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一
我不记得具体在什么时间看到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著作《橡皮》,但是可以断定大约是在80年代的某一天。因为我所购买的《橡皮》一书的版权页上表明了出版日期,我想可能在这本书出版不久,我就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可到了它,并决定将之买下。这一决定的意义在于,我从此喜欢上了阿兰·罗伯-格里耶,我认为,他是一位大师级的小说家,他改变了文学史上许多重要人物一直推崇的写作方法。实际上,真正的大师就是以推翻一切定论为己任。定论是别人的结论,大师必须有自己的结论。
《橡皮》的序幕之前有一段引文:时间,自己决定一切,不由你作主,它就已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段来自索福克勒斯的话,已经说明了一篇小说之所以要讲述一个特定故事的理由。多少年来,我一直认为,小说应该讲述有意义的故事,应该围绕意义盘旋,一切情节和细节都在意义的四周活动,知道这些意义被我们发现,并且理解。但是,《橡皮》不是这样,它似乎已经脱离了我们预约的原则,它背叛了阅读者的期待,它走向了我们不能接受的另一个方向。也就是说,阿兰·罗伯-格里耶毫不理会现实主义的约束,他不愿意因循守旧,盲目地跟随在别人之后,塑造又一些文学人物,并将其摆放到已经供奉了无数著名典型人物的殿堂里。他觉得,这种数量意义上的增加,对于文学的发展于事无补。
这样,阿兰·罗伯-格里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塑造人物的努力,也就是说,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人物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人物。人在小说中不过是一些被偶然使用了的道具,他只是在事件线索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他本身的条件并不比其他因素更为优越。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橡皮》选择了一个谋杀案作为叙述的对象,没有什么故事比一个扑溯迷离的谋杀案更具有刺激性,也没有什么故事比一个谋杀案更易于忽视人物形象的意义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感到他的个性存在,即使是成功的、受人青睐的福尔摩斯,在我们的印象中不过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而已,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他在小说中具有更多的深意。
当然,《橡皮》选择了一个谋杀案作为叙事对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谋杀实施的过程中,充满了误差。它不仅为一个案件的线索提供了复杂性和理解的难度,还为讲述提供了更多悬念。不过,事实上,阿兰·罗伯-格里耶也不注重情节。情节在很多时候发挥作用,是因为其在事件中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讲述者看到了情节的表象性,因而,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一个谋杀案的周围,而不是它的中间。他只是讲述了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遭到暗杀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而它的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意图。一个案件实际上只是为了将这一案件的背景揭示出来。
书名“橡皮”是一个极有象征意味的名字,它至少说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实可能是经过了修改的,一些真实的痕迹被“橡皮”擦去了,事实的连续性被破坏,一条完整的链条出现了断裂,这对我们的基于逻辑的认识形成威胁。或者,一个事实的破损,就是一个思想的破损,因为我们缺失了思想得以保持连贯性的依据。用《橡皮》中的叙述就是:“……不久之后,时间就再也不能主宰一切了。这一天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虽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在错误与疑惑得围绕下,过一会儿就将开始活动,逐步损坏完美的布局,暗中使这儿或那儿发生时间颠倒、位移景动、境界混乱、形象歪曲,最后一步步地全部收场:呈现的是初冬的一天,杂乱无章、不知所向,既难以理解又骇人听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些东西,很可能是一些关键的内容,被“橡皮”无情地擦去了。
所以,一个侦探越是想弄清真相,就越是把事情办得更糟。结局是,应该死去的活了下来,本已经逃生的又一次陷入绝境,一场血腥的误杀成为时间答案的图解。阿兰·罗伯-格里耶在这里创造了一种新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场景的不断重复,却以微小的细节作为时间的区分,正像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可能两次涉足同一条河流。一条河流在时间中的改变,可能是微小的、不易被人察觉的,但是改变是绝对的。而且,这样的改变只有细心的人们才能够看到,也就是说,只有细心的人们才能窥视到时间的秘密。如果说,《橡皮》是一部侦探小说,也未必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一个事件在时间中展翅盘旋的奥秘做了小心翼翼的侦破。
这里没有智力高超的福尔摩斯,没有料事如神的大侦探波罗,只有在一个个事件堆砌的迷宫中迷路的人们,事实的真相被它本身的力量推到了背后。以致于时间都搞乱了,连叙事者都难以逃脱被误置的事物的引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结果早已经出现了,答案早已经给出,迷路的人们却仍然走在岔路上。另一点就是,物质的外观永远真实,从来都显现得那样精制、可以说毫厘不爽。“他把铁栅门重新关上后,穿过沙砾铺地的圆形场地,走上四个台阶。他揿了一下电铃,立即听见远处响起了铃声。在上过清漆的橡木门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窥视孔,上面镶着一扇小玻璃窗,一道花纹复杂的像装饰品一般的铁栅保护着这个窗子。这件装饰品有点像几枝交错在一起的花朵,由柔软的叶子衬托着……也可以说是几朵火焰……”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一切误差不是体现在物质的外观上,而是出现在人的判断中。物质总是以极其精确的方式存在着。
在这样的讲述中,巴尔扎克的方法被丢弃了,人被四周的物质包裹起来,人们必须透过物质才能看见别人和自己。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看来,“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 阿兰·罗伯-格里耶在从事写作之前,一直是一位农艺师,也许是大自然中植物的秘密行为,启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因病结束自己水果方面的研究,在从非洲返回法国的途中,在轮船上写下了《橡皮》。大海的重重波涛推动着他,每一个波浪似乎都是相似的,但是他的创作力量来自那不相似的事物中间。
二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一位新小说作家,或者,是他创造了新小说。尽管法国的新小说派的名单上,可以找到一连串的名字,但是,阿兰·罗伯-格里耶永远排在最前列。没有哪一个作家可以取代他的位置,即使大名鼎鼎的、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作家西蒙,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新小说中,阿兰·罗伯-格里耶永远是最新的,他从来不喜欢旧的东西占据自己宝贵的橱窗。如果是一件古董,就应该送到博物馆阴暗的博物架上,并受到种种特殊措施的保护,而不应该一直毫无忌讳地待在明亮的玻璃后面。
他在五十年代所写的《关于某些过时的定义》一文中,对批评家经常使用的陈旧词汇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清理。他为文坛上的保守主义思想感到愤怒。他甚至感到这种保守主义倾向实际上是想把文学退回到腐烂了的所谓传统价值上。他说:“……只要抬起头来,哪怕仅仅一次,看一眼树梢,就足以证实,一些新的枝条,绿色的,生机勃勃的,充满活力的,很久以来早已长大了。”他举出例证:“《尤利西斯》和《城堡》已经超过三十年了。《喧哗与骚动》的法文本的出版也已经有二十年了。许多其他作品随之而来。”于是,“人物”、“故事”、“形式与内容”等等评价小说的词语,在其内涵上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搬出这些破烂的概念,已经不能说明小说的价值了。因为,“小说显得在动摇,失去了它往日里最好的支撑。”而且,“讲述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不可能。”
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集《快照集》中,一切都在为一个小小的发现做准备。传统的人物失去了个性特点,甚至连最简单的形象描绘都弃之不用。因为,这不重要。传统的故事方式也宣告结束,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个赚取阅读者眼泪的故事,都不再出现。因为,这不重要。为什么不能让一个读者置身事外?为什么不让一个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思考的机会?为什么必须要求一个阅读者不顾一切地被一个个情节推动,以致于手不释卷、不得不一口气读完?这都是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快照集》用几乎最短的篇幅,给出了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解决办法。
比如说,在《方向错误》中,作者只是从大自然开始,到大自然结束。“雨水汇集在一个不太深的洼地中,大致呈现为直径约十来米的圆圈。周围,土地是黑色的,在树木又高又直的茎干之间,没有丝毫植物的痕迹。”这是阿兰·罗伯-格里耶一贯的讲述方式。人们开始注意事物的细微之处,阿兰·罗伯-格里耶已经为你提供了照相一样清晰的视野,并且,一个观察角度也放在那里。他接着告诉我们,“一个人物出现在了右方。”这个人物仅仅是一个人物,他可能是任何一个人。他甚至不代表他自己。因而,这个人的一切发现,具有了更为宽广的意义指向。“他漫步的目的就是这里。也许,在这一时刻,他发现自己迷了路?”然后,“他沿着走来时的原路走了”。
这就是全部故事了。是不是还有比这更为简单的故事?一个模糊的人物,一个模糊的面孔,一个环境。这就够了。结局是,“场景又变得空空荡荡。左边,太阳始终还在原来的高度上,光芒一直未变。对面,笔直而又平滑的树干倒映在没有一丝涟漪的水面上,垂直于落日的光线。”一个人来了,又走了,但是对于这里的一切,毫发未变,一切好像没有发生。而对于那个迷路者来说,也许已经在迷途中发现了自己。也许,他的一切发现都是虚无,因为“强烈的逆光继续令他什么都看不清楚。”并且,他“始终一声不吭”。自然的所有存在,都是以一种神秘的暗示方式,呆在那里的。对于迷途的发现,可能来自一个最小的细节,即,“在他的脚边,并没有橡树叶子。”这意味着,作品中的人物的真正目的地原是和橡树叶子有关的地方。
《舞台》一篇小说则同样充满了平淡而离奇的描叙。它同样只说一个人物,同样不知道这个人物是谁,当然,也没有知道的必要。这个人只是在舞台上思索,案上放着书和纸张,接着是一阵敲击木牌的声音从舞台的另一端传来,使人物的姿势发生了变化。同样的场景,人物由于不同的事物出现,呈现出不同的反应,姿势改变的幅度是很小的,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差异。最后,我们发现,那位舞台上的人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在接受着一个来自另一个地方的指令。这是一场演出?或者,这是一场排练?我们已经失去了演出与排练之间的区别,我们只是知道,在舞台上,所有人物从来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或者是别人的玩偶,他不存在,但他又必须呆在那里。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必须重复别人告诉他的动作,重复说别人让他说的话,而且,他的每一次重复看起来都不相同,就在这不相同中,我们能够感到他依然是存在的。这是多么奇妙的悖论,但是,事实本身的确是这样。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作家,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所写的和以前的作家们所写的一样,或者,在同一条线路上比以前的作家们走得更远。不管是多么让人崇拜的作家,不管以前创造了多少经典,阿兰·罗伯-格里耶不会被迷惑,也不会被吓住。他没有仰望的习惯。他总是说,“连最没有定见的观察家,都不能以自由的眼光看他身边的世界。”或者说:“在小说原作中,作为情节支撑物的物体和动作彻底地消失了,而让位于它们的唯一意义:无人占据的椅子不再是别的,而只是一种缺席或一种等待,放在肩膀上的手,只是同情的标志,窗户上的栅栏条只表示外出不可能……它们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意义已经不能独占我们的注意力,它只是额外的条件……能触动我们的,能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能成为基本因素而不至于减弱为模糊的定义的,正是动作本身,是物体,是移动和轮廓,形象突然间一下子(无意中)恢复了它们的现实。”
三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之间,法国文学忽然迎来了陌生的海浪。它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冲决了早已筑好的堤坝,让习惯了传统作品的人们毫无心理准备。阿兰·罗伯-格里耶、米歇尔·比托尔、克洛德·西蒙等一些并不耀眼的名字一下子放出了异彩。可能,这注定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没有什么比创造出一样新的东西更让人心醉神迷。法国的文学评论家匆忙地为他们命名,将之称之为“新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但是,阿兰·罗伯-格里耶很快就将这样的说法,列入了带有贬义性的传统批评的“一套语汇”。
他说:“一旦一个作家拒绝陈旧的模式,试图铸就他自己特有的写作,他就会立即看到被贴上了先锋的标签。”实际上,阿兰·罗伯-格里耶不喜欢“反传统”这样的词,因为他认为,今天一个人走在前面,明天就会有很多人接受并采纳前一个人的方法。也就是说,只有传统的向前延伸,没有反传统。即使是“反传统”,也最终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但是,他还是认同了“新小说”的说法,并成为新小说的自觉的鼓吹者,也不遗余力地建构一系列关于新小说的理论。当然,这不是赞同一些理论家的说法,而是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是固执的,在1961年写就的《新小说,新人》一文中,他强调说:“我们的意愿是恰恰相反的。”那么,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创作事实上和别的“新小说”作家也大不相同。他对小说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也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不同的思想特征。
他的创作特点,在《未来小说的一条道路》中做了阐明。尤其是,他在创作中受到了侦探物证的启发,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方式中。一个侦破的过程从哪里开始?首先是搜集物证、寻找线索。“丢弃在犯罪现场的物体,凝固在一张照片上的动作,被证人听到的一句话——一开始似乎总在召唤着一种解释,似乎只依据它们的使命存在于一个超越了它们的事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论渐渐现形,它是被拼凑起来的,一个聪明的侦探正是在这样的证据之间寻找合乎逻辑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实是,阿兰·罗伯-格里耶正是依据这样的方法创作的,甚至,这样的方法已经成为他的很多小说遵循的一般公式。他还将侦探式的题材,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直接加以利用。《橡皮》是这样,另一部小说《反复》也是这样。即使在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密室》中,也不忘运用侦探小说的材料,以便营造迷离惶惑的氛围。总之,阿兰·罗伯-格里耶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展示自己的侦探才能。可以说,他的每一次展示,都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都让我们感到新奇,当然,他也尽可能地每一次都给我们以新的东西,就像他从前研究的果树,每一个果实的外形都不一样,但是个个都浆汁饱满、果肉丰腴。
很多时候,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侦探公式,都行之有效。不论哪一种题材,都可以套用这样的公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公式已经是一种写作思想的体现,就像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某一个定律那样,具有普适性价值。无论是在他的长篇小说《橡皮》、《嫉妒》、《窥视者》、《反复》中,还是在他的精短小说中,这种由零乱、不清晰、模糊,到对现场的整理,直到一样事物现出端倪,几乎无处不在。所以,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中,处处洋溢着一个行踪不定、神秘莫测的侦探的魅力,或者,他的小说还要求我们每一个试图阅读它的人,都成为一个侦探。这既是很有趣、也是一个有点过分的要求。当然我们中间必定会有人说,好吧,我愿意转到这样的迷宫里,并从中出来,这是一种智力经受考验后的纯洁享受。那么,阿兰·罗伯-格里耶会心一笑:他就是用自己的作品,寻找这样的阅读者。
在《快照集》里,阿兰·罗伯-格里耶一直用一种警觉的目光,注视着物质的外形。这同样是一种侦探式的注视,不放过任何可疑的东西。《在地铁的走廊里》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一队人,一动不动,在铁灰色长扶梯的最低下,扶梯的阶梯,一级接着一级,露出在到达方向站台的水平上,又在一种润滑得很好的机械声音中,带着一种有些沉甸甸但同时又一颠一颠的匀称,一级一级地消失……”在这里,一队人和一个阶梯,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显然,人也变成了物的一部分,人与物,表现出在观察者眼中的平等感。是的,在一个案件中,物证和人证同样重要,它们都是其中线索的一部分,在一个逻辑系统中,它们占有同等的地位,有着同等的价值。
在《自动门后面》一节中,“人群被挡在一道关闭的双重门后面,不能进入车站月台……一张张脸都凝固着,表情既不是气恼,也不是不耐烦,也不是期望。”它描述了一种等待中的状态,一种中性的状态,你很难说“人群”的具体形象。人一旦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个体就丧失了其特征。“整个系统油漆成暗绿色,每一面门扇上都有一个红色的长方形,几乎和门扇一样宽,上面写着大大的白字。只有这些文字的第一行——“自动门”,高于最后的那一排脑袋,它们把下面那一行文字档隔为一个个耳朵之间的分散字母。”自动门,实际上成为一个符号,一个阻隔的符号,这与它所表述的字面意义正好相反,这是一种很巧妙的隐喻,一种哲学隐喻:它指出了人类的一种状态、一种境况。在这样的状态、境况面前,一切等待者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习而不见。
四
“我想到了,我想到了,一本书往往对一种意义抱有何等的奢望,但是,假如它在宏大宽度上无所作为,这又是何等异常美妙啊。”阿兰·罗伯-格里耶曾引用罗贝尔·潘热的这段话作为《一种自我创造的小说》的开头。他认为一个作品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每一页里,这些故事都在矛盾中编织并分解,在疑问中,在冒险的跳跃中,人们不是常常逃过难关,而是落入困境。”“表面上看来无头无尾的书”,也许是“异常美妙”的作品了。在20世纪50年代,阿兰·罗伯-格里耶几乎沉醉于新小说的理论中,他不遗余力地不断发表自己对小说的新见解,“一切都该重做”,阿兰·罗伯-格里耶从不回避自己的基本看法。
曾经有一度时期,他对**创作表现出极大兴趣。这是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许多主张,更易于在**的动态过程中得以体现。50年代中期,阿兰·罗伯-格里耶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创作。**有着与小说不同的特点,它能够将画面不断转换并以一些形象巧妙地暗示事件的进展,本质上,它有着更为快速的叙事力,一件事情以几个回合的跳跃就可能通向终点。它可能比文字更简练,也更有概括力。
也许,在**创作中,阿兰·罗伯-格里耶更加坚信自己的创作理论的正确性,或者说,理论是无所谓正确不正确的,它只是一个作家的信条,一个关于写作的诺言。
查尔斯·登纳
查尔斯·登纳,曾出演《老人与小孩》、《这样的爱》、《亿万美元》等。
中文名:查尔斯·登纳
外文名:CharlesDenner
出生地:波兰,塔尔努夫
出生日期:1926-05-2
逝世日期:1995-09-10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这样的爱》、《亿万美元》等。
概况
查尔斯·登纳CharlesDenner
性别:男
星座:双子座
生卒日期:1926-05-29至1995-09-10
出生地:波兰,塔尔努夫
职业:演员
作品
玻璃橱窗(1986)
导演:
ChantalAkerman
主演:
DelphineSeyrig/MyriamBoyer/FannyCotten_on
4人评价
L'unique
L'unique(1986)
导演:
Jean-ClaudeCarrière
Espionneettais-toi
Espionneettais-toi(1986)
札查里尤斯
札查里尤斯(1984)
导演:
ClaudeGrinberg
主演:
查尔斯·登纳CharlesDenner/艾曼纽·贝阿EmmanuelleBéart/Pierre-Lo
Honneurd'uncapitaine,L'
Honneurd'uncapitaine,L'(1982)
导演:
PierreSchoendoerffer
Millemilliardsdedollars
Millemilliardsdedollars(1982)
导演:
HenriVerneuil
主演:
PatrickDewaere/MichelAuclair/CarolineCellier
1人评价
Non-Lieu
Non-Lieu(1981)
导演:
BrunoGantillon
LaVerdadsobreelcasoSavolta
LaVerdadsobreelcasoSavolta(1980)
导演:
AntonioDrove
主演:
JoséLuisLópezVázquez/CharlesDenner/OmeroAntonutti/OvidiMo
Lasourdeoreille
Lasourdeoreille(1980)
导演:
MichelPolac
Lecoeuràl'envers
Lecoeuràl'envers(1980)
导演:
FranckApprederis
主演:
安妮·吉拉尔多AnnieGirardot/查尔斯·登纳CharlesDenner/斯蒂芬妮·
罗贝尔和罗贝尔(1978)
导演:
克劳德·勒鲁什ClaudeLelouch
主演:
查尔斯·登纳CharlesDenner/JacquesVilleret/Jean-ClaudeBrialy
75/13人评价
Kakemonoh_tel
Kakemonoh_tel(1978)
导演:
FranckApprederis
痴男怨女
痴男怨女(1977)
导演:
Fran_oisTruffaut
主演:
CharlesDenner/BrigitteFossey/NellyBorgeaud
78/277人评价
Lapremièrefois
Lapremièrefois(1976)
导演:
ClaudeBerri
主演:
AlainCohenClaude/CharlesDennerFather/DelphineLévy
4人评价
玛多
玛多(1976)
导演:
ClaudeSautet
主演:
米歇尔·皮寇利MichelPiccoli/罗密·施奈德RomySchneider/雅克·迪特
4人评价
爱能否重来
爱能否重来(1976)
导演:
克劳德·勒鲁什ClaudeLelouch
主演:
凯瑟琳·德纳芙CatherineDeneuve/阿努克·艾梅AnoukAimée/查尔斯·
4人评价
恐怖笼罩城市
恐怖笼罩城市(1975)
导演:
亨利·维尼尔HenriVerneuil
主演: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Belmondo/CharlesDenner/AdalbertoMaria
79/56人评价
Vousnel'emporterezpasauparadis
Vousnel'emporterezpasauparadis(1975)
导演:
Fran_oisDupont-Midi
如今我的爱
如今我的爱(1974)
导演:
克劳德·勒鲁什ClaudeLelouch
主演:
玛尔特·克勒尔MartheKeller/AndréDussollier/CharlesDenner
68/23人评价
洞群
洞群(1974)
导演:
PierreTchernia
主演:
MichelSerrault/PhilippeNoiret/MichelGalabru
继承人(1973)
4人评价
美女如我
美女如我(1972)
导演:
Fran_oisTruffaut
主演:
BernadetteLafont/ClaudeBrasseur/CharlesDenner/GuyMarchand/An
75/370人评价
偷抢骗
偷抢骗(1972)
导演:
ClaudeLelouch
主演:
LinoVentura/JacquesBrel/CharlesDenner/JohnnyHallyday
82/582人评价
被指使的杀人犯
被指使的杀人犯(1971)
导演:
MarcelCarné
主演:
JacquesBrel/CatherineRouvel
2人评价
乱世冤家
乱世冤家(1971)
导演:
让-保罗·拉佩纽Jean-PaulRappeneau
主演: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Belmondo/玛莲妮·乔伯特MarlèneJobert/
80/439人评价
告密者
告密者(1970)
导演:
克劳德·勒鲁什ClaudeLelouch
主演:
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Jean-LouisTrintignant/DanièleDelorme/Char
5人评价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1969)
导演:
Costa-Gavras
主演:
YvesMontand/IrenePapas/Jean-LouisTrintignant/JacquesPerrin
83/698人评价
LecorpsdeDiane
LecorpsdeDiane(1969)
导演:
Jean-LouisRichard
黑衣新娘
黑衣新娘(1968)
导演:
Fran_oisTruffaut
主演:
JeanneMoreau/MichelBouquet/Jean-ClaudeBrialy/CharlesDenner
71/390人评价
TheTruce
TheTruce(1968)
导演:
ClaudeGuillemot
朦胧的赫拉克利特(1967)
导演:
PatrickDeval
65/31人评价
老人与小孩
老人与小孩(1967)
导演:
ClaudeBerri
主演:
MichelSimon/AlainCohen/CharlesDenner/LuceFabiole
82/341人评价
贼中贼
贼中贼(1967)
导演:
路易·马勒LouisMalle
主演: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Belmondo/詹妮薇芙·布卓GenevièveBujold
72/68人评价
YUL871(1966)
YUL871(1966)(1966)
导演:
JacquesGodbout
Rouli-roulant
Rouli-roulant(1966)
导演:
克劳德·朱特ClaudeJutra
主演:
查尔斯·登纳CharlesDenner
卧车上的谋杀案
卧车上的谋杀案(1965)
导演:
Costa-Gavras
主演:
YvesMontand/MichelPiccoli/SimoneSignoret
5人评价
玛丽-香塔和卡医生
玛丽-香塔和卡医生(1965)
导演:
ClaudeChabrol
主演:
MarieLaforêt/FranciscoRabal/SergeReggiani/CharlesDenner/Aki
1人评价
相反的人生
相反的人生(1964)
导演:
AlainJessua
MataHari,agentH21
MataHari,agentH21(1964)
导演:
Jean-LouisRichard
主演:
JeanneMoreau/Jean-LouisTrintignant
3人评价
完美的骗子
完美的骗子(1964)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Godard/克劳德·夏布洛尔ClaudeChabrol/乌高
主演:
滨美枝MieHama/让-皮埃尔·卡塞尔Jean-PierreCassel/凯瑟琳·德纳芙
Lespiedsnickelés(1964)
导演:
Jean-ClaudeChambon
蓝胡子
蓝胡子(1963)
导演:
ClaudeChabrol
主演:
MichèleMorgan/DanielleDarrieux/HildegardKnef/JulietteMayniel
4人评价
LesPerses
LesPerses(1961)
导演:
JeanPrat
主演:
RenéArrieu/ClaudeMartin/MariaMeriko/Fran_oisChaumette/Ma
1人评价
LoindeRueil
LoindeRueil(1961)
导演:
ClaudeBarma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1958)
导演:
LouisMalle
主演:
JeanneMoreau/MauriceRonet/GeorgesPoujouly/YoriBertin/JeanWall
84/2097人评价
Faites-moiconfiance
Faites-moiconfiance(1956)
导演:
RenéLucot
Leshommesenblanc
Leshommesenblanc(1955)
导演:
RalphHabib
主演:
RaymondPellegrin/JeanneMoreau/JeanChevrier/FernandLedoux
TheBestPart
TheBestPart(1955)
导演:
YvesAllégret
Envotre_meetconscience
Envotre_meetconscience(1954)
Poissond'avril
Poissond'avril(1954)
导演:
GillesGrangier
L'idiot
Cinéma16
Cinéma16
导演:
JeanLarriaga
VivementTruffaut
VivementTruffaut(1985)
导演:
ClaudedeGivray
科学应该只是解释真理的一种方法,不能用科学解释的,未必不是真理。 而讲究礼仪廉耻通常是追求女孩子的兵家大忌。 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 世情谚语: 仗义每逄屠狗辈。 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 (1)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 (2)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 (3) 一份遗嘱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后要讲的真心话,而且内容充满爱与恨。《九十九笔写尽日本——游枝》 (4) 人生有如一盒火柴,慎重小心地用,显得愚蠢无聊。不慎重小心,则有危险。《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 (5) 文艺好比一把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梁实秋》 (6) 模仿是独创的开始。《小小说写作·彭歌》 (7) 会看小说的人,看小说中的人物;不会看的,看小说的故事情节。《我看金庸小说·倪匡》 (8)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三国演义》 (9) 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0) 家鸡野鹄,尚且知时,何况为人在世乎《三国演义》 (11)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聊斋·考城隍》 (12)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聊斋·凤阳士人》 (13)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 (14)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西游记》 (15)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大学》 (16)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17)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大学》 (1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学》 (19)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 (20) 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 (21)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 (22)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23)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 (24)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 (25) 这些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像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鲁迅·几乎无事的悲剧》 (26)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瀚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驶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 (27) 必须先在读书方面,痛下苦功,等到所学得的学问到了冲堤激岸的时候,自然就会到处泛滥开去。《大仲马传》 (28) 每个人都有他带进坟墓的秘密。《大仲马传》 (29) 身体好的时候,把宗教看得不值半文钱,我是道道地地的一个异教徒,可是自从患了病以后,就成了对于甚么神都想祈祷一下的老犹太人了。《大仲马传》385 (30) 即使罗马的殿堂毁了,但罗马的精神却迄立不倒。《晶莹的生命》94 (31) 年老不歇,为一惑;安而不乐,为二惑;闲而不清,为三惑。《邵康节》 (32)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 (33) 孤坐每觉千夫指,独行犹如万人睨。 (34) 我认识人愈多,我愈喜欢狗。《巴斯葛Blaise pascal 》 (35) 我不从外表来论断一个女人的程度,如同我不喜欢女人这样论断我,女人是被看的,不是被了解的;而我呢,正好相反,我是被了解的,不是被看的。《李敖·一封神气的情书》 (36) 仓库里尽管没货色,橱窗里却不可没样品。 (37) 于礼不孝者有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赵岐注孟子「不孝有三」》 (38)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39) 小说中所写的,通常是特异的、不正常的事件与人物。《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 (40) 身后有余忙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智通寺对联》 (41) 散文可以向诗学一点生动的意象,活泼的节奏,和虚实相济的艺术,然而散文毕竟非诗。旗可以迎风而舞,却不可随风而去,更不能变成风。把散文写成诗,正如把诗写成散文,都不是好事。《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余光中自序》 (42) 悲哀因分担而减轻,喜悦因共享而加强。《余光中·何以解忧》 (43) 叶慈说得好:「与他人争辩,乃有修辞;与自我争辩,乃有诗。」修辞是客套的对话,而诗,是灵魂的独白。《余光中·开你的大头会》 (44) 深度不足的演说家,常用长度来补偿。《孟德斯鸠》 (45) 我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直到有一天看见别人没有脚。《波斯古谚》 (46) 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文学评论家Brandes》 (47) 诗词欣赏,本来就含有再创作的成份。《金应熙》 (48) 一个人总是要有理想的,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金应熙》 (49) 李义山的诗好就好在不容易懂。《梁启超》 (50) 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梁启超》 (51)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评武则天》 (52) 无才不足以济奸。 (53) 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之质,望之先灵。《晋书·顾悦之传》 (54)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南华经》 (56) 范柳原对白流苏说:「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张爱玲·倾城之恋》 (57) 文似看山喜不平。 (58)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列子》 (59) 死,同样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60) 欲念是创造的动力,也是罪恶的泉源。 (61) 宇宙,像一本失去首尾两页的经书。因此,我们便不知道它的开端,也不知道它的终结。《波斯诗人》 (62) 以污水洗你的衣裳,一千回也不清洁;投尘沙于雪山之上,却无损它的银辉。《西藏民谣》 (63) 你把世界看错了,却以为世界欺骗了你。 (64) 感到自身无知茫然正是一种进步的伊始。 (65) 机缘巧合左右许多成成败败,其实不过是表面的,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因素;在机会来敲门时,即将成功的人早已准备好了。风筝没有风永远飞不起,然而设计太差的风筝即使吹起了也飞不高飞不远,成功的风筝早已有了条件,跃跃欲飞。《周兆祥·东方日报》 (66) 凡爱真理与接触到真理而告知别人的人,都是诗人。 (67) 娶有钱的女人为妻,等于找一个主人进门。《希腊谚语》 (68)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氏家训》 (69) 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乐。《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70) 回忆过去,憧憬未来都很容易,而能够懂得把握现在,并得到领悟与力量那就难了。《林语堂·吾国吾民》 (71) 如果在一个国家之中有份自由的刊物或议会,让人们能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运动就绝对不会有甚么重要性。《林语堂》 (72) 天性宁静快乐的人,不大会感觉到年龄的压力。《柏拉图·理想国》 (73) 福楼拜写作箴言:观察,观察,然后再观察,再观察。 (74) 在文学描写上,对于每一件东西,祇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如何找到这个恰到好处的形容词,乃是作家的责任,同时也是成为好作家的必须条件。《叶灵凤·文艺随笔》 (75) 天下杀风景事,据《义山杂录》上说有四项焉:「花间喝道、背山起楼、煮鹤焚琴、清泉濯足。」 (76) 人性的光辉往往是在痛苦的考验中展现的。《法住学会·法言》 (77) 边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流水今人家。《顾祝·悲歌》 (78)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达斯》 (79)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金圣叹》 (80) 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梁启超》 (81) 每一个开悟者都是经过风霜的。《王亭之·两重脚迹》162 (82) 城外土馒头,莫嫌无滋味,----一人有一个!《唐·天台山寒山大士》 (83)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时方觉错用心。 (84) 听钟声,太近了反而不好。《川端康成·美丽与悲哀》 (85) 日子已经过得不错了,却谁都怀有不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时代周刊》 (86) 努力赚钱之余,想一想人生的意义,时间也决不会白花的。《金庸·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 (87) 文学可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佛教可以解决人生问题。两者都在探究人生。《金庸·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86》 (88) 吃尽苦中苦的人应有权获得幸福。《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28》 (89) 因为是大学问家,才可以判断该知或不必知的。《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84 (90) 民众在选举中是主人,选举以后则是奴隶。《卢梭》 天空中,一副山雨欲来的样子,仿佛老天爷爷昨晚饮多了两杯,清早醒来,又急又懒得上厕所,终于忍到了极点,倾盆雨而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女人有着无人能及的一种能力,叫做天生的温柔。 「所以,当我的生命只剩下十分钟时,我希望可以给她五分钟,来证明她是我的真爱。」 「你想要那五分钟吗?」 快乐是自找的没错,但倒霉会自己来找你。 壮士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好色的男人可能有了抵抗力,貌似老的男人未必得起一引。 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高尔基 人总是会比较珍惜容易失去的东西。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日月欲明浮云蔽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