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探索与发现之三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至此,人类建立了城市和城邦,创造了写作,发展出了有组织的宗教,修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纪念碑——所有这些都是文明生活的特点。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在希腊语中是“位于河流之间的陆地”。就是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陆地,第一文明诞生了。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地面层19展厅就讲述了这个古老的世界和最早的文明的传奇——古代近东,从乡村到帝国。
古代近东是一个广阔的地区,从西部的土耳其和黎凡特到东部的伊朗(看下面这张地图)。阿什莫尔人的收藏品陈列在这个画廊里,突出了该地区从最早的农耕社区到帝国扩张的发展阶段。
大约5000年前,第一批城市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 写作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为了记账,后来是为了记录历史、神话和科学。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增长,对土地、资源和政治权力的需求也在增长。一些王国发展成为巨大的帝国,覆盖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古代近东的人们交换商品、技术技能和思想。有时,他们会发生冲突。虽然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传统,但他们也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宗教特性。古代近东地区的人们在塑造历史、传统和科技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就在几个世纪以来都能感受到。
古代近东是“文明的摇篮”——文明的摇篮是伟大的文化成就(如写作)发生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古代近东是最早的这样的“摇篮”。其他“发源地”包括下埃及(指尼罗河三角洲及开罗南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
首先在美索不达米亚发展出城市文明的是苏美尔人,他们殖民了幼发拉底河的沼泽低地。 苏美尔人最具影响力的成就包括:楔形文字,砖砌房屋、宫殿和庙宇,铜制工具和武器,灌溉工程,人与人之间的贸易,早期的货币形态,宗教和政治体制,学校,宗教的以及非宗教的文学作品,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法律法规,药品,阴历。
大约在公元2350年前,萨尔贡大帝带领阿卡德的人民占领了苏美尔的所有城市;并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帝国,其疆域从波斯湾拓展到了地中海。苏美尔人的文化遗产作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基石,延续了3000年。
公元前2600—2000年,统治者开始创造图像,他们自己建造纪念碑,并在铭文中记录他们的成就。下面这块巨石上就书写着苏美尔人的历史, 《苏美尔国王列表棱镜》,拉尔萨,伊拉克南部,公元前1800年。 它是棱镜体,四面都著有文字,是用苏美尔语写的。
烤粘土棱镜,大约写于公元前1800年,拉尔萨,伊拉克南部~
《苏美尔国王的名单》——这是一个刻有楔形文字的粘土棱镜。它列出了伊拉克南部的统治者,从一个神秘的过去的“王权的创造”到大约公元前1800年写的时候。一根木纺锤最初穿过棱镜的中心,也许这样就可以旋转并从四面解读。这份清单还有其他残缺的副本,但这是已知的保存最好的例子。“棱镜”是用苏美尔语写的,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期间在伊拉克南部使用。在《棱镜》被写出来的时候,阿卡德语已经取代了公元前2300-2000年的苏美尔语。学者和抄写员继续用苏美尔语(和其他语言)写作,持续了2000年。
洪水泛滥。洪水过后,王权从天上降下来,在基士有王权~
这是写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苏美尔国王名单的第一部分(第一面)。它提到了传说中的美索不达米亚洪水。史前的多次或单一的洪水事件可能激发了这个故事,反过来又激发了圣经《创世纪》中的洪水故事。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河流会冲垮河岸,淹没乡村。洪水沉积物在几个考古遗址都有发现。苏美尔人的洪水故事象征着超自然生物的破坏力。这是一个文学主题,将遥远的时代与故事写作时的“现在”分隔开来。
“神圣的吉尔伽美什……统治了126年”~
这个《苏美尔国王名单》的第二部分(第二面)提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文学的英雄国王和乌鲁克的传奇统治者。该名单结合了较早的版本,似乎是一个连续的宗谱序列的统治者,虽然一些国王统治在同一时间。事实和幻想混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前面提到的统治了数千年的神话统治者。还有一位女性的“国王”,一位名叫久保的客栈老板。《圣经》(创世纪,第5章和第11章)中的家谱与《苏美尔国王名单》有相似之处。这个来自霍萨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公元前721-705年)的雕像被认为是吉尔伽美什的化身,他是一只狮子~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以大师级的笔触描绘了对生命的悲观和绝望。吉尔伽美什讨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人类和死亡的斗争。在面对他终将死亡的事实时,吉尔伽美什渴望永恒的生命。但他明白,神在创造人类之初,就将死亡融入了他们命运的一部分。“能够飞升天堂的人在哪里?只有神能够永生。而人类,我们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在这天地间的存在像风的一个呼吸一样短暂。”
跟埃及人比起来,美索不达米亚人几乎不会去期待自己死后的生活。他们相信他们将会被困于沉闷乏味的地下生活,那里的统治者会对他们施加痛苦,或者他们会变成灵魂四处飘荡。
在现世仅存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碑文》(上图)的描述中,吉尔伽美什是美索不达米亚半虚构的乌鲁克(Uruk)王,他因吉尔伽美什史诗而闻名,这部伟大的苏美尔/巴比伦诗体著作比荷马的作品还要早1500年,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文学。
传说吉尔伽美什的父亲是祭司王 Lugalbanda,他的母亲是女神 Ninsun,而他是一个拥有格外长的生命的半神(苏美尔国王名单记载他的统治长达126年),并且它拥有超人的能力。
普遍共识认为,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历史上第五代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6世纪。他的影响非常深远,关于他神圣身份的神话传说一直围绕着他的行为疯传,并且被收录进了吉尔伽美什史诗。
“谁是国王” “谁不是国王”~
《苏美尔国王名单》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历史。有关最早的国王的部分主要是神话,尽管过去500年更准确。这也是一部宣传作品,旨在表明当今的拉尔萨国王是古代英雄和半神的后裔。当当地的城邦为争夺统治权而相互争斗时,这位抄写员可能想要表明,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总是统一在一个统治者的统治下。也有不稳定或无政府状态的时期,比如公元前2150年左右阿卡德王朝的衰落,用“谁是国王”、“谁不是国王” 写在这棱镜的第四面。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图~
《苏美尔国王名单》是由一个或多个见习抄写员在拉尔萨市写的。它详细介绍了王朝统治城市的顺序,包括埃里杜、锡帕、基什、乌鲁克、阿卡德、乌尔和伊辛。最后一位统治者是伊辛的辛马吉尔(公元前1827-1817年在位)。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第18展厅是古代塞浦路斯(Ancient Cyprus)~
(上图,去年11月份去博物馆,看到一位女士在这个展厅画素描)
“我要歌颂庄严的阿芙罗狄蒂,她戴着金冠,美丽动人,她的领土是一切沿海的塞浦路斯的城墙。”——《荷马的阿芙罗狄蒂赞美诗》,公元前600年
塞浦路斯在地中海东北部的位置,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导致了它与西部邻近的大陆和希腊的密切联系。根据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说法,塞浦路斯(拉丁语:塞浦路斯)也指金属铜。塞浦路斯人民靠开采铜和跨越地中海运送金属锭致富。这个富饶的岛屿还出产木材、葡萄酒、纺织品、玉米和药用植物。阿什莫尔人的收藏展示了古代塞浦路斯的财富、文化和商业联系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
脚本和语言~
关于塞浦路斯最早的文字是用音节写的。这种文字被称为Cypro-Minoan,大约在公元前1550年至1200年之间被使用,主要用于贵重物品,如金杯、银杯、珠宝和铜锭。然而,人们发现了一些刻有铭文的石碑和粘土球。尽管进行了几次尝试,Cypro-Minoan仍然没有被破译。语言不太可能是希腊语。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一种新的塞浦路斯音节文字从Cypro-Minoan发展而来。这个脚本一直使用到公元前200年。它记录了至少两种语言:一种是希腊方言,另一种是当地的塞浦路斯语,至今仍未破译。19世纪70年代,在腓尼基语和希腊语的帮助下,塞浦路斯的音节表被破译了。
来自纪念碑~
大约公元前500-30年,可能来自阿玛索斯,当地的石灰岩。刻在埃特克里特,一种以音节书写的未被破译的当地语言。1895年,J·L·迈尔斯教授代表大英博物馆监督阿玛索斯各个古墓的发掘工作。一年后交给了Ashmolean博物馆。铭文118。
铜岛
“看哪,我差我的使者送铜100塔给你。还有,希望你的信使现在带来一些货物:1张黑檀木床,镶金边……和1辆战车……用金;2块亚麻布;50条亚麻披肩;2件亚麻长袍;14根黑檀木;77……罐香油……” 阿玛那的信
公元前1330年左右,阿雷西亚国王(要么是塞浦路斯本身,要么是其中的一座城市)给埃及法老的信是这样写的。铜的出口显然是由塞浦路斯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控制的,他们要求用奢侈品作为交换。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铜对塞浦路斯的重要性。山里有许多大铜矿。出口通道和主要港口得到加强。大约公元前1300年,在土耳其西南海岸附近的乌鲁布伦,一艘失事的船上发现了354块塞浦路斯铜锭。当时,铜是塞浦路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远达西地中海的撒丁岛。
钢锭上有一颗星
塞浦路斯的铜矿开采和贸易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蓬勃发展。铜被铸造成20到30公斤重的牛皮状铜锭,用于塞浦路斯的运输和海外贸易。这种金属锭也被描绘在各种图案的印章上,其中一些是宗教符号。这个和在塞浦路斯发现的小型铜锭(见“脚本”面板),可能是作为礼物送给神的,显示了塞浦路斯的铜生产和宗教之间的强烈联系。
(上图)一个裸体女子的青铜雕像,带着腰带、颈链和长项链,站在牛皮形状的铜锭上。她的裸体和珠宝与叙利亚女神阿斯塔特(Astarte)相似。锭表明她保护塞浦路斯的铜工业和贸易。铸造于公元前1250-1100年的塞浦路斯,可能是作为一种宗教雕像或作为神龛的礼物。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20展厅是爱琴海世界(Aegean World)~
这个展览集中在爱琴海周围复杂社会出现的一个关键时期。公元前3200年至1100年的青铜器时代见证了基克拉迪、克里特岛和希腊大陆社会的变革。展览通过观察艺术和工艺的发展,管理系统,宗教实践和纪念性建筑来帮助可视化这种转变。它们展示了这些社会如何参与爱琴海内外的交换网络。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着希腊以外爱琴海最重要的考古收藏品。这要感谢许多著名的牛津学者和考古学家,包括亚瑟·埃文斯爵士、约翰·迈尔斯爵士和大卫·霍加斯爵士,以及他们在该地区的开创性研究和发掘工作。
基克拉迪人像,公元前2800-2300年~
这是最大的完整的大理石雕像之一。它代表一个怀抱婴儿的孕妇,也许是为了抱着她未来的孩子。一些身体特征被清晰地呈现出来。眼睛最初是画的。右眼的痕迹在鼻子的一半以下都能看到。脚的形状使人不可能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直立。据说是在阿莫哥斯的一个墓穴里发现的。由AJ埃文斯为博物馆购买。
阿什莫林博物馆亮点展品之9,章鱼罐Octopus Jar ,公元前1450—1400年~
章鱼罐,红色的骨螺壳(Octopus jar, murex shell in red),公元前1450-1400年,粘土,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的宫殿里。
一个装饰着6个触手的章鱼和骨螺壳(Murex Shells)的罐子(部分由WH Young修复)。骨螺壳是紫红色染料的来源,紫红色是东地中海地区纺织品中流行的一种染料。由克里特岛政府赠送给博物馆。
希腊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的米诺斯人喜欢用海洋生物和植物来装饰他们的罐。 看看神奇的章鱼设计。在制造现代人造染料之前,骨螺或海螺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被用来制造被称为泰里安紫色的紫色染料。 你能在这个罐上发现任何海螺壳吗?
以上18—20展厅介绍的分别是中东地区的古塞浦路斯、古代近东和爱琴海世界,地面展厅还介绍了罗马(13)和罗马帝国之前的意大利(15),希腊世界(16),欧洲史前时期(17)。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13展厅罗马,公元前400年—公元30年,塞克勒画廊~
罗马,公元前400年到公元300年
我是罗马人,反对鲁迪尼
“我们是罗马人,曾经是鲁迪人。”历史学家和诗人埃尼乌斯庆祝他在公元前184年获得罗马公民身份。
埃尼乌斯来自意大利南部的鲁迪厄村。罗马是唯一一个通常具有法律地位的公民社会,通常被继承,但也授予获得该国籍的人。
通过积极的征服和娴熟的管理,罗马从台伯河附近小山上的一个小定居点发展成为一个从泰恩河延伸到底格里斯河的帝国的中心。
在休闲时,罗马人喜欢战车比赛和奢侈的餐饮。希腊艺术很受赞赏,并被改编以适应罗马人的口味。虽然罗马人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他们也欣赏希腊文学和哲学。
这个画廊展示了大约公元前400年至公元300年罗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赫拉克勒斯的大理石雕像~
大力神(Hercules)刚刚杀死了厄立特里亚野猪,该野猪使希腊南部的阿卡迪亚人民感到恐惧。 这是他十二次劳动中的第四次。 英雄手持猎物,手持弓、箭和棍棒,高歌猛进。罗马,公元100-200年,灵感来自公元前500-400年的希腊青铜雕像。在艺术基金和其他捐助者的帮助下购买。
女神还是女人
女神阿芙罗狄蒂(维纳斯),或打扮成她的年轻女子,举着梳子和镜子。她由四个站在一对壁柱上的丘比特支撑着。兵马俑,大约在公元200-230年在土耳其西北部制造。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15展厅是:罗马之前的意大利,公元前800-400年。
“伊特鲁里亚人……他们是在罗马早期占领意大利中部的人们,而罗马人,以他们一贯的睦邻方式,为了给罗马让出一个很大的R而将他们全部消灭。”——DH劳伦斯《伊特鲁利亚之地》(1932年)
罗马人认为意大利早期的历史很神秘。“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希腊人都不知道罗马的早期历史。”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这个半岛融合了多种文化,包括拉丁语、萨米特语和伊特鲁里亚语。这些民族占据了一个拥有丰富的金属矿藏、木材和肥沃土地的地区,对城市化、法律和贸易以及对希腊文化某些方面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所有这些民族最终都被并入了罗马帝国。罗马生活的显著特征,如toga,角斗游戏,字母表,陶瓦屋顶瓦和托斯卡纳多利安秩序,实际上是伊特鲁里亚人的起源。
古墓纪念碑(古罗马的纪念碑石)~
石灰岩,公元前500-400年,从莫塞斯哈尔博物馆获得,圣埃德蒙兹伯里。
这个古罗马纪念碑石的四周装饰着低浮雕的舞者。女人戴耳环,男人戴棕榈叶或风笛。几乎可以肯定,它是在意大利中部罗马以北的伊特鲁里亚城市基乌西制造的。那里的墓地已经产生了许多像这样的锡皮。完整的例子表明,他们通常支持一个最终的球形,像一个洋葱,在一些学者看来,一个程式化的阳具。这样的cippi经常装饰于浮雕的葬礼、游戏,并在这里,男人和女人跳舞。
(上图)《马背上的人》,银镜,公元前3至2世纪,邦福德收藏。
博物馆地面层16展厅是:希腊世界(The Greek World),公元前1000-100年~
“我们这些住在Herakles(直布罗陀海峡)和Phasis(西乔治亚州)河之间的人,就像生活在池塘边的蚂蚁或青蛙一样,生活在地球上靠海的一小块地方。”柏拉图,费德鲁斯109
从欧洲大陆横跨爱琴海岛屿到小亚细亚海岸(土耳其西部),古希腊世界被地中海连接起来。在这种动态环境的刺激下,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希腊的冒险家和商人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北非和黑海建立了定居点。他们用橄榄油、葡萄酒和他们独特的彩陶进行贸易,随身携带着他们的神和英雄的故事。尽管在政治上分裂为敌对的城邦,但古希腊人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习俗而团结在一起。作为“希腊人”,他们聚集在神殿和节日里,或者对抗外国侵略者。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世界一度落入马其顿的菲利普·伊尔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之下,他们的征服将希腊文化的影响扩展到埃及和西亚的最大范围。这个画廊展示国内外的希腊文化。
雅典大理石浮雕,具有英雄气概~
宴会,大约公元前420年。乔治·惠勒遗赠,AN·迈克尔斯。
小亚细亚
阿芙罗狄蒂的陶制小雕像和金匾~
动物的女主人波尼亚·塞隆站在两头狮子之间。来自士麦那,土耳其,公元前200-1年。
北洛尼安称之为鸟碗,在几何图形之间显示一只鸟。公元前700 - 630年~
博物馆地面层17展厅是:欧洲史前时期(European Prehistory)到公元100年~
“关于欧洲向西的极端地带,我不能肯定地说……”——希罗多德《历史》第三卷第115章(约公元前440年)
史前史是指文字记载之前的时间。古希腊人把欧洲大陆命名为欧洲大陆,但对地中海以外的陆地却知之甚少。他们对生活在温带欧洲的人们也知之甚少,尽管他们与他们进行贸易往来。在公元10年以前,罗马帝国的发展为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文化之前,关于欧洲人的书面记载很少, 而我们对史前欧洲的大部分了解都来自于考古学。
这个画廊关注的是欧洲史前民族,以及从他们幸存的物质文化中可以了解到什么。这里展出的一些物品为当时金属、琥珀和盐等原材料的交换提供了证据。另一些则说明了该地区知识和文化传统的传播。
第一批欧洲人
第一批生活在欧洲的人与我们不是同一物种。我们的直系祖先智人可能在大约4万年前才首次进入欧洲。在此之前,不同的早期人类(古人类)零星地居住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地方。所有这些早期人类物种现在都灭绝了。对欧洲的早期占领是有争议的,而且由于遗址和化石的稀缺性和年代测定的困难而变得复杂。
(上图从左到右顺序1—3)
1、格鲁吉亚人,Dmanisi D2700颅骨和D2735下颌,大约180万年前。
1999年在乔治亚州德马尼西的露天场所发现的头骨化石。德马尼西为非洲以外的人属的早期出现提供了证据。他们是脑容量小,体型小的人类。这些发现与一些简单的石器有关,如石片和砍劈工具。
2、人类的祖先,阿塔普尔卡头盖骨(Atapuerca ATD 6-69 skull),大约80万年以前。
1994年5月,在西班牙阿塔普尔卡山脉的格兰多利纳洞穴发现的部分青春期男性头骨化石。这个物种大约生活在120万到80万年前的欧洲。它的大脑较小,但体型和大小与现代人相似。这些先驱者化石是用简单的石器发现的,主要是薄片。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类似的石器。
3、海德堡人,5号头骨,大约在50万到40万年前。
1992年至1993年,在西班牙阿塔普尔卡山脉的斯马德洛斯韦索斯发现的成人头骨化石。这个标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前现代头骨之一,与包括儿童在内的至少28个其他个体的遗骸一起被发现。还发现了一把红石英岩手斧。大约在60万到25万年前,他们居住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使用木制长矛和石器狩猎。
沉重的举重~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大地。”——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12年,希腊人。
用拉杆举起这块岩石,感觉岩石有多重?移动支点(枢轴)并再试一次。
你注意到了什么杠杆的长度和支点的位置会影响你举起重物的程度。
这根杠杆是活动的,你可以任意调整角度,我试了一下,能够很轻松的撬动那块沉重的石头。
博物馆地面层14展厅是:铸型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地中海是一个到处都是雕像的世界。他们是高大的、高质量的青铜和大理石雕像,用来供奉神、英雄、统治者、军事领袖以及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石膏画廊包含一个巨大的和引人注目的横截面,这个古代世界的纪念碑。
石膏模型是精确的石膏复制品,它再现了三维物体和人物的精确比例、效果和风格。直到20世纪后期,它们都是用片模制作的,在铸件表面留下独特的接缝。现在硅橡胶用于模具。
现代铸件收藏始于17世纪,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绘画提供了典范。阿什莫尔的收藏开始于1884年,尽管许多模型是在更早的时候制作的。1960年,它被安置在专门建造的画廊里。像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其他大型铸件收藏一样,它是为了在大学里教授古典考古学而建立的。
萨提尔和雌雄同体,公元1 -2世纪~
拉奥孔,来自罗马,公元前50-20年~
这个雕塑群是1506年在罗马的埃斯奎林山上发现的,它可能是古代最著名的雕塑。拉奥孔很可能是古希腊青铜雕塑的大理石版本。b130(梵蒂冈博物馆)
《拉奥孔》群像现存于梵蒂冈博物馆。这尊群像雕塑的背景是:拉孔奥是特洛伊的祭司,他发现了特洛伊木马的诡计并企图揭露,而站在希腊一方的太阳神阿波罗就派出海蛇将拉孔奥和他的两个儿子缠绕而死。
雕刻家精心设计了构图,作品呈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
关于这件作品还有个故事:500年前雕像被发现时,拉孔奥的右上臂是缺失的。在研究如何复原时,米开朗基罗坚持认为,根据身体肌肉的条理,右臂应该是向后弯曲的。而其他人(包括拉斐尔)都认为右臂应该是伸直的。于是少数服从多数,当时的人们给拉奥孔装上了伸直的右臂。没想到1957年在罗马的一个工地上竟然发现了拉奥孔遗失的右臂,结果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是向后弯曲的造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这是梵蒂冈博物馆的原件~
(阿什莫林博物馆地面层展厅未完成,还有印度和中国展厅,此文篇幅太长,另起一文)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苍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右图),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左图)。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
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星为二级行星。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苍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右图),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左图)。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
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星为二级行星
是古代史吗?
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西方的:只找到公元前
大事年表(一)公元前4000--公元1351年
公元前4000~前3000年
·古代埃及、西南亚、南欧、中欧和中国等地先后开始用矿石炼铜
公元前3760年
·古代犹太人日历的首年
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陶轮制陶和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字
·古代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
·古代埃及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
公元前3372年
·古代南美玛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公元前3100年
·古代埃及上埃及统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统一国家。埃及早王朝时期开始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铜镜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
公元前3000~前2300年
·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君主专制确立,大规模兴建金字塔
约公元前27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史诗
公元前26世纪
·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落成
约公元前2500年
·古埃及出现玻璃球
·古代苏美尔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
·古代苏美尔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
·欧洲出现编织机
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西亚古亚述时期
公元前25~前23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明在陶片上刻划地图,为已知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378~前2371年
·古代苏美尔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在位,进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公元前2371~前2154年
·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国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向君主专制过渡
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出现城市文化,国家形成。已使用文字,使用陶轮制陶
约
公元前2181~前2040年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统一王国瓦解,贫民奴隶大起义
约公元前2113~前2096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2040~前1786年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开发法雍湖地区,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约公元前2017~前1595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
·爱琴海地区迈锡尼文明出现
·古代埃及出现图书馆
·古代埃及人已制作木乃伊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古希腊出现线形文字,青铜器广泛使用
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君主专制确立,制定《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古代埃及第二中间期。贫民奴隶再次大起义,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前1680~前1567)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出现农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为已知最早的农人历书
约公元前17~前14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1567~前1085年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出现脚踏风箱,为冶金鼓风装置
约公元前1500年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24个字母符号
·古代埃及小说《锡诺赫的故事》问世,为已知最古老的小说
·古巴比伦人创造了发达的数学和天文学
·古代埃及人已知用绳结三角和毕达哥拉斯数字构成直角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避孕物
·马开始用于车辆运输
·英国索尔兹伯里和威尔特地区建造史前巨石群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水银
公元前1500~前1000年
·古代印度早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萌芽
公元前14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水钟
公元前1379~前1362年
·古代埃及实施埃赫那吞改革
约公元前1300年
·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有日晷
公元前14~前12世纪
·古代西亚赫梯帝国时期
公元前14世纪中叶~前11世纪末
2 世界大事年表
·古代西亚古亚述帝国时期
公元前11~前9世纪
·古希腊荷马时代
公元前1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测量水流量的速度表
·古代埃及和印度出现麻风病
公元前1000~前600年
·古印度后吠陀时期。雅利安人国家形成,婆罗门教流传
公元前10世纪~前612年
·古代西亚新亚述帝国时期。铁器出现并广泛应用
约公元前10~前5世纪
·古代印度最早的哲学著作、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形成
公元前9世纪末
·古希腊斯巴达国家形成
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形成,传为荷马所作
·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羊皮制成的书籍,称“羊皮书卷”
·亚美尼亚地区创建坎儿井
公元前776年
·古希腊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亚召开
公元前700~前600年
·古代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为有肥皂之始
公元前8~前6世纪
·古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626~前539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624~前5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世,创立米利都学派
约公元前621年
·古雅典颁布《德拉古法典》
公元前610~前546年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在世。撰写了古希腊首部哲学著作《论自然》
约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发现日食和月食重复出现的沙罗周期
·巴比伦、尼尼微、耶路撒冷和罗马出现石砌下水道系统
公元前604~前561年
·古代两河流域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修建空中花园,灭犹太国,将犹太人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94年
·古希腊雅典执政官梭伦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布《阿提卡法典》
约公元前585年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发现摩擦起电现象
约公元前580~前500年
·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世,创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数和谐说和
灵魂轮回说
约公元前563~前483年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建立了完整的佛教教义学说
公元前558~前330年
·古代西亚波斯帝国时期
约公元前540~前470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世,提出自发辩证法思想
约公元前540~前468年
·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在世,建立了完整耆那教教义学说
约公元前525~前456年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世。传世之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等
约公元前509年
·古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时代开始
约公元前500~前449年
·希波战争,古希腊城邦反抗波斯帝国侵略
约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活动时期。后人编写《伊索寓言》传世
公元前6~前5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尼根据陆地海生动物贝壳,提出海陆变迁说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时期。雅典出现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约公元前6~前2世纪
·古代印度顺世论派哲学形成
约公元前496~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世。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作传世
公元前485~前425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世,首创《希波战争史》(亦称《历史》),为西方史学开山之作
约公元前485~前406年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世。有《美狄亚》、《特洛亚妇女》传世
公元前469~前399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世,创立目的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提出“助产术”辩证法认识论
约公元前460~前401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世,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世,提出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学说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像说”
公元前460~前370年
·古希腊科学家希波克拉底等人建立希腊医学并提出健康与病态理论
约公元前451~前450年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432年
·古希腊建成帕提农神庙,由雕刻家菲迪亚斯装饰设计
公元前431~前404年
3 世界大事年表
·发生伯罗奔尼撒战争
约公元前431~约前352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世著《长征记》,为古代有价值的历史军事之作
公元前427~前348/347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世,创立“学园派”,建立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约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建成雅典古城
公元前384~前322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世,创立逍遥学派,建立“实体论”哲学体系,首开逻辑学、伦理学、政
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研究
公元前370年
·古希腊欧多克索斯创立比例论
公元前341~前270年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世,创立伊壁鸠鲁学派,提出“原子自动偏斜运动”学说以及《社会契约
论》的萌芽思想
公元前334~前324年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波斯、中亚和印度,行程万里,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远
征
公元前330~前275年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世,著《几何原本》,为古希腊数学几何学的最高成就
约公元前323~前187年
·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时期
公元前312~前64年
·中西亚塞琉西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310~前230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阿利斯塔克在世,首创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的“太阳中心说”
公元前305~前30年
·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
公元前4世纪~公元3、4世纪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形成
公元前4、前3世纪~公元2世纪
·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形成
公元前287~前212年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世,著《论量圆》,为古希腊数学的顶峰
约公元前284~前204年
·古罗马诗人李维在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促进拉丁文形成和发展
约公元前280年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港口建成法罗斯灯塔,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约公元前269~前232年
·古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进入鼎盛阶段
公元前264~前24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
公元前247~公元226年
·伊朗帕提亚帝国时期
公元前234~前149年
·罗马共和时期农学家加图在世,著《农业志》,为现存最早的罗马农书
公元前218~前201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发生,罗马称霸西部地中海
公元前215~前204年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公元前200~前197年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生
公元前3世纪
·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建成规模巨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当时外国图书收藏抄写中心
·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阿育王狮子柱头建成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
公元前194~前108年
·卫满朝鲜时期
约公元前190~前125年
·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喜帕恰斯在世,创立地球中心学说
公元前171~前168年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罗马征服马其顿
公元前149~前146年
·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罗马军队毁迦太基城,征服迦太基
公元前133~前121年
·古罗马格拉古兄弟改革实施
公元前107年
·古罗马军事统帅G马略开始军事改革
公元前106~前43年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MT西塞罗在世,最先系统提出自然法学说,建立了折衷主义哲学体系
公元前2世纪
·古希腊人建成宙斯祭坛
·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完成大理石圆雕阿佛洛狄忒,为古希腊时期的雕刻代表
·古印度开凿阿旃陀石窟
公元前2世纪末~前1世纪
·古罗马形成独立的图书誊抄行业,出现专门销售书籍的商贩和店铺
约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古印度《摩奴法典》陆续编成
约公元前99~前55年
·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在世,系统阐述和发展了古希腊原子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
公元前73~前71年
·古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70~19年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世,代表诗作有《伊尼德》、《牧歌集》等
公元前65~前8年
·古罗马诗人、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在世,主要作品有《颂歌》、《讽刺集》、《诗艺》等
慢慢看吧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苍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右图),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左图)。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
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星为二级行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