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0年初,皮洛士从伊庇鲁斯出发。他军队实力的达到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和500投石手,以及20000名方阵为主的步兵。可出发后不久,皮洛士的舰队就被风暴打散,皮洛士本人一度以为性命不保,跳海自杀,所幸被侍从救起。最终跟随皮洛士一同登陆的只剩不到2000名步兵和2头战象,而大部分舰队则散落各处,此后才陆续上岸。
皮洛士在登陆后稍稍收拢了部队,立即前往塔兰托接管城市。入城后,皮洛士将塔兰托变成了一座大军营,逼迫市民进行军事训练,履行后者曾允诺他的空头支票——一支人数众多的公民兵。塔兰托人为此苦不堪言。在得知皮洛士的到达后,罗马共和国立即开始准备即将迎来的战争,马其顿式样的军队,将第一次与罗马军团正面交锋。
▲赫拉克利亚会战发生地今貌(赫拉克利亚战场遗址。皮洛士很可能就是从照片背景的山脉上,观察罗马人的进攻)
同年,完成编组的4个罗马军团和配属的同盟军,进入了塔兰托的领土,在塔兰托殖民地赫拉克利亚(Heraclea)附近烧杀抢掠。皮洛士原想拖延时间,等待更多意大利援军的加入,罗马人的行动使他被迫提前迎战。与罗马人追求会战的意图不同,皮洛士更希望以游击战和骚扰逼迫罗马人主动撤退。
公元前280年6月,两支军队终于在赫拉克利亚以西的平原附近遭遇。皮洛士和罗马人各自在一条河流的两岸扎营,皮洛士在亲自侦察罗马营地时,第一次见识了罗马人的赫赫军容。他由衷感觉到,这将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他将一些轻步兵分散部署在河岸上,这些散兵将构成整支军队的侦查幕,为即将到来的会战提供足够的信息。
罗马指挥官,执政官莱韦纽斯(Laevinus)最终主动开启了战端。罗马人在锡里斯河(Siris)的各处开始强渡,皮洛士部署的轻步兵很快被驱逐出阵地。皮洛士闻讯赶来,为了给步兵的部署争取时间,他先率领3000名骑兵发动了冲击,但此时的罗马前锋部队已经渡河,并结成阵形,一场激战随之开始。值得注意的是,皮洛士一直小心地避免个人陷入战斗,以维持对战场上各单位的战术指挥。对他而言,这是伊普苏斯会战的经历带给他的宝贵经验,德米特里乌斯曾经的失败,就在于领导骑兵进攻时失去了其余各部的控制。
在与意大利骑兵交战的过程中,一个意大利骑兵指挥官始终对皮洛士虎视眈眈,最终他一骑突向皮洛士。不过这名勇士最终与成功刺杀失之交臂,皮洛士身边的伙友骑兵抢先一步将他杀死。由于这次遇险,皮洛士将自己的全套衣甲与自己的部下交换,麦加克利(Megacles)成为他的替身,奔驰于阵前。
▲赫拉克利亚会战
双方骑兵的初接触,为双方步兵的编组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现在双方骑兵重新回到两翼,准备开始正式交战。轻步兵互相投射标枪、石块和箭矢的流程结束后,两军的步兵战线开始撞击。以一阵如雨的重投枪齐射为前奏,罗马人挥舞短剑和短矛冲向了方阵。激烈的步兵战斗此后难分胜负,据普鲁塔克描述,战况反复、优势易手达到了七次之多。而在侧翼,骑兵战继续进行,又一个意外几乎招致了伊庇鲁斯军队的灾难。
替身麦克利斯在混战中不幸战死,不明就里的伊庇鲁斯军队,误以为死者是皮洛士本人,这立即引起了整条战线上的不安。皮洛士被迫冲到战场中心,沿着整条战线来回奔驰,亲自现身稳定局势。恰逢此时,莱韦纽斯放出了他的胜负手:他的一支骑兵设法隐藏到了战场一角,此时向皮洛士的右翼发动了猛攻。而皮洛士则早有准备,效仿塞琉古在伊普苏斯一役中的作法拯救了他:他的二十头印度战象,始终被作为独立的战役预备队。现在他适时地投入了它们。意大利人还从未见识过印度战象,庞大的身躯和马匹无法忍受的气味,立即使莱韦纽斯的侧翼摇摇欲坠。预备队中的色萨利骑兵精锐们随之发动了猛烈的冲锋,彻底将罗马人的左翼击败。
▲罗马青年军(hastati)攻击皮洛士的战象(罗马人直到布匿战争时期,才真正熟练的掌握了反击战象的战术,在此之前无论是北非象还是印度象,都给与了罗马军团沉重的打击)
随着罗马人的左翼溃散,罗马步兵的侧翼也随之暴露,皮洛士右翼乘胜进攻,和正面的方阵一起夹攻罗马中央,腹背受敌的罗马人于是溃散。在追击过程中,一只战象因罗马人的攻击而受伤,失控的战象暂时扰乱了追击,皮洛士随即停止了追击,罗马人这才得以逃过锡里斯河。当晚,战败的罗马军团向北撤退,而皮洛士占据了罗马人的营地,确定了这场会战的胜利。赫拉克利亚会战的结果颇有争议,普鲁塔克认为皮洛士损失了4000人,狄奥多鲁斯则记载这个数字是一万三千,罗马人的损失数字也从7000人至一万五千不等,另有一千八百人被俘。不过确定的一点是,皮洛士并未能彻底摧毁这支罗马军队,他自己也伤亡惨重,相当数目的伊庇鲁斯军官阵亡,这是他无法承受的代价,他的基干部队难以得到补充。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赫拉克利亚战役
赫拉克利亚战役(Battle of Heraclea)发生在前280年7月,是皮洛士战争的第一场战役,伊庇鲁斯统帅皮洛士所率领的大希腊城邦和当地部族共有塔兰托、梅塔蓬图姆、图利和赫拉克利亚的联军,并在赫拉克利亚附近击败罗马执政官布利乌斯·瓦莱里乌斯·拉埃维努斯所带领的罗马军团。
在皮洛士离开伊庇鲁斯时,向盟友马其顿王国国王托勒密·克劳诺斯借了一些马其顿方阵部队,并从希腊的安提柯二世和塞琉古帝国那获得一些船舰和金钱,托勒密王国更提供50头战象和9,000名防守伊庇鲁斯的部队,皮洛士也招募希腊部队,包括盛名的色萨利骑兵和罗德岛的投石兵。
当知道皮洛士即将到来,罗马立刻动员八个罗马军团和附属部队,并把他们分成四支军队:第一支军队由巴尔布拉指挥,布署在韦诺萨,负责分散萨姆奈特人和卢卡尼亚人的注意,所以不参与对皮洛士的战争。第二支军队负责防卫罗马城。
第三支军队由执政官提贝里乌斯·科伦卡尼乌斯指挥,命令进军伊特鲁里亚,防止他们与皮洛士结盟。第四支军队由另一位执政官布利乌斯·瓦莱里乌斯·拉埃维努斯指挥,再度入侵塔兰托和掠夺卢卡尼亚。
随着黎明到来,罗马军开始渡河,并派骑兵迂回攻击皮洛士轻装步兵的侧翼,迫使他们撤离。当皮洛士了解罗马军开始渡河后,命令色萨利骑兵与罗马骑兵交战,而步兵开始往河岸前进。皮洛士的骑兵成功击退罗马骑兵,使罗马骑兵退回自身阵列,而弓兵开始射击,双方步兵接战。
尽管马其顿式方阵攻击猛烈,但却无法突破罗马军团的阵列,这对皮洛士而言是没有遇过的,同样的,罗马军团也无法突破马其顿方阵,会战陷入胶着。皮洛士担心到,如果他在战场上损命,军队士气将受到极大的打击,为此他与身旁的侍卫互换盔甲。
那位穿着皮洛士盔甲的侍卫被罗马人当作敌主帅而被杀,瞬间皮洛士军队士气浮动起来,以为皮洛士战死了,皮洛士不得不脱下头盔,告诉他的军队他还活着,并鼓舞士气,使皮洛士军攻势更为猛烈。
为了突破僵局,且罗马骑兵严重威胁到他的侧翼,皮洛士放开战象冲击敌军,罗马人第一次看到这种膨然巨物非常吃惊,战马也陷入慌乱,整个罗马军开始崩溃,皮洛士立刻率领色萨利骑兵追击,罗马人仓皇逃出战场,皮洛士获得战役胜利。
此战,罗马损失7,000人士兵,超过1,800名被俘,而皮洛士也付出4,000名阵亡的高额代价。
战后许多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加入皮洛士阵营,皮洛士果断地挥军北上,攻占许多坎帕尼亚的城镇,更进军至阿纳尼,仅至罗马两天路程,但皮洛士知道罗马城尚有一支罗马军队在那,担心自身军力不够对付,何况还有两支罗马军队可能切断退路,皮洛士只得撤退。
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七世纪的罗马-波斯战争就属于这一类。今天它们只对战争玩家感兴趣,但它们是古代世界四大帝国中的两个之间的冲突。
双方势如破天,结果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只不过僵局并没有持续五年,而是持续了五个世纪。一旦两个帝国之间的前线被哈德良巩固,它基本上是固定的。城市被围困,被占领,失去,又被占领。一个罗马皇帝甚至变成了战俘,但双方都没有获得任何显著的优势。这场冲突有时被认为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因为这一小块边疆区吸收了罗马最好的军队,而且往往没有把他们碾成尘土。然后,经过五千年的僵持,萨珊人开始占了上风。
从602年开始,萨珊人占领了小亚细亚,并派出了一个两栖部队来占领塞浦路斯。当罗马人反击时,他们被彻底打败了。罗马的和平使者被拘留,然后被处决。到622年,只有博斯普鲁斯海峡挡在萨珊和君士坦丁堡之间。雪上加霜的是,阿瓦尔游牧民族从西方进攻巴尔干半岛。形势非常危急。
然而,时辰到了,人就到了。埃达尔赫拉克利乌斯,罗马北非的一位将军,于608年起义夺取政权。战败后,他开始努力拯救自己的帝国。他削减开支,增加税收,收买阿瓦尔人,重组军队,号召所有虔诚的基督徒保卫拜占庭。
赫拉克利乌斯发起反击,但罗马人只能派出一支军队,他无法阻止君士坦丁堡被包围。赫拉克里乌斯在一个冬季战役中继续向小亚细亚推进。君士坦丁堡守住了,而萨珊的盟友却抛弃了他们,赫拉克利乌斯在627年的尼尼微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萨珊王朝陷入内战,仅此而已。罗马最长的冲突结束了。赫拉克利乌将真十字架带回耶路撒冷,被誉为“新西庇阿”。
如果历史的结果稍有不同,赫拉克利乌斯可能会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他赢得了古代最后一场伟大的战争,他拯救了帝国的失败,打败了罗马人最不屈不挠的敌人。然而,赫拉克里乌斯的胜利不仅得不偿失,而且毫无意义。帝国破产了,阿瓦尔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新占领的领土对君士坦丁堡不忠,该地区被战争摧毁。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盟军征服的“人类海啸”即将吞噬这一地区,横扫最后的萨珊人,击退罗马人。尼尼微战役后十年,耶路撒冷被穆斯林占领。不到一个世纪,他们就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因此,赫拉克利乌斯不是被认为是自恺撒以来最伟大的罗马将军,而是被认为是古代史上最无意义的战争。对于学习军事战术的人来说,这场冲突是双方在持续的军备竞赛中交换武器和战术的一个有趣的例子,但对于研究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来说,整个事件大多是令人沮丧的,难以细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