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蒲江县
蒲江县总面积580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邮编:611630。代码:510131。区号:028。拼音:Pujiang Xian。蒲江县辖8个镇、4个乡:鹤山镇、大塘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大兴镇、甘溪镇、成佳镇、复兴乡、光明乡、白云乡、长秋乡。
目录
基本概况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风土人情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概况
生态工业
打造五大品牌 蒲江论坛 展开 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风土人情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概况
生态工业
打造五大品牌 蒲江论坛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蒲江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部,隶属于成都市、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方言属四川话成都口音,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北纬30°05′至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东西长37公
里,南北宽275公里。县城鹤山镇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35公里。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全县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22万亩;辖8镇4乡、192个村、14个居委会、1420个社、9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6万人。蒲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种性广。年平均气温164℃,日照1122小时,降雨1280毫米,相对湿度84%,常年无霜期302天。境内地势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浅丘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为24:54:22。
蒲江森林资源丰富,植被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松栎林区的盆地西部马尾松林、常绿樟、栎林小区。树种100多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林、香樟、桢楠、银杏、黄柏、杜仲等,森林活立木总蓄量16929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5%,其中景区809%以上,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誉。野生动物有200余种,其中有短尾松、穿山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0余种,有中白鹭、八声杜鹃等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180余种。
蒲江河流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蒲江河、临溪河,水资源总量803亿立方米,年可开发利用量548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236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其中景区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有全国一流的高硅低钠矿泉水。
空气清新,大气质量好,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蒲江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蒲江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区、成都平原区。根据成因及物质组成,可分为平坝、丘陵(浅丘、深丘)和山地3个地貌类型。地貌布局,丘陵面积占全境6735%,平坝面积占2025%,山地面积占124%。蒲江县领域东西长,南北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位最高处,为长秋山脉月南山,海拔1022米;东北部位最低处,为蒲江河平坝夏河坝,海拔465米,县境平均海拔534米。
蒲江县全境地貌概括为“三山”夹“两水”,状若卧放之瓮坛。“三山”,系指峙于境南之长秋山,为山地,支脉为深丘;踞于境北之大五面山、亘于境中之小五面山,为浅丘,曲伸于百里平坝之间。“两水”,系指介于“三山”之间,穿越全境,出“坛口”,汇邛水,入岷江之蒲江河、临溪河。二河沿流路展布带状平坝,北东延展与成都平原主体衔接。“三山”夹流“两水”,山水错列,构成千姿百态、雄伟壮丽之地貌景观:山地峰峦重叠,陡崖峭壁;深丘谷 狭沟深,垄冈绵延;浅丘丘坡起伏,台面开阔;平坝坦荡如砥,河渠交错。
蒲江境内仅有一长秋山地。长秋山古名岢幕山,亦称总岗山。山体为背斜构造,又称熊坡背斜,属熊坡—盐井沟(彭山县)雁行带。因位处岷江之西,习惯上归属邛崃山脉。
莽莽长秋,南起青衣江谷地,北至新津武阳镇,宛如茫海长堤,绵亘于百里平坝,盘连雅安、洪雅、名山、丹棱、蒲江、眉山、邛崃、彭山、新津9县,总长达80余公里。此山西南入境于月南山,东北出境于中华山,形成县境与名、丹、眉、邛、彭5县之界山。境内段,面积72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4%,海拔550至1022米,地面平均比降13‰。分布于朝阳、光明、东北、天华、插旗、长秋、五星等7乡。
长秋山峰岭险峻。山脉走向大体从月南山起,经北东沿猴子岩、白杨寺(山)、尖山寺(山)、坛子岩、光明寺(山)、老鹰岩、玉芝观(山)、关子门(山)、长秋山(太清观)、大宝顶(山)、梅子坡、鸡公树(山)、龙山、寿材山,至熊坡一线铺陈。月南山至长秋山(太清观),海拔由1022米降至898米;大宝顶(山)至寿材山,海拔由802米降至636米。1000米以上高峰有2座,800米以上高峰有31座。长秋山体有灾害性地貌,在山势陡峻处和沟壑两缘,一遇暴雨,即可诱发崩塌、滑坡、水石流、泥石流。
蒲江县境河流皆属岷江水系,可分为蒲江河、临溪河。此外,还有流入邛崃县南河与眉山县醴泉江之溪流。蒲江河、临溪河境内流域面积4353平方公里。
蒲江河
蒲江河又名蒲江,古以沿岸产蒲蔺(席草)而得名。发源于总岗山——丹棱县新场(今名王场)土地坳之杨山。此水经名山县小海子、吴岗,绕中峰寺,北东流至中坝,纳观音堂水(观音堂古称康乐场,水有两源:一出丹棱老毛沟;一出境内灯草沟)。再北东流至两合水,纳名山县干木沟水(源出名山县月儿岗分水岭)。在两合水入境后称蒲江河。境内,沿流路接纳源出长秋山、小五面山诸山溪水,北东流至五星乡上场口汇临溪河,折东流至刘码头出县境。复转北东流至邛崃县两河口汇南河,继流至新津县武阳镇南、通济堰下,注入岷江。全流程62公里,全流域面积4628平方公里。境内流程44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875平方公里,流经成佳、朝阳、霖雨、光明、西南、鹤山、东北、天华、寿民、插旗、寿安、五星等2镇、10乡。
蒲江河在两合水至霖雨场段,穿行于深丘峡谷之中,曲流急湍,河床比降大,长滩(已建长滩水库)为781‰,霖雨场为665‰。霖雨场以下盘旋于平坝,河床比降减小,西南乡为522‰,鹤山镇为470‰,天华乡为440‰,寿民乡为391‰,寿安镇为358‰,五星乡为348‰。河流在五星乡段,多年平均流量146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4613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33310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洪峰后,实际洪峰流量30855立方米/秒。
蒲江河,河宽水清,古往今来有灌溉之益,兼有筏楫之利(筏运直至解放初期方停)。唯因流路处青衣江大暴雨区边缘,汛期山洪暴涨,洪峰经峡谷涌入平坝,剧烈冲刷两岸,导致沿流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湾与沙滩。而沿流有浆砌石之河堰14道,有增河床淤积,而致河床比降减小,不利排洪。该河与南河汇水后,河床比降减至033‰,流速平缓,排洪不畅,酿成洪水顶托,而使接近汇水地之五星、松华、寿安、插旗等乡镇沿河一带遭受水患。1978年以来,按照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关于蒲江河、临溪河规划意见之防洪标准,已重点整治20处,长799公里(其中,左岸13处,48公里)。
临溪河
临溪河一名铁溪河,古以溪旁山中有铁矿而得名。清乾隆《县志》:“唐志:临溪县有铁官,盖溪旁山中旧产铁也。”临溪河上游段称百丈河,发源于名山县万古乡锦凤山之石桥河。此水经杨家坝入红光水库,过葫芦林入百丈水库。水库分水闸主流绕百丈场,北流至茅河场,纳黑石河水(源出名山县月儿岗),北东流至郭河坝入境后,称临溪河。境内,穿越于大、小五面山之间,接纳诸山溪流,于五星乡上场口汇入蒲江河。全流程767公里,全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境内流程382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478平方公里,流经甘溪、大塘、复兴、西崃、敦厚、松华、寿安、五星等2镇、6乡。
临溪河在境内上游段河床比降大,郭河坝为562‰,东岳庙至复兴场为518‰;中下游段减小,西崃场为434‰,敦厚场为405‰,雷河桥为375‰。河流在雷河桥段,多年平均流量659平方米/秒,年径流总量208亿立方米。天然洪峰流量13196立方米/秒,上游水库削减后,实际洪峰流量12193立方米/秒。
临溪河素未疏浚,古今只具灌溉之利。而河流病害则酷似蒲江河,不仅沿流路主河道不稳定,多岔道、河湾、砂滩;且沿流固定或非固定之河堰多达45道,导致河床日益淤积,比降减小,排洪不畅。1978年以来,按照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关于蒲江河、临溪河规划意见之防洪标准,已重点整治14处,长349公里(其中,左岸5处,长08公里)。
蒲江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山地、丘陵、平坝,因地势高低差异,气候亦有差别。
蒲江县境气候由于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之综合作用,形成全年皆温和,无酷暑严寒;常年降水丰富,光、热、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云雾多之特征。有些年份,有春温不稳定,夏伏旱、多洪涝,秋多绵雨、低温早,冬、春旱之不利气候因素出现。
蒲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种性广。年平均气温164℃,日照1122小时,降雨1280毫米,相对湿度84%,常年无霜期302天。境内地势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浅丘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为24:54:22。
蒲江县植被良好,全县以马尾松为主的植物共有89科322种,有各类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80余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5%,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矿藏,其中全国一流的高碳低硫天然气、高碳低钠矿泉水等矿藏已得到开发利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