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的起源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Muse女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她们每一个掌管着不同门类的艺术,因此音乐也被称为music或musik。而今日的Muse一词,除了指向缪斯女神外,还更有了沉思、冥想、指引方向的神和灵感的源泉等这类令人着迷的含义。
但对于来自英国的“Muse乐队来说,这样的文章开头也许过于隆重了,因为在从瞬间感官通往永恒心灵的路径上,Muse乐队似乎还只是留下了个模糊的身影。事实上,他们只是群热爱摇滚乐的年轻人,要命地瘦。他们总沉浸在一股焦虑、宣泄与毁灭相交织的快感中。他们如果不是在一个乐队里的话,也许就会去了监狱里。
《Showbiz》——《Origin Of Symmetry》
Mathew Bellamy(主唱兼吉他手、钢琴)、Chris Wolstenholme(贝斯手)和Domic Howard(鼓手),三人在很小的时候随着各自的父母在英国德文郡的一个名叫Teignmouth的沿海小镇安家。在此之前,他们分别来自剑桥、曼彻斯特和约克郡。当他们12、13岁的时候就已经组成了自己的乐队,叫Gothic Plague。尽管成名的希望是多么的微小,但乐队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说,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传统英国小镇,距离所有的繁华都过于遥远,像所有组乐队的年轻人一样,组队弄摇滚乐的起因实在是因为日常生活太无聊、太琐碎了。
然而,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切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生活也开始变得艰难,乐队疲劳地奔赴往返于各种场合、俱乐部或者酒吧演出。乐队名也从开始的Gothic Plague换作了Fixed Penalty,又换作了Rocket Baby Dolls。直到1997年,他们才最后选择了Muse作为乐队的名字。而此时,尽管他们还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近10年的组团历史以及5年的俱乐部表演经验了。
只是,英国的音乐工业无法让他们感到更多的兴趣,他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音乐,尤其喜欢The Smashing Pumpkins、Nirvana。也幸好他们自命有点天才并非常自信,因而也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1998年,Muse参加了在曼城举办的一个名叫Taste Media的比赛,结果脱颖而出,立刻获得许多美国唱片公司的兴趣,相继邀请他们至纽约、洛杉矶等地表演。其后,Muse在洛杉矶率先与Madonna的唱片公司Maverick签约,而德国的Motor、法国的Naive、英国的Mushroom等唱片公司亦相继与他们签约。除此之外,Muse在当初Taste Media比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所拥有的Dangerous唱片公司旗下限量发表的两张EP作品《Muse》、《Muscle Museum》,亦立刻销售一空。
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乐队更加卖力地创作和演出,Muse的能力也吸引了John Leckie(Radiohead的制作人)的注意,他决定加入Muse。在1999年完成的一个世界和英国的巡回演出后,他们发行了新的单曲《UNO》和《Sunburn》,并在年底赢得了《NME》杂志评选的1999年“最佳新晋乐团”。随后的2000年,Muse推出了首张唱片《Showbiz》。
这是张精力充沛、令人惊异的唱片,充斥着歌剧摇滚的意味,歌词灵活敏锐。Mathew Bellamy的歌剧嗓音,直逼Freddie Mercury。但需要着重提醒你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他们的音乐听起来与《The Bends》时期的Radiohead还有Jeff Buckly确实很像。这也是Muse直至今日也无时无刻都要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2001年7月发行的,成绩更好的第二张唱片《Origin Of Symmetry》中,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为明显。“锋利的吉他与大量的摇滚节拍共织成优美和谐的音乐”——这是来自许多英美专业音乐杂志给出的赞誉。其实,他们只是将源自The Smashing Pumpkins和Nirvana的、极具颠覆感的Grunge元素,高浓度地渗入了英伦传统的、忧郁得神经质式的曲风中。所以在暴风骤雨般的倾泻之后突然听到一小段细细碎碎的电声钢琴,或是在沉沉的重型吉他推进中听到Thom Yorke式的高音假声在痉挛——别奇怪。就是这样一张专辑,它登上了全英专辑榜Top 3的席位,还拥有一首排行Top 11的单曲Plug In Baby。尽管这样成绩出色,也尽管拿一个后辈同已成名的大牌相比有点不公平,但很多人还是联想到了The Smashing Pumpkins、Jeff Buckly,当然,最困扰的话题还是更多地被不可避免地提及Radiohead。关于这些,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鄙夷,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那个乐队”
Mathew Bellamy曾说,对此他不想做出任何回应。在与媒体的谈话中,他也只把Radiohead称为“那个乐队”。他曾说,在制作《The Bends》专辑的时候,“那个乐队”与制作人John Leckie(同时也是Muse的制作人)去听了Jeff Buckly的演唱会,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也看过Jeff Buckly的演唱会,也受到影响。是的,我确实喜欢‘那个乐队’的一些歌,这儿一点,那儿一点,但也就是这样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影响到我。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听起来很像,尤其是现场。”
公平地说,Mathew Bellamy在这里确实谈到了点子上。现场的Muse,可以在短短十分钟的演出内,爆发出由Metallica式的厚重变异至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式的锋芒的力量。现场目睹他们表演而兴奋的人们总是难以相信,这三个瘦小的男人,会发出如此巨大嘈杂而同时又富有侵略性的声响。Mathew Bellamy像是被无名的恶魔附身发出不断断裂的痉挛的凄叫,歌迷身着印有Charles Manson(美国著名连环杀手)和Hannibal Lecter(**《沉默羔羊》男主角)的恐怖头像的T恤,甚至过分地要把Muse视为撒旦的牺牲品。
这当然有些过头了。Mathew Bellamy要在自己不到24岁的年纪中承担父母双亡的沉痛事实,他把相信记忆的力量转化成了那些在他演唱时往往携带着的痛苦和嘲讽的双关表情。在专辑《Origin Of Symmetry》中的第一首歌New Born里,Mathew Bellamy便唱了这么简单的几句:Cause you have seen/Seen too much/Too young,young/Soulless is everywhere。
2002年8月,Muse推出《Hullabaloo Soundtrack》双CD专辑, CD1汇集了乐队从1999年到2001年所发行过的B-Side单曲,而CD2则是2001年10月在巴黎演唱会的现场录音,及2002年新发表的亚军双单曲Dead Star和In Your World等。总之,在有了前两张正式专辑之后,除了说这是张让Muse的追随者们不会有遗珠之憾的作品集之外,似乎再无更有趣噢法了。
而Muse的追随者,好像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许多过了二十五岁的人却对他们充满怀疑,认为他们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廉价卡拉OK版本的Radiohead。对此Mathew Bellamy说:“我们确实有很年轻的支持群体,而我觉得这样子很好。我鼓励他们去感觉和我们有所联系。我们是真实的,所以有焦虑,也有绝望。作为一个乐队,我们想要体验很多极限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比很多英格兰的乐队都更要rock n’ roll。生活就是关于体验的,我们对此从不拒绝。”对于这样噢法,一个有意思的注脚是:当Muse在日本演出的空隙时,两个日本女孩一得知和她们愉快交谈的外国男人就是Mathew Bellamy时,随即便表示她们不会和他发生任何关系——not to do anything,Mathew Bellamy对此不置可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2002+1
从出道至今,Muse的身上就一直暧昧地笼罩着好多个光圈和烟雾、这个名字、那个名字。新一个10年中的Radiohead以专辑《Hail To The Thief》在今年露面,却似乎又徘徊于某个只有在下一张专辑中才能被人事后发现的十字路口上,依旧在摸索与变迁着。那么Muse所谓的“令人意外的全新音乐方向”会是什么?也许只有等到秋天才能揭开那预示的神秘面纱了——是在某条被人确认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还是同Radiohead的《Kid A》专辑一样(很不幸,居然又提到了Radiohead)做出个漂亮的转身?还是比这两样都更棒?
这样的连连追问,倒不是对Muse寄予了多大希冀,只是今年的摇滚乐坛除了些复古倾向,似乎只是在沉闷的2002年之上加了一个更沉闷的“1”罢了。
专辑曲目:
01 Muscle Museum
02 Feeling Good
03 Ashamed
04 Yes Please
05 Do We Need This
06 Muscle Museum
07 Pink Ego Box
08 Con-Science
09 Jimmy Kane
10 Forced In
11 Twin
12 Host
13 Coma
14 Recess
15 Nishe
16 Sunburn
17 Uno
18 Falling Down
19 Hate This And I'll Love You
20 Muscle Museum
英国激进摇滚新锐Muse的最新专辑abusolution
迎着古典向前
这是一张概念化的专辑,由采样了军队队列表演时正步声的序曲引出,在接下来的“启示录”(Apocalypse Please)中,用庄严的古典钢琴声明了他们的音乐并非像一些媒体所说的是受radiohead的影响,而是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时光流逝”(Time is Running Out)先是用优美浪漫的旋律透出了优雅情怀,待到副歌部分,音乐被吉他推至波涛汹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绽放出了哥特金属似的狂妄,犹如亲眼见到了持续五分钟的爆炸。爆炸之后当然是一片宁息与反思,“与你一同消失”(Falling Away with You)就是在这种情绪下的演奏。
下半段,歇斯底里”(Hysteria)专辑中最有能量和音速的一首歌,灯火管制”(Blackout)是一首弦乐演奏的华尔兹舞曲,“飓风与蝴蝶”(Butterflies and Hurricanes)先是利用歌剧般的嗓音与不间断的贝斯演奏,完美的展现了七十年代激进摇滚的风范,而后突转风向,来了一段钢琴演奏,又展现了主唱(Matt Bellamy)的古典音乐功底。“Tsp”玩起了重金属似的颤音。“无穷无尽”(Endlessly)柔和了欧式的迪斯科与梦幻流行。“秘密章程”(Ruled by Secrecy)在钢琴的衬托下推动着如唱诗一般的歌声,描绘了感觉到时光荏苒时的悲痛。
推荐给所有喜欢radiohead,coldplay,以及古典音乐的朋友
专辑曲目:
1 Intro
2 Apocalypse Please
3 Time Is Running Out
4 Sing for Absolution
5 Stockholm Syndrome
6 Falling Away With You
7 Interlude
8 Hysteria
9 Blackout
10 Butterflies and Hurricanes
11 Small Print
12 Endlessly
13 Thoughts of a Dying Atheist
14 Ruled by Secrecy
帕提亚步兵:骑兵光芒掩盖下的生力军。
作为公元前后的世界四大帝国之一,帕提亚人长期被认为只能靠自己的骑兵打仗。这种说法或许有很多依据,但终究经不起历史的推敲。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搜寻下帕提亚帝国步兵的内容。
1 、不成功的早期尝试
△大多数人对于帕提亚军队的印象就是机动灵活的轻骑兵
古往今来,步兵都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古典时代很长一段时期内,它在诸兵种中的影响力都堪称冠绝群雄。诸如希腊重步兵军阵、马其顿方阵和罗马军团等鼎鼎有名的重步兵集团战阵,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与上述一流的精锐步兵相比,中西亚广大地区的步兵就要逊色许多。即使波斯帝国的万人不死军和卡尔达克重步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过东方步兵中的知名度,但在古典时代,后者仍然在西方步兵的映衬下显得黯淡无光,而其中最默默无闻者,当属帕提亚步兵无疑。
△大部分亚洲步兵的战斗力都在欧洲之下
提到帕提亚军队,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声名赫赫的帕提亚具装骑兵和轻装弓骑兵。确实,依靠两者之间的经典配合,帕提亚人在卡莱之战中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几乎全歼看似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创造了不可复制的奇迹。不过,也正因为帕提亚骑兵的功勋是如此辉煌,以至于其军队中同样担当重要角色的步兵完全被骑兵的光环掩盖了。再加上同时代声名远扬的重步兵——罗马军团的对比,在世人眼中无关紧要的帕提亚步兵遂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到了几乎无人问津的程度。
事实上,作为当时仅次于罗马与汉朝的世界性强国,帕提亚并非完全忽视对骑兵以外其它军种的建设。帕提亚步兵也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样,在骑兵夹缝中的存在。虽然地位和影响确实不及骑兵,但它的确在阿萨西斯王朝的军事体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步兵其实很早就出现于帕提亚军队之中。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记载,希波战争时期的帕提亚行省居民就和邻居巴克特里亚人一样为波斯军队提供兵源。他们头戴软毡帽,身着宽松式束腰上衣和长裤,腰配藤弓短枪。显然这是典型的东方步兵的打扮。
△早期帕提亚步兵
希腊化时代,上述东方步兵同样存在于继承阿契美尼德王朝遗产的叙利亚王国军事体系中。公元前3世纪中叶,游牧的东伊朗达赫人的一支帕尔尼部落,取代塞琉古王朝成为帕提亚行省的主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本地土著,会成为早期阿萨西斯王朝原始军队中的步兵组成部分。
然而,鉴于希波战争和对抗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再征服运动失败的教训,上述东方步兵被证明远不是它那战斗力强悍的希腊同行的对手。特别是在骑兵实力也很弱小,无法为其提供支援的帕提亚政权草创阶段,帕提亚人曾一度有效仿组建希腊式步兵的打算。但无论如何模仿,山寨步兵在战斗力上仍然不可能与正规希腊步兵相提并论。
△帕提亚帝国第一个首都尼萨出土的希腊式士兵头像
倘若直接引入希腊步兵,持敌对立场的后者则极易成为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公元前129年,帕提亚国王弗拉特二世将此前被俘的塞琉古士兵编入己方军队,去抵挡入侵的塞种人。结果,帕提亚军队在战场受到塞人和临阵倒戈的希腊人的夹击。弗拉特二世也因此丧命。
经历上述惨痛的尝试之后,继承王位的米特拉达梯二世放弃了建设希腊式步兵的想法。他的军事改革转而回归游牧传统,大力发展骑兵。这一举措不仅奠定了骑兵在王朝军事体系中的地位,也成为步兵影响逐渐下降的分水岭。
△曾为帕提亚人作战的塞琉古希腊军队
2、 帝国的步兵体系
△鼎盛时期的帕提亚帝国治下有众多附属国与城邦
广泛而论,鼎盛时期的阿萨西斯王朝拥有三种类型的步兵:
1、战时征召平民和附庸国士兵
2、下马骑兵
3、来自希腊罗马等西方步兵强国的俘虏
但我们几乎没有听说过帕提亚骑兵曾主动下马步战的事例。即使偶有打斗,绝大多数的事件也是在战马被击倒等突发情况下被迫与近身的敌人肉搏。因此这些所谓的下马骑兵显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真正步兵。
至于希腊罗马俘虏。鉴于此前的沉痛教训,阿萨西斯王朝绝不可能真正信任上述敌对国家的士兵。后者只能被派往东方执行低烈度的戍边任务,且随时处于严密监视之中。真正能承担高烈度长期步战责任的,无疑只能来自第一类的征召者与附庸军。
△帕提亚人一直对境内的希腊式部队缺乏信任
顾名思义,征召平民即为国家从平民中召集的士兵。由于帕提亚没有常备军,这些军人都是在战时临时从不同地区、不同族裔中召集而来。他们中既有巴比伦尼亚的城市居民,也有赫卡尼亚和伊朗高原的山地村民。
其武器装备与两个世纪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并无差别。一般身穿布衣,极少覆甲,配备弓箭、短枪、盾牌等武器。不同族裔的征召步兵单兵战斗力千差万别。比如巴比伦人一般很少有为帕提亚国家奋战到底的意识。一嗣战事不顺即消极怠工,可谓乌合之众。而赫卡尼亚和伊朗地区的山民则野蛮彪悍,斗志顽强。
但无论上述士兵单人作战能力差异有多不同,由于组织训练的原始,他们在人数差距并不悬殊的情况下也很难击败罗马的职业化重步兵。因此其规模一般维持在很小的水平上,且大多应用于帕提亚骑兵不擅长的攻城领域。不过,由于其战力堪忧的弱点,阿萨西斯王朝反而更信任他们。因为不会有竞争对手试图以这样一支军队威胁到中央王权。
△帕提亚人的征召山地步兵
与征召步兵良莠不齐的现状不同,帕提亚的诸多附庸则拥有一些组织程度相对更高的士兵。按照罗马地理学家老普林尼的说法,在他所处的时代(公元1世纪中后期),阿萨西斯王朝境内存在有十八个附庸国家或自治城邦。其中阿狄亚贝尼、奥斯洛尼、埃勒迈斯等附庸国都组建有自己的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这些士兵均为本国平民出身,且均由本国组织训练,因此其民族归属感和纪律性显然强于征召步兵。特别是处于伊朗高原和两河平原交汇所在亚述故地的阿狄亚贝尼,在继承了亚述精神的库尔德人影响下,其战斗力在帕提亚诸多步兵中数一数二。这些附庸军人大多身着佩戴本国色彩的服饰武器,战时随叫随到,无需中央政府为此额外消耗国库财力,是帕提亚步兵军种中的最出彩者。
但是,正因民族归属感强烈,一旦附庸国与宗主发生纠纷,这些士兵往往成为让泰西封中央政府头疼的对手。所以帕提亚国王并非完全信任上述附庸军队。
△帕提亚帝国西部众附属国的步兵
3 、帕提亚步兵们的战绩
△帕提亚步兵的主要战绩来自他们的附属国力量
凭借着以上两种类型军人为基底组建的队伍,帕提亚步兵虽然没有如骑兵那样光辉耀眼,但在有限的几次战史记载中也略有斩获。至少体现了自己在王朝军事体系中的价值。
比如,在公元前55年的一次短暂的帕提亚内战中。日后名扬卡莱的帕提亚统帅苏莱纳,支持国王奥罗德斯二世。他指挥军队攻克了敌对国王米特拉达梯三世的根据地塞琉西亚,而他用来攻城的部队显然就是以步兵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历史学者普鲁塔克称这位统帅是第一个爬云梯登上城墙的帕提亚人。这说明帕提亚工程部队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一无是处之辈。他们很可能装备了一些诸如云梯等简单原始的攻城器械,有能力攻下那些斗志不强或防御不力的城市。
虽然没有明确定论,但公元161年埃雷吉亚之战的胜利很可能是帕提亚步兵,在战场上所能收获到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们的对手,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步兵体系--罗马军团。
△帕提亚西部属国的精锐步兵
此战源于帕提亚国王沃洛吉西斯四世未经罗马人允许,擅自废立亚美尼亚国王的挑衅之举。当年春夏之交,受到骗子蒙蔽的卡帕多西亚总督塞维利亚努斯,在未接受皇帝的正式命令前,就带领一个军团进入亚美尼亚。结果很快被一位名叫奥斯洛斯的帕提亚将军指挥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于小城埃雷吉亚。
按照同时代一些学者的夸张描述,总督大人感受到形势的绝望,企图以绝食的无痛方式自杀。但帕提亚人三天内即攻入该城,让他仍然不得不选择使用宝剑。塞维利亚努斯所指挥的军团则全军覆没。
能在数天内攻破罗马人构筑的防御工事并将其消灭。即使这些工事是匆忙之下构筑的不合格建筑,即使对方的实力远逊于自己,这一战果仍然值得帕提亚步兵们为之自豪终生。
△击败鼎盛时期的罗马军团并非易事
4 、局限太大
△帕提亚帝国后期的西部属国步兵
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装备、战术、组织上的全方位差距,埃雷吉亚的一次小小胜利并不能让帕提亚步兵的战斗力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此次战争最终仍是以帕提亚惨败的结局告终。只有在掌握兵力、地形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帕提亚步兵才偶有希望战胜罗马军团。一旦上述条件不具备,即使是帕提亚军队中战力最强的阿狄亚贝尼步兵,在面对罗马人时也无力回天。
在公元58-63年间的罗马-帕提亚战争期间,罗马大将科尔布罗攻克了亚美尼亚南部重镇提格兰诺塞尔塔后,留下1000军团步兵和3000辅助部队戍守。公元61年,帕提亚国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派遣将军莫纳伊西斯和阿狄亚贝尼国王莫诺巴祖斯前来夺回该城。莫诺巴祖斯手下有一支精锐步兵,拥有云梯等简单攻城器械。但当他们试图将云梯搭上城墙时,相当轻易地被罗马人挫败。然后就被从城中突袭的敌人彻底击溃。
在公元116年图拉真入侵帕提亚腹地的战斗中,阿狄亚贝尼步兵同样只能在底格里斯河对岸射箭阻止罗马人渡河的企图。而当后者渡河成功,这些步兵旋即被罗马大军迅速驱散。
古典史料上记载的帕提亚步兵最耻辱的一次战败,发生在公元134/135年的戈狄尼某处山谷。有一支强大的阿兰人骑兵经高加索山麓关隘一路侵入亚美尼亚和阿特洛帕特尼米底,虏获大量战利品。当他们入侵戈狄尼时,遭遇到了前来狙击的由将军阿萨西斯指挥的帕提亚大军。这支军队是帕提亚国王沃洛吉西斯三世在泰西封征召的,其数量达到了2万步兵,这是帕提亚历史上所能维持的最大规模的步兵队伍。
△阿兰人的骑兵部队
如此庞大的军队本应对人数少于自己的游牧骑兵占据优势。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由阿兰人首领基佐诱导至一处山谷中,被游牧骑兵掐断了进出山谷的通路,2万步兵遂被围困于此进退无门。如果不是阿狄亚贝尼国王拉赫巴赫特得知消息拼死前来救援,这些步兵必将全军覆没。拉赫巴赫特在此战中阵亡,沃洛吉西斯三世最后只能依靠贿赂的手段才得以让入侵者满载而归。
当然,以上败绩并不能说明帕提亚步兵的表现足够糟糕。即使是火力强大的帕提亚骑兵,在对抗这些风格类似的游牧同胞时也无法稳操胜券,更遑论战备和实力远强于自己的罗马人。
我们注意到,中晚期帕提亚骑兵在对抗罗马军团时同样无助。如果他们没有人数和地形的优势,即使在野战中也很难获胜。显然是因为罗马人完全适应了帕提亚人的战术,而后者自己却无力做出根本性的变革所致。客观地说,重视程度无法与骑兵相比的帕提亚步兵同样能做到对强如罗马人的小胜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人们甚至能够断定,除了希腊罗马步兵以外。当时亚欧大陆西部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一支步兵能够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全方位压制帕提亚的同行。
因此,如果非要对它进行盖棺定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支长期默默无闻并被世人误解的兵种,其实并不逊色于它那光芒万丈的骑兵兄弟。
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的起源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中阿波罗神主管音乐,下辖九位Muse女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她们每一个掌管着不同门类的艺术,因此音乐也被称为music或musik。而今日的Muse一词,除了指向缪斯女神外,还更有了沉思、冥想、指引方向的神和灵感的源泉等这类令人着迷的含义。
但对于来自英国的“Muse乐队来说,这样的文章开头也许过于隆重了,因为在从瞬间感官通往永恒心灵的路径上,Muse乐队似乎还只是留下了个模糊的身影。事实上,他们只是群热爱摇滚乐的年轻人,要命地瘦。他们总沉浸在一股焦虑、宣泄与毁灭相交织的快感中。他们如果不是在一个乐队里的话,也许就会去了监狱里。
《Showbiz》——《Origin Of Symmetry》
Mathew Bellamy(主唱兼吉他手、钢琴)、Chris Wolstenholme(贝斯手)和Domic Howard(鼓手),三人在很小的时候随着各自的父母在英国德文郡的一个名叫Teignmouth的沿海小镇安家。在此之前,他们分别来自剑桥、曼彻斯特和约克郡。当他们12、13岁的时候就已经组成了自己的乐队,叫Gothic Plague。尽管成名的希望是多么的微小,但乐队还是坚持了下来。他们说,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典型的传统英国小镇,距离所有的繁华都过于遥远,像所有组乐队的年轻人一样,组队弄摇滚乐的起因实在是因为日常生活太无聊、太琐碎了。
然而,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切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生活也开始变得艰难,乐队疲劳地奔赴往返于各种场合、俱乐部或者酒吧演出。乐队名也从开始的Gothic Plague换作了Fixed Penalty,又换作了Rocket Baby Dolls。直到1997年,他们才最后选择了Muse作为乐队的名字。而此时,尽管他们还年纪轻轻,却已经有了近10年的组团历史以及5年的俱乐部表演经验了。
只是,英国的音乐工业无法让他们感到更多的兴趣,他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音乐,尤其喜欢The Smashing Pumpkins、Nirvana。也幸好他们自命有点天才并非常自信,因而也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1998年,Muse参加了在曼城举办的一个名叫Taste Media的比赛,结果脱颖而出,立刻获得许多美国唱片公司的兴趣,相继邀请他们至纽约、洛杉矶等地表演。其后,Muse在洛杉矶率先与Madonna的唱片公司Maverick签约,而德国的Motor、法国的Naive、英国的Mushroom等唱片公司亦相继与他们签约。除此之外,Muse在当初Taste Media比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所拥有的Dangerous唱片公司旗下限量发表的两张EP作品《Muse》、《Muscle Museum》,亦立刻销售一空。
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乐队更加卖力地创作和演出,Muse的能力也吸引了John Leckie(Radiohead的制作人)的注意,他决定加入Muse。在1999年完成的一个世界和英国的巡回演出后,他们发行了新的单曲《UNO》和《Sunburn》,并在年底赢得了《NME》杂志评选的1999年“最佳新晋乐团”。随后的2000年,Muse推出了首张唱片《Showbiz》。
这是张精力充沛、令人惊异的唱片,充斥着歌剧摇滚的意味,歌词灵活敏锐。Mathew Bellamy的歌剧嗓音,直逼Freddie Mercury。但需要着重提醒你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是,他们的音乐听起来与《The Bends》时期的Radiohead还有Jeff Buckly确实很像。这也是Muse直至今日也无时无刻都要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
在2001年7月发行的,成绩更好的第二张唱片《Origin Of Symmetry》中,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为明显。“锋利的吉他与大量的摇滚节拍共织成优美和谐的音乐”——这是来自许多英美专业音乐杂志给出的赞誉。其实,他们只是将源自The Smashing Pumpkins和Nirvana的、极具颠覆感的Grunge元素,高浓度地渗入了英伦传统的、忧郁得神经质式的曲风中。所以在暴风骤雨般的倾泻之后突然听到一小段细细碎碎的电声钢琴,或是在沉沉的重型吉他推进中听到Thom Yorke式的高音假声在痉挛——别奇怪。就是这样一张专辑,它登上了全英专辑榜Top 3的席位,还拥有一首排行Top 11的单曲Plug In Baby。尽管这样成绩出色,也尽管拿一个后辈同已成名的大牌相比有点不公平,但很多人还是联想到了The Smashing Pumpkins、Jeff Buckly,当然,最困扰的话题还是更多地被不可避免地提及Radiohead。关于这些,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就鄙夷,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那个乐队”
Mathew Bellamy曾说,对此他不想做出任何回应。在与媒体的谈话中,他也只把Radiohead称为“那个乐队”。他曾说,在制作《The Bends》专辑的时候,“那个乐队”与制作人John Leckie(同时也是Muse的制作人)去听了Jeff Buckly的演唱会,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也看过Jeff Buckly的演唱会,也受到影响。是的,我确实喜欢‘那个乐队’的一些歌,这儿一点,那儿一点,但也就是这样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影响到我。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我们听起来很像,尤其是现场。”
公平地说,Mathew Bellamy在这里确实谈到了点子上。现场的Muse,可以在短短十分钟的演出内,爆发出由Metallica式的厚重变异至Rage Against The Machine式的锋芒的力量。现场目睹他们表演而兴奋的人们总是难以相信,这三个瘦小的男人,会发出如此巨大嘈杂而同时又富有侵略性的声响。Mathew Bellamy像是被无名的恶魔附身发出不断断裂的痉挛的凄叫,歌迷身着印有Charles Manson(美国著名连环杀手)和Hannibal Lecter(**《沉默羔羊》男主角)的恐怖头像的T恤,甚至过分地要把Muse视为撒旦的牺牲品。
这当然有些过头了。Mathew Bellamy要在自己不到24岁的年纪中承担父母双亡的沉痛事实,他把相信记忆的力量转化成了那些在他演唱时往往携带着的痛苦和嘲讽的双关表情。在专辑《Origin Of Symmetry》中的第一首歌New Born里,Mathew Bellamy便唱了这么简单的几句:Cause you have seen/Seen too much/Too young,young/Soulless is everywhere。
2002年8月,Muse推出《Hullabaloo Soundtrack》双CD专辑, CD1汇集了乐队从1999年到2001年所发行过的B-Side单曲,而CD2则是2001年10月在巴黎演唱会的现场录音,及2002年新发表的亚军双单曲Dead Star和In Your World等。总之,在有了前两张正式专辑之后,除了说这是张让Muse的追随者们不会有遗珠之憾的作品集之外,似乎再无更有趣噢法了。
而Muse的追随者,好像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许多过了二十五岁的人却对他们充满怀疑,认为他们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廉价卡拉OK版本的Radiohead。对此Mathew Bellamy说:“我们确实有很年轻的支持群体,而我觉得这样子很好。我鼓励他们去感觉和我们有所联系。我们是真实的,所以有焦虑,也有绝望。作为一个乐队,我们想要体验很多极限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比很多英格兰的乐队都更要rock n’ roll。生活就是关于体验的,我们对此从不拒绝。”对于这样噢法,一个有意思的注脚是:当Muse在日本演出的空隙时,两个日本女孩一得知和她们愉快交谈的外国男人就是Mathew Bellamy时,随即便表示她们不会和他发生任何关系——not to do anything,Mathew Bellamy对此不置可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2002+1
从出道至今,Muse的身上就一直暧昧地笼罩着好多个光圈和烟雾、这个名字、那个名字。新一个10年中的Radiohead以专辑《Hail To The Thief》在今年露面,却似乎又徘徊于某个只有在下一张专辑中才能被人事后发现的十字路口上,依旧在摸索与变迁着。那么Muse所谓的“令人意外的全新音乐方向”会是什么?也许只有等到秋天才能揭开那预示的神秘面纱了——是在某条被人确认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还是同Radiohead的《Kid A》专辑一样(很不幸,居然又提到了Radiohead)做出个漂亮的转身?还是比这两样都更棒?
这样的连连追问,倒不是对Muse寄予了多大希冀,只是今年的摇滚乐坛除了些复古倾向,似乎只是在沉闷的2002年之上加了一个更沉闷的“1”罢了。
专辑曲目:
01 Muscle Museum
02 Feeling Good
03 Ashamed
04 Yes Please
05 Do We Need This
06 Muscle Museum
07 Pink Ego Box
08 Con-Science
09 Jimmy Kane
10 Forced In
11 Twin
12 Host
13 Coma
14 Recess
15 Nishe
16 Sunburn
17 Uno
18 Falling Down
19 Hate This And I'll Love You
20 Muscle Museum
英国激进摇滚新锐Muse的最新专辑abusolution
迎着古典向前
这是一张概念化的专辑,由采样了军队队列表演时正步声的序曲引出,在接下来的“启示录”(Apocalypse Please)中,用庄严的古典钢琴声明了他们的音乐并非像一些媒体所说的是受radiohead的影响,而是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时光流逝”(Time is Running Out)先是用优美浪漫的旋律透出了优雅情怀,待到副歌部分,音乐被吉他推至波涛汹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绽放出了哥特金属似的狂妄,犹如亲眼见到了持续五分钟的爆炸。爆炸之后当然是一片宁息与反思,“与你一同消失”(Falling Away with You)就是在这种情绪下的演奏。
下半段,歇斯底里”(Hysteria)专辑中最有能量和音速的一首歌,灯火管制”(Blackout)是一首弦乐演奏的华尔兹舞曲,“飓风与蝴蝶”(Butterflies and Hurricanes)先是利用歌剧般的嗓音与不间断的贝斯演奏,完美的展现了七十年代激进摇滚的风范,而后突转风向,来了一段钢琴演奏,又展现了主唱(Matt Bellamy)的古典音乐功底。“Tsp”玩起了重金属似的颤音。“无穷无尽”(Endlessly)柔和了欧式的迪斯科与梦幻流行。“秘密章程”(Ruled by Secrecy)在钢琴的衬托下推动着如唱诗一般的歌声,描绘了感觉到时光荏苒时的悲痛。
推荐给所有喜欢radiohead,coldplay,以及古典音乐的朋友
专辑曲目:
1 Intro
2 Apocalypse Please
3 Time Is Running Out
4 Sing for Absolution
5 Stockholm Syndrome
6 Falling Away With You
7 Interlude
8 Hysteria
9 Blackout
10 Butterflies and Hurricanes
11 Small Print
12 Endlessly
13 Thoughts of a Dying Atheist
14 Ruled by Secrecy
布拉姆斯G大调
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布拉姆斯,约翰内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最初从父亲学习音乐,原打算成为乐队演奏员,但却显示出钢琴方面的才华。离开学校后,在舞厅和水手的酒吧演奏维持生活。1853年,他与匈牙利吉普赛小提琴家爱德华·赖门伊合作,在德国北部巡演,并创作了他第一部作品《C大调钢琴奏鸣曲》。1857年,任利佩-德特莫尔德亲王的音乐指导。1863年,担任维也纳合唱团的指挥。1872年,被任名维也纳音乐之友社的艺术指导,以接替鲁宾斯坦。1875年,离开音乐之友社。晚年平静,作为当时伟大的作曲家声誉蒸蒸日上。布拉姆斯的音乐有德国北部的朴质,也有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所有浪漫主义作曲家中,布拉姆斯处理抒情性与古典曲式相矛盾的要求是非常出色的。
主要作品:
管弦乐曲:《圣安东尼众赞歌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序曲》《悲剧序曲》,交响曲4部,小夜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2首
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里纳尔多》《狂想曲》《命运之歌》《胜利之歌》
管风琴曲:众赞歌前奏曲11首
钢琴曲:奏鸣曲3首,变奏曲,《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两架钢琴的奏鸣曲,《爱之歌圆舞曲》,《新爱之歌圆舞曲》,狂想曲3首,间奏曲,随想曲,叙事曲等等。
室内乐:弦乐六重奏2首,弦乐五重奏2首,弦乐4重奏3首,单簧管、钢琴五重奏3首,钢琴四重奏3首,钢琴三重奏3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圆号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3首,大提琴、单簧管奏鸣曲2首
歌曲:独唱歌曲近200首及二重唱、民歌改编曲
布拉姆斯G大凋
我是通过一本台湾电视剧《绿光森林》了解到的,真的很感人啊//
1布拉姆斯-悲伤的暗恋者
flyingvic1314 发表于 >2006-1-27
“即使化为尘土,克拉拉,你死去的最爱依然填满你我之间任何一个缝隙,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这样,我怎能拥有你?”
---布拉姆斯
1853年9月31日早上,金发少年布拉姆斯站在舒曼一家门口按铃拜访;舒曼亲自应门。当时舒曼四十三岁,任职杜塞道夫音乐总监。布拉姆斯二十岁,生的像女孩子一般娇美,也像女孩子一般羞怯敏感。
布拉姆斯曾经把自己的一份作品送到在汉堡巡回演出的舒曼夫妇所居的旅馆,请求约见指导。这是1850年3月。舒曼将整份包裹原封不动的退回给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布拉姆斯一再焚烧自己的手稿,重新修订早期的作品;(他花费了25年时间才写完他的第一号交响曲) 在包裹被退回后,他寄给舒曼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就成了迷,从此没有人知道。
总共是三年6个月的时间,与许多位音乐家朋友的极力怂恿推荐,才叫布拉姆斯允许自己被说服;在一趟旅途中自柯隆乘火车北上杜塞道夫。9月30日晌午他敲了舒曼夫妇的门,这天舒曼夫妇不在家。
第二天舒曼为布拉姆斯开了门,让布拉姆斯进屋子,在钢琴上弹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舒曼听了之后,对钢琴上坐着的年轻人说 「你等等,我得叫我太太来听。」克拉拉舒曼是个享盛名的钢琴大师。她去世之后,德国人把她的头像印到了马克上。「来!亲爱的克拉拉,你得听听这个,你从来没有听过的。年轻人,把你的钢琴奏鸣曲再弹一遍。」
布拉姆斯重弹了C大调钢琴奏鸣曲,又弹了升F小调奏鸣曲,与降E小调诙谐曲,还有些没能存留下来的作品。全部弹完后,舒曼对布拉姆斯说「你和我;我们彼此了解!」他们相约了隔天的午餐,布拉姆斯却没有出现。舒曼于是要克拉拉出门,跨过杜塞道夫的大街到廉价旅社里搜出布拉姆斯带回家去。
1954年2月27 日,舒曼精神病发作,从家人的看守下走脱,穿越嘉年华会人群,纵身跃入莱因河中。其时克拉拉正怀着舒曼的第7个孩子。舒曼被捞起后第二天进了疗养院。至1856年7月28日去世为止,布拉姆斯自然成为克拉拉最亲密的支柱与温柔的守护。他自Hanover赶到杜塞道夫,住进舒曼家里,为克拉拉弹琴解忧,陪伴舒曼的六个小孩。为了避免刺激舒曼的精神,医生不允许舒曼夫妇相会;于是布拉姆斯便代克拉拉探视舒曼。
很好听哦,我也是看了<绿>才了解到的!
你看了这剧难过么,欧文有两首曲子
一首经常会出现的
叫查尔达斯,我很喜欢的,呵呵
还有在演奏会上拉德应该是叫布拉姆斯小提琴曲吧
这两首你在一些音乐网站上可以找到的
还帮你找了一个MO下载的地址
布拉姆斯G大调第一号奏鸣曲第一部分
提取码:1671668421815210 大小:86MB
邓映易
中国***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邓映易先生
邓映易先生祖籍湖南湘乡,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毕业于北京贝满女中;同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系,194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其间同时就读于燕京大学,专修音乐;1945年到上海国立音专深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上海音乐工作团、北京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任女高音声部长和独唱演员13年,演出两千余场。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955年赴波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1963年由中央乐团调至山西大学任教至今。
邓映易先生先后译配出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舒伯特《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舒伯特歌曲集》(200余首);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歌曲集》;马勒《大地之歌》;《英语经典歌曲101首》等。与人合作:《歌剧选曲》(女高音三册);《男高音歌剧选曲》(61首);《拉赫玛尼诺夫歌曲集》;《普罗科菲耶夫歌曲集》;《柴科夫斯基歌曲集》。合编译配:《中外优秀歌曲260首》;《中外舒情歌曲240首》;并译配整理宗教歌曲千余首。中译英:《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跟我学唱英语歌》;《为毛主席诗词谱曲英译》。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音乐家传记数十条。还出版了《邓映易诗歌集》,《诗经国风今译》等。
她自幼爱好歌唱,童年曾演出儿童歌剧;中学时期恰逢民族危亡关头,她奋不顾身积极参加民主先锋和抗日救亡歌咏活动;青年时代致力文化交流活动,活跃于国内外文艺舞台,为国争光;正当年富力强时,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支援边、老、山区教育事业,毅然从北京中央乐团调至条件艰苦的山西工作。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任声乐、意大利语、外国音乐史等课教授,为山西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声乐演员和教学骨干。最令世人敬佩的是:为填补我国音乐译配工作的空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党的文艺事业,她自1957年开始,主动在工作之余译配外国歌曲。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推敲、从不懈怠。那一字一句、一篇一页,都浸透着她超人的智慧和心血;那一章一节、一本一部,都映射出她毕生的信念和追求。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说过:“我们是唱着邓映易老师译配的歌曲走上音乐之路的”;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广大群众也从邓映易先生译配的《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铃儿响叮当》等歌曲中,获得无限的快乐和教益。这些流传人世间的宝贵音乐遗产将使人们世代怀念她,感谢她。山西音协已为她呈报了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金钟奖,中国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在人们心中,她早已获得了!山西音协已为她呈报了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金钟奖,中国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在人们心中,她早已获得了!
她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她早就说过:“我累了,我的朋友,就到此为止吧!......
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由此可见,书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弘一习书始于少年,初学篆书,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再写隶书,后入楷、行、草诸体,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认真临写,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有人将弘一书法风格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由碑学脱胎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后肉渐减,气渐收,融入楷意;再后来字变修长,呈瘦硬清挺之态。其实,从大的审美风格来审视弘一的书法,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阶段,即劲健与平淡两种格调,似乎更为恰当。为僧以前,弘一书法有绚烂之致,遁入空门做了和尚,书风突变,弃之峥嵘圭角,行之以藏锋稚拙,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这种巨变,来源于观念上的变化,亦即是人的变化,在俗是李叔同,离俗则是弘一法师,书写的目的发生了质的改变。隔断尘缘的弘一,不再自视为艺术家,作为“写心”的书法艺术,在其观念中自然亦异于以往;握管写字,首先是一种“广结善缘,普传佛法”的宗教活动和需要,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已退居其次,书法不再是艺术的自觉产物,而是宗教中的艺术品,其艺术价值是作者的不自觉表现而又经后人的审美接受才得以实现的。纵观弘一遗墨,清静似水,恬淡自如,实是禅修的结果。“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清逸的线条泯灭了个性,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宗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宗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宗教家。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弘一在致许晦庐的一封信中曾说:“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修身重于修艺,修艺赖于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将人生、艺术、禅修,有机自然地统一起来,他的书法在心灵升华的同时亦得到了升华,叶圣陶在谈弘一晚年书法时说:“弘一法师近几年的书法,有人说近于晋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实在说不出。我不懂书法,然而极喜欢他的字。若问他的字为什么使我喜欢,我只能直觉地回答,因为它蕴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这段话道出了弘一书法所臻至的审美境界。这样的欣赏,已经超越了书法的一点一线,而是深入书法的本质——文化观念的价值。
天籁人籁,与你共享
自然之音乐自不必说,鸟叫蝉鸣,马嘶狼嚎,潺潺流水,森森松声,呈现出一片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之静动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又得谈到人制造的各种声音<<口技>>一文想必大家都学过,其表演者只用一桌一椅一抚尺便制造出各种不同的音效,堪称妙绝再提及乐器,古筝/二胡/钢琴/大小提琴/葫芦丝/陶笛/萧/吉他/手风琴/琵琶/箜篌/历史渊源流长这么多年,留传了那么多经典不朽之作
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蟾院钟声/平湖秋月/流水行云/夜来香/不装饰你的梦/烟雨斜阳/梁祝/十面埋伏/渔舟唱晚/广陵散是我国的自不必说,外国的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钢琴曲/贝多芬的命运/莫扎特的安魂曲、施特劳斯的 钢琴曲、理查德的献给爱丽丝、凯丽金的 萨克斯、班得瑞的轻音乐,还有我必须强调的爱因斯坦的小提琴(爱因斯坦不但是物理天才,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爱好者,他的水准可以与一流的音乐家相比)。
再说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流年/天仙子/雨人/光阴的故事/知足/隐形的翅膀/美丽心情/一帘幽梦/风轻轻吹/送别/祈祷/梦想缤纷/男儿当自强/我的中国心,都是我喜爱听的。一个个音符通过耳朵传达到全身,感觉那么清新自然,心旷神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