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入职一家做在线音视频直播的互联网公司,作为一个实习生,老板给我开了200/天的工资,我感觉到老板对我的期待。去的第一件事是写产品文案,修改了25版依然不能让自己满意。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适合写文案。
前一天晚上写文案到2点,第二天去清华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期待,当时只想睡觉。
看完展之后,我想我很难忘记这次展览。
展览名叫《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
布德尔是法国的雕塑家,知道他还是在前不久世纪坛安格尔的画展上,他和安格尔是老乡,都来自蒙托邦。世纪坛的展览上,有一个布德尔的雕塑。
展览一共七个单元,其中名叫《弓箭手赫拉克勒斯》的单元深深吸引了我。
一进展厅就是布德尔最著名的作品《弓箭手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勇猛无比,惩恶扬善的英雄。这件作品取材于赫拉克勒斯射杀怪鸟的故事。
一开始觉得挺好看,很有力量,但却说不出哪里好。
我们看看下面这些大概就比较清楚了。
展览用占地最大的一个单元讲述这件杰作的诞生,非常“奢侈”。
制作雕像通常需要模特,这尊“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也不例外。布德尔也精于摄影,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然而,根据模特制作雕塑仅仅是第一步。艺术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每一件艺术杰作都蕴含艺术家的智慧与汗水。下图这三件相似的雕塑记录了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
对比一下模特照片、半成品和成品,就明白作者的苦心。
一:左腿和脚踏的岩石。最开始,左小腿和岩石的角度并没有刻意考虑,结果并没有显出小腿的力量,于是之后将夹角改为90度。同时,主角脚踏的岩石也做了调整。
二:弓箭的塑造也经过周密思考。作者几经调整,最终让主角手持满月似的巨弓,但并没有箭,形成虚实对比,构图更加简练而且充满力量。
三:主角面部突出的颧骨、巨大的双眼和隆起的肌肉是作者的创造。
站在最终成品前,似乎能感受到战斗时的紧张气氛与英雄的拔山之力,有千钧之势。
展览展出的半成品不过几件,然而“布德尔究竟修改过多少次这件作品,恐怕只有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吧。
这是作者40岁前后的作品,技艺已经炉火纯青。评论家说这件作品在古典性和现代性之间、在虚与实之间、直线与曲线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天分和勤奋铸就了这件不朽的名作。
布德尔生于木匠家庭,从小就显出艺术天分。先就读于家乡蒙托邦的艺术学院,15岁时到离家不远的“二线城市”图卢兹学习,毕业后进入首都巴黎学习。约32岁时,进入雕塑大师罗丹(对,就是制作“思想者”的那个)的工作室,在此工作长达15年。
布德尔的每件作品都经过深思熟虑。
帕拉斯半身像。帕拉斯即智慧女神雅典娜。
阿波罗是古典神话中的太阳神,雕塑作品中常常以美男子的形象出现。
但布德尔的阿波罗,却满脸斑驳。
原来,布德尔曾偶然发现了一件未完成的雕塑,本想将其补全,但经过多年考虑,决定保留受损的痕迹,并给头像加上了不规则多面体底座,形成了沧桑与现代的对比。布德尔从古典神话和雕塑中汲取灵感,却独出心裁。
布德尔的一生中,有三个人最为重要,分别是导师罗丹和两任妻子。
布德尔为导师罗丹制作过“工作照”。
“珀涅罗珀”。雕像以当时的妻子和最亲密的女徒弟(后来成为第二任妻子)为原型。珀涅罗珀是希腊神话中英雄奥德修斯的最忠贞的妻子。这尊雕像也体现出人物特有的温柔和坚毅。
布德尔第一任妻子的照片。
“果实”,这尊雕像反映果实女神的婀娜,线条精炼,简单就是美!
布德尔曾参与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改造工程并设计了青铜饰板。
展出的三块饰板分别以舞蹈、雕塑和音乐为主题,配合建筑的功能定位。
饰板中人物姿态夸张而充满动感。这些动作的灵感源自当时著名舞蹈家伊莎贝拉·邓肯的舞蹈。
布德尔在他晚年时,以人马为主题,创作了多件作品。这件“垂死的人马”是其中之一。
这件作品表现人马垂死之时的从容与安详。背后的里拉琴与手臂、身体形成矩形,远看似一座丰碑。肉体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死去。
由于对文化背景缺少了解,加之展览文案翻译实在蹩脚,我们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但仍然感到相当震撼。作者从古典雕塑中汲取灵感,又别出心裁。几乎每件作品都有震撼人心之处,有的表现力量、有的表现动感、有的表现悲壮。这应该就是这些作品的魅力吧。
摄政时代和路易十五时代的雕塑活动,主要以三个雕塑世家与其弟子的活动为中心,
18世纪上半期,库斯图一家和他们的弟子布夏东在雕塑艺术方面影响最大。库斯田家族从弗朗索瓦•库斯图开始专门从事雕刻艺术,弗朗索瓦•库斯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NicolasCoustou,1658—1733)和纪尧姆(GuillaumeCoustou,1677—1746)都属当时最伟大的雕塑家之列。尼古拉从小跟随父亲和伯父奥斯奥学艺,年轻时获得罗马奖,得以去意大利留学。回国后他主要服务于法国宫廷。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有《杀猪的麦莱阿库尔》、《扮演契比多的路易十五》。尼古拉的弟弟纪尧姆与他哥哥的艺术经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他取得了比尼古拉更辉煌的成就。他最杰出的作品是为巴黎玛丽公园所作的两件驯马者雕像。《马尔利的马》(1740—1745)是其中的一件。它最初是被安置在路易十四王宫中的一个庭院中,现在它被竖立在法国巴黎叶色利大街上,在它的对面还放置着一件类似题材的雕塑。纪尧姆的这件作品着力刻画一匹性情暴烈野性的马,而企图驯服烈马的骑手已经快要筋疲力尽了。驯马人的面部和肌肉刻画精细,富于力量感。两条前腿腾空的烈马,鬃毛飞动,引颈嘶鸣,造型动势强烈,造型真实。纪尧姆有一个与他同名的儿子(1716—1777),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较为著名的作品有《王太子的墓碑》。
18世纪中期著名雕塑家布夏东(EdmeBouchardan,1698—1762)曾得益于库斯图家族的培养,1722年布夏东获得罗马奖,有机会到意大利修业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古典艺术的滋养。40年代回国后他所创作的雕塑《四季喷泉》体现了古典主义雕塑对他的深刻影响。完成这件作品后,布夏东花费了10年时间为凡尔赛宫的“赫拉克勒斯房间”进行装饰,这是一件浩繁的工程。也是布夏东耗费精力最大的一件作品。布夏东晚年的代表作是《路易十五骑马像》,但雕塑家没有完成这件作品就与世长辞了,在他之后的雕塑家比卡尔最后完成了这件作品,据说这件雕塑十分精彩,但在法国大革命时被彻底毁坏了。布夏东的作品具有洛可可艺术的某些特点,但同时又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造型准确,风格朴素。他的艺术预示了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时代的来临。
《爱神丘比特用赫克勒斯的粗木棒作弓》(1750,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布夏东所作的一件高132厘米的大理石雕刻。这件雕刻生动地表现了长着金翅膀的少年丘比特优美的姿态和顽皮的神情。这件雕刻手法细腻,面的转折明确,产生了沉静而活泼的效果。既具有古典主义雕塑的忧雅宁静,又富于洛可可风格的甜美细腻和动感。
亚当家族也是在法国雕塑艺术中影响很大的雕塑世家。契可布•希斯伯尔(1670—1747)是法国罗莱侯地方的雕塑家,他的长子拉伯尔•希斯伯尔(1700—1759)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雕刻,后来到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在兄弟们的协助下完成了凡尔赛宫庭院中的著名装饰雕刻《奥布奇和阿夫多利达的胜利》,这件作品使他成为当时极为著名的装饰雕刻家。契可布•希斯伯尔的次子尼古拉•希斯伯尔(1705—1778)与兄长一样曾到意大利留学,并同他的哥哥合作完成了很多作品。而他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是《坡拉顿王妃卡多尼努•奥巴尼斯之墓》雕刻。契可布•希斯伯尔的三子弗朗索瓦•希斯伯尔不如他的两位哥哥出名,但他也是一位富有独创精神的雕塑家,他曾为无忧宫创作了庭园装饰雕刻。
与亚当家族齐名的雕塑世家还有斯罗米家族。塞巴斯契(1655—1726)是当时著名的雕塑家,他的三个儿子也分别成为了卓有成就的雕塑家。而三子路莱•米西尔(1705—1764)成就最为卓著。路莱•米西尔曾在意大利罗马生活了20年,意大利古典雕塑给了他深刻的影响。回到法国后他创作了不少陵墓装饰雕刻,后来又在巴黎为圣西尔比斯教堂完成了大量雕刻作品。他的代表作是《拉伯尔•达•契尔希师的墓碑》。
路易十五时代最后一位雕塑大师是彼加尔(JearlBaptistPigalle,1714—1785)。父亲是位皇家细木工师。他在巴黎学习雕塑时是勒穆瓦那的学生。后来他又去了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彼加尔成为国立美术学院的院士,主要在西奥契城堡和塞夫尔陶器工场从事创作活动。他曾为蓬巴杜夫人创作了肖像雕刻,并受到蓬巴杜夫人的青睐和庇护。
《绑鞋带的赫尔墨斯》(1744)是彼加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件大理石雕刻高58厘米,将赫尔墨斯表现成英俊健美的少年,他青春的身体极富弹性,十分真实地表现出少年肌肤的娇嫩。
彼加尔《莫尼斯·多·撒库斯元帅坟墓雕刻》
《莫尼斯•多•撒库斯元帅坟墓雕刻》(1753—1776)的制作,前后耗费了彼加尔8年时间。中间还有一次中断。这也是雕塑家最为成功之作,现藏法国斯特拉斯堡圣托马斯教堂。莫尼斯•多•撒库斯是一位战功卓著的法国元帅,在这件雕塑中他威风凛凛手持指挥棒,迈步向死神掀开的石棺走去,在他的右方是三只动物,象征着曾被他击败的国家——豹(英国)、狮(荷兰),鹫(奥地利)。而他的左边高扬着法国军旗,军旗下面是一个寓意像——一位小天使正在踏灭松明,象征元帅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在元帅的左前方一位象征法国的妇女正在为他祈祷。这组群雕气势宏大,构图复杂,寓意深邃,对死者生命逝去而感到深切悲哀的气氛被表现得十分成功。
彼加尔晚年还创作了大量坟墓雕刻和肖像雕刻,他的艺术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萌芽。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这则寓言,分为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部分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通过揣测赫耳墨斯的心理,交代他来到雕像者店里的动机和目的,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一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三问三答。前两问两答是故事的发展。当他问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钱不多时,洋洋自得,以为自己的身价必在二者之上,于是第三次发问时信心十足。然而雕像者的回答竟然完全出乎赫耳墨斯的意料,这位自命不凡的神使的雕像,却原来是一文不值。故事以一句幽默的答话作结,不再描写赫耳墨斯的反应,然而被讽刺者的尴尬神色却不难想象。
第二部分用一句话点明文章的寓意。这一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本文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又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性格,使人洞见其内心的卑劣。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五六十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这个诡异又神秘的公园 建于16世纪 ,位于 拉齐奥大区 维泰尔博省的 波玛尔佐小镇 (Bomarzo) ,在罗马与锡耶纳之间。
它有超级多的名字, 圣林The Sacro Bosco(Sacred Wood) 、 怪兽公园(Parco dei mostri) 和 Bomarzo 花园 ,说的都是它
公园建在地势起伏的 山谷丛林 中,与上面的 奥尔西尼(Orsini)城堡 分开, 隐藏在在树木繁茂的山谷底 。
公园中林木茂密,尤其是 夏天,树木葱郁,一切都被映在浓郁的绿林中 ,零散分布着造型怪异却颇具代表性的巨石塑像, “神圣森林” 也因此得名。
公园由年轻的 贵族公爵 Vicino 及两位建筑师——J Pirro Ligorio 和 Barotse 所造,据说是 为纪念他的亡妻 Giulia Farnese 。
乍一听没什么问题,但你细品这么浪漫的事儿,搭配这么诡异的公园,真的有点不懂意大利人的浪漫了…
这个公园非常的与众不同, 雕像都是散落分布的 ,没有任何秩序。虽然 开辟了几条园路 ,但 公园中的小路还是很蜿蜒崎岖的 。
而且还有很多 模糊的小径或看着就瘆得慌的岔路 ,但是,勇敢走进去,说不定走着走着就能解锁新的喷泉或雕像!
但为了不迷路,还是 建议进去之前,先来份指示地图 …
这里的雕像大多是 16世纪建造的怪异雕像 ,而且 大部分雕像在神话故事中都能找到原型 。 最著名的 就是开篇那个 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大人头石像(Orco) ,位于 花园中心 。
它意指 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 ,这座石像 象征了地狱的入口 。巨口上面的题字建议游客 抛弃所有的思虑,而存有希冀 。
这个石像面目狰狞,在外面看确实吓人,但你走进去,发现很有意思!
里面像个野餐屋, 布置了餐桌和凳子,可以作为休息之处 。
另一个靠近入口的张着巨口的雕像是 海神普罗透斯(proteus) ,头上顶着“闪耀的灯球”。
在公园的中心空地上,有一个名为 “帕加索斯(Pegasus)”的喷泉 ,是一匹 飞马沿台阶向上奔驰 ,台阶下有一眼泉水,流水潺潺。飞马帕加索斯是 古希腊神话中缪斯女神的坐骑 。
据说,帕尔修斯在砍下 美杜沙 (古希腊神话中的女妖)的头时,飞马帕加索斯从美杜沙的血液中展翅而出。
厄喀德娜(Echidna) ,她是古希腊神话中 半人半蛇的怪物 。
上半身是美貌的女子, 下半身却是蛇的躯体, 有白素贞那味儿了
有时还会是 两条蛇尾 。 双蛇尾和单蛇尾的雕像相对 ,中间是两头不知所措的狮子。
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Cerbero)雕像 , 身为冥界的看门犬,它常年驻守在冥河边,为冥王看守冥界,职责是 阻止生人进入,同时防止亡灵逃出 。它身上盘缠着 一条毒蛇 ,尾巴很长并带有 尖利的倒刺 。
刻耳柏洛斯讨厌阳光 ,曾被古希腊神话著名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击败,并被带到地面。 刻耳柏洛斯看到阳光后害怕地吐出毒涎 ,而毒涎则变成了 剧毒的乌头草 。
很多形态的 希腊神话最著名的人物 维纳斯 ,躺着的、坐着的…
海神波塞冬 坐卧在林荫之间。
除了神话故事角色的雕像,还有 古罗马战士相关 的雕像。
汉尼拔指挥大象 卷起奄奄一息的古罗马战士。
还有这个面目狰狞的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将 Caco 倒悬 准备撕裂的雕像。
这个雕像异乎寻常的 巨大尺寸 ,使它比其它的雕像具有更大的 视觉冲击 。而 观者的紧张、震惊的感官体验 也许正是建筑者的目的。
公园中可不止有妖、魔、神、人、动物的雕像,还有一些建筑!
传说这个瓶子是 为了存放妻子的灵魂
比萨有斜塔,这里有 斜楼(Casa pendente) 。可以进到楼里感受它的倾斜感。
在公园的最顶端建造了一座 八角形的神庙 ,混合 文艺复兴和古罗马伊特鲁里亚风格 的建筑,建筑名为 永恒之殿(Tempio del Vignola) 。
看到这么正常的建筑是不是有点不适应…不是他的风格啊 就是这么的出其不意!
这里像是一座 神秘的感官公园 ,只能以心体会。工匠们把石头雕刻成 神话中的形象 ,或 梦中甚至是噩梦中的形象 。
雕像都是用的 当地的石材建造 的,经过时间的雕刻,这些已经残破的雕像上 布满了青色的地衣 。长满苔藓的雕像似乎像是刚从数百年的沉睡中醒来。
它们变形的形状和面孔,以及强烈而神秘的象征,像是在被荒废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境。
很多 雕像旁刻有隐喻的话语 ,但他们真正的意义直到现在有一些还是迷。可能只有16世纪的人才懂吧…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九年级美术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7册第一课,课题为《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属于欣赏•评述单元。教材选取了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基本反应了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过程。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雕塑的特征,了解雕塑艺术品对生命的赞颂,雕塑作品所具有的恒久生命力。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力量与生命的传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创造目标: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通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党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对雕塑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接触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外国雕塑欣赏,学生对外国雕塑的演变与发展比较陌生,而且对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知之甚少。要读懂这些经典的外国雕塑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计:
(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
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一次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峰。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
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
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
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
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
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
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
(五)课后拓展
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
水墨交融写青山
认知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案例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教师总结: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
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1、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研究中,他发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体绘画规律:标准人体的比例为头是身高的1/8,肩宽是身高的1/4,平伸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两腋的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乳房与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的厚度,跪下的高度减少1/4。达·芬奇认为,人体凡符合上述比例,就是美的。这一人体比例规律在今天仍被认为是十分有价值的。 2、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毕达格拉斯经过一家铁匠铺时,突然听到极为悦耳的打铁声。他走进铁匠铺,仔细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了它们的比例是1:1618。后来他又用木棒反复试验,将一根木棒分成长短不同的两根棒子,当短棒与长棒的比例恰等于长棒与全1:1618的比例时,它们的比值就是0.618。这个极为奇妙的比例关系以它严格的比例性、和谐性和艺术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学价值。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它誉为“黄金分割定律”,也叫做“黄金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