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姓钮祜禄氏,镶黄旗人,是三等承恩公穆杨阿之女,比咸丰帝小6岁,在咸丰为皇子时便嫁给了咸丰。咸丰帝登极后,二年封为贞妃,后晋为贞贵妃,当年十月被册立为皇后,那时她才16岁。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逼进北京,钮祜禄氏随驾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此时她25岁。同年咸丰帝死于热河。钮祜禄氏无子,由懿贵妃(慈禧)6岁的儿子载淳(同治)即位。同治皇帝即位后,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因为慈安居住于紫禁城内东路的钟粹宫,所以又称东太后;慈禧居住于紫禁城西路的储秀宫,故又称西太后。1慈安性格宽厚干和,生活节俭。据记载,她在宫中不着绫罗绸缎,穿的是素净布衣,帷帐的罩、雨披等也不用绣品,特别看不惯国外舶来品。所穿的绣鞋都是督率宫女们亲做。她每年还必亲手做一双鞋子给咸丰帝穿用。对官员们进贡的冠服、首饰,她都让宫女们拿出去退还。她经常对慈禧和其他妃嫔们说,臣子多一份贡献,便是暗地里教他们做贪官,多一分对百姓的搜刮。平时,她举手投足,必遵礼法。虽然容貌美丽,但端庄稳重,从不媚上。面见皇上,亦着礼服。咸丰帝虽然风流好色,但对钮祜禄氏是很敬重的,还替她取了一个雅号“女圣人”。咸丰帝临终前一年,越来越尊敬信任慈安,对慈禧倒是疏远的。2 咸丰帝重用肃顺,但肃顺虽然办事有魄力有决断,然其刚愎自用,排除异己,保守颟顸,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倒还应付自如,而对洋人则畏之如虎,连面都不敢见。咸丰帝逃亡热河,便是他怂恿的,而且他此时亦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这样,他树敌过多,几至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 肃顺的作为难免要传到慈安的耳中,所以当慈禧和肃顺矛盾激化后,慈安主要是从保护幼帝方面考虑,站到了慈禧和恭亲王奕沂一边,支持发动了辛酉政变。当时由奕谖等人草拟的肃顺等人的罪状诏旨,就是由慈安藏于内衣之中,最后对诛杀肃顺等人起了决定作用。 因清朝没有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慈安开始并不同意垂帘听政。辛酉政变成功后,她虽和慈禧一起登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但并不干政,事无巨细,都是慈禧处理的。慈禧对慈安表面上十分尊重,从不违忤,但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对后宫的治理态度亦不一样,于是两人的矛盾于暗中越积越多。 首先一件大事便是慈安发旨诛杀了慈禧的亲信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对慈禧极为孝忠,在辛酉政变中,他内外传递信件消息,立下功劳,因此慈禧对他更是宠信有加。安德海持宠傲岸,有时连慈安和恭亲王的账也不买。在同治八年时,安德海借口为同治帝采办衣物,竟不顾清朝内监不得出京的祖制,取得慈禧太后的同意后,便驾船自通州出京,挟妓插旗,笙箫鼓乐,一路往南方驶去,沿途骚扰百姓,并勒索地方官送礼。刚直不阿的山东巡抚时宝桢听说安德海违制到了山东后,一面严令手下跟踪追拿,一面写了奏章,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交于恭 亲王代为上奏。恭亲王接到密折后,故意避开慈禧太后,直接去见慈安。慈安虽然担心直接处治安德海会影响两宫关系,但若不处治安德海,则清朝祖制便受到影响甚至—朝扫灭。于是 慈安发出谕旨,要对安德海“严密拿捕,就地正法。”丁宝桢接旨后,派一总兵官在泰安县境内拿捕了安德海,押到济南不由分说,便砍了安德海的头。当年安德海只有26岁。 此事传到宫中后,慈禧查明原因,大怒道:“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孰料她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 慈安和慈禧的矛盾在为同治帝选择皇后的何题上,更加激化。 同治十年,同治帝到了立后的年龄,慈禧的心思中是富察氏,因她性情娇憨,老实易于受摆布,便于慈禧继续揽权。而慈安看中了阿鲁特氏,因她出身于状元之家,端庄稳重,颇知大礼,诗书娴熟,才名素著,正是母仪后宫的人选。 选后那天,慈禧觉得自己的儿子当然是自己说了算,慈安不过是个摆设。不料慈安当仁不让,提出了阿鲁特氏。慈禧见机不妙,传恭亲王奕沂进宫商议,没想到奕沂表态同意慈安之意,慈禧无奈只好把赌注押在同治帝身上。同治帝惧怕母亲,但见慈安的鼓励的眼光,便把立后用的镶玉如意交给阿鲁特氏。 慈禧十分气愤,她感觉到,慈安、恭亲王、同治帝,再加阿鲁特氏,将直接威胁到她的地位和权力。 当同治帝逝去,阿鲁特氏自尽后,光绪帝对慈安亦犹如母亲,这也引起慈禧的嫉恨。而且,慈安在重要的礼法上从不退让,如光绪六年,两宫太后和光绪帝亲往东陵致祭,慈安认为咸丰帝在日慈禧尚是妃嫔,不应与自己并列,便令慈禧退后拜祭,慈禧本想争吵,但想有失体面,而且也争不过慈安,只得忍气吞声退后。 及至后来,李连英取代了安德海的位置,而且比安德海和慈禧更加亲密,此事慈安亦大为不满,曾严厉申斥李莲英,令慈禧与李莲英下不来台。慈安屡屡对慈禧如此,慈禧对慈安恨极而不敢在其面前专恣,实是因为慈安密藏咸丰帝密诏所致。咸丰帝临死时,写下遗诏,独交与慈安。诏中言道:“所不能释然者,懿贵妃即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朕实不能深信此人。此后,如能安令守法而已,否则,著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朕前,凛遵无违,钦此。”上面盖有“同道堂”朱红印文。 此事竟被安德海探知,密告了慈禧,慈禧想方设法要消灭这道遗旨。“东陵祭后,她(指慈禧)想消灭遗旨,正苦没法,巧遇慈安后稍有感冒,太医进方,没甚效验,过了数日,不药而愈。慈安后遂语慈禧,说服药实无益。慈禧微笑,慈安不觉暗异。忽见慈禧左臂缠帛,便问她何故慈禧道:前日见太后不适,进参汁时,曾割肉同煎,聊尽微忱。慈安闻此言,大为感动,竟取出先帝密谕对她焚毁,隐示报德的意思。其实正中了慈禧的隐谋。”这是《清官秘史》所记的,可信程度很大。焚毁密诏后的第二年,即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又“偶染微疴”,此时,慈禧暗中以毒药下于慈安的食物中,慈安中毒而死,享年45岁。同年九月,慈安被葬入普祥峪定东陵地宫,至光绪三十四年,全部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因为慈安陵容易被盗,所以这里不对游客开放。慈安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内,慈安陵又叫普祥峪定东陵,因为葬着慈安皇太后,所以也被称为慈安陵。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这里有217座宫殿牌楼,组成了大小15座陵园,在这里可以欣赏古代皇家的陵寝,建筑都很有特色。
清东陵景区在每年4月1日-10月31日的开放时间是08:00-17:00,在11月1日-次年3月31日的开放时间是8:30-16:00,大家去游玩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大家来到唐山,还可以到以下景点游玩:
月坨岛:
月坨岛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它是天然的浴场和生态旅游度假区,也是中国最美的八个海岛之一。整个岛呈弯月的形状,所以叫做月坨岛,岛上建造了风车、小木屋,还有大片的花海,非常具有荷兰风情,这里的景色优美,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带着小孩过来游玩。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古城街道,古城复原了古城门、杨三姐告状的老县衙、钟鼓楼等建筑,景区内还有小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四合院客栈一条街,大家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明清风格中式古典建筑群,还能够品尝当地的美食。
十一娘知道自己此次回到罗家是要成为家族联姻的牺牲品,她不愿意自己的一生就这么断送,于是就想要带着吕姨娘一起逃走。她策划了逃跑的路线,想要租船回余杭,正好知道了林世显要南下,于是就相约两人一起离开。
两人约好了要在下月初一在慈安寺门口见面,但是没有想到出了吕姨娘被刺杀的事情,十一娘没能守约。当天,林世显在慈安寺门口等了很长时间,直到确定十一娘不会来了,才和随从离开了。
这一别就注定了两人是有缘无分,等到再相见时,十一娘就已经成为了永平侯夫人。只是那个时候林世显还不知道十一娘的身份,十一娘到师傅的仙绫阁里教那些灾民如何刺绣,为了方便就做了少女的打扮。
仙绫阁的灾民始终不知道十一娘的真实身份,而冬青和简师傅也都称呼她为十一娘,于是就误导了林世显,让林世显以为她就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林世显为了接近十一娘,还入股了仙绫阁。
十一娘在仙绫阁与林世显再次碰面,得知原来林世显就是当初解决“买米”事件的人,对林世显更加感激。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十一娘知晓了林世显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区家的庶子区彦行。
而林世显在帮助十一娘调查吕姨娘受害之事的过程中,也知晓了十一娘的身份,原来她已经嫁给了永平侯徐令宜。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林世显还不愿意接受,直到亲口从简师傅嘴里得到证实他才相信。
剧中琥珀对林世显也很有好感,但是两人是否有结果却并没有交代,这就可以留给观众猜想了。林世显不是有门第之分的人,只要是真心喜爱的人,不论什么出生他都能接纳。
慈安太后
在很多人眼中,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总是一个“权威”,任何事情似乎都会由慈禧太后来作主,她垂帘听政很多年,早已经把大权牢牢握在手中了。不过与她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个慈安太后,她虽然比不上慈禧有名,而且同治帝还是慈禧的亲儿子,但是在身份地位上面,慈禧始终比不过慈安,这究竟是为何慈禧太后为何赢不了慈安太后
1慈安太后俗称东太后,是咸丰帝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大阿哥载淳(即同治帝)即位,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联同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除顾命八大臣,与慈禧太后一同垂帘听政。由于东太后是皇后、西太后是嫔妃,因而所有的一切东太后都有优先权
同治帝赠予嫡母“慈安”、生母“慈禧”的徽号。慈安太后住在东宫,慈禧太后住在西宫,因此俗称东太后和西太后。在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中,与西相比,东为上。麻将用语中“庄家”被称为“东家”,也是由此而来。
大正天皇的嫡母是昭宪皇太后,而大正天皇的生母柳原爱子则没有成为皇太后,只是得到了正二位的位阶。与日本皇室典范相比较,清朝的祖制更为温和,因此作为生母的西太后也能顺利成为皇太后,但西太后必须甘于低于嫡母东太后一个级别。
东太后性格文静,据说接见大臣时笨口拙舌,几乎什么也说不了。对于当时的妇女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问题只在于她不能读写,用很难的书面语书写的公文。但是,她绝非无能,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性。
垂帘听政时,根据咸丰帝的遗训,东太后保有“拒否权”。对于大臣呈上的奏折,她可以做出裁决,下达敕谕时,上方要盖有东太后持有的“御赏”的印章,下方要盖有同治帝持有的“同道堂”的印章,两方的印章合在一起才算有效。如果东太后拒绝盖章,奏折的议案就不能通过。
同治帝“同道堂”的印章,由西太后代替年幼的儿子盖下,但那始终是代行。西太后自己并没有从咸丰帝那里得到印章。因此,就连西太后也不能与东太后对立。
3另外,“御赏”、“同道堂”两个印章,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开始亲政才不再使用,此后在宫中保管,并流传至今。这两个印章与清朝的公用印章相比,个头小,雕刻的字体也不能称为上乘。其与当代中国的酒店商铺中作为礼品出售的印章差别不大。这两个印章,原本是咸丰帝用于书画落款的私印。国政上使用这样的私印史无前例。作为自己充满温情的遗物,咸丰帝特意选择了即使是妻子和幼子那样的小手也可舒服使用的小个头的私印。
从保有“御赏”印章这件事似乎也可以知道,东太后并不是西太后的傀儡。不仅如此,西太后有很多次都输给了东太后。
辛酉政变的“四人组”之中,西太后唯一比不上的就是比她小两岁的东太后。咸丰帝在世时,东太后为皇后,西太后为贵妃。因其身份的差别是决定性的,即使二人同时成为皇太后,直到最后这一差别也未消除。
如果根据儒教的思想,皇后为正妻,嫔妃为侧室,两者间有天与地般权威上的差别。同治帝的嫡母始终是“母后”东太后,而不是“帝母”也就是生母西太后。同治帝即位后,“母后皇后”即东太后,因新皇即位即刻被封为皇太后。而“圣母皇后”即西太后则晚一日被封为皇太后。万事都是有规矩的。座席的位置、陵墓的规模等等,所有的一切东太后都有优先权。
在古代,一个女人在婆家的地位,除了取决于娘家的根基背景,更取决于其是否为婆家诞下子嗣,为这个家族开枝散叶。平民百姓如此,皇家犹甚。
然而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女子,一生无子,却受尽荣宠,稳坐后位,不仅在早年碾压后宫众佳丽,即便皇帝驾崩后,仍能压制另一个皇太后。这个女子就是清朝的慈安太后,而被她压制的是以霸道专横闻名的慈禧太后。
晚年的慈禧因牝鸡司晨为大众所知,故多数人认为慈安不过是衬托慈禧的一片绿叶,可忽略之,然而略谙慈安履历的人都知道,这个女人不简单。
在清朝,有八旗,有满族八大姓氏,八旗中以正黄旗、镶黄旗及正蓝旗为上三旗,基本由皇帝担任旗主。八大姓氏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及钮枯禄氏),即便不懂清史,略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也对这几个姓氏不陌生的,随便一个姓氏都能叫出一个皇后来。
慈安属镶黄旗钮枯禄氏,其身份之尊贵,毋庸费词了。
1850年,咸丰即位,1852年2月钮枯禄氏以秀女身份入宫,4月便封嫔位,赐号“贞”,6月拟为皇后,10月正式册封皇后。时年十六岁。
四个月便从一个秀女跃为皇后,这种升职速度不亚于火箭啊,而且钮枯禄氏的“贞”字封号,在满文中是“贞节”,汉语里引申为“正”。此为“正宫”之意。这么一个封号,已经压倒一切后宫嫔妃,反观慈禧,入宫五年才爬到了兰贵妃之位,这种速度在后宫虽很常见,但跟慈安比起来,真乃霄壤之别了。
慈安能得咸丰如此青睐,仅仅因其家世根基雄厚远远不够的,其容貌之端庄秀丽,品质之高洁坚忍必不在话下,而从其一生无子却能在咸丰帝驾崩后仍能稳坐后位,可见其亦有手段心机。
慈安本性娴静淡雅,权力欲远不如慈禧。咸丰帝驾崩后,八大顾命大臣专横傲慢,视几位寡母孤儿为无物。面对如此境地,慈安和慈禧决定联合奕䜣发动政变,迅速消灭八大臣集团,拉开了垂帘听政的序幕。
虽说是二后听政,且慈禧权欲极盛,但遇到需要拿主意的,慈禧仍得经过慈安的同意。如:《清宫遗闻》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看来看去,还是慈禧干苦力,慈安拍板嘛。
而有趣的是,在慈安无后,慈禧有子的情况下,二人竟还能相安无事,及至同治帝选后,慈安还能为其出主意,更有意思的是,慈禧和慈安都各推一人为后,同治帝竟听了慈安的建议。这绝非是靠心机能做到的,而是慈安超凡的个人魅力。
慈安的胸怀气度,在其抚养同治帝一事上便能窥见一二。在清朝,妃嫔的儿子但凡被选为太子,必须过继皇后抚养,而生母要想看到这个儿子还不是易事。然而慈安却打破这个规矩,她亲自请慈禧和自己共同抚养这个太子,理由是担心两宫太后被有心人离间,此时是非时期,最须团结。这样的胸怀和大局意识,令慈禧深为感服。这也是二人能垂帘听政多年,慈禧仍愿意被慈安压一头的缘故。
慈安大智若愚如此,可惜天不假年,1881年,慈安薨于钟粹宫,时年四十五岁。自此,慈禧大权独揽,开启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大清国开始被乌云笼罩,苟且了几十年后,颓然倾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