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共享经济始终被舆论包裹, 小黄车ofo押金难退公司人去楼空,途歌(TOGO)共享 汽车 资金链断裂官网消失,摩拜“改姓”卖给了美团……
过去,玩家和资本疯狂涌入共享经济圈,在高光与质疑的交错之中,一个个共享模式书写下一个个共享败局,但餐馆、商场里的共享充电宝柜机却更多了……
曾被大众质疑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这一次,站在了IPO的门前。
3月12日,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始人蔡光渊年仅38岁。
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当前坐拥 219亿注册用户,2020年营收达2809亿元,净利润为75427万元 。
随着怪兽充电的上市,2021年,这门曾被唱衰的共享经济,实现逆风翻盘……
经过多轮洗牌,多家企业倒闭退出,但是共享充电宝项目本身经受住了考验,共享充电宝市场目前呈现出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充电的「三电一兽」格局。据报道,街电、小电和怪兽充电三家均已实现盈利,来电也自称是行业首家实现盈亏平衡的企业。
随着怪兽充电的上市,市场或可迎来更开朗的局面。
不过,共享经济项目那么多, 为什么活下来的是共享充电宝 ?
共享充电宝的至暗时刻
过去3年间,共享充电宝高速起落。
共享充电宝的高光时刻,是2017年。在这一年,共享充电宝项目平均每两天就冒出一个。甚至在短短10天行业融资金额近3亿,40天内涌入12亿,近30家明星机构入局。
在资本市场,共享充电宝堪称当年最火热的风口之一。
即便如此,外界仍普遍并不看好,唱衰之声一直如山呼海啸一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来自王思聪:2017年5月5日,聚美优品 3 亿元入股街电,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当即在微信朋友圈发放出狠话: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伪需求、低频、重资产、盈利模式不清晰 ,在那一轮共享经济泡沫中,共享充电宝遭到很多质疑。
人手一个充电宝,公交、飞机、高铁都有 USB 充电口的时代,还用租充电宝?
这顶帽子叫 「伪需求」 。
手机电量不足且找不到充电设备只是偶发情况,更何况手机快没电了还要开着定位满大街找共享充电宝柜机、扫码、付款,逻辑矛盾,操作反人类,陷入死循环?
这顶帽子叫 「低频」 。
彼时,更有「高瞻远瞩者」则指出:“不仅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连充电宝也是夕阳产业,因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手机的续航只会更强,N 天一充不是问题。”
消费者不接受,商家也不买账。
在早期,商家们对共享充电宝充满抗拒,承担了设备管理、充电等成本和风险不说,甚至还要承受消费者因充电被收费而对商家产生的不满。
几番论证下来,共享充电宝早早被判了死刑。
短短一年,情况急转直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因共享经济的降温而渐渐被投资机构所冷落,泡沫破灭落得一地鸡毛。
彼时,乐电、PP充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 科技 、河马充电等先后进行项目清算,遗憾离场。
共享充电宝寒冬的来临显得更早一些。
更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式
不过,当下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让很多唱衰者大跌眼镜,随着行业浪潮的洗涤,小竞争者纷纷被淘汰,留下几家头部企业跑马圈地,实现大规模扩张,往「十步一充,五步一还」网格化方向靠拢。
而当初对此不屑一顾的用户,现在靠共享充电宝续命也开始大呼「真香」了。
从共享经济中杀出来的共享充电宝,站在了更为成熟的赛道上。
一、运营成本低
共享充电宝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运营成本以及人力维护成本,都很低。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单个充电宝的维护成本大致在15元/月。
二、平台关系简单
共享充电宝从开始至现在,发生交互关系的就是品牌运营方,代理网点、用户这三个角色,再没有其它角色的加入,也没有监管角色的存在。
极低的监管成本和运营成本,让商业模式的运行有了可行性。
三、回本周期短
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短,无需占用公众用地,损耗率低,制造成本低。
根据《 财经 》过去的报道:热门商区内一个充电宝仓道平均可产生4-6个订单,每单流水4-5元,除去运营成本、商家成本及折扣成本,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
腾讯创业也曾测算: 每个充电宝机柜实际利润在680-1380元/月,2-4个月便可回本,年回报率达到300%。
再回到共享充电宝,回望当时被大众不看好“伪需求”,如今成了“创造需求”的好案例:
随着短视频等应用占用时长扩大,消费者的电量焦虑较之两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电池技术的进步没那么快,充电依然是手机用户刚需。
且共享充电宝网点增多,既然能随时随地借到充电宝,手机充满电便沦为「不必要选项」。
消费者租借充电宝习惯成功被培育出来。
更可况由于共享充电宝在餐厅、商场,地铁站、火车站、机场到酒店、KTV、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不断渗透,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消费者移动出行逛街、餐饮、 娱乐 休闲等诸多场景,覆盖范围的扩大,变相降低了用户出门带充电宝的需求。懒得带充电宝,懒得提前充电
在过去,共享充电宝当点位不够密集的时候,它难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是当它实现全面铺开的时候,对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培育作用是巨大的——它通过海量的点位铺开,成功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
促成共享充电宝这门小生意越做越大。
存量竞争:胜利和挣扎
当下,共享充电宝们度过了生存之战,开始转向存量竞争。
有资本助推的时候,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去争夺增量市场是惯用的方法,等到资本红利期结束后,便一去不复返,这是互联网企业的固有玩法。
「温水中煮韭菜」 ,这是共享充电宝当下背负的骂名。
共享充电宝涨价如今饱受诟病,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涨价,从原来的1元/小时涨到了15-3元/小时,而且分场景定价模式正式开启,甚至出现了每小时收费10元的共享充电宝。
根源来自于高额的「圈地」费用。
充电宝的价格高了,并不是设备提供商「三电一兽」把钱全部赚走了。 实际上它们要和店家,也就是场地提供方共享收益,有些店面「五五分成」。
此前,在脉脉上曝光的一份表格显示,共享充电宝进驻一些客流量较大的 娱乐 场所、饭店需要缴纳的入场费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甚至有的商家入场费成本高达百万。
除入场费外,共享充电宝企业还要向部分客流量巨大的商家支付收入分成,比如深圳的水榭年华,除了缴纳12万入场费,还要外加50%的收入分成。
价格传导下,资金压力自然就分散到了消费者。
「三电一兽」通过「前半小时免费,后半小时一元钱」的套路培植起来的消费者,如今正在以价格劣势侵害消费者。
在用户粘性和扩张速度上,共享充电宝显然选择了后者。同样是充电,选择哪个品牌都一样,注定无法培养一家超级独角兽,凭借跑马圈地的盈利模式,却能实现短期快速扩张。但这样的模式能持续多久,自然还是一个问号。
可以预见的是:共享充电宝的下半场, 一定是倒逼各类共享充电宝企业创新,并 探索 更长远的发展模式 。
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取得了791亿元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413%,更为难得的是前四大共享充电宝企业均取得了盈利,意味着这个行业开始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
共享经济在共享单车的带动下兴起,随后各个行业都出现了创业企业,它们均希望能搭上共享经济风口,在资本市场畅游,而其时投资者对共享经济也高度看好,风投机构蜂拥投资。
然而随着投资者推动ofo和摩拜合并被ofo创始人戴威否决,摩拜最终归入美团旗下,而ofo迅速陷入困境,此时摩拜的财务情况为外界所知,风投对共享经济的热潮迅速冷却,这类创业企业遭受冷遇,倒闭的企业无数。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已变成哈罗第一,摩拜第二,ofo不见踪影,而且业界认为共享单车依然处于亏损当中。哈罗能迅速崛起与它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分不开,依靠阿里巴巴的资金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实现了逆袭。
在众多共享创业企业纷纷倒下,剩下的依然处于亏损当中的环境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却给大家带来了惊喜。艾瑞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四大共享充电宝企业均取得了盈利,毛利率接近25%,取得盈利让共享充电宝成为共享经济最为耀眼的行业,而且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四大企业都取得了盈利,而不是如其他行业那样只有巨头血赚而排名靠后的出现亏损。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领头羊是街电,据艾瑞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街电已405%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名,其后的小电 科技 、怪兽充电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36%、209%,远远落后于领头羊街电。
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投资的正是街电,当时聚美优品在电商行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而陈欧选择了共享充电宝,最终完成对街电的收购。
在陈欧投资共享充电宝的时候,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曾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如今共享充电宝行业真的坐起来了,而且成为共享经济成功的典范,不知他看到这个结果又会如何说呢?
分析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能做成功,与这个行业的投资较小、运维费用低分不开,而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4亿,消费者对手机的依赖性非常大,手机的续航性能又太弱,导致消费者总有对充电宝的紧急需求,因此让这个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相比之下,共享单车行业的投资规模极大,而运维成本太高,同时其还牵涉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经营难度极大,导致共享单车行业始终难以盈利。
共享单车最先发展,也最受大型投资机构青睐,没想到的是到如今依然陷于亏损;而市场规模较小的共享充电宝不太受投资机构的重视,如今反而取得了成功,这种强烈的对比恐怕是投资机构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