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禅修解释

大手印的禅修解释,第1张

关于禅修,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能力做正确的禅修。我们都有潜能,但潜能必须被开发,已往成就的大师的话,可以激励我们进步,这些话,有很多是他们禅修的体悟,这绝对是教法与传承重要的一部份。在刚刚所引第三世大宝法王的四句话里,伟大的上师是在讲心灵、禅修、理解及解脱——即「大手印」。他说,不论任何事物,佛都在其中,并未拿走什么,也未增添什么,想要见到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必须以完美的、真诚的眼光,来观察完美的真理。

人们总是爱问如何能一世即获证悟,理论上而言,没错,个体确实可以一辈子就成佛,甚至不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片刻的时间,因为佛性本自具足。但就实际的角度而言,一辈子是不够的。若是弟子能达到以最高精进修持的百分之五十来努力,那么他也需两辈子的时间才能证悟。若这个弟子能做到百分之百,那也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但这种情况通常很罕见。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百分之负一精进的那一类,所以我们必须花上百万辈子的时间,才可能证悟。一个人证悟所需的时间,要依个人的努力多寡、投注于修行的程度而定。证悟本身,连一天的时间都不需要,就像站在高山的山顶上俯视全景,只在一瞬间,就一目了然。当然,这可能要花上几年的准备,再加上几天或数周的时间,汗流浃背地登到山顶,在那里你才可以俯瞰一切。

《大手印祈愿文》接下来的四句与「大手印」(与重要的禅修基础有关,谈「止」的禅修,以发展出平静及明觉。将心灵比喻为大海,思想比喻为海浪,是种隐喻。这四句描述安静、平和的心灵状态及其所带来的益处。

粗与细的念头,就像海浪在于静的状态。

心灵如不动的海,全然的平息,

不受到任何迷惑与昏沉的染污。

愿海的平静能保持安静、不动摇。

此介绍所有禅修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心灵是平静的,一切就简单了;如果心灵不平静,简单的事也变得复杂。若事情变得复杂且迷惑时,很自然地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厘清迷惑,排除困难,然后才能继续向前进。若无困惑,事情变得很清楚,那么你做的每个努力,都直接利益、促进你的成长,你不在迷惘上浪费时间,也不浪费精力,这是禅修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心灵达到平静的阶段之后,有四句话描写往下的另一个阶段。心灵的平静使人轻松、愉快,而下一阶段则将此仅是平静但不够清明的心,带入清明、犀利的状态。这四句描写洞察、清明的「观」的重要,这要比只是宁静又进一层。

凝视一个物体,物体不存在。

物体以心而见。

当凝视心灵时,心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空性。

当同时凝视物与心,二元的焦点自己解脱。

愿我们能了解明光,心的自性。

当你凝视无法被凝视的心时,你看见了看不到的非常清楚的意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有关「这个是」、「这个不是」的怀疑,便完全停止,你不再有怀疑。愿大家都能了解这无误的本质。

当你已修成了「止」,你的心是保持平静的,然后你就可以观察纯净、平和的心。当你检查你的心时,你对于「这个是」与「这个不是」将不再有怀疑。此时,不是你所看的东西有什么改变,变成另一种东西,而是你看到了自己,自己的本质。以上是第三世噶玛巴对于「观」的描述。

接下来还有四句,是关于「慈悲」的,介绍真诚、神圣慈悲心的定义,慈悲心有很多个层次。如大家所知的,由普通的照顾关怀,到伟大的慈悲心,第三世大宝法王这样写道:

一切众生的本性是佛,

但因为他们认不得它,

他们循环于轮回痛苦之中。

愿早升起对众生纯正、无限的慈悲心。

当你看到某人在痛苦,而升起慈悲心,这是普通的慈悲心,此点很重要,但普通的慈悲心不同于神圣、深层的慈悲心。因为普通慈悲心有可能发自于个人的我执。你可能看到某人处于痛苦中,而你并未处于痛苦中,这时你对那个人升起怜悯,这样不是不好,但称不上完整的慈悲心。完整的慈悲心是当你知道众生的本质不是无明与痛苦,众生的本质是佛,但众生不认识自己的本质,所以才会制造痛苦。经受了痛苦,于是,你升起了慈悲心。这时的慈悲心才是完整的,你是基于纯正的理解、尊敬、慈悲,而不是对痛苦者施舍般的同情。 听闻

学习「大手印」修法的第一阶段是听闻。提问题、学习及理解。每个问题都有解答,问题本身就是必有答案的证据,否则就不会是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听闻及思维之后提问题,问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听闻、提问、理解,这是第一步的修法。

实修

第二阶段的「大手印」修法又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译注:思维、笃定、实修)。当有了智性的理解之后,就必须开始去思维它(或译为:沉思、冥想)。智性的理解可以是犀利的,令人感到满意的,但也可能是肤浅的。虽然人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所有重要的、该知道的东西,但大多时候,智性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如果大部份智性的理解都不止于表面的理解,今日的世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当今的问题源于短视,及没有设想到后果。思维可以深化我们的理解,未探索到的领域可以被观察到,所有的分歧可以被察觉,如此的理解才能完整,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透过思维使理解深化后,笃定就会产生,深切的确定你的了解,也很了解自己知道的是什么,没有怀疑,这就是思维的结果。在笃定感产生后,这些理解就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个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够运用,否则这些理解对于进步没有一点作用。然后是在现实中实修。所以,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听闻、思维、深化、巩固,与付诸实行。若想做到这些,知识与理解具有很高的价值及很大的意义。

以上是基本教授,从此之后,「大手印」的修持,就愈来愈专精,因为各有各的禅修方法。[大手印 的禅修练习有三项原则:根、道、果。 对于根、道、果的了解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基本上,根是指提供成长的基础的因与缘。若我们想种一棵橘子树,我们必须要有新鲜健康的种子。我们种下种子,照顾树的成长,若一切顺利,几年之后我们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橘子。想要成长、求证悟的众生,也同样地要有一个健康的因与缘,让它们去发展,才能最终结成果实。这是「大手印」对于根的最基本的解释。

“如果你看到某人现在不是个好人,而你希望这个人能变得好一点,你会想教他禅修、念诵祈祷文等等,或至少你会解释给他听,尝试让他了解,他应怎么做才能进步”。在你做这些事之前,你必须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进步的可能,这就是根,否则你的努力都将白费,就像想从水里搅拌出酥油来一样徒劳无功。一个邪恶的众生,也必须有因与缘,才能成为一个好人。佛法文献中有个例子,央掘摩罗(Angulimala,意译为指蔓)是个强盗及凶手,他获此名,是由于他把人的手指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但他后来抛弃一切恶行,成为佛陀的弟子,最后成为伟大的圣者。我们都知道许多的范例,人们有许多机会去成长,但他们总是没有这么去做,他们甚至没有好因与好缘,去善用这些机会。

从密迹的特殊观点及佛法的普遍观点来看,任何人、任何事,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这就是为什么最坏的人也能变成完美的人,如果此人能够净化染污及累积美德,那么这就是环境中的种子,为内在的完美本质提供了成长的环境,这就是根。它又将我们带回到起点,即众生皆有佛性。所有现象都是空,空性是所有现象的本质,每个众生的本质是佛性、是空性、是「法身」。大家应该还记得,依据佛陀的教导,在究竟上没有负面、软弱或染污这些东西,这些全是相对的名相,它们在究竟上被证悟为空。

佛教徒总是祈愿,愿一切众生解脱轮回苦海,而获证悟。因为有根,所以这样的祈愿,不是像在作梦,而是可实现的愿望。若根不存在,那么祈愿就是浪费时间,虽然想法很好,但完全不切实际。因为有根,有诸佛菩萨的事业,有佛教徒的事业,祈愿他人得解脱,才可能变成现实。要运送一大批货物,而且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只有马,或只有车,或只有车夫,是办不成事的。必须要三者都具备,一起工作,才能将货物运达目的地。同样的道路,只有理解是不够的,只有禅修也不足,或只有实践也不行,三者必须一起修,才会有所成就。 修行之道,须达证悟。不管是以十辈子的时间,或是百万世的时间,从实修开始到最后证悟佛果。不论我们是平凡众生或是菩萨,也不论我们成就的次第,在完全证悟之前,每一刻都是修道。虽然,不同层次的了悟,可以被形容为不同层次的果实,但依「大手印」的定义,根、道、果的果,是指最后的成果 --- 成佛。中间层次的了悟、成长、果实,都只被视为是道。

道是回答如何克服障碍的答案,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不仅仅是历史,道是一种经验、一种修持,及一种指示——我们的道是活的。我们当然感谢道。不过此道亦非唯一的道路,若我们以为此道是唯一的道,则我们对于道的理解,就还不够深入。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每件事做对,这就是道。

一个「大手印」的修持者,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我们绝不放弃。若我们的道是遵循「大手印」的修法,则我们是被告知,如何处理贪、嗔、慢、妒——任何负面的情境。透过[大手印」,我们学习如何禅修,这是我们对治自己负面的想法、情绪,是生活环境的起始点。我们多少了解什么是佛性,了解我们是谁。当然,看自己照片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我们认得出自己。但在西藏人这张面孔,这个具历史性的名字之后的我又是谁?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应只是姓名、面孔及情境。认识我们外貌之余,鲜活、纯净、了悟的自性,就是道。

果,我们很容易就看得见,道的结果、目标、目的就是果。当我们认识自己是谁,就是果的开始。只是有能力认识自性还不够,了悟此一认识,才是证悟,才是果。

(大手印」的伟大上师,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The 3rd Karmapa, Rangjung Dorje)在一部著作里,描述根、道、果。在他殊胜的祈愿文里,他综合了修持「大手印」的意义。

不需拿走任何东西,且不需增加任何东西。

当你以殊胜的眼光来看待殊胜的意义时,

你会很殊胜地见到殊胜的意义。

然后你解脱了。

道是无限的,它是依我们各人的相对染污、短处、习性、障碍的多寡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道是药方,经由道,我们与自己相处也与别人相处。所以,道的定义是依据个体应如何实现而定的,我们无法说道一定要如何走。道是个人化的,是复杂的。我们可以讨论的是佛陀教义,提供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们能认同我们的道。佛陀亲口所宣说的,理清个体许多的问题,这是个有系统的方法。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佛与佛的教义,以及了解如何去实践。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要依之实行,求进步,用很多方法去实行:听闻、提问、思维、禅修、念诵祈愿文、行善事等等。 表面成果

表面上的修行成果,是你做的每种修持都得到结果。修行的成果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这种表面上看得见的成果,第二阶段的成果就是证悟。修行者若能步步达成第一阶段的成果,则第二阶段的证悟便会发生。第一种成果在藏文叫「难」(nyam),第二阶段的成果叫「透巴」(tokpa)。

「难」的阶段先发生,它有很大的威力,「难」是在证悟前很特殊的征兆及体验。许多修行者,他们没有具格上师的指导,或是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会在「难」的阶段产生很大的障碍。「难」不是成就,它只是个征兆,一种经验。「难」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只是表示你的实修有用,如此而已,若修行者认为这表示成就,他将停在那里不再进步。如果一个人执著于「难」,那么可能会导致很大的伤害,因为此人这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已等同于诸佛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然而,此人若非真正已经证悟,那么就大错而特错了。所以,当第一阶段的成果「难」被经验到的时候,修行者最好能忽略它,也不必为它感到兴奋,不要变成执著于「难」,大师们这样比喻,「难」就像是雾,它自来自去,所以,你不用去执著于它。

透巴成果

「透巴」是真正的了悟,也就是证悟,它最后到来,是最终的成果。在迈向成就完全证悟的道上,有时经验到初步的「难」及「透巴」。个体依个人之修持,应是先经验到「难」才会成就「透巴」。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徒必须要有具格的上师,及无间的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唯一的途径,你能确定自己经验到「难」及「透巴」,以及许多其他的经验是什么。

灌顶(梵abhis!ecana、abhis!eka,藏dban%-bskur)(1)

修密者受学密法必先进行的仪式。古代印度于国王即位时皆行灌顶仪式,以四大海之水灌新王之顶,表示祝福。如《贤愚经》卷十三〈顶生王品〉记载文陀竭王即位之事,云(大正4·439c)∶

‘诸附庸王共诣顶生,而咸启曰∶大王已崩,愿嗣国位。顶生答言∶若吾有福应为王者,要令四天及尊帝释来相迎授。尔乃登祚,立誓已竟,四天即下,各捉宝瓶,盛满香汤以灌其顶。时天帝释复持宝冠来为着之,然后称扬。’

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记载,在十地中,第十法云地之菩萨受诸佛之灌顶,号为灌顶法王,其文云(大正9·572b)∶

‘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灌顶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堕在佛数,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大智慧职地。以是职故,菩萨摩诃萨受无量百千亿万苦行难事,是菩萨得是职已,住法云地,无量功德智慧转增。’

旧译《华严经》卷八〈十住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等,谓十住中之第十位亦名为灌顶住。《华严经探玄记》卷五解释为∶十住位满足,成就智身,诸佛以法水灌其顶,故称灌顶住;若依圆教,此灌顶位满即是成佛,更无十行、十回向等。

密宗特别重视灌顶,如《大日经疏》卷十五谓,若灌顶不成则不可闻知真言及印契等;灌顶之前师若传法予弟子即犯大过。密宗以为,灌顶为师资传法之最重要仪式,且由灌顶作法可得速证大觉位。空海《秘藏记》解释灌顶之义,谓‘灌’表诸佛之大悲,‘顶’为最上之义。菩萨从初地乃至等觉,入究竟妙觉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此是‘顶’之义;诸佛之大悲为‘灌’之义。

灌顶之种类甚多,《大日经》卷七〈持诵法则品〉举出阿阇梨灌顶与持明灌顶之名;卷五〈秘密漫荼罗品〉列出印法、事业、以心等三种灌顶。如是种别虽有不同,实则不出结缘、学法、传法三种。就中,‘结缘灌顶’以广结佛缘为主,不问老弱男女,皆可令之入坛而授一印一明。‘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受法灌顶、持明灌顶、弟子灌顶。对于欲成为密宗弟子者,选择人、时、处而行之,具足作法而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阿阇梨灌顶、得阿阇梨位灌顶,即为欲成为传法阿阇梨者,授以普门大日之仪轨明法。此系最极奥秘之灌顶。

又,《金刚顶义诀》于上述者外,另说光明灌顶(指诸菩萨放光而加持)、甘露灌顶(指教主以真言加持香水)、种子灌顶(指行者观想身心布列部尊字门)、智印灌顶(以部主所执持之印契加持)、句义灌顶(思念部尊之真言及其义理,观想布列于行者心中)五种。

《秘藏记》又说摩顶、授记、放光三种灌顶。‘摩顶灌顶’指诸佛摩真言行者之顶,暗示当来作佛;‘授记灌顶’指诸佛以言说为行者记■;‘放光灌顶’指诸佛放光令行者蒙益。《蕤呬耶经》卷下〈分别护摩品〉又说四种灌顶,即除难灌顶(为除难而行者)、成就灌顶(为成就入坛所得之明)、增益灌顶(为得富贵安乐而行者)、得阿阇梨位灌顶(即前述之传法灌顶)。此外,《苏悉地羯啰经》卷下〈本尊灌顶品〉谓,为增长本尊之威德所修者,名为本尊灌顶。

其他,通于佛、金、莲、宝、羯五部而授之者,称为‘五部灌顶’;仅一次拜见两部曼荼罗及道场,称为‘一见灌顶’;为许可秘法而授者,称为‘许可灌顶’;以一切如来五智之宝冠授与行者,称为‘宝冠灌顶’或‘五佛灌顶’;依金刚界法而修者,称为‘金刚界灌顶’;依胎藏界法而修者,称为‘胎藏界灌顶’;合行金胎两部,称为‘两部合行灌顶’。又,金刚界唯说智,胎藏界唯说理。相对的,《苏悉地经》阐明理智一体、两部不二之元极,依此经而修者即称‘苏悉地灌顶’。此外,为授以《即身成佛义》中之深秘口诀而修者,称为‘即身义灌顶’;为开示悉昙中之难处而修者,称‘悉昙灌顶’。

在灌顶仪式中,禀受灌顶称为‘入坛’,进入坛内之人称为‘入坛灌顶者’,当时所受之法号称为‘金刚名号’,将受者引入道场而教授灌顶法则者称为‘灌顶教授师’,教授秘法者称为‘灌顶阿阇梨’。

举行灌顶仪式之日,有关之大众须以香水沐浴,进入圣殿,阿阇梨解释戒条并忏悔。之后即献香花、灯及请圣,并指示受法者如何供佛。阿阇梨主持之仪式,称为‘金刚线’(象征密法之传延不断)、‘金刚誓水’(使受法者发誓愿不违教法)、‘启白’、‘齿木’(意指受法者戒绝一切恶,成为合格之密法继承者)。

仪式即将结束时,移至另一室继续持诵密咒,至晚上再进入圣殿。初夜之仪式由阿阇梨引导受法者入曼荼罗坛,令投华于坛上,以观其所得为何尊。之后,受法者戴宝冠至前坛接受手印及真言。阿阇梨以‘拂子’驱除受法者之不净,再执起坛上之五智瓶水,口诵毗卢遮那佛、阿■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与不空成就如来之密咒,绕坛三圈,将五智瓶水洒于受法者顶上,并授予象征五智之五钴,及守刀、明镜(以便去除障碍心性之无明)、金属智慧轮、角贝(说法时使用)。

除上述仪式外,另外为受法者设一火坛,以及一供神坛供奉十二星相之神。当阿阇梨结束所有仪式之后,下坛与受法者一同礼拜曼荼罗及密宗祖师。其后,阿阇梨开示,授三衣、手印、真言及血脉证书。

按,此上所述之灌顶仪式及过程,系行之于日本密教者。至于西藏密教之灌顶,请参阅附录。

◎附一∶谈锡永〈西藏密宗的‘灌顶’〉(摘录自《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4})

藏密初级灌顶,称为‘瓶灌’。此灌顶的主要目的,是在对治初入密乘弟子那种坚固执着的凡夫心理。藏密行人须常有‘佛慢坚固而住’的威仪,然而,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凡夫对佛,常由敬畏而生区别心,故虽得闻凡夫与佛无别的真理,却仍有不敢承当的怯懦。瓶灌,就是消除弟子这种俗见,第一步开发他们佛性的灌顶。

此步开发佛性的工夫,在理论上,是需要开发弟子的‘如来藏’;在事相上,则是通过五种灌顶,分别使五方佛现起,而使弟子的五毒受到调伏——此五种灌顶,统属于‘身灌’的范围,因灌顶后,弟子可成‘童瓶身宝’,故又以瓶灌一名,统摄五种灌顶。

所谓五种灌顶,就是∶

(1)宝瓶灌顶∶以宝瓶代表东方不动佛,其作用为调伏弟子的嗔性,证果时,能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

(2)宝冠灌顶∶以宝冠代表南方宝生佛,其作用为调伏弟子的骄慢,证果时,能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3)金刚杵灌顶∶以金刚杵代表西方阿弥陀佛,其作用为调伏弟子的贪性,证果时,能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

(4)铃灌顶∶以铃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其作用为调伏弟子的疑嫉,证果时,能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5)名灌顶∶为弟子授记名号,有安立其成佛时名某名号如来的功能。灌顶时以轮代表中央毗卢遮那佛,其作用为调伏弟子的痴性,证果时,能转第九识(即庵摩罗识,或曰佛识)成法界体性智。

《密宗道次第论》云∶‘故由瓶灌顶,于修依诸部之生起次第及诸支分,悉得自在,成彼法器,于果位四生之中,安立成办化身之功能。’这就是说,受瓶灌的密宗行人,可依止‘生起次第’,修行成就而成化身佛。

藏密第二级灌顶,称为‘密灌’。此灌顶的主要意义,在行者能修‘脉’、‘气’、‘明点’——藏密以身语意三业,身是粗相,脉是细相;语是粗相,气是细相;意是粗相,明点是细相。故藏密的修习,是三业细相的修习。然则脉气明点的修习,对开发佛性又有何关系呢?

瓶灌对治凡夫的五毒,只是从心理上着手,使弟子能经灌顶,而破除‘我执’,故敢于承当自身即是本尊,至于密灌呢?则是调治由前者错误心理形成的生理障碍,因而他有三种功能∶

(1)使凡夫身的五烦恼脉(也就是五毒所积结的脉)得调治,而开显本来具足的金刚身脉。

(2)使凡夫的业气得调治,而开显本来具足的智慧气。

(3)使凡夫因受熏习而污染的明点得调治,成为本来具足,名符其实的‘明’点。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密灌也是对众生如来藏的开发,而这种开发所以和瓶灌不同的地方,只是他通过生理而完成。

依《密宗道次第论》,受密灌的行人,修习‘圆满次第’,可使身语意远离世俗幻身,而成就报身佛位。

藏密的第三级灌顶,名‘智慧灌顶’。此级灌顶的作用,为前一级密灌的发挥,也就是‘双身法’的修习。

藏密的双身法,形式上同于世俗的男女交媾,故颇为惊世骇俗,在此,只能将此级灌顶的内涵,在理论上略予解说,而且格于种种藏密的名相,恐怕也难以短短的篇幅作全面的介绍。

如果把男女看作是生殖的机体,那对藏密的智慧灌顶来说,是很大的污辱,藏密以男性的脉表义‘方便’,男性的气表义‘智慧’;以女性的脉表义‘智慧’,女性的气表义‘方便’,倘男女双方均经修持第一、二级灌顶而得证量者,于第三级灌顶时,可发挥气、脉、点的功能,由二性脉与脉的相触,气与气的相合,点与点的相融,因智慧与方便的双运,可收彼此互利之效,于是智慧气乃能藉此贯入中脉——在藏密中,认为智慧气的开显仍不足,必须气入中脉,始为成就相,关于此点,头绪甚多,本篇姑略而不谈。

因此,由第三级灌顶,可因智慧气入中脉,冲击智慧明点,依次开启行人的六个脉轮∶

(1)密轮∶此轮的开发,得成所作智,实证初二两地功德。

(2)脐轮∶此轮的开发,得平等性智,实证三四两地功德。

(3)心轮∶此轮的开发,得法界体性智,实证五六两地功德。

(4)喉轮∶此轮的开发,得妙观察智,实证七八两地功德。

(5)顶轮∶此轮的开发,得大圆镜智,实证十地功德。

(6)顶髻轮∶此轮的开发,刹那得证佛位。

故《密宗道次第论》说此级灌顶‘能净治一切境界’,由此生起‘乐空’、‘成修第四光明次第之法器’,而圆满法身佛的果位。

藏密的第四级灌顶,称‘名词灌顶’。这一级灌顶,可以说是修心的层次。盖由初灌至三灌,已依次开发众生本来具足的如来藏,其所缠绕的层层障碍,一一清去,而如来藏本身仍具第四重微细障——如微细的法障、所知障之类,则由此级灌顶予以清除。

颇多学者认为,此级灌顶的修习,等同禅宗。然而我们也须指出一些不同的地方。

首先,禅宗的修习不重次第,故非利根难以开悟;藏密行人在这阶段,理论上如来藏已经显露,所待清除者只是微细障而已,故易由第四灌顶得无学位。

其次,在这阶段的密宗行人,并不等于禅宗的初机,他距离密乘的极果,只有一尘之隔,因而他已是肉身的圣者,而不是待悟的凡夫。换句话来说,假如受灌者不是躐等而进的话,则由前三灌顶修习的成就,已可保证其解脱,与禅宗悟与未悟,即有圣凡之别,无第三条路可走,截然不同。

在这级灌顶中,宁玛派(红教)的修习称为‘大圆满’。此中亦有顿、渐两种法门,详细介绍修持方法,非本文的目的,但我们却需指出,大圆满顿的法门,绝对不同于禅宗的慧能;大圆满渐的法门,也绝对不同于禅宗的神秀,盖彼此宗风有异,虽趋向相同,以修心为主,具体的地方则颇多差别。这也是我们不能把禅密绝对等同的理由。

但是,说第四灌的密就是禅,也是很对的,因为这说法不从事相上立论,不从证量上立论,不从次第上立论,而只问心地。盖佛法多方,横说直说均无不可,我们只要了解,每一说法有每一说法的立场也就够了。

于此级灌顶,修习圆满,密乘以为可得与显乘不共之果,称大乐智慧身佛。颇有人对此果位有所诤论,或者讽刺地说∶密宗所成的佛,不知是甚么佛!其实,讽刺者固失诸轻薄,诤论者的双方亦很无谓,盖相诤的人彼此决定尚未成佛,所据的不过是自宗的经论,与其相诤,不如依自宗的方法实修,否则,彼此均‘说食不饱’而已。

◎附二∶陈健民述·林钰堂记《沐恩录》〈灌顶类〉(摘录)

第一条 师示灌顶之常识

(1)灌顶普通有结缘灌顶之法,即由某有力施主请求,大众皆可随喜参加,全无选择根器之条件。但大灌顶则不然,上师先修预备法加持宝瓶,并赐吉祥草两根。弟子睡前将草放枕席之下,一横一直当成十字,以为乞梦之用。次日弟子应将所得梦兆报告上师。如有恶兆,不许入坛受灌,当多修礼拜及忏罪法,如百字明。待以后得罪净之相,再求灌顶。但梦兆好恶并非根据世俗梦书所载,必需由上师决定。

(2)密宗灌顶除上师之加持外,弟子必需保持正定,如灌顶时所示观想而行之,方能得灌。故小孩原不许受灌。近世准许小孩受灌,只是上师慈悲,结缘加持而已,并无受灌得灌之可能性,成人后仍需正式再度领灌,方可得灌。

(3)贡噶师祖之口诀∶‘领灌所得师赐之法名,宜慎重保密。若轻泄于人,则易遭魔障。’师释之曰∶‘灌顶之坛城有护法守卫,魔不得入,故不能知所授之法名。行者于定中见上师,若欲分别是否邪魔冒充,可问彼己之法名为何,以决定之。’师复开示,若修此灌之本尊成就,则此法名即为成佛之圣号矣。

(4)灌顶所用之甘露水,内含五肉∶象、人、牛、马、狗,及五甘露∶人脑髓、红菩提、白菩提、大香、小香(最后二者即成就者之大、小便,无臭而有瑞香)。

第二条 师示经过多种灌顶后自择本尊之方法

行人宜多领灌顶。凡遇灌顶必往参加,如不参加,即犯菩萨戒。是以每人所受灌顶,无论自请灌者或随喜灌者必为数不少。既得领分别加持,亦得比较了解何尊相应。自己当细心观察,并统计领灌前后之变化,如梦兆之情形、得灌之感应、修时之觉受、助缘之增减等等。由此种种比较而后以最相应者为本尊,较为可靠。若能与得大成就之上师所代观察者相符,则为最佳。师多年前自择之本尊即与其后遇大宝法王代为观察者适相符合。此种经多方观察者易得成就。至于选定本尊之后,若无暇兼修他尊,则应依佛佛同体、一多相即之玄观,观想本尊皆与一切其他本尊同体而合修之。事后专修一尊,对已受灌而亦略有感应诸尊似乎抱歉,可每晚加念百字明以补其阙憾。

第三条 师示各种灌顶效果及其得灌顶之相〈BT〉师赐灌顶是加持。要有得灌之相,方能自知,所有加持是否收到。

(1)有领灌而不得者——虽经灌顶,既无梦兆,亦无觉受,只是随众敷衍一场。下次应再受。

(2)有自未得灌而授灌他人者——世间许多冒滥上师属此类。

(3)有未经师有相灌顶而自得无相灌顶者——如纽古妈女祖师,生来未经有相灌顶,即亲见金刚持,成就虹身。又如贡噶师祖秘密供养二臂大黑天与四臂吉祥天母双运尊。师一日梦中得见此尊像,即叩求灌顶。次日求灌,贡祖惊问何以知有此像。像乃大宝法王所赐,以金粉画像于黑绸上,画上并有舍利。

(4)有得灌而难成者——如那洛巴祖师在印度那烂陀大学曾得多灌而未成就。欲依谛洛巴,又历经大小数十苦,为法轻身,坚忍不拔,最后方得成就。

至于得灌之相,以师亲得者略举数例于下∶

贡祖传密勒祖师灌时,天空现虹;传胜乐灌时,天空现红、白、蓝三光;传二臂大黑天灌时,当师祖鸣鼓迎驾,同时天空中即发出雷雹,与鼓声又同时停止,且师全身火热,大黑天附耳而告曰∶‘此乃得灌之相,知否?’

〔参考资料〕 《灌顶经》卷二;《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五、卷七;《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卷四;《阿阇梨大曼荼罗灌顶仪轨》;《蕤呬耶经》卷下〈补阙品〉;陈健民《密宗灌顶论》;高井观海《密教事相大系》;《秘密事相の研究》(《■尾祥云全集》{2})。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帮助

> 社会/文化 > 宗教

用户信息

您好:黑暗天使的爷爷

童生 一级 ( 71 )

• 我的提问 • 个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类热点问题

• K700 摇杆失灵能修吗

• 佛经里的“南无”是什么意思

• <送孟浩然之广陵><雨晴>的问题

• 学佛试题 〔高手请进〕;

• 我国古代所崇的德性中,什么为诸德之首?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

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

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

待解决

佛教中的”大圆满”指什么呢?请说具体一点~

悬赏分:1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1 天 22 小时

提问者:奇异水塘 - 魔法学徒 一级

答复 共 5 条

大约是悟到“漏尽通”的境界了,既是能知道过去未来

回答者:jxctsl - 秀才 三级 2-16 16:55

--------------------------------------------------------------------------------

大圆满是西藏宁玛派所特有的密教法门,和新派密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很多地方不同。宁玛派总判世出世法为异生人天乘、颠倒外道乘,和真实内道(佛法)乘。在内道中更分为九乘,通常称为九乘次第。初三乘为因乘,即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后六乘为果乘,即事乘、近乘、瑜伽乘,这三乘合为外牟尼续乘;摩诃瑜伽乘、阿努瑜伽乘、阿底瑜伽乘,这三乘合为内大密咒乘。后三乘中,尤以阿底瑜伽一乘和新派最不相同,而大圆满法门就是在这一乘中建立的。因此,阿底瑜伽也称无二大圆满。它的意义是∶一切染净法统统在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本觉)中完全具足,所以叫做圆满;解脱生死的方便途径莫胜于此,所以叫做大。这内证智另有菩提心、心性、如来藏、自然智、自然光明智等异名。从果证来说,这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显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三身原来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圆满,所以叫做大圆满。

大圆满为什么较其他各乘殊胜呢?九乘中初二乘为小乘,可以不论。菩萨乘不离用寻思伺察以辨二谛,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寻伺推求。事乘要住于二决取清之境,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二取。近乘(亦名俱乘或行乘)未悟达无二的义境,而大圆满则是无二的菩提心。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舍无取,而大圆满则为无取无舍的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胜慧(般若)为趣入门,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勤修,随瑜伽乘求证无别,所以用界智为入门,而大圆满的菩提心则超越因果。总括地说,下八乘不用自然智,所以都以渐修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笼,而流于没有性修的偏执,但大圆满则把种种显现都化为一实相,所以叫做‘自然出过勤修’。

大圆满的修法又分三部,即心部、界部和要门部。这三部虽然依次略同于新派的大手印、五次第和六加行,但是宁玛派的见解,认为仍然比那些法更殊胜。三部中又以最后的要门部为胜,因为在理论上,心部执着意度,界部执有法性,仍流于意度,而要门部能令实相自显,故更殊胜。这要门部又分四部,即外、内、秘密和无上。要门部的无上部又称为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简称大圆满的宁提。宁提的传承主要有两系∶一系是由吉祥师子传莲华生,再传空行智慧海王而传下来的,叫做空行宁提;另一系是由吉祥师子、智经、无垢友而传下来的,叫做上师宁提。二派理论大致相同,只修法方面稍有区别。

要门部所依的教典,传说有六百四十万颂,分为三万五千品和五千枢要等,西藏译出的只有少分,并且原本也非印度所有,而是收藏在乌苌的空行洲中,由本派的得大成就者如吉祥狮子、莲华生、无垢友等人取出一部分来流通人间。

要门部中无上部的见修行果中,宁提法又名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大圆满法的全部已胜于下八乘,而这一部法又是大圆满中最深法门,为大圆满的极顶,所以比大圆满中其余法门还要殊胜,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其余法门都偏重于慧,可以速得开悟,但欠缺超脱力,所以不能即身解脱。本部法有见根法要,只论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机的利钝都可成就。

(2)其余法门对于各各法性都在意识审察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观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则不用意识审察,现前即有,现量亲证。

(3)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句为凭依,所以对于义境一开始就要求通达领悟。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睹见义境(以现量亲证),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佛。

(4)其余法门对于各各实相的义境,都以心慧取为观境而建立体道果,时时要用思惟筹量。本部法则显了现证,不用心慧所作,分别体道即可成佛。

(5)其余的法门总要分别前后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自现,所以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别取舍。

(6)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难以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现,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论年龄老幼都能解脱。

(7)其余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所观待的法。本部法三身在道中即明朗显现,所以能在究竟光明的本净界中任运任持内证智的妙有境界。

总之,大圆满中心界两部虽能远离言谈安足外所,现量睹见证智,其心可以须臾间自显而住,即许这一种动静相为究竟,但事实上没有真正看见,仍不过是意识审察一类之境。本部法能以真实法要现前明见,当然更殊胜了。又要门中的外、内、密三部,道果方面,仍然更以中有位的境界为凭借,本部法则现生即可解脱为光明身。为了这些原因,光昌刚藏乘便成为一切乘的极顶。

在这一乘中又分决断和超越两部,在修法的过程中,后者以前者为依。如果只修前者,即身也可化为微量而成佛,但对于外迷相地石山岩等不能净化,且修道时仍以粗脉风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现身不能达究竟极地。超越法,则现生能证光明身而得大迁转身,成办广大利他事业,而且所得天眼、神足、力通,也无量无边。因此,在本部法中又以超越法为最究竟。

本部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它建立本初之体自然智为一切法依,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就是法身,本性显了分像日月一样就是报身,大悲周遍分像日月的光华一样就是化身,所以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三界众生因为业力所蔽颠倒迷乱,对于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所以轮回六趣受种种苦。

一切有情在迷乱时,因为有身口意三业的搅扰,这自然智虽不显现,然而并不是没有。就每一个有情的身上说,身为脉之所依,脉又为风和界的所依,在金刚身的三脉四轮中央有自然智宫心法殿,当中即有自然智光明之体。所以这个自然智是人人都具有的。

本部法中关于三脉四轮的建立和其余金刚乘法门相同。另外不共的建立有四大殊胜脉为光明安住的处所。这四个脉是∶(1)迦底大金脉,(2)如白丝线脉,(3)细旋脉,(4)晶管脉。最后的一脉连结心眼,其中有具贤严明点,是现起无数金刚连锁光明的依处。同时,在心脏(肉团心)中央有具足光明的光明脉,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所谓‘如来藏周遍’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能明照的内证智本体即空,本性是五光常照,大悲的光辉周遍,所以是三身(或五取蕴,见下)五智的大藏。但是它的本体法身之清净知见被阿赖耶和八聚识所障,本性五光明照分被有质碍的血肉蕴聚所障,大悲光辉和证智起处被业和习气所障,因此它的体性极难睹见。但它是周遍一切有情,以各各有情之身为依而存在的,所以说为本初界自然智如来藏。在现前的肉身中,周遍而住。这如《宝性论》说∶‘等觉身流布真如无别故,有智故有身,常具足佛性。’

关于修法方面,本部法也和一般真言道相同,分为能成熟的灌顶和能解脱的修持两部分,内容如下表∶

┌外有戏论宝瓶灌顶—除身障

┌能成熟道—四灌顶┼内无戏论秘密灌顶—除语障

│ ├极无戏论智慧灌顶—除意障

修法┤ └最极无戏论辞句灌顶—除所知障

│ ┌共同前行

│ ┌前 行┤

└能解脱道┤ └不共前行

└不共正行

本部法中和一般真言乘相同,也非常重视灌顶传受,所以这四种灌顶需具足受(但也有说最上奥义端赖自悟,传亦不知,说亦不知的)。受宝瓶灌顶可于生起次第修法得自在,受秘密灌顶可于修圆满次第‘拙火’旃荼梨及字轮诵咒得自在,受慧智灌顶可于修大乐双运及通达本净法性智得自在,受辞句灌顶可于现量任运之义得自在。如不受灌顶则过患极大。反之,如果能具受灌顶,则在一切分位都能成就所乐求的事情。在修道时,光明脉清净,能够生超殊胜三摩地成为诸佛之子,任持佛的种姓,寿命长远,受用威权都能具足,永断一切恶趣,领受天上的广大安乐吉祥,现身证得究竟佛菩提果。

其次,进入修道,因为本部法以出过一切起心作意,现前令见光明智慧为宗,所以对于一切以意识审察为性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都要弃绝。初步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以修金刚萨埵或修莲华生为主),最后再修不共正行。

关于正行,主要是些实修的方法,所以特重口传。要门部的梵文原名为‘乌波第舍’,就是近处指授的意思。修法内容,大致是∶初步指示身语心三要,身要有五种或三种姿势(法身狮子奋迅势、报身大象眠卧势、化身仙人蹲踞势)等。再指示根门要、缘境要、息风要、证智要等以看光明,依此修持,四种光坡可逐次现前,四光明是法性现量光明、证受增长光明、证智充量光明、法性穷尽光明,第四光明又有渐尽和顿尽的分别。

在现见光明的刹那证智中,阿赖耶俱三界心心所都可遣离,一般密咒下乘以味展二脉的风心趣入中脉所生的乐明无念之智,认为是‘俱生智’,这是仍然未遣离阿赖耶八聚识的状态,因为乐明无念中的安乐受是意与染污末那未分的无念,所以即是阿赖耶,这里微作明净状的就是阿赖耶识,色声等五种粗境仍依根识各别显现,所以仍有五门之识。这些若不加以遣除,则生死之心尚未解脱,当然不能解脱。并且下乘密咒以脉风明点一味和合之喜为根本义,所以认为要使风界等从味展二脉趣入中脉,使脉结各各舒解,由此起现初地以至佛地的各别功德。这种法门障碍很多,而且本风要是不慎进入六趣轮回的脉瓣中,反而可以生起很多迷乱的境相,引发过患。本部法则可使诸风自灭而住,各各脉瓣的风自成清净,这时光明脉中的智风就在本位上自然朗照,所以清净智慧之境,身、光、刹土等都能当前显现,而迷境不复生起。等到中脉里的光明脉增长,那末诸脉结就渐化光明,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出现,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譬如,当初二结(中脉中)化为光明时,在外面显现的光中就现出一千二百个佛土。如果把自己的光辉分照那里,再收摄到本光中,那末就到那一刹土去了;如果把身颈转动一下,就可以震动照耀一百个佛世界,而内心又能入出一百种法性无分别三摩地。因此,即此已远超下乘之地了。

依这个法要以见根(净眼根)现量瞻睹的一刹那,澄清不动,远离合散的智慧,就是在本分上证法身的决断,外面显现光明照了的方便,就是任运起现自性色身道的超越。因此,外所显就是‘生起次第’起现方便的法要,内明照就是无生而灭诸戏论的‘圆满次第’现证远离边际的般若。这样,方便、般若、生起、圆满、法身、色身、显相、空性、福德、智慧等资粮都在修决断和超越时刹那圆满。这时五取蕴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是报身,现种种境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迁变就是金刚身。又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显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味就是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染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在修法时,安住光明的刹那也可以尽摄下九乘的密意胜利。因为这时没有补特伽罗执及法我执,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身语意三都没有烦恼垢染,所以尽摄清净行事、近、瑜伽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光明,证智,无二齐运开觉,现证殊胜三摩地,所以尽摄大、随、极三瑜伽的密意。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道等都是就内证智无垢分上安立的,所以也同时尽摄。这样一来,下乘所修的一切三摩地和所开觉的一切功德法无不尽摄于此安住光明的刹那中。

本部法的果证,一般说来,如果在冢间、空谷、洲渚等极寂静的地方如说观修,等到四光明的境界逐次起现,那末,上根只要三年,中根只要五年,下根极长七年,内外质碍之境都化为光明,就可以在自显色究竟之处现证佛位(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指法身普贤所住的法性土,不是普通的色究竟天)。这时可以随修行者的愿心而有两种成就。一种是想用现身成办广大的利生事业,寿命无边尽三有际,就可以证取大迁转身。这种身性像水中月一样,虽有显色,但没有触色,如同大阿阇黎莲华生和无垢友,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神通法门。另外一种成就,即是不想依现身成办广大利他事业的,那末在圆满四光明道而身化光明时,就到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所以在法身刹土就成为普贤,在报身土任运密严刹中成为自显受用身,再由加持力,在清净佛土现为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菩萨,更于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义利,以殊胜变化工巧及受生等事穷三有际饶益无尽。

大圆满法的内容大略如上。至于本法中要门部的传承,据传说分为天上和人间两个阶段。天上为提婆贤护之子庆喜藏,又名具胜心天子,由金刚手授以此法。人间的传承始于具胜心,他降生乌苌国,为国王乌波啰遮之女华明之子,名为极喜金刚。极喜金刚登位时,金刚手亲来传法。后极喜金刚传法于阿阇黎妙吉祥友。妙吉祥友传法于吉祥狮子。吉祥狮子是汉地戍奢洲人,父名具善,母名光显女,他在二十五岁时遇妙吉祥友,圆满承受阿底一切教法。吉祥狮子后传乌苌第二佛(指莲华生)、智者若那修多罗(智经)、大哲无垢友和大译师遍照等人。自吉祥狮子以下是持明表示传承。莲华生、无垢友以下都是补特伽罗附耳传承。这耳传又分二系,一系是由莲华生传空行智慧海王,埋藏法宝以待有缘,后由莲华生业力取藏传遍智自然金刚、雍敦金刚吉祥等为空行宁提;另一系由无垢友传娘定贤,建乌汝奢寺埋藏教授,后由登玛伦贾取出传给娘结尊师子自在,由他再传给娘迦当巴。他把教授埋藏三处,三十年后由结贡那薄在西元1067年取出,这时陆续取藏的还有响巴日巴、漾敦诺札(即吉祥金刚,西元1097~1167)。漾敦诺札传子亿日(1158 ~1213),他又传子觉贝(1196~1231),以后递传师子奋迅,他再传镜金刚(1243~1303),他又传持明俱摩罗阇(1266~1343),他后传隆钦饶绛巴(1308~1363),这一系叫作上师宁提。隆钦饶绛巴,又名无垢光,他也曾受学空行宁提,又遍学后弘期新派密法,关于明处、显经、密咒的著作极多,被推为旧派中智者之首。从现存资料看,自无垢光开始,大圆满的教义,才成了有组织的、有系统的、有记录的学说。此外,在后弘期中,仍有不少的取藏者出世,也有很多在定中得法的名为净相派,传承之间又各成系统,非此处所能备举。现在川藏一带弘扬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西藏有金刚崖寺,成熟解脱洲等,川西方面有白玉寺、迦陀寺、竹箐寺和昂藏寺等。(郭元兴)

◎附∶陈重晖〈大圆心髓略识〉

大圆满心髓(心中心),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密法中的最上法门,其见地行持,与汉地禅宗颇多相近,而又别具修身修气、修力修语的多种方便,及不共显密诸宗的密义密诀,洵为佛教法藏中的瑰宝。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大圆心髓传入内地,有郭元兴、陈健民、根造、密显等诸大德先后撰文介绍弘扬。鉴于今气功界所传行大圆满法之支离讹误,兹据《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大幻化网导引法》等,对大圆心髓的传承、见地、修习次第作一浅略勾提,并略附陋识,以供有缘者参考。

部居与传承

一如汉传佛教诸宗,宁玛派有其对全体佛法的独特判教体系,此即九乘之说∶(一)声闻乘、(二)缘觉乘、(三)菩萨乘,此三合称‘外三乘’,为应化身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显教;(四)作密、(五)行密、(六)瑜伽密,此三合称‘内三乘’,为报身金刚萨埵在色究竟天所说的密教,即藏传诸派所说四部密法中的下三部,唐密所说胎藏界、金刚界两部大法;(七)摩诃(大)瑜伽、(八)阿耨(随)瑜伽、(九)阿底(极)瑜伽,此三合称‘密三乘’,为法身普贤王如来所示密教中的上乘。其中摩诃瑜伽、阿耨瑜伽相当于藏传诸派所说四部密法中的第四无上瑜伽,摩诃瑜伽相当于父部法,阿耨瑜伽相当于母部法;第(九)阿底瑜伽(梵ati-yoga)即宁玛派所说大圆满(梵maha^s/a^nti,藏rdzoga-chen),是本派独有的大法。

大圆满法又分外心部、内界(陇)部、密口诀(要门)部三部,其中最高的口诀部,又分阿的(无上)、借的(无上之总持)、仰的(总持之总持)三部,第三仰的,为前二部乃至整个大圆满法、整个佛法之总持,即本文所说大圆心髓,藏名‘领体’者,此部法又名‘自性大圆满心髓金刚藏乘’、‘光明金刚藏乘’、‘证智自显妙道金刚藏大秘密乘’。无论就见地或修法而言,此部法确实极为圆顿,堪称佛法中之顶尖。

据传大圆心髓源出原始法身普贤王如来(阿达玛佛),此佛以心印传于毗卢遮那等五方佛,五佛以印契表示,传与密乘总持者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传北印乌仗那国王极喜金刚,为人间大圆初祖。据郭元兴之说,极喜金刚梵语名字当以‘难陀’开头,唐·义净《求法高僧传》中提到的持明咒藏大成就者难陀,盖即此师,为龙树门人,当生于西元三世纪左右。极喜金刚一传妙吉祥友,再传希立省哈(吉祥狮子),此师为旅居印度之汉人,其门下分为两系∶一系经佳那叔札、彼玛拉别札传莲华生大师,称‘上师领体’;一系由希立省哈在金洲(苏门答腊)传莲华生大师,莲师传空行母移喜措嘉,称‘空行领体’。

藏传佛教前弘期,两系领体法仅在个别利根者中秘传,在朗达玛王灭法之难中,经典法本藏于岩洞,尤空行领体长久未显人世。至后弘期,有结贡那波等掘发伏藏,大圆经续得以出世。元代有持明俱摩罗阇(1266~1343)传上师领体,门下有噶玛迦举派第三世大宝法王攘俊多杰(1284~1339)及隆钦饶绛巴(无垢光,1308~1363)等高足。攘俊多杰又从贝玛来狄札得空行领体秘藏,传之隆钦饶绛巴。隆钦中兴宁玛,集旧派大成,对宁玛教法进行总结整理,著书二六三部弘扬,以《七宝藏论》最为精要。其弘扬之中心,即在大圆心髓。

据郭元兴之说,大圆满法属无二部,以《理趣般若经》为根本所依,此经早由唐·玄奘大师译出。后来开元大士携密西来,无二部经籍即传于中土。不空译《金刚顶》十八会中即有无上部,《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理趣释》与大圆满法相契,阿地瞿多译阿底瑜伽为‘无极高’。莲华生大师故乡自西元657年起列入大唐版图,西藏传说莲师曾赴汉地学过阴阳八卦之术,传其大圆心髓的希立省哈,亦为汉人,当系唐初出国者,其时正值禅宗初兴之际。从大圆心髓与禅宗的相近看,两者之间可能有渊源关系。

大圆满之名字义理,虽在唐·开元间即来中华,然大圆心髓系统修法之传来汉地,却迟迟延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来内地传法的西康诺那活佛,虽极推崇大圆心髓,然所传尚未系统。厥后贡噶上师应请前来,才将大圆心髓法和盘托出,受学者颇多其人。又有萨迦派上师根桑泽程来内地传大圆心髓法,译出智悲光着《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有内地张澄基、陈健民及普陀山青年僧根造、密显等赴康藏参学,得大圆心髓之传。根造、密显等编有《常乐文库》阐扬宁玛教法,已出四辑。二师曾赴美国主持大圆满心髓研究中心,为西人灌顶传法。国内修学大圆心髓者,多出贡噶上师门下,藏地则有川西竹箐寺、噶陀寺、昂藏寺等宁玛大寺传行大圆心髓。

大圆心髓法的内容,也和其它密法一样,按修习次第,分为见、修、果。

大圆心髓见

和汉传诸宗一样,宁玛派的修持,也是先得见地,次论修证。宁玛派把全部印藏佛法的见地,判为四宗∶(一)唯识见,同汉传法相唯识宗;(二)中观见,略同汉传三论宗;(三)大手印见,为迦举派、萨迦派、希解派之根本见地;(四)大圆满见,为宁玛派所主张。大手印见、大圆满见在哲学观上皆以自心如来藏性或明体为本,与汉传圆教诸宗的见地属于一类,而大圆满见更超越法界量心,直显自性,最为圆顿。

大圆满见又称‘本来清净见’、‘自然智见’,藏语曰‘左巴钦波’,意谓众生、诸佛共具的心性明体或内证智,本来清净,任运显现世出世间、生死涅盘一切诸法,随所显现无不圆具一切,故曰大圆满。圆具一切者,谓此心性体性空为法身,自性庚报身,大悲周遍为化身,法尔具足三身五智,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造。《秘密声续》云∶‘一切有情与诸佛,非互住于别异处。’莲华生大师《大圆满教授勾提》云∶‘本来清净大智慧,离心造作之解脱,(中略)世出世法集于一,无作无生本菩提。从本任运无生灭,不能言表不能思。(中略)自生自显自圆满,此即离事大圆满。’贡噶上师《椎击三要诀胜法解》云∶‘且初言见者,夫彼一真法界,离绝戏论之法尔如来藏心,无垠广大界中,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彼诸一切,皆亦圆满具足法尔之平等性义。’郭元兴《九乘差别略义》释云∶‘情器世间、生死涅盘一切诸法,皆于此证智空性中圆满,故名圆满,无有其他解脱生死方便更胜此法,故名为大。’总之,众生心性本来是佛,圆具三身四智,非假修为造作,当下觉了即是,可谓大圆满见犹大圆心髓见之宗本义。这与南禅的见地,可谓不谋而合。慧能大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坛经》)马祖曰‘即心即佛’,法眼曰‘一切现成’,与大圆心髓见可谓同一旨趣。

大圆满心髓见不共于显教的密义,是谓自性明体依于众生现前肉身而住,其体为身中三脉四轮中央的智慧明点,它虽被妄识血气遮蔽而未显,本性功德亦法尔具足,为众生身心性命之大本,故曰众生四大肉身中,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所谓智慧明点,亦称离戏明点,可看做心性自然智的物质实体。

大圆满见是修习大圆心髓法的指针,若无决定正见正智印持,如今之多数修大圆正行妥噶看光法者,则只等于世间的气功,不得名为大圆满。

晚近宁玛派寺院,虽亦如格鲁派,极重显教经论之学习,依闻思慧而得见,但大圆正见的获得,在当初未必必依经论长期研习,可以顿悟。顿悟略有二途∶若上根利智,遇具缘上师,可通过灌顶或机缘之成熟,依上师指示加持,以心传心而得顿悟。如《大圆满无上智广大心要》述灌顶中指示心性之法为∶

‘如生盲眼开,直指即证现量,使弟子不变金刚坐式,奏小鼓铃等,及传承启请,以转境之声,令行者之心入上师之念奏中。念完后言∶汝之现前此心,无作无为,勿擒勿纵,无所造作,于此本境,不需见修等精勤,亦非拘束遣放,本自解脱!’

这与禅宗师资间的心传风格虽然不同,多了一些灌顶的礼仪事相,略嫌程式化,但直指心性的本怀其实无二。这种直指,当然只被上根。若根性稍钝,于言下不能顿悟,大圆心髓法则指示于前行中依诀观心,以悟正见。

大圆心髓前行

大圆心髓作为一种密法,自须先具皈依、发菩提心、持戒等大乘道修禅的共加行,并依止具德传承上师,求受灌顶,修无上部密法中之上师相应、大礼拜、供曼达、金刚萨埵百字明四加行,以涤除业障、身中气脉之障,积集修定的福智资粮,铸成堪修密法之器。

若上根利器,通过修四加行,或具足虔敬上师的信心,师徒机缘契合,经指示而得决定正见乃至顿见心性,便可直入大圆满心髓正行。若钝根不能顿悟,大圆心髓法则有不共于其它密法的前行,使行者身心转为堪修正行之器。这种前行,大盖取于大圆满心部、界部法及其它无上部密法,以身、语、心三修为特点。

修身旨在打通身中气脉之障碍,分修力与修气脉点两门。修力者,以特殊的金刚立或金刚坐式,令身形如杵,并观想身体变为各色金刚杵,以锻炼筋骨皮肉及耐力,打通身中粗显障碍。金刚立式,有武术站桩练力之效。修气脉点,有宝瓶气、金刚诵,及观想眉间、脐下明点以生拙火法,乃无上瑜伽父部母部圆满次第通用的修法,旨在打通身中脉结,令气得以入住于中脉。

修语旨在打通喉轮脉结,引生心寂,以如仪站立口唱‘吽’字并配合观想为法,有猛利念与柔和念二法。《札坦举根本续》云∶‘口念吽字于处所,印契与习力事业,乃至软寻趋入道,如此净语心得力。’

大圆心髓前行之修身修语,是上乘气功,宜于喜爱气功者修习。下根者由修身修语,打通气脉障碍,自然易于观心顿悟,转钝根为利根。这是密乘无上部较显教别具的方便法门。大圆心髓前行虽如圆满次第修气脉明点,但只为涤除气脉障碍而用,未必如其它无上部密法,必须依此道引发心寂,明心见道。晚近西藏修大圆满者,多从本尊法修生圆二次第入手,这当然更为稳妥扎实。

大圆心髓前行中的最要一着,是修心,此须由三门观心,内观一念妄心,而悟解见证真心。三门者,(一)观心之生处,(二)观心之住处,(三)观心之去处,于

当年尊贵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到重庆机场的时候,有六千多名佛弟子举着自己上师的照片跪在机场外迎接法王。之所以要举着自己上师的照片,那是因为在藏传佛教中噶玛巴是独一无二的、那六千多名佛弟子不仅希望噶玛巴能加持他们。也希望噶玛巴能加持他们的上师。能获得更深的证悟。当时刚好有一位修心中心师兄举着元音老人的照片也跪在那里。当噶玛巴走过那位师兄旁边时,法王忽然拿起元音老人的照片在自己的头顶上摩了几下。然后当着六千多名佛弟子噶玛巴说道:“诸法界中只有两人可以为我灌顶。一个便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一个便是元音老人。”摘自《大宝法王谈元音老人》

初学勿看!它很深,但它很重要!

它近在眼前,但你看不到!

噶举传承重要转世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

为三年闭关行者讲解实修版恒河大手印

对初学者很难,却是必读经典

对心性修持者,却充满启发,光芒闪烁

桑杰年巴仁波切於莲师圣地仰列秀的边倩寺,为三年闭关行者所开示之《恒河大手印》,辑录为文字出版,愿此成为开启增长清净善业资粮之门。--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你的心顽固吗?

当一只珍贵的羊脂玉碗掉落时,

你的心看到了什麽?

前世蒋扬钦哲旺波的侍者在羊脂玉碗掉落时,

马上生起强烈的恐惧:「这下羊脂玉碗要摔破了。」

蒋扬钦哲旺波以神通力让羊脂玉碗没破碎,并且对侍着说道:

「喔!现在,看着你的心!」

当侍者一看自心时,马上就认识了心性,并在当下就成为一位瑜伽士。

就是这样「用心看着心的体性」!

从前有位竹巴噶举上师进入岩洞要修持三年三个月的闭关,却住了一天之後就离开了。

他为什麽离开?

他的心看到了什麽?

一位在坟场禅修12年的榨油工人

传说还曾依止以妓女相度化有缘人的智慧空行帕芮玛

他早上做捣芝麻的粗活,晚上在妓院帮忙

却在印度恒河畔唱出一首流传千年的解脱之歌

──恒河大手印

大成就者帝洛巴,以口诀胜义传续的方式,传授给予那洛巴,代代相传到今天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这是大手印口诀持有者口耳相传的不共无上甚深口诀,依之能於一生中,即身成佛的「解脱道大手印」修持法门。

帝洛巴尊者的根本颂:

风格威猛直接,充满黄金珠鬘传承之初,直指自心的力道。短短二十九颂,除了直击要害的修行口诀,没有繁琐的教理引证与逻辑思辩,是初学者容易受持,中等根器者容易修持,具足信心与殊胜福报的上根利器者,也容易实修并依之现证自心的殊胜口诀。

桑杰年巴仁波切的释论:

噶举皈依境上地位尊贵的仁波切,将这部简短的口诀,作教证俱精的注解,逐句解说,条分缕析,层次丰富,深入帝洛巴尊者的教言心髓,同时引证其他大成就者的相关开示,悠游於大印教法的传承之流,广徵博引,全书宛如大手印法教的林园,繁花簇簇,光芒闪烁,入眼皆是动人心魄的心性光华。

献给想「亲见自心」的您:

自心本性,是解脱的唯一出口。对於心性教法,不管您是已尝法味的体验者,若即若离但持续练习的修行人,还是刚学习的初机法友,本书都是大手印教法的经典。

上面的仁兄已经把观世音菩萨有关的因缘经文用白话登上来了。我根据自己知道的补充点。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是古佛——正法明如来,他现在只是居菩萨位,为了娑婆世界的众生而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罢了。

观世音菩萨是用“耳根圆通法门成就的”,据说在海边听海水潮起潮落的声音,突然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了了灵知现前而成道。我们如果用这个法门用功,进步会很快的,无论念佛还是持咒,打坐、用金刚持,即:嘴唇微动,不出声,用耳根去听你念的无声之声。人如果静下来,会有好多妄念,这个时候盯紧这个无声之声,妄念来时,用心提起咒语或佛号,耳根一盯就过去了,但一定不要压制妄念不起,这是不正确的,妄念尽管来,我不理睬你,久而久之,功夫深入,定力也就提高了,下坐后观照。具体可参考元音老人的开示。

感觉第二个问题本来就不是个问题。不存在观世音菩萨和密宗的关系。因为佛教中各个法门都是针对我们不同的根基而设立的,你喜欢吃甜的,就用“甜”的法门等等。法只是一艘船,载到对岸,都是一样。所以无论密宗还是显宗,观世音菩萨都是观世音菩萨。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也许可以这样告诉您,在密宗,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不同的相,比如四臂观音,不空罥索菩萨,千手千眼观音等等,这些都是表法,他们都是观世音菩萨。每个人都可以经过师父的教导后以某尊观世音菩萨为本尊修持,最后都是一样的。

说到密宗,其实现在的净土宗,禅宗都是密宗。没有什么妨碍的。所谓密,就是我们的秘密宝藏,大宝法王说过我们汉地有无上的密宗——禅宗。空说无益,还是要实修,到时候就明白了。其实有时候自以为聪明,懂得很多,其实什么都不懂,这也是一种障碍。佛教讲究真修实证,更要实践!

唠唠叨叨说了许多,可能许多都带有“我执”的成分,我学的不好,请各位仁者多多指正,阿弥陀佛!

不明白这有什么冲突的吗?

学佛是要溶入在生活中,

“直接去观修生活里、人世间热呼呼、香喷喷、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干干的文字。——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

地点:印度 菩提加耶

时间:2009年01月1日(下午)

报导:黄靖雅

摄影:噶玛善治、噶玛诺布、郑履中、潘士伟

宗门实修第二天,元旦下午的课程,法王从开放提问的问题箱中选取其中一个具共通性的问题:我们平常工作已经很累了,怎么还有时间修行?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在这个不景气年代,很可能会被裁员,请问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法王针对这个问题回答说,这是个常见的问题,可见得提问的人重视修行和上师的交代。法王说:“一般人常把修行留在佛堂里,佛堂门一关,修行就没了。”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

法王举自己的修行经验说,一开始,一般人为什么要修行?有两个原因:一、是顺缘造成的压力;二、是逆缘造成的沮丧。有些人很能干,上司喜欢交给他一大堆事,他对自己要求也高,没日没夜的做,结果引起家人抱怨。而有压力的人忙起来,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激怒、有情绪,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结果身体病了、心理也病了、得忧郁症,最后是自杀。“干脆不要这个不能带给自己幸福的自己”。像这些,就要靠修行的方式解决。

法王进一步开示:“所谓修行,就是修心,然后放到行为上用。”“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在外面,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满足、安定,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法王说,在藏文里,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有行持,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 “只有发愿是不够的,要展现于行为,修行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你的心,听话吗?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们不适时叫回外驰的心,久了它就会不听话。”法王说,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会死,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光明的心和宁静会一直陪着你;而如果不修行,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冲着你来,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生命中难免有逆缘,法王说,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质,是清凉、透澈、喜乐,具有光明的觉照力量,有种内在的寂静(此处法王说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时,有了心的光明,就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凉、喜乐、宁静是不会和我们分离的。而所谓修行,就是恢复心的光明、清凉、温暖。问题是,怎么做呢?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一、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间性;

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三、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班、下班时间,法王半开玩笑说:“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修行有「时间性」、有「下班时间」的人,平常不修,进了佛堂,勉强去修也行,但会觉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垫,发觉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里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过来快过来…”平常生活中不观修,进了佛堂就要开始修行,就像没有暖身,就要开始激烈运动,是会伤身的,“不要用修行伤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静、习惯,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决!”“修行,是慢慢熟练的过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决。”

譬如观修慈悲,平时不修,修法念诵法本到“愿众生皆具足一切乐及乐因,愿众生皆净除一切苦及苦因”时,就会觉得很奇怪,连小慈悲都没有了,又如何能对一切有情众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们就要有次第、由近而远的,从自己的母亲开始观修起,而后渐渐扩及有情众生,这就是一个自然开展慈悲心的过程。

第二点,不要把修行当功课。法王说,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连做大礼拜也去找一块比较滑的板子,心想这样滑得比较快,赶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领受什么特别本尊法,上师也会觉得我好棒。这样拚命赶功课的结果,数字是进步了,但心却一点都没有改变。“重点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数字的增加。”

“功课不是给上师看的,是给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献给自已的。”法王提醒,“重点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譬如做十万遍四加行,累积了很多个「0」,心性上却没改变,结果还真是个「0」。

第三点,不要把修行当仪式。法王说,不要把珍贵的法宝变成乡下的祭祀仪式,观修本尊时,重点是去思维特殊法相或法器内在的涵意。

譬如四臂观音,华人都觉得很奇怪,观音菩萨怎么会有四条手臂?法王用中文开玩笑说,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干得不错,所以佛陀就『钦此』,多赐给他两条手臂?”多出来那两条,“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干的”……光这四臂就有这么多妄念,“那观修千手观音时怎么办?”重要的是,要想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质是什么,那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象征,要思维这四无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里,热呼呼、香喷喷的佛法吗?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种错误的修行状况,接下来要怎么做呢?就是直接去观修生活里、人世间热呼呼、香喷喷、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干干的文字。

“所谓佛法,不只听到,还要看到,要有直接体验”,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门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静之乐,那就是悉达多王子直接体验到的“法”,那种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验,对修行历程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在生活里怎么修呢?法王说:“修行就在你的工作里,就看你用不用。”当你设计或贩卖一样东西时,可以带着「布施之心」,让它的品质更好一点。“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给一样东西”,带着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布施,这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布施。就像佛陀圆满了布施波罗蜜,但世间还有那么多贫困的人,他到底给了什么?法王说:“佛陀给了他的未来,他的证悟是未来众生无尽的资粮。未来无量,众生也无量,岂不刚刚好?”

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要忆持皈依戒,思维诸佛菩萨的功德,发愿“今天的一切身语意,都要利他,不伤害任何众生”,这就开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有工作的人,要发愿我们的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让办法、让质量提高,这就是工作里的修行和布施。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养成慈悲利他的人,“这样养孩子本身就是一项修行”。

有伴侣的人,扩大对伴侣的感情,就成为对众生的爱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会自然影响伴侣,法王说,当一个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园里浇水,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很温馨呢。

在网上搜下其他大宝法王的开示吧,看看如何将修行应用到生活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70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止汗露 喷雾与走珠 哪个效果更好?

    我觉得两种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效果,仅仅是在使用方法上有所不同。如果你光用在腋下可以只用走珠,如果你既要用在腋下,又要用在其他部位就可以用喷雾!!!妮维雅的我觉得持续的时间都是比较短的,需要每天都用。止汗露我觉得还是不要天天用哦!!推荐我最近买

    2024-04-15
    29100
  • 杭州泡芙哪家好吃吗

    杭州泡芙哪家好吃吗?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喜欢吃甜点的人来说是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杭州有很多家泡芙店,不同的店家会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值得尝试的店家。首先是位于钱江新城的JennyBake,这家店自成立以来就备受好评。他

    2024-04-15
    117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有什么不同

    精华露和精华液都是比较常用的护肤品,那你知道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吗?它们是否就是同一种护肤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精华露和精华液有什么不同吧!1、质地不同:精华露质地厚重、粘稠,属于高浓缩产品。而精华液相比之下要更轻薄、流动性更强一些。

    2024-04-15
    14600
  • sk2套装有两瓶水,一瓶乳液怎么使用

    按照你的描述,推测这个套装里的产品应该是:sk2清莹露、神仙水(sk2面部精华液)、sk2乳液。一、使用顺序:先是清莹露,再用神仙水,最后用乳液。二、使用方法1、清莹露的主要功能是软化肌肤肤质、二次清洁、促进后续护肤品吸收;取适量本品于化妆

    2024-04-15
    16100
  • 精华露和保湿露的区别

    精华液是护肤品中有效含量最高的,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一般精华液都比较贵,欧美的动辄都是几千块,国产的也要好几百。但是这些都真的好用吗?其实很多精华液并没有那么好,相反有些不太知名的精华液倒是效果非常的好,后来才知道,好用是有道理的,比如研发

    2024-04-15
    10200
  • 润肤水润肤乳和精华液分别怎么用

    顺序是:爽肤水-精华液-润肤乳。1、润肤水先用,这是因为润肤水具有二次清洁以及收缩毛孔的效果,而乳液具有保湿、补水、美白或者抗皱功效,只有在皮肤彻底清洁以后,才能有效使乳液进入到皮肤内。2、在使用完爽肤水后应该使用精华,因为精华的分子极细,

    2024-04-15
    16100
  • 海南阳江雅苑养生城在哪里?

    阳江雅苑养生城位于: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国营农场场部综合楼(乌那公路26公里处)。阳江雅苑养生城目前单价9100元_,物业类型是商业-公寓,房屋产权70年,装修情况为精装修,规划面积83101_,建筑面积400000_。:阳江雅苑养生城楼盘测

    2024-04-15
    10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