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日元不值钱;但日元上的人物,远不是中国人所崇拜的权势人物。他们既不是像比尔盖茨那样的阔佬,也不是袁世凯、毛泽东一样的大佬;既不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不是维新三杰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不是天皇,也不是内阁大臣。靖国神社有位子的日本“民族英雄”,也没有份儿。
比战国三雄、维新三杰更牛的人,是谁?
倒数5个数,5,4,3,2,1。他们是福泽谕吉、樋口一叶和野口英世。有几个中国人,知道这三个日本人呢?
10000日元——福泽谕吉,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日本第一所私立大学庆应私塾创立者。
5000日元——樋口一叶,明治维新时期女作家,才女,去世时,只有24岁。可以比作中国的张爱玲,但是,其小说不是粉色的爱情,而是黑色的社会写真。
1000日元——野口英世。日本现代细菌学创始人,混血儿,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日本人。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染上病毒,于1928年5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其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一比就知道中国的“英雄人物”,都是帝王将相,都是“自己过得比别人好”,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角色。如果,仅仅是“英雄人物”自己这么做,也就罢了。偏偏是,这些“英雄”,也是中国人所崇拜和念念不忘的。
三位人物,有哪些英雄事迹呢?罗列如下。
福泽生活的时代,正当幕府末期。在美国黑船的威逼利诱之下,日本不得已走上了维新之路。可是,向东还是向西?哪一条路是阳关道?谁也不明白。是坚持日本特色?还是彻底和东亚决裂,“大江歌罢掉头西”,投入欧美怀抱,是摆在日本人面前最急迫的问题。
福泽谕吉以“雁奴”般灵敏的视觉和超人的胆量,提出“脱亚入欧”的伟大构想,为黑暗中的日本点亮了前进的灯塔。他在《 文明论概略 》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并呼吁:“我国不可 狐疑 ,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 行伍 ,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要向西,必须先转身,和东方告别——东方是什么?东方就是由中国大陆传到日本之儒学,就是“明尊卑别贵贱”之封建等级制。对此,福泽谕吉几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和抵抗。在1872年—1976年之间连续发表的《劝学篇》中,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天未在人之上 造人 ,亦未在人之下造人。”说白了,就是中国人现在依然十分抗拒之普世价值:人人平等。
实际上,在福泽幼小的心灵中,就播下了反抗等级、对抗专制的种子。谕吉是武士之后,但是,他父亲是最低级的武士。父亲去世之后,生活更加惨淡。他不得不随母亲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回到母亲的老家艰难度日。即便如此,也要过“武士一样高尚的生活”。武士道规定,武士不能经商,不能干活儿,因为,和武士身份不符。所以,很多低级武士之子弟,上街打酱油,都用毛巾遮脸,或者,干脆半夜再去。
福泽谕吉可不鸟这个。他不仅打酱油,而且,大摇大摆,还在腰里别两把刀,以证明自己是加强版的武士。他不蒙面,提着酒壶,光天化日之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公开打酱油,就差警车开道了。他认为一个人用自己的钱 买东西 ,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该,也没有甚麽羞辱可说。
再有,谕吉十二、三的时候。有一天进屋,无意中踩了他大哥铺在室内的废纸,他大哥勃然大怒。原来,废纸上写着藩主“奥平大膳太夫”的名字;踩踏主君大名,这还了得。谕吉为了息事宁人,连忙谢罪,心里却不以为然。他暗地里写好藩主的名字,乱踩一气,然后,扔进厕所。他还暗中掉换神社供祭的神体,窃笑善男信女的无知,揭穿天谴冥罚的骗局。
实际上,谕吉的父亲,倒是儒家文化的粉丝,谕吉的名字也和中国典籍有关。1834年12月12日(日本历),福泽谕吉出生在大阪的藩邸。父亲福泽百助,是丰前中津(今,九州大分县)奥平藩士族。母亲是同藩士族桥本滨右卫门的长女,名阿顺。他的父母一共生了两男三女,谕吉是最后一个儿子。百助虽是一名低级藩士,却廉洁持重、才学俊彦。他 最喜欢 中国古书,恰巧,在谕吉诞生那一天,买到了中国清代的 上谕 条例六十余册;晚上,谕吉出生,喜事成双,于是,给新生儿取名“谕吉”。
与时俱进,在福泽谕吉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早期,由于受父亲的影响,福泽谕吉熟读中国儒家经典,也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同时期,儒家学说也是幕府的主流意识形态,很受德川家族之厚爱。但是,当他到了大阪,接触了“兰学”——荷兰人带来的西方科学——之后,儒家及其学说就被其彻底扔到海底。
福泽谕吉认为,儒学有两大致命弱点:第一,不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任何实际问题,比如丈量土地、比如兴修水利、比如造船造枪、比如经济商业、比如核算盈亏,儒家经典一个字也没有;第二,儒家的等级制,和福泽谕吉追求个人平等的内在精神,背道而驰。顷刻之间,福泽谕吉就对兰学入了迷,并为此废寝忘食。
进步之神速,颇得其师绪方洪庵之赏识。一次,福泽谕吉因为看护一个同学,自己也染上了伤寒。绪方洪庵特意请另一个名医为其诊治,自己则亲自护理。实际上,绪方洪庵也是西学名医,之所以自己不诊病,原因是,绪方洪庵将谕吉当做自己的亲身儿子,不敢开方下药。谕吉深受恩师喜爱,可见一斑。谕吉也从老师的身教,学到了做人为师的高尚品格。
当时,大阪是日本的商业中心,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学成之后的福泽谕吉,急切地想到东京一试身手,以期在内忧外患的日本政局,作出自己的奴隶。但是,当他到了东京附近的横滨,才发现,这里的人们,外交、贸易的语言,居然一句也不懂。因为,他们说得都是英语。
这对满腹经纶的福泽谕吉,简直是一大桶冰水。可是,福泽谕吉却一点也没有懊悔和泄气,他第一时间强烈地意识到,英语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语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必须先学好英语。其超前的意识和战略家的眼光,令人惊叹。与“不懂ABCD,照样当好接班人”,岂可同日而语。可当时,并没有教授英语的老师和学校。福泽谕吉硬是凭着一本兰英词典(荷兰语和英语词典),和自己超人的智慧,自学了英语。
半年后,有一个机会,福泽谕吉作为随员,去了一次美国。安政六年冬,依据日美通商条约,德川幕府派遣军舰咸临号,护送使节到华盛顿,交换商约。这是日本开国以来空前的壮举。经过朋友推介,谕吉获得舰长木村摄津守的准许,到了夏威夷和旧金山。
到了旧金山,一上岸,谕吉就迫不及待地问美国人:华盛顿的后人,都干吗呢?美国人看着这个日本鬼子,一脸的狐疑和不屑。意思是:哪儿来的乡下佬,问这种弱智问题。这给了福泽谕吉极大的震撼,也再一次让福泽谕吉领略到西方文明之根本。但毕竟是第一次出样,加之随员事务繁忙,第一次出国仅带回一本 韦伯斯特 大辞典。他的思想,只是有了触动,并未发生根本性和系统性变化。
回国后,福泽谕吉开始在日本外务省做译员,并开办私塾,教授英语。期间,他又在1861年,旅欧一年;这一次,福泽谕吉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医疗、教育、邮政、政党、选举等等,无一不感到新奇,无一不留心在意。1866年,出版了此次欧洲之行的总结报告《西洋事情》,向往西方锐意改革的日本人,几乎人手一册,一时洛阳纸贵,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性著作。
1867年,作为德川幕府的军舰采购委员,福泽谕吉第三次赴美,考察了美国东部各州的城市。他的身份是幕府阁员,可是,在他内心已经对幕府的反动统治,厌恶至极。他对日本的未来,也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见解。他坚信日本要有美好的未来,必须西化,而且是全盘西化。并且,他为此设定了正确的实施步骤。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 人心 ,然后改变 政令 ,最后,达到有形的 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 障碍 ,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 墙壁 之前寸步难行,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
明治维新,走的就是这个路径。结果如谕吉所言,很快就见到了成效。1868年维新,1894年,就给了“好为人师”的大清国一个教训。1904年,又在日俄之战中,大败俄罗斯。同时,迷恋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大清,一蹶不振。最可笑的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醉心于“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的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殊不知,日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经证实了“此路不通”。
每到此,我都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没脸;我所有的爱国自豪感,被福泽谕吉秒杀光了。
但,福泽谕吉不是官迷,他的志向在于教育,在于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国人,用思想的力量,将日本社会引向文明。
他认为,西方教育的根本在于:一,塑造独立人格;二,提倡和传授实学。实学就是解决问题的学问,而不是满嘴仁义道德,却不知柴米油盐由何而来、为何而来的儒学。为此,他孜孜不倦地翻译了大量西方书籍,数量之大,涉猎范围之广,令人叹服。
他译著的书,有六十余部;册数,有一百数十册。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 、历史地理、制度风俗不用说了;就是天文、物理、化学,或是儿童读物、习字范本、修养丛书等,甚至簿记法、兵器操作法和 攻城野战 法等,都包括在内,范围之广,有如百科全书。在今天,也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福泽谕吉以教育为己任,以传播思想为职业,视名利如粪土。维新政府再三请他出任政府职位,但他从不改变以平民身份终其一生的初衷。常有颁赠他学位、勋章或爵位的倡议,他也一概婉辞,始终没有接受过。明治三十三年,日本朝廷特旨嘉奖,并赏金币五万元。谕吉把这笔钱,全部转赠庆应义塾作基金。
他倡导“学者雁奴”,认为学者是雁奴。群雁夜宿江湖沙渚,千百只聚在一起。其中,大的居中,小的在外警戒,防御狐或人类捕获。从事警备的小雁,称为“雁奴”。学者也是如此。学者应该瞻前顾后,洞察世事,明了未来;见人之未见,言人之不敢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福泽谕吉是日本的“雁奴”,他改变了日本的历史,日本人尊他为民族英雄。所以,放在面值最大日元上。1901年,福泽谕吉突发脑溢血病逝,日本举国为之哀痛。
谁是中国的“雁奴”?
日本货币的发行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有10,000、5,000、1,000日元等面额,另有500、100、50、10、5、 1日元铸币。1日元等于100分。其中,面额为2,000日元的纸币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较少,在绝大多数自动贩卖机中不被识别。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日元 外文名 :JPY 国家 :日本 日本字 :円 符号 :¥ 现行货币,发展史,发行,汇率,其他相关, 现行货币 1984年11月1日日本银行发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种新钞票。过去使用的10000 日元(圣德太子像)、5000日元(圣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种钞票以及500日元(岩仓具视象)硬币仍继续流通使用。 目前日本流通日元的纸币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种。 面值1000 正面: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2004年11月以前为夏目漱石) 背面:富士山和日本国花樱花 正面:日本女小说家樋口一叶(2004年11月以前为新渡户稻造) 面值5000 背面:日本艺术家尾形光琳的装饰画《蝴蝶花》 正面:日本作家、教育家福泽谕吉 面值10000 背面:平等院凤凰堂内房顶上的凤凰雕塑 还有6种硬币面值分别是:1、5、10、50、100、500。 发展史 1日本货币的源流 日本的货币的源流是来自中国古代的圆形方孔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北部。开始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221年青铜制)。 这也形成了中国货币的形状。到汉朝统一中国时也继续使用这种形状的货币。 汉武帝铸造的「五铢钱」(公元前2世纪)青铜制成为中国以后铸钱的标准。「五铢钱」这种货币的形态在以后在东亚各地域广泛的传播开了。 2.日本货币的发展 在日本开始发行的货币 在中国唐代日本的律令 (朝廷)积极的采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货币也是使用的唐朝的「开元通宝」(621年)铜制同时开始发行「和同开珎」(日本奈良于708年银铸)。 当时的日本人对货币还不是很熟识。朝廷开始强制使用货币,而把货币储蓄与官位联系起来的这种方法,也起到了促进货币在日本流通的作用。 3.皇朝钱 皇朝钱是最初由朝廷开始发行的货币。 元明天皇于和铜元年(708)铸造了银和铜两种「和同开珎」,接着制造了皇朝十二钱,但是在京畿外流通不广泛。由于铜供给不足,货币制造在10世纪中期就废止了。 这样的皇朝钱上的字型不工整且粗糙。通货的价值和信用也开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在继续使用。 到10世纪末时,朝廷势力衰弱,皇朝钱也停止了铸造。 铜制皇朝钱(708~958年) 皇朝十二钱 名称 天皇铸造年代 和同开珎 元明 708 万年通宝 淳仁 760 神功开宝 称德 765 隆平永宝 恒武 796 富寿神宝 嵯峨 818 承和昌宝 仁明 835 长年大宝 仁明 848 饶益神宝 清和 859 贞观永宝 清和 870 宽平大宝 宇多 890 延喜通宝 醍醐 907 乾元大宝 村上 958 4输入钱币的流通 发行的货币主要是从中国输入的,也是在日本流通的主要外国货币。 皇朝钱停止发行以后,到平安时代以后(12世纪左右),日本因为国内经济的活跃货币的需求也开始提高。和中国,朝鲜等国的贸易流入了很多种类的货币(主要是宋钱),称之为「渡来钱」,从那以后一直使用,这种状态到江户时代初期才结束。 其中,明朝廷于永乐年间发行的「永乐通宝」则更是极受欢迎。 5私铸钱币的流通 由豪族,商人私自铸造流通的货币 室町时代中期以后(14-17世纪),明朝的货币大量流入。民间的私自铸钱也开始多了起来。私铸钱的铸造方法很落后,和中国货币的质量相比品质很劣质。称这种钱为「恶钱」。所以到15世纪以后,民间开始拒绝收取这种「恶钱」。如此就出现了撰钱的现象。幕府和大名领主也进行规制,但是效果不大。 日本独自币制的成立 近世是统一货币制确立的时代。战国时代结束后,取得了全国统治权的丰臣秀吉接受了天正大判(大形椭圆形金,银币),小判(小形金,银),文禄通宝等,之后的德川幕府更将其加以完备。到了明治时代,按照元钱厘的10进法形成了新的货币制度。 近世货币的发展 近世的货币,金,银,钱的所谓三货币是幕府进定的货币。要注意的是三货币的兑换问题。金币是用两,分,朱的四进法计算的计数货币,钱币也是按张算,所以一般没什么大问题。但是银币除了一分,二朱,一朱银等。交易时,还有称重量的称量货币。而且在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是以金为标准的价格计量法,相反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却是以银为标准价格,所以三货币交换很麻烦。所以幕府规定了换算率。[住2]但是金,银的行情经常变动,一般金一两相当于银六十匁左右。 三货币在诸藩都通用,但也有只在各藩的领地通用的纸币,把它叫做藩札(藩镇发行的纸币)。因为不采用兑换制度,发行无序,所以领内的经济反而多处于混乱状态。 6.战国武将货币 战国时代中期(16世纪左右)。因为需要购买火枪需要支付高额的货币资金的背景下。各个地方的大名大力的开采金银。所以出现了很多金银为主的货币。 战国时代的领主武田氏在自己的领地甲斐国(甲州)制造了品质优良的甲州金。在自己的领地通用发行。 武田氏领地内有着丰富的金矿。发行品质优良的长形的金币。这种金币称之为「甲州金」(16世纪金制) 「甲州金」的通用价值是以重量为基准而定。金币的面额打刻在表面上。上图的金币可以看见上面书写着「壹两」 「甲州金」的换算是 两=约15G 分=1/4两 朱=1/4分 朱中=1/2朱 糸目=1/2朱中 小糸目=1/2糸目 小糸目中=1/2小糸目 其中使用的是4进法和2进法,里面的两,分,朱的4进法,到江户时代也沿袭这种货币制度。 7.丰臣秀吉金银币 天正大判是丰臣秀吉命令后藤四郎兵卫于天正16年(1588)用大判座制造的。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以后,支配全国的矿山,能收取大量的金银。所以开始铸造新的金银货币。而徳川家康成为日本货币统一的先驱。 8.徳川幕府的货币 江户幕府发行的金币有:大判,小判,二分金,一分金,二朱金,一朱金和其他七种天保五两判。 徳川幕府制定了全国通用的货币制度,而且独占了货币的发行权和统一了货币样式。金币小判面额一枚一两定为基准。银币匁(=375g)作为秤量货币。钱(铜)币的计算为一个一文。但是。各种货币互相兑换的时候却很麻烦。 9.纸币的发行 在中世纪商业发达的伊势山田地方(现在三重县伊势市)流通了日本最早的纸币 发行者是就职于伊势神宫的地主豪商。是那里的自治组织发行,信用度比较高,所以在山田地区流通很广。 私札发行的范围也很广,但主要是近畿地区的商人之间流通。 10.藩札的出现 藩札(江户时代各藩发行的纸币) 各藩为了解决货币流通不足和救济财政而发行的纸币。只在各藩内部通用。明治 在命令废止时,藩纸币的发行达到了244个藩,14个县,9个旗。其种类,除了金纸币,银纸币,钱纸币外,还有米纸币,伞纸币等等特殊纸币。 福井藩的银壹匁纸币是把1730年(享保15年)发行的壹匁纸币作为1752年的改印纸币发行的。上部画著大黑天,下部有日本的纸币起源者滨口屋源左卫门的名字。名古屋藩的金纸币是宽政年间(18世纪)发行的,上面印有“金壹两分,米六斗也”。近江朽木藩的炭纸币是1863(文久3年)发行的,上面有“炭贰斗也,代钱四拾八文”。 发行 日本国货币发行最早始于8世纪。17世纪(1600年)建立了日本独自的市制,1600年开始流通日本初期纸币。1871年5月10日是日圆的诞生日。这一天日本在法律上确立了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同时公布了“新货币条例”,条例称:“新钱币的称呼以圆作为起源。”“圆”作为货币单位代替了德川时代以来维持下来的“两”(四进位法)1日圆的价值定为15克黄金,制造金币以此为标准,金币和辅币都铸成圆形,采用十进位法。 在日本银行成立之前,日本的纸币曾有 纸币与国立银行券。1882年日本银行成立,并于同年10月10日开业。1885年5月9日,日本银行发行了最初的日本银行券,这是以1圆银币作为货币单位的兑换银券。1899年,日本的纸币统一为日本银行券,原来的 纸币与国立银行券停止使用。1897年日本的金本位制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依据是“ 货币法”,1圆的含金量为075克,日本银行开始发行“日本银行兑换券”。1931年9月 2日,英国停止金本位制,日本大藏省于同年12月13日宣布再次禁止黄金输出,日本银行券的兑换停止了。1938年战争期间,基于“临时货币法”,曾发行过小面额的日本银行券(1947年退出流通)。1941年银行券的发行实际上已与含金量脱钩,法律上的确定是 1942年的日本银行法。日本 1942年发行兑换银行券(新钞)代替了日本银行券。1946年2月26日以旧钞换新钞,将5日元以上日本银行券强制性存入金融机构,每人最多只能兑换100日元新钞,剩余部分被封存,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到1/4。按规定,旧的银行券在1946年3月2日后就不再流通。 汇率 日元汇率在金本位制前趋跌,制定金本位后较稳定。1884年与美元比价是100日元等于100美元。禁止黄金输出期间,汇价基本在100日元合49美元。1930年1月11日,黄金输出禁令解除,恢复旧平价的金本位制,1949年4月25日规定1美元等于360日元,1日元等于246852毫克黄金,1971年8月29日日本 决定日元浮动。70年代以后,日元汇价几经波折,在1979年~1982年间,一直是1美元兑210~270日元,80年代以来,日元在国际市场上日趋坚挺。 日本钞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汉字(由左至右顺序排列),中间上方均印有“日本银行券”字样。背面则有用拉丁文拼音的行名“NIPPON GINKO”(日本银行)、货币单位名称“YEN”(圆)字样。各种钞票均无发行日期,发行单位负责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红色“总裁之印”和“发券局长”图章各一个。 其他相关 日元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钱 去日本旅游时,导游一般会告诉游客说,日本的钱是世界上最干净的钱。 因为是用磁石粉末做的,不会脏,所以造价也很高。而且日本的钱放在手心,因为手的温度,钱会渐渐卷曲。 这都是因为磁石。 拟发行新版纸钞 也有一些资料称,日元回收频率很高,流通两年后就会被回收。 另外,2009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全球纸币纸币古柯碱 (Cocaine)调查,发现多达 9 成的美钞都沾有古柯碱,当中以首都华盛顿的美钞最为肮脏,另外,中国和日本的钞票则干净得多,只有1成2 至2 成沾有古柯碱。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日元也可以被称为最“干净”的纸币。
日本奈良朝元明夭皇首次仿效中国钱型铸造了“和同开珍”小平钱,此后,各朝天皇又累计铸钱11种,即“万年通宝”、“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元宝”、“宽平大宝”、“延喜通宝”、“乾元大宝”等,连同“和同开珍”,日本钱币学家合称为“皇朝十二文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