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要从那个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兄弟,英国前女王陛下的曾孙,简直是全世界最牛b的纨绔子弟。他最光辉 的事迹是他曾经把他的巡洋舰漆成粉红色,所以有种粉叫:蒙巴顿粉,简直要炸啊,这颜色在海上,跟泡在海水里的大泡泡糖一样,居然没有被干死在海上,估计是别人知道这是蒙巴顿搞死了问题会比较棘手。
蒙巴顿曾作英国三军中将,这个军职好像是只有蒙巴顿获得过吧,因为乔治六世想让蒙巴顿当东南亚盟军总司令,但他资历不够,所以就先让他当陆军中将,海军中将,空军中将。
这个蒙巴顿就没有打过胜仗,简直就是个资深纨绔,就打过一次胜仗,忘记和谁打的,赢的是原因是蒙巴顿当了甩手掌柜。可见这是个傻b。这个蒙巴顿还是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还在新加坡接受了日军投降。
我说了这么多,是因为他就是印巴分治和孟加拉独立的元凶。
他走之前,弄了个蒙巴顿方案,当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包括现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同属英属印度殖民地,蒙巴顿在方案中提出:印度教地方归印度,穆斯林教众所属地区归巴基斯坦,而拥有70%穆斯林教信徒的克什米尔地区,蒙巴顿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就埋下了印巴三次战争的祸根。而且东巴和西巴相距两千公里,东巴面积小人口多,而西巴面积大人口少,因为政府高层官员长期来自西巴,导致东巴人民心里不爽,屡屡搞事未果,终于东巴人员要求独立,武装起义,遂被镇压,首领被捕入狱,大量难民逃往印度。
印度就准备趁火打劫,一举解决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界问题,于是开启了第三次印巴战争,战争的结果就是,东巴独立,原被捕的东巴独立领袖被释放成为第一任的孟加拉总统,名叫:拉赫曼。
因为孟加拉的独立受益于印度的支持,并且曾接受印度大量的武器和物资援助,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应该是关系很好啊,就像中国和巴铁,但是前提是我们和巴基斯坦不存在流河的争端以及难民问题,而且巴基斯坦辣莫小,我们泱泱上国肚量大,不太跟小弟计较,也不稀得占他们的地方,
但是孟加拉和印度共享恒河水,印度觉得恒河在原来港口入海,容易造成泥沙淤积,所以想改河道,但是一改河道呢,就影响了孟加拉的农业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孟加拉觉得印度这熊孩子是要坑爹啊,最后改没改,我不造,但是印度建了个大坝,控制恒河的水量下发?
于是矛盾一产生。
孟加拉紧临印度,印度是一个边界管理非常松散的国家,好像现在建的有铁丝网了,以前也没有,但是建个铁丝网就能拦住非法移民吗?显然不能,非法移民的管理需要两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但是孟加拉拒不承认,他们说,印度所谓的孟加拉非法移民其实都是信奉穆斯林的印度人。
一个说,就是你们的,一个说,跟老子没关系。
矛盾二产生。
这两矛盾简直人尽皆知,所以恒河水问题无法解决,非法移民由于孟加拉的拒不配合依然无法解决,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就会变成友谊破裂的导火索。
例如印度河下游的拉赫曼泰遗址,居住面积达22公顷,周围有土坯围墙,一条主大街与其他四通八达的小巷将城内房屋分成若干坊。陶器主要为轮制,彩陶发达,黄、红等色的陶衣上施红、黑彩以造成双色或多色彩陶,原有的几何纹变得更为复杂,又增添了动植物纹,约公元前27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彩纹样式逐渐统一,流行黑、红色带纹。陶塑已经相当普遍,多为女像,也有男像以及公牛等动物形象。
巴基斯坦跟孟加拉国其实在最早的时候都属于印度,只不过在甘地运动之后造成的分裂,同时也在宗教信仰方面产生了分歧!
印度的领地
应该这样说,巴基斯坦目前简称西巴,也就是西巴基斯坦,而所谓的孟加拉国就是所谓的东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原本都属于印度的领土,只不过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之下,思想和文化方面差异越来越大,导致了其开始分裂,而且主要是西巴基斯坦对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国的经济限制以及经济虐待,导致了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国的独立!
受虐待的孟加拉国。
应该这样说,在甘地运动之后,印度基本上分成了两大块,一部分就是印度共和国,另外一部分便是巴基斯坦共和国,而巴基斯坦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之中,因为宗教的原因并入了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孟加拉国,加拉国在加入巴基斯坦之后,由于宗教以及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矛盾,经常性的与西巴基斯坦进行战争,最后不甘心忍受虐待的孟加拉国忠于独立!
印巴冲突明显。
曾经的印度能帮助过孟加拉国,也就是东巴基斯坦。最终才让东巴基斯坦摆脱了西巴基斯坦的束缚,终于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但是这也让印度与西巴基斯坦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换句话说印巴冲突越来越明显,经常因为各种小事而爆发一系列的战争,现在的印巴关系也非常紧张,经常会发生战争!这也是孟加拉国跟西巴金斯坦矛盾的渊源所致!
红头阿三”对如今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对现今六、七十岁的老上海来说却是非常熟悉的。
之所以称为“红头阿三”,原因大致有这几种说法:凡印籍巡捕皆头缠红巾(实际上,印捕充任交通警、巡逻警的用红巾缠头,任看守警为黄巾缠头)所以叫“红头”。关于“阿三”则有两种说法:一说印度人是亡国奴,在上海人眼中的地位低于西捕和华捕列第三位;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人说话有口头禅“I say”、“I say”,其谐音为“阿三”,红头加上阿三故称“红头阿三”。
印捕是上海处于殖民地时的产物,在我国是独一无二。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8月上海被西方殖民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冒险家纷至沓来,要求在上海购地建房。当时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于1845年11月29日以道台名义,用告示形式公布了洋人的《上海租地章程》。从此,英租界成了英国侵略者在上海的“国中之国”。
1849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法国领事敏体尼援引英国殖民者的先例,上海道台麟桂屈服于殖民主义者的压力,于1849年4月6日划定法租界界址。
上海租界既然是“国中之国”,自然要有武装力量及其他镇压工具,这便是万国商团、舰队水兵与巡捕。万国商团是租界武装力量的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保卫租界,一般不负社会治安之责。舰队水兵是万国商团的后盾。巡捕,即警察。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担任,故称为西捕。当时法租界公董局就有明文规定:“巡捕房人员应全部由法国人或宣布服从法国领事馆,并从此归法国裁判权管辖的外国人组成。”英租界最多时有西捕160名。西捕薪水高,否则就找不到西捕,这样开支就大了。另外,西捕有种种局限,比如微服侦察,其相貌特征根本无法掩饰;又比如去公共场所打听,其语言障碍造成的困难也难以克服;再加上租界里有帮会组织,西捕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深入进去,也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做耳目,破案效率不高,租界治安堪忧。总之,从1854年开设巡捕房起,起先西捕还能应付。后来刑案随人口激增而水涨船高,由清一色的西捕办案,弊端更为突出,于是从1870年后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称为华捕。由于这一改变收效明显,以致渐而主次倒置,即西捕大减、华捕大增。例如1883年英美公共租界有巡捕200名,华捕竟占170名之多。以后,华捕越雇越多,殖民者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开始从英殖民地“进口”印度籍巡捕,即“红头阿三”。殖民者从印度“出口”巡捕时,对人员精心挑选,必须是印度的锡克族人,个个身高马大,满脸虬须,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们也有与西捕相似的短处,所以大多充当巡警、狱警与交通警。“红头阿三”来自英国殖民地,严格说来其身份比处在租界里的上海人还低,但他们是英国人的忠实“看家狗”。狗仗人势,整天警棍乱舞,让上海人吃足苦头,特别是那些摊贩与车夫,挨“红头阿三”的警棍与皮靴更是家常便饭。殖民者为了利用“红头阿三”为其忠实卖命,发他们的薪金比华捕高一倍,还配给住房等,并在当时的戈登路巡捕房内(解放后为江宁路公安分局)建造了一座三层楼印度教堂。印捕的存在随着租界结束而取消。
法租界在这方面做法与英租界大致相同,他们“进口”的是安南巡捕,即越南人,在上海人看来,其体态、皮肤与广东人相近,所以没送他们什么绰号或代称。
孟加拉这一地区曾数次建立独立国家,版图不仅包括现在的孟加拉国,还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和比哈尔等邦。13世纪该地区该信伊斯兰教,16世纪发展成南亚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8世纪中叶被英国占领。19世纪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度独立时,英国殖民者提出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孟加拉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成立西孟加拉邦,东部归巴基斯坦,称为东巴基斯坦。
1971年年初,东巴基斯坦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东巴人民联盟,提出了东巴基斯坦自治的“六点纲领”,3月7日,东巴爆发了内乱,宣布改东巴基斯坦为独立、自主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并成立了“孟加拉解放军”。巴基斯坦出动军队进行了镇压。“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大多数逃往印度避难。
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并且在西线对西巴基斯坦地区实施了突袭。12月15日,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
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印巴双方签订《西姆拉协定》,东巴脱离巴基斯坦,于1972年1月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