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
生于波兰,罗兹,5岁即在华沙举行演奏会,后至柏林接受音乐训练。10岁时由约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此后在欧洲各地演出,名声日增,1937年起定居美国。
鲁宾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尤其在演奏肖邦作品方面,有着不朽的地位。
唱片选粹:
RCA 0902661443-2 贝多芬:四首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告别
RCA RCD 1-7156 肖邦: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
RCA 5612-2-RC 肖邦:七首波罗乃兹
RCA 5614-2-RC 肖邦:五十一首马祖卡
RCA RCD 1-5492 肖邦:十四首圆舞曲
RCA 09026-61262-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团/华伦斯坦)RCA RCD 1-4934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
RCA 5666-2-RC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费城管弦乐团/奥曼第)
2、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5)
生于德国的特博格,师从H\\\巴尔特和R\\\卡恩,1916年,21岁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钢琴大师声望,20年代曾担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肯普夫正好活到一百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 唱片选粹:
DG 巴赫:众赞歌前奏曲等
DG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
DG 贝多芬: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鬼魂三重奏、大公三重奏
DG 舒伯特:最后五首奏鸣曲
DG 舒曼:钢琴协奏曲、童年情景、狂欢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3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生于乌克兰基辅,1921年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同年在波兰哈尔科夫首次登台演奏。1928年后定居美国,娶了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女儿。40年代霍洛维茨与托斯卡尼尼合作录制的协奏曲唱片(RCA),迄今仍为爱乐者珍视。除1965和1968年两度于纽约卡内基大厅、80年代重返前苏联在莫斯科举行独奏音乐会外,自1953年起霍洛维茨基本上只为唱片录音而演奏。他是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大钢琴家,技巧高超,举世无双。
唱片选粹:
RCA 7992-2-RG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NBC交响乐团)
RCA GK 85272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CA交响乐团/莱纳)CBS MK 42410 斯卡拉第:奏鸣曲集
CBS MYK 42534 舒曼:童年情景、托卡塔、
CBS M3K 44681 舒曼:C大调幻想曲等
DG 419 217-2 舒曼:克莱斯勒偶记
DG 419 045-2 “霍洛维茨--最后的浪漫”
3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
生于乌克兰的日托米尔,1934年在敖德萨首次登台演出。1937\\\1947年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伟大的钢琴教师海因里希\\\涅高兹的学生。1942年由里赫特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奏鸣曲,后来又首演普氏的第七和第九奏鸣曲(后者乃作曲家题献给他),被公认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的首要代言人。
唱片选粹:
Melodiya/BMG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Philips 442 565-2 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罗斯特罗波维奇大提琴)
Philips 446 200-2 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奏鸣曲(伦敦交响乐团/康德拉辛)
DG 415 119-2 普罗科菲耶夫:第五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华沙爱乐乐团/威 斯罗茨基、罗维茨基)
DG 419 068-2 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维也纳交响乐团/卡拉扬)
5吉利尔斯(Emil Gilels,1916-1985)
生于敖德萨,13岁入敖德萨音乐学院,1935年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涅高兹指导下继续深造。1938年获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同年毕业并留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起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55年成为战后第一位访问美国演出的苏联钢琴家。吉利尔斯和比他年长一岁的里赫特,被并誉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当代传人。
唱片选粹:
EMI TOCE-3253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塞尔)
DG 400 036-2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DG 423 136-2 贝多芬:英雄变奏曲
DG 435 588-2 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约胡姆)DG 449 721-2 格里格:抒情小品集
DG 419 059-2 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贝姆)
MK/Philips 456 796-2 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瞬息的幻想
6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
生于摩拉维亚的魏森堡,幼年在南斯拉夫学琴,12岁时随家迁居奥地利,师从卡恩,后来进埃德温\\\菲舍尔的高级钢琴班深造。1948年获布索尼钢琴大赛奖,并首次于格拉茨举行独奏音乐会,此后开始驰名世界乐坛。布伦德尔是一位很有学问的钢琴家,1960\\\1970年间每年在维也纳主持高级钢琴班,当今的许多钢琴家曾是他的学生。1974年他移居伦敦。
唱片选粹:
Philips 412 789-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列文)Philips 438 730-2 贝多芬:七首著名的奏鸣曲
Philips 420 071-2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阿巴多)
Philips 426 637-2 李斯特:两首钢琴协奏曲、死之舞(伦敦爱乐乐团/海延克)
Philips 434 078-2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Philips 442 269-2 莫扎特: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圣马丁乐团/马里纳)
Philips 422 076-2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Philips 400 078-2 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克利夫兰四重奏组)
7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cnazy,1937-)
生于前苏联高尔基城,6岁开始学琴,8岁即登台演奏。1955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奥伯林教授。1962年参加第二届柴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与奥格登并列第一。次年至伦敦举行演奏会,此后定居英国。1968年移居冰岛(其妻为冰岛人),1972年入冰岛籍。在同辈钢琴家中,阿什肯纳齐产演奏曲目最广泛、录制唱片最多的一位。除钢琴演奏外,自80年代起阿什肯纳齐还成为杰出的管弦乐团指挥,录制了众多交响乐作品。
唱片选粹:
Decca 448 125-2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索尔第)Decca 448 986 2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爱乐乐团)
Decca 421 453-2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帕尔曼小提琴) Decca 414 564-2 肖邦:夜曲
Decca 443 576-2 莫扎特:第八、九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克尔提斯)
Decca 414 386-2 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钢琴版和乐队版)Decca 448 127-2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普雷文)
Decca 448 116-2 拉赫玛尼诺夫:三首交响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
Decca 425 047-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莫斯科爱乐乐团/康德拉辛)
Decca 444 845-2 拉赫玛尼诺夫:图画练习曲
Decca 414 474-2 舒曼:蝴蝶、交响练习曲、阿拉伯风格曲
Decca 421 069-2 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爱乐乐团)
Decca 425 579-2 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全集
Decca 417 750-2 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马捷尔)
8科瓦塞维奇(Stephen Bishop-Kovacevich,1940)
亦称毕晓普\\\\\\科瓦塞维奇,南斯拉夫裔,生于洛杉矶,1948年起师从肖尔,1951年在旧金山首次演出。1959年移居伦敦,师从赫斯。1961年在伦敦举行独奏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从此活跃于国际乐坛。
唱片选粹:
Philips 438 812-2 巴托克:三首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Philips 446 557-2 巴托克: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与阿格丽姬合作)Philips 422 482-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EMI CDC 7 54578 2 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伦敦爱乐乐团/萨瓦利许)
Philips 411 103-2 布拉姆斯:谐谑曲、叙事曲、八首小品
EMI CDC 5 56440 2 布拉姆斯:两首小提琴奏鸣曲(哈瑞尔大提琴)
Philips 426 077-2 莫扎特:第二十一、二十五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戴维斯)
9阿格丽姬(Martha Argerich,1941-)
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5岁便登台演出,被誉为“女神童”,先后师从斯卡拉穆萨、顾尔达、利帕第夫人、马加洛夫、米开朗杰里的阿什肯纳齐。16岁时(即1957年)接连获得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和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两项冠军。1965年在第七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在再次夺冠,更是名扬四海。
唱片选粹:
DG 449 719-2 肖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乐团/阿巴多)
DG 419 859-2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国家交响乐团/罗斯特罗波维奇)
DG 419 055-2 肖邦:第二、三奏鸣曲
DG 447 438-2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夜之加斯帕/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伦敦交响 乐团/阿巴多)
DG 439 420-2 柴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皇家爱乐乐团/迪图瓦)
DG 447 430-2 “阿格丽姬的名演奏”
10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
生于意大利米兰,9岁首次公演,1959年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次年参加第六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夺得第一,由此蜚声国际乐坛。波利尼并不以此为满足,又拜米开朗杰里为师,继续深造,乃至成为20世纪后期最出类拔萃的钢琴大师,演奏浪漫派作品或是现代音乐都游刃有余。
唱片选粹:
DG 415 371-2 巴托克:第一、二钢琴协奏曲(芝加哥交响乐团/阿巴多)
DG 439 770-2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阿巴多)
DG 431 596-2 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阿巴多)
EMI CDM 7 64354 2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爱乐乐团/克雷茨基)DG 413 794-2 肖邦:练习曲
DG 427 322-2 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
DG 413 793-2 莫扎特:第十九、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维也纳爱乐乐团)
DG 423 249-2 勋伯格:钢琴作品集
DG 447 451-2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舒曼:C大调幻想曲
你还真是问对人了,那破玩意老子正好弹过。拉赫玛尼诺夫的曲子对技巧性要求都很高,我弹过大概三首。但你试试这玩意你就知道了,无法言说的恶心。我都不知道当初我考过了九级以后老师是怎么想的让我弹这破玩意。单说指法,就给人一种不停在弹半音阶的感觉。唉,我说一万句不如你亲自试试,别弹不好砸琴。
事实上John Arthur Stump 创作的Faerie’s Aire and Death Waltz只不过是胡乱创作的,此曲谱有多处不符合五线谱的编谱原则,可以说有很多地方都意义不明。之所以说这首曲子无法演奏,并不是因为难,而是因为根本就让人看不懂,何谈演奏出来。并且死亡华尔兹全曲只有四行,与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对比起来相去甚远。 这个是网上找来的,可以确定的是。。。拉三的确是钢琴界最难的曲子了。。。权威是老霍。。。有部**说的就是一个人练拉三最后。。。怎么说。。。崩溃了,就是精神失常了,是澳大利亚的**
世界10大难曲:
NO1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斑。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NO2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练习 钟》
《钟》这首乐曲又译成《康派涅拉》,是李斯特根据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改变的钢琴独奏曲。
《钟》用回旋曲式写成,主题每次出现都变换一种新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钢琴演奏的技巧。李斯特改编的《钟》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钟》篇幅要短,由于主题多次出现,给人印象很深刻。《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分表现出演奏家的高超技巧。
当然,我们的李云迪和朗朗也曾在演奏会上弹过此首乐曲。
NO3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野蜂飞舞》是首世界名曲,生动地表达出大黄蜂振翅疾飞的情景。作曲者和演奏家用音乐将野蜂飞舞的情景表现得那么传神逼真。野蜂在人们眼中是个讨厌而可怕的东西,看见野蜂就躲得远远的,生怕被它们所伤。自从接触到《野蜂飞舞》这曲子后,听着听着觉得仿佛在头顶上方和耳旁,不断盘旋的“嗡嗡”声特别悦耳,眼前一幅群蜂乱舞的可爱景象,可谓别具一格,百听不厌!
NO4 拉威尔的《水妖》
拉威尔,为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他的作品大致上都有细致精巧的风格。《加斯巴之夜》共由三首曲子组成,第一首为《水妖》,其后为《绞刑台》和《史卡柏》。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布里诺(Ch Brugnot)之诗,内容描述一爱上凡人的水妖精,如泣如诉的悲恋故事。
整首曲子极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复的音乐来诠释水精灵哀怨的爱情,相当传神深刻。
NO5 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NO6 巴拉基耶夫的《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弹琴都是凭记忆,从不看谱。他创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著名者,就是这首《伊斯拉美》。这首《伊斯拉美》作于1869年由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这是一首极难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其正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耶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这首作品三段体:先是主奏,表达主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结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激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NO7 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EnglishC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在日本首度演奏这首曲目。
NO8 贝利尼《诺玛的回忆》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文森佐· 贝利尼在《诺玛》中铺陈出华丽而浑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强烈对比的剧情张力,展现爱情、仇恨与宽恕的角力,更提早一个半世纪预告了女性主义的到来。
网友们可在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中感受其演奏的难度!
NO9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伊比利亚》
著名的《伊比利亚》,一部由12首钢琴作品所组成的组曲,共四卷。这部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复杂的作曲技巧,它们是西班牙民族音乐(特别是安达路西亚音乐)与欧洲印象派以及浪漫乐派音乐所交织成的复合体。
NO10 《一根烟》
大部分的人乍一看到这首钢琴曲目一定会很疑惑的,那么请您欣赏一下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所拍摄的**——《海上钢琴师》。**中,从不吸烟的1900从马克斯要过一根烟,他以震撼人心的钢琴演奏技巧使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琴键在飞舞,曲终,他将未点燃的香烟放在琴沿上,香烟竟然被弹的灼热的琴弦点燃了。这时,如梦初醒的听众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欣赏到主人公的精彩演奏之后,一定不会质疑这首钢琴曲的难度的。
音乐家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有洞察世事的沧桑就才会有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在给我们带来音乐享受的时候,也让我们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家的内心世界。而同时,只有超脱世俗,才能拥有一颗空灵的心,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创造独有的乐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