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而作的《音画练习曲》,其含义是用钢琴技巧与音来作绘画表现,共包OP33的9首与OP39的9首,共18首。
OP33作于1911年,9首分别为:
1从容的快板,F小调,在低音域下行音阶有不安的音型,虽中间高音部有短暂独白,但很快就被阻断,顽固音型复现于低音,最后远处有钟声表现。
2快板,G大调,由短小的分解和弦节奏与宁静的旋律组合而成。
3极缓板,C小调,装饰音和弦连锁而成的部分后,是速度转快后以分解和弦为主的平静的主部。
4把OP39的第六首改订移用。
5中板,D小调,断音节奏动机越来越膨胀,成为主要主题,但主要还是由动机的发展与再现构成。
6不是快板,两小节后转急板,降E小调快速音群,半音阶性和弦音团纠缠在一起。
7热情的快板,降E大调,在有节日气氛的鼓号调上钟声若隐若现。
8中板,G小调,在平静的分解和弦上,浮以哀愁的旋律。
9极缓板,升C小调,其中有3种对比性因素:进行曲风格的节奏、远处钟声般的音响及不安的动态。
OP39作于1916—1917年,9曲包括:
1激动的快板,C小调,右手急速的分解和弦,左手刻划切分音节奏。
2很慢,A小调,在低音旋律与右手旋律错开半拍进行中嵌入交叉节奏的三连音,拉赫玛尼诺夫表示,这是表现海洋与海鸥。
3确切的快板,升F小调,开头音型在执拗的重复中变成流动的音型。
4很快,B小调,一种进行曲型的谐谑曲,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描写市集。
5热情地,降E小调,以三连音符刻划的和弦伴奏下,奏自然小调的旋律。
6快板,A小调,托卡它风格,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表现红帽子与野狼。
7广板,C小调,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送葬的队伍,其中有哭声与钟声。
8中庸的快板,D小调,以一个短小的动机统一全曲,中间出现稍慢速度后,出现新的旋律。
9中庸的快板,进行曲速度,D大调,称为“东方进行曲”。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Sergey Rakhmaninov 187341-1943328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父为地主,家庭富有。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7年俄国革命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瑞士,1918年赴美演出,定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办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曲。
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整部片子一直都在放的!
那个孩子由于缺少人生的锻炼,变成了钢琴白痴,天天只知道弹琴,生活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下,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后,随着父亲的去世,他疯了,在养老院度过余生。没有爱情、没有后代,没有欢乐。一部平平淡淡的影片,没有特技,没有暴力,没有不良内容,略带的枯燥中却给我以很大的震撼力,这是什么呢?是音乐!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成为始终贯穿**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下面,我们逐乐章进行赏析:
第一乐章,就是《钢琴师》影片的主题音乐,别小看了简简单单、轻声细语的琴声,这可是部作品最难弹的部分,又要速度,又要感情。而且,你根本感觉不到这需要感情,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浪漫派的音乐多说就不浪漫了,留给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不是更好吗?
第二部分,由乐队上来引出一段思考,然后钢琴分段“讨论”,类似狂想曲的曲式。这是不错的慢乐章,给人一种遐想。慢乐章真的很慢,但到了后半段,钢琴开始突然发力,你会感觉像是在听进行曲,钢琴一下子就变得铿锵,乐队适时的融入,产生了高潮。又是一个美丽的过程!
一下子进入快速的末乐章。而且是渐进的,越到后来越快。你是不是发觉了,钢琴还是这么风光有劲!我也是很佩服演奏者有如此深度的激情。又似乎在刹那之间,转入了高速的华彩段,然后一个缓冲,又是一个高潮!真的,我觉得第三乐章是最有激情的,让我想起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第十八段。接下去,钢琴与乐队同时发出激情四射的音符,全曲在热烈的共鸣中结束。它的震撼力不亚于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如果楼主对这部协奏曲感兴趣,可以加我QQ78151564 我放给你听,我有阿格丽奇和阿什肯纳齐两种不同风格的版本,都是APE格式的,音质完美。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19岁时创作的作品。1892年4月3日至17日,即将从莫斯科音乐院毕业的拉赫玛尼诺夫用15天完成全剧创作。这部独幕剧一举赢得莫斯科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第三枚“自由艺术家”大金质奖章。1893年5月10日,《阿列科》由伊波利特·阿塔尼任指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大获成功。由于当时深受阿伦斯基、塔涅耶夫和柴可夫斯基的褒奖,这部作品才得以出名。
根据罗伯特·沃克所著的传记丛书《拉赫玛尼诺夫》中所讲,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剧本是弗拉基米尔·奈米洛维奇-丹申科依据普希金的爱情叙事长诗《茨冈人》(作于1824年,出版于1827年)改编的。原诗是普希金在南俄高加索山流放期间创作的,要旨在于解救贝沙拉比的吉普赛人脱离暴政,重获自由。由于这一内涵对当局来说过于敏感,因此它的情节被删改,并变成了19世纪歌剧中很普遍的题材——爱情悲剧:阿列科与的茨冈女孩金姆菲拉之间的爱情悲剧。
主人公阿列科讨厌贵族社会的消沉气息、厌倦了城市虚伪生活、精神彷徨而空虚、崇尚自由生活,于是与吉普赛姑娘(茨冈女)齐姆菲拉相爱。齐姆菲拉有着诗意般生活、性格热情而奔放。然而,当他得知齐姆菲拉与另一吉普赛小伙子有染后,便为了贵族的荣誉将他们杀死。
剧情:
时间:19 世纪初。地点:南比萨拉比亚的茨冈人露营地。
歌剧在具有乡土气息的吉普赛风格的“吉普赛老人动机”的序曲开幕,紧接着出现了“阿列科动机”。阿列科上场并以哑剧形式表现了自己和吉普赛人的感情。随后,随着竖琴的伴奏音乐,出现了弦乐优美的歌唱旋律。
场景转到了河边,那里松散地排列着茨冈人的帐篷。右侧前边有阿列科和金姆菲拉的帐篷,后面有带蓬马车。燃着篝火的哨岗,大锅里正烧着夜餐。茨冈男女和儿童在吃晚饭,轮流从锅里取出食品。周围一片寂静,河对面露出了美丽的月亮。茨冈姑娘们开始唱着赞美自由的流浪生活,男人们也随之加入。接着,茨冈老人回忆了自己的青春时代,他痛切地以歌唱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自从妻子逃跑,留下女儿金姆菲拉后,他不再相信女人。阿列科听完故事说:“为何不杀那女人?”
和阿列科有了孩子的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共同唱着“爱是自由的,一直旋转下去吧”。由于金姆菲拉的心已经远离阿列科而倾心于茨冈青年,因此和充满嫉妒的阿列科产生了对立。全体茨冈人的合唱阻拦了他们两人:“收起那些话,我们愉快地跳舞吧!”单簧管开始奏起了以日本旋律为中心的圆舞曲。紧接着是手拿铃鼓的妇女跳着独舞,在舞蹈的进行中,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消失在夜色中。 强有力的管弦乐部分。男人们的舞蹈,音乐中借用了茨冈音乐的主题,依照原样继承了乌克兰的哥萨克舞蹈的节奏传统。舞蹈结束后,众茨冈人一边齐唱具有无伴奏效果的、变化了的圣歌风格的合唱,一边进帐篷睡觉去了。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从舞台左侧上场。茨冈青年热烈地要求接吻,金姆菲拉害怕被丈夫看见俩人商量着再次幽会。被阿列科发现后,茨冈青年急急忙忙地走了,金姆菲拉进了自己的帐篷,坐在孩子的摇篮旁边,阿列科忧愁地站在帐篷附近。金姆菲拉和阿列科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训斥了丈夫的嫉妒,并公开说出了自己对茨冈青年的爱情。
月亮高高升起来了,周围还有些灰暗,剩下阿列科独自悲伤和悔恨,为了儿子,他不知如何是好。紧接着是阿列科的谣唱曲,歌唱中插入前面的一段音乐,后半段一面回忆过去爱情的幸福时光,一面在绝望、阴郁的音乐声中退场,这是此部歌剧中最著名的唱段和场景。英国管、中提琴的交替和竖琴的滑奏一起演绎着宁静的主题。描写了月亮渐渐远去,天空开始渐亮的变化情景,一群男女在跳着爱情舞蹈。茨冈青年在竖琴的伴奏下唱起了浪漫曲:“好似月亮在不停地旋转,爱心的变化谁也不能阻挡”。
黎明,金姆菲拉和茨冈青年上场。他们正在忙着商量如何私奔,阿列科走进来看见他俩,步步逼迫训斥金姆菲拉,金姆菲拉回应道:“令人讨厌!”阿列科此时还想去企求挽回爱情。两个年轻人唱到:“可怜的阿列科。”阿列科产生了报仇的决心,金姆菲拉叫喊着想逃走,茨冈青年被阿列科用餐刀刺死。阿列科同时把一边抱着尸体哭喊一边叫骂的金姆菲拉刺倒了。众茨冈人起床,合唱道:“那吵吵闹闹的声音,到底是为了什么?”茨冈老人听到消息后,急忙叫喊着跑来。众茨冈人一起合唱:“世上最可怕的事。”金姆菲拉说:“父亲,我是被嫉妒所杀。”然后死去了。阿列科站着呼喊着金姆菲拉的名字。此时,茨冈老妇人突然出现,男人们在挖坟,妇女们则合上了死人的眼睛,并同他们吻别、歌唱。茨冈老人对阿列科沉痛地唱到:“我们是流浪人,我们不会惩罚罪责。但是我们不愿同杀人凶手生活在一起。”合唱也以同样的语言反复。不久,众茨冈人以圣歌风格的合唱庄重地唱着:“我们是善良的人,你从这里走吧!”并随之离开,音乐变为送葬进行曲风的乐曲,留下阿列科独自悲叹:“悲伤啊!忧愁啊!唯独剩下我一人”先前回忆的音乐动机再次出现,在宁静而阴郁的乐曲声中全剧落幕。
拉赫音乐瞬间op16no4是业余十级。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一共有六首,都是很难的曲子,难度都超过了业余十级。 其中第三首和第五首还稍微好一些,可能十级水平的人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其余的四首就远远超过业余十级了。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拉赫玛尼诺夫编写了五首以钢琴及交响乐演奏的作品,分别为四首钢琴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难度较高,主要表现在技术难点上。例如,乐曲中有大量的重复音和快速移位的弹奏,需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音。此外,还有大量的和弦弹奏,需要贴键弹奏,构成优美的旋律线,同时还需要注意声音的把控和音色的模仿。
总体来说,这首曲子的难度较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练习方法。建议在练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先训练放松,再提高准确性,最后再完整的弹奏。同时,也需要在全面练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进行练习和演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