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的作者简介

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的作者简介,第1张

作者是继唐纳太罗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位才高艺卓的佛罗伦萨艺术家安东尼奥·波拉约洛(1429~1498)。这位艺术家作为唐纳太罗和加斯比奥两位雕塑大师的学生,有他个人的独特天赋,他不仅擅长雕塑,还善绘画和版画,在技艺上,则要胜于他的老师们。他尤爱作裸体人物,素描功夫也颇深;他精通透视,深谙解剖,所作雕像,形体动势较大,富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这一点也许与他当时较多接触属于希腊后期的许多罗马雕塑摹制品有关,因为他长期为教廷从事金银工艺品和雕塑品制作,有机会接触宫廷的藏品。

波拉约罗原是一位工艺匠师,后从师承,获得画家、版画家和雕塑家的称号;在思想上又接近人文主义前辈,受他们的新观念影响较早,敢于从古罗马题材中去汲取题材,广泛地用绘画与雕塑来表现违反宗教神学禁律的裸体形象。在他创作的旺盛时期,他承接教会的大量订货,在雕塑上值得回忆的有于1484~1493年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制作的教皇西克斯特四世的墓碑;1494~1498年又为上述同一教堂设计的教皇英诺森八世的墓碑。这两座墓碑构图庄严,耗资巨大,形式也较为别致。教皇西克斯特四世的青铜塑像被放置在石椁上躺着,身穿法衣,头戴华丽的高高三重冠;在石椁的两侧,则以娴熟的浮雕技法表现一些寓意性形象--科学与文艺,因而获得雕塑艺术的声誉。

但作为独立的雕塑艺术品,就数这一件组雕《赫拉克勒斯与安泰》最具有代表性了。它在波拉约罗的异教题材的雕塑作品中,不论写实性,还是戏剧性艺术效果,都是最好的一件。在这里,他已摆脱了原来那种珠宝工艺的匠气,使青铜雕像赋有人体力量的美的表现力。

波拉约洛还创作过一幅同名的绘画作品,人物造型也基本相同,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博物馆。

  ·克鲁埃(约1485-1540),法国画家。

  弗朗索瓦·克鲁埃(约1516-1572),法国画家,代表作有《出浴贵妇》、《伊丽莎白像》等,他的素描肖像简练、豪放、别具一格。

  弗朗索瓦·布尔坡(1545-1581),法国肖像画家。

  德科尔(年代不祥),法国画家。

  拉图尔(1593-1652),法国画家,代表作有《油灯前的马格达利娜》、《圣母受教》等,作品笔触细腻精确,结构典雅古朴,明暗对比强烈。

  普桑(1594-1665),法国画家,作品多为神话、历史题材,代表作有《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诗人的灵感》等,他的画风明朗、和谐,人物端庄、典雅,富有雕塑的形体美。

  勃雷拜特(约1598-1650),法国画家。

  洛兰(1600-1682),法国画家,以风景画,历史画著名,作品有《克利奥佩特拉的出行》、《示巴女王登舟图》、《欧罗巴被劫》、《装载上船》等,画面有透明感,体现光线、大气和深感。

  拉尔日列尔(1656-1746),法国画家。

  柯依贝(1661-1722),法国画家,作有宗教题材的壁画等。

  华托(1684-1721),法国画家,“罗可可”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画风柔媚纤细、抒情风流,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作品有《任性的女人》、《向爱情岛出发》、《画店》等,素描速写简洁明快、笔法柔和。

  夏尔丹(1699-1779),法国杰出的风俗画家、静物画家,他主要描绘下层市民的生活,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作品重视构图和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代表作有《午餐前的祈祷》、《洗衣妇》、《厨娘》、《市场归来》等,色彩丰富柔和,光色协调统一,技法深沉有力,他的素描,形体塑造结实、空间感强、层次丰富。

  拉都尔(1704-1788),法国肖像画家,作品注重心理状态、职业特征的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格瑞兹(1725-1805),法国画家,作品以描写中下层市民生活和妇女、儿童肖像为主。

  弗拉贡纳(1732-1806),法国画家。

  乌东(1741-1828),法国杰出雕刻家,以擅长肖像雕刻著名于世,他的作品重视眼神的表现,赋予雕像雄浑和威严,《伏尔泰坐像》是最成功的雕像。

  大卫(1748-1825),又译作达维特,法国杰出画家,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作品有《马拉之死》、《荷拉斯兄弟之誓》、《莱卡米尔夫人》等,画风严谨质朴、气势宏伟,他的素描结实有力,大胆豪放,富于激情。

  普吕东(1758-1823),法国画家,作品具有古典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善于刻画人物感情和追求理想的美,他的素描明暗造型柔和而精巧,风格独特,造诣很深。

  安格尔(1780-1867),法国杰出画家,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贝尔担像》、《泉》、《土耳其浴场》等,他造型准确、色彩和谐,肖像画成就尤为突出,他造型准确、色彩和谐,肖像画成就尤为突出,他勤奋不懈、勇于探索,造诣很高,把学院派素描推向顶峰,尤其重视线描的技巧,用轻柔涌动、精细、简练、优美生动的线条,合拢形成整体轮廓,产生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感。

  热里柯(1791-1824),又译作籍里柯、席里柯,法国杰出画家,浪漫主义艺术的先躯,创作以当时现实为题材,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方法,代表作有《梅杜萨之筏》、《马上的近卫军》、《赛马》等,他的素描多为创作用的写生习作,充满激昂动荡、热情洋溢,形体塑造结实有力、运动感强。

  柯罗(1796-1875),法国杰出画家,以擅长风景画而著称,他的人物肖像画有独特之处,色调柔和,感情丰富,代表作有《蓝衣**》、《拿镰刀的农妇》、《拈线的意大利少女》等。风景画洋溢着清新的情调和音乐的气氛,代表作有《摩特枫丹的回忆》、《风中的树》、《诺布尔的道路》等,画面意境清幽、生意盎然,他曾提出“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把画分成形、色、情、技四大要素。

  德拉克罗瓦(1798-1863),法国杰出画家,法国美术史上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自由引导着人民》、《但丁的小舟》、《希阿岛的屠杀》等,存世的素描、速写、版画等有9000余幅,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日记》,他的作品情绪激昂、色彩绚丽、笔触豪放,素描作品以跳动的线条和调子的对比表现了人的生命力。

  杜米埃(1808-1879),法国杰出的油画家、版画家、漫画家,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者。作有许多揭露当时腐败政治的讽刺画,代表作有油画《三等车厢》、讽刺画《七月英雄》、《卡冈都亚》等4000余幅,画风明暗对比强烈、线条遒劲,人物刻画粗犷泼辣,深刻而尖锐,他用流动不动的细线画成的素描别具一格,独步古今。

  罗埃(1812-1867),又译作卢梭,法国画家。他主张面向自然,对景写生,是巴比松画派第一人,画风真实动人。

  米勒(1814-1875),又译作米莱,法国杰出画家,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他长期定居在农村,创作了许多他熟悉和热爱的农民勤劳朴实生活的作品,如油画《拾穗》、《晚钟》、《播种》农村“三部曲”和《扶锄的农夫》、《樵夫之死》、《喂食》、《母与子》等,所画人物都不强调面部表情的刻画,而是以典型有力的姿态动作,表现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由于他长期贫困无钱买材料,作品多为小幅油画或素描,留世作品2500幅左右,他的素描用笔断断续续,线条浑厚、纯朴、抒情,艺术语言亲切感人。

  杜比尼(1817-1878),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作品真实清新。

  夏塞留(1819-1856),法国画家,代表作有《两姐妹》等,色彩使用成为浪漫主义者。

  库尔贝(1819-1877),法国杰出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著名领袖,他主张艺术家要面对生活并忠实地反映它,创作了数千幅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作用,代表作有《画室》、《石工》、《奥南的葬礼》、《筛谷的妇女》等,作品真实可信,笔触有力,造型概括,富有表现力,对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绘画产生极大影响。

  鲍丁(1824-1898),法国风景画家。

  夏凡(1824-1898),法国画家,创作以装饰壁画为主,油画作品有《贫穷的渔夫》等。

  毕沙罗(1830-1903),法国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推独轮车的农妇》、《红屋顶》等,画风朴实有诗趣。

  马奈(1832-1883),法国印象派画家,早期画风写实,后来注重光与色的表现,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阳台上》、《吹笛的小孩》、《奥兰比亚》、《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等,他笔触细腻,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表现得很出色,素描多使用毛笔和钢笔,运用笔触表达光色。

  德加(1834-1917),法国杰出画家,喜欢描绘各种人物特别是画芭蕾舞女而著称,以优美的线条和灯光效果相结合,创作了《芭蕾舞剧院的休息室》、《舞蹈排练》、《舞台上的舞女》、《赛马场》等,他善于画大幅色粉笔画和速写,用笔连贯流畅、结构准确、风格独特精绝,给人们提供了技法上的借鉴。

  凡丁·拉多尔(1836-1904),法国画家,擅长肖像和静物画,画风富于音乐感。

  西斯莱(1839-1899),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家,作品有《马尔港的洪水》、《洛因的水渠》等,作品注重光与色的表现,喜画河流和树林。

  塞尚(1839-1906),法国后斯印象派画家,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绘画的先驱,“现代艺术之父”,他追求表现形式的创新,色彩和造型、节奏和空间均有新的探索,代表作有油画《玩纸牌者》、《浴女们》、《打阳伞的女人》、《温室中的塞尚夫人》、《圣维克多山》、《果盘》等。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是球形的、圆锥形、圆柱形”,对西方艺术影响很大,他的静物画配置适当,色块艳丽,给人美感,素描作品浑然拙朴、方正大器。

  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敢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作品对欧洲近代雕刻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巴尔扎克》等,他的作品情感强烈、风格多样,富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心理、性格描写尤为深刻。罗丹一生留下5000多幅素描,多为构思的草图或速写,用笔流畅精练、造型准确有节奏旋律,看到他对生命精神的解释,除雕塑和素描作品外,关于艺术的见解、评论汇编成《艺术论》,许多艺术和美学观点有独到的真知灼见。

  莫奈(1840-1926),法国杰出画家,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斯探索光和空气对自然界外观的影响,并多次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次描绘,把太阳的光和空气中的色彩分解出许多明亮的单色在画面上组合,作出《印象·日出》,“印象派”由此得名,代表作有《睡莲》、《鲁昂大教堂》、《庭院里的女子》等。

  雷诺阿(1841-1919),法国杰出画家,印象派成员之一,以刻画妇女和儿童的形象著称,把传统技法和印象派画法相结合,以光和色创造理想的人体美,色彩丰富,生动活泼,画面柔美,代表作有《包厢》、《秋千》、《珍妮·莎玛丽肖像》、《浴女》等,素描作品注重于线条的表现,松软疏散,变化莫测。

  高更(1848-1903),法国杰出画家,后斯印象派成员之一,长期在西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和多米尼加岛居住作画,画了许多当地原始人生活的作品,如《手捧果物的女人》,运用大面积色块对比,但十分协调,他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响亮的色彩和装饰风格,在造型上高度概括,他的名作《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到哪儿去?》就体现他的原始、神秘、装饰画风,对后来的象征派和野兽派有较大影响。

  修拉(1859-1891),法国杰出画家,“新印象派”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严格,容易出现不透明的灰色,主张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是运用色光混合原理,以不同的单纯小色点或色块排列在画面上,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调色混合,即所谓“点彩派”,代表作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马戏》等,画面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光和色跳动闪耀,他的素描作品也是用色点构成,风格独特。

  斯丹伦(1859-1923),法国著名版画家,作品以画生活在底层的贫苦人为主,代表作有《未来》、《两个洗衣妇》、《小酒店》等。他的素描线条轻松流畅,生活气息浓郁,其作品对后来的马蒂斯、毕加索有很大影响。

  保尔·西格纳(1863-1935),法国画家。

  洛特列克(1864-1901),又译作劳特累克、法国画家,画风受德加、高更和日本浮世绘技法影响,自成一格;作品题材多为剧院、马戏班、咖啡馆、妓院等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女丑角莎尤柯》、《在雅室中》、《费南多马戏班的马术》等。

  瓦拉东(1867-1938),法国女画家,以画静物、风景为主,画风色彩深沉,富有个性。

  邦纳尔(1867-1947),法国画家,代表作有《早晨的饭桌》等,画风朴实、粗犷。

  布尔德尔(1869-1929),法国雕刻家,罗丹的助手,代表作有《贝多芬像》、《弓箭手赫拉克勒斯》等,作品粗犷奔放、夸张变形、富有装饰味,素描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马蒂斯(1869-1954),法国杰出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画风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块夸张造型,富有野狂和装饰趣味,代表作有《罗马尼亚的上装》、《舞蹈》、《静物》、《裸女》等,他的“综合单纯化”画风,线条概括完整,流畅自如;他的钢笔写生点线呼应,疏密对比,富有表现力和独创性。

  布拉克(1882-1963),法国画家,早期绘画抽象,后来转为具体,作品多为静物和自然风景,素描用笔独特,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和韵律感。

  郁特里罗(1885-1955),法国画家。

  以上都是法国画家。

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精英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现代思想、天主教和世俗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其主要画家大多到意大利观摩学习,甚至长期居住,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受到卡拉奇折衷主义、卡拉瓦乔强烈对比的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响。

乌埃(Vouet,1590—1649)在意大利生活13年,归国后任路易十三的首席画师,在巴黎地区的香底恰、圣日耳曼昂莱、枫丹白露作了大量壁画。从现存卢浮宫的《丰盛》、《神庙中的拜见》、《对神庙的献祭》中可以看到他明亮丰富的色彩,宏大的气魄,优美的环形节奏,以及和谐的衣褶造型。

普珊(Poussin,1594—1665)18岁瞒着家里到巴黎学习雕塑和绘画,30岁定居意大利。1640年,他被请回法国,为枫丹白露王宫和圣日耳曼大教堂作画,任宫廷首席画师,并领导装饰王宫的工作。但法国画家的敌视与不合作态度终使他愤愤而去。《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诗人的灵感》等作品使我们感到这位古典主义大师既崇尚古代艺术,又善于发掘自然的美;既服从感觉,又尊重理论;既有纯熟技巧,又有高昂热情。《阿尔卡迪牧人》以一块石碑作为画面中心,上面的铭文指出这便是传说中的乐土。竭力辨认字迹的几位牧人或立或跪,环状的构图把人体与幽雅的风景组成诗一般和谐的世界。普珊晚年最杰出的作品是历史风景画《四季》,其中《冬季》尤其巧妙地选取了《圣经》中大洪水的场面,挣扎逃命的人群加强着阴冷凄惨的气氛。这位被认为最正统不过的画家其实是一位最勇敢的革新者,他那情景交融、饱含寓意的画风与画中反映出来的崇高思想境界,不愧是该时代一切画家的楷模。

勒絮埃尔(Le Sueur,1617—1655)的画使人难以相信他从未去过意大利。事实上,他的确没有离开过法国。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具有那种令人感到亲切可及的朴实自然。《朋友聚会》在气氛渲染上有卡拉瓦乔之妙,《三缨斯》又不乏卡拉奇的华美。德拉克罗瓦说得好:“要仿效勒絮埃尔的幽雅和朴素,就如同要效仿普珊构图的气魄与其完整性等优点一样,是极不容易的。”

勒布仑(Le Brun 1619—1690)在造就法国统一艺术风格方面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他15岁人乌埃画室,23岁又与普珊同赴罗马。在上述两位大师的指导下,他迅速掌握了该时代绘画技巧的精华。其油画代表作《塞古埃大臣》宏伟壮观。画中人春风得意,雍容华贵,服装与坐骑富丽堂皇,马侧的两排随从安排得错落有致,动态神情极具变化。无论是小幅的《牧人来拜》,还是巨幅的《亚历山大与波鲁斯》,都表现出画家在处理人物众多的场面时的游刃有余。他在担任首席宫廷画师的同时,还领导美术学院和戈伯兰壁毯厂,主持凡尔赛宫镜厅和卢浮宫阿波罗厅的装饰工作,建立起以普珊的古典主义为主,从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汲取营养的官方风格。

荣誉无加的勒布仑在暮年却由于米涅尔(Mignaxd,1612—1695)的出现而暗淡无光。这位后起之秀从意大利一回国,便以妇女肖像和大幅天顶画闻名遐迩。他在瓦尔德格拉斯教堂绘制的《天堂》有200多个人物,是法国现存17世纪最重要的天顶画。《持葡萄的圣母》着笔精妙,人物的端庄纯洁与拉斐尔相比,也不多让。

较之上述画家,瓦朗丹(Valentin,1591—1634)和拉图尔(IJaTour,1593—1652)受卡拉瓦乔的影响要多一些。瓦朗丹很年轻时便赴意大利。他擅用黑色画出浓重阴影,并把乐师、卫兵、赌徒、吉普赛女人放入其中。《有算命者参加的聚会》、《音乐会》的浓郁生活气息和在人们心中激起的美妙质朴印象是无与伦比的。《所罗门的裁决》则把惊惶失色的母亲,恐怖万分的婴儿,凶神恶煞的武士,密切注意两位妇女反应如何的所罗门王画得栩栩如生。拉图尔以烛光、火把作为其艺术表现的核心,富有独创性和神秘感。其构图往往能出奇制胜,手法的简练也令人惊讶不已。《灯前的玛德莱娜》冥思苦想的面部和扶着骷髅、代表善恶决斗的手在黑夜之中格外传神。《木匠圣约瑟》运用大角度透视,突出木匠前倾的头和用力的双手,而让其余的一切都淹没在阴影之中。几乎平涂而就的持灯小童的脸更造成画面极为奇特的繁简对比。《寡妇伊莱娜照料圣塞巴斯蒂安》是画家最后的作品之一,蓝色的衣袍似乎在火红的色调中发出震响,凝练概括的艺术处理,在对角线上对明暗、动态所作的安排,使气氛的悲壮达到极点。

更加忠实于传统,不为意大利影响所左右的法国画家代表应推香拜涅(Champaigne,1602—1674)和勒南(Le Nain)兄弟(安东尼,1588—1648;路易,1593—1648;马修,1607—1677)。香拜涅生于布鲁塞尔,1628年定居巴黎,成为王后的画师。其肖像严谨、雄强、传神,令上流社会趋之若骛。卢浮宫陈列的《男子肖像》和《画家之女神奇地恢复健康》使克洛埃父子奠定的传统发扬光大。勒南兄弟幼年生活在父亲的农庄之中,对农村有深刻了解和特殊感情。他们经常共同作画,署名勒南。其中路易成就最大,粗矿的农民形象,简陋的乡村环境在他的笔下发出迷人的魅力。《农民进餐》、《农民家庭》虽无任何华美的颜色,却能感人至深。手法的朴素与画家感情所达到的崇高,除了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米莱、柯罗之外,可以说无人能及。《铁匠铺》、《干草车》(该画也可能是安东尼所作)根据画面需要,随心所欲地安排光线,和伦勃朗的《夜巡》有异曲同工之妙。

洛兰(Lorrain,1600—1682)在意大利度过平静的一生,其画同其人一样平和明朗。开阔的海平线总给天空留出巨大位置,近景则总是带有罗马式建筑、船只、人物的逆光海滨。《克娄巴特拉在塔尔斯登岸》、《乌利西斯将克莉赛丝交还其父》、《圣保罗登舟》都以海空一色,宁静优美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18世纪的法国绘画之所以取得公认的领衔地位,是由于它的画家把握住了时代精神。步入繁荣的欧洲正需要对女性彬彬有礼的交际往来,巧妙幽默的言谈举止和更加轻松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着宫廷,致使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映现实上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它的主要代表是华多、布歇、弗拉戈纳。

华多(Wateau,1684—1721)少时贫穷,曾靠给画商临画维持生计。《舟发西苔岛》是其一生的转折点。它描绘一群情侣依依惜别地离开神话中的爱情之岛,返回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物的姿态都被赋予了同爱情有关的象征意义。画家以理性驾驭感觉,运笔用色腾奇烁妙,树立了纤弱苗条的女性典型形象。华多绝大多数作品取材戏剧,但《热尔桑画店》可算是一个例外。为了“活动活动手指”,而在几个半天之内画就的这幅杰作本是为其好友在圣母院桥上的画店作招牌的。画上有不同阶层的人物,卖画者的忙碌、认真和买画者的聚精会神都生动无比。它把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得如此真实,以至于人们看到装向箱内的油画像,就必然联想到“太阳王”统治的完结。华多的另一名画《小丑》原也是作招牌用的,画中主要人物是位流动剧团的演员,他身着白衣,麻木的外表掩盖着内心的悲怆。从该画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华多轻音乐一般的艺术总带有一缕淡淡的哀愁,而对于供人取笑的演员和一切艺术家的深切同情正是华多高出于其他罗可可画家的原因。

布歇(Boucher,1703—1770)有神童之称,从意大利归国后,又备受蓬巴杜夫人赏识,担任美院教授、首席宫廷画师、戈伯兰壁毯厂总监,真是一帆风顺。他技巧纯熟,画得迅速,不乏大幅作品,而且能运用明亮色彩和新颖手法使古典神话题材尽丽极妍。《沐浴的狄安娜》一画的女人体在景物的衬托下明亮耀眼,削弱素描明暗对比而加强色彩透明感的技巧使后来的印象派大受启发。《裸女(奥莫尔菲**)》动作的大胆和肉感近乎色情,床上鲜亮夺目的绸缎也最合路易十五宫廷的胃口,足以代表罗可可风格。在以神话为题材时,布歇往往有滥用玫瑰红和天蓝色的倾向,人物肤色的苍白和鲜红也浮于表面,但如果有真实对象在眼前,他的画面顿时出现勃勃生气,《午饭》、《带磨坊的风景》的作者和《维纳斯与武尔坎》的作者简直判若二人。

弗拉戈纳(Fragonard,1732—1806)是最受社巴莉夫人关照的画家,擅于在妩媚的人物和华贵的服装上逞其逸笔。《秋千》一画中的少女故意踢落鞋子,要为他荡秋千的男士去拾,在取悦妇女上可谓登峰造极。《浴女》构图突兀,女人体似乎同云朵、树木、河流一起在急剧旋转,别致而诱人。《蒂布尔瀑布》更是戛戛独造,强光在晒台衣服上造成的点点闪光和丰富层次,甚至可和两个世纪以后的风景画相比。不过,弗拉戈纳最拿手的还是肖像,大块的厚色、飞舞的笔触与传统手法大相径庭。《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画,至今仍以其潇洒奔放的手法而脍炙人口。

勒莫阿纳(Lemoyne,1688~1737)和柯瓦贝尔(Coypel,1688—1772)追随华多、布歇的风格,用神话题材壁画和粉红色的女人体装饰了巴黎大量的宫室和府第。前者的《赫拉克利斯与奥菲尔》和后者的《老人像》都表现出素描的精到和运笔设色的大胆沉着。

法国肖像画从17世纪向18世纪过渡的代表是利戈(Rigaud,1659—1743)和拉杰利埃尔(LargiUiere,1656—1746)。利戈专为国王绘制标准像,其代表作《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很有气派。拉杰利埃尔则给上层社会留影。他的代表作《画家及其妻女》把自己一家的亲密和谐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女肖像方面名重一时的纳吉埃(Natier,1685—1766)能把贵妇们画得漂亮,如《黛散伯爵夫人》。纳吉埃的女婿托盖(Tocque,1696—1772)更能使贵妇们迷人,《王后莱金丝卡》堪称宫廷肖像少见的佳作。拉都(IJa Tour,1704—1788)和佩罗诺(Perronneau,1715—1783)不但在油画上同他们不相上下而且还使色粉画的逸韵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感觉敏锐,色调微妙,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在真实的基础上美化对象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随着罗可可风遭到猛烈抨击,艺术的美化逐渐让位于再现生活。以理性反对自由放任,以回归自然反对矫揉造作的风俗画、静物画取代了装饰画、历史画。开辟风俗画新路的格勒兹(creuse,1725—1806)在1761年沙龙展出《乡村的订婚》,大获成功,它真实地展现了法国农村家庭最重要的事件。画中小伙子送聘金时的恭敬,姑娘内心的喜悦和外表的腼腆,公证人的全神贯注,小妹妹的难舍难分,大姐的满腔妒忌使狄德罗欣赏不已,认为“画上的每个人都恰如其位”。格勒兹极重题材的选择,《父亲的诅咒》、《被惩罚的儿子归来》、《打破的水罐》都以出色的艺术语言,巧妙地宣扬了资产者的道德观念,受到公众的盛赞。不过,这位“提倡贞操的画家”从1780年起,便几乎专门致力于肖像画了。他感情真挚,笔调灵妙,色彩透明。《送奶女》、《小鸟死了》把平凡人家女孩的心灵画得纯洁高尚,使宫廷肖像相形见绌。

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夏尔丹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醇美动人。画家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碟子、鱼、水果、面包这些极其普通的东西,从中发掘深藏的美。人们司空见惯、以致不屑一顾的物品被点石成金地赋予了隽永深长的诗意。它们是《钢水罐》、《乐器》、《厨桌》、《蛋糕》、《带高脚杯的静物》。夏尔丹的人物画同样浑博精深,《祈祷》只画了一位母亲和两个儿童,便充分展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境遇和品格情操。《集市归来》的那位家庭主妇正靠着油亮的旧橱柜,喘着粗气,笔调的自然和质感的逼真使人们很容易地感受到画中的温暖、生命、时代气息,而这却是其他静物画家和风俗画家望尘莫及的。

在风景画上值得一提的是威尔奈(Vemet,1714—1789),其《灯塔》、《洛托之桥》在手法的大胆和色彩的明亮上,远远地超过了那一时代,说它们预示着柯罗的意大利风景并非溢美之词。罗伯尔(Robert,1733—1808)描绘罗马遗迹的风景使古代废墟带上真实美丽的天空。《戛尔桥》构图的巧妙和运用色调对比抒写晚霞的新颖手法则表现出他过人的敏感。

资料1:Raphael(Raffaele)拉斐尔(拉法叶)·桑奇:“施治愈之术的光辉使者”,Rapha 即希伯来文的治愈者、医师等。由于拉斐尔是操治愈术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牵连。拉斐尔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园生命之树的守护者、经常站之在神的御座前的七名天使之一。拉斐尔的传说极其纷乱,他既是大天使,又是力天使,却有炽天使的六翼,又同时属于智天使、主天使、能天使三位阶。拉斐尔的形象一直都是愉快的,除了治愈人的疾苦,还传授诺亚建造方舟的知识与技巧。旧约记载与雅各摔角、解除亚伯拉罕老年行割礼的痛苦的天使亦相传是拉斐尔。他治疗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信仰。

他的作品具有优雅、秀美的风格。他善于把“神”画成具有“人”的形象,他画的圣母就是生活中神态优美、心地善良的普通母亲的形象。他的代表作是壁画《西斯廷圣母》。这幅作品体现了拉斐尔独特的画风和人文主义思想。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 、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 ,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 :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 。代表作为《 卡斯蒂廖内像 》和《 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http://baikebaiducom/view/4036html

资料2:就在米开朗基罗把他的青铜雕塑名作《大卫》耸立在政府大厅的广场上,达·芬奇正在精心创作他那绝代佳作《蒙那丽莎》的时候,佛罗伦萨又来了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快,他以特有的艺术敏锐性,吸取了各位大师之长,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气势,马萨卓的内在浑厚,达·芬奇的灵动、柔美,并另辟蹊径,以描绘温柔美丽的圣母与圣婴,而赢得了佛罗伦萨画坛的好评。这位年轻人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三位巨人拉斐尔。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可以说囊括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而别具神韵。据说,当时佛罗伦萨人对拉斐尔所画的圣母争相观看,以饱眼福。每幅作品都能令观众流连忘返,以致几百年后欧洲各地流传一句赞美女人的话:“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1483~1520)(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伟大画家。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城,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父亲是当地乌尔比诺公爵宫廷的一个普通画师。拉斐尔从小就受到父亲熏陶,不幸他7岁丧母,11岁时父亲又去世,乌尔比诺大公府的公爵夫人收养了他。先送他到他父亲生前的同事维提那里学画,不久又转到卑鲁吉亚画派著名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1500年出师。这位老师轻柔明晰、沉着从容的风格,深刻的脱俗情调和细致的诗情,对拉斐尔影响很大,拉斐尔跟随他的老师练就了一手流利的勾线和平衡画面整体结构的功夫。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的作品《圣母的婚礼》以庄严、神圣的气氛,抒情典雅的画风,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8年,拉斐尔经建筑家布拉曼特推荐,前往罗马,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大型壁画。在这里,他汲取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严谨与朴素,逐渐形成了他那博大纯朴的风格,成了卓越的壁画大师。这个时期他绘制了一大批壁画,《雅典学院》是其中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签字厅的壁画遍布大厅四壁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

1514年,拉斐尔应教皇列奥十世要求主持圣彼得教堂的建造工作,这期间,他绘制了《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以甜美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被认为是拉斐尔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如果说拉斐尔早期圣母像还偏于平民气质,而这幅画中的圣母已登上了女王式的宝座。

1520年春,他已患重病,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1520年4月6日,在画家度过了37岁生日那天,走到了自己伟大而又短暂的人生尽头。据说为他治病的庸医给他放血,把他推进了死神的怀抱。一位伟大年轻的天才艺术家就这样溘然长逝。意大利人为他的死悲痛万分,为纪念他短促而非凡的一生,举行了盛大的安葬仪式,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罗马万神庙的圣贤祠里。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

1、《西斯廷圣母》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画是教皇朱理亚二世送给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黑衣修士的礼品,拉斐尔受托而为这一教堂的祭坛作画,故有《西斯廷圣母》之名。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克特,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渥娃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位于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秀丽文静,扒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

2、《母与子》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在这幅作于1505年的题为《母与子》的圣母像中,我们看到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温柔和景色。这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融进浅蓝色的天空。

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

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

看圣母子的脸,我们可以发现,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

3、《雅典学院》

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三幅巨型壁画之一。在《雅典学院》的画面上,作者把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艺术家自己。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空气,所有的人们都是那样毫无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在进行活动,他们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谈,或者是独个儿在那里进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缓步走动,人文主义的艺术家总是设法使画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是在颂扬人的无限强大的意志和创造力,那么,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便是唱出引人的自觉和清醒理智的赞歌。此画中,拉斐尔不仅塑造了那些思想家的典型形象,揭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在构图上还巧妙地利用建筑的特点,把画面上背景,建筑物的透视和前面真实建筑物的半圆拱门连接起来,扩大了壁画的空间效果,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宽敞,壮丽。

拉斐尔,比达文西、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文西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

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达文西、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拉斐尔,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这种特质,当然影响他的画风。

1圣母像-世间有绝对美的观念存在

拉斐尔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圣母像。他的圣母寓崇高於平凡,是平民式的母亲,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而圣母的背景经常是优美的田园风光,两个孩子在膝下玩耍,完全没有禁欲主义色彩,歌颂普通女性之美,他是透过圣母表现他人文主义的色彩。

拉斐尔的圣母美的不得了,这种美,是集中所有美女的特质,绝不可能在任何一个美女身上找到如此完美的形式。因此,拉斐尔又透过圣母,表达他的信念:他相信有一种理想美、这世间是有著绝对美的观念的。

这种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在拉斐尔处理梵谛冈签字大厅的壁画时,则是用另一种主题呈现其面貌。

文艺复兴,是透过对希腊罗马艺术文化的研究,因而走出中世纪的美学概念的。 当时,学者们收集古文物、尤其是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品,蔚为一股风潮。但也因此,很多希腊罗马神话、与希腊罗马哲学、随之走入基督教社会,对很多基督徒而言,这种基督教遭遇异教、基督教遭遇希腊罗马文化的冲击,一定是很激烈的。

也不知道是受时代影响,还是自己就具有这种特质,总之,朱力阿斯二世教皇,竟然本身就是个酷爱希腊罗马文艺的教皇,他必须要妥善处置这种信仰遭遇信仰、文化遭遇文化的状况。朱力阿斯二世虽然以独断好战著称,对艺术文化的宽容,却叫人吃惊。

2雅典学院-神学、哲学、神话、信仰兼容并蓄

拉斐尔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

这种装严肃穆的场所,壁画内容该画什么呢?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o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

拉斐尔在四面墙上画了四幅壁画:神学的「圣礼之争(或教义之争)」、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 圣礼的辩论这幅壁画,拉斐尔将之切割成上下两部份,上为上帝,耶稣,鸽子,施洗约翰,马利亚与使徒们,中间为翻开福音书的小天使,下为争论弥撒圣体的圣徒们,内有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但丁等。还有四位制订教义的教会之父哲罗姆、格里戈利、阿甫罗西、奥古斯丁。 拉斐尔透过不同时间中人物的汇集,表达出神学与教义之成形,是在历史中、在各种贤者的参与中汇集而出的智慧,它们包括研究圣经、思想、祷告、信仰实践与争辩的种种过程。而这整个历史过程,上帝都有参与。

「圣礼的辩论」正对面就是「雅典学院」。 两画对称,用以表明「启示的真理」(神学教义)与「理性探求真理」(哲学)的平衡。

「雅典学院」这幅画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义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这么多哲学家集中於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在画中厅堂右边有雕像智慧女神雅典娜、左边是文艺之神阿波罗。 最中央是柏拉图(腋下夹「蒂迈乌斯篇」手指天),亚里士多德(一手拿伦理学一手指前)。这是古希腊唯心和唯物之争。(拉斐尔把柏拉图绘成达文西的脸,以表达他对达文西的敬重。 图中还出现的学者有毕达哥拉斯、伊比鸠鲁、赫拉克立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卓越代表)、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迪奥基尼、苏格拉底、亚历山大、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欧基里得、托勒密、然后拉斐尔也把自己潜藏进画中,用以表达他渴望走进这人文荟萃的场所,参与进神圣的知识殿堂-从数学到音乐到哲学到科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如此神圣、如此有秩序。

光从神学、与哲学的主题,我们便发现,这就是一贯的拉斐尔作风,一如他的圣母像,他透过神学、哲学壁画,表现出他和谐与理想的人文主义特质。

第三面墙主题是诗学。拉斐尔画「帕拿巴斯山」,以艺术文学保护神阿波罗为中心,环绕他的为分管文学、艺术、科学的九位文艺女神和古今诗人。

最后一面墙法学,拉斐尔画「三德像」,三德包括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 另外,窗户两侧壁画是「皇帝查士丁尼颁布法典」和「教皇格里戈利颁布教令」,拉斐尔藉此表明政权与教权应当是平等的,不同的是一个管世俗、一个管教会。这再一次显明拉斐尔人文主义的特质。

3西斯汀圣母与主显圣容-上主悲怜我们的苦难

很多绘画赏析者都认为拉斐尔过於快活。他比之达文西、与米开朗基罗,很年轻就解决了内心的冲突,因此很少流露那超人的力量来推动伟大的灵魂。他的画作艺巧技精,却不是深的感情或信念之作。

他顺应教皇需求,也能讨教皇欢欣,欢愉的摆动在圣母与情妇之间,调和异教与基督教信仰,他不曾深入探究人生或信念的神秘性和冲突感,他只要人生的情欲和欢乐、美的创造和拥有、朋友与情人的忠诚。他带给我们宁静,不提出问题、不制造疑虑、不制造恐惧,他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对立的协调。他的艺术将一切都理想化,宗教、女人、音乐、哲学、历史、甚至战争,他自己的一生也太顺遂幸福。 这样的评论是否完全正确呢? 拉斐尔晚期绘画透露些许不同於过去风格的端倪。

其一是他的西斯汀圣母(画中有教皇西斯丁二世而得名)。西斯汀圣母不同於过去天伦之乐型的圣母像,拉斐尔让西斯丁圣母缓缓向人走来。 为了使祭坛上的圣母有向人移动的感觉拉斐尔使其画作平视点有三条(小天使、圣徒、圣母各成一平视点),因此观赏者越向画走近,圣母便越向人走来。此外,还放弃一般的远近法,使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模糊,似虚若实,又在金字塔稳定构图中,加上椭圆形的运动旋律(透过衣裳皱折和色彩安排)。

这种弃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形式,以表现出圣母不仅只是绝对美的观念、更是可以让人亲近依靠的圣母,是可以在

她身上哀哭的圣母,这意味著什么呢?

我们再看他最后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据说拉斐尔要求临死前置其床尾好让他可以看著过世。可以说是画家的临终遗言。

作品的主题是「主显圣容」,这是描述基督曾经显其上帝之子的荣美。拉斐尔在基督荣耀的身侧,画下亲赌此景的两位门徒,但是,画下方却又画了人世间的骚乱:妓女罪犯、瘫子病患、癫痫患者,他们都把手指向或脸仰望著耶稣,对他们而言,主显圣容,不只是一个历史故事,而是他们生命当中翘首企盼、时时渴望的迫切需要。

4晚期作品的酝意-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为何拉斐尔到晚年,从和谐、愉悦、平衡、包容理性感性知识信仰的恢弘中,走向对悲怜苦难者的描绘?绘画主题也从美,走向苦难中的盼望?甚至导致艺术史分期,,把拉斐尔晚期作品归於另一时代的启蒙。 殊不论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变对绘画史分期的意义,就算绘画风格再有转变,它也仍是拉斐尔式的,但不可否认的,从绘画主题可看出拉斐尔走向另一种神秘体验。这是拉斐尔的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 因此,说拉斐尔不提出问题、不会在理智与情感间冲突、或躯体与灵魂间矛盾,他所见都是协调。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公平,宁可说,拉斐尔处理过冲突矛盾与灵魂的挣扎,最后他把解决者置於走入苦难世界的基督与圣母。因为是不可言传的神秘体验,所以透过绘画,留下他的临终遗言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289html

 在古典油画中,除了宗教、皇室,描绘得最多的主题便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了。画家用油画来表达神话故事,不仅为以往苍白的想象添上了具象的形象,也让这些神话故事更直观地传播了下来,成为了史学家研究古典文化的重要资料。相比画宗教和皇室,任何动作,或者肢体语言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意义,而神话故事反而就轻松得多。尤其是神话故事中的那些奇幻色彩,更是考验了画家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而由于男神女神们通常衣着单薄,这也是画家们展示人体裸露之美的最佳表达方式。

  因此,欣赏古典神话的油画就有趣得多了。

  最早的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耳相传,尤其是吟游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及赫西俄德的两部诗歌《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为人们阐述了大量有关世界起源和神权统治的故事。随着罗马的统治,古希腊神话也被罗马人所接纳、模仿与改编,将原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原本的希腊名改成了罗马名来传颂,因此,在目前市面上有关欧洲古典神话的书籍中,一个神往往有两个不同的名字。

  在中国,由于大家了解诸神的名字有的是以罗马名较闻名,而有的以希腊名较闻名(如众神之王的希腊名字宙斯,就比罗马名字朱庇特如雷贯耳多了,而美神维纳斯的罗马名比她的希腊名阿佛洛狄忒更顺口),因此在本文中,所有神祇均采用较广为流传的名字。

  古典神话人物繁多,光是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就有十二个,冥界众神,海洋众神,天空众神,再加上开创世界的起源的希腊原始神们,以及宙斯到处交欢和各路女神生下的孩子,加起来起码有几千个神。而不同的画家绘画风格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女神对他们而言,心中的样貌也不同,那么在古典油画中,画家是如何区分这几千个神,告诉人们他画的是谁,表达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通过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诸神八卦——宙斯的那些风流韵事说起。

  在宗教画中,我们能一眼认出耶稣,或者圣母玛利亚,往往是因为前者总是以一大把胡子的形象出现,要么被钉在十字架上,要么后面跟了一堆圣徒;而圣母玛利亚则是怀里抱着个婴儿。同样的,在神话油画中,画家们为了区分各个神祇,也会在人物身边安排一些细节,来暗示对象的身份。

  老鹰,作为宙斯的神兽,经常形影不离跟随在宙斯身边。而宙斯有个毛病,经常精虫上脑就想要去强抢美女。但撩妹大神如宙斯,深深明白如果以他自己众神之王的形象直接去撩妹,人家女神肯定要么拒绝要么害怕,最重要的是太容易被自己老婆发现免不了家法。于是,宙斯为了偷腥,经常把自己变成凶猛的老鹰,或者高大威猛的奶牛,用动物的样子接近毫无提防的女神或者人类美女。

Jupiter and Thetis, 1811,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宙斯端坐在宝座上,一手持着手杖,一手倚靠在云朵上航,表情严肃端庄,宝座下方的老鹰虔诚地望着宙斯。

  这是为数不多的描绘宙斯正经严肃形象的油画,尽管在艺术史上,宙斯经常作为主角出现在油画上,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看不见他本身,而是他又化作了个什么动物在诱惑良家妇女。

宙斯装成老鹰:

Aegina Awaiting the Arrival of Zeus, Ferdinand Bol

  油画中的少女赤身裸体的斜靠在床上,惊慌失措地展开双臂,仿佛被画面中右上角突然飞来的老鹰吓了一跳。右下角的小天使拉扯着少女遮住羞处的衣物,地上散落了一地的弓箭。弓箭,小天使,这样的组合在古典油画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我们就会明白——它就是爱神丘比特,而它在油画中的存在暗示了故事中主角们产生的爱欲或者情欲感。而油画左下角桌上堆积的金银首饰,和右边掀开床帘,听到少女的呼救赶来一探究竟的仆人,表明了少女显赫的身世。

  一旦我们看到古典油画中出现裸露的美少女和一只动物,我们就知道它肯定是宙斯。油画中的少女是是河神阿索波斯与仙女墨托珀的女儿,埃癸娜(Aegina)。看上埃癸娜的宙斯在一天夜里化作老鹰,闯入她的闺房把她掳走,这个鲁莽的行为惊动了埃癸娜的父亲河神,于是他便马上起身追赶自己的女儿。被河神穷追不舍的宙斯不想被他就此坏了好事,于是天神只好朝河神劈向一道闪电,逼河神退回自己的水域。河神发现闪电,就明白了掳走他女儿的正是天神宙斯,无比痛心,只好不再追赶,而埃癸娜被宙斯带到了一个无人小岛上,这个岛便被命名为埃癸娜岛。

关键词:老鹰+少女(埃癸娜) 弓箭+小天使(丘比特)

The Abduction of Ganymede (ca 1650), by Eustache Le Sueur

  除了绑架美少女,宙斯有时候也会绑架美少年,而宙斯绑架伽倪墨得斯(Ganymede)则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同性之爱的例子,古希腊诗人斯特拉顿在诗集里写道:“稚气未脱的十二岁男孩给我带来欢乐,但更能勾起欲望的是十三岁的男孩;十四岁则是更娇艳的爱情之花,比之更具魅力的是十五岁;十六岁的少年是众神追求的花朵,而十七岁的少年根本轮不到我,唯有宙斯才能享受。”——而“娈童(catamite)”一词,正是又Ganymede得来。

  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国王在外的私生子,被牧羊人抚养成人。喝羊奶长大的他,继承了王室血统的精髓,长得英俊挺拔,秀丽可人,这样宙斯一见到他就不禁爱上了他。

Zeus kisses Ganymede, Wilhelm Bottner, 1780

Zeus And Ganymede

  由于这回绑架的是个男孩,宙斯就不用像从前掳走情妇那样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他安置在身旁饮酒作乐,善妒的赫拉也只好怒不敢言。宙斯希望伽倪墨得斯能够天天陪在他身边,于是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命他在自己身旁倒酒,而这也就是水瓶座的由来。因此,在古典油画中,如果见到一个胡子拉碴的大汉含情脉脉地望着一个持酒瓶的美少年,那必定是宙斯和伽倪墨得斯了。

关键词:老鹰/带胡子的大叔+美少年/带酒壶的美少年(伽倪墨得斯)

The Theft of Fire, Christian Griepenkerl

  而一幅名为《**火种》的画,则为我们道出了另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火种。画面中的老鹰和年青少年手边的酒壶,暗示了画中央熟睡的两人正是醉酒的宙斯与伽倪墨得斯。普罗米修斯从他们依靠着的石头后探出身体,鸡贼地**了火种,电光火石间,画家用这一小团耀眼的闪光使得原本风平浪静,恋人酣睡的场景变得紧张了起来。而这幅作品的主角——普罗米修斯,被画家藏在了石头后方的阴影里,反而和画面最左侧的老鹰达成了一种平衡感,也暗示了这个任务不可告人的背景。

Prometheus Bound, Rubens

这幅由著名巴洛克画派的代表画家鲁本斯绘制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火种后,触怒宙斯的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日复一日地被老鹰啄出内脏,却依然坚毅不屈的情景。

关键词:火种+男人(普罗米修斯) 老鹰啄裸男身体(普罗米修斯)

宙斯装成公牛:

The Abduction of Europa, Jean François de Troy, 171在此之前,我们见到的所有古典油画都是色调昏暗,神圣庄严的,即便是描绘宙斯偷腥,都是以表现“事态发生的那一瞬间”作为最终目的。而这幅讲述少女欧罗巴被化身公牛的宙斯带走的油画,则色彩鲜艳活泼,充满了幸福欢乐的气氛——那就意味着,这幅作品是法国洛可可的油画了。在洛可可时期,法国社会气氛享受情欲与奢靡,但尽管如此,裸像还是被视为不雅。因此,画家们为了满足富商们的特殊爱好,便会借神话故事发挥,创造出了一幅幅色彩喜人的情欲作品。

《欧罗巴的掠夺》,提香,1559-62年

相比这幅提香的作品,油画旨意的侧重点则明显得多了。宙斯发现腓尼基的公主欧罗巴(Europa)美丽动人,于是又开始动歪脑筋想占为己有。和之前的鲁莽不同的是,宙斯打算先潜入欧多巴的梦境里,化身为公牛让欧罗巴放下戒心。每天晚上,欧罗巴总是能梦见一匹奇怪的白色公牛,亲昵温和地呆在她身旁,这件事一直被欧罗巴放在心上。几天后,欧罗巴和她的女伴们在草原上嬉戏时,宙斯瞄准时机再次变为公牛,款款走近欧罗巴身旁,并且毕恭毕敬地向她俯下身子。这回,欧罗巴终于见到了那只梦境中经常见到的公牛,而眼前的这只真实的公牛,显得更加英俊健壮,洁白无瑕。带着好奇心和女伴们的怂恿下,欧罗巴跨上公牛。起先,公牛缓缓地在草坪上漫步,接着越走越快,把欧罗巴的女伴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眼看着就要走到海边了,公牛一鼓作气,向着海面狂奔,等到女伴们意识到欧罗巴被公牛带走了,宙斯早已带着欧罗巴在海面飞驰了。

  宙斯故伎重演,将欧罗巴留在了一个无人的小岛上,由巨人看管。后来,这个小岛也被欧罗巴的名字命名,也就是现在的欧洲的由来了。

2欧元硬币图案:欧罗巴和公牛

关键词:少女被白色公牛带走,飞驰在海面上(欧罗巴)

宙斯装成天鹅:

Leda and the Swan,Rubens

在鲁本斯的这幅油画作品中,天鹅翅膀掰开了少女的双腿,脖子贴在胸前,企图亲吻她,而少女的姿势明显怪异错乱,有点不知所措,情欲感和少女内心的慌乱透过画面油然而生。

  丽达原本是海仙女,嫁给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后,廷达瑞俄斯整天沉溺与丽达的美貌,以至于忘了参拜美神维纳斯。正好宙斯垂涎于丽达的美貌,于是和维纳斯商量,他自己变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维纳斯变身为一只凶猛的老鹰追逐天鹅,以达到接近丽达的目的。丽达被廷达瑞俄斯禁锢在孤岛上,远远地看到一只可怜的白天鹅被老鹰追逐,天鹅看到丽达,连忙扑到她的怀里,楚楚可怜地寻求保护。丽达被天鹅打动了,心疼地抚摸着它的时候,宙斯趁此机会和丽达交欢,帮维纳斯一解心头之恨。

  不久以后,丽达生下了两个天鹅蛋,两男两女。一蛋孵出了Castor与Clytemnestra,被宙斯放到天上,成为了双子座。另一蛋则孵出了Pollux 和海伦(Helen),而海伦,正是后来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绝美女人。蛋,在古典油画中本来就意味着“开始”的意思,我们可以在耶稣降生,或者其他婴儿降生的油画中看到蛋的元素。这里不仅仅是新生命的延续,也是另一个漫长的战争故事的开始。而希腊联军的将士都被海伦的美丽震撼,认为即使打了十年的战争,死了无数的人,但为了海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丽达与天鹅, 塞尚

  相比公牛,老鹰,白天鹅和美少女的搭配更容易让画面充满美感,使人浮想联翩,因此丽达与天鹅的作品层出不穷,直到今天还在被画家们引用,并且情色的喻意也十分露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关键词:裸女和天鹅(丽达)蛋(开始)

宙斯装成金雨:

  预言传说阿耳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达那厄(Danaë )产下的一个儿子将对他不利,于是国王惊恐万分地把他的女儿和保姆一起关进了阁楼里,防止她和外人接触。即便这样,貌美如花的达那厄还是逃不过宙斯的法眼,既然化为动物无法进入阁楼,宙斯就索性利用自己天神的法力把自己变成了金雨,飘进阁楼从天而降,钻进了达那厄的身体里。

  达那厄生下的孩子正是著名英雄珀耳修斯,正是他取走了美杜莎的头。那么阿耳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是怎么死的呢?不像别的复仇故事那样血腥风雨,只是珀耳修斯在一个国家参加掷铁饼的比赛的时候刚好砸中了一个老人的头,而那个老头正好是他可怜的爷爷。

  在提香的这三幅描绘有关达那厄遇见下金雨的宙斯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最初的版本中,达那厄的床边画着的是丘比特,为故事情节平添了爱情的元素。到了1560年左右的两个版本中, 达那厄大腿上的一块遮羞布被取走了,完完全全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右边的丘比特被替换成了达那厄的保姆,而金雨从一开始细碎的金光细雨被描绘成了实打实的金币,保姆提着破布或者盆子赶着去接金币,丝毫不管不顾达那厄的童贞。在这里,达那厄更像是一名裸体躺在秘密闺房的妓女,后两幅画暗示了见不得人的财富丑闻,将传统神话故事提高到了道德的反面教材的境界。

  克林姆特笔下的达那厄显得更加娇羞,少女脸上的红晕让人联想到了处世未深的纯洁少女,具有象征意义的圆形金雨从腿间划过,而一个黑色的方块则是克林姆特作品中惯用的男性生殖意义的代表符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了少女腿间新生命的起源。

关键词:金雨降临(达那厄)

宙斯装成薄雾:

Jupiter and Io, 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

 伊俄(Io)是赫拉神庙中的一个女祭司,宙斯虎视眈眈于她的美色,但又怕被赫拉发现,于是化为薄雾缠绕在伊俄周围,轻轻抚摸伊俄的身体,并且亲吻她。

  但精明的赫拉还是发现了异常,明明万里无云的天气怎么可能仅仅自己的神庙边上就有雾?她跑去一探究竟,宙斯慌乱之间把伊俄变成了一头母牛。赫拉看到宙斯在自己神庙带了一头小母牛,便猜出了些什么,立即撒娇要求宙斯把母牛送给她,宙斯不得已只好将变成母牛的伊俄拱手送给了她。

  于是赫拉马上把伊俄改进了牛圈把她关了起来,并且命令百眼巨人阿古斯(Argus)死死守着她,不让宙斯把她救走。阿古斯有一百只眼睛,他累了的时候会有50只眼睛闭着休息,而另外50只眼睛继续睁着监视,依次循环,难以攻破。于是,宙斯请了畜牧业之神墨丘利(Mercury)吹奏笛子,不但赶跑了牛圈里其他时常骚扰伊俄的公牛,还把巨人阿古斯催眠了。趁此机会,墨丘利砍了阿古斯的头,才救出了伊俄。

关键词:雾,母牛(伊俄)

  赫拉跑来牛圈看到可怜的百眼巨人阿古斯这幅惨状以后,便把他的眼睛捡起来,按到了自己的神兽身上,让他成为跟随自己的神兽孔雀的一部分,于是,孔雀开屏后展露出的一双双眼睛正是来自于阿古斯。

Juno and Argus,Rubens,1610

因此,正像宙斯身边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一只老鹰一样,赫拉作为天后,身边也总带了一只孔雀。

 宙斯既然是天神,为什么每次都害怕被赫拉发现自己在外面寻欢作乐呢?原因是在每一个宙斯在外面和别人生孩子的故事下,都有一个赫拉因为嫉妒不过而引来天灾横祸,或者使得宙斯的情人遭遇百般折磨的结局……

  不是在这个这个情人呆着的小岛上下一场瘟疫,使小岛上的人类全都灭绝,就是施法让那些情人遭受折磨,比如那个被墨丘利救出的小母牛伊俄,赫拉随后又变出了成千上万个牛虻叮咬伊俄,使伊俄不得不尽全力一直奔跑摆脱它们,让宙斯根本找不到她。

  宙斯下场最惨的一个情人塞墨勒,是听信了赫拉的谗言后,要求宙斯显出原形,结果因为凡人无法承受宙斯光辉的神的形象和他灼热的闪电,立即化为灰烬了。

  所以说,如果要论斗小三,赫拉是当之无愧的起源。众神的丑态和英姿,让人发笑也不禁使人深思。也多得亏了古希腊人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混沌的世界、欧洲大陆的分布与命名给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合理解释,并且成为了诗歌和绘画的经久不衰的精彩主题。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说有理念说,巫术说, 摹仿说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的有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亚里士多德:“艺术实际上是摹仿”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坚持摹仿说:“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摹仿者……是自然的合法女儿,因为他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欧洲启蒙运动里的,百科全书画派的代表狄德罗也坚持摹仿说

俄国19世纪民主主义革命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中国的主要代表有,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还有五代北派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也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

艺术是对自然地摹仿还是对现实的摹仿其实都差不多,书上我暂时找到是谁说这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的可能这只是中国学者对前人理论的一个总结吧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恐怕就是模仿了,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这个观点在希腊非常流行,甚至今天,人们在意识深处还常常持有这种看法,而“艺术模仿自然”就是这个观点的源头

“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观点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研究艺术和美而提出的,是早期文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第一个首次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左右)受过毕达哥拉斯影响的赫拉克利特接受了美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观点但他侧重宇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部的斗争的和谐统一,提出了“对立和谐”理论而他正是用“对立和谐”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他说:“也许,自然喜爱相反的东西,切正是从它们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才求得了和谐,就像自然吧雌和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使没对相同性别的东西相结合,在这方面,艺术似乎也模仿了自然例如:绘画就是吧白、黑宇红黄混合起来,才创造出宇自然物一致的作品,音乐是糅合了高音宇低音、长音与短音,才谱写出一曲不同音调的悦耳乐章”赫拉克利特主要是从美在于和谐的原则出发来说明的,自然因对立统一的和谐而美,艺术要达到美,也只有按自然之美的原则,通过对立统一的原则,造成和谐而达到美在这里,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模仿自然不是再现现实,而是模仿自然的生成规律

第二个从“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出发,探求美和艺术本质的哲学家就是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他主张物质需要和经验产生了各种艺术,关于艺术模仿自然,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我们从蜘蛛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了唱歌,都是模仿它们的”

比起赫拉克利特的模仿论,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论前进了一步他的模仿不是模仿术语出现初期对模仿对象的直接再现,也不仅是模仿自然的生成规律,而是根据生活需要对被模仿对象的间接再现他认为模仿是待之以学习,代之以印刻与模拟,代之于天性的本那以及适用性、快感

这样,“艺术模仿自然”的“模仿”含义经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的说明,已有了极大的转向,那就是由表现性转向模拟性

而使“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观点真正丰满起来的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他的艺术模仿理论的特征:艺术模仿生活这种模仿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它对希腊美学和以后的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艺术模仿生活理论的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艺术模仿生活应当逼真、惟妙惟肖雕塑家在创作赛跑者、摔跤者、练拳者、比武者时,模仿活人身体的个部分俯仰屈伸紧张这些姿势,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

其次,艺术模仿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模仿包括提炼、概括的典型化过程苏格拉底问画家巴拉苏斯:“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而很难找到一个人全体个部分都很美,你是否从许多人中选择,吧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的每一部分都美呢”巴拉苏丝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他对巴拉苏丝的提问,实际上也是他的观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再次,艺术模仿现实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苏格拉底认为模仿的精华是通过神色、面容和姿态特别是眼睛描绘心境、情感、心理活动和精神方面的特质他强调画家和雕刻家要把人物高兴宇忧伤,高尚宇下贱、慷慨宇鄙吝、谦虚宇骄傲、聪慧宇愚蠢的“心境”宇感情恰当的表现在他的“神色与姿态”上,让他就像活的一样

最后,艺术只要成功的模仿了现实,不管他模仿的是正面的生活现象,还是反面的生活现象,它都能引起审美享受“各种活动中的情感”也包括仇恨、威胁等情感由艺术模仿所引起的审美快感宇模仿对象无关他对巴拉苏丝的提问:“哪种画看起来使人更愉悦呢一种画的是美的善的可爱的性格,另一种画的是丑的恶的和可憎的性格”这个提问隐隐约约的表明,艺术带来的审美享受与艺术描绘的对象的美和善有关

综上所述,从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论点开始,到西方第一个研究自然过度到社会研究的德谟克利特,最后是苏格拉底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文艺,丰富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内容,提出具有典型化萌芽的思想通过这三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研究“艺术模仿自然”理论的哲学家的努力,这个理论终于成熟,并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曾任法国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

生于巴黎,父亲是图案画家。从少年时代受父亲的教育,是个极其早熟的人,二十岁时就获得美术院展览会的一等奖[1] 。

以后,在义大利留学四年多,技术越发提高;回到巴黎后,声誉大振,以至受到贵妇人们的沙龙的接待。顺便说一下,路易王朝的贵妇人的沙龙是有名的学者、政治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等聚会的场所,受到那里的接待是无上光荣的事。布歇由于这种关系就开始结识了各方面的人士。他既画歌剧院的布景,也画壁挂织物图样。

因此,不久他的才能被路易十五世的情人蓬帕杜夫人所赏识,画了几幅她的肖像画。蓬帕杜夫人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布歇又为这个奢侈享乐的美女设计女服和装饰品,布歇设计的图案成为当时出入宫廷的贵妇人们所效法的榜样。

由此可知,布歇富有装饰的手腕和才能,他的绘画也都具有装饰的要素,试看《爱之目》、《牧歌》就可明白;但是,他的作品,全都是冷淡的银色的调子,虽然高尚优雅,却不使人有亲切感,例如《月亮女神的水浴》中的月神狄安娜以及她的侍女的裸体,虽然圆润光滑,却令人以缺乏温暖的感觉为憾。或许当时的贵族式的骄矜的人们就喜欢这样。

1703年 9月29日,出生于巴黎。父亲尼古拉是画师兼装饰家。

1717年 开始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学习。

1721年 短时间师从于F·勒穆瓦纳。

1723年 获得罗马奖,但未能获得奖学金。

1727年 去罗马旅行。

1731年 回到巴黎。作为历史画家获得皇家美术学院认可。

1733年 同玛丽-让·比乌佐结婚。他们的孩子是让-伊丽莎白-维克托瓦尔(约1735年出生),于斯特-纳坦(约1736年出生)、玛丽-埃米尔(约1740年出生)。

1734年 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

1735年 从王室首次获得订件,创作凡尔赛宫"王妃大厅"的天顶画。

1737年 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的正教授。

1748年 与蓬巴杜夫人开始了密切交往,蓬巴杜夫人成为他最有力的资助者。

1755年 被任命为戈布兰壁毯工厂监督。

1765年 被任命为国王的首席画家。被推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1768年 辞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职位。

1770年 5月30日,在卢浮宫自个的房间里去世。被安葬在圣日尔曼洛克塞洛瓦圣堂。

《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这四件油画是当时法国洛可可绘画的代表人物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非常像是清朝之前的汉式装束,与当时的清朝满式装束离得比较远,中国特色非常是凸显。贵族们争相收购这些画,买不到的,便把那些以这四幅画为蓝本、用毛和丝编织的挂毯抢购一空。

布歇并没有来过中国,画中的形象有的是合乎事实的,有的则纯粹出自他的臆想,令人不解的是,画家既然没有来过中国,又要画中国,必然要有所凭据,画中的形象具体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大概和当时东印度公司频繁的商务活动有关、该公司把丰富的商品从东方带到了欧洲,布歇在巴黎可以轻易买到中国的物品。然而要想组合成一幅符合东方情调的画面,光有一些中国的物品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合真实情况的画面构思,而这又是不可以凭空想象的。

已知的、到过中国的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图画都是在布歇画完中国组画之后才为人所知的。看来,布歇对于中国形象的知识不是传教士那里得来的,这个谜团并不容易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解决。但如果把布歇的中国组画放到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痴迷于"中国风"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布歇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洛可可艺术的宠儿弗朗索瓦·布歇,出生在巴黎,17岁时师从画家勒穆瓦纳。十分崇拜华托,他过去把华托的素描刻成版画,出版过《千姿百态》画册。

布歇向往艺术圣地义大利,自费前往考察学习,但是他却目空一切,瞧不起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成就,他狂称:"米开朗基罗奇形怪状,拉斐尔死死板板,卡拉瓦乔漆黑一团。"他只对17世纪牧歌情调的艺术感兴趣。当他走进王宫时发现贵族男女并不喜欢上帝而更宠爱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于是布歇竭力去迎合他们,不厌其烦地用画笔去描绘战神马尔斯与爱神维纳斯调情,赫拉克勒斯与翁法勒的拥抱,以及女神出浴、美人化妆之类的题材。这类谈情说爱的情节及白皙 的女子裸体被描绘得精致入微,形象似人似神,人体和谐匀称,令王公贵族倾倒。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美术院院士的头衔、晋升为教授。

评价

在他62岁时,他的声望日隆直至巅峰,当上了美术院院长、皇家首席画师。布歇在西方美术史上是位有争议的画家,他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狄德罗曾极其尖锐地抨击布歇的艺术,他说:"对这个人我不晓得说什么才好,他的作品中趣味、色彩、构图、人物性格、表现力和线描的堕落紧紧伴随着他人品的堕落。你要这位艺术家在画布上表现什么呢?表现他的想象?可是一个成天与最低等的青楼女子厮混的人又能想象出什么东西来呢? 他笔下的牧羊女的韵致是法瓦尔太太在《萝丝与科拉》中的韵致;他的女神的韵致是从黛桑(均是法国名妓、 )那里借来的。"

狄德罗的批评十分尖刻,因为他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高度,将布歇看成是腐朽的路易十五王朝的宠儿,并且以为他的艺术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狄德罗说得非常清楚:"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华,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士以及那伙对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的人。"狄德罗的过激评论是基于对当时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和艺术的深恶痛绝,但我们应公正地评价布歇的艺术。

俄国普列汉诺夫说:"优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缪斯,它渗透了布歇的一切作品。"法国绘画史对他的评价是:"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大概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在他之后有弗拉戈纳尔,并且显然他没有前者的深刻,又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的欢乐气息。可是,他是这条链子上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作为色彩家和表现光的画家,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65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唇膏品牌的十大排行榜

    排名在前十的唇膏品牌有:资生堂MOILIP修护润唇膏、伊丽莎白·雅顿经典润唇膏、NIVEA妮维雅天然型润唇膏、Blistex百蕾适小蓝罐、Burt'sBees伯特小蜜蜂润唇膏、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

    2024-04-15
    54300
  • 适合女人的护手霜

    推荐以下几款护手霜1、凡士林烟酰胺美白护手霜滋润保湿修护润手霜套装男女通用2、妮维雅男女士深层滋润护手霜保湿补水舒缓湿防裂手膜3、美加净护手霜美白保湿嫩白秋冬季防干裂手油滋润补水女4、瑰珀翠CE护手霜女按压式大瓶新园艺大师滋润保湿嫩白秋冬不

    2024-04-15
    51400
  • 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

    很多护肤品牌大家经常会听说,而且护肤产品价格也不贵,说到妮维雅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妮维雅的洗面奶是很多人都用过的,妮维雅的洗面奶有男士的也有女士的,一直以来妮维雅的洗面奶销量还是不错的,那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1、妮维雅洗

    2024-04-15
    41100
  • 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名

    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是妮维雅身体乳。妮维雅是一家德国大型性护肤品和身体护理品品牌,也是一家致力于护肤品研发和销售的跨国企业,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上海。该公司旗下品牌妮维雅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美白身体乳排名第一名,其品牌形

    2024-04-15
    39000
  • 植美人瓷肌套装十件套使用方法

    1、首先植美人是山东红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用萃取科技结合传统中草药护肤秘方的化妆品品牌,准备好瓷肌套装。2、其次使用洗面奶进行洁面,敷面膜15分钟后清洗脸部。3、最后均匀涂抹爽肤水,精华液,补水霜。非常不错的。东方美人是花西子。

    2024-04-15
    38300
  • 妮维雅补水保湿爽肤水怎么样

    妮维雅补水保湿爽肤水属于一款任何肤质的人群都可以使用的,因为是爽肤水所以使用的感觉非常情况不会油腻,而其中也添加了一些保湿成分,所以还可以起到不错的补水保湿功效。在这款爽肤水同时也蕴含了抗氧化的成分,所以可以有效舒缓肌肤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预

    2024-04-15
    44000
  • 兰蔻粉水和红水感肌水光精华露哪个先用?

    首先使用兰蔻粉水。洁面后,首先使用粉水能滋润皮肤,打开肌肤吸收的通道,然后使用水感肌水光针,修护肌肤。兰蔻粉水是一款二次清洁水,主要的功效为补水,最适合干性肌肤使用,缓解皮肤干燥的问题,水乳质地,容易吸收,令肌肤水润细腻。水感肌水光针是一款

    2024-04-15
    45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