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抽象画大师塞·汤伯利,曾经绘制了一幅抽象派画作,名字叫做《黑板》。可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幅《黑板》油画上只存在6行无规律的圆圈,却能卖出7053万美元(人民币45亿)的高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油画《黑板》的背后,又会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塞·汤伯利是美国著名的抽象画大师,他生于1928年4月25日,是美国莱克星顿人,童年时曾师从西班牙画家学习绘画,但是由于其老师本身能力有限,只能对其绘画生涯产生启蒙作用。1948年时,塞·汤伯利进入黑山学院学习,并在此学习到了抽象画艺术的精髓,为后来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黑板》油画创作于1968年,是塞·汤伯利众多油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抽象画艺术界的巅峰之作。不过有趣的是,虽然《黑板》油画自身的名气颇高,但是在大多数普通人看来,它的内容似乎十分简单,甚至有些单调。《黑板》油画长2286cm、宽1727cm,主要内容是一块绿色的黑板,在黑板的板面上,绘制着6行不规则的圆圈,其杂乱的态势,犹如作者无意间的挥洒,同时也给人一种无规律之感。
如果按照这一点而言,《黑板》油画作品应该不具备太多的艺术性,然而事情似乎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在2015年年底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汤伯利这幅《黑板》油画,居然拍出了7053万美元的高价,折合人民币45亿元,毫无悬念地成为了2015年苏富比拍卖会上的最贵的艺术品,同时也打破了其个人作品609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
谈到这里,一个问题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如此一幅看似普通的油画,为何会卖出45亿元的高价?油画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艺术造诣?众所周知,在绘画界有一种极其特别的流派,叫做抽象绘画艺术派。抽象绘画风格,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方式,其风格自成一派,并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形式。抽象画艺术的绘画特点,重在“神”,而不在“形”,它是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文学性、创造性而描绘的画作,类似于某些抽象音乐。
如果按照这一点来看,汤伯利《黑板》油画的创作方式便显得一目了然。在我们普通外行人看来,《黑板》油画上的六行圆圈,只是一些作者随意画出来的线条。可是如果读者们自己操起笔来实践一次就会发现,原来油画画圈的方式并不容易,并且能够做到在不断笔的情况下连画数圈,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汤伯利似乎是在向我们表达着一种思想方式,其所追求的完美,在于从书写方式与绘画艺术之间,找到一个临界的点,继而将二者充分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书法与绘画空间的无缝衔接,以抽象诠释艺术,这无疑是抽象派画作的核心思想。
不过话说回来,在《黑板》油画的内容之中,同样也存在着汤伯利本人的情感挥洒。如果想了解一幅画作的真谛,必须要了解它被创作的背景。其实在《黑板》油画被创作出来之前,汤伯利本人的情感曾遭遇过极大的打击。当时的他还是一位春风得意的画家,画作多以青春色调为主,展现的是无尽的活力与激情。但是造化弄人,他疯狂的爱上了一个姑娘,然而姑娘却对他并无爱意,反而无情地将其拒绝,这对汤伯利的打击十分巨大,令其一度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自此之后,汤伯利的绘画风格顿时大变,而这样的绘画方式,正好在《黑板》油画内被凸显得淋漓尽致。在黑板上这些似画非画的线条背后,隐藏的正是一种似断非断的爱情纠葛,它们犹如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承载了一位作者经历命运挫折后的情感与思想。更重要的是,它能以重复而又简单的图线,在单调的灰色画布上表现出情绪的难以名状,给不同的观赏者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正是这种以简单的方式,诠释人类复杂情感的创作内容,才是它极其昂贵的重要原因。
在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在1000个观赏者的眼中,同样也有1000个《黑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虽然各不相同,却又十分类似,也正是因为如此,《黑板》才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与情感上共鸣的好作品。
化妆的小技巧真的是有很多吧,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根据当时你想要表达的气场和你想要表达的情感来做决定,以前以为化妆就是一概而论的,就是每次都画同样的一个妆,但现在才知道原来化妆也是一门学问。
比如说同样是高光和暗影,在同一个脸型上,如果你想要不要拿自己干练一点,那么就可以两脸颊暗影画重一些,这样阴影就会比较重,个人的脸型要消瘦一些,那如果你想要表达温婉气质一些,那么就可以不用画太多的暗影,而是要表达脸是一个圆润的感觉,就可以在两颊画一些高光。
二来,在3庭5眼的表达当中呢,化妆其实对于调节这一部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尤其是我们大多数人鼻梁都不够挺的这个问题,化妆其实也给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那么就是在鼻梁中间打高光,但你其实还不知道,如果是我们的眼距是很近的话,那么我们在鼻梁这里打高光其实会让我们的眼距显得更加的近了,而眼距过于近对于一些脸型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事情,所以如果鼻梁比较塌,但是眼距很近的话,那么就要请视情况而定了。
三个就是腮红的位置,以前我打腮红总是打在颧骨上,后来才觉得这样是让我的颧骨更加的外扩了整个脸看起来更大了,应该是打在苹果肌的位置。我们苹果机怎么判定呢?不是我们笑起来时候的苹果机,而是我们正常时候苹果肌肉应该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们的眼睛下方和鼻翼两侧的位置,有些人的苹果肌因为下滑了,所以笑起来的时候打的话会让腮红也下移,在平时不笑的时候,其实这样会显得有一些老气。
化妆有很多的小技巧啊,都是根据自己的脸型捉摸,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化妆是一套工具,能够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气场。
化妆师,最重要的恰恰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妆容。做出的妆容造型就要和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彰,才能更加符合主题,避免突兀。
化妆师在动手之前一定要了解客户的个人风格,穿着搭配,色彩搭配等等,观察好客人的脸型,五官;学会--先动脑子,再化妆!
2不要有拖延症!
不管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有拖延症!
到了出发才收拾化妆用品;跟妆当天才开始构思造型……一次性赶工把学习和工作突击完成,这并不是一项技能,而是对自己和客人的不负责任。
如果是外出跟妆,临到出门才收拾工具,出现少带或者漏带化妆品,真的是一件特别严重失误!
一般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在前一天准备好的。同时,化妆师应该准备好物品清单,出妆前再次清点。这不但关乎自己,更是因为新娘当天绝对不能出什么意外!
物品清单
化妆品你至少应该带齐:妆前乳、粉底液、粉饼、遮瑕膏、蜜粉散粉、眼影、眉笔/眉粉/染眉膏、高光修容、睫毛膏、睫毛夹、假睫毛、睫毛胶、化妆刷具组合、腮红、口红、唇膏、眼线笔/眼线液/眼线膏、双眼皮贴、修眉刀、剃毛刀、粉扑、海绵、美妆蛋、棉签、化妆棉、卸妆液……
造型工具你至少应该带齐:电卷棒、夹板、玉米须夹板、发胶、发冻、尖尾梳、鬃毛梳、钢卡、皮筋、吹风、鸭嘴夹……
配饰你至少应该带齐:头饰饰品、头纱、耳环项链、手套等。
3不要停止学习
化妆师要跟上流行趋势,但不能完全被流行趋势左右。
比如较早之前吹起的一字眉之风,有些化妆师为了迎合市场,或者为了简单省事,无论哪种风格的新娘都画上了一字眉。
这种单一的审美和盲目的跟风,不学习新的造型技术和手法,对于化妆师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化妆师一定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的学习,吸收新的技术手法。
我想学化妆,给自己化的那种,是去培训班学呢,还是自学啊,自学要怎样学才会好一点啊? 建议你是去学校学习哦 你在店里学习的话前期肯定是不会让你上手的 这样你就就会缺少动手的能力 而且去学校学习是可以学习到20%的理论 更让你了解什么手型适合做什么指甲 在店里的话,美甲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这样系统的教你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选学校呢
选学校,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学校的教学场地、 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责任心,学校坏境, 教学方式,作品,口碑等多方面考虑, 如果对几个学校不确定, 可以考虑每个学校都试听下,然后做个对比。 教学场地,我个人觉得,有实力的学校,
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教学坏境, 学校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 还是可以反映出这个学校的整体实力的。 试想很小的学校,老师学生就那么几个, 好的老师会呆在里面吗? 师资力量,这个不用说了,名师才能出高徒, 如果说自学可以成才的话, 那么就无需到学校去学了, 所以好的老师才能带出好的学生。
至于怎么看出老师的实力,有必要的话, 可以看下他们学校的作品及师资介绍, 或者最好是到学校实地试听课程, 看下午实操他们在校学生学的怎么样, 就晓得这个学校的老师的实力到底怎么样了。 教学模式,决定了学校学生的学习技术学的怎么样, 像这里大家也可以参考下我们学校的那样, 手把手教学,而且教学方式也挺好的, 点对点的,在校学的东西就是和外面非常接轨的, 责任心,更不用说了,如果老师技术好, 不认真教学,没有耐心,那么也肯定是无济于事的, 下午实操,老师必须要对学生完全做到手把手教学, 一对一的指导点评。 刚刚说到作品,记得要问是不是他们学校原创的, 有的很多都是自己买别人的样片,
那样也是看不出这个学校的实际实力。 口碑,可以问学过了的,或者在校学生, 这样会比较直接明了。
在意大利北方,文艺复兴进入黎明阶段不是十分明确的,即是说它的艺术发展还拖带着晚期哥特式思潮的影响,时间上大概从14世纪末叶起。这种晚期哥特式美术在南部进步思潮冲击下,开始出现新的倾向。可是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威尼斯、比萨、热那亚,在12、13世纪之间由于处于西欧与东方贸易的整个中介地段,加上十字军远征把拜占庭、阿拉伯人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利益排除之后,那里的手工业生产象雨后春笋般地形成高潮,这些城市的文化高潮也随之出现。5世纪意大利的美术,因各个城市的经济与政治形势不同,形成以各个城市为中心派别,中心城市佛罗伦萨集中了最多的艺术家。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就是这一艺术道路的先驱者了。 佛罗伦萨在15世纪,不仅工商业日趋繁荣,文化也是全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的新兴力量是市民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不过当时的贵族和教皇的势力仍然很强大,这就必须在文艺上要和新兴的市民阶级发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长的年代,正是佛罗伦萨城市共和政权逐渐被集中在一个银行业豪门——美第奇家族的手中的年代。15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他受到劳伦佐·美第奇家族的宠遇,他的艺术多少也沾染上一些宫廷贵族文化的气息。可是他又是著名的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利比是一位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画家。利比死后,波提切利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并当过他们的助手。因此说,波提切利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他的艺术思想是充满着矛盾的。
基兰达约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代表。他原名皮郭尔蒂。基兰达约是他的诨名(意即“做花环的人”)。后来向画家阿莱索·巴达维涅基学油画,此名不再改动。基兰达约的绘画形象以严格符合透视法则著称,十分注重写实,人物与道具极富立体感(也有人说他的色彩略逊一筹)。早年基兰达约在罗马研习古代艺术,临摹过大量建筑装饰图案。这些收获在他以后的绘画中都有表现。此外,基兰达约在艺术中关心周围生活现实。1480年,他在佛罗伦萨沃尼生教堂内一间小礼拜堂里曾画过许多真人肖像,在当时确使人耳目一新。
莱奥纳多·达·芬奇于1452年4月15日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与比萨之间的芬奇镇,父亲塞尔·波埃罗是当地的公证人,母亲卡特琳娜是芬奇镇附近村里酒店的侍女。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生下他后不久母亲就改嫁了,父亲又重新结婚。达·芬奇是在祖父的庄园中长大的。14岁以前,达·芬奇在家乡受过一位建筑家的启蒙教育,当时已显示了他那过人的智慧;1468年,全家迁居佛罗伦萨。父亲顺应他的个性,送他到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的工场里学艺,后者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1472年,达·芬奇的名字已被佛罗伦萨的画家公会列在会员名单上了,其时他才20岁。4年以后,他虽然名扬全市,却仍和老师在一起工作,并于是年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
达·芬奇处在一个人类文明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一批有智慧的人不断去追求世界的真理,才能使虚伪的"神学"黯淡无光。背叛圣经,蔑视宗教的权威,需要勇气,而更重要的是去探求新事物,以发现大量客观事物的真理来否定神学的价值。达·芬奇在一生中,把很多时间用于科学研究。他与数学、医学、天文学等学者交往甚密。在绘画上,他设法以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去探索平面造型的奥秘。他针对人物真实的形象,研究透视、解剖,并潜心琢磨人的内心活动,描摹人的内心活动在脸部的各种表现。为此,他画了大量素描与速写稿子。他在肖像画上的突出成就,正是这样取得的,《蒙娜·丽莎》即是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
佛罗伦萨画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温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
其他代表人物:
乔托 (1267—1337年)——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卒于同地,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绰号,原意为"小桶"。他少年时期曾学过金银手艺,后转入画家F.利皮门下为徒,1470年开设自己的绘画工作室。主要画宗教和神话题材,《维纳斯的诞生》为其名作之一。可能受过萨伏那罗拉的影响,其人曾领导反对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时弊"(包括绘画)的运动。1480-1500年间声名卓著,其后名声大减。 1510年去世。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十三岁从基兰达约(Ghirlandaio)学画一年,后从多那太罗的学生贝托多(Bertoldo)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支配下,并受到萨伏那罗拉(Savonorola)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国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中年的作《大卫》雕像,被认为是象征着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力量。又在西斯廷教堂八百玉方米的天花板上,连续工作四年,独立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晚年所作美第奇陵墓雕像《晨》、《幕》、《昼》、《夜》,具有冷静而沉郁的悲剧性质,显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动与意志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重要作品尚有壁画《最后的审判》、雕塑《摩西》及《奴隶》等。建筑设计有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柄和加必多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并有辑本诗集传世。
拉斐尔·圣齐奥 (1483-152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
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等,他们的初期作品,是用白色石鲁做底,画法就伤鸡蛋胶粉画.但又和尼德兰画法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因意大利气候比尼德兰干燥,所以使用画布作画的较多。他们除了用石膏底子外也有用白色胶粉底的,有时还用带色的画布作画,带色画布一般是采用浅灰色.以后又采用浅褐色。底于做好后,即在画布上直接画家报,用粉笔或木炭画轮廓,接着用透明的棕色油画色画出轮廓和明暗调子,暗部透明,薄,亮部加粉,厚。待颜色干透以后.涂上一层核桃油,再一层层地罩上透明颜色。在罩颜色时先乎徐,染出基本色相,暗部和深处加暗重色,使亮部保持一定的明度。一般都是从衬布和环境画起,衬托出受光的人物来。画中间调子、反光部分时要特别小心,要用干净的笔蘸上一点点干净的颜色,再蘸油轻轻地画上去,如果画得过深就无法改动了。这是因为要保留底色的透明效果。如果非要改动就得用白粉颜料覆盖、提亮,但这样的画面就不那么透明了。因此我们很容易从中间调子中看出那时画布的底子和底色。在罩透明色时须待第一层干后,再罩第二层。那时画家为了争取时间往往把画家到阳光下晒,使它干得快些。 佛罗伦萨画家们的技法是很讲究步骤的,画法细腻,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达·芬奇的早期作品是严格按照鸡蛋胶粉画的传统步骤作画的。后期则先用鸡蛋胶粉做好底子,而后再在上面加画油画。画面能很深入,很细致,待别注意中间调子的变化.阴暗交界转折处,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交界线。尤其是在面部和人体上转折十分柔和、圆润。由于用色很薄.画面上的暗部色彩干净、透明。但因为他所用的油的质量不如尼德兰画家的好,所以他的作品后来也出现了许多裂痕,如名画《蒙娜丽莎》。这种龟裂现象在扬·凡·埃克的画面上是找不到的。 拉斐尔吸收了15 世纪的传统画法.同时也吸收了达·芬奇的技法,形成了圆润柔和的独特风格。他早期的作品是用白色底子的画布,后期则多用带色的画布作画。在他的画面上往往是两种方法兼用的。他作湿壁画往往以湿壁画开始烈鸡蛋胶粉画结束。而作油画则时常以鸡蛋胶粉画方法开始,而以油画方法结束。
有很多呀 看你像知道哪种风格的了
近日美国艺术权威网站Artinfo根据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家拍卖公司每年举办的战后和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中的作品拍卖情况,选取了50位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最好的世界级当代艺术家。(情报来源:http://wwwartinfocom/news/story/36262/the-50-most-golden)
50位当代艺术家的名单:
1 Josef Albers (1888–1976)
2 Karel Appel (1921–2006) 1948年欧洲“眼镜蛇”先锋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3 Francis Bacon (1909–1992) 英国著名的同性恋画家,作品以粗犷、犀利,极具暴力和梦魇色彩著称
4 Georg Baselitz (1938– )
5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美国纽约70年代极具传奇色彩的涂鸦艺术家
6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7 Richard Diebenkorn (1922–1993)
8 Peter Doig (1959– ) 英国当代抽象风景画家
9 Jean Dubuffet (1901–1985)
10 Marlene Dumas (1953– )
11 Lucio Fontana (1899–1968)
12 Sam Francis (1923–1994)
13 Helen Frankenthaler (1928– ) 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美国战后绘画的主要贡献者
14 Lucian Freud (1922– ) 英国人物肖像画与裸体画画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之孙
15 Philip Guston (1913–1980) 美国学院派艺术的导师,巴洛克和德库宁的老师,被誉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
16 Keith Haring (1958–1990) 美国著名的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7 Damien Hirst (1965– ) 英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英国新一代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8 David Hockney (1937– ) 英国60年代重要的波普画家
19 Hans Hofmann (1880–1966) 从德国来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20 Jasper Johns (1930– ) 美国新达达主义画家
21 Ellsworth Kelly (1923– )
22 Anselm Kiefer (1923– ) 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博伊斯的学生,作品掺杂了稻草、黏土等混合媒材
23 Yves Klein (1928–1962) 法国新达达主义艺术家,战后欧洲艺术的重要人物
24 Franz Kline (1910–1962) 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25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荷兰裔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26 Jeff Koons (1955– ) 美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代波普艺术家
27 Lee Krasner (1908–1984)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波洛克的妻子
28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美国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新艺术运动的****
29 Piero Manzoni (1933–1963) 意大利著名贫穷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用自己的粪便制作的罐头
30 Agnes Martin (1912–2004) 加拿大裔美国极简主义女艺术家
31 Joan Mitchell (1925–1992)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
32 Robert Motherwell (1915–1991)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年轻的干将
33 Takashi Murakami (1963– ) 日本目前在国际上名气最大的艺术家村上隆
34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1933– ) 意大利概念派艺术代表人物
35 Sigmar Polke (1941–2010)
36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37 Richard Prince (1949– ) 善于“剽窃艺术”的美国传奇艺术家,对他人照片和绘画进行拼贴和再加工
38 Robert Rauschenberg (1925–2008) 伟大的美国波普艺术家
39 Gerhard Richter (1932– ) 德国著名的视觉艺术家
40 Bridget Riley (1931– ) 英国画家,Op视觉艺术的重要人物
41 James Rosenquist (1933– )
42 Mark Rothko (1903–1970) 最真实的艺术家马克·罗思科,美国著名的抽象主义大师
43 Ed Ruscha (1937– )
44 Robert Ryman (1930– )
45 Richard Serra (1939– ) 美国极简雕塑家,影像艺术家
46 Frank Stella (1936– ) 美国极简抽象主义画家
47 Cy Twombly (1928– ) 美国著名抽象画大师
48 Andy Warhol (1928–1987) 无所不玩的视觉波普艺术家,伟大的地下丝绒首张专辑的制作人
49 Christopher Wool (1955– )
50 Zhang Xiaogang (1958– ) 中国当代象征主义画家张晓刚
以上,很多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同时也有些名字比较陌生,他们因为相同的市场属性被并置到了一起。艺术品价格或拍卖成交率固然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在艺术市场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即“艺术价值 = 市场价值”,由此而言,这份名单应该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以上任务名字后面都有年份的 活与不活显而易见 风格也名列清楚 是很详细的一份表格
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唐代鼎盛时期妇女的化妆习俗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在那时便已经出现了假发,杨贵妃也曾用假发做头饰,当然最令人称赞的是,唐代的妇女发明了可以擦在脸上的化妆品,可以使自己的肌肤洁白如玉,光彩动人。据统计,其中的配料可达54种之多,那下面来看一下唐代妇女高超的化妆术吧~
其化妆步骤着实细致,恐怕现在的美妆达人也自愧不如,分为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共七个步骤。
敷铅粉类似于今天涂粉底液,BB霜,就是使面部看起来光洁无暇,为其他步骤做铺垫。铅粉一般是用白铅制作而成,加工成糊状的面脂,将其中的水分吸干,最终形成粉末或者固体状,方便使用。但是若长期使用铅粉,必然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古人为了美真是拼了~
抹胭脂很好理解,即在化妆时点在面颊两侧,相当于今天的涂腮红,正所谓“人人面桃花相映红”,这立体效果马上就显而易见。其实胭脂分为两种:面脂,口脂,上文所提到的便是抹面脂。胭脂来源于纯天然的草本植物,将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摘下后在钵中锤捣,最后形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画黛眉,在古代,眉毛以青黑色为美,所以黛眉女子也就更能讨人欢心啦,李白有诗云:“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当时,身份越尊贵的人,眉毛就会画的越高,其实在那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眉毛是“八字眉”,画在额头上的则被称为“天上眉”,在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状如同桂叶或者蛾翅,其中,古人常说的“蛾眉”与此不无关系。当然也流行过“细眉”,不管则怎样说,比较有名的眉毛就有10种: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斜红是指在脸颊两边、鬓眉之间,用胭脂或红色颜料,精心勾勒两道弯曲的痕迹,类似月牙状,模仿即将消散的朝霞。因此也叫做“晓霞妆”曾有诗句这样描写“夏衫短袖交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如此之态,真是明艳不可方物啊!当然,早在三国时期便有关于此的传说,真假已不可考证。
花钿是起源于南朝的一种妇女佩戴的花饰,流行于唐代,一般是红、绿,黄三种颜色,金、银制作而成。图案多种多样,有梅花状、扇面状、小鸟状等等,还有很多对称的抽象的图案,尽显女子的雍容华贵。在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就描绘了贴花钿的女子。
面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酒窝,点面靥就是在面颊酒窝处添加的一种妆饰,曾经只是一种标识,在后宫宫妃一旦来例假、不能侍寝又羞于启齿,便以此示人,一般来说,用胭脂点染即可,如黄豆般大小,后来形状有所变化。
涂唇脂就不多说了,“樱桃小嘴”最为推崇,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唇形早已不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出现,一般在影视剧和舞台剧中出现较多。
“回眸一笑百媚生”,盛世大唐美人如云,华贵丽质,伴着莫测的历史风云已经尘封在浩渺烟土中,逝者如斯,绝代的芳华只可缓缓追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