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颂扬美、创造美,让语文课堂焕发美的风采。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寓教育于美的体验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学园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在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提升人文精神,净化人之心灵。
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来主张“文道合一”,“情感熏陶”。近年来全面推进的“二期课改”,更是凸现审美教育,“将情感目标”作为体现教育目标达成度的三大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使学生了解美
这里所说的了解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美育常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初步掌握审美的标准与方法。如同提笔作文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一样,学生只有在了解美育的基本知识后,才能有效进行审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可以这样说,让学生了解美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一般来说,语文教学是以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来向学生揭示什么是美的。比如,从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少年闰土的描写“……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作者从人物的外貌、性格、所处环境等方面,把少年闰土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经过学生的联想,一个质朴、活泼、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趣的是,时隔许多年后,人们还会对少年时代学过的诸如“闰土”、“祥林嫂”等艺术形象津津乐道,并从中感悟艺术美的精神力量。
二、要使学生善于发现美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善于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的元素,二是指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亮点。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前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种体裁,都包容了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松树的风格》中的崇高美,《小桔灯》中的朴实美,《背影》中的情感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趣美,《藤野先生》中的人格美等。教师如能在课文教学中善于挖掘和分析,就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品尝作品中美的语言
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文学被视为“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讲究音韵和谐,骈散有致,亦讲究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得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诗意的境界!若没有语言这一载体,何来如此诗意的境界!“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若没有语言,鲁迅的悲愤之情将何以寄托!“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多么富于警策的语言。“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但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
有过母亲的脚印。”多么感人至深的语言!语言造就了文学,文学丰富了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用心去体会这些隽永的字句篇章,在品读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品读中积累自己的审美体验。
3.体味教材中美的意境
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是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美的意境,体验到美的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如《听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若把课文分割成几大块来讲,学生就难以领悟到大海之美,只能得到一些抽象的支离破碎的表象感受,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海的壮美,先用录音机播放海潮的席卷之声给学生听,等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放潮涨潮落的录像给学生看,最后再让学生聆听有音乐伴奏的课文朗诵,这时学生就进入了一种情境――仿佛和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在普陀山听潮的情感状态,就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大海的壮美了。由此,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袁振国先生说得好:“所有对自然美的感受,都是对生命的感受,是对生命存在价值和生命存在方式的感受。不进入审美的境界,便无法获得深刻的感受,更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这种感受。”而如何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感受,是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渗透的基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试看散文名家杨朔的《荔枝蜜》的:意境,正是通过作者感情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的,即对蜜蜂由讨厌到喜欢,又由喜欢到赞叹,再由赞叹到“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的向往。作者正是以自己感情变化为线索,有层次地展示出深远的思想意境,热情地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其情感与外物相融合,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倘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体味,学生定然会感受“蜜蜂精神”的朴实美、勤劳美、奉献美。
三、引导学生去鉴赏美
审美鉴赏是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它不仅要求人们及时发现美的事物,而且要求人们对美的事物做出鉴别和赏析。审美鉴赏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观、品、悟。人们对事物的鉴赏,总是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开始的,这就是“观”。在“观”的阶段,如何鉴赏客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是学生主要的鉴赏客体,它包含着显性或理性的美的因素。正是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向学生传递着各种美的信息,诱使学生去发现其外在之美,内涵之美。从而完成对教材的美的欣赏。学生在语文审美鉴赏中的“观”,首先是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并在感知其语言之美的同时,感知其形象之美。例如:《祝福》中有这样一段对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学生在感知人物描写的语言时,祥林嫂凄苦的乞丐形象也同时在头脑中浮现。在这一“观赏”中,不仅是对表象感觉,而且伴有理解、情感的参与。这是语文审美鉴赏的一大特点。
审美鉴赏的第二个阶段是“品”。主要表现为鉴赏主体对作品中认知对象的解读和体会。“品”主要表现为:以想象的方式深入作品的内涵,填补作品的空白,以积累的人生经验品味作品中的一切。鲁迅先生在《药》中描写的那些看杀头的人“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学生阅读这段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头脑中呈现惊心动魄的围观景象,并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去填补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但未直言的部分,从中品味出被无形的手捏住脖子的人们的可怜、可悲,品味出无形的手的势力与*威。当然,这种填补空白的活动,通常是不自觉的,学生只能凭想象力自由驰骋。也只有通过这种填补空白的想象活动,学生才能从中领略文学作品的无穷韵味。 审美鉴赏的第三个阶段是“悟”。悟,是审美鉴赏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省方式,一种感知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例如,在阅读《荷塘月色》时,学生们开始是沉浸在荷塘月色的幽美景色之中,用心体验作者那种宁静而寂寞的复杂心境,感受那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进而便从感受和体验中超脱出来沉人一种“回忆”,一种思索,一种追求,最终悟出了作者厌恶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而又徘徊、矛盾、无所适从、情不由己的精神状态,从而获得了对作品意义的深层理解。可见“悟”是品味、体验的凝聚和升华,是一种更高的审美鉴赏形势。其中,理喻是关键所在。当然,这种理喻不只是理性思考,更是以体验为基础的高层次的审美实践。学生达到了“悟”的阶段。意味着鉴赏行为的完成。不过。它不是永恒的终结,因为“悟”中获得的感受和思考将是永无止境的。
四、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创造美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创造美的活动主要包括写作活动、办黑板报、办文学报、撰写广播稿、开展有意义的语文课外活动等。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则是学生创造美的活动的集中表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非常熟悉的一项教学活动。对此我不想作过多的论述,只想简述三点看法。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源于生活,生活是培育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沃土。只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不断地创造美。一个足不出户孤陋寡闻、头脑闭塞的人,是很难具有生动丰富的想象力的。因此创造美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最主要的前题就是要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亲近自然和人生,留意观察,细心体验。尽量去发现生活中美的因素,并将这些素材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整理归类,这就是常说的积累素材阶段。
2.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美的想象。神奇的美的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灵感和激情。如果学生能把获得的五光十色的素材,放进想象的熔炉里去冶炼、重组、创新,就能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
3.引导学生正确驾驭美的语言。尽管你发现了美的事物,尽管你的想象丰富多彩,但最终还是要靠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差,创造美的活动就异变为纸上谈兵的空话、套话。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和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现代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就积极倡导过“学校要进行美育教育”。作为一切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更应该在学校美育教育中起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梁媛)
篇一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范文
男:亲爱的同学们
女:大家——
男:金秋送爽,激扬的旋律即将奏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
女:丹桂飘香,满怀喜悦的心情,我们相聚师大,共同谱写青春的乐章。
男: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讲课能力,给大家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XX级数学一班特举办“讲台,最美丽的天空”讲课风采大赛。
女:十几天的一起走过,共同见证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其中的六位选手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进入了今天的决赛。让我们衷心地预祝他们在今天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现在,我宣布,陕西师范大学XX级数学一班“讲台,最美丽的天空”讲课风采大赛决赛,正式——开始。(掌声)
女: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评委,他们是,院党总支副书记辛省平老师,辅导员邹尚田老师,学科教学导论科任老师田枫老师!
男: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评委老师的到来(掌声)下面,宣读比赛规则:
要求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本次比赛时间10分钟,不满8分钟适当扣分,到9分钟,计时人员给予提醒,到10分钟,计时人员自动叫停。根据选手总分,本次比赛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宣读完毕。
篇二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范文
唐: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地举行湖南科技学院第xx届数学说课比赛。欢迎各位的到来!
周:首先,请允许我荣幸地为大家介绍来到本次比赛现场的嘉宾。他们是:———————————
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唐:本次说课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我院领导对本次比赛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周:经过初赛阶段激烈的角逐,共有10位选手凭借自己突出的实力脱颖而出,闯入我们今天的决赛。预祝所有选手都能出色发挥,取得好成绩!
唐:下面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篇三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范文
韩: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李:这里是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第xx届“魅力讲坛,智慧人生”说课大赛的决赛现场,欢迎各位的到来,我是主持人李XX
韩:我是主持人韩XX
陈:我是陈XX
韩:首先请允许我非常荣幸的为大家介绍莅临本次决赛现场的各位领导老师,
韩: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领导老师们的到来。
李:俊宇啊,咱们的说课大赛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两届,那在前两届的比赛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陈:恩,我觉得,是他们缜密的思路和清晰的表述,让我对整个课堂的设计和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把握。
韩:没错,其实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突出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从而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呢,更好地加深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篇四教师说课比赛主持词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室外天寒地冻,但在这大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因为在这里我们即将聆听海陵区教育系统1多名优秀教师精彩的说课演讲。根据教育局“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促进学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区教研室本学期举办了中小学“说课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又分别按语、数、英等学科类别进行比赛。今天参加展示的全部选手均是这次比赛中各学科的第一名获得者,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向他们表示祝贺!今天这12位优秀选手将在这里展示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他们的精彩演讲!
XXXX年海陵区“说课演讲”优秀选手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1、第一位为我们展示的是苏陈中学的房园园老师,房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24年参加工作,工作不到五年的她已经是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一直以来,她带领着她的数学团队的老师们共同学习着、成长着!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房老师,她说课演讲的内容为八年级数学《黄金分割》。
2、“XXX”热爱是的动力,这是大浦中心小学李平老师的工作宣言,多年来正因为对英语学科的热爱,她在海陵区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中六次获得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是学校班成员之一。下面请听XX老师的说课演讲,内容为四年级英语XXX
3、他,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作为语文老师,他博学善思,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作为班主任,他关心学生,28年获得海陵区优秀班主任称号。他就是苏陈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国权老师,下面请听XX老师的演讲,内容为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
4、接下来为大家演讲的是海军中学和沈毅中学的校徽设计者,来自于沈毅中学的金玲老师,金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她执教的《有趣的“墙”》获28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今天她说课演讲的内容为《关注身边的人物》
5、下面给大家演讲的是海陵区教学能手,目前苏州大学教学管理硕士在读,来自于泰州市二附中英语教师刘洁,一直深信“兴趣是的老师”的她,深受学生喜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竞赛获一等奖。今天她说课的内容为九年级英语Unit2Colours
6、“新颖、朴实、睿智”是她逐渐形成的教学风格。她曾是海陵区小语教坛的精英,泰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如今转战小数教坛,她依然精彩:大浦班骨干成员,主持着市级数学课题的研究,8年省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得者。接下来就由她给大家演讲,内容为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的纪艳丽老师。
7、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我想这句话是对今天来自泰州二附中的朱逸茹老师的写照,朱老师是今年9月份刚参加工作的一名新老师,初出茅庐的她获得如此佳绩,真是值得庆贺,这也正如她演讲的课题一样,这是她工作生涯的伟大的开端。请听朱老师的演讲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开端》
8、灯火阑珊处,翩翩舞霓裳。接下来演讲的是一位舞蹈老师,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身教重于言教”的格言,她的课堂因此而充盈着旋律、节奏和形体魅力,在享受舞蹈的同时,也让她的学生学会了怎样发现美,怎样欣赏美,怎样表现美。掌声有请泰州市少年宫的汤颖老师上台,她说课的内容为《种太阳》。
9、“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这是他的教育理念,带着这份理念,他不断地实践着、思考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有两篇在刊物上发表。他就是来自于泰州市智堡初级中学的黄杰老师,今天他演讲的内容为七年级的生物《观察蘑菇》
10、她是学生眼中的“魔法师”,因为在她的物理课堂上,她总是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奥妙,让学生爱上物理课,曾在高中任职多年的她具备丰厚的理论素养,这使得她在初中的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下面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演讲,有请苏陈中学的刘瑞英老师,她说课的内容为八年级的物理《摩擦力》。
11、接下来为我们演讲的是来自泰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的韩静老师,多年从事《车工工艺学和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她曾在XXXX年获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赛也屡屡得奖,今年参与编写并出版了《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书。今天她为我们演讲的内容为《车外三角形螺纹》。
12、她的书法作品清逸俊秀,她的美文诵读激-情洋溢,她的才情表演精湛绝伦,她曾是海陵新闻的女主播,是泰州电视台“今日我主播”年度冠军,是江苏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请听海陵实验小学许丽娜老师的演讲,内容为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优秀选手们的精彩说课演讲,他们抑扬顿挫的语音,独到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多媒体辅助演示……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说课演讲”比赛是张扬个性的场所,是展示自我专长的舞台,它历练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展示着海陵区中青年教师的风采。最后,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29年海陵区“说课演讲”优秀选手展示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琼海市加积二中 何秋瑾
摘 要: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在此层面上挖掘自身的学科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让学生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生命意识 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形式)、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的思索与理解,拓宽了对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教育。具体阐释为三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二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三是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健全人格。关于生命教育或者类似于此类道德人文层面的理念为何近几年来频频提出?原因在于,消费商品社会的诱惑力导致青少年思想错杂,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加之社会的进步带给人的压力逐渐加大,因此,青少年承受能力减弱,稍微一点挫折,他们都倾向于极端的暴力发泄甚至结束生命。这些事例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上演,屡屡见于报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本身富有丰富内涵人文特性和审美特性的语文学科,在生命意识的培育中肩负着神圣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做好身教典范,其次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以前贤为镜照亮自己,从作品的感悟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导入语的设计。
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之所以把导入语作为渗入生命意识的重要环节,其一是导入语作为课堂的开头本身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其二是导入语它的语言精炼,基本上概括了教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并同时折射出教师自身的经历感悟。因此,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十分清醒良好的状态下进入生命的思索阶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比如,在我教学铁凝的《哦,香雪》这一篇小说时(小说讲述的是大山里的香雪和火车的故事),针对大山和火车形象,围绕我自身的经历设计了一段导入语:有一个女孩儿,她从小生活在洞庭湖畔,小时候,她总牵着妹妹的手从家门前那条小路去外婆家,日子长了,走多了就厌烦了,因为风景一览无余,她倒很向往小路尽头大山的世界,大山于她,是神秘,陌生的。高中毕业之后,她不顾家人反对,来到了座落在湘西边陲的一所大学,那儿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世界。四年的大学,她踏遍了沈从文笔下的每一寸土地,感受这饱含历史印记的民俗风情,当然,她更感叹着在那片土地千百年始终背着小背篓一步步向前走的朴素山里人的坚韧而有不得已而卑微的表情。身处大山中,她突然觉得,原来山比她想象中意味深长地多,有了让她难以理解的困惑。她想,她该回去了,回到她的家乡,那烟波浩淼,俗称鱼米之乡的洞庭湖畔。可是,也许是山的情结未能解开,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她离开了沈从文笔下的大山,却又来到了粤北的山区,成为了一个教导一群淳朴的山里孩子的山区教师,她再一次走进了大山,却告诉她的学生们要走出大山。同学们,我就是这位山区教师。毕业工作几年来,这是我在课堂上第一次面对着山外孩子的眼睛,我从山中来,也带了一个关于大山,关于山村女孩的故事。不知道对于从小生活在大都市,沐浴着现代化气息长大的孩子,你们,是否有兴趣了解这个故事呢?
这段导入语重点是提炼出来每个人在路上的追求和梦想,无论我们身处大山还是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在路上的昂扬生命状态,并对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事物保持爱和珍惜。我有意避开了小说中表达的大山是落后象征这一意义,而是把大山和我们的生命历程贴在一起。大山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最坚实的力量,它让我们充满勇气和自信。很多学生听到这一段导入语后,会让自己沉浸在追逐的回忆中,并升起对生命的热爱之前。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并不一定要处于轰轰烈烈的某一刻的实践行为中,更多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的生命和人生就是最美好的,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可贵的,让学生在回忆和现实的满足中获得美好的情愫。融合生命意识的导入语设计可以是采用音乐,可以是以故事入门,可以名人名言,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饱含深刻的人生经历、乐观的生活态度、独特的生命感悟等等,一个人的经历对于外界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会在自己的独一无二中获得最本质的生命成就感。
二、作家与我。
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和很多作家对话,学生表面上接受的是他们的文字,但作品是作家一辈子风格和风骨的凝结,品读文字就是品味作家的人生。我的概念不单单指一个人,比如学生和教师,它也指在某个特定时刻因为在接受作家的作品而怀有独特情感的人或一个群体。作家和我互相交融至于人生体验升华。因此,作家与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良好的互动性,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沟通产生对话。诸子百家,秦汉游说家,魏晋风骨者,唐宋诗人词人,元明清的戏曲小说家,现代鲁迅、冰心、朱自清等等五四创世纪的先锋人士,当代追随时代进步的品味作家等等,所有浸染在时间和时代的熔炉中成长的勇士,他们创作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沉淀着历史漂泊后的生命悲壮感,学生每天沐浴在如此的氛围中,无疑不接受着人生的洗礼,并一次又一次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懂什么叫生命。作为一名教师,他(她)所倡导的原则不是把文本照本宣科,而是在作品之外讲述更多的作家故事。他们创作的背景,创作的心理,创作的过程等,让学生亲近作家,作家并不遥远,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在偌大的生存空间中有过迷茫,有过悲痛,但是对于生命,他们有着自己坚贞的信仰。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庄子的逍遥思想,古代的生命哲学繁衍千秋万代,学生可以知晓生命隽永的深刻涵义。同样,现代的鲁迅会教会学生什么叫人道主义、什么叫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冰心会教会学生什么叫妈妈与儿女的绵延漫长、什么叫生命的清新和坚韧,朱自清会教会学生读懂当长辈转身时他们那佝偻的背影。当然更能体会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铁凝还在告诉他们人的梦想和责任,史铁生还在告诉他们在某个纷扰的时刻静下心来去看看身边的地坛,地坛就是一种天赐的平静,余秋雨同样还在告诉他们当找不到方向时,心应该靠近历史和文明。我和作家一次次对话,我在作家的世界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三、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认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现象是几乎所有人都在颓废和堕落,这是由于人性的分裂造成的。因此,强化崇高审美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蔡元培基于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思,也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总之,在人的成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尤其是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崇高审美教育具有极大的作用。语文学科怎样利用审美教育来宣扬崇高的生命意识呢?这主要的渠道和方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陈述与诉说,具体是针对所看所感所悟自然美和社会美后的心情表达;二是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比如在课堂上放映来自改编文学作品的**,让学生鉴赏不同于文学的艺术美。
陈述与述说,最具体的形式方式就是利用讨论时间或语文选读时间,学生畅所欲言。对于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用来作为素材,讨论美的形式、美的意义和美的功能,学生超越本身已有的视线范围,挖掘发现美的潜力,表达对美的感悟。对于艺术的欣赏,在目前和语文联系最紧密的样式就是影视作品。影视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活跃着学生的思维,而且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影视总是捕捉这个社会最前沿的文化景观,欣赏影视就是欣赏社会的空间,因此,语文更应该让影视走进学生的课堂。中国**就如古典文学一样,重视意境,当我们情不自禁融入《城南旧事》的唯美伤感的记忆中时,从**中我们却能感受到真正的诗意情怀、真实的场景和流淌的风景;张艺谋、陈凯歌的在红黄炫丽的颜色中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原始勃发力;还有记录青春梦想的第六代导演作品,他们不仅展示了生命的颓废时刻,更彰显着生命在绝望中的心心相惜和厚积薄发。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灾难片、战争片、科幻片,在极致的恶劣环境中或无限遐想的空间中懂得生命的伟大。影视作品仅仅只是在教学课堂上一种辅助工具,它不能完全转移学生的视线,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视直视生命有着更为直接的触动和震撼作用。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渗透生命意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赋予生命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反过来也提升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和内涵程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魏书生,张彬福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黄莹萍让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洋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王鑫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4]喻寓广对语文新课程内容的生命意识的再整合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3)
《中国工艺美术史》百度网盘免费在线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gVOsCpwdTttKm2M5sagug
提取码:KJKW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