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年手镯很垃圾,和很多附加伤害的冲突,DNF很白字和黄字伤害,赫拉斯三件是白字伤害,跟任何附加伤害都不冲突,遗迹手镯也会和很多装备冲突,具体的很难说,我的蓝拳就是赫拉斯三件,外加一件遗迹,无任何冲突
1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2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3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欧拉著作的惊人多产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孩子在旁边喧哗。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19世纪伟大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教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了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在失明的17年中;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称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虚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发表和流传,并赢得巨大的声誉。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欧拉是我们的导师。" 欧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4 我们现在所用的直角坐标系,通常叫做笛卡儿直角坐标系。是从笛卡儿 (Descartes R,1596331~1650211)引进了直角坐标系以后,人们才得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才建立并完善了解析几何学,才建立了微积分。
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 JL,1736125~1813410)曾经说过:"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这两门科学结合成伴侣时,它们就互相吸取新鲜的活力。从那以后,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19101112~1985612)说过:"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这些伟人的话,实际上都是对笛卡儿的贡献的评价。
笛卡儿的坐标系不同于一个一般的定理,也不同于一段一般的数学理论,它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技艺,它使整个数学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它使笛卡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现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
笛卡儿是十七世纪法国杰出的哲学家,是近代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当时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并不是专业的数学家。
笛卡儿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当他八岁的时候,他父亲把他送入了一所教会学校,他十六岁离开该校,后进入普瓦界大学学习,二十岁毕业后去巴黎当律师。他于1617年进入军队。在军队服役的九年中,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数学。后来他回到巴黎,为望远镜的威力所激动,闭门钻研光学仪器的理论与构造,同时研究哲学问题。他于1682年移居荷兰,得到较为安静自由的学术环境,在那里住了二十年,完成了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如《思想的指导法则》、《世界体系》、《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包括三个著名的附录:《几何》、《折光》和《陨星》),还有《哲学原理》和《音乐概要》等。其中《几何》这一附录,是笛卡儿写过的唯一本数学书,其中清楚地反映了他关于坐标几何和代数的思想。笛卡儿于1649年被邀请去瑞典作女皇的教师。斯德哥尔摩的严冬对笛卡儿虚弱的身体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笛卡儿于1650年2月患了肺炎,得病十天便与世长辞了。他逝世于1650年2月11日,差一个月零三周没活到54岁。
笛卡儿虽然从小就喜欢数学,但他真正自信自己有数学才能并开始认真用心研究数学却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
那是1618年11月,笛卡儿在军队服役,驻扎在荷兰的一个小小的城填布莱达。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见一群人聚集在一张贴布告的招贴牌附近,情绪兴奋地议论纷纷。他好奇地走到跟前。但由于他听不懂荷兰话,也看不懂布告上的荷兰字,他就用法语向旁边的人打听。有一位能听懂法语的过路人不以为然的看了看这个年青的士兵,告诉他,这里贴的是一张解数学题的有奖竞赛。要想让他给翻译一下布告上所有的内容,需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士兵要给他送来这张布告上所有问题的答案。这位荷兰人自称,他是物理学、医学和数学教师别克曼。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笛卡儿真地带着全部问题的答案见他来了;尤其是使别克曼吃惊地是,这位青年的法国士兵的全部答案竟然一点儿差错都没有。于是,二人成了好朋友,笛卡儿成了别克曼家的常客。
笛卡儿在别克曼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数学,别克曼还教笛卡儿学习荷兰语。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年多,为笛卡儿以后创立解析几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据说别克曼教笛卡儿学会的荷兰话还救过笛卡儿一命:
有一次笛卡儿和他的仆人一起乘一艘不大的商船驶往法国,船费不很贵。没想到这是一艘海盗船,船长和他的副手以为笛卡儿主仆二人是法国人,不懂荷兰语,就用荷兰语商量杀害他们俩抢掠他们钱财的事。笛卡儿听懂了船长和他副手的话,悄悄做准备,终于制服了船长,才安全回到了法国。
在法国生活了若干年之后,他为了把自己对事物的见解用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他又离开了带有宗教偏见和世俗的专制政体的法国,回到了可爱而好客的荷兰,甚至于和海盗的冲突也抹然不了他对荷兰的美好回忆。正是在荷兰,笛卡儿完成了他的《几何》。此著作不长,但堪称几何著作中的珍宝。
笛卡儿在斯德哥尔摩逝世十六年后,他的骨灰被转送回巴黎。开始时安放在巴维尔教堂,1667年被移放到法国伟人们的墓地--神圣的巴黎的保卫者们和名人的公墓。法国许多杰出的学者都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5高斯(CFGauss,1777430~18552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布伦兹维克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先后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第一个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没有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来娶了罗捷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了,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他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他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诚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他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Buttner),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说,高斯10岁时算出布特纳给学生们出的将1到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的算术题,布特纳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答案。不过,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据对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布特纳当时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公差为198,项数为100)。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JMBartels)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
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象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历来为人们推崇得很高。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或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加上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6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BC~497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在数学上有很多创造,尤其对整数的变化规律感兴趣。例如,把(除其本身以外)全部因数之和等于本身的数称为完全数(如6,28,496等),而将本身大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盈数;将小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亏数。他们还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西方人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称为勾股定理。
在几何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还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7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落空了,钱学森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到了迫害。直到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国第一枚国产导弹终于制造成功。
名言: 尽忠职守,勤奋工作,并且热爱荣耀相信自己的直觉 ——李奥贝纳
名言: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
关于这样的句子不多但给你提供一些相关分类的名言警句谨供参考!
----------------------------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读
1选择作者如同选择朋友 -W狄龙
2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 -J艾肯
3先读最好的书,否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了 -HD梭罗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
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柏拉图 名言警句
(6)关于修身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名言警句
●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
——罗曼·罗兰
●人的理想粉碎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
●闪射理想之光吧/心灵之星!把光流注入/未来的暮霭之中
——泰戈尔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爱因斯坦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邹韬奋
●金钱不是做奴隶就是做主人,二者必一,别无其他
——贺拉斯
●金钱是个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气百倍
——莎士比亚
●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散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弗·培根
●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塞·约翰生
●金钱有如第六感官一般,如果没有金钱,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觉
——毛姆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
——托尔斯泰
●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
——易卜生
●金钱是被铸造出来的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
●毫无辛苦地赚钱的人不胜枚举,但是,毫无辛苦地挥霍的人则绝无仅有
——高尔基
●人类一切赚钱的职业与生意中都有罪恶的踪迹
——爱默生
●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
——马克·吐温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增广》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马克思
●虽然权势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子可以拉着它的鼻子走
——莎士比亚
●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
——契诃夫
●财产可能为你服务,但也可能把你奴役
——贺拉斯
●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
——西塞罗
●金钱是任何国家都能理解的一种语言,可以派上一切的用场
——阿芙拉·宾
●贪财是万恶之根
——《新约全书》
●财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贺拉斯
●永恒的东西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正义、多才和时间
——张安华
●狂热的欲望,会诱出危险的行动,干出荒谬的事情来
——马克·吐温
●钱是个可恶的东西,用它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做坏事
——冈察洛夫
●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不要钱的
——奥德茨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
●你若失去财产,失之甚少;你若失去荣誉,失之甚多;以若失去勇气,失去一切
——严寄洲
●失财产者,损失巨;失朋友者,损失尤巨;失名誉者,则完全损失矣
——西班牙谚语
●生活中最没有用的东西是财产,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莱辛
●人生是海,金钱是船夫如无船夫,度世维艰
——威克林
●金钱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撒切尔夫人
●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
——谚语
●金钱可以收买小人,却不能收买真理
——新格言
●当金钱开始说话,事实就闭上嘴
——谚语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管子·牧民》(战国)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管子·乘马》(战国)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管子·牧民》(战国)
●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贾谊(汉)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司马光(宋)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王安石(宋)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王安石(宋)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宋)
●用于国有节,取于民有制
——苏轼(宋)
●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
——邱浚(明)
●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
——邱浚(明)
●夫天下财虽有限,散之则如沙,而机关滞;聚之则成团,而魄力雄
——黄兴(汉)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
——艾青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
——鲁迅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雷
●生活是我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所遵循的一种习惯
——巴尔扎克
●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
——歌德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鲁迅
●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
●只有平庸的人们的生活才是空虚和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活是一辆永无终点的公共车,当你买票上车后,很难说你会遇见什么样的旅伴
——爱默生
●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内
——泰戈尔
●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
——歌德
●我一生都在学习怎样生活到我学得差不多时……此生也将近尾声了
——霍克曼
●有办法把家庭治理好的人,一旦国家有难,必能成为有作用的人
——索福克勒斯
●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
——塞·约翰生
●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
——塞·约翰生
●有德的妇人,即使容貌丑陋,也是家庭的装饰
——莎士比亚
●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棱
●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
——莫罗阿
●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萧伯纳
●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萧伯纳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歌德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列夫·托尔斯泰
●虚假的谦让一出现,真正的谦让就及时消亡
——马克·吐温
●对骄傲的人不要谦虚,对谦虚的人不要骄傲
——杰弗逊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华罗庚
●只有坚强的人才谦虚
——赫尔岑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尼采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契诃夫
●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
——伏尔泰
●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
——巴尔扎克
名人名言—名誉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墨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声誉不过是人们的喁喁细语,但它往往是腐败了的气息
——卢棱
●勿屈己而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詹天佑
●显赫的名声是一种巨大的音响:其音愈高,其响愈远
——拿破仑
●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事业的成功
——孙中山
●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于获得的荣誉,而在于本身值得这荣誉
——牛顿
●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
——卡莱尔
●人不可因人生的名声与荣誉而成为盲目,因为所有得来的东西都是外物
——伊索
●一个好的名誉在黑暗中也保持它的光辉
——黎里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一切名声都享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威信,而不管名声从何而来
——巴尔扎克
●业绩重于一切,声名不足贵
——歌德
●荣誉——如果巧于运用的话,就是可以致富的货币
——歌德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
●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归于消灭
——华盛顿
●荣誉当然是诱惑人的,但是和道德相比,只不过是浮云轻烟而已
——果戈理
●我不需要名誉这劳什子,名誉不过是葬礼时的点缀而已
——莎士比亚
●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培根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
——陈寿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
——杨雄
●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
——薛瑄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曾国藩
●对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不要存有幻想!
——达·芬奇
●信任少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
——莎士比亚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王通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蒙田
●相熟的人表现出恭而敬之的样子总是叫人感到可笑
——歌德
●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爱默生
●打动人心的最高明的办法,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
——戴尔·卡耐基
●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戴尔·卡耐基
●社交的秘诀,并不在于讳言真实,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也不激怒对方
——狄原塑太郎
●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讨厌和憎恨
——戴尔·卡耐基
问题描写: 没钱买千层、难民伤不起啊、 果断开G刷牛头啊,1天100W跟玩似的,选我给你个免费G的发布网站 评论 | 0回答 dnf贺拉斯研究所怎样走到boss房 1回答 dnf赫拉斯研究
1、约翰·德莱顿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一生为贵族写作,为君王和复辟王朝歌功颂德,被封为“桂冠诗人”。主要作品有《时髦的婚礼》(1673)、《一切为了爱情》(1667)、《阿龙沙与施弗托》(诗作)、《论戏剧诗》、《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他也是英国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批评家和戏剧家,他通过戏剧批评和创作实践为英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学诗人一词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在欧洲批评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
2、蒲柏
全名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2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因此他没有上过学,从小在家中自学,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大量作品。
3、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扩展资料:
蒲柏写作风格
蒲柏的诗多用“英雄双韵体”。他的许多词句写得工整、精练、富有哲理性,有些诗行几乎成为格言。
1725年,他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重新编辑,用当时的标准衡量,作了不少改动,受到学者们的批评,他又写了《群愚史诗》,把批评他的人描写成“沉闷女神”的宠儿。
17世纪30年代他计划写一部关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巨著,但只完成一部序论:《人论》(1734年)。 1735年,他写作了《致阿巴思诺医生书》,讽刺了身居高位,逍遥法外的道德败坏者。
问题一:毕加索画的画为什么那么扭曲? 因为他是抽象派画家,以扭曲的作品来反应社会生活,把社会的阴暗面用抽象的画法展露出来。
问题二:毕加索的画为什么那么值钱 毕加索的艺术由于富于想象力和生命力及对外部世界极为敏感而受到崇拜。他是发展立体画派的一位中心人物,也以多才多艺和技术高超而著称。一般认为他是现代艺术中的杰出人物,是所有时代中最富有创造力、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努力定义绘画的功能和范畴。到底艺术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绘画呢?自从发明了摄影术以来,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明显,更加迫切。不言而喻,没有哪一位画家再主张完全描摹自然,因为甚至技巧最高超的画家也不能赶上一台廉价的照相机。然而,在这场摆脱纯粹描摹艺术的运动中,看来最大胆、最有创新精神、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帕伯罗・毕加索。
虽然理论上来讲,我不太欣赏毕加索 放纵,迷信;但感情上毕加索真是天才,太会操纵画面,不可否认的是他艺术上的才华。他的画不仅需要看表面,更要会读懂深沉的含义。至于炒作嘛,还是有的,现在很多画商也都只是附庸风雅,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好,他们就抬高什么,这样一来也就贬低了好画的价值。。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立体抽象画,总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吧~
问题三:毕加索的画为什么那么出名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吧,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看他早期作品很有功底的
问题四:为什么毕加索的画看不懂?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 ,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 ,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问题五:毕加索的画为什么那么乱还是大师? 毕加索的画不是乱,野兽派主要是线条和构成。主要是因为他们前期都受立体派影响颇深,画面的主要内容是色块的切割给画面带来的不同于传统绘画的一种更加直接的感受,这是野兽派的毕生追求。 就像康定斯基的画面都是各色的大小圆圈,外行看也没什么,但是他们的构图都是极其精彩的,他们专注于颜色在画面的位置和色块大小给观者造成的视觉效果达到更加贴近观者,后印象派以来,画者就更加关注画面形式感,而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模仿自然的叫画匠,传达画面精神意识是真正这些画越来被认可的原因。
问题六: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的画? 眼下,毕加索中国大展正在四川成都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观,但参观者中“看热闹”的居多,大部分市民表示“看不懂”或“不太懂”。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看不懂毕加索呢? 毕加索是现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深远的艺术家,立体画派的创始人,他和他的作品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但是,对于中国老百姓,甚至对于部分爱好艺术和绘画的人来说,毕加索的画真的很难看懂,毕加索只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象征”。大多数人在关注、追逐毕加索的商业价值,甚至他的绯闻轶事。至于他的画美在哪儿,好在哪儿,那些古怪的人物形象,扭曲的轮廓,让很多人感到费解。 对于中国老百姓看不懂毕加索的现象,在成都参加“毕加索中国大展高端论坛”的艺术家和评论家认为,这是因为毕加索代表的现代主义在我国艺术史上的缺失。 “现代主义在我国是失落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欧美的传统艺术、古典艺术,特别是欧洲的古典艺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又比较多地关注他们的当代艺术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但恰恰是中间那一段现代艺术,在欧洲发生了差不多100年的历史,是我们有所忽略的,或者说我们研究得不够。”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说。 成都美术学院教授陈默也认为,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国外很多优秀的艺术被挡在门外。“大家居然不知道在我们的国门之外,现代艺术已经进行了10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才知道印象派,我们才知道现代主义,才知道毕加索。” 同时,沈语冰也提出,看不懂毕加索与中国的美术和美术史教育也有关系,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跟不上,直接导致社会普及率低。目前,专业的美术学院里很少有教现代主义的东西,毕加索和他的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不可教的。另外,目前的外国美术史教育,不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往往到印象派就结束了,现代主义尤其是像毕加索这样经典的现代主义就被忽略了。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现代主义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作品的表现手法荒诞、抽象、具有寓意,不直接描绘社会和人生却又影射着社会和人生,反映着艺术家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和审美的价值。
问题七:毕加索的画为什么能卖那么贵 因为画风的问题,他的艺术风格是代表的一个时代,开始探索立体图形了已经,而且名人的作品大多是因为自身名气大加上符合社会背景反应社会现实才能值钱,抗战时期的一副螃蟹图,上边写着好像是横行霸道,这幅画现在就能卖好多钱,因为讽刺的是帝国主义,表现的是抗战,所以值钱,现在如果你画一张螃蟹,就不值钱,因为没有社会现实。
问题八:为什么毕加索的抽象画都看不懂!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因为他的作品跟随着他的思想和个人很深的感情,随意看懂他的画必须要揣摩他的心理,画的背景,而不是光看画面。
问题九:毕加索的画好在什么地方?看起来根本不像画还很扭曲看着就不舒服,为什么还那么多人说很好 以下内容来至知乎:
首先,明确几点:
1、 对于美术作品,哪怕是再经典的,被评论家,美术史家奉为大师杰作的作品。你同样可以认为是不美的。这毫无问题,审美本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但,你不能因此否认他的价值,更不能就不允许其他人认为它美。因为他们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能结合了更多地东西来看。
2、 艺术史上有许多形式上的探索。这些形式上的探索犹如晶莹的浪花,美丽但也许短暂,底下的海水才是主流。他们的价值不在于彻底推翻主流、推翻古典、取而代之,而是告诉你,艺术还能这样。形式还能这样探索,这种形式探索到极致是这样的。而一直以来,传统也被保存在审美影响之中,从未被抛弃。只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人们认为社会一定要进步,一定要创新,这就导致形体的过得地夸张,导致艺术边界的模糊。忽略了主体,好像大众喜欢的就是庸俗的,小众的就是前卫的,这是错误的。他们探索的是有价值的,但不意味着艺术的主流。其实到现在,在画廊里,老百姓看得最多的还是架上画,经典的。现代的画廊可能一会儿就看完了,的确他们有时是不会令人花很长的时间去沉思,因为是高度形式的。不过,他们还是有价值的,可以认为不美,但不能简单否定。
3、 我们如今所看到的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特别突出了那些形式上的探索、革新、反传统。而且,对于一个艺术家,往往最被常提及的是那段反传统的、创新的时期,其他往往被忽略。其实,有许多艺术家,早期的作品也很传统(因为往往接受学院派训练)而后期,也有不少艺术家回归传统。所以,我们印象中对一个艺术家的形象往往是不完整的。可能只是他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的一些作品而已。
接下来看毕加索。
先给个定位: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对绘画的解放,对形式的打破,他与马蒂斯一样,是真正的大师。
毕加索自然不会是一出生就探索“立体主义”的。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十三岁的时候,就能画的像拉斐尔,但到70岁时,才能画得像个孩子。
(一些作品的我暂时没有找到,抱歉!以后找到会补上,但目测比较困难,如果有知友有的画可以告诉我。)
毕加索的创作生涯也是在不断地探索,或者用他自己的画来说,是在发现。
从具有哥特风格的格列柯风格,到古典风格,再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尤其是塞尚的影响,最终在变化和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的关键因素,即是如何处理画面空间的问题。
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艺术史上绘画空间表现的变革。记得张公子在回答中提到过,早期的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一样,看起来都不那么写实,原因在于不重视透视与光影。而西方绘画是如何改变的呢?
1413年,布鲁内莱斯基进行了透视法实验。1425年,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是较早运用透视法的范例。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被运用的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然。
拉斐尔《用雅典学院》
巴洛克时期,则越来越强调宏大强烈的纵深效果。
这种对透视的追求,到了达维特时,大声了改变。如《贺拉斯三兄弟之盟》《苏格拉底之死》 有意识的对三度空间加以了限制,开始强调画面的二维属性。
在画面空间观念的演化中“三维幻觉的立体”与“二维实际的绘画表现”一直是一对矛盾。
现代最富盛名的批评家之一格林伯格则说:现代的西方绘画,就是不断走向平面的过程。
那么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到底对画面空间做出了哪些探索?
先看一下美术史上给毕加索创作进行的分期:
蓝色时期(1901-1904)
因为贫穷,生活拮据。画面主调为蓝色,基调忧伤。如作品:《生命》《悲剧》《女人和乌鸦》
-
玫瑰红时期(1905-190>>
问题十:为什么毕加索的画越画越不像却越来越值钱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 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毕加索小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虽然他根本无法说明画的是什么。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