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粮人》第十集讲述了
烈日当空,一位年轻的女交警满脸是汗站在路口中央岗台上,正指挥着井然有序的交通,突然能看见李永宝的车逆行着闯着红灯就从一条街里驶来了……顿然将挂在胸前的哨子放嘴里吹着,边示意靠边停车边跑下了岗台。
李永宝的车靠向街边停下了,车窗放下人也象有些怔怔不解探出头来。女交警气喘嘘嘘跑了过来,一个敬礼后,“司机同志,你逆道行驶还闯红灯,请出示你的驾驶证和行驶证。”
李永宝顿然哭笑不得转开脸,“真应了那句话,这人要一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略顿又转过头来,“你新来的头天上岗吧?”女交警不服气地,“是又怎么样?”宝:怎么样?河稷的交通规矩你还不熟悉,我开车向来色盲分不清红灯绿灯逆道顺道,是你闯红灯了不是我闯!你听明白了吗?
女交警:对不起不明白!我再说一遍,请出示你的证件!李永宝忍了忍,“这样吧伙计,我姓李叫李永宝,你回去问问你们队长,就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了……”重新挂档,“好吗?”女交警忿然将手一伸,“我不管你什么人!违章就得接受处罚,我最后再说一遍,立即出示你证件!”
李永宝盯视女交警片刻又忍了,“算了小伙子,你这一头大汗的站这路口也挺不容易的,我要真把证件给你,回头你还得拿着找我来赔礼道歉不是更累?就这样吧……”再次想挂档。女交警一把拉住车窗框,“你还少吓唬人!我命今你,立即下车出示证件!”
李永宝一下恼了,“我都这么说了你怎么还愣头青呢?嗯?还非想跟我要证件?接着……”一口水吐向女交警,“这就是我的证件!”女交警顿然一惊,低头看袖子上的水迹……这时一位老交警跑了过来。老交警:怎么了怎么了?年轻交警:指导员,他违章还往我身上吐口水!
李永宝高声,“对不起了伙计,我今天心情呢是实在不好,你呢也就委曲点从此也长点记性……”说着便升上车窗启车而去了。女交警忿然要追,“臭流氓……”老交警赶忙拦,“算了算了。”年轻交警都快气哭了,“他这么污辱人怎么能算了呢?我……”还要抬腿。
老交警一下着急狠狠将年轻交警拉住,“你是不是刚上岗就想下岗了?你怎么能招惹他呢!”年轻交警站下了……这时又能看到整个路口交通已乱。老交警一看路口情况又发急,“我这么跟你说吧,你仔细看清楚了,他的车牌号码都是他儿子生日,我们执勤看他车驶来都得假装背过身去!
你刚从警校毕业还不懂,在咱这种小地方执勤……”女交警忿忿不服的样子站在那里望着,而李永宝的车早不知去向了。
扩展资料:
《天地粮人》讲述了高远和曲正平、方洁三人的少年时期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度过的,以粮食为纽带,农民后代的高远和县委书记儿子的曲正平结下了生死之交;同样以粮食为纽带,高远也和农业专家之女方洁之间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感情。
一晃近四十年过去,曲正平已是主管农业和粮食的副省长,方洁也已是省粮检所高级工程师——和高远离婚有七年了。这天,与前妻叶玟离婚后不久的曲正平,正准备和方洁公开由少年友情演变而来的爱情关系时,远在北京的高远以新任粮食厅长身份突然回来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高远回来并不仅仅是为了重拾一段感情,他是一个对大饥荒年月留下深刻记忆、一直做着粮食工作又视粮食如命的人,这样他回来上任不久在自己的家乡河稷市发现了一座已被“粮耗子”倒空的空库时,便决心搞一次旨在摸清家底、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安全体系的“四清四查”工作。
然而,曲正平恰恰是做粮食厅长政绩卓著才升任的副省长,特别是河稷粮库还是曲正平树的红旗样板库!于是,双方间夹杂着友情的冲突便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空库和空库所得资金的去向,也暂时成了一道谜。
由于常延滨省长的坚定支持,粮食厅以办公室主任孙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拥护,高远终于排除了曲正平以及河稷粮食局局长李永宝等人的阻力,将全省范围的清查工作铺开了。而曲正平为掩盖问题转移矛盾,又执意在夏收开始时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试点放在了河稷。
结果以梅子为代表的个体粮商借机搅得国营粮站差点关门不算,又正好赶上一场大雨,遍地都出现了“上芽麦”,不光商品粮出现了巨大缺口,由于农民早已不存粮连农民自己解决当年吃粮都成了问题了!面对如此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高远一方面组织从外省紧急调粮。
一方面又开始想办法为农民解决上芽麦。然而恰在此时,曲正平在李永宝暗示下意识到那座空库的资金跟自己前妻有关,清查进行下去会影响到自己的官位,于是便矛盾地也是痛苦地趁常延滨省长出国考察之际对高远下了杀手,利用上芽麦一事找借口暂停了高远的厅长职务……
这个时候高远也是矛盾的,他想到了愤而辞职调回北京,然而面对跟自己血脉相连、正一筹莫展着的农民,面对有可能引发一场“粮荒”的形势,他还是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于是做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将个人的名利抛之脑后。
在粮食厅及粮食行业的广大职工们坚定不移的支持下,继续为避免一场粮荒而努力着。其实这个时候不光高远,许多人连梅子都做出了自己正确的人生选择,包括方洁也做出了自己的情感选择——从此曲正平已在她的心中没了位置。
粮食是“百价之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高远的行为实际上代表着真正的“粮食人”群体,对国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天职”精神。比方说有一位叫何顺发的基层粮站站长,受李永宝的排挤打击个人命运已到了绝境都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
竟然在一个偏乡僻壤之地默默地收粮保粮支撑起了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粮站!又比方说高远小时候的玩伴丁志刚,转业回来进了河稷粮局后不畏李永宝的权势,也在为了粮食安全无私地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惊天动地”之举。
可悲的是曲正平,他置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于不顾,这个时候了为了营造个人政绩又错误地在河稷搞起了“果蔬代粮”试点,要用牺牲粮食生产来引导这个贫困省的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结果,河稷很快就出现了“无粮户、无粮村、无粮乡”的所谓“三无”样板。
再结果就是不存粮的农民跑到了河稷城里抢购粮食,终于引发了一场本可避免的“粮荒”……最后,在高远等等人的努力下“粮荒”平息了,在省委郝书记、省府常省长的全力支持下被曲正平打断的清查工作也又一次全面铺开了。
曲正平似乎对自己的错误也有所认识主动就提出了引咎辞职,一直利用曲正平达到自己目的的李永宝也受到应有的制裁……
项元汴(1525-1590),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字子京,号墨林,嘉兴人。提起项元汴的艺术收藏,真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据记载,他收藏过的书画在千件以上,其中宋、元两代的就有500余件,五代以前的50多件。而王羲之的书迹竟有8件,如“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瞻近帖”等。现在学术界公认的王羲之作品,全世界也不过20余幅。
即使在当时,“瞻近帖”就价值银2000两,要知道,明万历年间每亩田不过价值银1两5钱,仅一件“瞻近帖”就值千余亩良田。此外,像唐怀素的“自叙帖”,宋苏轼的“阳羡帖”和米芾“苕溪诗卷”等,都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至于绘画作品,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王维的“山阴图”,韩干的“照夜白图”,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都是中国画史上的绝对精品。所以说,项元汴的收藏之丰,就连一个国家博物馆也自叹不如。
项氏家产丰饶,是被王世贞称为“天下富家居首等”的十七家之一。他生逢太平时代,又善经商、理财,还经营钱庄等生意,所以能够以商养藏。最关键的是,项元汴广交天下文士,除自身具有赏鉴真伪的慧眼,还聘请了“外眼”。
为确保藏品质量,项元汴请了以鉴别宋代书画闻名的“文氏二承”,即文征明的两个儿子文彭(字寿承)、文嘉(字休承)长住家中,专门为他鉴别。著名藏书家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项墨林每遇宋刻,即邀文氏二承鉴别之,故藏书皆精美绝伦。”
有了这三人的六只法眼,项元汴“所藏古器物图书甲于江南”、“海内珍异十九多归之”,就很自然了。然而,项元汴最让人佩服的,不只是眼光之精,而在于目光之远。当漆工出身的仇英崭露头角时,项元汴就看出了他的潜力,邀请他住在自己家。
项元汴为仇英及其女儿仇珠提供优越的生活和创作环境,让他进入自家藏书阁—“天籁阁”,观摹历代精品。仇英在“天籁阁”的十余年学习中成为一代大家。仇英出名后,项元汴又高价收购其画作。一时间,仇英成了当时市场价最高的画家。
在项元汴的藏品中,仇英的“汉宫春晓长卷”价值两百金,而文征明的“袁安卧雪”仅16两,唐寅的“画篙山十景册”仅24两。但后来,仇英在“明四家”中排在沈周、文征明、唐寅之后,且是四人中唯一没有在《明史》有传的。于是人们怀疑,仇英画作是项元汴炒作起来的,两人之间“双向共荣,各得其所”。
江南书画领袖董其昌也在项元汴家里住过一段时间,还做了项家的家庭教师。此外,陈淳、陈继儒、李日华、周履清等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名家、学者和鉴赏家,都与项元汴过从甚密。书画家通过项元汴的收购来提高身价,项元汴则在此过程中丰富藏品,可谓共赢。
项元汴有个收藏癖好:在每件书画后面标上买来的价钱,并且不厌其烦地遍盖印章。画作的引首、前后隔水、骑缝都钤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章,“子京珍秘”、“项墨林父秘笈印”、“子京所藏”、“项元汴氏审定真迹”……这种做法与历来书画鉴赏家大异其趣,他也因此受后人诟病,有人将之比为在美人脸上刺字,称为“书画一厄”。
累累印章将项元汴对藏品的珍视之情溢于言表。他在书画上写明价格,或许是想告诫子孙此物之珍贵,更希望这些珍藏之物能够被子孙长守。然而,随着清兵的南下,其藏品却在战祸中被劫掠一空,散失殆尽。
明末清初藏书家、学者姜绍书对项元汴家族藏品的惨重损失扼腕叹息,并写道:“乙酉岁,大兵至嘉禾,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夫长汪六水所掠,荡然无遗。讵非枉作千年计乎?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
大学者钱泳也说: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恋,便生觊觎之心,变雅而为俗矣。试观古来收藏家,从无有传之数百年子孙尚能守者。“若一贪恋,便生觊觎之心,变雅为俗”。世间万物莫不如此。
收藏大佬项元汴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喜欢的东西,无论多沉迷,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任何占有都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期望“永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