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很多古代资料或传记中提到了各种神兽,特别是山海经这类奇志。偶然看到有人整理出来的介绍,贴出来,大家也可以找点相关资料,长点见闻。
禺号:东海海神,人面鸟身,耳挂两条黄蛇,足踏两条黄蛇。
禺京:禺号的儿子,人面鸟身,耳挂两条青蛇,足踏两条红蛇。风神兼北海海神。
魃 :热神,身着青衣,头戴青帕,面容冷漠。的样子象老猴子。性别是女的。
祝融:火神,兽身人面,驾两条火龙。
共工:水神,蛇身人面红发,驾黑龙。乃祝融玄孙。
后土:土神。
噎鸣:时间神。
句芒:木神,又名重,鸟面人身,驾两条龙。
神荼,郁垒:冥府之神,居东海桃都山。
不廷胡余:南海海神。
烛阴:钟山之神。
帝台:中山大神。领中山之地。
西王母:人身豹尾虎齿,乱发蓬松的头上精心地别着一支玉胜。大神,居西方之玉山。
英招:人面马身,背长双翅,通体虎纹。
陆吾:昆仑山神,人面虎身九尾。
开明兽:昆仑山神,身如巨虎,九头,每个头都有一张人面。
离朱:昆仑山护树神。眼睛最明亮。
长乘:赢母山神。
帝江:天山神,六脚四翼无头。
瑶水:型如牛,八足马尾,两个脑袋,喊叫地声音象鸣号筒,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战乱。
白泽神兽:将天地间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精怪奇物描述出来的神兽。
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头生坚角,耳旁毛发直竖如剑 ,以沙石金钱为食。
魑魅:人面兽身四脚的怪物,以柔媚的女儿声迷人。
神辉:人面兽身,独脚单手,能以催人入眠的哈欠声迷人。
魍魉:象三岁小娃娃,通身黑里透红,长耳红眼,长了一头乌黑的长发,能用呀呀学语的童声迷人。
风伯飞廉:鹿身雀首,头生尖角,通身豹纹,尾如黄蛇。
雨师屏翳:形如七寸细蚕,背生鳞翅。
夔牛:牛形无角,灰身一足,进出海水,必定有大风雨伴随,双目如日月般明亮,吼声如打雷震惊天地。
雷兽:龙身人头,肚大如鼓,每自拍打肚腹,便放雷。
肥遗:六脚四翅的蛇,当人们看到它在天生翱翔的时候,地上就会发生可怕的旱灾。
柃柃:牛形虎斑纹,鸣声似人呻吟,它一出现就会发生大水灾。
蜚 :牛形白脑袋,一只眼,尾似蛇,它经过水水干枯,经过草草枯萎。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瘟疫。
毕方鸟:象鹤,青身白嘴,红斑纹,一只脚,它出现在哪,哪就会发生怪火。
酸与鸟:象蛇,四翅六眼,三只脚,见到它的地方就会闹恐慌。
玄丹山的五色鸟:人脸长发,栖息在哪,哪里就会有亡国之灾。
吃人的怪兽
诸怀:四角,象牛大耳,嘴形状怪。
狍鹗:象长腿大狗,眼长在前脚后面。
穷奇:牛形红身,人面马脚,叫似婴儿啼哭的怪物。(跟黄帝有血缘关系)
浮游:人面兽身有翼,身披红毛,常浮游水上,善兴风作浪。
相柳:九头怪物,天界第四次大战结束后与共工不知所踪。
腾蛇:
凿齿:人身兽首,口生六尺长的凿刀般的利齿的怪物。
修蛇:又名巴蛇,身长百丈,黑身青首,一口可以吞下一头大象。
强良:嘴里衔着蛇,手里握着蛇,人身虎头,有很长的手。
日猋:长居地心烈岩,暴躁凶狠,浑身如烈日煞白,足迹到处,裂地
焦土。群火中凶芒。
魍狐:狡猾奸诈,占有欲强,**昧火能僵化所有生命。代表群火中之惑昧。
尚飨:贪嘴暴食,可吞天地,口喷腐蚀性的紫光,可溶解坚矿金鉴。代表群火之贪芒。
螟蛟:愤世嫉俗,凶性爆发青色烈火,蒸云化雾,损害天地干旱连年。代表群火之怒火。
金鳌:水陆双栖,属性玄寒,深蓝之光能凝固万物成冰。代表群火中之冰寒。
凫鷩:疯狂妄为,熊熊烈火无孔不入,催发火山天灾,令生灵涂炭。代表群火之狂焰。
貔貅:嗜杀残暴,双目照射红光,高热令万物化成灰烬。代表群火中之血光。
崔嵬:生于阴暗,讨厌光明,暗黑邪芒蚕食日月之辉,遮天蔽地。代表群火中之黑暗。
狡猊:怨毒乖张,以摧毁世上一切美好为乐,蓝色烈火可焦土千里。代表群火中之怨炎。
补充一个:果然。
鸣叫的声音像“果然”的野兽,心地非常仁慈,看到同伴的尸体会守在旁边痛哭,人类常常利用这种特性来诱捕他们。——出自《镜花缘》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赑屃(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怀麓堂集》:“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音:牙字),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又名赑屃(bi xi),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音:毕戏),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品质,形似龟好负重,即碑下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盖;蚣蝮,好立,站桥柱;椒图,似螺蚌,性好闭,立于门首;金猊,形似狮,好烟火,立于香炉;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眦三个,恰为龙之九子。
也许所谓的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综合起来说说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 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赑屃:(音毕戏),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螭吻(音吃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 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饕餮(音滔帖),形似狼, 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因它能喝水,也有装饰在桥栏板的,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睚眦(音牙自),相貌似豺, 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狴犴(音毕干),又叫宪章。相貌像虎, 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狻猊(音酸泥),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 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趴蝮(音八夏)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椒图,形状似螺蚌, 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 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貔貅又名天禄,龙头、马身、麟脚,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和雄性,雄性为“貔”雌性为“貅”。貔貅身无毛、无鳞、无屁眼、所以有“只进不出”之说,貔貅头生独角和双角,神态威武,凶猛异常,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因此,风水术中便将貔貅做为镇宅辟邪、纳财聚财的灵物广泛使用。貔貅是以财为食,所有纳四方之财的功效。
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一角为“辟邪”,两角为“天禄”,后来经过朝代的转变就没有分为一角、或、两角。大多以一角为主。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等流传到现在较为常见的貔貅多是独角、长尾。貔貅身长鬃毛卷起、有双翼的(寓意“飞黄腾达”)。尾毛卷须、身背元宝,蝙蝠、(寓意“遍地是福”)。身有火焰的(寓意“红红火火”)。还有芭蕉扇、螭虎、万年龟等。
蝜蝂,是喜欢背东西的小虫。行走中遇到东西,就拿起来。昂着头背起它。背上越来越重,虽然累的厉害还不停止。它的背部很粗糙,东西因此积累不散落,终于跌倒起不来。有的人怜悯它,帮它拿掉东西。一旦能够走动,又相原来一样拿来背上。还喜欢爬高,不到力气用到极限不停止,直到坠地而死。
角端(音陆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独角,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之语,为吉祥之物,也寓护卫和辅助君主之意。故在皇帝办公的地方常有角端陈设。古香薰炉上常见。
苏州有个古镇-角直。古镇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独角怪兽“角端”的雕塑。传说中,此兽可辟邪镇风,角一方百姓。明代聚村为镇时,遂取其祥瑞,更镇名为角直。
下面是故宫明万历年间制的角端熏香炉,制作极为华丽。角端昂首,独角,二目圆睁,双耳,口微张,以为散香之用,四爪为器足作直立状,圆形垂尾,足下踏掐丝珐琅蛇。通体饰豆绿色珐琅地,用红、黄、蓝、白等色珐琅填饰纹样。角端的头部可掀开,以便放置熏香。
觉得讲神兽不是仅仅知道个名字就算了,最好说说具体来历和典故,以及相关的纹饰文物。因为神兽往往是出现在文物和实物上的。最好要和历史文化以及文物引起来讲,这才是文化的精髓。
还想同时慢慢结合神兽介绍一些文物和历史知识,比如璧、琮、环、圭、璋、玦、璜、觿、佩、琥、瞑目、玉塞、扳指、簪、珥、梳、玉册、鼎、爵、尊、卣、觥、簋、盉,以及玺,吻兽等等。
资料我也是现找的,希望有知道的朋友能多向大家介绍相关知识。这些东西都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使历史的传承,现在正被我们慢慢淡忘和遗失阿。
1鸱吻(龙),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住在南海,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三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怎么办呢哥俩最后商量,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
又说,鸱吻的背上插一剑,是许逊(公元239-374年,晋道士。字敬之,汝南人,家住南昌,学道于吴猛,后 举孝廉,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 口拔宅飞升。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或旌阳)的剑。鸱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防鸱吻逃跑,取其永远喷水镇火的意思;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 取避邪的用意。
2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4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6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7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8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10行什(音杭十),介绍古代建筑的资料对此兽来历多语焉不详,所以只能大概找了一点。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
但是从1998年开始发掘的元朝中都遗址中,出土的脊饰尤以一件“行什”瞻目,它头上戴着一顶圆形花边小帽,尖嘴猴腮,挺胸腆肚,背生双翅,手按金刚杵。裸露的上身套了件宽松的坎肩,肃目锁眉,憨态可掬。说明此吻兽早已流传。
水仙花的传说:
据说,宋代时,有一闽籍的京官告老回乡,当他乘船南返,将要回到家乡漳州时,见河畔长有一种水本植物,并开着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采集一 些,带回培植。
据《蔡坂乡张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他们的祖宗张光惠在京都做学官,一年冬天请假回乡,般过江西吉水,发现近岸水上,有叶色翠绿、花朵黄白、清香扑鼻的野花,于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传下。
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当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长安。小妹妹不愿独为女皇一人开花,只行经长江口,见江心有块净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岛。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开,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 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爱。《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扬了。“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生活也挺简单朴素,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
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胜过松、竹、梅,仪态超俗, 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呈献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花冠色青白,花萼**,中间有金色的冠,形如盏状,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盏”,花期约半个月;另一 种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轻黄而上端淡白,没有明显的付 冠,名为“百叶水仙”或称“玉玲珑”,花期约二十天左右。
水仙花分布的 范围极小,只在漳州八大胜地之一的园山东麓一带,因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园山挡住了烈日,园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较短,为水仙花栽培创造 了有利格条件。当地有歌云:“园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 了水仙头。”
扩展资料: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 ):又名 中国水仙,是 多花水仙的一个 变种。是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 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 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