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傀儡皇帝“张邦昌”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占开封城,北宋王朝灭亡。金军册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
僭号“大楚”。
金人为何要册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张邦昌是何许人物?据史书记载,张邦昌
(1083-1127) ,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进士出身,官至司成。曾
因训导失职,贬为提举崇福宫,知光、汝二州。政和末年,由知洪州改为礼部侍郎。宣
和元年(公元1119年),任尚书右丞,后转为左丞,再迁中书侍郎、少宰、太宰等职。
他因善于逢迎投机,官运亨通,深得徽、钦二帝宠信。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主帅宗望率领大军一路夺关斩将,向宋大举进攻,很快就占
领离京城只有十几日路程的中山府(今河北定县)。宋徽宗慌慌张张把帝位传给太子赵
恒,即宋钦宗,逃往江南,把一个乱摊子留给了他的儿子。
钦宗在一片风雨飘摇中登上皇帝的宝座,朝堂上下一片铲除奸贼抗金卫国的呼
声。于是钦宗罢免了蔡京、童贯、王黼等六贼,任用主战派中坚李纲守御京城,擢张邦
昌为少宰,宣布亲征。这似乎为国势危急的北宋带来了一线生机。金人原以为宋朝君昏
臣弱,取京城易如反掌,不想李纲守备有术,城池坚不可摧。统兵的宗望见一时不能得
逞,派贝勒吴孝民前来议和。钦宗不辨真伪,派李棁、郑望之等人入金营和谈。金人要挟
须索宋方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缎百万匹;割三镇土地、许亲王、
宰相为质方可议和。本来孤军深人,已犯兵家之忌,金人势必不敢久留,而且再拖延数
日,大兵四集,里应外合,金兵就嚣张不了几天。但执政大臣李邦彦、张邦昌等人贪生
怕死,不惜卖国求安,力劝钦宗答应这些屈辱的条件。李纲等一些大臣深为社稷担忧,
向钦宗陈明利害。钦宗求和心切,听信张邦昌的谗言,派康王赵构和张邦昌为人质入金
求和。
当年二月,北宋大将姚平仲打算率兵偷袭金营,生擒宗望。不料,消息泄露,金人
严阵以待,宋军大败而散。这一下可惹恼了宗望,他提审康王和张邦昌,怒责宋方“背
信弃义”违反和约,张邦昌以为必死无疑,手足无措,痛哭流涕,连说平仲夜袭绝非朝
廷本意。宗望觉得这个软骨头日后尚可为金人所用,就暂且饶他。而钦宗却以为张邦昌
辩白有功,加官太宰兼门下侍郎,并亲签了割三镇协议,送肃王赵枢为人质换回康王和
张邦昌,又任命张邦昌为河北路割地使,罢免了李纲。
钦宗的屈辱投降之策激怒了众多的爱国之士。太学生陈东率太学诸生在宣德门
下伏阙上书,要求复李纲之职,数万人群起而应。钦宗惧怕众叛亲离,在无可奈何中又
恢复李纲的职务。金人忌惮李纲的智勇又顾虑耽搁日久宋军援兵到来,撤兵北归。
金兵撤走后,钦宗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徽宗也回到了东京,又花天酒地起来。
好景不长,金邦宗翰又开始进犯中原,宋朝再度陷入危机。主战派为阻止钦宗再续割地
议和之议,纷纷上书指责张邦昌私敌,乃社稷之贼,钦宗只得贬张邦昌为观文殿大学
土、中太一宫使,停止割地之议。但是那年冬天京城被全面攻陷。金兵将东京洗劫一
空,又乘胜拘系了二帝。金人因劳军远攻,力量有限,又怕宋军民不服,故而不敢贸然
称帝,他们认为张邦昌容易控制,因此要求北宋降臣们递呈劝进表,拥戴张邦昌为帝。
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人为保全性命,在早已写好的劝进表上签了名。金人认为这一番铺
垫可以告一段落,于是在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向张邦昌宣读册文:
太宰张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处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
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傒,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册命尔为皇帝,国号大楚,都于
金陵。自黄河以外,除西夏封圻,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
伪楚皇帝张邦昌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汉奸。
但是也有人认为,张邦昌起先并没有答应金人册立他为楚帝的要求,。三月初一,
张邦昌入城。文武百官数千人,士庶百姓上万人都挤在城门口等着看他,自古以来,恐
怕再没有第二个人像他当时那视皇位为畏途了。入城后,张邦昌先去了尚书省,此时金
人放出话来,如果到初七张邦昌还是不肯当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军民不拥戴他做皇
帝,那么就先杀大臣,再纵兵血洗汴京城。事到如此,百官纷纷来拜请张邦昌早日即
位,以免除杀身之祸。到了初七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起事,遭到镇压。张邦昌见局面
已不可收拾,遂下决心登基即位,他自尚书省恸哭上马,至阙庭又恸哭,及幕次更帝
服,少顷,北面再拜谢恩。金使跪进册命国玺,再拜谢。金人走后,张邦昌脱下帝袍,
换上赭袍,使用红罗盖,正式坐上了文德殿的金銮宝座,开始调度百官、安抚百姓、与
金人交涉。张邦昌被推上皇位,前后共三十三天。在这三十三天中,他不在正殿办公,
不举行朝廷例会,不出来接见大臣,不自称朕,发布命令使用“手书”而不是诏书,自
称“余”而不敢称“朕”,受群臣称“相公”而不敢命以称“陛下”,禁宫中所有门户
都加以锁封,封条上题写“邦昌谨封”,可谓行规步距,小心谨慎之至。二十五日,元
佑皇太后下诏当时在南京(今河南新乡)的大元帅康王赵构组织新政府,张邦昌率官吏
等乘舟下汴,前往南京,朝礼迎请康王。奉还大宝于康王,见康王后“伏地恸哭请
死”。自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因此对张邦
昌还需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不能简单套上一个汉奸的帽子。
这种观点得到许多人的反驳,有人认为,张邦昌当时最理想的结局就是自杀。这一
点,同时代的李纲已经指出来了。但是张邦昌显然没有自杀的勇气,那么被钉到汉奸的
耻辱柱上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问题是张邦昌这个人既不愿意自杀,也不愿意像后来的
刘豫那样真心作傀儡,还很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放弃帝位,赵家皇帝就能放自己一马。
张邦昌此类的汉奸后来不少,这类人的弱点就是贪生怕死。稍一威胁,立刻屈服。但是
这些人的心中其实是相当有愧的。既然作了婊子,却又要立贞节牌坊。于是就拼命寻找
借口。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如果我不投降,百姓就要受苦”。似乎他一人的生死关系
天下兴亡。这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最后被赐死的悲剧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实,张邦昌和康王赵构两人都是汉奸,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是为高宗,改年号建炎。张邦昌跪地称贺。高宗封他为太
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参决大事、不久又擢为太傅,位跻三公。
金兵稍迫,高宗居然乞哀金将,在书信中说“: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仰以存一尊之
人也。如此,则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
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以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高宗全然不顾
国亡之巨痛和家破之深仇,而认贼为父,其厚颜无耻与张邦昌所为同样让人痛愤!张邦
昌被公认为国贼,而这样一个最不堪的皇帝,却被当时人奉为至尊。
张邦昌奴颜卑膝、失节奉敌的丑行终不为朝野所容。有人告发 , 张邦昌在皇宫禁
内有玷污宫人行为,赵构这才下诏:“邦昌敢居宫禁,奸私宫人,可以见其情状。”建
炎元年六月(1127年7月),张邦昌被贬至潭州“安置”,“令监司守臣常切觉察”,有
点象现在的双规,饮食起居,所有行动每月都要向尚书省报告。几个月以后,金兵又以
张邦昌被废为由来犯。在当时民意和主战派的强烈要求下,高宗不得不于同年九月下诏
将张邦昌赐死,派殿中侍御史马伸前来执行。据说,张邦昌在长沙跪听诏书后,还“徘
徊退避,不忍自尽”,执行官严令迫之,张乃登上潭州城内天宁寺的平楚楼,仰天长叹
数声,自缢而亡,结束了他耻辱的一生。
魏翔算卦是第九集。电视剧《欢喜密探》里的魏翔假扮道士算卦是在第九集龙定海派大宝再次向沈老三施压,否则就拿沈玲儿开刀。
范惜逢向玉娥隐瞒了大宝是洪帮内应之事,玉娥一直误以为大宝投靠了龙定海。玉娥潜入牛府刺杀大宝,她惊悉大宝重新娶妻后悲愤交加。
皇华驿将朱一位押到菜市口示众企图诱捕反贼,大宝奉命为皇华驿密探寻找商贩的衣服并和洪帮约好会做记号,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在衣服上做记号就被茅罡抢走。大宝看到玉娥等人后立即以眼神示警有埋伏,范惜逢下令暂时撤退另作打算。
欢喜密探剧情
顺治年间,牛大宝一心想与心上人袁玉娥建立家庭,在追求过程中阴差阳错成为了京师总驿站皇华驿一员,而袁玉娥是洪帮的成员。
为了保护心上人袁玉娥,牛大宝凭着智慧取得驿长龙定海信任,暗中为化解洪帮与清廷的矛盾上做出努力。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他一边保护与自己误结连理的善良青楼女子春花,营救朴实的铸炮师铁千斤,还充分运用他的智谋破坏了皇华驿的一系列阴谋。
除掉了罪恶深重阴险狡诈的孙之兰、茅罡、一口鸟等密探。经历一番风雨洗礼后,牛大宝终于从一个普通的市井小民成长为有智谋、有胆略、有正义感的义士,通过他的努力,让老百姓避免了遭受一场战乱之苦。
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生于天监七年(公元508年)八月,6岁时封湘东郡王。曾一度离京做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后入都为侍中、宣威将军。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年仅18岁的萧绎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兼荆州刺史。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又任九州军事都督、镇西将军兼江州刺史。其长兄萧统逝世,梁武帝立其三兄萧纲为太子时,萧绎心怀不满,遂有异心。
一、勤王建康内讧家国萧绎自幼聪悟俊朗,5岁时即能口诵《曲礼》,观者无不惊叹。成人后更是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萧绎虽然才华横溢,但作为皇子,为争权夺利,对其兄长们友悌谦恭的感情几乎可以说一点也没有,所有的只是冷漠和敌视。大清元年(公元547年)春天,萧绎五兄庐陵王萧续在荆州任上因病而死。以前,因萧续曾向梁武帝报告过萧绎的过失,萧绎即与他断绝音信。现在萧绎听说萧续病死,且闻诏命让他代萧续为荆州刺史,竟高兴得又蹦又跳,以致将木底鞋折坏。
侯景乱起,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移檄湘州刺史河东王等诸王发兵勤王。为了表示积极主动,萧绎亲自督率3万大军由江陵向东进发。然而到了武城,却顿兵不前,坐怀观望。十二月,萧绎得到各路援军已到建康的消息,才令世子方等率步骑一万、竟陵太守王僧辩率舟师一万分两路入援建康。
萧绎入援时,信州刺史桂阳王萧V(萧绎伯父萧懿的儿子)出兵西峡口,入江陵城等待消息。及至援军还镇敕命传来,萧V想等萧绎回来商议后再回信州。谁知这一滞留,竟惹出一场萧氏内讧。原来梁武帝令湘州刺史张缵去代岳阳王萧为雍州刺史,而以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张缵为人恃才傲物,又见接替自己的萧誉年少,故礼节上不太郑重,遭萧誉嫉恨,他怕萧誉报复,想去雍州赴任,又怕萧不肯让印,左右无奈,决定去江陵投靠湘东王萧绎。为了报复萧誉、萧,给萧绎写了一封密信,内称河东王萧誉要进攻江陵,岳阳王萧也与他同谋。萧绎见信,将信将疑。不久,又有裨将朱荣遣人报告,说是桂阳王萧V留在江陵,准备与河东、岳阳二王里应外合。萧绎闻言大惊,令将十几万石米粮凿船沉入水中,然后匆匆赶回江陵,不分青红皂白,便将萧V杀掉。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六月,萧绎自称奉有密诏,召集诸王兴兵讨侯景。河东王萧誉闻信大怒,说:大家都是刺史,我为什么要隶属于他?萧绎接连3次遣使催促,萧誉坚决不听召唤。萧绎便遣世子方等率兵2万讨伐萧誉。结果方等战死。
萧绎又命竟陵太守王僧辩与信州刺史鲍泉立即攻打湘州。王僧辩以部下尚未集结为由,与鲍泉至江陵请示缓期进军。萧绎怀疑僧辩有观望之心,手按利剑向僧辩砍去,正中他的左大腿。王僧辩当场昏厥,苏醒后被送入监牢。僧辩的母亲流涕谢罪,自称教子无方,萧绎才消了气,以良药为僧辩治伤。鲍泉见这种阵势,不敢多言,独自带兵讨伐湘州。
河东王萧誉听说鲍泉前来,急忙遣使向岳阳王萧求援。萧留谘仪参军蔡大宝守襄阳,自率2万多人马进讨江陵,目的是逼鲍泉回军。萧绎因此非常害怕,命人去监狱向王僧辩询问退敌计策,僧辩条陈方略,萧绎极为赞赏,遂释放僧辩,令为城中都督,负责护城事宜,不久,萧抵达江陵城下,作十三营围攻城池,不巧天降大雨,平地水深4尺,围城将士因此士气大减。这时萧绎又暗地交结老友新兴太守杜山则,共同图谋萧。杜山则的哥哥杜岸用五百骑兵袭击襄阳。萧闻听此消息,连夜赶回襄阳。
江陵解围,湘东王萧绎松了口气。因鲍泉带兵久攻湘州不克,萧绎又任命王僧辩为都督,令舍人罗重欢同去助战。岳阳王萧因前次战败,恐势单力薄不能自存,便向西魏求援,表示愿作附庸。西魏丞相宇文泰答书允许,萧便派正妃王氏和世子萧寮入西魏为质,请求出师。字文泰命开府仪同三司杨忠都督三荆十五州军事,负责南征事宜。杨忠进展顺利,出师不久即尽有淮南、江东之地。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二月,杨忠乘胜至石城,打算进逼江陵。萧绎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舍人庾恪主动请求劝杨忠退兵,萧绎忙令他赴敌营联络。庾恪见了杨忠,说道:萧伐叔,于义不符,贵国却出兵帮助。这怎么能使天下归心?杨忠答道:我军是来征讨不服,并非帮助萧。如果湘东王愿意表示归顺,我便可立即还兵。萧绎乃送儿子方略为人质,卑辞求和,请作西魏附庸。杨忠与萧绎结盟而还。
萧绎处理好与西魏关系,便专心攻打萧誉,萧誉急向邵陵王萧纶求援。萧纶想救萧誉,又怕兵粮不足,便写一封信给湘东王萧绎,力劝萧绎罢兵。萧绎接信后回了一信,反复声明萧誉罪大恶极,已经不可赦免。并表示平定了萧誉,就去征讨侯景。
这年四月,王僧辩猛攻长沙,河东王萧誉部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捉住萧誉。萧誉当即被斩杀,然后将头颅送往江陵。萧绎令来人带回长沙与身同葬,进王僧辩为左卫将军,镇西长吏。
萧绎灭掉了侄子萧誉之后,才正式为梁武帝举丧。为了表明孝思,特地令工匠用檀木刻成武帝像,置于百福殿,遇事必先在像前祈祷,然后才决定实施。又因当时皇帝萧纲受制于侯景,不肯奉大宝年号,仍沿称太清四年。举丧过后,萧绎移檄远近,宣布大举讨伐侯景。这时,只有荆、益二州力量较为雄厚,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派世子园照率兵3万,受湘东王萧绎指挥。园照军至巴水,萧绎怕他建功立业,尾大不掉,特授为信州刺史,令屯白帝城,不许东来。六月,萧绎授陈霸先为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七月,萧绎又任命王琳为宣州刺史。
在萧绎整治武备的同时,邵陵王萧纶也大修铠杖,宣称将要讨伐侯景。萧绎怕他因此强盛,不利于自己,便于八月遣左卫将军王僧辩等率舟师东进江、郢二州,扬言抵拒任约,并声称迎邵陵王还江陵,授给他湘州之地。王僧辩军至鹦鹉州,郢州司马刘龙虎等暗中送人质于王僧辩。萧纶闻知此事,即遣儿子威正侯萧石质率兵攻刘龙虎。龙虎败逃,降于王僧辩。部下将士争请出战,萧纶一概不许,与萧预从仓门登舟北上,王僧辩因此入据郢州。萧绎见报大喜,升南平王萧恪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以世子方诸为郢州刺史。王僧辩为领军将军。
萧纶与左右近臣轻舟奔武昌涧饮寺,僧人法馨将萧纶藏于岩穴之下。萧纶长史韦质等人听说萧纶住处,迎他出来作为号召,有流民九千人归附,屯于齐昌。不久遣使向齐求和,齐封萧纶为梁王。这时任约进寇西阳、武昌,萧绎以庐陵王萧应与部将又盛率兵抗拒。萧纶驻扎于距西阳(今湖北黄冈)80里的马棚,任约派200铁骑袭击,萧纶没有防备,单身策马落荒而逃。其时萧绎也已与齐勾连,故齐人观望,不助萧纶。萧纶行至汝南,魏汝南城主李素是他的旧吏,所以开城门迎萧纶进去。任约因此据有西阳、武昌。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十一月,武陵王萧纪率诸军发于成都,萧绎派人送信给萧纪,表示各安境界,书信恒通;萧纪接信,不再考虑东进。过了几天,南平王萧恪率文臣武将拜表推绎为相国,总百揆,萧绎不许。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三月,齐授萧绎为梁相国,建梁台,总百揆,承制。这时,萧纶已在汝南战死,萧绎对手去了二人,萧氏内讧至此告一段落。
二、讨伐侯景数劝称帝太宝二年(公元551年)四月,湘东王萧绎以王僧辩为大都督,率巴州刺史淳于星、定州刺史杜龛、宜州刺史王琳、彬州刺史裴之模共击侯景。僧辩大军至巴陵,却闻郢州失陷,乃飞报萧绎。萧绎闻郢州失守,写信给王僧辩说:贼既然攻下郢州,必将沿长江西下,你不必远行进击,但守住巴陵,以逸待劳,定可获胜。为确保巴陵无虞,萧绎又命罗州刺史徐嗣微、武州刺史杜山则,自武陵引兵援助僧辩。
侯景命丁和领兵五千守大本营,以宋子仙率军1万为前驱,直指巴陵,又以任约带兵远征江陵,侯景自率大军水陆继进。在侯景强大攻势下,沿江城防大都望风请降。王僧辩在巴陵令将士偃旗息鼓,安若无人。不久,侯景渡江,督率士卒攻城,凶猛异常。这时只听城中呐喊,尖石如雨点般飞下,打死打伤士卒无数,侯景只好退却。王僧辩又遣轻骑出敌,10余次皆胜。侯景亲于城下身披甲胄作战,僧辩却在城上奏乐乘舆巡城。侯景不禁叹服其勇。
岳阳王萧听说侯景已克郢州,立即遣蔡大宝领兵1万进据武宁,并遣使至江陵,说是来援湘东。众将都认为萧绎应答以侯景已破,无须来援,让蔡大宝回去。萧绎说:现在让其退军,等于是促他速进呀!即令人传语蔡大宝说:岳阳接连来信请和,说是不相侵犯,为什么你忽然占据武宁?如果决计一战,我当遣天门太守胡僧佑率精甲铁骑25000人驻扎水,待时进军。萧闻报,立即召蔡大宝还师。
萧绎退却萧,又令晋州刺史萧惠正率兵援助王僧辩,惠正自己缺谋少略,不堪大任,推辞并举荐胡僧v代替。这时,胡僧v正因忤旨之罪入狱,萧绎即下令释放,任他为武猛将军,令赴援巴陵。僧v领兵至湘浦,闻报前面有任约,即避道西。任约以为僧v畏己,驱众急追至芋口,僧v悄悄引任约兵至赤沙亭时,正巧有信州刺史陆法和引兵来会。两人设伏等待任约。任约自恃其勇,驰驱而来,胡陆两支伏兵猛然冲击,将任约紧围在中心,活捉了去,送往江陵。侯景昼夜攻巴陵不下,军中粮食已尽,又加疾疫流行,士气已经大降。闻听任约兵败,大惊失色,连夜焚营逃遁,临走留宋子仙守郢城,别将支化仁守鲁山,以丁和为郢州刺史,协助防守事宜。
萧绎以王僧辩为征东将军、尚书令,胡僧v等也都晋职加爵,使引兵东下。陆法和送任约至江陵,请求归还本镇,并对萧绎说:侯景已是瓮中之鳖,不久即可平定。但蜀贼(武陵王萧纪)将至,不可不防,请让我守险以待。萧绎认为法和的话很有道理,便遣法和屯驻峡口,防备萧纪。王僧辩至汉口,首战告捷,活捉支化仁送往江陵。第二日攻克郢州罗城,宋子仙退据金城,僧辩四面筑垒环攻。宋子仙困蹙不堪,表示愿献郢城,条件是让他活着回建康。王僧辩假意允许,命拨船百艘以示诚心。子仙信以为实,驾舟待发,后面杜龛率精兵千人急追而来。宋子仙且战且走,至白杨浦,被大将周铁虎截住,一阵厮杀,子仙与丁和战败被擒,送往江陵。萧绎从二人口中得知世子方诸和行事鲍泉已经死于郢州城破之时,怒不可遏,即令将二人斩首。
侯景回建康之后,自知时日不多,在王伟怂恿下,废去简文帝萧纲,奉立新主萧栋即位。东道行台刘神茂听说侯景败归且废去萧纲,即誓师反景,据住东阳,与江陵遥相呼应。王僧辩自郢城东下,与江州刺史陈霸先会师于巴丘,得霸先接济粮米30万石,军威大振。侯景见外面形势急迫,更想要赶紧尝尝做皇帝的滋味,于是逼萧栋禅位,自称汉帝,升坛受贺。将萧栋贬为淮阳王,幽禁监锢,改天正元年为太始元年。
侯景称帝以后,令中军都督李庆绪率兵攻打刘神茂。结果神茂连战连败,不得已乞求投降。李庆绪将神茂送至建康,被侯景用特制大锉碓,由足至头,寸寸锉碎。
天正二年(公元552年)春天,萧绎令王僧辩率军东讨侯景。此时陈霸先已经率甲士3万,舟船2000艘,由南江而出。王僧辩与他会师于白茅湾,两统帅筑坛歃血,共读盟文,流涕慷慨,全军为之士气大振。
不久,王僧辩命杜龛等入据台城,军士剽掠居民,百姓男女 ,号泣满道。当晚,军中失火,太极殿及宝器羽仪,尽皆焚烧无遗。王僧辩报捷江陵,奉表劝进,且迎都建康。这已是第三次劝进,萧绎复答缓议此事。
侯景率众逃跑,被鄱阳王萧范的旧将侯追上,一阵冲杀,仅余心腹数十人,乘飞舟欲东渡入海。侯景先前带有两个幼子,此时为逃命亦推入水中。侯景爱妾的哥哥羊d见侯景穷蹙无路,决计反叛,乃乘景白日睡觉之机,令舟夫转舵驶向京口。侯景醒来察觉询问,羊d即拔刀将侯景砍伤,又以长矛刺死,将尸首献于建康。僧辩枭景头颅,传往江陵,将尸身陈列市曹,百姓争食其肉,连侯景之妻溧阳公主亦参与争抢食肉,一会儿便骨肉皆尽。萧绎得侯景头,悬市3天,用漆烫过,藏于武库。然后按功行赏,以南平王萧恪为扬州刺史;进王僧辩为司徒、领卫将军,封长宁公;以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城县侯。侯景部将任约、谢答仁予以赦免。
至陈霸先与王僧辩班师,公卿百官又一次奉表劝进,萧绎乃准如所请,即位江陵。即位之日,萧绎竟不升正殿,只在偏殿中召集百官,草草行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