敏感的缘故;而有的宝宝从小就一觉睡到天亮,不挑食,有啥吃啥。
⑥情绪反应
这里所说的情绪反应是宝宝对于日常中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个日常情绪反应。有的宝宝从小就爱哭闹,让父母十分头疼,有的宝宝则天生乐天派,很多时候都是眉开眼笑的。
⑦反应强度
不同的宝宝面对同样一件事情的反应强度有所不同,有的宝宝开心的时候会大笑,难过的时候会大哭;而有的宝宝则对于开心、难过的情绪反应是相较安静的。
⑧趋避性
趋避性是根据孩子在陌生的事物或者人面前的表现而判别的,有的孩子天生胆子比较大,对于新的事物乐于探索;而有的孩子则会表现得相较被动。
⑨节律性
宝宝在节律性上的差异可以从睡觉状况看出来。有的宝宝很难哄入睡,睡着没一会儿就又醒了,让很多妈妈颇为头疼。其实这就是缺乏节律性的一种表现。节律性强的宝宝,睡眠则十分规律,到点了就自然而然进入梦乡了。
罗布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罗布泊
作者:墨水韩
一 历史与重逢
更新时间2012-9-17 15:00:04 字数:2277
一历史与重逢
坐在我对面的这个人,长着极浓密的眉毛,英俊的脸在灯下泛着光,那双带着一丝极深媚意的桃花眼,美丽而销魂,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女子。
这个穿着黑色西装的人叫韩大宝,我小名韩小二,均出生于一个叫韩家村的小渔村。
顾名思义,这个村里的人大部分姓韩。
他大我三个月,父母离异。很小的时候就被丢给爷爷养。他爷爷以前是教书先生,教过我爸妈,所以我妈让我叫他大宝哥。
从名字的渊源上看,大宝和小二应该是哥俩。可是在我看来,我们从性格到行为没有一点相似。
我和大宝结识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大宝有一天用拳头向我“借”了一块钱买糖吃,一周没有还,而且他把糖分给了班里最漂亮的女生一起吃。
忘记说了,大宝小时候也挺帅。
不知是因为糖还是长相,反正那一周小班花和大宝处的非常好。所以,这深深伤害了有些小男生的心。
于是在星期五放学的下午,当着班花的面,大宝被四个同学围起来揍了一顿,并且被扒了裤子。我记得那天晚霞特别的红,班花那张笑得很夸张的脸蛋儿我一直还记得。大宝被揍得头贴着地,直到他们走了以后也很久没有抬头。
我当时看他已经被揍的鼻青脸肿了,所以仗着胆子走过去向他伸手,准备要回来那欠了一周的一块钱,因为我也好久没吃过糖了。
正当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他抬起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