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大宝生病了。
周一下午,大宝说自己不太舒服,想要睡觉,可躺下一会又爬了起来,好像没事了一样,继续玩。我也就没放在心上。到了五点左右,他又说不舒服,躺床上安静了一会儿,也没躺太久,又起来做游戏。我跟老妈也就当他没事。直到我哄二宝睡下,再去看大宝时,才知道他真的不舒服,躺在自己小床上睡着了。
大宝从不睡午觉,有时候玩得太累了,会在5、6点钟睡觉。这次,也以为他是玩累了,任由他睡去,等他第二天醒来又是满血复活的状态。
后来老公下班回来,摸了摸他,发现大宝身子很热,才知道是生病了。量了量体温,375℃,才放心下来。大宝也醒了,吃了饭,喝了药,又睡下了。
第二天,状态果然不错。不过因为要给二宝去医院做推拿,决定顺便带大宝去医院,让医生瞧瞧,开点对症的药,好更放心些。
医生从医20多年,热情得像是邻家的阿姨,所以,儿子多次感冒都会预约她的号,这次也不例外。
医生确诊是感冒了,但不严重,拿了药,带着两个孩子放心回家。
可这天晚上,大宝哭着醒来好几次,直到老爸买了润喉糖,给他吃了,才睡得安稳了些。
到了周三,本以为情况会好些。可到了下午四点多,他又躺床上睡着了。身上燥热得很,也睡不踏实。五点多量体温时,已经超过385℃了。
我在网上先咨询了一下医生,给大宝吃了退烧药。可他情况没见好转,老公和老爸、老妈只好带他再去医院。
查了血,问了诊,除了嗓子红肿的厉害,倒也没其他问题。医生又给加了种药,于是,我们又抱着吃几天药就会好的态度,以为能看到大宝症状减轻,真的好起来。却没想到,只是好了一天,等到周五下午,大宝又蔫了,高烧不退,只能第三次带他去医院。
这次拍了片子,支气管炎,要用抗生素了,因为大宝是过敏体质,小时候皮试头孢过敏,一直吃青霉素。可这次,青霉素皮试也过敏。医生说可能是晚上的原因,如果白天皮试可能就不会过敏了。
于是拿了药,继续回家吃药。
这次吃了抗生素,果然见效了。周六,终于又见到小家伙满屋乱跑,不停捣乱、恶作剧了。
事后回想,总觉得或许是开始用药太轻了,压制不住,所以才会导致儿子的感冒反反复复,甚至有加重了的状况。
折腾了五天,担心了五天。既为大宝病情的反复犯愁、心疼,也担心二宝会被哥哥传染了感冒。真是越盼着好,越是反反复复不见好。
不过,每一次儿子生病的斗争史,都是泪目累着,也笑着。而这次,能明显感觉到这个有些懂事的孩子,在这次生病经历中的成长。
他懂得了药不能不吃,可以为了治好感冒喝掉苦涩的药水。他会在大人有些手忙脚乱时,提醒姥爷出门不要忘记带手机。甚至,在他还发着烧要去医院,老公抱他出门时,还嘱咐我,让我抱着弟弟一起走。
他这个小哥哥,确实有了小哥哥的姿态,明明刚才还嚷着让妈妈陪他,听到弟弟的哭声,就赶紧让我走,去照顾弟弟。
我听到他对老妈说:“弟弟一醒了,妈妈就要一直陪着弟弟,姥姥,你要一直陪着宝宝。”虽然他还不懂很多道理,但却会真切的表达,我真得很喜欢弟弟。
比较搞笑的是周五晚上,当时他还发着烧,浑身不舒服。我和老妈都让他赶快睡觉,可他却带着哭腔小声嘟囔着什么。我们都没听清,大宝就急了,哭着说:“睡觉前还刷不刷牙了!”然后,他果然含着泪刷完牙才睡觉。
不得不感叹,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从小培养好的习惯,才能让他抵抗变化变动,受益终生吧。
今天晚上,就在我躺在床上码字的时候,他趁我不注意,把我的一只拖鞋藏了起来,害我光着一只脚好长时间。现在,他已经睡着了,我得以有时间记录下这几天的经历感受,也跟他一起,在各种经历中不断成长。
无戒90天写作主题训练营
前几天,一则非常暖的新闻打动了我。
妈妈剖腹产生妹妹,从手术室出来,一家人都跑去看妹妹,男孩匆匆看了一眼襁褓中的妹妹,便跑到妈妈旁边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问妈妈疼不疼。
在家人的安慰下,男孩才慢慢地止住了哭声。
网友纷纷为男孩点赞,称他是一枚懂得感恩的小暖男。
感恩是人的优秀品质,夏洛特·勃朗特在《简爱》一书中说:
“学会感恩。因为有了感恩,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因为有了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为有了感恩,生命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懂得感恩的孩子心中有爱,有温度,会用爱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温暖这个世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1 、感恩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5月23日,山东省的诚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某在家中意外离世,随后她15岁的女儿因有重大作案嫌疑被带走。
据警方内部人员透露,女儿借口给妈妈按摩时,用绳子将妈妈勒死后装进行李箱中,然后一个人反锁家门待了两天一夜。直到张某同事找上门来,发现异常并报警。
据张某同事说,张某夫妻离异后,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上她把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工作上也有不小的成就,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
然而这一切在女儿眼中却并不是如此,女儿觉得妈妈对她要求过于严格,竟然起了杀心置亲妈于死地!
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尚知跪乳之恩,这样的孩子,太让人心寒了!
莎士比亚说:“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他们自私冷漠,脾气暴躁,对父母的付出麻木无情,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
沙拉曾经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前段时间,一张妈妈下跪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为了劝任性的孩子去上学,妈妈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却坐在椅子上,翘着脚,悠闲地玩着手机,丝毫不把妈妈放在眼里。
更过分的是,这位妈妈跪了一个小时,男孩非但不理妈妈,还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
对母亲的良苦用心视若无睹,甚至还仗着母亲对他的爱,把母亲的尊严践踏在脚底下,让人心凉。
教育家洛克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一切,却培养不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教会感恩,他永远都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
感恩,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2 、最高级别的感恩,是行动
感恩是生命的底色,有三重境界:第一层的感恩是嘴上的回应;第二层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情绪;第三层的感恩是行动上的关心和尊重。
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父母宠爱,自己也很疼爱父母。
毕业后,她留在上海工作,父母攒钱给她买了车买了房,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唯一不足的就是离父母远,回家一趟两千多公里。
随着父母年纪渐渐变大,对孩子越来越依恋,朋友也想要父母来上海和她一起住,彼此之间还能相互照应。
但这个想法始终没有得到落实,朋友担心和父母住在一起会产生矛盾,也担心上海的生活费太高无法养活父母。
两年过去了,父母还是没有过来,当我和她再次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还是这样的顾虑。
不同的是,这样的顾虑让她对父母产生了愧疚,想想真是矛盾啊!
是朋友不懂得感恩吗?好像不是,每周都会打电话问候父母,也很关注老两口的身体健康状况。
只不过,她的感恩只落实在嘴上、心里,并未在行动上有什么表示。
浮于表面的感恩很容易让人遗忘,落实到行动上的感恩却能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网友分享了一个暖心视频。
视频中,一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正在厨房煮面条,两岁的妹妹坐在旁边的餐椅上,哥哥将煮好的面条先分了一碗给妹妹。
发现妈妈在拍他的时候,男孩很腼腆,也很担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不是头晕吗,赶紧去睡吧,我来照顾妹妹,待会我也给爸爸端一碗面条去。
原来,男孩的妈妈突然头晕,躺着休息,想着两个孩子还没吃饭便艰难的起身准备做饭,走到厨房一看,就发现了这么暖心的一幕。
男孩知道父母不容易,知道心怀感恩,更知道把感恩化成行动。
落实到行动上的感恩是最高级别的感恩,“想为你做点什么”是感恩的最高境界。
3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感恩行为
《论语》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教会孩子从小学会感恩,而后成才。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并且把嘴上的感恩变成行动上的尊重,需要以下三个引导步骤:
首先,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心怀感恩。
人为什么要心怀感恩呢?知乎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人类是群居族群,唯有相互羁绊,相互扶持,才能挨过人生的孤独时段,进而让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延长。
而感恩是一种回报,人慢慢变得成熟后,意志会变得更加坚强,心却变得很柔软;坚强用来抵挡人生的风雨,柔软用来付出和感受爱。
而感恩就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心怀感恩,我们才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原来不是一个人;心怀感恩,会使我们接下来的路走得更踏实,更有勇气。”
也许孩子还小,但这不妨碍你告诉他: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所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所有的劳动成果都值得被尊重。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共情力
共情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指的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从而理解对方的感受。
英国“共情实验室”跟英国11所先锋小学合作,花了十年时间跟踪调查发现:父母通过阅读、写作和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阅读孩子生活背景相似的书,可以帮孩子理解他的同伴可能正在经历的事;
第二,教会孩子学会情绪表达,如果孩子缺乏表达情感的词,他就很难理解对方,也很难有效沟通;
第三,让孩子们角色扮演,这样的情感融入能让感受变得更加真实。
从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还能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更好的把握。
最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情绪转化为行动
艾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具有替代性学习的能力,对儿童的亲社会倾向产生最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是他人的行为,也就是儿童所接触的榜样。
《社会性和个性发展》一文中指出,儿童通过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学到共情能力及利他行为。
央视有个公益广告,三十几秒的短片没有一个文字,画面是这样的:
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睡前,妈妈给奶奶端水泡脚按摩,把奶奶安顿好了准备休息,一转身发现儿子端着一盆水,正在模仿妈妈的样子站在身后。
孩子从来不听你怎么说,他只会学你怎么做。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身教大于言传,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父母就要尽量先成为这样的人。
别让孩子只知道感恩,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感恩,并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他才会明白感恩背后的意义,才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行动是感恩的最高境界,也是成为自己的最好的内驱力。
作者┃孙小妹
编辑 ┃ 丄学号
来源┃山伯教育-专注礼育养育教育资讯
为了让独生宝宝长大后有个手足陪伴,不少家庭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义无反顾地要了二宝。
可许多宝爸宝妈们遇到的头一个 “两娃难兼顾”的问题 就出现在二宝即将出生时,到底要不要带大宝去医院。
不带大宝吧,怕别人照顾不好,宝妈会心疼,带上大宝一起去医院呢,大宝看见妈妈难受的样子又会心疼妈妈。
妮妮怀上二胎后,因担心大宝会有失落感,就一直在给大宝做心理建设,时不时地告诉大宝以后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就会多一个人跟他一起玩,而且 长大了彼此还会互相照顾。
因此,大宝对二宝很是期待,也会经常趴在妮妮的肚子上跟二宝说话。
转眼间,妮妮临产入院,考虑到大宝平时都是自己带着,而且大宝也很期待见到二宝,于是便将大宝一起带到了医院。
可谁知,生二宝也同样很疼,妮妮宫缩开始后就疼得满头大汗,看着妈妈痛苦的样子,大宝着急得哭个不停,一个劲说不要二宝了。
此时妮妮不仅宫缩疼,更是看着大宝的样子心疼,后来有人问到妮妮这个问题时,她作为过来人都会明确地说:“别带大宝,带了心疼!”不得不说妮妮这位过来人的回答也是很真实了。
其实,大宝陪同妈妈去医院生产真的是有利有弊,宝妈们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再做决定。
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
宝妈临产前的整个过程,对于 认知尚浅的孩子来说都很可怕, 有些还会带来心理阴影,如果真想带大宝去医院,一定要做好对大宝的保护。
无暇照顾大宝
产妇生产前自己肯定是分身乏术, 陪同的家人恐怕也要围着自己转 ,所以很难照顾上大宝,此时不如托付给其他亲人照看更好些。
容易生病
无论是妇产医院还是综合医院,肯定会有不少病菌,对宝宝健康无益,甚至引发孩子生病,到时候 两个孩子都需要费心照顾 ,反而给家里添了乱。
孩子休息不好
有些孕妈会提前好几天就去医院待产,但医院的环境不同于家里,连成年人有时都会休息不好,更何况是孩子。
利于同理心的培养
当然,带大宝一起去医院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利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让孩子知道妈妈生产的不易 ,从而更能理解孝顺妈妈。
对二宝的到来具有一定的参与感
大宝与父母一同参与迎接二宝的到来,对于两个孩子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进 而培养两个宝宝的亲近感。
宝妈更放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将大宝带在身边,对于宝妈来说会更加放心,同时 大宝的陪伴也会让宝妈心安 ,给予宝妈力量鼓舞。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宝妈自己进行考量,毕竟每个家庭的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是否带大宝去医院陪产还得仔细斟酌。
1) 大宝的年纪
多大年纪的宝贝适合陪同并非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但要保证 大宝认知尚可, 不会引起恐惧感,同时也要保证大宝不会添乱为宜。
2) 是否有人能抽出时间照顾大宝
再有就是家人是否除了照顾产妇外,还会有多余的精力同时照顾大宝, 特别是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时。
3) 大宝自己的意愿
最重要的还是要征求大宝的意见,意愿强烈的,大宝可能还会好带一些,如果大宝本身就很排斥,那么家长自不必白费力气。
写在最后二胎家庭中,两个孩子的相处与父母的平衡都大有学问。大宝是否陪产只是一个开始,相信智慧的父母一定都能够妥善处理。
今日话题: 你家二宝出生时,是否将大宝带到医院了呢?
国家现在倡导生二胎,之前很多的家庭都是因为国家反对生二胎,所以家里面一个孩子比较多,现在国家全面开放生二胎很多家庭也都很快的加入了新成员。最近angelababy 出席活动透漏自己生二胎的计划,黄晓明则宠溺地回答:“她说了算!”很多人也都留言说“还给不给单身狗们一条活路了
”但是有的大宝不同意要弟弟或者是妹妹怎么办?
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我看完这个小孩之后是又好笑又心疼,准备生二胎的妈妈要问一下大宝的意见,给大宝做一些思想工作,让他自己有一个心理准备。对于比较敏感的大宝千万不要先斩后奏。
生二胎怎么安抚大宝的情绪(出生前)
1、妈妈怀上二胎之后,肚子就会日渐隆起。妈妈要经常和大宝讨论肚子里面的孩子,问大宝你是喜欢弟弟还是妹妹啊,你将来可以和他(她)一块玩耍,要保护他不受欺负。从小就让大宝对肚子里面未出生的他,存在责任心有保护他的欲望。
2、妈妈在整理孩子小时候衣物的时候可以边收拾边告诉他“这件衣服太小了,留着给小宝穿。”“这双鞋子你穿不下了,给小宝吧!”有些简单的绘本,她自己也会说:“妈妈,这是小时候看的书,留给小宝看吧。”
3、妈妈正在给二宝做胎教的时候,可以告诉大宝,你在妈妈肚子你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给你做胎教,给大宝看一些他小时候的照片,讲一些大宝在妈妈肚子里面慢慢长大的事情,给大宝分享一下你怀孕时候的心情。
4、很多大宝不同意妈妈生二胎是因为怕到时候妈妈不爱他,不理他只爱二宝,所以妈妈要提前给大宝打预防针,“如果有人对你说,妈妈有了小宝会不爱你,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不会的,妈妈会永远爱我的!让大宝有安全感。
5、让大宝感受到有二宝的好处,鼓励大宝和肚子里面的二宝说话,唱歌,让他变的开始期待二宝的降生。让大宝一块给二宝添置婴儿用品。
6、让宝宝参与到给宝宝起名字的过程中,让大宝把自己不能穿的一些小衣服整理出来给二宝穿,这是一种很尊重大宝的方式,让大宝开始期待自己即将成为哥哥或者姐姐而感到兴奋之中。
如何正确同照顾两个孩子
家里面迎来一个比他要小的宝宝,大宝很害怕爸爸妈妈给自己的爱都转移到二宝身上,很多家长都说大的要让着小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公平对待,要让老大得到公平的待遇。
1、妈妈在照顾刚出生的二宝的时候会比较忙,有时候会顾忌不到大宝的感受。妈妈可以让大宝在旁边加入照顾小宝宝的任务,如递尿片、洗奶瓶等,并在当中肯定大宝的贡献和努力。
2、尽管妈妈每天照顾二宝很忙,那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单独二宝聊天、讲故事、唱歌、去公园散步,让大宝知道你没有忽略他,告诉他你还是很爱很爱他的。
3、要让大宝担当起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每天给二宝讲故事,体验一下换尿布的感受(妈妈要在旁边辅导),要好好爱惜二宝。
在《我们长大了》综艺节目中,聚焦了四个二胎家庭,四对暖心的兄弟姐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手足情深。
里面有一个叫大毛的**姐,潇洒活泼,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够懂事”,每次和妹妹闹别扭耍小性子走开后,听到妹妹的哭泣声,又忍不住折回去安慰妹妹,其实性格里还是很有“身为姐姐”的担当。
节目中的另一对暖心兄妹嗒嗒和暖宝,哥哥和妹妹去做任务,带着旧书去书店换玩具,在公交车上,哥哥一路将妹妹抱在腿上时刻保护着。换玩具的时候,哥哥也放弃了自己心仪的玩具,换了妹妹喜欢的。
可见很多二胎家庭里,大宝和二宝并不总是为了争夺父母的宠爱而“针锋相对”,作为哥哥姐姐,大宝心里都会有一种“照顾弟弟妹妹”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很多情况下都是父母灌输的,比如“你是哥哥,要让着点弟弟。”“你是姐姐,懂事点!不要跟妹妹抢玩具。”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强势,很反感听到父母这样说,越是要求他们 “懂事”,他们就越要做出反叛行为。
还有的孩子,性子比较温和,一开始被要求“懂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主动照顾弟弟妹妹的习惯。
一、被要求“懂事”的大宝,背后有多少心酸?
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姐姐正在写作业,几个月大的弟弟在旁边玩耍。“嘶——”只听到一声撕纸的声音,姐姐回头看到弟弟把她的课本给撕了,还摇了摇纸条乐呵呵地笑。姐姐抱着撕坏的课本,伤心地大哭起来。
奶奶闻讯赶来,看了看只好说:“弟弟又不懂事,他就是爱撕东西玩,你别怪弟弟,自己粘一粘就行了。”姐姐听了更委屈了,可是因为自己被要求“懂事”,也没有生气地动手打弟弟。
看到这你会发现,在二胎家庭里,大宝必须要让着小宝是常态,很多父母这样要求孩子“懂事”,而大宝自己也忍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做出哥哥姐姐应有的担当。
通常,看到大宝不和二宝争抢,而是谦让和照顾二宝,父母都会很欣慰,觉得大宝长大了、懂事了,可是这个长大和懂事背后的心酸,父母也应该多关切。
如上面提到的暖心哥哥嗒嗒,为了妹妹放弃了自己心仪的玩具的样子,令观众感到有些心疼。当和妈妈打电话时,被问到:“那你还爱妹妹吗?”嗒嗒抹了抹眼泪说爱妹妹。可见其实大宝“懂事”的背后还来自于手足情深。
二、从小就被要求“懂事”,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少年说》节目里有一位姐姐,站在勇气台上对自己两个月大的弟弟喊话道:“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那么懂事!”
因为父母从小要求她要懂事,她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因为害怕父母失望,藏起来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因为不想父母担心,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
似乎在很多父母眼中,年长一些的孩子就被贴上了“成熟、懂事”的标签,所以他们不能与“幼稚、任性”的弟弟妹妹计较。
可其实,在一些家庭里,大宝与二宝可能只相差两三岁,同样是小孩子,他们早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弟弟妹妹,如何对大人察言观色,如何忍痛割爱……
逛庙会的时候,琪琪看着旁边小摊贩卖的糖葫芦很想吃,但还是默默忍住了口水。这时候妹妹也看到闹着要吃,于是妈妈掏出10块钱跟琪琪说:“琪琪,你去买两串糖葫芦吧。”
琪琪高兴地点头:“好的!”一溜烟跑到小商贩前,一问才知道,10块钱只能买一串糖葫芦。妈妈看到琪琪只拿了一串回来,问她为什么,琪琪撑着笑脸说:“钱只够买一串,没事,妈妈我不想吃。”于是妈妈夸奖她说:“琪琪真乖。”
因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照顾妹妹,谦让妹妹,琪琪总是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先给妹妹,于是就能换来父母的认可和夸赞,活成了父母要想的那种“乖巧、懂事的孩子”,却压抑了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当我们为了得到他人赞赏而采取行动,这时行动本身会让人赤裸裸地回想自己的懦弱。对人类来说,这种态度是最残酷的屈辱,会导致一个人胆小怕事。”
三、父母这样做,孩子才不会觉得被差别对待
1)当孩子们出现争执,不要第一时间指责大宝
有的父母可能没发现,小宝更容易“利用”父母软弱的一面,只要自己“装哭”,就不会挨责罚。
所以有时候,俩孩子发生争抢,小宝往往是哭天喊地的一方,其实他也不是故意的,因为年纪太小的孩子没有物权意识,有时候只是凭着喜欢的直觉去得到东西,只要大宝不给他,他就觉得哥哥/姐姐不爱他。
还有的时候,小宝故意“欺负”大宝只是为了得到哥哥/姐姐的注意,如果大宝不和他玩,就会开始哭闹。
很多父母看到小宝哭得那么难过,就会第一时间指责大宝,其实大宝也很委屈。这时候父母不要总是说:“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而是说“小宝很喜欢哥哥姐姐,你要多陪陪他玩。”
2)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根据性格特点区别教育
二胎家庭里,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孩子都是心头宝。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上,父母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但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区别教育孩子。
有的孩子相较成熟、稳重,这不是你可以较少关切他的情绪的理由,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有的孩子表面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是心里能藏事儿,父母就要更频繁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不是总想着“一碗水端平”,两边给的一样多就可以,而是根据大宝和二宝的年龄差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你们家的大宝和二宝是如何相处的呢?你会要求大宝懂事,处处让着二宝吗?怎样让两个孩子互相照顾着一起成长?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