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氏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中文名: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外文名: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
国籍:美国
民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俄罗斯谢苗诺沃
出生日期:1873年4月1日
逝世日期:1943年3月28日
职业: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音乐学院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拉赫玛尼诺夫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
浪漫主义晚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代表作品:第2、3钢琴协奏曲第2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音画练习曲悲歌等
个人经历
音乐童年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_尔学习,拉氏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拉氏的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1882年拉氏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学钢琴。
1885年拉氏在表兄的介绍下,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氏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并对他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887到1888年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1889年,他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跟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还跟随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和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创作成名
1890年夏拉氏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姐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891年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他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1892年,为举办音乐会的需要,他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同时还作了交响幻想曲《悬崖》《茨岗主题狂想曲》等大型乐队作品。这年3月拉氏在音乐学院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自己的三重奏和《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另一方面,拉氏加紧创作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变的歌剧《阿连科》。这一年,拉氏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之后的拉氏马上投入到繁忙的音乐会演出之中。期间,拉氏还完成自己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升C小调前奏曲》。暑期,拉氏非常放松,相继完成两套艺术歌曲和一首幻想曲。还有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灵感创作的幻想曲《岩石》。
初遇挫折
1895年拉氏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然而,1897年这部作品在彼得堡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时却遭到了失败。为此拉赫玛尼诺夫陷入异常的苦恼之中,他的创作也开始减少了。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被聘为莫斯科马蒙托夫私立歌剧院的助理指挥,从此开始了他的指挥家生涯。1897年3月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出人意料的是演出惨遭失败。此后大约三年时间,拉氏一蹶不振,连已经动笔的《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也被搁置,直到数年后才完成。
功成名就
1899年,他第一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心境的好转,他从1900年起又恢复了音乐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等。这其中尤为瞩目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它那特有的抒情和诗意,赢得了听众的普遍赞扬。
1901年11月拉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并首演,拉氏亲自担纲独奏,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拉氏也成功地战胜了心理疾痼,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自信的拉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
1901年他完成了《大提琴奏鸣曲》和为双钢琴而作的第二号组曲。次年拉氏又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据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谱写的康塔塔《春》。不久,拉氏宣布了和纳塔丽娅的婚事。
1903年夏拉氏在家乡度过。创作歌剧《贪婪骑士》。大女儿伊连娜出世。继续创作搁置以久的歌剧《佛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2月,俄国局势动荡,拉氏前往意大利。后避居_累斯顿;在德累斯顿相对安定的环境里,拉氏先后完成了《第二交响曲》(1906-1908年)。《第一钢琴奏鸣曲》(1907年)、交响诗《死岛》(1909年)。
1907年5月拉氏第二个女儿塔吉亚娜出生。夏季的伊凡诺夫卡成为拉氏的主要创作地。
1908年夏,在此地,拉氏完成了难度惊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次年在美国首演;此后几年,日子相对平静,在繁重的巡回演出同时,拉氏相继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作品32,1910年),《音画练习曲》(作品33,1911年),《第二钢琴奏鸣曲》(1913年)。
1913年拉氏辞去了很多合约,想用于很多创作。另一个大动作是辞去帝国音乐协会主席职务。2月,拉氏来到罗马,历史性的凑巧住进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从前住过的房子。
移民美国
1914年战争的爆发使得俄国动荡不安。此间拉氏一直呆在俄国南方。9月拉氏突然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请,希望他到斯德哥尔摩演出,拉氏利用这次机会,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也就此告别了俄国;拉氏先到斯德哥尔摩,然后转到哥本哈根。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拉氏不得不增加场次,但依然入不敷出。
1918年底拉氏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11月,拉氏举家迁到美国纽约。在经纪人查尔斯·艾利斯的安排下,拉氏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斯坦威在四个月内安排拉氏演出40场,借以推广钢琴。
1919-1920年拉氏又与胜利公司签定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
1921年拉氏摆脱了经济危机,在美国买了房子,房子按伊凡诺夫卡老宅的样子建造,雇了俄国仆人,一切都按拉氏在俄国的老样子摆设。
1923年拉氏逐渐增加了在欧洲的演出。生活安定之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至此,拉氏终于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这首冗长的协奏曲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拉氏开玩笑说自己这部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领域的《尼伯龙根指环》,意思是说作品的长度惊人。1927年3月,拉氏亲自登场演奏第四钢琴协奏曲,在费城首演。随后又进行了修改,于1928年在巴黎交给TAIR出版。
1931年1月拉氏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抨击苏联政府的文章。3月9日,苏联政府作出了反映,在全苏范围禁演拉氏的作品,(两年后解禁)拉氏一下子成了“人民的敌人”。
夏天,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并于当年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
晚年生活
1934年拉氏在瑞士的谢纳尔别墅完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首钢琴与乐队的作品是拉氏晚年最著名的音乐。作者用帕格尼尼著名的随想曲中的“愤怒之日”为主题,展开24段变奏,其中第18变奏更是凭借**《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此时的拉氏健康情况已经恶化,但是为了生活他仍需不停的巡演。
1939年6月英国邀请拉氏到伦敦,参加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举行的以拉氏音乐为基础创作的芭蕾舞剧,拉氏已无力成行;同年秋天,拉氏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并在此修订了《第四钢琴协奏曲》。
1942-1943年拉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情况到了1943年初变的越发糟糕,拉氏已变的越发虚弱。医生初步诊断是胸膜炎积液严重。要求立即卧床休息。但拉氏坚持演完了2月17日在诺克斯威尔的音乐会,然后才不得不结束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矶贝弗利山的家中休养。在洛杉矶,医生诊断为癌症晚期,且完全扩散到肺部和骨头。根据在拉氏最后时刻陪在他身旁的钢琴家霍洛维茨回忆:拉氏的病情恶化的非常快。1943年3月28日早晨,拉赫玛尼诺夫在家中去世,享年70岁。
人物轶事
1、钢琴对小时候的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件惩罚工具,据说其母惩罚小拉赫玛尼诺夫时,会要求他坐在钢琴底下。
2、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MarfanSyndrome)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3、拉赫玛尼诺夫曾居于其师兹韦列夫的寓所内,由于同学们练习的声音过份嘈吵,拉赫玛尼诺夫向其师要求一个较宁静的环境以专心作曲而引发争执,最终令两师徒拆伙。
4、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时,获评审委员一致推举为第一荣誉毕业生,其师兹韦列夫亦是评审委员之一。兹韦列夫于毕业礼时,更以金表作为贺礼赠予拉赫玛尼诺夫,两师徒亦冰释前嫌,此金表亦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珍而重之的物品。
5、拉赫玛尼诺夫接受心理治疗时,其治疗师尼古拉·达利(НиколайДаль/NikolaiDahl)要求他每天接受诊治,拉赫玛尼诺夫每次均需坐于漆黑的房间内,听治疗师不停重覆说:“你将开始创作协奏曲你会工作得称心如意你的协奏曲会是最好的”拉赫玛尼诺夫最终于诊疗期末时,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6、拉赫玛尼诺夫于1902年与Natalia结婚,其意大利籍的妻子亦是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家。
7、拉赫玛尼诺夫喜欢于安静的环境创作,他曾说:“没有比安静独处对我更有帮助。”
8、“拉赫曼尼”在俄语有“挥霍无度”之意,拉赫玛尼诺夫之父正是一个胡乱挥霍的赌徒,最后更典当家业,弃妻儿不顾。
9、拉赫玛尼诺的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创作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但是浪漫主义风格和20世纪的音乐风格处于特殊的相互关系。在上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几个新的风格,诸如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及其他一些风格,这些新风格的创作纲领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大相径庭。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现代风格浑然一体,他个人一贯沿用的创作风格已被世人所熟悉,许多总的特点甚至贯穿了作者一生的创作。常人看来格格不入的元素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被神奇地融合在一起,诸如浪漫主义情怀、大小调体系中的丰富调式和其他一些现代风格(例如爵士乐元素和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类似肖斯塔科维奇的入侵主题)等。
无论作为作曲家,还是舞台上的钢琴演奏者,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出的形象是一致的。据同时代人回忆,他的表演因声音的特殊力度而令人惊叹,这力度并非体现于外在,也不是表面的精湛演奏技能。能够最准确体现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演奏声音质量的词汇是声音的“雄浑”。这种雄浑包含着钢琴乐器的完美表现力、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动感的力量体现、钢琴音质的美感。
主要作品
钢琴与乐队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与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onaThemeofPaganini),其中以第二钢琴协奏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最著名,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旋律优美,成为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采纳为背景音乐。
钢琴独奏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交响曲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曾编写三首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对拉赫玛尼诺夫而言是失败之作,他甚至把手稿撕毁,直至他死后,整份乐谱被才发现收藏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至1948年才于美国作第二次公演以纪念拉赫玛尼诺夫逝世五周年。然而,第二交响乐及第三交响乐仍是较出名的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编写多首交响诗,如:《死岛》《岩石》《交响舞曲》等。
声乐及合唱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亦有编写声乐及合唱作品,包括有弥撒曲VesperMass、TheLiturgyofStJohnChrysostom及TheBells。短歌Vocalise更被改编成不同乐器的独奏曲。
作品赏析
第二交响曲
1897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由格拉祖诺夫指挥,在彼得堡初演的时候,人们对年轻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十分苛刻,他的作品在彼得堡遭到非常严厉的批评。这时候所受到的打击,对于向来一帆风顺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自然成为一时难于抹灭的巨大创伤。这一精神上的打击,不但成为他日后严重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拉赫玛尼诺夫形成了郁郁寡欢的孤僻性格。青年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痛苦不堪的神经衰弱症,由于尼古拉·达尔博士所下的暗示治疗法奏效,才逐渐走向痊愈。
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一举赢得格林卡奖,于是他顺利地恢复了作曲活动。第二交响曲,则是拉赫玛尼诺夫恢复自信之后的作品,也是在他三部交响曲之中,最具拉赫玛尼诺夫特色,而且最受世人欢迎的作品。整个乐曲在结构上,显示出绵延的起伏性,以情绪来推动整个乐曲的发展,显然与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形态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本曲很明显地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俄国音乐特性,用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完成于1906年秋至1907年春。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缓板转中庸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形式。乐曲由略带忧郁气氛的进入部平静地开始。主部(中庸的快板)首先由小提琴呈示紧张的第一主题,木管与弦乐用G大调柔和地唱出抒情的第二主题。进入了发展部之后,主题一面发展,一面趋于高扬。经过剧烈的高潮之后,乐曲进入再现部。在此将第一、第二主题以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法予以再现之后,用进入部提琴动机的素材构成的结尾部分来收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极快的快板,a小调,具有诙谐曲风格的乐章。法国号承接开头的节奏,开始奏出有粗犷风格的主题,然后移交给弦乐部分。乐曲以主题为中心高扬起来,一直高扬至强调节奏的铜管以叫嚣方式中止。不久,以小提琴为中心唱起了柔和优雅的曲调,但是立刻又为诙谐曲部的节奏所打消。
第三乐章慢板,A大调。首先,小提琴以斯拉夫风格的优美情调唱出了流畅的旋律。接着由单簧管以优美的旋律取代。这一乐章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乐中最动人的部分。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经过短小而极强的前奏之后,引出强劲的第一主题。反复了这一主题后,经过一个爽朗的乐段,出现了移至D大调的第二主题。乐曲一面再现前面的主题和动机,一面像胜利凯旋般强劲有力地将全曲最终推向高潮。结尾部分以第一主题的节奏为中心,华丽地结束全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被誉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在所有俄罗斯作曲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中,本曲为首屈一指的名作。
本曲除了在构造上的完满妥善之外,同时充分发挥了抒情性和钢琴化的效果,而且把这些作了绝佳的统一。尤其是本曲中的几个旋律充满了浪漫性情趣,因此,不是经常被附上各种歌词竟相演唱,就是被世人编成爵士乐,广为流行。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荣获钢琴金奖,同年他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之后,就已经颇有声望了。这时候他受托作一首钢琴协奏曲,于是在1899年开始着手创作。然而不久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900年五月才逐渐痊愈,所以本曲实际完成于1901年。有些人认为这一协奏曲所拥有的忧郁性格,就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一段病情而来。其实不尽如此,从本曲宏大的气势来看,倒不如说它是拉赫玛尼诺夫完全恢复健康后,创作欲横溢时的优秀作品。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开头,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之后,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的c小调第一主题(片段1)。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降E大调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充满了甜美的伤感,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
第二乐章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开始的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来的,带有沉思的乐念,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由弦乐的演奏告一段落之处,钢琴雄赳赳地奏出第一主题,并将此主题加以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绵绵地唱出了第二个主题(片段4),这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极明显的对比。乐章结尾,钢琴以强音对旋律加以装饰,并逐渐加快速度,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强奏中结束全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玛尼诺夫所有的音乐都被世界遗忘了,最后剩下的也会是《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很多音乐爱好者通过这部作品认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才接触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等。其中一段行板(Var18)更是脍炙人口之作,被**《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收录为背景音乐。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写于1934年,此时世界乐坛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调性体系、曲式、节奏等惯用的音乐法则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纷呈的“新音乐”,无调性音乐、表现主义、后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列等等相继出现,“求异响于新声”是欧美音乐的时代潮流,而拉赫玛尼诺夫不为所动,仍然在十九世纪的风格和形式里寻求个性的表现。《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取材于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随想曲的音乐主题,写成单乐章的钢琴与乐队曲,技巧复杂精深、气势辉煌,成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炫技一派的绝响。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
悲歌
其作品《悲歌》琴韵悲哀寂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忧郁之情尽释其中。
音乐评价
拉赫玛尼诺夫力图在音乐中表现一个忠实诚挚的普通人的思想感情,竭力探求让所有的人都易于理解的方式,从这一方面着眼,他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直接继承者。
他的音乐时常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时常留下一种内心悲剧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这样深刻的抒情性和戏剧性也是使他的作品接近干柴科夫斯基的地方。所不同者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
他的音乐除了着重体现悲剧的因素之外,有时也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精心刻划出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安谧、宁静的形象。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充满了美妙的旋律,在他的同时代人当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旋律作家;他的旋律写作同俄罗斯民歌中的悠缓歌曲保有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还以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之丰富见长。所有这些,都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具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所在。
影视形象
《紫丁香》
导演;PavelLungin
主演:ЛияАхеджакова/ОлегАндреев/ИгорьЧерневич/ЕвдокияГерманова/ВикторияИсакова
语言:俄语
制片国家/地区:Russian
上映日期:2007年6月22日
**《紫丁香》取材于俄国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生平、俄罗斯于2007年拍摄的彩色**《紫丁香》,紫丁香花贯串了整部**,并以此含义深远地表达了远离祖国的拉赫曼尼诺夫的思念故土之情;“紫丁香”原为其《歌曲集》(Op21)中第五首,是一首优秀的浪漫曲,后来拉赫玛尼诺夫将其改编成一首钢琴独奏曲,真的值得一听。
奥曼迪尤其喜欢指挥浪漫主义晚期和20世纪早期的作品,尤其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他是第一位指挥拉赫玛尼诺夫交响舞曲之人,并在作曲家自己的录音中指挥其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他还多次在美国首次指挥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也是首次指挥多位美国作曲家作品的指挥。同时也是首位录音德里克·库克补充完成的马勒第十交响曲完全版的指挥,这个录音获得许多批评家的好评。
奥曼迪在训练乐队的方法上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排练时,他的细致和耐心,以及生动的、带有明确诱导性的提示,时时刻刻都在调动着全体乐队队员的音乐创造性,使整个乐队在音乐的理解上很快与他本人保持谐调、整齐和一致,从而取得了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罗伯特·雷诺德斯在谈到奥曼迪排练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时说到:“从这部熟悉的作品一开始,人们马上就感到了奥曼迪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他以极其随和的动作,调节着音乐进行的效果,使其完全符合他内心所想象的声音形象,他非常自然地将印成的乐谱转变成为有准确的色彩、密度和音质的声音。他像是在用指挥的手势来刻划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在晚年即将卸去费城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一次告别音乐会上,以82 岁的高龄指挥华盛顿国家乐团演奏了他的拿手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在那次音乐会上,他以极大的毅力,向人们展现了他那似乎又年轻了的艺术魅力、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奥曼迪在其辉煌的指挥生涯中,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灌制了四百多张优秀的唱片,这方面的成就,他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费城交响乐团鉴于他一生为该团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便将“终身名誉指挥”的头衔封给了他。此外,他还在一生中享有过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奥地利“一级艺术与科学荣誉十字勋章”获得者和宾夕法尼亚“卓越公民奖”获得者等十几项殊荣以及世界上十余所大学所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现在,每当人们谈论起他来,都会极其自然地将他列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之列,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的确是一种非常必然的结果。
奥曼迪与他的乐队在纽约和其它许多美国城市及世界各国多次进行巡回演出,其中包括1955年赴芬兰的巡回演出,此次出访时有多名乐队成员拜访了当时高龄隐居的让·西贝柳斯。1973年他与费城管弦乐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数十年后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上演西方古典音乐,他们获得巨大的欢迎。
他还往往作为客座指挥指挥其它乐团,比如1960年代末他与伦敦交响乐团一起为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录了一张难忘的标志性唱片。1950年他指挥纽约都市歌剧团演奏了约翰·斯特劳斯的《蝙蝠》,这个演奏也被录音纪录,虽然如此他48年之久以来都忠于费城。
从1936年至他逝世为止,他与费城管弦乐团一起录制上百张唱片,其范围包括古典音乐所有的部分。有意思的是后来的立体声录音很少是在费城音乐学会的音乐厅录制的,因为制片人觉得当地干燥音像环境不会产生最佳效果。
奥曼迪曾与许多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与他一起录制唱片的一流音乐家包括阿图尔·鲁宾斯坦、克劳迪奥·阿劳、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鲁道夫·塞尔金、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艾萨克·斯特恩、李纳德·罗斯、伊扎克·帕尔曼、埃米尔·吉列尔斯、冯·克莱本以及罗伯特·卡扎德许等人。
19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奥曼迪名誉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
德国“DG”唱片公司:
====================================================================
〔THE ORIGINALS〕系列
CD编号后缀为GOR
德国DG公司的传奇录音系列-“原版”是录音史中的瑰宝,当年是每个古典爱乐者争相收藏的高级LP唱片。现在,DG唱片公司以最新开发的“数码音像还原”技术重新整理出版,令CD时代的我们亦可以欣赏到那些伟大的历史名演的珍贵原貌。
部分CD目录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全集》
钢琴:盖扎·安达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47 399-2 GOR[1CD]
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A大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47 400-2 GOR[1CD]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指挥:欧根·约胡姆&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03-2 GOR[1CD]
贝多芬:《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47 404-2 GOR[1CD]
布鲁克纳:《三首弥撒曲》
指挥:欧根·约胡姆
合唱:巴伐利亚广播交响合唱团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
DG 447 409-2 GOR2[2CDs]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大提琴:米沙·梅斯基&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13-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变形》&《死与净化》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22-2 GOR[1CD]
柴可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
指挥: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库尔特·桑德林
演奏: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DG 447 423-2 GOR2[2CDs]
斯特拉文斯基:《三乐章彼得鲁什卡》
普罗科菲耶夫:《降B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韦伯恩:《钢琴变奏曲》
布列兹:《第二钢琴奏鸣曲》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DG 447 431-2 GOR[1CD]
贝多芬:《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
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团
DG 447 433-2 GOR[1CD]
奥尔夫:《布兰诗歌》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男高音:格哈德·施托尔兹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指挥:欧根·约胡姆
合唱: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乐团
DG 447 437-2 GOR[1CD]
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加斯巴之夜》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38-2 GOR[1CD]
舒伯特:《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
海顿:《G大调第八十八交响曲》
指挥:威廉·福尔特文格勒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39-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蒂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唐璜》&《莎乐美的七纱舞》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41-2 GOR[1CD]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七首幻想曲》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46-2 GOR2[2CDs]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50-2 GOR[1CD]
西贝柳斯:《芬兰颂》&《忧郁圆舞曲》&《图涅拉的天鹅》&《历史场景》&《卡莱利亚组曲》&《塔皮奥拉》
指挥:汉斯·罗斯鲍德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7 453-2 GOR[1CD]
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全集》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15-2 GOR2[2CDs]
布鲁克纳:《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
西贝柳斯:《夜骑与日出》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18-2 GOR[1CD]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DG 449 719-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25-2 GOR[1CD]
马勒:《D大调第一“泰坦”交响曲》&《旅行者之歌》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35-2 GOR[1CD]
贝多芬:《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E大调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降A大调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DG 449 740-2 GOR2[2CDs]
舒伯特:《D大调第三交响曲》&《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49 745-2 GOR[1CD]
舒伯特:《A大调“鳟鱼”钢琴与弦乐五重奏》&《d小调第十四“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低音提琴:莱纳·泽佩利茨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49 746-2 GOR[1CD]
布鲁克纳:《c小调第八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汉堡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49 758-2 GOR2[2CDs]
海顿:《创世纪》
演唱:贡朵拉·雅诺薇茨&弗里茨·温德里希等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761-2 GOR2[2CDs]
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
指挥:库尔特·桑德林
演奏: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DG 449 767-2 GOR[1CD]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指挥:卡洛斯·克莱伯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7 706-2 GOR[1CD]
勃拉姆斯:《三首弦乐四重奏全集》
德沃夏克:《F大调第六“美国”弦乐四重奏》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57 707-2 GOR2[2CDs]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女高音:玛丽亚·斯陶德
男中音:奥托·维也纳
指挥:弗利兹·莱赫曼
合唱:圣赫德维-凯塞杰合唱团及柏林莫特腾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10-2 GOR[1CD]
德沃夏克:《十六首斯拉夫舞曲全集》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DG 457 712-2 GOR[1CD]
海顿:《四季》
演唱:贡朵拉·雅诺薇茨&彼得·施莱尔等
指挥:卡尔·伯姆
合唱:维也纳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维也纳交响乐团
DG 457 713-2 GOR2[2CDs]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
单簧管:艾尔弗雷德·普林茨
长笛:维尔纳·特里普
巴松管:迪特玛·泽曼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7 719-2 GOR[1CD]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海顿:《G大调第九十二“牛津”交响曲》&《D大调第一百零四“伦敦”交响曲》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指挥:汉斯·罗斯鲍德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0-2 GOR[1CD]
勋伯格:《升华之夜》&《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1-2 GOR[1CD]
舒曼:《d小调第四交响曲》
福尔特文格勒:《e小调第二交响曲》
指挥:威廉·福尔特文格勒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22-2 GOR2[2CDs]
沃尔夫:《西班牙歌曲集》
女高音:伊丽莎白·施瓦兹科普芙
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
钢琴:杰拉尔德·摩尔
DG 457 726-2 GOR2[2CDs]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演唱: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托马斯·斯特华德&杰西·托马斯&黑格尔·布里奥特&佐尔坦·克勒门&乔恩·维克斯&贡朵拉·雅诺薇 茨&雷吉内·克莉斯宾&希尔佳·德内施&埃文·沃尔法特&杰哈德·施托尔茨&卡尔·里德布施等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780-2 GOR14[14CDs]
马勒:《D大调第九交响曲》
舒伯特:《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指挥:卡洛·马里亚·朱里尼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DG 463 609-2 GOR2[2CDs]
里姆斯基-科萨阔夫:《舍赫拉查德》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63 614-2 GOR[1CD]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来自新世界”交响曲》
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
李斯特:《前奏曲》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63 650-2 GOR[1CD]
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格拉祖诺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约翰娜·玛尔琪&埃里卡·莫丽妮
指挥:费伦茨·弗里恰伊
演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DG 463 651-2 GOR[1CD]
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钢琴:卡尔·希曼
DG 463 653-2 GOR[1CD]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女高音:贡朵拉·雅诺薇茨
男中音:艾伯哈德·瓦希特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合唱:维也纳合唱协会合唱团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63 661-2 GOR[1CD]
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
演唱:玛莉安妮·萨赫&伊姆嘉德·西弗里德&芮塔·施托莱希&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库特·伯姆等
指挥:卡尔·伯姆
合唱: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演奏:德累斯顿萨克森宫廷剧院乐团
DG 463 668-2 GOR3[3CDs]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拉威尔:《加斯巴之夜》
普罗科菲耶夫:《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
钢琴:伊沃·波格莱利希
DG 463 678-2 GOR[1CD]
====================================================================
〔CENTENARY COLLECTION〕系列
该系列CD编号后缀为GCC
为庆祝百年华诞,DG以编年史的方式,将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录音以艺术家为主体逐年收录,总计出版63张唱片。
其中不乏珍贵的首演以及初次发行CD的录音。
此外DG还特别推出该系列CD的一张精选样片CD,从1907年蜡筒录音时期留下的男高音恩利克·卡鲁索的一段咏叹调开始,一直到1996年加德纳指挥海顿作品的4D数码录音,简略回顾了DG百年辉光业绩。
部分CD目录
『1951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贝多芬:《G大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作品887号]
《a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罗莎蒙德”》[作品804号]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59 013-2 GCC[1CD]
『1952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贝多芬:《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作品47号]
《C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作品96号]
小提琴:沃尔夫冈·施奈德汉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59 014-2 GCC[1CD]
『1953伊戈尔·马科维奇』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作品14号]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
指挥:伊戈尔·马科维奇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15-2 GCC[1CD]
『1961威廉·肯普夫』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号]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汉玛克拉维亚”》[作品106号]
钢琴:威廉·肯普夫
指挥:费迪南德·莱特纳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3-2 GCC[1CD]
『1962赫伯特·冯·卡拉扬』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号]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4-2 GCC[1CD]
『1962卡尔·伯姆』
理查·施特劳斯:《蒂尔·艾伦斯皮格尔的恶作剧》[作品28号]
《唐璜》[作品20号]
《莎乐美的七纱舞》(选自歌剧《莎乐美》[作品54号])
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364号]
小提琴:托马斯·布兰蒂斯
中提琴:吉乌斯托·卡波奈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9 025-2 GCC[1CD]
『1973埃米尔·吉列尔斯』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作品595号]
《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作品365号]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埃莉纳·吉列尔斯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9 035-2 GCC[1CD]
『1975玛尔塔·阿格丽希』
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全集》[作品28号]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1号]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指挥: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演奏:国家交响乐团
DG 459 037-2 GCC[1CD]
『1989玛丽亚·诺奥·皮尔丝』
莫扎特:《a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作品310号]
《降B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333号]
《C大调第十五钢琴奏鸣曲》[作品545号]
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作品899第1号]
钢琴:玛丽亚·诺奥·皮尔丝
DG 459 055-2 GCC[1CD]
====================================================================
〔GALLERIA〕系列
CD编号后缀为GGA
“画廊”系列素以价廉物美驰誉古典爱乐者中。
部分CD目录
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伦敦交响乐团
DG 415 841-2 GGA[1CD]
肖邦:《26首前奏曲全集》
《升F大调船歌》
《降A大调第六波兰舞曲》
《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DG 415 836-2 GGA[1CD]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钢琴:弗利德里希·古尔达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15 842-2 GGA[1CD]
肖邦:《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
钢琴:玛尔塔·阿格丽希
DG 419 055-2 GGA[1CD]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第二组曲》
《霍尔贝格时代》
《十字军西古尔》组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19 474-2 GGA[1CD]
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降B大调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19 857-2 GGA[1CD]
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钢琴:威廉·肯普夫
指挥:费迪南德·莱特纳
演奏:班贝格交响乐团
DG 423 885-2 GGA[1CD]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
DG 427 254-2 GGA[1CD]
柴科夫斯基:《天鹅湖》芭蕾组曲
《胡桃夹子》芭蕾组曲
《睡美人》芭蕾组曲
指挥:姆斯蒂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097-2 GGA[1CD]
贝多芬:《D大调钢琴协奏曲》(根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改编)
《G大调第一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钢琴&指挥:丹尼尔·巴伦伯伊姆
小提琴:平夏斯·祖克曼
演奏:英国室内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DG 429 179-2 GGA[1CD]
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
钢琴:阿尔方斯·康塔尔斯基&阿罗伊斯·康塔尔斯基
DG 429 180-2 GGA[1CD]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DG 429 183-2 GGA[1CD]
理查·施特劳斯:《堂吉诃德》
《死与净化》
大提琴:皮埃尔·富尼埃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184-2 GGA[1CD]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小提琴:萨尔瓦多·阿卡多
DG 429 714-2 GGA[1CD]
布鲁克纳:《d小调第九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29 904-2 GGA[1CD]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7首幻想曲》
钢琴:埃米尔·吉列尔斯
指挥:欧根·约胡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5 588-2 GGA[1CD]
勃拉姆斯:《7首幻想曲》
《3首间奏曲》
《6首钢琴小品》
《4首钢琴小品》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37 249-2 GGA[1CD]
德沃夏克:《F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美国”》
斯美塔纳:《E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
演奏:阿马迪乌斯四重奏团
DG 437 251-2 GGA[1CD]
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7 253-2 GGA[1CD]
西贝柳斯:《a小调第四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39 527-2 GGA[1CD]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威廉·肯普夫
DG 439 978-2 GGA[1CD]
莫扎特:《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
《A大调第二十九交响曲》
《D大调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49 552-2 GGA[1CD]
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罗恩格林》前奏曲
《齐格弗里德的牧歌》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及“伊索尔德的爱之死”
指挥:拉斐尔·库贝利克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3 290-2 GGA[1CD]
瓦格纳:《黎恩济》序曲
《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汤豪瑟》序曲[德累斯顿版本]
《罗恩格林》第一幕、第三幕前奏曲
《帕西法尔》前奏曲
指挥:卡尔·伯姆
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53 989-2 GGA[1CD]
巴托克:《管弦乐队协奏曲》
《为弦乐队、打击乐与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
演奏:柏林爱乐乐团
DG 457 890-2 GGA[1CD]
德沃夏克:《e小调第四钢琴三重奏“杜姆卡”》
斯美塔纳:《g小调钢琴三重奏》
钢琴:尤瓦尔钢琴三重奏团
DG 457 892-2 GGA[1CD]
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
钢琴:让-马克·路易萨德
DG 457 893-2 GGA[1CD]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指挥:詹姆斯·列文
演奏: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
DG 457 895-2 GGA[1CD]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维厄当:《a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小提琴:谢洛莫·敏茨
指挥:祖宾·梅塔
演奏:以色列爱乐乐团
DG 457 896-2 GGA[1CD]
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两幅肖像》
钢琴:马利齐奥·波里尼
小提琴:谢洛莫·敏茨
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
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DG 457 909-2 GGA[1CD]
艾夫斯:《新英格兰的三个地方》
《第三交响曲“野外布道会”》
《未被回答的问题》
《组曲第一号》
指挥:吉尔伯特·加利什
演奏:奥尔菲斯室内乐团
DG 457 911-2 GGA[1CD]
德彪西:《g小调弦乐四重奏》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
演奏:梅洛斯四重奏团
DG 463 082-2 GGA[1CD]
====================================================================
此外还有〔2CD〕系列;〔ENTREE〕系列;〔ORIGINAL MASTERS〕系列
由于篇幅问题本人不再赘述
不过本人还要隆重介绍另一个极为珍贵的系列:
重新发行的〔“WESTMINSTER”〕系列
该系列系原“西敏寺”唱片于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LP,多为大师的历史录音。
这里推荐赫尔曼·舒尔肯的一些: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舍赫拉查达》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15-2 GWM[1CD]
李斯特:《六首匈牙利狂想曲》
《前奏曲》
《玛捷帕》
《匈奴之战》
《第一号梅菲斯托圆舞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37-2 GWM2[2CDs]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41-2 GWM[1CD]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泰坦”》
《升F大调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柔板”》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皇家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46-2 GWM[1CD]
马勒:《e小调第七交响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63-2 GWM[1CD]
马勒:《升f小调第五交响曲》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68-2 GWM[1CD]
奥涅格:《太平洋231》
《橄榄球》
《交响乐章第三号》
《暴风雨》
《夏日牧歌》
《欢乐之歌》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皇家爱乐乐团
DG 471 345-2 GWM[1CD]
亨德尔:《水上音乐》
指挥:赫尔曼·舒尔肯
演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乐团
DG 471 276-2 GWM[1CD]
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柏林爱乐乐团的第六任常任指挥,同时也是乐团的艺术总监
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7岁就看懂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8岁加入青年乐队当敲击乐手。11岁那年,他随父去听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指挥的魅力和马勒的音乐使他感奋不已,起初想成个爵士乐鼓手的他,现在他立志要成个指挥家。1970年,年方15岁的拉特尔首次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头指挥神童”绰号闻名于英国乐坛。
次年,拉特尔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曾在母校指挥过马勒的第二、第六交响曲。他作为指挥系的学生参加了1974年在伯恩茅茨举行的约翰·普列尔(John Player)国际指挥比赛,脱颖而出,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立即被聘任为普利茅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音乐学院毕业那年(1975年)他曾指挥著名的新爱乐乐团演出,名噪一时,之后,他回到家乡出任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副指挥,同时还兼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在这5年的指挥实践中他吸取了不少现场演出经验,这对他日后的指挥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或许是一种巧合的机会,1979年,24岁的拉特尔告别故乡,来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更被委任为音乐总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