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西葡与英荷两国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说明大国崛起应该具有怎样的条件?

对比西葡与英荷两国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说明大国崛起应该具有怎样的条件?,第1张

  荷兰的领土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荷兰从南到北长约300公里、从东到西宽约200公里,面积为41526平方公里。在地理上属于“尼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特别是在中世纪,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尔卑斯顺莱茵河而下,及由法国的罗讷河北上,经香槟大道往北是尼德兰,所以它长期以来就是南北贸易大道的北端。中世纪开始,这里的沼泽地得到开发,风车的应用,筑堤工程的开展,使该地成为欧洲农业最发达地区,也成为农业经济作物最集中地区。另外,其海岸位于欧洲从葡萄牙大西洋沿岸往东北,转向波罗的海,往北经北海到挪威沿海,又与英国隔狭窄的海峡相望的,面向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因此,该地是背靠南北商道,面对海上十字路口,农业、手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很自然成为商业贸易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区。素有"欧洲大门"之称。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

  在中世纪时,该地是许多独立封建领主的领地。在13、14世纪时为勃艮第大公占领。1477年归属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16年又为哈布斯堡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在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内,相比之下,尼德兰面积很小,但当地工商业十分繁荣,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大大小小城市里,那里是欧洲当时城市数量最多又最集中的地方。在税收上,占西班牙包括拉丁美洲殖民地及欧洲所占之地在内全国的一半,所以查理五世称尼德兰是其“王冠上的一粒珍珠”。

  尼德兰问题及荷兰的独立原因有二。一是查理五世在多年频繁的对外战争中,不仅耗竭了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而且弄得国库空虚,为筹措费用,就在尼德兰地区实行重税,结果使商业衰落、经济萧条,引起当地人民不满。其次,在欧洲中部,宗教革命发生地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以卫道者身份进行镇压活动,但是其在与信仰新教的诸侯战争中失败,于1955年,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圣罗马帝国内新、旧两教信仰自由,同权平等原则,按“教随国定”,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居民宗教信仰的权力。可是,并不按此原则处理尼德兰地区内信仰新教问题,反而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甚至用杀头,活埋酷刑对待新教徒。在经济与宗教高压政策下,忍无可忍的群众遂于1566年爆发反对旧教、反对西班牙的群众起义。

  虽然西班牙实行血腥镇压,但不能扭转局势,尼德兰的北方七省遂于1573年宣布独立。在经过20多年曲折斗争,特别是西班牙在无敌舰队于1588年彻底败于英国后,海上力量元气大伤,在内无财力支持、外无海军支持下,战场上屡被挫败,不得不于1609年缔结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这里在DOL中的西班牙和荷兰的主线剧情有所交代)

  西班牙的失败给荷兰在世界争夺殖民地、垄断东西方贸易提供了机遇。荷兰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贸易上。那时荷兰已成欧洲的贸易中心。比斯开湾来的鲱鱼和盐,英国和弗兰德斯(即比利时北部)来的布匹,地中海地区来的酒,瑞典来的铜和铁,波罗的海地区来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以及荷兰提供的烟熏鱼和腌制鱼、纺织品和各种手工业工场提供的多种商品。这些商品都在这里进行交易,既有现货又有期货。即使东方与美洲的商品也是通过葡萄牙与西班牙转运到这里来销售,同时阿姆斯特丹的宝石工艺也是占据领先地位,所以,某种程度上,这里成了国际性的贸易中心。

  其次,该地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由于大批商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当然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便利资金的流动,有利于商业活动,荷兰于1609年创办了阿姆斯特丹国家银行,它是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银行,经营存、贷、汇及各种票据交易。到18世纪,荷兰的金融地位仍十分强大,它仍是英国的债权国,曾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1/3,英国国债的40%。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

  第三,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庞大的船队。那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兰的造船厂已充分使用机械,造船速度相当快,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早在1600年,荷兰就拥有1万只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数的3/4。世界各地的贸易货运大多由荷兰承担,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正是这三点优势使荷兰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殖民帝国的地位。由于葡萄牙于1580年被西班牙所吞并,使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大为削弱。为了抢夺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与贸易,荷兰于1602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该公司除从荷兰政府那里获得在东方贸易垄断权外,还享有开战、讲和、建立殖民地和铸币等特权。虽然英国组织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比它早二年,但前者资本为后者的十几倍,使后者无法与前者争雄。

  荷兰人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马六甲、锡兰等地赶走,在巴达维亚(现雅加达)建立大本营。另外,还占领了好望角、毛里求斯、台湾,并在印度等地建立据点。其印度洋上航线是从好望角开始,经毛里求斯到印度转马六甲,再延伸就进入南中国海达到中国与日本。(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好的证明,至于日本,荷兰人只是开辟了长崎贸易港,开设传教等)另一条则是由好望角直航巴达维亚。从好望角装好食物与必需品,沿南纬40度以北借顺风东驶而达巴达维亚。这是一条捷径,而且从垄断香料群岛贸易及兼顾印度洋与太平洋西岸贸易来说,该区位要比印度优越。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贸易垄断地位,还在东印度群岛一些地方开辟种植园,种植咖啡等作物,后来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在非洲的西海岸,荷兰于1595年冲破葡海军封锁进入黄金海岸。后来,又利用军事力量打败葡军,强占其由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一带的葡萄牙贩奴商站。在美洲,荷兰占有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在纽约的曼哈顿岛,1664年被英国人占据改名纽约),西印度洋上的库拉索岛和巴西东北部的圭亚那及伯南布哥(伯南布哥后被葡收回)。直到现在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与阿鲁巴岛仍然还是荷兰的领土。由于葡失去西非贩奴商站影响巴西的种植园。荷兰组织的西印度公司的作用虽不如东印度公司,但在左右向美洲的贩奴活动、发展种植园和向欧洲运送蔗糖等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

  荷兰的这种在经济、贸易和商船方面的发展,受到英、法的挑战。英、法两国为了与荷兰竞争,都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自己的船队。另外,在航运上通过歧视性法律,来照顾自己船队。如英国与其殖民地间商品运送规定要用英国船只,以降低荷兰船只在航运上的份额。

  由于这种竞争及其他原因,荷兰于17世纪后半期先后与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在战争中,英、法利用荷兰船队回国必须经过英吉利海峡的机会掠夺其船上财物,并把船只作为战利品没收,使荷兰遭受巨大损失。上述原因导致荷兰的经济地位、军事势力的下降,失去其取代西班牙的而在贸易与殖民方面所获得的垄断地位。

  荷兰的衰落与西班牙情况有所不同。西班牙的垄断地位建立在政治上,国内缺乏经济基础,一旦政治上的地位垮了,就一落千丈。荷兰在经济方面有较深厚基础,虽然失去其贸易与殖民上垄断地位,但仍有相当经济实力,而并不是“一蹶不振”。其以后的继续衰落则只是过于注意商业而忽视工业,加上其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遂逐渐落后。

  从DOL的设定来看,荷兰的领地确实少的可怜,充分的体现了对同盟港的重要依赖性,但是同时阿姆斯特丹-海尔德之间的近港交易在后期实力不凡,可见光荣为了各国之间的平衡,还是下了不少的心血。

  回答者:kerre999 - 千总 四级 9-30 15:13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了这个好象介绍荷兰比较多点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50% (1) 不好

  5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1 条

  我也觉得啊,《大国崛起》真的是个很好的纪录片

  评论者: 孑云汐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其他回答 共 2 条

  荷兰的殖民掠夺 荷兰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之后,代之而起的又一个西欧殖民强国。在17世纪,荷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荷兰拥有发达的造船工业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是当时欧洲经济上最繁荣的国家(见荷兰17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对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虽然起步较晚,但很快就超过了西、葡两国。

  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开始于16世纪末期。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不久,荷兰就于1595年派遣舰队远征东方,在爪哇等地大肆劫掠。1598年又再次远航印尼,运回大批香料。此后,在17世纪初期,荷兰商人纷纷组织船队前往印度尼西亚和印度。1605年在安波那岛建立起第一个在东方的据点,随即进占摩鹿加群岛,驱逐葡萄牙殖民势力,并且在暹罗、苏拉特设立了商行。1619年,荷兰在爪哇北部建立了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作为殖民扩张的据点,1641年夺占马六甲,1656年把锡兰攫取到手里。荷兰的殖民势力从17世纪40年代起,就已经扩展到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到17世纪中叶,又开始伸向印度西海岸,占领了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和科罗曼德尔海岸。至此,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绝大部分都已被荷兰夺取,建立起一个以摩鹿加群岛和巽他群岛为中心的荷属领地,并且在印度、印度支那和日本都设立了贸易商站。对于美洲地区,荷兰从17世纪20年代起,就不断地从西班牙手中夺取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的殖民地,同时还积极开拓北美。1614年占领了哈得孙河口,修建了新阿姆斯特丹城。1623年夺取了巴西。

  荷兰是一个拥有强大海上运输力量的商业霸权国家,国内的商业资本也占居优势地位,因此对殖民地的掠夺,除了通常的暴力劫掠和强制勒索外,主要是通过它的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来进行的。这种公司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由政府授予特权,可以拥有军队,代表国家,是一种具有国家职能的特殊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见彩图)。这家公司垄断了荷兰在东方殖民地的一切权益,包括强征暴敛、使用奴隶劳动和进行强制性贸易,因此公司的收益极大,有时付给股东的红利竟然超过了股本的金额。荷兰在西方殖民地的事务,是由1621年成立的荷兰西印度公司经营的。这家公司获得了与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以及太平洋岛屿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同时还积极从事海上劫掠。

  对广大殖民地的掠夺,增强了荷兰的经济力量,促使荷兰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优势必然要被产业资本所替代,荷兰的海上霸权地位终于不能维持下去。17世纪后半期,在对英国、法国的几次作战失败后,荷兰的殖民势力便大为衰退。到18世纪,英国替代荷兰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法国的殖民掠夺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法国就开始前往北美探险,但在整个16世纪,一直进展不大。到17世纪,随着国内重商主义的日益盛行,以及当时荷兰和英国海上力量的兴起,大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法国的殖民扩张活动。1599~1649年间,法国相继建立了22个商业公司,与加拿大、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和马达加斯加进行贸易,并且通过这些公司在中美、南美、安的列斯群岛和西印度开展殖民活动,在这些地区建立起许多殖民据点,由此打下了法国殖民制度的初步基础。到路易十四时代 (1643~1715),特别是在J-B柯尔贝尔担任国家财政大臣期间(1661~1683),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达到高峰,大力建造船只,扩充舰队,建立了许多大型贸易公司,进行对殖民地的开拓。1664年成立的法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取殖民地的过程中,法国与荷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667~1697年间,两国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法国由此侵占了北美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西印度的富裕群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到17世纪末叶,法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达到了极盛时期。进入18世纪之后,法国在与英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不断遭到失败。特别是在1757~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中受到重创,失去了在加拿大和印度的许多重要殖民地,致使法国的殖民势力大为削弱,但它仍是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

  英国的殖民掠夺 英国是继荷兰之后在较长的时期内称霸于世界的最大殖民帝国。从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经济力量不断增长,工场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从而有力地进行海外扩张,进入到列强争夺殖民地的行列中。1588年英国与荷兰联合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显示了强大的海上力量。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专业公司,其中最突出的是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见彩图)。这家公司于1620年和1633年分别在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设立了商馆,作为入侵印度的据点。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势力还进入到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在美洲建立起第一批英国的殖民地,此外在非洲西海岸的冈比亚也设立了商站。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大为增强。从此,英国进入了大规模掠夺殖民地的新阶段,并且与其他殖民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650年,英国首先向已经衰落的葡萄牙发动战争,取得了对葡属殖民地的贸易特权。1655年又派遣舰队夺取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占领了牙买加。这时的荷兰正处于全盛时期,是英国海外扩张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英荷之间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武装冲突,在1652~1674年间,进行了三次战争,英国都取得了胜利,从荷兰手里夺取了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随后又把荷兰的殖民势力排挤出印度。到17世纪末,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只剩下了法国。英法两国在印度、北美、西印度和西非都有着严重的利害冲突,1757年终于爆发了“七年战争”。这次战争使得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加拿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和非洲塞内加尔的一部分土地,而且还挤走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至此,英国已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到1800年,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达113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国领土的46倍以上。

  16~18世纪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掠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内容。

1652~1674年的英荷战争发生于十七世纪中下叶,历时二十余年的英荷战争,是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与独占海上霸权而且“海上马车夫”——荷兰之间的海上争霸战。荷兰不敌英国,英国成为海上新霸王。这次大海战,也把海上霸权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十七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度掌握世界商业霸权。它拥有商船16万艘,是法国、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商船总吨的四分之三。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荷兰商人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各个角落。因而荷兰人被称之为“海上马车夫”。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然而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商业利润为满足,还力图从海外活动中占领土地。1619年,荷兰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得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它还相继侵占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1642年,荷兰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它在亚洲的殖民扩张取得了强大的中继站。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淡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英国于16世纪晚期,挫败了西班牙海上霸权,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垄断局面。英国脱颖而出,逐渐发展为后起的却又是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它在同荷兰殖民强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独占海权、独占原料、独占市场,因此由竞争、抢夺发展到武装冲突。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民办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一共有三次。

三次英荷战争分别爆发于1652年、1665年、1672年。

一、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年至1654年)。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双方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海战,由于英军军舰装备有较先进的火炮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占优势,因此击溃了荷兰海军,并对荷兰海岸施行封锁,迫使荷兰于1654年4月14日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据此和约,荷兰实际上承认了英国的《航海条例》。

二、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起因于英国订立更严苛的航海法,并占领荷兰位于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战争中,荷兰奇袭英国,给英国造成了近20万镑的损失,更使皇家海军蒙受了奇耻大辱。英国遭此大败,加之瘟疫和伦敦大火两重灾难,已无力再战。

奇袭加速了英荷两国的谈判进程。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总体来说,第二次英荷战争是英国战败,因此酝酿出第三次英荷战争。

三、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年至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实际上也是荷法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英荷海上争夺的最后阶段。1672年3月,英国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突然袭击了一支荷兰的商船队,于是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了

在1673年8月,廖特尔指挥的荷兰舰队在特克塞尔附近击溃英法联合舰队,此时英国国会竭力主张与荷兰讲和,查理二世被迫同意与荷兰单独讲和。1674年2月19日英荷再次订立《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付给英国80万克仓,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荷兰领地归英国所有。

扩展资料:

1640-1649年英国内战后,克伦威尔上台大肆扩军,海军更是扩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

与此同时,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荷兰人倚仗资本雄厚,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

更令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甚至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

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

-英荷战争

-英国历史

联合利华商标来历: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联合利华的前身利华兄弟公司在上海投资开设的中国肥皂有限公司生产的“力士”香皂、“伞”牌肥皂等产品因品质优良成为中国市场的畅销产品。1986年联合利华重返上海,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力士”香皂。限于当时的生活水平,使用“力士”香皂被年轻人视作“开放”、“时尚”的象征。至今“力士”是中国销量第一的香皂。

上海联合利华有限公司自1987年12月正式投产以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年年增加,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产品品种从初期单一的力士香皂2种规格发展到1996年的四大类72种规格。地址为上海市杨树浦路2310号。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日化产品企业,连续六年被评为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并荣获94年度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1995至1996年度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行列。

自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九年,联合利华在中国已投资八亿美元,创立了十四家合资企业,引进一百多项先进的专利技术。旁氏、力士、夏士莲、奥妙、中华、立顿黄牌、和路雪等十三个品牌分属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冰淇淋、食品等三个系列的产品,使得在中国贴有联合利华标签的产品种类已经可供开设一家很象样的商店,并且联系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海联合利华

上海联合利华

联合利华在全球有400多个品牌,其中大部分是收购来并推广到世界各地,比如,旁氏原是一个美国品牌,联合利华将其买下并发展为一个护肤品名牌,推广到中国;而“夏士莲”原是在东南亚推广的一个英国牌子,联合利华也将其引入中国。“成为本地化的跨国公司”是联合利华的全球经营宗旨和长期以来的传统。这些年来,联合利华不仅将众多国际品牌带进中国市场;同时大力培植中国本地的品牌。在上海收购了一个食品类名牌“老蔡酱油”之后,1999年又有两次引人注目的收购行动:一是收购北京食品名牌“京华茶叶”,二是利用旗下占有世界15%市场份额的冰激凌品牌“和路雪”收购另一上海冰激凌名牌“蔓登琳”。

联合利华认识到结合国际化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经验的“本地化”才会有生命力,遂投资一亿六千六百万元人民币,在上海成立其设于世界各地的第六个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利华中国研究发展中心。该中心拥有一百五十名中国科技人员;着重于产品配方的研究,尤其注重将中国传统科学所倡导的天然成分引入联合利华的产品中。

2000年9月22日,由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和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共同投资重组的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这是上海建设轻工新高地的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被上海市政府领导赞誉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都市型工业的一支生力军。”英荷联合利华公司是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几年来,双方共同投资,先后组建了上海旁氏有限公司、上海利华有限公司、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和上海伊利达有限公司4家合资企业。为了壮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双方决定重组这4家合资企业,成立新的联合利华股份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将超过40亿元。

19世纪90年代,WilliamHeskithLever,LeverBros公司(联合利华的前身)的创始人,为他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Sunlight香皂制定了产品理念,即“使清洁工作变得更容易,帮助妇女减轻家务负担,促进健康,焕发个人魅力,让我们的使用者生活更美好”。这一新产品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英国普及了清洁与卫生的观念。

这些概念在提出“企业使命”之前早就已经提出了,虽然他们的语言,还有当时认为只有妇女做家务的观念早已过时,但他们的理念仍是我们现今企业的核心。

联合利华的历史已经横跨了3个世纪,它的成功也历经了多个重大的历史时期:经济繁荣期、萧条期、世界大战、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而联合利华一直以来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比如帮助人们减少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增加食品的营养;使品尝食物成为享受;让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起自身、家庭和衣物等。

19世纪末期,联合利华的前身企业为工人开设职业培训;为消费者开发的新产品获得社会广泛好评;普及卫生和个人的清洁护理;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用以改善食物的营养…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都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但在当时却是领先一步。

今天,联合利华仍坚信成功意味着企业行为的高标准化,‘以企业行为的最高标准对待我们的员工,消费者,社会,乃至于我们所在的整个世界’。这些年来,我们发起或参与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原料;保护环境;支持当地的社区等等。

联合利华商标标志是由25个独特含义的小图案拼成的“U”字,下面为联合利华的英文名字“UNILEVER”,在中文地区的标志,另增加中文“联合利华”字样。

logo由25种图案构成,分别代表一种活力和产品品牌。

Sun/太阳活力的象征,人类赖以维生的自然资源,一切生命的起源。

DNA/基因双螺旋线形状代表生命的起源和生化科学,更是健康生活的关键。

Bee/蜜蜂创造力、传播、辛勤工作,和物种多样性,象征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Hand/手象征感性、关心与需求。

Flower/花朵芳香,与「手」图案组合时,代表滋润乳液或乳霜。

Hair/发丝美丽的象征,与「花朵」图案组合时,令人联想到干净、芬芳;与「手」的图案组合时,则代表柔软

PalmTree/棕榈树多样的自然资源,也是天堂的象征

Saucesorspeads/调味酱代表混合与搅拌,表达混合香味、增添滋味之意

Spoon/汤匙象征营养、口味与烹饪

Bowl/碗满满一碗充满香味的食物,亦代表即食食品、热饮或汤品

Spiceandflavours/辣椒及调味料代表辣椒或新鲜配料

Fish/鱼象征食品、海水或淡水

Sparkle/火花明亮、健康、活力闪耀

Bird/小鸟象征自由,从琐事中解脱,尽情享受生活乐趣

Recycle/循环实现持续做好环保的承诺

Lips/嘴唇象征美丽、美貌与品味兼具

Icecream/冰淇淋休闲、愉悦及享受

Tea/茶植物或从植物萃取的菁华,例如茶叶,也是成长与耕耘的象征

Particles/微粒代表科学、泡沫与活跃

Frozen/冰冻冰冻是新鲜的象征,代表雪花

Wave/浪花干净、清新与活力,代表个人清洁,与「衣物」图案一起使用,则代表衣物洗护

Liquid/水滴代表干净的水和纯净

Container/容器代表包装,一瓶个人使用的乳液

Clothes/衣物代表美丽干净的衣物

Heart/心象征爱、呵护与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102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1
下一篇2024-02-01

随机推荐

  • 男士抗衰老护肤品排行榜

    男士抗衰老护肤品排行榜虽然说很多的女性都是大叔控,但是二十多岁的男性长得像一个大叔确实有点影响形象,说到抗衰老,可能很多的男士都不会去重视,觉得抗衰老只是女性应该去做的,男性越老越成熟。其实抗衰老对于男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

    2024-04-15
    60600
  •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靠谱吗?

    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怎么样45%好评率共有20人匿名分享最新时间为:2021-07-22晋升机会:公司管理:企业文化:工作补贴:工作氛围:办公环境:工作压力:视立美视力健康管理机构(视立美)综合评分为73,其中62%的网友表示

    2024-04-15
    441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质地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适合人群不同。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高浓缩后的护肤品,例如著名品牌SK神仙水就是这类型的产品,质地较为粘稠,更适合干性皮肤使用。但对于油性肌肤,因为油脂分泌旺盛的缘故,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

    2024-04-15
    310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精华

      一直以来精华类的护肤品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类产品。通常来说精华类的产品里面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非常好的护肤效果,而精华类产品有精华露和精华液,很多人都不知道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是什么。  精华露其实就是高度浓

    2024-04-15
    47400
  •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吗 妮维雅是什么档次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款护肤品牌,它属于中档护肤品。妮维雅以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高质量的成分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我们来讨论妮维雅是否属于欧莱雅旗下。是的,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个品牌。欧莱雅是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

    2024-04-15
    47400
  • 精华露怎么用

    先取出一元硬币大小的精华露,双手叠交后将精华露包裹住脸颊,然后再轻轻的拍打,在五秒钟之后,再加一点精华露包裹脸颊。在涂抹额头的时候方向是由下向上,用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以按压的手法轻轻的把精华露融入到皮肤当中。使用精华露涂抹鼻子的时候要注意方

    2024-04-15
    47400
  • SK-II嫩肤清莹露怎么样?SK-II 嫩肤清莹露好用吗?

    SK-II神仙水的英文名:FACIAL TREATMENT ESSENCE。字面很好理解,面部修护精华露。SK-II的神仙水中文这边叫:护肤精华露。顾名思义,也就是调整皮肤的一款高机能精华水。SK-II嫩肤清莹露怎么样?SK-II 嫩肤清莹

    2024-04-15
    4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