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放假前的下午是假期最美好的时刻,那年后开工第一天可能就是打工人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一个朋友昨天就含泪给我分享了刘瑜老师的文章《干一行,恨一行》,她在里面“揭秘”被人羡慕的学术工作的真相:
为了生计,我不得不继续“做学问”,按说是个不错的职业,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有的时候,尤其是坐在“学术会议”当中的时候,我特别、特别、特别想尖叫。
这种时不时就会来一次的“不想上班”情绪,很可能就是“职业倦怠”。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领域是在 1974 年,当时一个叫赫伯特·弗罗伊登贝格尔( Herbert Freudenberger ) 的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倦怠 ( burn out )这一现象,这基于他对一家戒毒所的志愿者(包括他自己)的观察:
很多志愿者一开始对工作热情满满,希望竭尽全力帮助他人,但后来却变得非常沮丧疲惫,很难控制情绪,有的还出现了头痛、失眠等身体症状。
在这篇论文里,赫伯特把倦怠称为一种“严重的职业伤害”,有时,它意味着一种“真正的损失”:
你失去了内心珍视的一些东西——你最初从事这个职业的动机,这会带来愤怒和悲伤,而这是很难克服的。
后来,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 Christina Maslach )和她的同事们对倦怠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著名的马斯拉赫倦怠量表( MBI ),职业倦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表现:
1严重的疲劳感
包括身体不适和情绪耗竭,比如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感觉“心好累”,明明有能力做一项工作却没有动力去做,经常出现辞职的想法……
2去人格化
主动把自己“工具人化”,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对周遭环境产生不了影响;
拉远自己跟工作、客户和同事的情感距离,在工作中显得冷漠、愤世嫉俗。
3低效能
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效率降低,无助感加强。
如果你有几天在工作中又累又不开心,看谁都不顺眼(包括自己),效率也变低了——那很有可能就是倦怠了。
为什么会倦怠?
马斯拉赫说,职业倦怠是一种对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源的一种长期反应——也就是说,倦怠是一个信号,人跟工作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那么在寻找倦怠的原因时我们就要看两个方面:向内看个体的原因,向外看工作的原因。
一、职业倦怠可能跟这些“个人原因”有关:
1人格因素
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与倦怠有重要相关性( Gene Alarcon et al, 2009 )。
比如,情绪稳定性、感受世界的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因素会跟倦怠的表现之一“情绪耗竭”有很强的相关性。
2认知方式
有研究发现,倦怠跟一些典型的“抑郁认知风格”有关,比如过度依赖外部认可、完美主义、悲观归因、反刍等( RenzoBianchi et al, 2016 )。
3应对压力的方式
有研究表明,抗压能力跟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负相关( Gene Alarcon et al, 2009 )。马斯拉赫提到过,习惯用防御、被动的方式应对压力事件的人更容易倦怠,而积极主动应对的人则更少倦怠( Christina Maslach et al, 2001 )。
4自尊水平
根据马斯拉赫的研究,量表中三个倦怠维度(疲劳感、去人格化、低效能感)都跟较低的自尊有关( Christina Maslach et al, 2001 )。
二、职业倦怠可能跟这些“工作原因”有关:
马斯拉赫( Maslach )和莱特 ( Leiter ) 用 6 个指标来评估人和工作的匹配度,如果我们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与工作的不匹配,长期就会产生倦怠。
1工作量超载
这是跟倦怠最直接相关的因素——工作量超出了自己能够承担的负荷;另一种可能性是,工作类型不适合自己——因为缺乏工作需要的某种技能或特质,即使工作量是合理的,也可能出现耗竭感。
2缺乏控制感
指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控制,比如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不能决定自己用哪种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
3缺乏认可和奖励
包括经济奖励(工资、奖金)和内在奖励(完成一个项目的成就感、他人赞许等)。
4在工作中缺乏社会支持
包括情感支持、工作中的互助行为和从集体中得到的归属感。缺乏社会支持,尤其是在工作中存在与他人长期未解决的冲突,会增加工作中的挫败感。
5最后两个:缺乏公平感&价值观冲突
当人们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缺乏公平感,或者一些工作任务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时,更容易出现倦怠感。
三、更大的社会、文化、经济力量带来了“心理契约被违背”的感觉
除了上面两类原因,职业倦怠还可能跟更大的背景有关,比如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因素。
马斯拉赫就指出,现代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组织的变化会让打工人们产生一种“心理契约”被违背的感觉:
“现在员工被期望在时间、努力、技能和灵活性方面付出更多,而在职业机会、终身就业、工作保障方面却得到更少的回报。违反心理契约可能会产生倦怠。”
工作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倦怠的产生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职业倦怠怎么办
关于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个人怎么做”上,但马斯拉赫指出,因为倦怠涉及工作和其他外部原因,仅仅靠自己,其实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而且因为相比于生活和其他领域,人对工作场所的控制要小得多,所以一些个人策略是不是真的有效,也会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
这可能说明,在解决倦怠这个事情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尽可能选择一个在各方面(价值观、人际关系、自主性、物质精神回报)跟自己匹配度比较高的工作环境,产生倦怠的可能性也就低一些。
但回到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咱也只能从个人层面应对。下面是一些可以预防/应对倦怠的小建议:
1做点新鲜事。
跟管理者沟通,让自己做一些跟自己常规工作不一样的事,给工作注入新鲜感。
2主动休息。
像安排工作任务一样为自己安排休息的“硬时间”。了解和觉察自己的精力情况,在“耗能过大”之前主动充电。
3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如果可以,主动给自己建立一个同事间的支持互助网络,在群体中感受到归属感会有效预防倦怠。
4给自己安排一段“输入时间”。
比如阅读跟专业相关的书、参加研讨会和培训课程,这能帮你重新找回工作的深层动力。
5认知行为疗法。
在个人层面,认知行为疗法( CBT )被认为是应对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
6增加对工作的控制感。
200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感觉自己对工作有更大的掌控感:比如能自主安排工作顺序和节奏,实践自己的想法时,倦怠感会有明显的缓解( Hätinen et al, 2007 )。
7不能掌控工作,你还可以掌控生活。
如果这些个人策略仍然不能缓解倦怠,认识到工作只是构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动调整工作在生活中的比例,为身心健康、朋友亲人等关系、兴趣爱好留出更大空间,也是一种好方法——如果工作没那么让你开心,你完全可以用其他途径建立自己生活的秩序。
这可能是“逃离倦怠”的一条心法:在履行“打工人”的职责之前,首先意识到一个是一个独立、鲜活、有独特需求和感受的“人”——工作不是最终的目的,你才是目的。
当你开始重视自己,周围的环境也会给你回应。
最后,希望不管在工作里还是在生活的任何领域,你都可以有一种“重视自己”的决心。
职场的压力缓解指南
职场的压力缓解指南,职场中打拼的人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事务,难免产生各种压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去缓解职场压力呢?我总结了职场的压力缓解指南,来看看吧!
职场的压力缓解指南1
繁重的工作,截止日期的压力,这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喘不过气,焦头烂额,谁没遇到过这样的状况?但如果沉重的工作压力迫使你进入一种衰弱状态,也就是“职业疲劳”(burnout),那就是很严重的问题。职业疲劳不仅会影响你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和健康,也会影响你所在的团队和组织。
在临床上,“职业疲劳”并未与“压力”严格区分,因此很难找到相关的准确数据。有些研究者认为,仅有7%的职场人士曾受困于职业疲劳。但也有研究发现,住院医生和金融从业者遭受职业疲劳的比例,分别为50%和85%。2013年,ComPsych对超过5100名北美职场人士的调查发现,62%受访者感受到高度压力、失控感和极度疲惫。还有研究认为,职业疲劳与很多身体和精神问题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睡眠紊乱、抑郁、焦虑等,还可能与增加酒精摄入和药物服用有关。此外,研究还证明,职业疲劳导致徒劳感和陌生感,损害人际关系质量,并阻碍长期职业发展。
来看看芭芭拉的经历。她是一家公关公司的CEO,客户主要是科技企业。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期间,公司生存的困难,给她已经相当繁重的工作额外增加了压力。由于一门心思“没完没了地忙”,她忽视了健康,丧失了视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谢丽尔是一家全球律师事务所费城办公室的合伙人。在全职执业的同时开始承担多项领导职责后,她也遭遇了类似状况。“我感觉像打了鸡血,总想以冲刺速度跑完马拉松。”她回忆道。当时她的心思无法离开工作。我认识的另一位高管在一家专业咨询公司工作,同样陷入困境。有毒的团队氛围和客户关系维护手段与他的价值观相冲突,开始侵蚀他的自我,让他不知道如何继续抑或离开。
在过去15年的辅导、研究和授课工作中,我教给数千名遭遇类似困境的客户、学生和高管教育项目学员,如何应对可能导致职业疲劳的压力,并最终实现更可持续的职业成功。应对职业疲劳的方法包括:识别和承认症状、分析深层原因,以及针对本人具体情况设置预防措施。
职业疲劳的3种症状
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赫(ChristinaMaslach)及合作者的前沿研究让我们了解到,职业疲劳包含3种症状,都是由工作中的长期压力所引起。下面分别考察这些症状:疲惫、玩世不恭和无力感。
疲惫是职业疲劳的核心症状。它包括严重的身体、认知和情绪疲劳,损害人们有效工作的能力,破坏对于工作的积极心态。疲惫可能源于“7×24随时待命”的组织文化、高度的时间压力,或者就是工作量太大,尤其如果你对工作缺乏掌控、厌恶这份工作或缺少必要技能。在疲惫状态下,你会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进行全局思考;即便是之前享受的常规工作也变得累人,每天不愿意上班却又难以抽身。谢丽尔遭遇的就是这种职业疲劳。她的能量水平太低,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补充。
玩世不恭,又称去人格化,反映的是工作投入度降低。本质上,这是在心理上和工作拉开距离。在这种状态下,你不会感到对任务、项目、同事、客户和其他合作方有所投入;你感到疏离、反感,甚至冷漠无情。玩世不恭可能由工作量过大造成,但也可能源自严重人际冲突、不公平或无法参与决策。例如,上司要求阿里推进对客户无效的解决方案,在多次拒绝后,阿里意识到和管理者的持续冲突已经开始影响他自身的行为。“我满嘴垃圾话,掩盖真相,对于他人不够尊重,也不够诚实。”他说。持续的玩世不恭显示,你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不能从工作中获得愉悦和自豪感。
无力感指的是感觉自身能力不足,并且缺少成就、效率低下。有这种疲劳症状的人感觉自己能力下降,担心自己在某些情境下无法成功,或难以完成特定任务。无力感通常与疲劳和玩世不恭同时出现,因为如果缺乏能量、无心工作,人们无法发挥出最佳水平。例如,虽然芭芭拉是一位有经验的公关专业人士,但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压力和由此带来的疲劳,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没有能力服务好客户、经营好公司。但如果缺乏做好工作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无力感也可能是你最先出现的症状。这些资源和支持包括充足的时间、信息、清晰的要求、自主权,以及与你需要的合作者保持良好关系。缺少反馈和有意义的认可,会让你对自己工作的质量抱有疑问,感到不受欣赏,这同样可能触发无力感。这就是阿里的境遇。由于组织不愿提供良好表现所需的支持,他感到自己无法施展全部能力。
职业疲劳的症状彼此相关,常常相互触发。但也有很多人受困于特定症状。马斯拉赫的长期合作者迈克尔·莱特(MichaelLeiter)目前正进行相关研究。他发现,有些人主要表现出疲劳,但尚未变得玩世不恭或怀疑自己的表现;也有人症状集中于玩世不恭或无力感;还有人两项症状突出,一项症状不明显。下面将要介绍的预防和恢复方法针对所有3种症状,不过你也可以做个自我诊断,了解自己哪方面最需要帮助。
如何走出职业疲劳?
环境因素是职业疲劳的最大诱因。因此,为解决所有问题,经常须在具体岗位、团队或组织层面上作调整。不过,了解自己的症状和可能的原因后,你可以自己采取对策。
关爱自己。补充身体和精神能量、提升专注力非常重要。为此,你可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注意营养、锻炼、社交,并尝试有助于保持平静快乐的活动,如冥想、记日记和欣赏自然景色。如果你觉得日程太满挤不出时间,可以拿出一个星期来详细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可以手写、使用电子表格或很多新推出的app。在每块时间中,记下你做了什么、和谁在一起、感觉如何(例如按0-10分打分,0分表示生气或非常疲劳,10分表示很开心或精力充沛),以及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这能帮助你规避非必要和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人、事和情境、增加有助于提升能量水平的活动,并在工作之外创造平静快乐的空间。
芭芭拉从职业疲劳的痛苦中摆脱出来的`方式是“学着做能给自己注入能量的事情”。现在,当注意到自己太累或开始怀疑自己,她会马上改变行为:利用弹性工作机会,组织“散步会议”以暂时离开办公室,并限制阅读电子邮件和接听同事和客户电话的时间。
度过危机后,谢丽尔同样更加注意让自己放松。“我发现,放下工作,换个环境,’稍微降点温’,会让身体和头脑恢复活力。”她说。“我的创造力也会受益:我有更多新发现,而且全局思考能力更强。”
改变视角。休息、放松和补充能量可以缓解疲惫、抑制玩世不恭,并提升工作能力;但这些措施并未真正触及职业疲劳的根本原因。回到办公室,你可能还是要面对无法想象的工作量、难以应对的人际冲突,或严重受限的资源。所以你现在必须仔细检讨自己的心态和预设。在当下的局面中,哪些无法改变,哪些你可以改变?通过改变视角,即便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你也可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如果主要问题是疲惫,思考一下哪些任务(包括关键任务)可以委派出去,为其他重要工作腾出有价值的时间精力。是否有办法重新安排工作,以提升控制力或更专注于让你最有成就感的任务?如果主要问题是玩世不恭,能否离开让你沮丧的部门,重新找回对自身职责和整个组织的热情?或者,能否建立一些积极、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来抵消负面人际关系的影响?如果感觉自己能力不足,能找到哪些帮助或培训机会?如果工作受到的认可不够,能否适当推销自己以展示工作成果?
在一名高管教练的指导下,谢丽尔评估和并重新确定了自己的优先事项。“我的工作领域竞争激烈,我也很好胜,这可能会扭曲我看待现实的眼光。”她解释道,“过去,我不敢拒绝成为领导者的机会,因为担心如果拒绝,那么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她说她现在不再认为什么机会都很稀缺,而是培养起一种“富足”的心态。“现在,如果觉得有点勉强,我会问自己,是否有办法将快乐注入到这项工作中,还是应该放弃?我现在知道,如果想要做某件事,我需要选择放弃一些东西来腾出空间。”
阿里也进行了类似的深度思考。因为所在公司很有名气,待遇也不错,阿里曾感觉很难离开。但他意识到,价值观和道德对他来说比什么福利都重要,所以最终离职,自己创办了公司。“当我拒绝过几次,说我们推荐的方案对客户不合适,老板向我施压,给我分派的都是最难对付的客户。有一次我对妻子说,‘如果我被公共汽车撞了也许会不错。我不想死,但伤要重得足以休息一段时间’。她说,‘这就是了,你该离开了’。”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接下一批独立咨询项目,然后迈出了那一步。
减少与压力因素的接触。你也需要留意那些虽然很有价值,但仍然带来不健康压力的活动和关系。关于你愿意做什么、做多少,你需要让同事、客户甚至家人调整预期。关于如何合作,你要建立规则。你可能会遇到阻力,但必须要知道,做这些改变是为了提升你的长期生产力和保护你的健康。
芭芭拉很了解公关工作中有哪些方面容易使人产生职业疲劳,所以现在她主动管理它们。“客户和媒体都会持续带来压力。”她解释道,“但很多时候,客户所认为的危机其实算不上危机。这份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事物。做一名优秀的专业服务人士并不意味着要当仆人。你不应该习惯夜里11点回邮件。”
谢丽尔也说自己学会了如何“不被大量的要求淹没”。她补充道:“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说不。需要勇气和信念才能坚持立场而不感到愧疚。”如果你发现很难有机会让事情朝积极方向发展,就可能需要像阿里一样,考虑更大的改变。
积极建立人际关系。职业疲劳的最好解药,尤其是症状集中于玩世不恭和无力感时,是积极寻求有营养的人际互动,以及持续的个人及职业发展。寻找合适的教练和导师,让他们帮你发现、激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机会。主动为他人提供建议,也是特别有效的打破恶性循环的方法。
由于职业疲劳与环境因素高度相关,你所在组织中的其他人可能也正受此折磨。如果你们站在一起相互支持、找出问题、创造并努力推行解决方案,所有人都会增强对工作的掌控感和投入度。芭芭拉参加了一个名为Vistage的CEO辅导咨询项目。“参与者是一些彼此没有竞争关系的公司CEO,所以我们可以分享观点。”她解释道,“我们每个月有一天聚在一起,听很棒的报告,然后一起为每个人出主意想办法。”阿里现在是一位成功的独立老板,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技术人士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协作并分享工作机会。他说,开一家自己认同的“客户导向”的公司,并与自己尊重的人一起工作,这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工作热情。
有时你会感到职业疲劳无法克服。但感到筋疲力尽只是一个信号,并不意味着你未来很长时间都要如此。通过理解职业疲劳的症状和原因,并实施上面4种对策,你将能恢复精力并建立预防体系。你的惨痛经历可以成为转折点,让你迎来更可持续的职业生涯,以及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
职场的压力缓解指南2只要适时地打出自己的对策牌,逐个攻克突如其来的压力变得易如反掌!
第一张 户外活动
现在来玩户外的人还不算过时。这个巨大的概念,包括徒步、骑行、羽毛球、篮球、游泳、潜水、健身操、瑜伽、骑马、高尔夫等等。辛迪·克劳馥迷恋高尔夫,王石爱上登山,濮存昕学习马术……在户外的范围内,你只要选出一两种并且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在适当需要发泄的时候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
一个做销售的朋友曾经说,他觉得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骑马,尤其是在草原上策马狂奔的时候,那种速度的超脱感把平时紧绷神经的注意力全部转移了,晚上再睡个踏实的觉,一周的疲累就都忘了。玩户外不仅能使心情更加开朗,视野更开阔,而且能调动身体里的懒散细胞,加速新陈代谢,让你不断焕发生动的光彩。
建议:户外运动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种类,不妨考虑一些经营类的的户外运动,日渐成熟的经营方式,会让你切身体会到运动乐趣。
小心:最风尚的一张牌,也最健康。不过户外风靡的同时,运动伤害也是屡见不鲜。无论选择哪种户外的方式,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体质,对身体有帮助。学会防范运动伤害的技巧和户外急救措施。
第二张 听音乐
有没有音乐细胞都不重要。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都会被音乐感染。音乐是有记忆的,曾经开心或者悲伤时听的调子,在以后任何的机会听,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你带到原来的记忆中。
建议:选择那些平时喜欢的,能反复听N遍,越听越有味道的专辑,会很有感觉,这样的音乐容易让你投入。
小心:这是最动感情的一张牌,所以不要在伤心的时候听曾经让你伤心的歌。我们在解决压力,而不是“火上浇油”。
第三张 激活情感
没有情商何来智商?所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花点心思激活情感细胞对工作非常有帮助。可能是一个微笑,或者一个吻。你有多久没有接过吻了?
不光是吻,你有没有仔细想想你的感情生活?你的情感质量?你的性生活质量?因为匆匆忙忙,你忘掉了多少细节,多少需要在慢动作中完成的“情爱任务”?高质量的情爱生活使你每天清晨脸色红润,微笑绽放,思维灵敏,心态平和,不信就试试。
建议:切勿让“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晌留情”的哀怨再生,让爱与感情齐头并进!
小心:这是最大的一张王牌,含金量是最足的。记者对50位读者作调查,几乎80%以上的读者都认为,爱情是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有爱人陪伴的滋味是任何其他方式都取代不了的享受。太长时间没有考虑过爱情的朋友,或者太长时间没有投入地吻过你的爱人的朋友,你是不是该行动了。
第四张 购物
为什么逛街购物会把烦恼伤心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可能是因为购物时眼花缭乱的商品不断地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上面,可能是恰好买到了很中意的东西,弥补了内心莫名的缺憾,也可能是因为辛苦工作之后所得的收入都被自己一次性消耗掉而产生了快感。
建议:淘碟、淘衣服、淘小饰品,逛到腿软时可以吃点美食。
小心:打这张牌的时候,要了解一下实际支付能力,大多数疯狂采购都是在冲动的时候做出的决定,综合考虑一下购物的连锁效应,付款之前还是谨慎些吧。
尽管需要打扮光鲜,也不要穿着高跟鞋去逛街,足尖的芭蕾跳久了,疲累会使心情大打折扣。
第五张 睡眠
据科学家分析,人的最佳睡眠如果在6小时左右,就足够脑细胞活跃了。当然这6个小时应是在晚上10点到早晨6点之间,深睡眠的黄金段是夜里12点到凌晨3点。看看这个标准,简直离谱得很,通常这个点儿上班族们不是在加班就是忙着应酬客户,早上还得赶公车,上紧了发条透支精力。算算看,你每天睡几个小时?6个,5个,或者4个半?忙碌着的人永远都停不下来,那也许已是一贯的节奏,而且已经掉进“永动机”的陷阱了,难施回魂术解脱。
建议:睡觉是养生的头等大事,挑选合适的时间,比如晚上11点到深夜3点之间,睡眠质量最好,同时要记得选择优质的枕芯和贴身被罩,以保证身体的彻底放松。
小心:打睡觉这张牌最简单但最有效果,切忌上床之前喝太多水,更不要在睡觉前3小时以内进食。喝水眼睛容易发肿,吃了“夜宵”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燃烧脂肪了,别忘了,睡觉是为了做“睡美人”。
科学家的研究调查表明,人的平均睡眠在6小时就足够了,所以也别睡过了头。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的身心疲劳和疲惫的状态。你总是对你的工作不感兴趣吗?你对目前的职业状态感到厌烦吗?曾经效率很高的你,是不是工作成绩明显下降,很累?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说明你已经面临了职业倦怠的危机。意识到这些危机并积极调整,会帮助你重新找到工作。人的行为背后,有一种动机,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具有激发、调节和维持行为的功能,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当动机消失时,它所促进的行为就会结束。因此,当人们对正在做的工作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动力,但又不得不去做的时候,就会感到厌烦,陷入疲惫的状态,工作绩效就会明显下降。
从长远来看人们将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工作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情绪疲惫是指缺乏活力,对工作缺乏热情,感觉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有最明显的症状。去人性化是指故意与工作对象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MoMo和忽视的态度,敷衍工作,个人发展停滞,行为古怪,申请排班。无力感或个人成就感低是指消极评价自己的倾向,伴随着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仅不能施展才华,而且枯燥乏味。工作倦怠从工作开始,直接影响工作准备,再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工作倦怠进一步加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工作极具破坏性。
如何有效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马斯拉赫和莱特在1996年提出了工作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个方面越不匹配,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包括:过度工作等工作量;控制的不匹配与工作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这通常表明个人对工作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个人没有足够的权力使用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公平是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造成的,评价和晋升的不公平容易带来情绪衰竭;价值冲突和工作不匹配理论主张对工作倦怠进行干预性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工作不匹配的转化上。这不仅需要对员工个人进行培训,还需要对管理层进行培训。管理培训是指改变上述六种工作不匹配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组织的配合。只有通过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干预,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