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香的品牌比较多,价位也是五花八门,从香品的品质来说,一般分为纯天然中药材香品和化学香精香,一般辨别好香和劣质香,可以取香用火烤一下(不要点着),嗅烤过的地方,发出淡淡的主料或植物药味,适意、宜人者,不含任何化学香者,对身心健康有益者为好香,若发出浓烈刺鼻香味,让人头晕难受,此为加入香油、香精之劣香。好香点燃后,香味清雅耐闻。但不是香郁,是很舒爽的感觉,偶然夹杂着淡淡的中药材香味。具有甘、甜、醇、馨(渗透性),点燃呈现野艳香味,是渗入化学香料,有害健康。其次个人认为好的佛香应该具足圣物、来源清净、圆满加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主旨。纯天然中药材佛香品牌,个人最喜欢如是香坊佛品,性价比、品质各方面都非常不错,你可以了解一下。
密续中云:即使不作禅修亦有成佛之道。而经由「尝味」即其中之一最胜法,也就是以尝食「藏密各教派如法修持本尊仪轨,经咒加持不断圆满制作之甘露法药丸」,而得以结下成佛之因缘。凡大福报缘得尝食甘露法药、甘露丸者,现时与究竟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各种珍贵甘露法药即甘露丸之制作,均置入无数佛菩萨稀有佛宝舍利,和各传承历代祖师、法王、证悟大成就者舍利,及加持圣物,再加上取岩大师取自 岩藏宝库中珍贵大加持法宝圣物,和千百种高贵药材总集炼制完成。福报缘得珍贵甘露法药者,自心必须绝对虔诚尽信;且尝服者必得佛菩萨、本尊的大加持。经由尝食可清净此生之身、口、意的不净,也可去除疾病,使之不受一切恶疾之侵扰,令一切邪魔精鬼无法伤害。也可治无明业障,并能防御各种灾劫障难,去除非时而死之意外,更有助于行者禅坐修持,而对于清除烦恼有所助益,而使 修行者于心性的观照上更臻圆满。也可使人之财富、权势、福德、寿命、智能增长,同时对修法之了悟亦会增上,且命中不堕三恶道,而能种下往生佛净土的因缘。
(以上根据嘎玛仁波切开示,并参考迦旺 强巴弥勒佛学会及台中竹巴噶举佛学中心之‘ 藏密尝食解脱宝珍贵加持甘露法药丸’说明)
甘露种类分为三种,通常所说甘露丸为药材甘露:
1智能甘露: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2慈悲甘露:四无量心
3药材甘露:八根本药材、1000支分药材、五大肉甘露
“甘露丸”,是汉人的说法。在西藏许多完全无关的很多东西,都被我们称为“甘露丸”。其实,譬如比较常见的观音甘露丸,叫“玛尼日布”,“玛尼”就是《大明六字真言》的意思,“日布”就是“丸”;或者宗大师甘露丸,叫“密泽玛日布”,“密泽玛”就是《缘悲赞》的意思;两者都没提到“甘露”。这些都是纯植物药材成品。而且由于属于事密部,超级素、超级干净。 有一些舍利丸,是把很多和过往高僧遗物集合在一起。这些遗物,包括很多可能性,总之就是有啥放啥,譬如舍利子,或者衣袍碎片等等等,或者他们的牙、头发、死时流出的血、火化后剩下的骨头等等。譬如最近祈活佛的舍利总集丸,如果实在要说,那么,它包含死人的鞋(莲花生)、死人的衣服(释迦牟尼)、骨灰(阿底峡)、死人的骨头(宗大师)等等。这些是视为舍利、圣物、纪念物的意义而供养、纪念他们,相当于舍利(舍利子,如果换个角度形容,其实也是死人身体成分嘛!),如果你要吃也可以。但,这也还是没有什么活佛的大小便的啦。 提到粪便的东西也有,是内供甘露,但里面的各种材料只是比喻提到,而不是真的粪便等,譬如狗肉指传说中的白身绿毛雪狮子,就是比喻而已,对应的实物材料是豆蔻;大便等,比喻把人的肮脏凡俗的五蕴转化为五智,但对应的实物却是柯子。
这里说的五肉,不是我们去杀牛杀人,而是传说中的东西,譬如象是六牙白象,狗是指雪山狮子,牛是曼达里面那个神牛,马是七宝里面那种一天可以绕大千世界一圈的马,人是七世婆罗门大白天站在地上没有影的仙人。这些是喻义物,我们根本都不必说有没有放实物,因为我们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实物嘛! 大便、小便等,喻凡夫俗子的污染的五蕴,这是“基”,经过佛法的修行-“道”,最后它们成为甘露,即佛的五智,这是“果”。这里用的是比喻修行,而在实物上,和大便、小便完全无关,材料是柯子(药师佛拿着的那植物)、红花水。再说,这里哪怕在比喻中的大便、小便,也不是什么活佛的大便、小便,是泛指凡夫俗子的污染五蕴,要说也只可能是我们自己凡夫俗子的大便、小便嘛! 由于是密法,也不可能详细说。不过,内供这部分,其实比喻方法和西方文化中的炼金术,甚至道家的丹术有点相似。西方文化中的炼金术,大概地说,就是如何把铁经过某种元素和方法变为金。历史上,不同的人对此的理解不同。有的认为这是发财方法。有的认为这和金无关,只是比喻而已,其实说的是修行、如何从普通人变为某种高级别的神仙什么的,铁是指我们现在的情况,某种元素(譬如水银或传说中的点金石)和方法,是指修行过程,金是指最后成为高境界的神仙什么的。所以,这和基、道、果的比喻是一样的。
甘露丸 - 甘露丸制作方法
1,据密宗宁玛派第二世敦珠法王“日喋依谢多杰”披露的“甘露”的成分。甘露种类分为三种:
(1)智慧甘露
(2)慈悲甘露
(3)药材甘露
其中药材甘露的成分为:八根本药材、1000支分药材、五大肉甘露、五不净肉甘露。(《甘露法药殊胜功德》宁玛巴尊圣 第二世 敦珠法王 “日喋依谢多杰” 著)
(供养用的)五肉及五甘露或酒肉不可缺。‘巴借’、‘渣给’为酒,‘拔拉’为乳,‘渣即’及‘芒沙’为肉,‘展摩’为香菇,‘湘摩’为清酒,‘衮杜局’为盐,‘永间’蒜,‘阿魅’大肉,‘昆准’象肉,‘阿噶鲁’马肉,‘那令’牛肉,‘给杰’犬肉等。综之,即药材果物等饮食诸类。吉美林巴云:‘以其表示,总体而言:洒药血于 食子等,净治垢秽染污,消除障碍、献供及加持,如药引般成催请本愿相续等具各种需要。”(《生起次第论集》法护译,南天书局1998年出版 339~349页)
甘露丸 - 甘露丸供养注意事项
因为无论哪种甘露丸都需要用到 “五大肉”即人 肉、大象肉、马肉、狗肉、孔雀肉。因此供养甘露丸时常需要旁边放置唐密的 红竹石 这样可以清净甘露丸里面的“五大肉”,免去业障。
甘露丸 - 甘露丸供养方法及作用
1可放在 舍利塔、净盒中后放在佛堂上供养,或 装藏佛像使用。
2可泡在水中喝下,或直接吞下,能清净业障、障碍。泡在水中的方式,可以将其水分赠众人及多处,利益众生。
3亡者快死前服下,可灭罪,助其 往生净土或善道之助缘,减少堕入 恶道之危险。
4可拿去做烟供,供养一切众生,助其得满足、离苦得乐。
5放入海、湖、河、溪等处,利乐龙王及水族众生。
6可给畜牲服用,畜牲若无法服用,可泡在水中,让它喝下去。
7有的甘露一服下,能延长寿命、净除病障、消灾、增长智慧及记忆力。要看那个甘露是修何种法的、何种甘露而定。但每种都有大量利益,只是不同的甘露其主要的功效彼此偏重不太同。
8放在嘎乌中佩带在颈上,可保平安,减少障碍。
9甘露丸保存,请避免潮湿。 殊胜的玛尼丸(观音甘露丸)大藏寺祈竹 仁波切1995年11月22日写于 澳洲新南威尔斯童佳比佛教显密研修院
(1)玛尼丸之成分及加持
玛尼丸以舍利等五圣物、黄金等五宝石、青稞等五种子、牛油等五甘露、苦参等五药草及藏红花等五香,混以炒过的青稞粉(在 印度现代以山楂、苦楝及 柯子粉代替)及牛乳,制成丸状。
制造玛尼丸是格律派的传统,并有从未中断之传承。格鲁派许多寺院各有其制造玛尼丸的传统。此外,每年在印度的(XXX),宗座法王均会筹办玛尼丸的制造法会。制造玛尼丸的人,必须是修行好的上师与僧人,并要每天持大乘八关斋戒,俗家众不可参与制造过程。
玛尼丸造成小丸形状后,被放入白棉布袋中滚动二至四天之久,令它们变得结实、干燥及光滑。这些小丸会被放入干净的瓷或银瓶中,顶上留五分之一空间,然后整个瓶被密封而放在殿中方丈桌前。寺僧轮班二十四小时不断持观音大明咒七天(总集咒数不可少于一亿遍),于此期间各人不可碰触瓶身,否则玛尼丸的力量会消失。于加持期间,若修持及加持如法,瓶身会有热力及蒸汽散发出来。一周后,若一切如法,在密封瓶中的小丸会增多了,甚至多至掉在瓶外。
加持了的玛尼丸有两种。大颗的是母丸,由母丸长出来的小丸是子丸。我们通常送人的是子丸。
(2)服食玛尼丸
首先洗手及漱口,把一丸放在掌上,向大悲圣观世音祈求免于非人之加害及障碍,增长寿命、功德及福分,并祈求于将来能往生于 普陀净土之中。于发愿后,便可服下玛尼丸。
(3)玛尼丸的力量
不论人、畜,服用或佩带玛尼丸者,于死后不堕地狱,并会得到观音的救助。
把玛尼丸放在死者口中,能净除其罪业,并令死者于中阴时无苦及不生怖畏。
把尼丸放在家中,家宅即如同普陀净土。
若把玛尼丸放在山上,整座山的居民均会受到保护。
甘露丸 - 黑宝丸
大宝法王从最好的喇嘛中挑选几位来,共同以糙粑和一种烤大麦的面粉再加上释迦牟尼佛(第四位佛陀)、迦叶佛(第三位佛陀)、第一世大宝法王 杜松虔巴、第七世大宝法王邱札嘉措以及若干印度及 西藏大成就者之舍利,还有又加上一种名为「 阿鲁」的药草,还有些珍贵药材与稀世珍宝; 最特别的还有一碗狮子的乳汁;与 密勒日巴为马尔巴建造房子时所用的斧头一起在水中熬煮而制成,再加上制做时数百万的持咒与净化。
这一碗狮子的乳汁相传是噶玛巴用神通变现出一只狮子取乳汁,狮子死后皮就收藏在噶玛巴西所铸造放置在西藏 楚布寺中的大释迦佛像中;乳汁舀了一些起来作药后,会自己再增生出来,永远不会干掉。
那求佛菩萨的目的在哪里呢看这句话想到大宝法王在讲课时说过:我们在求菩萨,而菩萨也在求我们“求求你做个好人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得救。
佛教说的“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如果佛菩萨去救拔受苦的人不是阻止了因果,而是这也是因缘,是因果作用的结果,“万法”包括了所有,哪怕只是你的一抬手一投足都是因缘的结果。帮助他人也是同理。
缘是无法改变的,但人可以改变缘成熟为果的时间,缘的成熟就象我们坐飞机要出门,比如到达目的地是那个果,我们去买了机票、然后去了机场、通过安检、登机,但是在飞机起飞前我们都有机会选择要不要真的起飞,这时还可以选择要不要那个果,但如果飞机真的起飞了,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只好到目的地。在恶业成熟为果报前,如果我们不想要恶来结果,那么我们就要做善业,不给恶业成熟为果报的机会,虽然在我们现存善恶因果对立的认识中,因果是不变的,但在究竟意义上,就是说在“空性”范围内善恶因果也是虚妄的,在成佛前一直使这个恶因不要成熟为果报,至成佛也就“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了。
帮助他人当然不是徒劳的,大乘佛教的发心就是利他利已,利他的同时实际就是在利已,为自己积聚福德资粮,所以说菩萨才是真正对自己好的人。
第二世的大宝法王噶玛巴希于藏历木鼠年(公元1204,宋宁宗嘉泰四年)诞生于止珑汪投地方的贵族家庭,他的家族是第八世纪佛教国王赤松德贞的后裔,父母都是虔诚的行者。
当噶玛巴希出生时,有许多瑞兆发生,因此他马上被认为是相当特殊的孩子,并被命名为确今(法持)。他六岁时读写即相当流利。十岁时,他遍览所有能够研读的经典,并且只需听闻或是一瞥即可完全了解经典的涵义。这种天生的能力使得噶玛巴希的父母确信他将来必定是成就者。除了这些知识上的能力外,确今还有一种能将心住于宁静的直觉倾向。由于这种自然的能力,所以当他的老师彭扎巴向他指出心性时,确今便自然生起了内观。
噶玛巴希的第一位老师是嘉赛彭扎巴,他是卓贡仁钦的弟子,卓衮仁钦则是杜松虔巴之传承的承继者而且是谨遵第一世噶玛巴之命,将关于第一世噶玛巴转世的详细预言资料妥为保管的人。当彭扎巴第一次为确今授与灌顶时,在一个胜观中,他看到了杜松虔巴和其他的传承祖师环绕着确今,空行和勇父如云层般地出现于空中。显示这位年轻弟子的重要性。当晚,护法们便告诉喇嘛这名男孩即是新的噶玛巴,同时也有许多瑞兆来确认这个事实。喇嘛告诉噶玛巴希,你是多么的幸运!所有噶举传承的祖师们,包括了杜松虔巴,全都示现。你该修习噶举派的教法了。而在另一个胜观中,杜松虔巴指示彭扎巴,确今乃是他自己的转世。于是彭扎巴认出确今是第二世噶玛巴,乃给予他“佛法大师”的称号,并为他剃度。噶玛巴希随彭扎巴修学十一年,专攻萨惹哈和冈波巴的大手印。由于他异人的禀赋,所以很快就修习圆满。这段学习结束时,彭扎巴告诉他,他对佛法的了悟已十分圆满,然而为了要教导他人,他还必须从释迦牟尼佛、金刚总持得到灌顶、口传和教示之传承。于是彭扎巴将整个噶举法教授予噶玛巴希,而成为他的法父。当噶玛巴希接受玛哈嘎拉的灌顶时,他感觉到这位大护法历历如实在前。
十一岁那年,噶玛巴希自噶陀强巴崩处领受基本的戒律,并得到一个法名“却吉”。他学习成就者萨拉哈的秘密口诀证道歌以及冈波巴的大手印。在指导噶玛巴希修习禅定时,他的老师发现到噶玛巴希已经圆满了禅定的修习。随后噶玛巴希接受了帝洛巴秘密教法的灌顶并且在一次特殊的机缘中亲见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噶玛巴希花了十年的时间修习禅定,并圆满拙火的修习。此外,他也常在持诵度母心咒时,见到度母。
二十二岁时,噶玛巴希依从宁玛巴噶陀寺的住持强巴崩喇嘛受具足戒。此寺是由第一世噶玛巴的弟子噶当巴德谢所兴建的。此时噶玛巴希的修行以“拙火瑜珈”为主,并结合大手印。如此,他修习了有相和无相两种密法。此时,周遭的一切环境、土地、山谷等,在他看来有如上乐金刚的净土,具有弘扬佛法的潜力。在胜观中,他看到上乐金刚为勇父和空行所环绕者。后来他又得到黑袍金刚玛哈嘎拉的启示,玛哈嘎拉后来成为噶玛噶举传承的主要护法。山神多杰帕都被慑服,而誓为噶玛噶举传承护法。 在当地发生战乱时,噶玛巴希遂应众生的请求到处游化,谋求和平。噶玛巴希动身前往藏东大西彭卓。他住在佐绒贡寺进行更深的禅定。当时噶玛巴希亲见护法多杰帕增,这名护法要求噶玛巴希慈悲造访他的领土--尼萨。噶玛巴希应允了这要求。
当他抵达尼萨时,他坐在一靠近尼萨湖的巨石上禅定。亲见上乐金刚,并以神通调伏住于邻近山区中的恶魔及阿修罗。人们肉眼即可见到高山逐渐地沉没于地平线,而多杰帕增这名护法则向噶玛巴希承诺日后将保护所有噶玛巴的弟子。他的声誉远及中国,且由于对四大元素之掌控的熟练,他清净了周围许多环境上的逆缘和不谐。
当噶玛巴希造访圣地夏琼庞利时,见到许多空行母们正在跳舞,而大护法玛哈噶拉则忙着造房子。噶玛巴希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于是立刻决定在那儿建造一座寺院。空行母们告诉噶玛巴希若能在建造寺院时持诵咒语有助于寺院的落成,因此在短时间内建寺工程即告完成。噶玛巴希于此地停留十一年,并专修细微息(内息)的修习。噶玛巴希身旁常出现许多彩虹,五彩光芒亦从他身上放射。因此许多远道信徒前来参访,并接受加持,使得噶玛巴希声名远播。
当时南方有个名叫隆称卡哇卡波的地方,据说是上乐金刚的圣地。然而却无人能发现到达这个圣地的路径。但是噶玛巴希在观中即清楚地发现这条路,并且开拓出这条路
供信徒朝圣。噶玛巴希广传佛法,使得噶举派教义在当时流传于汉、藏边界。随后旅行至藏中涂地,重建杜松虔巴的寺院,并使得佛法在上和邓两省的传播得以复兴。噶玛巴希前往藏南十八个地区,并在噶玛贡寺停留一段时间,此寺由于年久失修十分残破,于是他将之整修,恢复旧观。当时噶玛巴希获知姜国举行狩猎时,曾致函要求停止这项活动。噶玛巴希受到“玛哈噶哩”的启示来到祖普寺(楚布),当时祖普寺由于战争而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噶玛巴希花了六年的时间重建祖普寺,在这段时间里,他为比丘及信众们加持传法并且赐予灌顶。六年后,他经由南措湖(天湖)来到后藏,在这儿他得到宝藏,正好偿清修庙的借款。之后,他前往藏西的仓地,行经拉母湖时,湖中女神拉措拉嫫出现,并供养噶玛巴一只金制作而成的解药宝瓶。 忽必烈可汗获知噶玛巴希此刻人在依拉,并忆起自己是如何地被噶玛巴希拒绝,而无法将他留住的情景,对噶玛巴希产生极大的怨恨,认为噶玛巴希轻视他,帮助它的对手堂兄蒙哥可汗。于是决定刺杀噶玛巴希。于是派遣了三万士兵去逮捕噶玛巴希。当这些士兵准备冒犯噶玛巴希时,噶玛巴希结了一个手印,顿时士兵们手足无力地瘫痪。因为慈悲心,噶玛巴希恢复了他们的力量,并答应让士兵们逮捕。
士兵们用一块布将噶玛巴希包住,设法将他捆住,但噶玛巴希的身体却像彩虹般地没有实质,使得士兵们明白这样不可行。随后,他们又强迫噶玛巴希吃下毒药,噶玛巴希的身体却放出耀眼的光芒,毒药丝毫不起效用,士兵们觉得相当害怕。他们再将噶玛巴希带到高山上将他推落,但是噶玛巴却从容地滑下,并且落在湖上,同时像鸭子般地渡过湖泊。士兵们决定用火焚烧噶玛巴希,他们将噶玛巴及他两名弟子仁钦帕及依喜旺秋一起投入火中。然而自噶玛巴希身上所发出的光芒迅速扑灭了火焰。士兵拿刀砍他,只听锵铛一声,噶玛巴希全身无恙,士兵吓得两脚发软。在这样残忍的处置下,噶玛巴希却表现了如观音菩萨的惊人大悲,以及大成就者的自然解脱。噶玛巴希对自心体性无生无灭的了悟令他们无法伤害他,反而让他对这些人的迷惑无明产生了极大的怜悯之心。忽必烈听到了这些事迹后下令将噶玛巴希囚禁在牢中,同时不准供给他任何饮食。在七天之中,许多人都亲眼目睹天人准备了饮食供养噶玛巴希。行刺既然无效,忽必烈将噶玛巴希送到海边荒凉之地,打算破坏他的健康,而且那地方也少有人接受佛法。然而在被放逐的几年当中,噶玛巴希致力于撰写法典论释,健康反而更上层楼,终于导致忽必烈彻底改变,而向噶玛巴希道歉,恢复了他的自由。忽必烈汗感到相当地后悔,下诏宣告天下:您可以在西藏和其他地方宣扬您的教义,并请您为我加持。从此成为噶玛巴希的弟子。之后噶玛巴希在大都待了一段时间,受到相当高地崇敬。
噶玛巴希在汉地待了六年,这段期间他传授教法,并给予信众们灌顶及加持。噶玛巴希也在汉地建造了许多寺院。信众以相当珍贵的礼物供养噶玛巴希,但噶玛巴希却在他离开汉地时将它们全都丢到上都附近的一处水池中。两年后,噶玛巴希回到了祖普寺,这些宝物却又奇迹似地在附近的池子中寻获,这一处水池的源头至今仍每日流出汩汩清泉。
噶玛巴希沿着蒙古边界返回西藏,在途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屋顶。这个屋顶原是蒙古人攻打印度所获的战利品,但是因为在回程途中许多士兵生病无法将它带回蒙古,因此被遗弃在半路上。噶玛巴希将它带至汉藏边界的卡楚,但是有个不祥的预兆显示最好将屋顶的一半留下。噶玛巴希将一半的屋顶带回祖普寺,并将它和两只金色的孔雀雕像摆在祖普寺之顶。经过一段漫长的旅程,噶玛巴希终于回到楚布寺。突然想起建造大佛一事。于是这项工程迅速地展开,从汉地运了七大车的黄金到祖普寺,同时有一份讯息说一名来自仓地的铁匠是噶玛巴的化身,应由这名铁匠负责佛像的建造。噶玛巴希弟子登贡,也从汉地返回祖普寺监督大佛的建造工程,所需的资金及建材都由中国供应。佛像建造工作顺利地于三年后完成,但是佛像似乎有点倾斜,噶玛巴希以倾斜的禅定姿势入定后逐渐端正姿势,佛像也跟着塑正了。 成就者邬坚巴(注3),瑞津贡藏巴的弟子,专程前往拜访噶玛巴希,并且将许多帝洛巴的教法传给噶玛巴希。此时噶玛巴希告诉邬坚巴他将是噶玛巴希下一世的老师。
有一对来自藏南亭利朗寇名叫秋颇和昌登的夫妇也来祖普寺朝圣并觐见噶玛巴希。噶玛巴希告诉他们,下一世的噶玛巴将转世为他们的孩子,而噶玛巴希已经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转移至这名女子的腹内。
五个月后,水羊年(公元1283年)三月初三,噶玛巴希以迁识法示现涅盘。圆寂前,噶玛巴希将传承交予其大弟子乌金巴,并告诉他下一世的噶玛巴将转生于藏西。在当时出现了许多瑞兆,初九日,举行火葬荼毗大典。大典后,发现了许多圣物,如:心、舌、眼、符号和图象……等舍利。 噶玛巴希住世八十年。噶玛巴希不但是一位深广的密乘行者,同时也是一位经论大师,他的教法激励了许多踏上修行之路的人。
他最著名的弟子有:
竹投邬坚巴:来自乌金地方的成就者。
林内格敦布:著名的喇嘛,他教导了下一世噶玛巴。
玛恰哇羌助宗楚:著名的中观学者及老师。
(注1)萨迦班智达是来自喀什米尔的室利拔卓的弟子,公元1244年他收一封阔端寄来的信函,其中写着:我,最有权势及最有声望的阔端王子,希望让您知道我们需要一名能在精神及道德上教导我蒙古子民的喇嘛。我更需要人为我去世双亲加持。当然,要派遣军队将您带至此地对我而言轻而易举,但如此做的确会为无辜的人们产生伤害和痛苦。因此,请速动身来此!
(注2)公元1247年,萨迦班智达被阔端汗任命为藏地东北部的统治者。在历经册立大汗继位者的数次争议后,这项权力似乎由阔端家族转移至成吉思汗的另一系子孙--蒙哥身上。然而在权力转移前萨迦班智达便已圆寂,他的侄子八思巴(发明八思巴蒙文)却在政治上支持忽必烈。1260年,八思巴为忽必烈加冕,并且在皇宫里度完他的一生。因此当噶玛巴希待在元朝皇宫中时,八思巴可能亦待在皇宫中。
(注3)邬坚巴于西元1230年出生在藏东耶末塘,他自波东林错巴处受戒,并跟随卓贡藏巴甲热(藏巴噶举创者)最著名的弟子贡藏巴页波多杰学习。邬坚巴参访了许多圣地,并曾前往莲师的出生地乌金国朝圣,在那儿他遇见了金刚亥母并成为一名成就者。他的足迹遍及全印,包括了锡兰,他并和锡兰国王一起参与菩提迦耶佛寺的修筑工程。他在拜访祖普寺后前往中国,并成了中国皇帝的老师。七十岁那年,邬坚巴在返回西藏途中圆寂。他有相当多的弟子,最著名的是嘉华扬贡巴。
有时我们遭遇的是挫折而不是成功,生活并不会总是如人所愿。但是我们要坚强,并继续向前,而不要因为这些事而陷入低谷。接受挫败并学会坚持,不畏风险地追求我们的梦想,把消极转化为积极,让这些痛苦成为我们通向更美好生活的垫脚石,并学会利用它们让自己更坚强,即便我们失败很多次,也不要被失败打倒。下面是关于佛语的语录96条,欢迎阅读与收藏。
1、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从容且顺利地解决,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没有那么强大,私心也没有那么严重;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却心烦意乱,处理得不够融洽,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高大,私心严重。总之,一切唯心所造。
2、信仰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人,总不能因为摔了一次跟头就不走路了。那个看着你每次摔跟头,扶你起来,给你拍土的人,给你揉揉的人,又能陪你一块儿说笑着接着往下走的人,就是亲人。人生苦短,用心生活。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走得再慢,时间也不会催促。
3、最好的放下,不是刻意的去忘记,而是让彼此安然。那么,请允许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淡泊的守在时光的对岸,将记忆串成风铃,安静的把你想起……
4、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的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人生的败笔,亦多是生于选择当中:一是不会选择,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离,难修正果;二是不坚持选择,目常斜视,心易旁顾,朝秦暮楚,难成其大。
5、花开自有花落时,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内心。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
6、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
7、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心态放宽,对待一切事物报以平常心看待。
8、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9、原夫真参实悟者,先须叩己,发辉本有之灵明;后必遇人,究彻向上之巴鼻。(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四
10、实语谓甘露,妄语则为毒。
11、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2、问:"在家念经念佛,请问是否可以打法器?"答:"诸位必须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么?是让大家在一起共修时,音声、音调、动作能整齐划一,庄严道场。因此,打法器至少是两个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法器是音乐的节奏,是为了帮助庄严道场,整齐划一。"
13、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爱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还有利于结好人缘,便于摄化众 生。古德云:"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因此,千万不要 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传播及造恶 的力量,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
14、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15、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16、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17、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
18、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然而报复就是你必 定会后悔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辛苦地报复完后有快感,相反会更加痛苦和 空虚。佛要我们以德报怨,宽恕仇敌才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芒。
19、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0、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21、找不到风水师,可找一个当下运气很好的朋友帮你看风水,虽然他不专业,但因他当下运旺气旺,受他自身磁场感召,很容易就会找到一个和他自身能量对等让他顺眼的好风水,如春天出门到处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开一样,概率极高。人阳气旺时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脸,反之气弱时撞到的只能是鬼!
22、佛教认为,一个人是否拥有金钱物质,是由福报的多少决定的。反过来讲,聚敛金钱的过程就是消耗福报的过程。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消耗完了就没了。所以,在富有之后,要懂得知足和感恩,要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快乐,才能惜福造福,并不断积累来世新的福报。
23、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
24、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25、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微妙法门,它的本质是帮人解脱,让世人从对名利的追逐与占有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既不为生老病死所困惑,也不被喜怒哀乐所纠缠。
26、住持之要,当取其远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决,宜咨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问于识者。
27、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28、五十肩,胳膊僵硬,平时能弯曲到的角度就是弯曲不到,穿衣、洗澡、刷牙都困难,稍一用力,疼痛难忍.只好作罢。心地刚强,不柔软,不能怪它不听话,因为它虽想听话,无奈心太疼,出家人,出世俗家,人佛法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爱而血浓于水,讲理则恩断义绝。身要有家,心更要有家。有佛、有法才有家;无佛、无法没有家。三界火宅,六道逆旅,唯净土是心之家。安住于法,以法为家,生诸佛家。我家广大。只好作罢。
29、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30、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
31、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南本《涅槃经》卷四,四相品
32、禅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33、生命需用在人、事、理会合的生活中。
34、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35、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因为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36、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37、进止安徐如象王,勇猛无畏犹师子,不动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众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38、宽心、包容,是快乐的泉源。
39、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欢快的鸟鸣中,我的心境无比开 阔。今天,我,我们都将发生一些改变,同样都会继续坚持该坚持的东 西。 "坚守自己的个性,与人不同,才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我 们才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借于增彪先生的这句话自勉。
40、困难和挫折总是出现在前行的征途,是希望和成功的前奏。没有茧, 就体会不到破茧而出的快乐;怕掉落,就永远不能展现飞翔的美丽。
41、对待输赢最好的办法是放下输赢,太看重名声利益,太在乎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失败。
42、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
43、卷语丹青已逐岁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惬意的遗迹再也找不回欢欣。理智告诉我感情只能记载过去,可情欲却无法跨越思念的鸿沟。爱情失去了你,梦也没有了次序,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禅心,将你从思念中掸去。
44、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
45、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46、我们不一定是某个领域内的专家,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那 个领域的感受。我们可能误读某些事物及其细节,但感受依然真实。
47、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48、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49、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 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对于我们这 些平常人来说,要拥有佛家这样的境界,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50、又如大地持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海,二者诸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喻彼大地。何等为四?谓离善知识、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
51、"静坐常思","思"的是什么?应该是自己不知足与攀比产生的错误;"闲谈莫论",不让"论"的是别人的生活与作风。踏踏实实地做我们自己,幸福、快乐自然会围绕在我们身边。
52、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53、一日,小和尚问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语。再问还是不语。小和尚顿悟,亦不再语。老和尚微颔首,作拈花一笑状。
54、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55、一、用理智净化感情。二、用慈悲升华感情。三、用理法规范感情。四、用道德引导感情。五、不执著于占有感情。六、时时不忘转身,为感情留余地。七、要懂得适应情爱的变化,在变化中调整爱的方式。八、要爱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不要让爱成为恨的种子。
56、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57、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平等佑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法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人一切智慧海故。
58、禅定是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
59、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60、真挚的关怀与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61、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62、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俗话说得好,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所以,不要娇惯自己,自己坚强才是人间正道。世上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福报让你享用,多积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63、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64、学诚法师:人没有那么简单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烦恼起来的时候就会做伤害自他的事情。未来要面对什么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65、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如白驹过隙。许多人,插肩了,便是缘分;许多事,沉淀了,便是晶莹;许多路,走过了,便是成长;许多错,明白了,便是历练;许多梦,做过了,便是幸运;许多绪,牵念了,便是幸福。
66、保持内心柔和,调整好情绪,对一切众生都谦逊对待。
67、有人因邪僻的心理、错误的见解、龌龊的念头施舍财物,是不净布施。
68、永远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生中没有假设、没有如果、没有可能,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么就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吧,给一个可爱的孩子做尽责的父母,给一对可敬的老人做孝顺的子女,和你的另一半一起经营温馨幸福的家。简单生活一样美好!
69、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70、人生,不纠结别人怎么看自己,只纠结自己怎么看别人。
71、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三宝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宝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宝、信仰三宝非常重要。
72、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
73、要想利益众生,必须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说,我们发的心越大,越要从自身开始好好地修。
74、学佛能改变命运。我们积极地创造善缘,就会让我们从智慧走向智慧,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75、如果说光阴分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颗找寻快乐的心穿行在黑暗与光明交错的时光隧道。
76、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77、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
78、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79、把自己活成一朵残荷,不为懂得,只为慈悲。当人生远离了那些浮华,喧嚣、热烈。远离了人群的热闹、名利、趋炎附势,人生,是往回收的。收的姿势当然不会如盛开一样夺目。可是,荷,抽筋扒骨了。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之态。
80、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1、佛曰: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
82、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83、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8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8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86、就是个纠结的人儿,从怀上她就开始杞人忧天,在孩子的事儿上总是不能放宽心态,总是在为她担忧,我知道是我的原因,但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妈妈都这样!
87、我希望:他,和我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不要什么花好月圆,不要什么笛短萧长。
8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9、自在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唐朝——澄观大师
90、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释: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直到现在,都被无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1、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92、有一次孟子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93、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注:如果菩萨为名利赞叹自己、毁谤他人,是第一重罪。
94、有些人是用来成长的,有些人是用来刻骨铭心的,有些人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人是用来忘记的。对于光阴中的种种,要退却、忍让、自持、慈悲。懂得小喜可观。才会与时间作战时反败为胜,那些属于你的幸福、饱满、气息会不请自来,姗姗翩然。
95、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6、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明永乐帝朱棣是一位尚武的皇帝,不仅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得了皇位,在位期间,还多次御驾亲征,史称“ 五征漠北,三犁虏庭”。
永乐帝朱棣(1360—1424)
在“靖难”之役中,每每与朝廷大军相持不下之时,便有大风相助,而得以取胜。永乐帝以为这必定是北方主神玄武大帝的支持,因此永乐中有武当山的浩大工程,而武当山金顶中的玄武大帝,又酷似永乐帝本人。所以他似乎更崇道教。
不过,儒、释、道三家在永乐时代都曾经有过辉煌,永乐帝尊崇佛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永乐时期《三世佛六菩萨》宝相,澳门中濠典藏春拍拍品
《三世佛六菩萨》署有“大明永乐年施”
首先,“靖难” 第一功臣姚广孝即是一位高僧,法号道衍。
道衍,本姓姚,祖籍北宋汴梁,宋高宗南渡,合家随之迁居于平江(苏州)长洲。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道衍出生时,其家已南居三代。
至正十二年(1352),道衍剃度出家。虽然在元末乱世之中出家学佛,但他却并未拘泥于一家之学。曾拜道士席应真为师,请教阴阳术数之学,并且研习了兵法,是个“通才”。他与徐贲、高启、宋克等所谓“北郭十友”相交甚密,并与杨基、王宾等人结为诗文好友。
道衍博学而不迂阔,出家而不厌世,“有当世才,虽自匿,欲有所用之”。一次,他出游来到嵩山寺,遇见一位名叫袁珙的相士,袁珙看到他说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刘秉忠是当年辅佐元世祖忽必烈得天下的开国功臣,道衍正欲走元初怪僧刘秉忠的道路,去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他因此大喜,与相士袁珙结交。
洪武三年(1370),朱棣受封为燕王,封藩北平,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两年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去世,燕王朱棣赴京师奔丧。奔丧结束后,朱棣和几个就藩在外的亲王,为表孝敬之心,要求父亲选派高僧,各随归藩国,为已故的母后诵经荐福。这很合朱元璋的心意,其中道衍被安排给了燕王朱棣。
道衍与燕王朱棣初次相见就一见如故,道衍来到北平后,便到燕王府不远的大庆寿寺做了住持,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朱棣从此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道衍作为一代高僧,在燕王朱棣身边更重要的作用是一位谋臣,始终帮助策划夺嫡的计划。道衍帮助燕王朱棣起兵夺皇位时,两人已经相交二十余年,且不说朱棣难免受到道衍佛家之说的影响,就算是对于这位功臣的回报,他也应该对佛家另眼相看。
朱棣夺得天下,首功的道衍却不肯受官,仍然要做和尚,虽然在永乐朝为官,起初任官只是僧录司左善世。僧录司左、右善世虽然是佛教界的最高职位,但是只有六品,这与道衍的功绩实在不能相符。后来朱棣想了一个办法,赐复姚姓,赐名广孝,并且给他授官太子少师,这是一个既有荣誉地位,又无官场的琐碎事务,只以辅导太子为务,终明之世仅此一人而已。于是,姚广孝上朝时着官袍,下朝后回去仍是一袭袈裟,过着僧人的生活。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姚广孝在北京大庆寿寺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姚广孝晚年,朱棣多次前往看望,赐予金唾壶。临终前问所欲言。姚广孝说:“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有人说他知道建文帝下落,朱棣于是将其囚禁,至此已十年,以姚广孝所请,将溥洽释放。我们由此可知这君臣的关系非同寻常,在朱棣身边有一位如此重要的人物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朱棣受到他的影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永乐帝夺位后亦有如其于南京大报恩寺之修建,北京觉生寺大钟之铸造。永乐十八年所铸觉生寺大钟上镌十六种佛经一百多种咒语,计二十三万余字。永乐帝的这些行为全然是其尊崇佛教的表现了。
永乐帝尊崇佛教突出表现在对于乌斯藏僧的盛典。
永乐元年(1403)二月,永乐帝派遣司礼监少监侯显和僧人智光前往乌斯藏征请哈立麻入朝。永乐四年(140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乌斯藏尚师哈立麻在使臣少监侯显和驸马都尉沐昕陪同下来到了京师南京。
第二天,永乐帝在宫中宴请哈立麻一行。随后,永乐帝多次厚赐哈立麻,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领天下释教,随行人员也多有敕封赏赐,今天在西藏布达拉宫还可以看到永乐帝颁赐的金册。至永乐六年(1408)哈立麻一行返乌斯藏,则命中官护行。
永乐帝崇佛的原因,一则出于对“靖难”后杀戮的忏悔,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对西南地区统治的考量,以绝边患。
备注:本文编选自商传先生的《永乐帝与佛教》,原文刊载于中濠典藏2017年春拍图录,原文是谈永乐御制《三世佛六菩萨宝相》诞生的历史背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