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关普京的趣事(摘自叶利钦的自传)
第一次认识普京
关于我同普京如何相识的问题,现在颇多传闻和杜撰。一般人认为,我们应该是在1996年认识的,当时普京任总统事务局副局长。实际上,我同普京相识要比这早两年。
1994年秋以前,我同普京没见过面。但是我听说,索布恰克有一个可靠的副手,此人总是迟到。记得有一次我同切尔诺梅尔金和索布恰克三人谈话,切尔诺梅尔金突然火了,他冲着索布恰克说:“多利亚,斯莫尔尼宫(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编者注)里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我在那儿召集一些人开会,我问:‘今年市外贸总额多少?’回答:‘不知道。’‘那么谁知道?’回答说:‘第一副市长普京知道。’‘他现在哪儿?’‘您别着急,他耽搁一会儿,但是肯定会来的。’果然,一刻钟过后,冲进一个人来……对政府总理怎么一点儿也不尊重?!”但索布恰克说:“对不起,您错了。的确,普京不太守时。但是此人非常可靠。您自己也清楚,现在找个真正忠诚的人有多么难。”这个情节我记住了。
枪击野猪 普京救了我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出发去离城80公里左右的狩猎场。一些圣彼得堡的官员随行,人不是很多。我们都身着迷彩服,拿着猎枪。这时我注意到一个人,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地抱着,就像拥抱一个心爱的女人。
我问礼宾官:“此人是谁?”“他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尔。”“啊,记得,有人对我讲过他。”
那天,我们决定打野猪。但是怎样才能将这个活动同正式谈话、同讨论国内迫切问题结合起来呢?大家最后决定,在草坪上摆上桌椅,备好食品,午餐会后直接去森林打猎。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开始吃甜点。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灌木丛中走出一个庞然大物,它站在那里,四处转动着眼睛,用蹄子扒拉着落叶。坦率地说,野猪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惊慌失措,当时由于我讲话时太激动,眼镜掉在了地上,于是10个随同人员都钻到桌子底下找眼镜。情况很危急!这时,我侧目看到,普京没有往桌子底下钻,下面已经没有地方了。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端着猎枪在一旁站着。终于听到两声枪响。后来了解到,同普京一起开枪的还有我的副官库兹涅佐夫。但是最后检查的结果表明,正是那个“总是迟到的普京”击中了野猪的心脏。
野猪的出现是由于猎场人员的疏忽,他们赶野猪时搞错了方向。
坦率地说,那天我们为普京喝了很多杯。我的第一印象很准确:这是一个强硬、不妥协和思维敏捷的人。我们非常友好地分手了。后来我多次回忆起那个秋天,回忆起那霉湿的落叶的味道,回忆起那惊险的瞬间和获救的场面。每每想到普京,我就想:“莫斯科需要这样的人。”一切就像预料的那样,命运终于使普京来到了首都。
我想辞职
我经过长期的、甚至于痛苦的深思熟虑之后,在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天,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
12月22日,我把普京叫到我的办公室:“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还记得吗,我任命你为政府代总理时说过,你是一个前程远大的总理。现在我认为让你接班的时机已经来临。”普京嘴角微微带笑,他在激动时往往这样。沉默了一会儿,普京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我不完全明白您的意思。”
我说:“我想辞职。”
在平常比较严肃的普京脸上顿时出现了各种复杂的表情。显然,他怀疑我是否在考验他:“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您已经决定了?”
我说:“我想和你一起作出这一决定。”他说:“我认为您的辞职对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巨大损失,如果总统选举提前举行,我还没有做好承担这么大责任的准备。”老实说,我很恼火,因为我期待的是另外一种回答——更积极更诚实的回答。“好吧,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你走吧。”我挥了挥手。
普京说:我想接班
此后几天我总是在想:我要辞职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应该让普京再当几个月总理?
12月27日,我录制了电视新年讲话。沃洛申(总统办公厅主任——编者注)几次想与我谈普京和以前讨论过的关于我辞职的问题,都被我打断了话题,因为我决定暂缓辞职。克里姆林宫内出现一片令人不安的停顿。
早晨我又把普京叫来,他说:“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上次我做得不对,实际上我能够接班,也想接班……”
“那就好了。”我说
普京挨打悟出的道理。
普京的第一次挨打,就悟出了一个受用终生的道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收获了。普京当时回忆说:当时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哪个小子看起来是个瘦猴。不过,我很快明白,他年龄比我大。力气也比我大的多。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是街头大学校给我上的重要的一课。由此使我获得了受益非浅的教训。
我从这个教训里得到了四点结论:
〈1〉首先是我做的不对,当时,那孩子只是对我说了句什么。而我却粗暴的把他给顶了回去。那话简直能把人噎死。实际上,我这样对待人家是毫无道理的。因此,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2〉如果当时站我面前的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也许我就不会对他这样粗暴了。因为这孩子看上去瘦骨伶仃,我才觉得可以对他撒野。但等我吃了苦头以后。我才明白,不论对谁都不能这样做。对任何人都要尊重。这是一次很好的,有示范意义的教训。
〈3〉我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我对错与否。只要能进行还击。就都应当是强者。可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给我任何还击的希望。根本没有希望。
〈4〉我应该时刻做好准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总体来说,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成为胜利者,那麽,在任何的一次打击中,都要咬牙坚持到底!
此外,普京还意识到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卷入冲突。但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就应假定无路可退。必须斗争到底。可以说,这一公认的准则是此后克格勃教给他的。但早在孩提年代的普京在他的多次打架中对此就已经烂熟于胸了。
此后,在克格勃的工作中,普京还掌握了另一条准则,那就是,如果你不准备动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应该随意恐吓别人。只有在你决定开枪的时候,才须掏出手枪。小时候在街头需要用拳头明确他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时,这位未来的总统就是这样做的。一旦你下决心打这一架。那你就要坚持到底。换句话说,就像是我们人民解放军所说的那样: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http://bbstiexuenet/post_2521543_1html
普京在圣彼得堡
1990年经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校长斯坦尼斯拉夫·梅尔库利耶夫的推荐下弗拉基米尔·普京成为列宁格勒苏维埃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索布恰克的顾问。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马林斯基宫开始了政治生涯。
在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当选为圣彼得堡市市长后1991年6月12日弗拉基米尔·普京成为圣彼得堡市市政府对外联系委员会主席。1991年8月份的政变之后圣彼得堡市市政府从马林斯基宫迁往斯莫尔尼宫。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斯莫尔尼宫一直任职到最后。1995年弗拉基米尔·普京担任圣彼得堡市副市长
Rough Guide
“世界音乐”的老法师厂牌,最擅长为音乐画地图,一张唱片+一本旅游指南是Rough Guide经典组合。
官方站:wwwroughguidescom/music
Nonesuch
Nonesuch Explorer无双探险家,是“真实的非西方音乐的米其林指南”。从1967年出品第一张巴厘岛唱片开始,一系列92张专辑,以极奢侈的品质标准,保证那些“从树下懒汉口中录来的采风”,获得让“发烧友也永不抱怨”的录音质量。
官方站:wwwnonesuchcom
Wicklow
“高地族长”幕后操纵的BMG分支厂牌,新近起家,但并不为凯尔特音乐所独享,旗下还可以找到一流的芬兰民族歌手,甚至电音红人Bill Laswell与图瓦朋克乐队Yat-Kha的奇异组合。
官方站:wwwwicklowrecordscom
Topic
始于1939年的伦敦,号称世界上最老的独立唱片厂牌,由一些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始。Topic是“图书馆”级别的厂牌,专收“档案录音”,曾经为不列颠音乐传统出版过20张一套的《人民之声》,如今正在分批整理大英图书馆三楼浩瀚的世界“声音档案”。
官方站:wwwtopicrecordscouk
Putumayo
倡导“快乐生活”的美国厂牌,每每挑各种好听入耳的音乐做成《咖啡地之音》和《世界的女人》之类的合辑。英国艺术家Nicola Heindl为每一张唱片设计了带有浓郁蛮荒风味的封面。不必特去唱片店,在全美2500个Putumayo咖啡店、礼品店和服装店里都可以找到。
官方站:wwwputumayocom
Buda
世界音乐在法国叫作Music du Monde,和Ocora厂牌相比,Buda的严肃精神和野心常常被自己那些“业余”的封面遮盖了。Buda搜集整理过来自亚洲、非洲、西伯利亚等地的“硬核”田野录音和传统音乐,亦有销量较好的融合世界音乐。
官方站:wwwbudamusiquecom
Palm Pictures
定位横跨新音乐、爵士,以及牙买加、非洲等地的传统音乐;是Howie B等大牌DJ经常光顾的世界音乐厂牌,亦是Baaba Maal自己的Yoff Production厂牌的母公司。
官方站:wwwpalmpicturescom
Real World
不得不提的世界音乐第一大厂牌。自摇滚明星Peter Gabriel创建以来,推出了Nusrat Fateh Ali Khan等第一批世界音乐明星,而背后担当制作的也往往是制作过Pink Floyd, Radiohead的大牌。每年夏天的WOMAD音乐节以及“真世界录音周”亦成了世界音乐的聚师大会。
官方站:wwwrealworldcouk
ARC
ARC是少数几个讲究大而全的独立厂牌。出版目录覆盖全球各个地区,可以在wwwarckmusiccouk上试听300来张唱片的片段。
Grappa
挪威的“世界音乐”代表,不断呈现着世界上最一尘不染的一支传统北欧音乐;Grappa和前卫大厂ECM挪威分部共享一间办公室,也一直紧跟着欧洲的新音乐时尚。
官方站:wwwgrappano
Magda
和Traditional Crossroad、Kalan等厂牌一起,推动着中东音乐走向世界,出品犹太、阿拉伯、土耳其等地的音乐。
官方站:wwwmagdacoil
Network
有20多年历史的德国世界音乐厂牌,旗下有多张关于苏菲神秘教、撒哈拉、吉普塞音乐的畅销专辑,内页有大幅精致的,很得收藏者青睐。
官方站:wwwwanrecordsnet
Ellipsis Arts
因出品既畅销又经典的唱片出名,如《全球手风琴》、《全球冥想》、《在图瓦的内心深处》等等,更因其擅长制作内页说明而出名,比如图瓦一辑的小册子甚至包括“血肠”的制作方法、《电子音乐的早期大师》的说明书长达96页。
官方站:wwwellipsisartscom
Late Junction
英国世界音乐大本营BBC广播3台自创的厂牌,产品特点是适合深夜聆听,各种音乐类型没有边界、相互交叉,是谓“深夜交叉点”。
官方站:wwwbbccouk/radio3/world/ljrecordlabelshtml
JVC
日本人如果迷上什么事,即便是边边角角的料都会被挖出来。即便是JVC这样的大唱片公司也有专营世界音乐的分支,更是以一网打尽环宇音乐为己任,除了浩若星海的CD唱片,甚至出过30盒一套的世界音乐大全VHS录象带,配有9本娓娓道来的白皮书。
Six Degrees
一家专营world beat的唱片公司,除了大卖的Bebel Gilberto是他们的看家货外,Travel系列也成绩不俗。他们以轻飘飘的旅行心情,来制作世界音乐,有一搭没一搭地放在卧房听最适宜。
官方站:wwwsixdegreesrecordscom
音乐资料-世界各大音乐厂牌介绍
古典发烧音乐唱片品牌介绍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音乐CD时有的放矢,现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 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思、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 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水准。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著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著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遍使用。 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 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术。另一套为The Early 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
Dee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RCA 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 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 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己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9%的份额。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l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 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 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 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家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
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著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著,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z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 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罗森伯格(Carol 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harmoania 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 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鸣曲”。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 Classical 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 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 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己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廉物美的选择。
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选品牌。
古典发烧音乐唱片品牌介绍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音乐CD时有的放矢,现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
主要有4部
肖1 5 7 11
主要介绍三部
(1)
列宁格勒交响曲
即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1906-1975)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OP60)。
《列宁格勒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令人想象不到……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那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
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
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结构上看,第七号交响曲显得冗长(全曲约70分钟,是他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而且有些“不均衡”,光是第一乐章就占了全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根据肖斯塔科维奇1951年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是一部一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分别是:“战争”(War)、“回忆”(Recollection)、“祖国的原野”(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胜利”(Victory)。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第七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作曲家们在从事创作时,总会有某些特别的“情境”刺激他们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亲朋好友间的情感联系、自己对于生活经验或生命的沉思默想……等等不一而足。身为听众的我们,则可以从他们所要抒发的情感总寻找共鸣、感动,或者从音乐中“回顾”他们创作的情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自然也具有此项性质,不过,由于他身处于当时的环境,使得这件原本单纯的创作动机变得较为复杂。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为纪念列宁改为此名(现名圣彼得堡),自1703年建城开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一直都是政经文化重镇,许多艺术家都曾活跃于此,纳粹进攻苏联时,肖斯塔科维奇居于城中,并且曾亲自在前线协助作战,第七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就是在此危城中完成,至于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在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外界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古比雪夫(kuibyshev),并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作品。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第七号交响曲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生。
此曲的标题“列宁格勒”本来已经大致告诉我们它想要呈现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军团围攻的列宁格勒而作。然而,1979年一部号称是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证言》(Testimony)的出版,为原本单纯的写作动机平添了复杂的因子,诸如:“我在写作此一主题(注:指第一乐章的“入侵”主题,小鼓声不断重复的乐段)时,心里想的其实是另一种摧残人性的敌人”、“我写的是……暴政下牺牲的几百万人的追悼之歌”等字句,强调的反而是谴责极权政体对无辜人民的任意侵凌,本曲想当然应具有的爱国主义反而未见着墨。不过,由于这本回忆录的内容争议颇大,它所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的参考之一,倒不见得要全盘接受。总之,无论肖斯塔科维奇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一役,绝对是他创作第七交响曲最重要的触媒。
(2)
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g小调,作品103)
交响曲是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谱写的。
1957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由苏联国家交响乐队首次演出,H·拉赫林指挥;总谱由音乐出版社和《苏联作曲家》出版社于1958年第一次出版,作者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谱于1958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8年交响曲获列宁奖金。
乐队编制:短笛(=长笛III),2支长笛,2支双簧管,1支英国管(=双簧管III),2支单簧管,1支低音单簧管(=单簧管III),2支大管,1支低音大管(=大管III),4支园号,3支小号,3支长号,1支低音号,定音鼓,三角铁,小鼓,钹,大鼓,锣,木琴,钢片琴,排钟,竖琴(2—4架),第一小提琴(16—20把),第二小提琴(14—18把),中提琴(12—16把),大提琴(10—14把),低音提琴(10—12把)。(演奏时间——58分钟)
这部交响曲,许多特点同作曲家以前的交响曲有着继承的联系,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那种新的东西,即十年来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中——首先是作曲家在声乐体裁(清唱剧,大合唱,合唱音诗)方面所获的经验。
如果不算单乐章的第二和第三交响曲(一种试验性的作品,并且在音乐舞台上没有上演),那么第十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部标题的交响曲,名副其实的标题交响曲,亦即具有标题,是作曲家在交响曲手稿上宣告的标题(交响曲和它各乐章均有名称),而不是一种没有写进手稿的一些言论(和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标题甚至是情节性的,可是,其它乐章的性格,看来,阻止了作曲家把整部交响曲视为标题作品,并写在手稿上)。
1905年革命的主题以前就引起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兴趣:它反映在合唱长诗的套曲里(用革命诗人的词)。套曲的核心长诗是《一月九日》。它的主题材料运用在第十一交响曲里。此外,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里还运用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革命歌曲——《听》,《囚犯》,《你们牺牲了》,《发狂吧,暴君》,《华沙革命歌》以及选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T·斯维里多夫的轻歌剧《亚洲金莲花》的一个主题,剧情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由此可见决定交响曲标题性的。不仅是交响曲和它各乐章的名子,而具是交响曲所运用的声乐旋律的总的意义(还有具体的词)。
实质上,第十一交响曲是一种新型的标题交响曲,鲜明的图画造型性与深刻的表现力,以及异常完整的交响戏剧性相结合。
第一乐章,《宫廷广场》(Adagio,g小调)体现黑暗的,压抑的宫廷广场的形象,成为沙皇俄国,君主专制,兵营和监狱的化身。
交响曲开始的主题可称为“宫廷广场的主题”。它由加弱音器的弦乐(与竖琴协助)同时在五个八度中,以最弱的声音奏出。
这个主题,在调式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创造出“空温”,“冷漠的”空间总括形象,同时引起一种忧郁的,痛苦的,压迫的感觉。有的并同时机械式的定音鼓的主题和战争的信号(加弱音器的小号以一阵阵的小鼓声为背景,使场景具体化了)。
定音鼓的主题是用肖斯塔科维奇曲型的小调的三个音,降第四级音(g小调中降c代替通常原位c)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些音调,运用小调音阶的I音级,III音级和降IV音级,在交响曲的以后乐章里也有很大的意义。
整个描写主题的总和——“宫廷广场的主题”及其主题构成物——重复出现(带有变化号)。接着出现“宫廷广场”主题的新的变体,象祈祷的宣叙调,最后,过渡到第一乐章的以歌曲“听”的旋律为根据的第二部份。
让我们看看这首歌曲的第一段词(H戈尔次——米列尔词)
秋夜黑暗,象暴君背信,象他的良心。比这个夜更黑暗,是雾中升起了监狱阴森的幽灵。周围的岗哨懒洋洋的一步一步走在夜间的寂静时,时而听见拉长的,忧郁的声音传来,犹如呻吟听……(各段副歌只唱一个词“听”)
旋律(用降A大调)在交响曲中的长笛担任,而它的短小的副歌(“听”)——由加弱音器小号担任,加弱音器的长号与低音号配合它们。
歌曲的出现非常自然,并非偶然:在它的旋律开始有一个反复(八分音符三连音),是定音鼓主题中一个音的类似反复引深出来的(这个主题在歌唱的时候作为背景继续奏出)。
“宫廷广场”主题的提示以后,歌曲“听”的旋律又一次出现——这一次加弱音器小号奏出的。此外,如果在第一次陈述时歌曲的整个旋律保持不变的,那末,现在作曲家重新陈述它的时候,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高潮,接着出现歌曲动机的自由的展开,最后,是一首新的歌曲——“囚犯”(H·奥加列夫词):
夜是黑的,抓住时机!监狱的墙固若金汤,两把铁锁,锁住它的大门。
旋律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然后由长笛和单簧管重复。与旋律同时奏出的是歌“听”的动机。
此后先前的主题材料以压缩的形式反复,但次序相反:先是歌曲“听“(大管)开了,然后是”宫廷广场“主题和与之相汇合的定音鼓主题,信号,祈祷宣叙调(信号旋律的反复是激烈的:旋律由两支小号奏出,第二小号比第一小号进入晚一小节并且低五度,形成了二声部卡农)。
第一乐章以小号演奏的歌曲“听”副歌的两个轻轻的呼声结束了。自由处理的五个部份对称是第一乐章的曲式基础。如果开始的主题的总和(宫廷广场主题,定音鼓主题,信号,祈祷宣叙调)用字A标出。那段以歌曲“听”的旋律为主的用字母B,而奏出歌曲“囚犯”的那一段用字母C标出,那么整个第一乐章总的示意图就是:ABCBA。曲式的对称在这种情形之下再一次着重指出这个乐章的基本形象的禁闭,发呆,压抑的性格。
第二乐章,“一月九日”(Allegro,g小调)就其戏剧意义而言,是作品的中心乐章,作品的主要情节的活动得到展开。而对于这个Allegro来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展开的前奏。
从形式上讲,第二乐章是十分自由解释的奏鸣曲Allegro(无再现部)。第二乐章明显的分为两半,用前一个乐章宫廷广场主题的陈述使用彼此分开。Allegro(呈示部)的前一半的形象是人民的游行队伍,他们向沙皇的请愿,后一半是君主专制对这个请愿的犯罪的回答。
之后,像在第一乐章的最后的几小节一样,弦乐声音停息,只有用竖琴衬托的铜管乐的声音,最后,副歌“听”(小号)的呼声静下来,第二乐章以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急速运动开始。
这个“旋风的”主题可视为波涛汹涌的“人海”的主题。(降b,g,降c音)。
几小节以后,在“旋风的”主题的背景上,陈述另一更有歌唱性的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不难看出,按照轮廓,新主题与“背景的”主题相似,但它的陈述使用了更大的音值和俄罗斯民歌常用的自然的小调(没有降音级)。
这个主题是肖斯塔科维奇从它的合唱长诗“一月九日”中引用的,在那里这个旋律所配的歌词是:“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向周围瞧瞧吧:沙皇的仆人让我们无法生存,无法忍受”(在交响曲中旋律有些变化:每一句都重复,这加强了总的范围形成了,俄罗斯民歌曲型的结构a+a+b+b)。主题的民间风格显而易见:它的音调近似俄罗斯民间器调的旋律。在借助于这样的音调来体现痛苦的,受压迫的人民的形象时,肖斯塔科维奇以新的方式实现了穆索尔斯基的传统。
主题丰富的变奏发展形成增强和减退的两个大的波涛,符合于奏鸣曲呈示部的主部和副部。在第一个波涛的末尾,小号低声吹出新主题,它也是从合唱长诗“一月九日”中借用的,这个主题揭开长诗,它的歌词是:“脱帽,脱帽!”这个主题在交响曲中具有巨大的意义,成为它的主导主题之一。它的最初的出现彷佛预示着凄惨的事件。
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波涛”)部中的第一部分用主调(g小调),第二部也就是在那个主题里“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用的是新调性(降b小调),相当于呈示部的副部。——主部和副部的结构用同一主题材料在十八世纪音乐中而在十九世纪音乐中罕见。
在这部分开始,主题曲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用平行三度奏出。在合唱长诗里——“善哉你,沙皇……”也是用民歌特有的平行三度陈述的。在交响曲中,这个因素在最大的程度上使人联想到低声的请求,联想到富有表现力的人声。
第二个波涛的高潮比第一个波涛的高潮获得更为强大的力量,然后,园号和大提奏出新的,坚决的“脱帽”动机的变体。
这个动机由不同的乐器重复和“善哉你,沙皇……”主题的尾声渐渐地平息了,接着宫廷主题(用a小调)出现了。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冷淡无情。之后接着出现它的“答句”——定音鼓的主题和小号的信号(后两者是用卡农陈述的,像在第一乐章的结尾一样,但是卡农在时间上更压紧了,音程更窄了——三度)。
信号之后,小鼓点声突然的侵入。核心的悲剧的插部开始了:暴力的,死亡的可怕的机械开动了。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最强地奏出赋格主题(a小调)。(在主题最初几小节中总共运用三个不同的音:小调,I,III和降低IV级音,像定音鼓主题一样,从那里出再了赋格主题的这个音调。)
赋格的巨大的加强导致主要的高潮。在几小节的进程中只听见小鼓点声,辅以大鼓和锣的击奏,然后用整个乐队最强声奏出的宫廷广场的主题“倾倒”在听众头上。
主题改变到几乎无法辩认的程度。就是那个实质上是另一方面展开了:冷的黑暗的变成了疯狂——残忍的,流血的。这个主题猝然中断,定音鼓以最大的力量(在其它打击乐的背景上)打出赋格主题动机(建立在前面提及的三个音的基础上)。出现排炮的幻觉……
又一次宫廷广场主题,又一次排炮,再一次发狂,鲜血流满了广场——然后同时有排炮和它互相更换,整个乐队两次奏出“脱帽”的主导主题。
“排炮”嘎然而止。弦乐的颤音最弱地发出宫廷广场的主题声音(用主调性——g小调)。它的面貌接近最初的,但是毕竟是新的:在这里彷佛听见人声的合唱,低微的哭泣。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上,小号的信号,祈祷的宣叙调,变化了的(转入小调)歌曲“听”的旋律流逝而过。这个乐章以定音鼓主题的原来样式结束了。
在全乐章的整体结枸中,赋格和它之后出现高潮的插部,起着奏鸣曲Allegro中间部的功能,而就其形象内容和曲式中的地位而言,与第七交响曲中的“侵入插部”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不过由于标题所说明的意图,这里没有奏鸣曲形式的主要部中的第三部——再现部,而整个乐章由两半组成。不过结尾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再现部的作用。返回那个主调性(g小调),但主题的材料不是从Allegro的呈示部中引用的,而是取自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重要的是用不同调性(尤其大调性)演奏的第一乐章的各个主题,此刻在第二乐章的结束部中,都用一个主调性:把原先的主题转入一个调性,这正是古典奏鸣曲再现部的特点。
上述情况再一次提醒我们要把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每一乐章节具有独立的曲式),视为统一的作曲结构,视为大(四乐章)套曲里面的独特的小(两乐章)套曲我们曾提到第一乐章具有的,独立的展开的前奏的意义,它的主题材料(特别是宫廷广场主题)后来在奏鸣曲Allegro起重要作用,并在结尾部中占统治地位,而这个结尾部兼容奏鸣曲再现部和结尾部的功能。
大套曲中的小套曲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其它作品里亦可看到(例如五个乐章的五重奏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在音乐文献中,可看到独立的二个乐章的套曲,其第一(慢的)乐章对奏鸣曲Allegro而言,起前奏的作用(斯克里亚宾的第四奏鸣曲)。而且在某些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奏鸣曲的再现部与结尾部合并的倾向。然而,尽管存在各种继承联系,第十一交响曲前两个乐章的结构(无论是分别看还是一起看)完美的独创的,都是机地产生于作品标题“所示”的意图。
第三乐章,“永久的思念”(Adagio,g小调)——思念一月九日被枪杀的牺牲者的送葬曲。
这个Adagio的形式——三部曲式(带有压缩的再现部)。著名的革命送葬曲“你们牺牲了”旋律作为两端部的基础,在中间部里提供另一主题材料,这是作曲家以送葬曲和歌颂革命歌曲的精神写的。
Allegro用两个低微的和弦(拔弦)开始,——之后,这两上和弦象结束前一乐章的弦乐器低微颤音一样地平息了。接着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沉闷和断续地(颤音)奏出阴暗的前奏的主题。几小节之后,它成为中提琴(带有弱音器,柔弱处)奏出的旋律“你们牺牲了”的背景。在这个音域和它们音色的力度的条件下接近人声。
整个32小节的歌曲旋律,作曲家未加改变地留用了。而伴随的声部含有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降低小调音级,这个声部使色彩阴暗把悲痛的感情更为强烈的(于对交响曲的统一具有意义,伴随声部的最初三个音——依然是那三个音,即构成结束第二乐章的那个第一乐章定音鼓主题的三个音。
旋律“你们牺牲了”第一次进行以后,第二次开始了。但是在这里作曲家只保留前三小节的原样,之后以新方式发展主题动机,使之具有个性旋律风格的特点,使旋律的线更广阔,个别的音调更悲哀
同样,歌曲“听”的旋律在第一乐章中起初是用原样,之后用作者的自由变体。中间部在低音区和送葬曲(降f小调)的节奏里用铜管乐的和弦开始。然后用同样节奏奏出更明亮的,歌曲的曲调,它后来发展具有颂歌的性格,彷佛歌颂烈士为之献出生命的美好理想。立刻接着颂歌的曲调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和心理上的证明恰当的,作为Adagio“脱帽”主题的高潮。这以后,在小号和定音鼓发出一个响亮声音反复的背景上,Adagio前奏的动机又出现了。但是现在它们由整个弦乐组用最强音奏出的。然后产生歌曲“你们牺牲了”个别的乐句,最后,回到歌曲自身(再现部)——用的是它在第二次陈述时的变体(即在新的,作者写的变体,而不是原来的样子)。而且这次进行在再现部中十分简缩。
第四乐章,“警钟”(Allegro non froppo,b小调——g小调)体现了对一月九日事件人民革命的回答,当时,用列宁的话说,枪杀了对沙皇的信仰。这个乐章特点是有巨大的积极性,快速成和各种不同的运动。
终曲的曲式——自由处理的三部曲,在这里作曲家巧妙地把大量不同旋律统一起来。终曲以革命歌曲“发狂吧,暴君”——“发狂吧,暴君,愚弄我们,用监狱,镣铐凶残地威吓吧;我们力量在于精神,那怕粉身碎骨,可耻,可耻要消灭你们,暴君!”的第一乐句开始,铜管乐和低音木管乐奏出最强的声音。
Allegro non troppo
旋律的进行和这首歌曲的节奏在第一部中占主要地位,这里也有时出现其它主题的音调。在这段高潮中园号和小号隆重奏出主导主题“脱帽”。
中间部主要是以革命歌曲《华沙革命歌》曲调为基础。旋律(像歌曲“发狂吧,暴君”旋律一样的)不是立即全部陈述,而且用个别乐句的快速反复(弦乐器)
接着在这个部份中,小号吹出了T·斯维里多夫的轻剧“亚洲金莲花”(在轻歌剧中这个旋律是歌曲,工人们唱着歌走上街头)的主题。
这是终曲的唯一的大调主题,彷佛体现出战斗的愉快。
在再现部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小号的信号预示了它)“发狂吧,暴君”主题扩大了(大的音长——低音木管,铜管和弦乐的)而且这时陈述的不只是第一乐句,还有整个歌曲的旋律:
与歌曲的主题同时发出小号和园号的信号。接着出现轻歌剧“亚洲金莲花”主题的高潮(弦乐和木管最强奏出),之后闪现出第三乐章中颂歌的动机接着又是是小号和园号的信号(在快速运动中)。
终曲(Moderato)的主要的高潮中奏出的是力度很大的(乐队许多乐器用八度同音陈述的)人民的主题“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这是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典型的悲壮的高潮,强烈而愤怒地宣声真理,号召报仇,斗争。这里丝毫也没有像第二乐章副部开头那种器泣,“哀求”性的旋律了。
高潮猝然中断。在意识中立刻产生出对所经历事件的回忆。弦乐轻轻的奏出宫廷广场的主题。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的又一特点:在悲壮的高潮之后接着出现悲哀——抒情的“脱帽”的旋律,但是不像交响曲中迄今不止一次的出现的仅仅开始的几句,而整个悠长的旋律,像它在“一月九日”合唱长诗的开始那样。
然后结束部的开始。由低音单簧管以强音奏出交响曲第二乐章中“旋风”的主题——人民愤怒的旋风,它消灭暴君。旋风运动增强。在它的背景上园号响亮地奏出“脱帽”主导主题。其它的乐器加入到园号里边了。整个的主导主题越来越扩大,具有号呼——英雄的性格。排钟在叮咛响。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他将战斗。
如果你爱上了古典音乐,想较为系统地购买一批CD收藏及欣赏,如何入手才是捷径呢?如今是商品空前丰富、供大于求的时代,跑进唱片行,只见各种牌号、各种价格的古典音乐CD琳琅满目,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如果瞎买一气,很可能将来后悔。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刚开始收集古典音乐的朋友们做如下建议:
第一步,着手建立基础曲目CD库
不要单凭杂志书刊的零碎推荐无系统地乱买一气。所谓基础曲目,也就是历来最受欢迎、音乐厅演出次数最多、灌录CD次数也最多的那些经典曲目,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老柴的交响曲、4大小提琴协奏曲、10大钢琴协奏曲、歌剧“茶花女”、“卡门”,等等等等。这些最经典的曲目还是喜欢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必备的,即使你现在觉得不喜欢某位作曲家,但他最伟大的作品还是应该收藏的。即使您觉得没必要收藏,很有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心智的成熟,你终究还是会爱上他!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不要盲目的轻易购买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作品,尤其是在你并不熟悉这个作品的作者,指挥及演奏的情况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你买来就会发现其实它根本就不适合你,而且更惨的是它丝毫没有收藏的价值。
建立基础曲目库时,我的建议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买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或者拿索斯的CD,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覆盖面。曲目最好全面地覆盖巴洛克、文艺复兴,古典过渡时期、晚期浪漫派时期、民族乐派,经典歌剧等等古典音乐的各个发展时期的各种风格。
所谓“廉价双片系列”,是指大牌唱片公司推出的廉价系列CD,如德国唱片(DG)的双子星系列、荷兰菲利浦公司的DUO系列、小天使系列等。这些系列的CD都是一套两张,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钱,它们之所以便宜,一是因为里面的录音都是已出版过的老版本,版权费相对较低,所以厂商的利润比较容易满足;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家知道,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同,往往老是录音反而比新近的更精彩。特别是一些经过时间考验被证明是优秀的经典版本,出现在“廉价双片系列”中时,尤其值得购买收藏,比化大钱买新近的录音合算得多。
前面提到的各个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大致来说水准都是很高的,指挥家、演奏家和乐队也大多为名家,保险系数很高,说得再详细一些的话,DG的特色是德、奥作曲家的曲目,而且它的演绎几乎都是德、奥学派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乐队,但总的来说DG的录音素质不算超群。荷兰菲利浦的DUO系列录音水准超卓,音色精美、气氛亲密,最精彩的要算小编制的室内乐,几乎张张都够得上精品。室内乐爱好者应该多关注DUO系列。DECCA的特长是大场面的音乐以及歌剧,其60年代的录音有音效杰出而闻名,喜欢大型交响乐和歌剧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Double Decca上。EMI的录音效果比较中庸,多半是温暖厚实的风格,Forte系列里宝贝很多,演绎、曲目都比较经典,虽然价格比其他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贵一些,但还是物有所值。
最廉价的拿索斯CD要专门说说
许多乐迷、特别是部分资深乐迷对拿索斯CD一向存在某种偏见,认为演奏家和乐团都没有什么名气,录音也参差不齐,还不如买大牌公司的廉价双片。我也同意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总的来说,拿索斯近年来的录音地素质是越来越好了,凡是1992年后制作的较新的录音,水准许基本可以放心,很少败数,尤其是小编制的作品,精品不少,大编制的大型交响音乐相对来说稍差一些,但也有不少成功之作,可以参考英国权威性的《企鹅唱片指南》里的评价,凡被评为三星级的,一般都不会失望。
至于演奏家,大家要知道,拿索斯CD之所以便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依靠尚未出名,但水准优良的演奏家和乐团。他们的要价比大牌明星低得多,但很多时候艺术水准并不在大腕之下。很多崇拜大腕明星的乐迷只听大腕的表演,还没有听,明星效应已经先入为主地对他做了“大师的演奏一定精彩”的心理暗示,结果即使大师发挥得不好,他也会肓目叫好。如果撇开心理暗示,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听一些拿索斯CD的精彩演绎,我们应当承认,拿索斯里确实有不少好东西!
买拿索斯CD系列前一定要搞一本拿索斯的CD目录,因为里面很详细地注明了每张CD获得的评价和奖项。这些信息是选择购片的重要指南和参考。毕竟在精品为主的群体范围之内也会存在着一些不为人所爽之处。
建立基本曲目库时,还要特别当心那些包装很花哨历数万千精品于一身的所谓“精选集” (Best of XXXX)。不是说这种“精选集”不能买,而是要注意鉴别。很多精选集CD里的曲子确实很经典,但它是把每部作品里抽取一小段,如一个乐章,有的甚至一个乐章也不全,拼揍成一张曲目似乎很多、似乎内容很丰富的大杂烩。这种断章取义式的“精选集”我不建议买,因为几乎可以肯定你将来会后悔、会把它丢在一边。即使有自己很喜欢的曲子,为了那一俩首曲子来花一大笔资金也是投资过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得不偿失。
古典音乐的欣赏是讲究完整性的,把每部作品里抽出一段(往往是最好听的一段)拼凑在一起,初看好像很浓缩,很适合“初听者”,但初听者肯定是要成长的,肯定是要成熟起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对古典音乐不求甚解的初级阶段上。一旦初听者成熟起来,他就必然要知道作品的完整全貌,必然要听整部作品。那时,这些七拼八凑的“精选集”就失去了价值,只能被打入冷宫了,岂不浪费很得?倒不如一开始就买比较完整的“精选集”,这样,这张CD将来还是有价值,还是有欣赏的机会。
所以我推荐大家购买的,是那些收集完整曲目的“精选集”。菲利浦DUO系列这点做得很好,里面有很多Best of XXXX的CD收的都是完整的作品,而且选曲非常精密,反映出唱片制作人的水准,值得称许。
第二步,也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缩小范围。
在古典音乐的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大家知道,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接触到古典音乐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很多作曲家的东西,同时也会对很多一流的乐队、指挥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有所了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听的同时作些心得记录,并参考一些介绍音乐家和音乐史的辅助书籍读物,不必是很艰深的专业读物,只要浅显的入门书籍即可,就会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位作曲家作品的特色,以及表演艺术家们的演奏特色,以便从中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及演绎,避免你所不喜爱的。一本笔者十分推荐的经典读物是已故的杨民望编著的《世界名曲欣赏》 (上海音乐出牌社)。
慢慢地,你就会把古典音乐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线条串起来:从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复调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到淳朴典雅的早期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到开辟出一个新天地的乐圣贝多芬,再到优美清新的早期浪漫派全盛时期(舒曼、李斯特),发展到19世纪末的铺张绚丽的晚期浪漫派(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与回复古典风格的勃拉姆斯之间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你不可能喜欢所有这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从中找到最合乎自己性格的那一部分。这样,以后的购片和欣赏就可以大大缩小范围。
慢慢地,你还会知道,乐团的风格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德国乐团的风格是厚重、沉稳、大气,善于表现德、奥经典曲目,法国乐团和意大利乐团风格比较散漫自由一些,或者说“浪漫”一些,美国乐团豪放粗犷,偏向热烈外向,不如欧洲顶尖乐团细腻、讲究音色(但也有例外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慢慢地,你还会分辨海菲茨、斯特恩、格鲁米欧等小提琴大师音色和演绎差别,鱼宾斯担、里赫特、塞尔金、肯普夫、布伦德尔们的钢琴艺术的不同……。
虽说欣赏古典音乐是欣赏作品本身,从道理上讲演奏家应该是次要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演奏家的魅力历来一直是吸引乐迷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乐迷们、特别是有经验的资深乐迷们,不仅要听作品,还对演奏家特别地讲究。近年来,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奏家纷纷来国内演出,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音乐厅,已留下了帕尔曼、朱克曼、斯特恩、穆特、郑京和、夏利、迪图瓦等指挥名家的足迹。当这些大牌演奏明星来访举办音乐会时,你说是冲着演奏曲目而去听的乐迷多,还是冲着演奏家而去的乐迷多呢?
随着对音乐演奏家熟悉程度的渐渐提高,你还会懂得一个道理;没有一乐团、一个指挥家、一个小提琴家是全能的,能完善地表现所有的古典音乐。每个音乐家、每支乐团都有自己的特长——鲁宾斯担弹奏的肖邦远比他的贝多芬有魅力、海菲茨拉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好于他拉古典乐派、欣赏傅聪的钢琴艺术基本上只能听莫扎特和肖邦、美国作曲家的作品最好还是听美国乐队演奏……等等。知道了这些,你在挑选同一曲目的不同演绎版本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找出演绎较好的版本。当然,诸如《企鹅CD指南》之类的读物在这个方面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步,也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选购“由你所喜爱的演奏家表演的你所喜爱的作曲家的作品”。
到了这时,购买CD应该已经成为一种方向性很明确的行为,不再像第一步“建立基本曲目库”时那么盲目。因为你对古典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演奏家都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合乎自己口味、什么不合自己胃口,也知道谁适合演奏谁的作品。就以我自己为例,小提琴家中,我特别喜欢海菲茨、米尔斯坦、格鲁米欧等几位早已作古的前辈大师,所以就有选择性地买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曲目——如海菲茨演绎的勃拉姆斯、维尼亚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格鲁米欧拉的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米尔斯担表演的古典乐派作品等等。
注意一点,我不推荐买某位演奏家的“海菲茨全集”、菲利浦出品的“格鲁米欧全集”等,除非你钱多得用不掉,或者对某位演奏家的已达到狂热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位演奏家是全能的,全集录音中必然只有一部分精彩的演绎,必然包括一些“鸡肋”。
最后希望初入古典音乐殿堂大门的朋友们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购买唱片的时候能够少走弯路,祝大家永浴在古典音乐的长河中!
著名古典音乐唱片公司简介
据说,世界上的唱片品牌已有四百个之多。当然,有影响的品牌只是其中一部分,进入我国市场的,更只是一小部分。目前市场上有售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充其量不过二三十种而已。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唱片品牌在曲目、演奏家、侧重点、录音风格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乐迷来说,如果对这些唱片品牌毫无了解,在选购CD时就不免陷入盲目之中,容易走弯路。为了使乐迷朋友们在选择古典音乐CD时有的放矢,现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古典音乐唱片品牌做如下简介。
(一) EMI
EMI Classics:前身是唱片工业的鼻祖伯利纳创立的英国留声机公司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31年,为了在经济大萧条中求得生存,这两个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合为一家,并吞并了一些小唱片公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唱片出版集团EMI。
EMI的前身英国留声机公司使用的品牌是“主人之声”(HMV),英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商标则是“哥伦比亚”,在合并成EMI后仍分别使用。在战后的日本和美国,EMI一直使用Angel(小天使)商标,直到90年代才统一为 EMI Classics。由于资格最老,EMI拥有最为庞大的历史录音资料库。在这里,各个时期最杰出的演奏家都留下了录音,小提琴家克莱斯勒、阿道夫·布希、雅克·蒂博、海飞兹、米尔斯坦、西盖蒂、梅纽因、吉奈特·内弗、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费尔曼、杜普雷、托特里埃、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克伦佩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凯、比彻姆、朱里尼、穆蒂、滕斯德特、扬松斯、钢琴家科尔托、鲁宾斯坦、施纳贝尔、里帕蒂、埃德文·费希尔、吉赛金、所罗门、科瓦赛维奇、歌唱家卡鲁索、吉利、夏里亚平、卡拉斯、比约林、施瓦兹柯普夫、卡娜娃等等。近年来推出的新人更是层出不穷,韩国女小提琴家张莎拉、女大提琴家张汉娜、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威尔舍-莫斯特……往日的无比辉煌在新一代演奏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在整理再版老唱片时,EMI使用的数码处理技术十分成熟,先进的CEDAR程序更能减少老录音中的杂声而对音质毫无损害。日本东芝的2088技术也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用20比特分析力、88 2千赫的采样频率处理母带,改善了老录音的音色和动态。在近期再版的老录音CD上,ART(意为“艾比路录音室技术”)是常见的标识,告诉我们这张CD上的录音经过了艾比路录音室工程师们的精心处理。目前EMI正陆续推出的“世纪伟大录音系列”是其世纪末的重头戏,曲目和版本均经过精挑细选,大师荟萃,很有收藏价值。
home page emiclassicscom/phpNewSite/homehtml
(二)Sony/CBS
Sony/CBS:CBS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末叶的美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在唱片业的早期,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曾和RCA胜利公司的前身“维克多谈话机公司”一起,平分美国市场,并称为两大巨头。1924年,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和美国录音公司合并,成立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927年,它又买下了联合独立广播公司的无线电网,形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缩写为CBS。由于历史悠久,它资料库中的经典录音也不少。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塞尔金、卡萨德苏、昂特勒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罗斯、小提琴家斯特恩、弗朗西斯卡蒂、指挥大师瓦尔特、伯恩斯坦、赛尔、奥曼迪、阿巴多以及布达佩斯四重奏、朱利亚四重奏等举世知名的音乐家、音乐团体都为它灌录过大量经典唱片。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在60年代录制的指挥他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CBS的看家宝贝。八十年代,索尼集团将CBS的唱片公司买下后,把品牌改为SonyClassical。前些年,由于低价倾销,Sony/CBS的唱片曾经是价廉物美的代名词,可惜近年来不断涨价,目前已无优势可言。它近来的精品层出不穷,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普拉希亚、布朗夫曼、小提琴家拉赫林等人的唱片便大获好评。它也是较早采用20比特录音的唱片公司,在音质上一直保持着较高而稳定的水准。
(三) DG
DG:德国留声机公司的品牌。1898年,该公司由唱片业的创始人伯利纳成立,由英国留声机公司控股。1917年它从英国留声机公司脱离出来,使用Polydor(宝丽多)商标。由于卡拉扬、伯姆等一批大师的加入,它从五十年代迅速崛起,在古典音乐界树立起权威地位。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姆拉文斯基、阿巴多、约胡姆、弗利乔伊、布列兹、西诺坡利、加德纳、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米尔斯坦、克雷莫、穆特、帕尔曼、吉尔·沙汉姆、钢琴家霍罗维兹(晚期录音)、肯普夫、戈尔达、安达、米凯朗杰利、阿格里希、波里尼、齐莫尔曼、皮雷丝、大提琴家富尼埃、罗斯特洛波维奇、麦斯基、歌唱家多明戈、冯·奥特、奥菲欧室内乐队等新老演奏精英都在它的大旗下制作了大量经典唱片。去年,为纪念公司成立100周年,DG推出了一套宏篇巨制“DG百年特别专辑”,7大盒63张CD,搜罗了DG自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重要录音。今年,60张CD的“切利比达克专辑”是DG重点推出的一套唱片。Archiv也是DG的品牌,1947年创立,重点在于中世纪、巴罗克时期的古乐。1974年至1975年间,它曾推出规模浩大的巴赫专辑,共99张密纹唱片。现在,它旗下的著名艺术家有加德纳的英国巴罗克音乐独奏独唱团、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等。过去,不少人批评DG的录音质量参差不齐,音色较为严峻刚硬,不讨中国人的喜欢。近年来,DG坚持在新唱片的录制中使用它的4D专有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它的CD音质已稳定在很高的标准上。
(四) 飞利普(Philips)
飞利普(Philips):1950年在荷兰成立。1962年和DG合资,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唱片公司。1972年,飞利普和DG合并在宝丽金集团里,规模更加庞大,成为唱片业的巨头。它旗下的艺术家大都为欧洲的精英,如小提琴家格鲁米欧、谢林、阿卡多、慕洛娃、钢琴家哈斯基尔、阿劳、李赫特、布伦德尔、科奇什、内田光子、大提琴家让德隆、希夫、朱利安·韦伯、歌唱家卡雷拉斯、杰西·诺曼、指挥家赛尔、海丁克、马舒尔、小泽征尔、布鲁根、阿林·戴维斯、著名的美艺三重奏、意大利四重奏、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Musici)等等。中国交响乐团在陈佐湟的指挥下也已为它灌录了4张CD。
飞利普的总体录音质量极高,品味超卓,不论模拟还是数码,都很少败笔。尤其是它的室内乐唱片,音质之优、平衡之佳很少有谁能够媲美。近年来,日本飞利普公司运用24比特尖端技术制作了一批CD,音效特别出色,大受发烧友欢迎,不知这一技术是否会被飞利普普遍使用。飞利普也有两套历史录音系列,一套名为“传奇经典”(LegendaryClassics),采用电脑降噪技术处理,可惜该技术对音质略有损害,会使声音发干,不如EMI的CEDAR技术。另一套为TheEarlyYears,均为演奏名家五六十年代的录音。
(五)水星(Mercury)
水星(Mercury):1945年成立于芝加哥,两年后打入古典音乐市场。在制作人柯扎特、录音师法恩的努力下,这一品牌发展迅速。法恩大胆采用的三话筒立体声录音(使用特制的Ampex三轨录音机,35毫米**胶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动态范围庞大,被誉为当时的天碟。芝加哥交响乐团、伊斯特曼管弦乐团、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都为水星灌制了唱片。大提琴家斯塔克也在水星的目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录音。1961年,水星被飞利普收购。九十年代以来,飞利普一直在将水星当年的录音以“LivingPrsence”系列再版成CD,广受乐迷、发烧友欢迎。
(六)Decca
Decca: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1940年,它开发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频带录音,简称FFRR。这一技术本来是应海军部的要求开发的,目的是辨别英国潜水艇和德国潜水艇间的区别。1944年,Decca公司将此技术运用到唱片上,使音质有了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Decca公司的录音质量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它尤其精于大场面(如歌剧)的录音,音场宽广,空间感强烈,音色流畅,令他人望尘莫及。它旗下的艺术家阵容虽不如DG和菲利普强大,但也毫17不示弱:指挥家索尔蒂、卡拉扬、安塞梅、蒙特、克尔泰兹、梅塔、杜图瓦、小提琴家郑京和、里奇、阿莫亚尔、钢琴家巴克豪斯、柯曾、阿什肯纳奇、博莱特、鲁普、希夫、歌唱家德莫纳柯、帕瓦洛蒂、萨瑟兰、苔芭尔迪,均为公认的世界级名家。London(伦敦)和L′oiseau-Lyre(琴鸟)也是该公司的商标。后者专用于“原本主义”的演奏录音,也就是在古乐器上用复古的演奏手法表现作品原貌。霍格伍德是“琴鸟”旗下最为活跃的指挥家。随着宝丽金集团被“环球集团”收购,Decca、DG、Philips三大欧洲古典音乐品牌现在都已归入“环球唱片集团”
(七)RCAVictor
RCAVictor:唱片业元老之一,前身是唱片的发明者伯利纳创建的留声机公司。无数演奏大师曾为它制作过录音,包括演唱家卡鲁索、比约林、弗拉格斯塔德、小提琴家海菲茨、克莱斯勒、埃尔曼、朱克曼、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帕德列夫斯基、鲁宾斯坦、霍洛维兹、卡佩尔(WilliamKapell)、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库赛维茨基、斯托科夫斯基、明希、莱纳、旺德(GunterWand)、长笛演奏家高尔维、单簧管演奏家斯托兹曼、瓜纳利四重奏等。近年来,它除了仍不断将资料库的众多老录音以“金印鉴”、“银印鉴”系列再版CD外,还把一批批新星以“红印鉴”推向乐坛,引起乐迷的关注,如美国指挥家斯拉特金、加拿大女大提琴家哈诺伊、青年钢琴家基辛等。
(八)Hyperion
Hyperion:希腊神话中一位巨人的名字。成立于1980年的英国唱片品牌Hyperion堪称英国唱片界的骄傲。它的规模很小,目前仅12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古典音乐界的影响已丝毫不下于那些唱片巨头,有“英国最闪亮的唱片品牌”之称。Hyperion的录音曲目范围极广,虽然重点在于英国音乐和早期音乐,但并不局限于此。上至12世纪的早期音乐、下至本世纪的先锋派、从合唱到独唱、从室内到大乐队的演奏,无所不包。在开发新曲目方面,Hyperion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走在许多大公司前面。1996年1月,Hyperion取得了一项世人瞩目的成绩:在法国嘎纳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荣获“年度最佳品牌”大奖。这标志着整个唱片界对Hyperion的肯定。现在,Hyperion的目录上共有超过一千种唱片,每年推出将近80张新片,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1994年,Hyperion的销量为90万张,占英国古典唱片市场3 9%的份额。在Hyperion的上千种唱片中,最具历史意义的要数钢琴家莱斯利·哈沃德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全集”(49张CD)以及钢琴伴琴家格拉姆·约翰逊制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共31张CD)。这两套唱片都被公认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从1991年开始录制的一套“浪漫派钢琴协奏曲集”(包括帕德列夫斯基、莫斯科夫斯基、索尔、沙文卡、梅特纳等人的作品)也广受佳评。Hyperion最热销的CD则是“哥特之声合唱团”表演的“上帝呼吸中的羽毛”,屡获大奖,售出25万张之多。和大多数独立唱片品牌一样,为了维护质量,Hyperion唱片的价格不低。面对“拿索斯”等廉价品牌的竞争,1996年,它效仿Philins、DG、Decca的做法,推出了一套廉价双片系列,名为dyad,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格,包装精美,尤其引人注目。
(九)Chandos
Chandos: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致力于推广出版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八十年代,这个品牌发展迅速,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罗杰斯特文斯基、希考克斯、尼姆·雅尔维、鲍罗丁三重奏等许多优秀音乐家为它灌过唱片。该品牌近来在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虽然价格不菲,但总体录音质量十分优良,音色清丽透明,独具一格,是对英国音乐有偏好的乐迷的首选。
(十)Nimbus
Nimbus:英国影响很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人数很少,但成就非凡,以“自动钢琴系列”、“声乐大师系列”、“世界音乐系列”等享誉唱片界,同时也是英国最早推出CD的唱片公司。“自动钢琴系列”收入了大量本世纪早期钢琴大师们制作的自动钢琴纸带。通过唱片我们能欣赏到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布索尼、沙尔文卡、格兰杰、拉蒙德等传奇大师在近百年前的演奏。“声乐大师系列”更是Nimbus的绝活儿,至今已出版了100张,几乎囊括了本世纪初美声艺术黄金时代前辈歌唱大师们的经典录音,而且经过Nimbus的独家处理后音质大为改善,胜过其它公司的同类CD。在“世界音乐系列”中,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应有尽有,从中国、巴西、阿根廷、爱尔兰到东南亚、古巴、伊朗、中东……是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最丰富宝藏。除了这三大系列外,老一辈钢琴家切卡尔斯基(ShuraCherkassky)、佩勒姆特(VladoPerlemuter)、小提琴家舒姆斯基(OscarShumsky)、维也纳三重奏、青年钢琴家马丁·琼斯、我国留学英国的青年小提琴胡昆等都为它留下了精彩的录音。英国作曲家蒂佩特亲自指27挥自己作品的唱片也是Nimbus的看家宝贝之一。
(十一)Teldec
Teldec:1929年由德律风根公司和Decca合资创建,现已并入华纳集团。它的资料库中有部分前辈演奏大师的录音,如指挥家门格尔柏格、老克莱伯、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等。马泽尔、马舒尔、梅塔、克莱莫、巴伦伯伊姆、丰特奈三重奏、鲍罗丁四重奏等当今名手都为它制作过唱片。现在,它旗下最出风头的演奏家无疑是小提琴新秀文格罗夫。这位青年演奏家在1994年被《留声机》杂志评为“年度新人”,备受乐坛瞩目。此后他推出的几张CD都大受好评,奠定他当今最优秀青年小提琴家之一的地位。此外,钢琴新秀贝列佐夫斯基、黄海伦(华裔)等也正备受乐坛关注。Telarc:这家以出版“发烧片”著称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80年。一开始主要出版美国交响乐团,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等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起,Telarc进入欧洲音乐圈,成就卓著,被公认为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品牌。早在发烧热刚兴起时,它的一张真炮录音的“1812序曲”就震撼了我国的众多发烧友,“电子琴贝多芬”、“电子琴巴赫”、“西部牛仔”、“大峡谷”、“间谍音乐”等更是引来阵阵喝彩,使Telarc成为“发烧片”的代名词。虽然它的不少唱片有重音效、轻艺术之嫌,但它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无人能及的,同时,它的一些真正的艺术精品(如罗伯特·肖指挥的合唱作品、麦克拉斯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集等)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严肃乐迷认同。
(十二)Telarc
宝丽金·环球唱片集团代理的一家以录音效果新颖,具有震撼力而闻名于世的唱片公司,译为“泰拉克”公司。 在众多的唱片公司中, Telarc很特别的将每次录音所使用的录音器材,线材以及附属设备,录音地点,时间等都详细列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也是如此),很有为音响迷度身定做之意。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了《1812年庄严序曲》中最后的大炮动用了弗吉尼亚州第十五军团的三种19世纪加侬巨炮,钟声也是在辛辛那提东部一座百年教堂钟楼前实地收录的。《大峡谷》中的雷鸣电闪,则是冒着生命危险花了一年时间在峡谷收集真实雷声所得。至于《阿波罗13号》中的火箭升空效果,更是不惜代价的在亚利桑纳洲的发射基地周围铺上数公里长的“麦克风阵”记录下来的,难怪由近至远的隆隆声贴地而行,绵延不绝。那嬷恐龙的音效呢这是动物园中狮虎的咆哮加上建筑工地的压路机轰鸣,在五角大楼的电脑系统合成起来的。匪夷所思的惊人之举真是数不胜数,令人难以置信。你不禁要慨叹:美国人要是发起烧来真是什嬷事都干的出来!这些录音资料还告诉我们, Telarc在录音时经常使用非常昂贵的Monster或MIT发烧线材,试想一下这些千金一尺的发烧线在偌大的录音现场要铺设多长你不吓出一身冷汗才怪呢!至于周边的录音设备包括监听器材,也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录音内容精心搭配和选择的,几乎是什嬷好用什嬷。在录音控制室, Telarc一直使用RPG声波扩散器来调整空间,以求录音师像发烧友一样在第一时间听到最真实的效果。更为过分的是, Telarc所使用的Sony等现成录音设备,在采购之后均请专人进行打磨,以使其音质绝对符合自己的一贯要求。至于录音场地,与Decca拥有KingswayHall,RCA拥有芝加哥音乐厅,Mercury拥有罗彻斯特大学的伊斯曼剧院等靓声场地一样, Telarc拥有美国第二老的音乐厅辛辛那提音乐厅。这个至今未被改建的音乐厅有大约两秒的天然混响,为Telarc的大部分录音提供了优越无比的空间感。
(十三)Delos
Delos:已有25年历史的美国Delos唱片公司也是小型唱片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以音质优异的录音享誉发烧界。由录音总工程师约翰·厄戈尔(JohnEargle)开发的独特的VR2录音技术是它的王牌,吸引着大量音响发烧友。汇集在它旗下的许多演奏精英也令它实力大增。比如由丹尼斯·基恩(DennisKeene)领导的“基督耶酥升天之声”合唱团就是一例。在音乐界,人们对这位引人注目的年轻合唱指挥寄予厚望。女钢琴家洛尔·罗森伯格(CarolRosenberger)、达维多维奇(Davidovich)、洛杉矶吉它四重奏、指挥家利顿、舒瓦茨等也都是当今古典乐坛风头正劲的明星。水准不俗的西雅图交响乐团、洛杉矶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等也常为Delos制作唱片。在室内乐方面,由我国小提琴家胡乃元领衔的上海四重奏也是Delos的艺术家。林肯中心室内乐团更是出手不凡,他们灌制的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赢得了极高评价。除了天碟级的唱片制作外,Delos最近还致力于整理过去的声乐历史录音,并已形成了一套Stanford档案系列。这些历史录音来自Stanford大学的档案馆,包括女中音大师舒曼-海因克、女高音法拉尔等人的珍稀录音。
(十四)harmoniamundi
harmoniamundi:法国最大的独立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成立于1958年,目前雇员多达250余人。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歌曲直到现代音乐,包括很多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和占相当地位的宗教音乐。没有历史录音,所有唱片均为新制作。梅洛斯四重奏、男歌唱家肖尔等是其名下较出名的音乐家。它还有一套名为“新演奏家”的系列,收有很多乐坛新秀的录音,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精品,如获得“留声机”大奖的青年女小提琴家伊莎贝尔·弗斯特(IsabelleFaust)的CD“巴托克小提琴奏呜曲”。
(十五)Erato
Erato:法国极具代表性的唱片品牌,创建于1952年,现属于华纳集团。起先专门录制法兰西音乐家的作品,后来随着影响的扩大,曲目延伸到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和现代音乐等各种门类。旗下演奏家主要是法国人,但也有别国的演奏家,如罗斯特洛波维奇、巴伦伯伊姆等。在我国市场上,该品牌不很多见
(十六)拿索斯(NAXOS)
拿索斯(NAXOS):HNH国际有限公司的唱片品牌,成立于1987年。这个成立仅十年的唱片品牌被公认为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后起之秀。1997年,NAXOS在法国嘎纳举行的国际音像博览会(MIDEM)上击败众多著名的大牌唱片公司,被授予嘎纳古典音乐唱片大奖(CannesClassicalAwards)的“年度最佳品牌”(BestLabel)称号。它出品的唱片已达两千余种,曲目覆盖了古典音乐的所有标准曲目,演奏家大多为新秀中的佼佼者,也有少数业已成名的著名演奏家和音乐团体,更有不少本来鲜为人知的演奏家在NAXOS的宣传下渐渐成名,如钢琴家扬多、大提琴家克利盖尔、小提琴家卡勒尔、指挥家德拉霍斯等。NAXOS坚持以低廉的价格(40元)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享受,对大公司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牌公司不得不竞相推出廉价系列CD以和它抗衡。最终的得益者当然是消费者!许多乐迷对拿索斯的音质抱有怀疑。其实,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它的录音质量逐年提高,精品不断,已稳定在较高的水准上,有近二百张“三星”级CD可证。1997年,原Decca的著名制作人保尔·迈尔斯跳槽到拿索斯,使拿索斯的录音水准更上一层楼。
(十七)BIS
37BIS:1973年成立于瑞典,是北欧最重要的唱片品牌,以出版北欧国家的音乐为主,演奏家也均为北欧人。在它的唱片中,有很多作品是世界首次录音的珍品
(十八)GZ
GZ:这是捷克唱片厂的品牌缩写,是自捷克唱片名牌Supraphon之后又一个有影响的品牌。它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斯美塔纳、亚纳切克、马蒂奴、苏克等人的作品为主,演奏家多为捷克的新秀。虽然这些捷克演奏家由于消息闭塞不大为世人所知,但其中不乏水准高超的才子。论音质,它当然不及许多名牌,但要听正宗的捷克音乐,这是价廉物美的选择。捷克第一大唱片品牌Supraphon近来由一家台湾公司代理,也出现在我国市场。小提琴家苏克、已故指挥家纽曼、库贝利克等的录音是它的王牌。要听捷克曲目,Supraphon仍是首选品牌。
(十九)Proprius
瑞典的Proprius创立于1969年,以“黑教堂”、“当铺爵士乐”等名碟享誉发烧界,也生产特制胶片唱片。Klavier这一品牌原本无人知晓,前几年,忽然以一批优质CD打入我国市场,引起发烧友争购。如马泽尔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马斯奈的歌剧“熙德”、“竖琴名曲”等。此外,英国Linn出版CarolKidd的CD和美国Gecko出版的AmandaMcBroom等的CD都因其出类拔萃的音质被发烧友视为珍品。当然,这和音乐本身已没有多大关系了。
(二十)雨果
雨果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以制作出版中国音乐和西洋古典CD为主。其严谨的制作和精湛的录音,除获得广大乐迷一致赞誉外,亦被中港台新及海外众多首屈一指的音响专家、录音师及乐评家誉为发烧天碟。由于选曲选材出色,录音效果独特,加上包装设计格调高雅、文字编辑严谨,首次将中国音乐形象及音响制品提升至国际水平,数年间在世界上建立起中国音乐名牌的地位。
雨果CD多次获得权威机构奖项,中外多本音乐、音响杂志推荐上榜、国际上不少电台用作专题广播。其制作的“老易谈雨果”及与各电台合作制作的“雨果CD博览”在中国已成为深受欢迎的高雅节目,各大城市争相广播。其高定位的品质管理和路线,对中港台新音乐制作水平的提高也起了显著成效。其音乐推广效应更使民族音乐及新音乐在十年间起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如古琴、古筝在国际及中国的普及,民乐、民歌的系统性整理,突显具才华的华裔音乐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在新音乐的制作上为民族音乐带出更具生命力的国际路线形象。不少乐迷更是通过雨果精湛的录音制作和雨果CD欣赏会了解并喜爱中国音乐,提高了鉴赏水平。
雨果中国民族音乐分类编目包括古琴系列、古筝系列、民族管弦乐、地方民歌、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敲击乐、民间音乐等。西洋管弦乐方面除重用国际上杰出的华裔指挥、演奏家、演唱家录制经典西洋古典作品外,还系统地录制中国管弦乐作品、优秀华人作品,目前已推出二百余张CD。为满足乐迷要求,抗衡经济不景气及反击盗版,雨果于1998年6月推出超值价的“音乐图书馆”系列,现已推出超过近七十款CD。
雨果花了两年时间精挑细选,从欧洲引进优秀的音乐。以最新科技24Bit192kHz数码技术处理,保持一贯高品质发烧要求,并以三十多元的超值零售价推出,让乐迷在经济条件许可之下丰富音乐范畴。“音乐图书馆”系列将包括世界民族音乐、新纪元音乐、爵士乐、西洋古典、舞曲轻音乐、历史性经典和中国民族音乐。
雨果在录音制作上的领先地位,已获得国际著名录音及高科技产品厂家重视,相约试用其新产品,提供专业信息反馈、改进制品规格。1990年雨果率先引进使用数码录音剪辑工作站。92年揭开、创出24K金CD制作潮流。96年首家采用24bBit录音技术,步入录音新纪元。
(二十一) 其它
Testament、Pearl、Music&Arts、BiddulphLab、Marston、Tahra、Preiser、Symposium:这些公司都专业从事老录音的翻版加工。它们搜集早已绝版的老唱片,以先进的数码技术加工制作后推出CD,吸引那些怀旧的乐迷,在历史录音爱好者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可惜,在我国市场上这些品牌仍很罕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