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连续剧,韩剧就更少了,而《冬季恋歌》是我看完整的第一部韩剧,二十集的连续剧对急性子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冬季恋歌》是以冬天为背景的故事:念中学时,尚赫(朴勇河饰)与惟珍(崔智友饰)是班上的一对好朋友兼小情人,两人平时经常一起活动,老师、同学们对此都心照不宣。然而,两人甜蜜的校园爱情却因一个人而改变。这天,英俊少年姜俊尚(裴勇俊饰)转学来到来到了尚赫与惟珍班上,随着故事的发展,俊尚和惟珍成了一对情人,而且,在惟珍看来,俊尚才是她的初恋。 圣诞前夕,俊尚的母亲为了不让他和亲生父亲相认,决定将俊尚送到美国去。临走前,俊尚赶往与惟珍见面时不幸遭遇了车祸,随后他的母亲更传出了他的死讯,这一切令到惟珍悲痛不已。接下来的日子虽然尚赫痴恋着惟珍,而惟珍一直念想着的是已经死去的俊尚。 一晃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少年都已长大成人。俊尚的母亲和她在美国认识的丈夫一起回到了韩国,一同回来的还有他们的儿子李民享。在一次酒会上,惟珍遇见了李民亨,赫然发现他就是当日声称已经去世的“姜俊尚”!然而,“姜俊尚”却对惟珍没有一点印象……一出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电视剧中温宛动听的配乐,舒缓幽美的钢琴曲营造童话般的唯美爱情故事,如剧中美丽的冬季风情和缠绵的爱情一样美丽又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真挚动人。一如电视剧《冬季恋歌》是引爆二00二年最强的一波“韩流”。说实在的,我也是听了这首歌才留意这部电视剧,《冬季恋歌》主题歌将深情的音乐与经典的影像再一次珍藏于心,让这份纯真的爱情永生难忘。 画面很唯美,将“情”和“景”巧妙地结合,这是韩版爱情剧的一大特色,《冬季恋歌》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公共汽车、滑雪场、河边的雪景、电台的播音室、两人约会的岛屿……一切都有着光与影的变幻,一切都是为突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真挚。如诗的雪景:纷纷雪花、大片的烟雾、冬季大海的沉静、温暖斜阳的照耀,甚至在街道相遇时说话彼此呼出的呵气……一切都有着无限温情,一切都是表现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忠贞。据说《冬季恋歌》引爆二00二年最强的一波“韩流”后,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看拍摄外景地,只为追寻这段神奇动人的爱情,使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如南怡岛、春川明洞、龙平、大滑雪场等也成为风景名胜,这也可以说是《冬季恋歌》成功的一个缩影。 《冬季恋歌》一段跨越了10年的爱情,和冬日洁白晶莹的雪花不谋而合,俊尚和的惟珍爱情也像漫天的飞雪,不带一丝杂质。崔智友以其细腻、感人、入木三分的表演,表现出了少年时的清纯无忧和成年时的优雅感性,轻而易举掳走了观众的心。 《冬季恋歌》男主角是裴勇俊饰演的姜俊尚。我一直对长头发男人抱有成见,觉得这样的男人不伦不类,缺乏男人的阳刚之气。但是裴勇俊是一个另类,他一种十分温文儒雅的感觉,和染着的长发十分配合,并没有那种坏男人的感觉,反而是那种十分绅士十分干净的感觉。我看网上一位女性是这样评价他的,“裴勇俊并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你喜欢上的男人,但随着时间的深入,你会不知不觉被他所吸引,他的绅士,他的周身散发着一种智慧、诚信的光茫,在不知不觉中你会爱上他。”记得偶然一次看《情定大饭店》,看的正好是臻茵掉到游泳池的那一幕,东贤在水里把她抱上来,四目相投,然后展现了一个怜爱的笑容,充分显示出他的男性魅力。比较他饰演的《冬季恋歌》和《情定大饭店》,申东贤睿智冷峻如鹰,姜俊尚完美深情如鹿。东贤在整部剧中只流了两次眼泪:一次是看到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摘下眼睛抹去眼泪,一次是恳请臻茵回到身边,在昏暗的个灯光下流下一滴眼泪。俊尚是深情的,不会掩饰自己感情的,他的眼泪常常如决堤的水,这男儿泪竟然让人也跟着更心痛 其实最初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是因为惟珍哭着等了俊尚十年,因为等待,因为十年,这个社会这么复杂,惟珍等了十年,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神话》的一个人物故事――珀涅罗珀,珀涅罗珀是海伦的表姐妹,海伦是希腊那时最美丽的女人,她也是引发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祸根。在众人争宠海伦时,珀涅罗珀被许给了奥得修斯。奥得修斯真算得上是一个狡猾的家伙,他自知海伦绝无选他的可能,所以把目标放到了珀涅罗珀身上。不过,他的这步棋下的挺好,在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十年后,他成为那场战争中唯一平安的回到家乡而没有被带上绿帽子的人。且不说那个时代的礼教,单就感情而言,奥得修斯离开珀涅罗珀参战时,她才正当妙龄,即使二十年之后,她的追求者也数不胜数。没有虚华,没有造作,当奥得修斯出现在她眼前时,她依然坚定,依然执著。 一个女人正当妙龄要她等待十年,这是一份怎样感人至深的坚贞呢? 俊尚不在身边的漫长的十年里,惟珍靠着对俊尚的回忆努力地生活着。于惟珍来说,她心中的俊尚,一直停留在十八岁。那个孤独的,忧郁的,落寞的,活在影子世界里的俊尚,每每想起,都让惟珍泪眼朦胧。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俊尚永远在她的心中,从未稍离。 这是在第一集里的一个画面: 秋末的春川真的很美,天很高很蓝,空气很干净,伴随着鸟叫声静静飘落的黄叶,清澈微蓝的湖面,投在水面上耀眼的阳光…… 俊尚和她,慢慢地走着,脚下的落叶时不时地发出吱吱的声音。他额前低垂的发,遮住了眼,两手插在口袋里。 “听过影子故事吗?”他轻轻地问。 “有一个人,到了影子世界。在那里,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说完,他抬头看了看她,露出一个无奈且自嘲的笑,“很无聊吧?” 很多年后,当惟珍独自一人的时候,总会想起俊尚讲过的这个故事。她一遍一遍地在心里重温着它,想着俊尚当时说着的样子。她多么想,将有关于俊尚的一切,讲给别人听听。那个十年来活在她心里的孤独忧伤的少年的故事,她真的很想说出来,这样的话,她或许,就可以不用想念得透不过气来 车祸发生十年后,惟珍准备和尚赫定婚了,在坐公交车的路上遇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便不顾一切下车寻找。“他走了我十年的生活仿佛只过了一天,十年中什么都没有变,惟一变的是我已经确定他已经不在我的身边,所以我能把十年过得跟一天一样,但是我还能这样过多久呢?”这是原著里惟珍说的话,电视剧里没有。 当惟珍终于知道李民亨就是姜俊尚之后,不顾一切地去机场找到民亨,惟珍哭着告诉俊尚:十年间,她不断地想大声喊姜俊尚这个名字,但一直不敢喊,因为她怕没有人答应。” 这是惟珍对她的俊尚和初恋难以忘记的结果。 初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妙的,而且也是刻骨铭心的。耄耋之年的老人,也许很多事都会遗忘,但常能回忆起他初恋情人的样貌和笑容。近日,一条《八旬老翁寻初恋女友》的新闻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现居深圳的八旬老人马德峰要寻找他牵挂了47年的初恋女友……。初恋甚至改变了我们的整个人生,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段回忆。 初恋之于你我是什么?我不敢说,但是对于唯真和俊尚来说是永远的忠诚、一生的依恋!可以说初恋都埋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就像唯珍所说的:“对于彼此相爱的人来说,对方的心就是最好的房子。” 自然、纯洁的初恋,正如《冬季恋歌》描述的画面一样: 秋末黄昏的落日,空旷寂静的校园,幽暗的琴房,孤零零的钢琴,低头弹琴的少年,被阳光镀上光芒的侧脸,伤感的,悠扬的琴声……。 一抹夕阳射进来,照着他好看的侧脸,他专注地弹奏着,琴声在空荡荡的琴房里回响。她呆呆地看着他,脸上红霞悄然泛起。 如果说有什么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化,那便是,两颗渐渐靠近的心。 钢琴,对于惟珍来说,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那是一扇门,打开它,她第一次走进俊尚的内心。 在那里,她看到了他忧郁的眼睛里藏着的是孤单无助的伤感,看到了他冷漠的外表下是一颗渴望温暖的心。 原来,他是这样的孤独…… 看着这样的俊尚,惟珍觉得心好酸好疼,看着他放在琴键上的手,想紧紧地,紧紧地握住。 “第一次”,俊尚弹给她的曲子,她生命中第一首刻骨铭心的旋律。 第一次的悸动,第一次的怦然心跳,第一次的脸红,第一次的想念…… 命中无数的第一次,构成了惟珍回忆里那条长长的阶梯,一步步,一步步地,走向那段有俊尚的年少时光。 正如一句**台词来诠释:“Our love ,just like the wind ,I can't see it ,but I can feel it ……” 如此看来,初恋是一个多么复杂而神圣的过程,而且这一切都只能是一个人偷偷的、悄悄的,然而又心动无比的进行的。…… 惟珍便是活在初恋的影子里无法自拔。至于我们是否应该像影子一样追随自己初恋的那份感情呢?我不想作价值取向的分析,讲一个《古希腊神话》关于水仙花(Narcissus)的影子故事: Echo厄科是宙斯身边的一个侍神,她能没完没了的讲一些很有趣的事,但由于帮助宙斯偷情,被赫拉剥夺了主动说话的权利。这可真是一件糟糕的事,从此,她就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像一部活着的机器,和我们大声对山谷呐喊时,听到的回声一样。 也许这就是她的命吧,后来她遇见并爱上了那喀索斯,但只能偷偷的跟在他的身后,用晃动灌木的方法引起他的注意。 那喀索斯听到了声音,并大声的问道:“这里有人吗?” 厄科才能颤抖的应道:“这里有人吗!” 她从藏身的树后站出来,张开双臂向那喀索斯跑去,想说“让我们聚到一起吧!”但讲不出来。 其实那喀索斯是一个极其骄傲的人。他躲开了厄科,并喊到:“别碰我,我宁愿马上死去,也不愿和你卿卿我我!” 可怜的厄科除了重复那喀索斯的那半句话“和你卿卿我我”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 最后,她默默的走开了,但因为极度的悲伤,她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整个身躯变的干瘪,终于,她流干了所有的眼泪,化做了石头。 为了惩罚傲慢的那喀索斯的铁石心肠,宙斯使他染上了一种怪恋。 据说,有一天,那喀索斯来到一口洁净清澈,平静如镜的泉水旁边。绿树掩映的泉水清澈甘美,泉边的青草组成的冠冕倒映水中。那喀索斯想喝那清澈的泉水,于是,他躺在泉边的草地上,把头伸向泉水。这时,他看见自己在清泉中的影子。他突然产生了幻觉,在影子前一动不动,出神地欣赏这个倒影的音容笑貌,已经到了精神恍惚的地步。他身体渐渐消瘦,面色变得憔悴,犹如霜雪在太阳下慢慢融化一样。最后,他由于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憔悴致死。他的姐妹们那伊阿得斯水神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放到他的坟上,以示哀悼。然后,她们堆了一堆木柴准备焚烧那喀索斯的尸体。正当她们要抬走他的尸体时,停放尸体的地方突然长出一株黄白相间的花,后来,人们就以那喀索斯的各字命名这种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水仙花(Narcissus)。 当厄科的痴情遇上那喀索斯的孤傲时,注定了结局的可悲,我欣赏她的纯真也慨叹她的命薄。其实她本身是神女,她完全可以去找她的姐妹阿芙罗狄特,借用爱神的那条能让所有人(包括神)坠入情网的腰带来得到那喀索斯的,可是,她没有这么做。在那样一个欲望横流的神的世界,在那样一个可以不择手段的神的世界,她的纯真与执著显示了那么一种悲壮的伟大。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不似阿芙罗狄特与战神阿瑞斯的苟合,也不像引发特洛伊之战的帕里斯对海伦的迷恋,爱只意味着付出、给予、让对方快乐,而不是得到,不是拥有,不是霸占! 《冬季恋歌》至于我,就像水仙花般的爱情。我喜欢在没有旁人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听《冬季恋歌》的音乐和主题曲,虽然过了风花雪月的年纪,但我还是个容易感动,容易流泪的人。只在雨落丁铃深夜,泡一杯浓浓的观音茶,我静静地思念着《冬季恋歌》所带来的感动。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 精神 源头 古希腊神话
一、神话与古希腊神话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是人类对自然与自我以及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探索。神话应该是氏族的、部落的、民族的,乃至某一人群团体原初的自然观、世界观真实的理性的表现。 神话反映人的思想和理念,而且“神话作为一个民族足迹的最早记录,因为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或当代文明的压抑,它直接的表现了人性中接近底层或本质的东西。” 古希腊神话作为有丰富体系的神话,当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二、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及其影响
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 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
(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 ——神折射人
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 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
尊贵的天后赫拉同人间的女子一样,面对用情不专的丈夫宙斯,她嫉妒怨恨,一次次去针对宙斯的各个情人,了接丈夫的婚外情。她把卡利斯特变成了熊,她迫使宙斯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虽然是神,狄奥尼索斯却整天狂歌豪饮、浪迹天涯,他并不严肃而高贵。达芙妮为拒接对自己穷追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太阳神阿波罗不得不变成了一棵桂树,表明一种被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的烦恼。
(二)、人本精神表现之二 —— 揭露肯定人的各种欲望
古希腊神话既展示诸神的智慧、勇敢,表示出对智慧和勇敢的赞美和追求,也充分的揭露和肯定诸神对情欲、王位、财产的追求。论文网wwwlwfreecom
古希腊人崇尚智慧、勇敢源于他们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在强大的自然和人类的渺小面前,古希腊人只有凭着智慧勇敢才能求得生存。古希腊神话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神和英雄来体现对智勇敢的追求。宙斯当上主神,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普罗米修斯违反天神为人类**光明之火,靠的是智慧和勇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完成了12件事而成为神,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提修斯的一世英豪,伊阿宋寻取金羊毛之路,奥德赛的木马攻城等都在展示者智慧与勇敢,以及诸神对它们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也毫不回避诸神的情欲、地位、权力欲望。身为众神之首的宙斯,尽管拥有美丽的天后赫拉,但是还不断地和凡间女子偷情;爱神阿弗洛狄忒因被迫嫁给灶神赫菲斯托斯,对婚姻不满,于是她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战神阿瑞斯陷入热恋。网学网真垃圾到处抄论文为生,这都表现了个人意志主导,纵情追求个人爱情的特点。阿喀流斯离开战场,除了因为阿咖门农夺走了她喜欢的女俘虏外,更主要的是阿咖门农忽视了他作为希腊最高统帅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他对权力的追求和看重。
古希腊赞美宙斯用智慧和力量打败了克拉索斯,成为宇宙的统治者,也毫不留情地说到他有是如此花心地爱上每一个他所遇的人间美丽女子,并与她们偷情;灶神赫菲斯出于对妻子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的怨恨,将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网在床上并邀请众神来看,想以此来羞辱他们,但众神非但没有鄙视他们,赫尔莫斯还相当羡慕的表示即使使用三张网将他缠住,只要能同阿弗洛狄忒在一起他也愿意。古希腊神话揭露诸神的各种欲望,对智慧、勇敢的追求,对情欲、地位、权力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传说正是以隐喻和象征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腊人意识的真正觉醒,对自身的认识与肯定,这就是古希腊人尊重人性的人本精神。
(三)、人本精神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古希腊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是超凡脱俗1168
希腊神话与西方传统伦理精神
神话的真谛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学者研究神话就有多少答案,这缘于各个学科在神话的魔镜中所看到的仅仅是它们自己的面孔,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互异,但从诸多的论述中我们仍能窥见神话的真谛。表面看来,以其题材为神灵的故事而得名的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为,但神话的实质却是“人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曾说过“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才是神话的原型,神话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1](P245)。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神话记录的不是超人英雄的生活,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的生活,是原始人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卓越故事带进神的王国,在天上重演地上发生过的悲剧和喜剧。”[2](P123)神话是原始人类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历作出的设想,这种设想“人的因素”被排除的越多,他就变得越贫乏———因为神话说到底只能是一种“人话”。既然神话是对民族生活的反映,所以神话必定具有民族性。尽管神话产生发展于“人类的童年”,但对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如民族,部落,氏族等)来说,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经历,“有野蛮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3](P549)如果说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两者共同构成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希腊神话自成体系,接近现实生活,基本保持了产生时的原貌,并且可以从中考察出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它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人本精神,整个希腊神话秩序中心的命运,扬男抑女的思想,以及其多元的评价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本精神
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写道:“全部希腊神话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代写论文映照的镜子。”[4](P64)普罗泰拉也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5](P86)这就是希腊人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神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本意识。例如,赫拉克勒斯,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在死后升上奥林匹斯山与青春女神赫柏永结连理,位居神列。传说奥林匹斯神祗与该亚,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有过一场恶战,有一则神谕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争,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赫拉克勒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挽救了奥林匹斯众神陷入的尴尬处境。这个故事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壮举之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包含内容则意味着:战无不胜的神最终要一个凡人来解围,古希腊人寻求自我价值的愿望可见一般,这个故事同时体现出神在希腊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宙斯把参战的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借以表彰有功之神,赫拉克勒斯也获得了这项荣誉。神话的时代性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祗系统中,可以允许一个半人的出现,是因为神话的改造者需要这样的改变,是人类的意志高昂其头的时候了。
(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
(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希腊人注重现实人生,崇尚个性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清心寡欲的人尽管精神可敬,但他们是圣而非人,在生活中,与现实格格不入,终于要像耶稣一样,往往成为生活的受难者。例如在荷马的《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归来途经地府,遇见了死去的阿咯琉斯又在地府中威武地统帅着鬼魂们,于是便赞赏他,而阿咯琉斯却回答:“我已经死了,你何必安慰我呢?我宁愿活在世上,那样也比统帅所有死人的灵魂要好。”[6](P238)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神和英雄们有很强的世俗性,也可看出在西方人们对感性的现实世界极为热爱的感情与态度,他们认为彼岸生活是此岸生活的延伸,以及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感性的现实生活高于彼岸的灵魂世界所以倘若遭遇死亡,他们首先尽量将彼岸世界想象的如同现实,古希腊的哲人西比阿斯就坦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生最美好的莫如在希腊人中享有财富,健康,声望,一直活到老年。”无怪乎阿咯琉斯要说“光辉的奥德修斯,请不要安慰我亡灵。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使他无祖传家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所有的故去者的亡灵。”[6](P238-239)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溢于言表。
(三)人化了的神。如果将希腊的神灵与普通凡人放在一起,绝对难辨人神,因为他们象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他们和人一样需要吃、喝、穿、住,他们也犯常人的过失,也常跟人类混在一起,参与人间的战争,与人间男女偷情约会。宙斯就是一个多情的神灵,常背着妻子赫拉与人间美女发生关系,不知撒播了多少风流种子。战神阿瑞斯与爱神私通被其丈夫工匠神发觉,于是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来哄堂大笑。而后爱神又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引起爱神的情人阿瑞斯的嫉妒,他用法力让野猪咬死了少年。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的传说中,希腊将领狄墨得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漓。她便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希腊神话是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亲切动人,所以从神的本质中可以看到人的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异化。
二、命运
古希腊神话崇尚的是超人的,不可扼制的,扭转乾坤的力量。这种力是自然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他们相信的是“命运”,一切都被安排好的,一切人为的后天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不会改变已注定的命运。可以说整个希腊神话就是“命运”的展开与“神谕”的实现。希腊神话中“命运”的最佳演绎,最佳注脚莫过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王还没有出生就被命运女神决定弑父娶母的命运,尽管其父伊俄斯小心行事,尽管俄狄浦斯王放弃王位,永远离开养父养母及妻子,到处漫游,但还是逃不掉命运的安排,还是不能摆脱命运对他的惩罚而应验了“神谕”的安排,在“命运”面前,人束手无策!在“命运”的威吓下希腊的神、人被划定在一个轨道上,不得不各行其道,于是有了秩序。此时人感到了犹如自然、异己力量一样的不可理喻和无法解释的“宿命”。因而,在俄狄浦斯王身上,虽然多了一份行动的理性力量,同时也有“命运”之不可测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与忧虑。俄狄浦斯的强烈的行动意识表明了此时人的主体上升到一个自我意识高度。但是,他的结局又让我们看到希腊人高扬自我,寻找自由的痛苦。他越是要摆脱命运的罗网,就越是投向罗网,他越是真诚地为民除害,就越是步步逼近自我的毁灭。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行动的结果是自我惩罚。这种悖谬现象隐喻了人与异己力量对立的必然性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
如果说俄狄浦斯王的行动是在探索命运的真相,西绪福斯的行动更是在探询生命的意义。米兰·昆德拉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7](P6)生命的存在正是在不停重复的沉重负担中获得的。这个负担在古希腊神话中正是由西绪福斯担起的。他因为告知了埃索波斯他女儿的行踪而被罚在地狱推巨石,问题不在巨石有多重多大,而在于西绪福斯用尽全部的心力也将一事无成,因为等他把石头推上山顶后,石头就会顺着山势重新滚回平地。西绪福斯在这里成为了一个荒诞的英雄,他不断印证着永劫回归。他从此在一个没有人的宇宙中生活,也许正是非如此不可的行动让他感知自我的存在。由此可见希腊人似乎更懂得行动的意义,更能理性地把握命运,可以说希腊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探索者。
三、扬男抑女的思想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一个由女神,半人半神的女英雄和女人组成的女性世界。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是宙斯为惩罚男人而叫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给人间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和死亡。这样处理明显反映出扬男抑女的思想。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3](P113)妇女的这种被贬低的地位,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体现。为了打退围攻雅典城的敌人,玛卡里亚听从神谕作了祭品;为了顺利向特洛伊进发,阿伽门农的女儿献出了生命。被俘的特洛伊公主波吕克塞娜也倒在了阿咯琉斯的墓前。所有这些血的传说都以各种美丽外衣粉饰起来:有的是为了保卫部落,如阿伽门农的女儿,有的是忠于爱情,如阿尔刻提斯……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凄惨恳求,反映了多少无辜作了牺牲品的妇女的心声:“不要让我这么年轻就死去,大地的光辉是可爱的,不要逼我走进黑暗的地府里去……将你的心肠放软些,怜惜我吧!对于人,再没有比生命更可爱的了……”[6](P571)可是伊菲革涅亚仍旧倒在锋利雪亮的利刃下。
被送上祭坛的妇女可悲,活着的妇女也是不幸的,珀涅罗珀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指导妇女们干活和在房间里孤独地思念长久离别的丈夫,当她偶尔诉说自己的痛苦,她的儿子都要拿出主子的面孔来管教她:“你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你的事情吧……讲话是男人们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我是这家的主人。”[8](P280)于是她便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利,回到房间默默地哭泣。珀涅罗珀严守贞操二十年,但她的丈夫对她毫不信任,因为他记着阿伽门农关于千万不可相信女人的嘱托,这个嘱托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法律、道德、舆论对妇女的偏见。像珀涅罗珀这样的贵夫人尚且处于如此可怜的地位,其他女奴,女俘虏的境遇就更遭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争夺女奴开始,最终以屠杀女奴结束。反映出女性地位演变根本原因是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作用的相对降低。由母权制下光彩夺目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至处于奴役压迫下的“女奴”的过程,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生动体现。
四、多元的评价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英雄故事是主题之一,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但并不以其是否有高尚的德行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多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险、征服、以勇武自豪,尽管这些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他们认为,英雄就是英勇而值得敬佩的人,不应因英雄的个人缺陷或彼此敌对而褒奖一方,贬斥另一方,坚持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希腊神话对美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西方人热爱生活,勇于冒险,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气质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也以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正如潜明兹先生所说:“由于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人文科学,以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原点,也是文学艺术之母。越是文化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幼年时期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种探讨并非什么猎奇,而是企图找到现代文明和远古文明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个氏族潜在的动力和惰性,并找出本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起源中的位置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应有的反思心理,以更冷静的科学态度规划未来。”[
宙斯(Δίος/Ζεύς、Zeus):(神王,雷霆)奥林匹斯(Olympus)神族之王,众神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赫拉(Ἥρα、Hera): (天后,婚姻、生育、保护妇女)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又被罗马人称作朱诺·莫纳丽达,克洛诺斯和瑞亚的第三个女儿,宙斯的姐姐和夫人。
波塞冬(Ποσειδῶν、Poseidon):(海洋、自由、欲望)大海之神和大地的震撼者(宙斯的二哥)
哈迪斯(Ἅιδης、Hades):(冥界,财富,人类死亡,火焰)冥王,掌管着冥界的魂灵们与地下一切的财宝,另一种版本说,他是三大主神(即冥,海,天三界)中最强的。(也是宙斯和波塞冬的哥哥)
雅典娜(Ἀθήνη、Athena):(智慧,胜利,公正)智慧女神,战争,和平、法律、秩序、科学技术、劳动女神,三处女神之一(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
赫利俄斯(Helios),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是许珀里翁的儿子,喀耳刻的父亲。在晚期的神话中,赫利俄斯与光明之神阿波罗相混淆。罗得岛巨像就是赫利俄斯的雕像。
阿波罗(希腊语:Απόλλων;拉丁语:Apollo)为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是众神之王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的儿子,阿尔忒弥斯的孪生兄弟。他主管光明、预言、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
阿尔忒弥斯(Ἄρτεμις、Artemis):(月亮,狩猎,处女)妇女之神、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宙斯和勒托之女。三处女神之一,是女性纯洁的化身。公元前5世纪与塞勒涅混同。)
阿芙洛狄忒(Ἀφροδίτη、Aphrodite):(美与爱,欲望)爱与美的女神,以“维纳斯”著称(克洛诺斯把乌拉诺斯用魔斧砍成碎片之后,身体内的精华撒入爱琴海中,诞生了阿芙洛狄忒。)
赫尔墨斯(Ἑρμῆς、Hermes):(商业,传信,欺诈,盗贼鼻祖)商业、市场、旅游、交通之神、盗窃之神、冥界引渡(宙斯和迈亚的儿子,众神的使者。)
阿瑞斯(Ἄρης、Ares):(战争,暴力)战神,力量、勇武之神(宙斯与赫拉之子。)
赫菲斯托斯(Ἥφαιστος、Hephaestus):(火焰,铸造,手工艺术)火神,锻造、工艺之神,铁匠守护神(宙斯和赫拉之子,阿芙洛狄忒的丈夫。但是美丽的阿芙洛狄忒并不欣赏赫菲斯托斯的巧手,外貌,反而经常与其他的神偷情。)
狄俄尼索斯(Διόνυσος、Dionysus):(酒,欢乐)葡萄酒神,戏剧之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亚让位。他是十二主神里唯一有凡人血统的神。)
赫斯提亚(Ἑστία、Hestia):(炉灶,家室)炉火女神,家宅女神(她曾经是十二主神,后让位给酒神狄俄尼索斯。德墨忒尔、赫拉、哈德斯和波塞冬的姐姐,宙斯的大姐。三处女神之一)。
德墨忒尔(Δήμητρα、Demeter):(农业,生命,大地,植物)农业丰产的女神,她是克洛诺斯与瑞亚的第二个女儿,宙斯的二姐与第四位妻子。她与宙斯生下了冥后——珀耳塞福涅(春之女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