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在2015年做埃莱娜·费兰特的访谈时,她说过这样一段话:
费兰特将这些碎片串接起来,组成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乐声缭绕。
因为手边的这巴黎评论》特辑——女性作家访谈,在迪内森、波伏娃、毕肖普、尤瑟纳尔之后,访谈的第五位对象就是从不露面的,几近神秘的费兰特,于是我在之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将厚厚四部发生在那不勒斯的故事读完,一千六百多页,跨越六十多年历史。可以说是相当顽强的记忆,刻骨铭心的人生,不可重来。
我没有选择看同名的**,而是选择了阅读,因为费兰特的文字很倔强,心理描写多,细节丰富,处处可见的细腻的剖白,和粗粒的城市背景形成对比。
我愿意成为叙述的倾听者。
曾经在欧洲的列车上遇到过一位小伙子,湛蓝如海水的眼睛,颚下微微淡黄的细须,腼腆地说他是意大利人。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笑盈盈答道:"我是做披萨的,现在回老家去。" 我很高兴他是做披萨的,随口问他老家在意大利哪里。他说了一个地名,我没听清,他便在谷歌地图上指给我看。"那里夏天很热,没有空调,我们天天去海里游泳,大海很凉,天空很高。" 我看了他在地图上点的意大利语地名 —— Napoli (拿波里)。之后我才知道,那个地名,英语叫 Naples(那不勒斯)。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那不勒斯人。他是做披萨的,非常好。
我知道,那不勒斯人通常说他们不是意大利人——因为,那不勒斯,是那么与众不同。
不少人会引用歌德赞美那不勒斯的那句名言: “朝见那不勒斯,夕死可矣!” (Siehe Neapel und stirb!)我直觉这应该不是歌德说话的腔调,于是特意去查了歌德的《意大利游记》(Italienische Reise)原文中的这段话。原来,歌德文中是援引了意大利诗人的话 "Vedi Napoli e poi muori!"
那不勒斯的自由与放纵,歌德在1786年就见识了。我不知他是否认同其引用的这句话,但确信歌德在那不勒斯海岸边的酒馆里,与人呼喝碰杯时,满面红光,操着意大利语致辞的,一定是这句话。
而我曾经邂逅的那位那不勒斯小伙,他描述的海边夏日,正符合我们想象中的那不勒斯:长时间的日照,持久的晴朗阳光。无处不在的教堂构造出魔幻的光影,转角可见的耶稣或圣玛丽像为人提供着指引。或者,如果我们读到加缪描写海边景象的句子,那将更令人心潮澎湃:
虽然歌德在那不勒斯享受着醉生梦死的时光,但在他酒醒之后,依然不忘持有上帝视角,来看待众生。难怪费兰特在《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扉页里,上来就搬出歌德《浮士德》中如下几句,以此来镇住四部长作:
埃莱娜·费兰特也是那不勒斯的吟唱者。
但我几乎可以想象,她会指着旅游杂志上的照片,抬眼看着你说:“不,亲爱的,这就是你们想要看到的吧?可惜不是。”
她用四部厚厚的书,几十个人物,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纠缠,把游客和诗人们拽进她的城区, 那些弥漫着甜蜜、罪恶、爱恋、仇恨、宽容、嫉妒、细腻、粗糙的街道,那些充斥了所有人类情感的角落 。
果要用语言来描述费兰特笔下的那不勒斯,说说四部曲告诉了我们什么,你会发现自己表达的匮乏,或者是对表达的抵触。
你情愿那些还是碎片,散落在那不勒斯的街道各处,它们还不是曲子,你尚还可以一块块去捡拾,看它们光芒与黯淡的转化过程。 虽然你也可以用超越情节的方式来讲述,但那种可以预见的赘述,或者是咀嚼后的絮叨,显然不会令听者愉快。
费兰特应该是唯一的叙述者,其它人不是,包括读者。
倘若真要寻找一种表达方式,我更愿意借用伦敦摄影师 Bruce Gilden 的一组照片来解读那不勒斯。
初次看到这些照片,我觉得《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走了出来。是的,没有比这些更让人震撼的了,这些照片无与伦比。
在Bruce Gilden 所有的照片中,我唯独无法选出与莉拉相符的一张。莉拉太复杂,她的复杂纠缠了整部小说,或者说是纠缠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一切都在迅速变化,一切都在急切地轮回。我很难在脑海中勾勒出莉拉的形象, 尽管叙述者埃莱娜始终在执着地刻画莉拉,但终究是一场持久的,如同抗争般的探究,没有终局。
与所有涉及两个主线人物的小说一样,我无法不产生将莉拉和埃莱娜视为同一个人的两面的念头。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曾经也坚信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分身(黑塞《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而德米安与辛克莱也是(黑塞《德米安》),甚至可以说哈利波特与伏地魔也是。现在,我也如是看待莉拉和埃莱娜。 莉拉的身体里住着埃莱娜,埃莱娜的身体里住着莉拉。
直至读了《巴黎评论》,才看到费兰特精准地道出了所有人的感觉:
我不想勾勒莉拉的形象,也不想寻找类似于她的影像。发生了太多的事,岁月残酷如刀。我只想回到小说的最初,停留在文字中美好的一幕:
不得不说,费兰特在整部小说中尽量保持着叙述的语调,很少议论。若能耐心读到最后一部,即第四部《失踪的孩子》,你方能读到一些她想要告诉你的东西。
那不勒斯不仅仅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在轮回。那不勒斯用历史展现了从辉煌到沉沦,再从沉沦到辉煌,继而预备了下一次沉沦的过程。映射到人间,可以看到好人会变成恶人,继而又会变回好人。善成了恶,恶又回到了善。没有完全的善,也没有完全的恶。可以看出,费兰特避免用直白的方式表述这种宇宙观,最终却在第四部的一处,通过莉拉对伊玛讲的一段话,揭示出来:
没有人应该忘记,在那不勒斯湾,睡着维苏威火山,时刻提醒着人们: 再伟大的人类事业,那些最精美的作品,大火、地震、火山的灰烬还有大海,几秒时间就会让它们都化为乌有。
在这样一种悲观主义下,我们才能理解莉拉想要 “抹去” 自己所有痕迹的念头,和最终付诸的行动。莉拉想自我消失,埃莱娜阻止消失,她顽强地记录了莉娜,阻止记忆消失。
我更愿意相信, 费兰特想要竭力阻止的,是那不勒斯历史记忆的消失,是人类时空记忆的消失 。虽然在一切都在 “几秒时间就会化为乌有”(我们确信将来一定是如此),但留下文字是有意义的。 即便最后文字也没有意义了,但作家用文字做坚定表述的过程,依然意义非凡。
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可以消失,将来可以化为乌有,但是爱,拒绝消失。
这就是我在这部书里读到的东西,费兰特也许说了,也许没说,但我想这样读。
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的爆发摧毁了庞贝城之后,又爆发了多次。一切都在摧毁和重来。之后的千百年,无数生命更替,出现并消亡。 “而孩子们死去,双眼深邃,他们一无所知,成长然后死去。而所有人走各自的路。”(霍夫曼斯塔尔)
而维苏威火山一直在那儿,那不勒斯城一直在那儿。
费兰特依然在顽强地讲述和记录着故土,一如她的祖先诗人们一样,他们是贺拉斯、维吉尔、奥维德。 记忆是与时间的抗争,所有的书写者,都在用文字,做着这件事 —— 书写永恒黑暗之间瞬息的生命之光,留住它。
我想,倘若有一天,费兰特对漫长的讲述感到疲惫了,她兴许会微笑着说:“好了,现在,那不勒斯,你自己说吧。”
诗歌知识
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的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啊、打得手好痛啊、分给我吧、、、
1有关于为国牺牲的古诗
1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6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2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5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1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扬子江》
19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陆游《示儿》
20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____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2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4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25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26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2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陆游《示儿》
2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0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32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3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____于谦《立春日感怀》
34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5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6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37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8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9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0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41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曹操《龟虽寿》
42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写为国献身的诗句有哪些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逋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清·王瑟斋主夫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唐·李白 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宋·曾几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询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清·屈大均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明·赵弼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元·萨都刺 忧国亡家,捐躯济难 三国志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宋·王安石 为祖国的利益而献身,就是死得其所 西塞罗 多么遗憾,我们只能为祖国献身一次! 艾迪生 在所有痛苦中,亡国之苦最难忍受 朝鲜 名在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清·钱采·金丰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军队得捍卫祖国的土地,思想家昨捍卫它的思想 罗曼·罗兰 宁可一死,也要把从先辈手中接管的祖国交给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忠诚 华兹华斯 为祖国而死是幸福和光荣的 贺拉斯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荷马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 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明·陈子龙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明·于谦 同心报国,青史留名 水浒传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3写为国献身的诗句有哪些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8、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11、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12、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帮我写首悼念为国牺牲的战斗英雄的诗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其一:
诗抄连日展晴窗,
读罢频添泪万行。
粉骨碎身心似铁,
吊民伐罪笔如枪。
忧时字字皆悲愤,
唤众篇篇最激昂。
躯壳纵填沟壑去,
精神犹在海天张!
其二:
河山节次换新装,
饮水思源岂可忘?!
领导必须由我党,
斗争方得挫强梁。
人民跃进心无二,
先烈牺牲志已偿。
珍重一声安息吧,
遗篇不断放奇光!
在其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漫长历史中,萨拉曼卡大学培养了无数杰出英才,无数著名的学者、科学家、神学家、法学家等曾在此学习、任教、研究。略举其要者如下: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西班牙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唐吉可德》作者。早年曾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
亚伯拉罕·萨库托(Abraham Zacuto)(1452-1515),犹太天文学家,数学家。在萨拉曼卡学习天文并随后任教于萨拉曼卡大学、萨拉戈萨大学以及卡塔赫拉大学。他为达伽玛的航行关键的准备工作提供了航海仪器、地图和许多附有使用说明的数学图表。没有他的贡献,达伽玛就不可能成功地完成这在欧洲尚属首次的最远距离的航行。
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Antonio de Nebrija,1442-152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他曾在萨拉曼卡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习。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埃纳雷斯堡大学讲授古典文学,他在那里成为了西班牙非常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另外,他还写作了首部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语法的著作(1492年出版)。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大学(Universidad Antonio de Nebrija)是西班牙顶级私立大学之一。
路易斯德莱昂(Luis de León),(1527-1591),15岁进入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教会法,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奥古斯丁修会修士,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他曾根据贺拉斯诗体,用西班牙语写作古典风格的颂诗,其作品到1631年才印刷出版,他生前以教师和《圣经》的学者而著名。
路易斯·德·贡戈拉·伊·阿尔戈特(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1561年7月11日-1627年5月24日),西班牙诗人。生于科尔多瓦的一个贵族之家,后成为神父。其诗集《西班牙荷马的诗作》曾被查禁。1612年开始写的长诗《孤独》是其代表作,2880行,未完成。诗中充满了奇特的修辞,体现了诗人“夸饰主义”的创作风格。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1548 – 1617),1561年进入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学习。萨拉曼卡学派代表人物,诗人、神学家、哲学家。被誉为托马斯阿奎那之后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
圣十字若望(San Juan de la Cruz,1542-1591)),本名Juan de Yepes Alvarez,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主义者,加尔默罗会修士和神父。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神学与哲学。十字若望是加尔默罗会的改革者,被认为与阿维拉的圣德肋撒一同创立了跣足加尔默罗会。他还以写作著称,他的诗歌及其对灵魂增长的研究,被认为是西班牙神秘文学的高峰,是西班牙文学的高峰之一 1726年,本笃十三世封他为圣人。他被列为天主教33位教会圣师之一。
荷南多·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西班牙殖民者,以摧毁阿兹塔克文明,征服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并建立殖民地著称。出生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小镇麦德林(位于现今西班牙西部埃斯特雷马杜拉境内)的一个西班牙小贵族家庭。他曾在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他在17岁时弃学从军,随后在1504年来到新大陆的西班牙岛。科尔特斯曾经在岛上做过农民,公证员,后来成为当地乡绅。1511年,科尔蒂斯跟随贝拉斯克斯参加了征服古巴的战争。贝拉斯克斯被指派为古巴总督后,科尔特斯因功被任命为财政官。他后来还当选过古巴圣地亚哥的市长,与贝拉斯克斯的小姨结婚。1534年到1535年,科尔特斯北上到北美洲西海岸,探索了今日的南加州部份,并命其名为“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1546)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神学家、法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近代国际法先驱。
加斯帕尔·德·古兹曼·皮尔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1587-1645),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法律、军事。西班牙公爵,担任当时西班牙王室大臣,主宰西班牙内外政策长达数十年。其家族源于安达卢西亚森卢卡尔(Sanlúcar de Barrameda)领主古斯芒家族的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1256年-1309年)。144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二世封第六代森卢卡尔领主胡安·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为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佩雷斯·德·古斯芒家族成为了西班牙贵族。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que de Medina-Sidonia)是西班牙王国最悠久的公爵封号之一。
马扎然(Jules Cardinal Mazarin;1602年7月14日-1661年3月9日),又译儒勒·马萨林枢机,法国外交家、政治家,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法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宰相(1643~1661)及枢机。任内结束三十年战争,并替法国获得不少重要领土;但是1648年发生的投石党之乱,使得仍与西班牙作战的法国,陷入内忧外患中,国力大挫并暂时沦为二流国家。一直到1659年才取得对西班牙的胜利而结束战争,替之后路易十四的霸业打下初步的基础。
马特奥·阿莱曼(西班牙语:Mateo Alemán,1547年-1614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作家。曾在萨拉曼卡大学、阿利坎特大学学习。他出生于塞维利亚,在墨西哥度过了若干年。他写作的《古兹曼·德·阿尔法拉谢传》(1599年出版首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恶汉小说之一。
佩德罗·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西班牙文:Pedro 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年1月17日-1681年5月25日),在萨拉曼卡大学攻读法律,西班牙军事家、作家、诗人、戏剧家,西班牙文学黄金时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为剧作《人生如梦》。
迭戈德托雷斯维嘉罗艾尔(Diego de Torres Villarroel,1694-1770),萨拉曼卡大学教授,著名诗人、作家、医生、喜剧家、数学家。
加斯帕·桑斯 (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于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卡拉达,是一位巴洛克作曲家,吉他音乐家,管风琴家和牧师。加斯帕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音乐,神学和哲学,后被聘为音乐教授。他写作的巴洛克吉他教学法对今天的古典吉它演奏依然影响重大。
佩德罗戈麦斯拉布拉多尔(Pedro Gómez Labrador, Marqués de Labrador(1772-1850),西班牙大臣,外交家。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维也纳会议(1814-1815)西班牙代表。
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Manuel Belgrano,1770 – 1820),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毕业,阿根廷经济学家、律师、政治人物、军事***。他参加了阿根廷独立战争。他是阿根廷国旗的设计人。他被认为是国家的“解放者”之一。
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1864-1936)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学家,曾任萨拉曼卡大学校长,98年一代代表作家,“那惊悸颤动不定的思想与吊诡冗长的文字表现,造成丰盈激情的诡论,也标示了他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有
小说:《迷雾》、《亚伯·桑切斯》,《殉教者圣曼奴埃尔·布埃诺》。
哲学论著:《生命的悲剧意识》(又译《生活的悲戚情感》。
诗集:《抒情十四行诗集》、《维拉斯克斯的基督》、《从富埃特本图拉到巴黎》、《流亡的谣曲》等。
曾获192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因当时西班牙政府阻挠,未果。
佩德罗萨利纳斯(Pedro Salinas) (1891~1951)西班牙诗人、评论家。生于马德里,曾任塞维利亚大学和马德里大学西班牙文学教授,到过欧、美各国讲学。1936年内战爆发后迁居美国,在大学任教。
萨利纳斯的诗歌继承了加尔西拉索、贝克尔和希梅内斯的优美抒情风格, 以自由体诗为主。 主要诗集有《预言》(1923)、《属于你的声音》(1934)、《爱的理性》(1936)。晚期诗集《一切都很清楚》(1949),表达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所感到的不安、恐惧和忧伤。他的其他作品还有散文集《欢乐的节日前夕》(1926),讽刺小说《不可思议的炸弹》(1950),文学论著《豪尔赫·曼里克或论传统与独创》(1947)、《鲁文·达里奥的诗歌》(1948)和《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1949)等。
弗朗西斯科埃利亚斯德德哈达伊斯宾诺拉(Francisco Elías de Tejada y Spínola)(1917-1978),西班牙著名自然法学家和法哲学家,萨拉曼卡大学教授。
埃斯特班比尔博艾格佳(Esteban de Bilbao Eguía)((1897-1970),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弗朗哥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司法等部门长期担任要职。
阿里斯蒂德斯·罗约·桑切斯(Aristides Royo)(1940-)萨拉曼卡大学法学硕士,巴拿马前总统。
弗朗西斯科·J·阿亚拉(Francisco J Ayala)(1934-)美籍西班牙裔学者,1960年毕业于萨大。国际知名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家。现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教授、哲学教授、逻辑和哲学科学教授。他在生物学、哲学等领域造诣颇深,涉猎广泛,至今发表和出版了1000多篇研究论文和40部著作。Ayala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拥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和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俄罗斯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在内等6个国家的8个院士头衔。2001年获得美国最高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0年获得“坦普顿奖”。
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Adolfo Suárez González,1932年9月25日-2014年3月23日),西班牙前首相,政治家,西班牙波旁王朝胡安·卡洛斯一世时期的重臣(1976-1981)。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法律系,西班牙民主化后第一位民选首相,1981年被西班牙国王授于苏亚雷斯公爵爵位,在西班牙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5月22日,西班牙Antena 3评选““历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他名列第6位,他常被视为西班牙历史最杰出的首相。
胡安查拉特(Juan Zarate)布什政府美国总统安全助手,现任职于CSIS(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马努埃尔安东尼奥巴尔帝松门德斯 (1970-) 危地马拉律师、政治家,萨拉曼卡大学法学博士,自由民主革新党(LIDER)***,2010年总统候选人,有望成为危地马拉下届总统。
何塞·比森特·兰赫尔·巴莱(José Vicente Rangel Vale,1929-)委内瑞拉前副总统、律师、记者。萨拉曼卡大学法学院毕业。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1951年-),毕业于卡塔赫纳海军学院,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哥伦比亚政治人物,经济学家,现任哥伦比亚总统。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 例: 歌词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声上。
△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会 石壕吏 新婚别
△杜甫的《三史》 潼关吏 《三别》 垂老别
新安吏 无家别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
③反映边塞生活
△王昌龄《从军行》: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
④反映爱情生活:△《关雎》△《孔雀东南飞》△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发感情:
别林斯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诗歌抒发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乐、惊、恐、思。例:
①喜: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怒: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③哀:△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旧日,是妄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金昌绪《春怨》(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二、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 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