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现的舞乐形象:辽代所存的金塔(析木镇羊角峪村西山),其塔座层砖雕有弹瑟琶者,吹笙者,及男女舞俑。吹弹者神采飘逸,舞俑者衣着华丽,姿态潇洒,记录了一千年以前当地流行的舞乐形象。
最早的角色扮相:金代“百戏”盛行又称“散乐”。金之百官喜看角抵戏,常常与“百姓纵观”。当时此地区为澄洲,辖临溟、析木二县,至今海城高晓《铁弓缘》尚留有角抵戏的明显痕迹(即牛角婆的打扮相)。
最早的古戏台:牛庄关帝庙戏楼,重建于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每逢年节成为当时商民筹办乐会演出地方戏唯一的活动场所。
最早形成的地方剧种:海城喇叭戏,渊源于山西民间小戏“耍孩儿”,清乾隆年间传入牛庄时,在秧歌会里加以演唱,不久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于1983年,辽宁省文化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地方剧种以流行地区定名的通知精神,定名(海城喇叭戏)。
最早的海城喇叭戏艺人:耿庄土台子村高云卿,于公元1844年(消道光二十四年),在牛庄学跳秧歌,唱喇叭戏。
最早的小科班:海城秀甲峪戏房子,创办于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班主张万荣,科班里曾培养出较有名气的演员张宝庆、李国宝,上演的拿手戏《拉马》、《李奎夺鱼》。
最早演出的一台大戏:清同治元年在八岔沟白草洼。剧目为(哪叱闹海》。由武生演员李大宝主演。
最早的职业班社:庞家班于清宜统二年由庞家店村庞文翰出资组建,主要成员有:胎里坏、金彩玉、小玉凤等人为主要演员,该班在辽南活动达十年之久。
最早的大席棚戏园:在牛庄穿心店院内,由杨豆包子经营的大席拥戏园,约建于光绪末年。
最早出名的女演员:丁香花。原名金桂喜,学戏于牛庄丁九茹门下,清光绪三十三年去沈阳天仙楼演出,一举成名,不久誉满东北各地。在《沈阳菊史》中,曾多处称赞她的演技,“其歌为幽蝉泣露,其舞为飞燕凌风……”。
最早出版的蹦蹦戏唱本:由海城聚友书房刻印,于公元1903年出版的唱本《燕青卖线》、《红月娥做梦》。
最早的票社:牛庄乐班处(业余演员集会演唱之处),约建立于光绪三十年左右。由唱梆子的老票友丁殿臣主办,经常演出的《三疑计》、《走雪山》、《汾河湾》……。
最早的戏楼海城城内大观楼,建于清宣统元年一月,经营负责人吕子善,业务张益三。
最早唱地蹦子的演员:徐学忠,艺名徐豁牙子,耿庄三道岗子人,生于公元1843年,唱地蹦子颇有名气,尤其善于表演说口。当年海城县官都愿意听他的说口,专点〔百家姓)与〔三字经〕。
最早的茶社:文昌阁茶社,系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邑令管凤和在膺石山西部开辟公园文昌阁已在院内,夏日在阁前设茶社,以供游人休息,并常有唱戏、杂耍活动于此。
平凡岁月。
《平凡岁月》是派格传媒、儒意欣欣出品,由余淳执导,倪学礼编剧,沙溢、徐梵溪、斯琴高娃等主演的年代剧。
该剧讲述了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虽吵吵闹闹却始终被爱情、亲情紧紧维系,跨度30年共同经历风雨的故事。该剧于2017年9月10日登陆北京卫视、安徽卫视播出。
剧情简介
李大宝(沙溢饰)是纺织厂的机修工人,十多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留下了姑奶奶、妈妈和兄弟姐妹5个人。他帮妈妈撑起这个家,中学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工作,并成为北京市劳模和厂标兵。
张朵朵(徐梵溪饰)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在参观纺织车间时,张朵朵的头发不慎卷入织机,千钧一发之际,被李大宝救下。汇报演出时,李大宝不慎撞上正在换衣服的张朵朵的同事,被当做流氓关了起来。张朵朵为了救李大宝,同意与他结婚。
由于家庭背景相差悬殊,婚后张朵朵与工人出身的李大宝和住在平房的这一大家子人总是格格不入,同时事业上也迎来了业务水平拔尖的同事高歌的阻击自己出演舞剧女一号的梦想。
但是李大宝用他淳朴善良的敞亮心胸包容着张朵朵,经过不断的磨合,一家人也用朴实宽广的胸襟接纳了张朵朵。
剧集评价
《平凡岁月》通过大宝娶妻生女,大雅远嫁天津,二宝下海淘金,三宝、小雅升学等一系列事件,从中展现着一代人的成长历程。30年中,一家人有过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却始终被爱情、亲情紧紧维系,一同经历风雨。
《平凡岁月》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家庭里的“中国式亲情”故事,凸显中国式怀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