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是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而是要讲原则,不然年龄大的一直让着小的心里会不舒服,小的也可能会被养成傲慢无礼的习惯。
家是如果有两个小孩,该不该大的让着小的,我认为这得分情况。
在小的两岁以前,我会教育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随着小的越来越大,能够慢慢听懂话之后,我就是先问对错,如果是抢玩具,就让先拿的给你玩儿,如果是打架,就惩罚先动手的人。
当然也有很多家庭主张让着小的,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利弊在哪呢?
首先长幼有序,大的让小的,这种情形培养出来的孩子,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心胸会比较开阔,在人群中会得到懂事的高评价。
但是“大让小”,忽略了大孩子其实也是孩子,他会想“凭什么啊?明明是我先拿到的”,容易让大孩子感到委屈,小的孩子呢则会因年龄的优势享受到的优待,养成刁蛮任性的个性的同时,还可能因为养成完全严格讲规则的习惯,造成没情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只讲原则的,还得有一定的礼让。
不分年龄,讲原则,先来后到,孩子也会养成遵循规则,不会苛求年龄的优待,敢于承担责任。但是成年后缺乏一定的人情世故,不容易变通。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当家长遇到类似情况,在给大孩子强调礼让和规则的同时,还得教会孩子感谢与分享。让小的孩子为哥哥姐姐的礼让道谢,并且尽量让两个孩子一起玩,让小的学会与大的孩子分享。另外,也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互动,比如家长当裁判,现场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儿,玩儿多久,从而让孩子们养成既有规则,又有情商,从而享受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
同理,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你是主人,得让着客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双方家长都要教会孩子感谢与分享。不过,这种场合主人要给自己家孩子给强调:让客人尽兴是主人的责任,也是主人的风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小便懂得是非观念,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要懂得亲情,但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退让!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如果她有两个宝宝,小宝比大宝只小上一岁的这样一个方式的话,她们有可能会把自己的两个宝宝一起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因为相差一岁,对于她们来说是十分没有影响的一件事情。毕竟相差一岁,他们两个的发展也是差不多的。对于她们来说,只要把他们两个送到一个幼儿园去,对自己来说也是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的。所以有许多的家长都会把相差一岁的两个宝宝都送到幼儿园去,这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来说,也是一种能够减轻和缓解自己的一些重担的。但是其实对于小宝与大宝相差一岁的这样一个概念来说,那是不能一起上幼儿园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前三岁的这样一个概念当中,他们自己的发展是非常不同的。就像有一些一岁的孩子他一两岁的孩子,他们发展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一些一岁的孩子他们想的一些想法和两岁的孩子之间有着非常深入的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把两个孩子送到一个幼儿园去让他们接受同等的教育,还有可能是对娇小的那个孩子十分不公平的。因为他的智商还没有发育到相对完全的这样一种状态,而且他在面临着有人认出一些教育他的方式,还有一些启蒙的方法对于他来说是十分不科学的一种方式。
但对于这样一种情况,对于许多的幼儿园他们都会严格控制学生入园的这样一种年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面临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些妈妈她们也应该注意一下这些情况,毕竟对于她们来说并不是把孩子都送到幼儿园去,能够解决她们的压力。但是如果把孩子都笼统地送到一个幼儿园,却很有可能会对于这个小小的孩子他以后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于他以后的发展来说,如果他在早期启蒙的时候没有精力好一个启蒙的铺垫,那在他以后的发展当中,很有可能会对他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的一些情况来说,妈妈们也觉得这种情况是非常得不偿失的表现,所以他们才选择让自己孩子入园的时候也都会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年龄。毕竟相差一岁的孩子,他们两个智商之间,还有情商之间的发展都是十分的不同的。如果把他们两个硬塞到一个幼儿园中,却很有可能会对于他们两个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体现。
有了小宝,我家的大宝慢慢的变得成熟了。她一点点的学会了照顾自己,也学会了照顾自己的弟弟。没有小宝的时候她是习惯粘着我一起睡觉的,而且要搂着我的胳膊才能睡的安心。可是自从小宝出生,她就自己乖乖的去她的小屋子里睡去了,虽然有时候也不那么愿意。
大宝的口头禅还变了,这是我想起来就感觉很欣慰的一点。平时她总是说,看姐姐怎么怎么样。比如小宝缠人了,非要让我抱,而我又在忙着做手头上的事情。所以我就会要求让大宝看着弟弟。大宝就会耍宝一样对小宝说,看姐姐给你变个魔术。边说边像模像样的假装从后背变出一样东西。小宝还不会说话,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的懂,反正只看他乐呵呵的就去扒他姐姐的手了,此时我就乐得在一边轻松点看个热闹。
出门带她们买东西的时候,大宝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也会顺便帮弟弟挑选一份,然后嘴里念叨,这是我的,这是小宝的;在家里如果有好吃的,她也会留下一份给弟弟。有时候实在馋极了,控制不住嘴巴,她就会可怜巴巴的问我,能不能吃弟弟的那一份。等到我点头了,她就欢呼雀跃起来,然后吃掉好吃的。在从前如果家里有好吃的,她可是想也不想就吃掉的。
看着我一天天的总是抱着小宝,她也会吃醋。有时候弟弟去一边玩了,她就会拿脑袋拱啊拱的赖在我怀里。小宝过来找妈妈,她就会呵斥他:哼,你走开,妈妈是我的!我很无奈,哭笑不得的只好把他们两个都抱一会,并且刮着她的鼻子羞她:都那么大个熊孩子了还让抱!她就会不服气地扔下一句,人家还是小宝宝!然后不情不愿地离开,把妈妈让给弟弟。
有时候她会说,如果没有小宝就好了;有时候她也会抱着弟弟说,小宝好可爱呀!我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弟弟!
这么小的人儿,居然也和我们大人一样,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呢!
当然不是,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是大的就一定要让着小的。
大的孩子也是孩子,如果一味的忍让,他也会觉得不公平,这样就算在家长的提醒下让了,他心理上也会不平衡。更为严重可能会使他养成懦弱,不知道维护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习惯,或者会产生偏激、极端的心理。
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之间的相互忍让,那是成年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衡权利弊,就算这样,自己心爱的东西或者侵犯到自己利益的事也不会选择忍让吧。同样,小孩不愿意让的东西,一定是他喜欢的、他想要的。
况且,一味的让大宝忍让,也会助长小宝的不良习惯。时间长了他会觉得:“别人让我是理所应当的,只要我想要,就应该是我的”,这种气焰不能助长。
但是,在平常的家庭教育里,做家长的可以教孩子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兄弟。虽然不要求忍让,但也不能让孩子养成“小气”的习惯。
所以,除非大宝自己愿意让,如果不愿意,家长没必要要求他让。这种“让”不是让,而是在渐渐剥夺他的权利。
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被教过“你是老大,你要让着弟弟妹妹。”但凡老大没有按父母期待的去做,就会被认为是自私的、小气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妈妈总是让大的让着小的,那么老大就容易失去安全感,并怀疑父母对她的爱,认为是小弟弟/妹妹的出生夺走了妈妈的爱,她会觉得受到了伤害,甚至会对弟弟/妹妹心生恨意,故意做出伤害小弟弟/妹妹的举动。
同时,小宝在这样的宠爱中易形成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对宝宝个性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有两个宝宝,妈妈要尽可能对两个宝宝一视同仁,虽然小宝肯定会让妈妈更关注一些,但妈妈也绝不能忽视大宝的感受。
同时,对小宝,妈妈也不能有求必应,让小宝和姐姐/哥哥交流。
比如:“这是姐姐的东西,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姐姐商量,如果姐姐给你,你就可以玩了。”
这样既照顾了大宝的感受,又可以从小培养宝宝的交往技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