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弹拉赫玛尼诺夫小红帽属于高水平。拉赫玛尼诺夫的《小红帽》是一首难度较高的钢琴曲,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才能演绎得好。这首曲子被认为是大神级别的演奏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它需要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艺考是指艺术高考,即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考试,在中国,艺术高考是指通过专业考试选拔有艺术才华和潜力的学生。
密佑高架桥 密佑高架桥南端(施工中)密佑高架桥(Viaduc de Millau)是一座位于法国南部的桥梁,也是迄今(2004年)世界上最高的桥梁。
简介
密佑高架桥(经纬度:43-05'05‘’33N ,3-01'24''15E)
横跨法国南部塔恩河(Tarn)河谷的斜张桥,是南法A75号高速公路的一部份。这座桥在完工通车后成为全世界最高的一座桥,其七根桥墩里的二号墩高度达341公尺(包含桥塔高度在内),比法国著名的艾菲尔铁塔都还高,并且超越原本的世界冠军、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皇家峡谷大桥(Royal Gorge Bridge)而成为世界第一。除此之外它比欧洲原本第一高的桥梁、奥地利的欧罗巴大桥(Europabrücke am Brennerpass)足足超出一倍。
密佑高架桥的计划,最早是在1989年6月28日获得政府批准开始评估,2001年10月16日开工,同年12月14日放下第一块基石。施工预估需要39个月,但由于工程进度顺利,原订于2005年1月10日通车的计划,提早到2004年12月14日正式启用。
密佑高架桥的设计人,是世界知名的英国建筑大师诺曼·佛斯特爵士(Norman Foster),而施工则是由法国著名的建设集团埃法日集团(Groupe Eiffage)与法国政府合作承接的。
高架桥的命名源自于桥梁所在地的城市,密佑(Millau),位在南法的日中庇里牛斯省(Midi-Pyrénées)境内。
建造目的
新完工的密佑高架桥将会是法国A75高速公路的主要地标和象征。A75是法国「地中海公路」(La Méridienne)的一部份,这是条从首都巴黎开始,往南经过地中海海岸转向西南后,穿过庇里牛斯山进入西班牙的高速公路。其中从法国中部的克雷蒙-费罕(Clermont-Ferrand)到达地中海滨的贝西亚(Béziers)段编号为A75,由于距离最短且几乎全路段都是免收过路费,地中海公路成为从巴黎出发往南方走的游客们最喜欢的交通路线,尤其在七、八月的假期间,再加上密佑市区穿过塔恩河的各座旧桥都十分狭窄,导致壅塞情形尤其严重。不过,由于密佑高架桥的完成,也打破了地中海公路全程340公里都免费通行的状态。由于这个耗资3亿欧元建设费的计划是法国政府与埃法日集团采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合作开发,因此该集团将握有75年的有效经营限期,以收费营利的方式回收投资。埃法日在高架桥北边6公里处兴建了一个新的收费站(本身耗资2千万欧元),通车后的收费价格约为每辆小型车6欧元的程度,但在交通流量达致高峰的七、八月会免费给予各种车辆通行,以抒缓交通堵塞的情况。
基本细节
密佑高架桥的钢制桥面长达2,460公尺,总重36,000公吨,共分八个跨距。其中,除了最南与最北两个跨距较短为204公尺长之外,其余的跨距皆为342公尺。高架桥跨越过塔恩河谷的最低点,连接两侧的拉赫札高地(Causse du Larzec)与红高地(Causse Rouge),由于两端高度不同整条桥以3%的纵坡度由南端向北端下降,而为了提升视距,桥面有20公里半径的水平曲率。36,000公吨的桥面是由七座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桥墩支撑,其高度从77公尺到240公尺不等,桥墩厚度由底至顶逐渐缩减呈梯形状,基底断面宽度245公尺,到了桥身的高度后降为11公尺。每一根桥墩都是由16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重2,230公吨,这些段落本身又是在施工现场以每块60公吨、4公尺宽17公尺长的结构物组成的。结构物是在艾菲尔(Eiffel)公司位于劳特堡(Lauterbourg)与滨海佛司(Fos-sur-Mer)的预铸场先行制作好之后再运抵施工现场,该公司是这个建筑计划所有钢铁结构物的承包厂商。在每座桥墩的上方,还矗立有一个87公尺高的桥塔(Pylon)。
整座桥梁的建设用掉127,000立方公尺的水泥,19,000公吨用来制造钢筋混凝土的钢铁,与5,000公吨用来制作预力混凝土的钢铁。根据设计,这座桥有至少120年的寿命。
相关数据
桥面长度:2,460公尺
桥墩数量:7座
七号墩(最矮桥墩)的高度:77公尺
二号墩(最高桥墩)的高度:240公尺
桥塔高度:87公尺
桥索数量:154捆
桥面厚度:420公尺
桥面宽度:3205公尺
水泥体积:85,000立方公尺
金属结构重量:36,000公吨
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的词是恬静。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 - 1943年3月28日)是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俄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接受了系统化的训练,并曾师从于包括尼古拉·鲁宾斯坦和柴可夫斯基在内的多位钢琴大师。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其中包括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五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经久不衰的代表作。而拉二、拉三则是其钢琴协奏曲中最为辉煌的史诗级作品,拉二甚至被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继承了柴可夫斯基对于旋律的理解,被称为柴可夫斯基后的又一旋律大师。拉二的旋律极尽优美而又包含深情,“灰暗又光彩,柔美而激烈”,正是对拉二动人旋律的真实写照。
此外,这部作品的魔力在于极高的完整度和极深邃的情感谱域,其情感承载力几乎是无极限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听出不同的情感和体悟,其内含感情极其宏大深刻。整部作品的风格弥散着壮阔的孤独和璀璨的悲伤,情感容量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挖掘和体味。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各部分相对独立又互相共鸣和联结,每一乐章之间存在自然的过渡和感情上的递进。这里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聆听的是许斐平的演奏版本,而第二乐章聆听的是郎朗的版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