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而行 为所当为 心之所向 无问西东
—约瑟夫·里吉尔《生活黑客》序言
自从2009年学习黄庭禅以来,老何有缘认识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修行者:有放弃了自己全部生意而专心从事静坐禅修和教育推广的F先生;有全职从事医院临终关怀的佛教徒M**;也有一位以前是严重的失眠患者,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为一个能够帮助许多失眠患者走出失眠困境的优秀催眠老师L先生;最近,老何与一位药厂的朋友Y先生相遇,Y先生放弃了大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到远离大城市的温泉小镇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每天坚持游泳4000-5000米(包括冬泳),同时坚持各种健身运动、静坐和健康饮食,这位以前瘦小多病,现在年近七旬的Y先生居然变成了一个身体健硕、精神充沛,令人刮目相看的运动达人。他们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而且一定是不为名,不为利),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全心全意,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不断前行!
周国平老师曾说过: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顺应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最近,老何在逻辑思维启发俱乐部学习了万维钢老师给约瑟夫·里吉尔《生活黑客》的序言,觉得很受启发,非常值得向各位有兴趣学习修行的朋友推荐,值得认真学习和思考!
生活黑客—-现代修行者
约瑟夫·里吉尔《生活黑客》序言
前天我们首发了一本新书《生活黑客》。这本书最早是通过万维钢老师的得到App课程《精英日课》的解读,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并且受到了我们得到用户的欢迎。
那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本书的中文版终于面世了。我们请万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推荐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咱们第三季解读过的《生活黑客》中文版在得到首发了。万维钢老师给这本书的中文版写了序言,今天这一讲就是这篇序言的全文。
有一次跟我一个几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在费城逛中国超市,我想买点好吃的带走。他给我推荐了几个东西,突然问我,你抵制日货吗?
我说我不抵制。他说那你可以买这个,这个很好吃。
我同学真是个优秀的现代人。我对日货没有强烈立场,我同学也不抵制日货,但是他尊重抵制日货的人。这就好比说你可能不信教也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是你会照顾一下别人的宗教信仰和饮食取向。这种照顾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和平共处的生存智慧,因为现代社会中,有某种“讲究”的人,正在变多。
中国可能还不明显。你在美国会很容易遇到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或者是热忱的环保主义者,或者是强硬的特朗普反对者,或者是高调的冥想修行者。我私下觉得这挺好的,这样的社会更有意思,而且我认为那些有讲究的人活得更认真。他们不是小打小闹偶尔为之,而是像古代那些修炼者一样,是在系统化地生活。
约瑟夫·里吉尔这本《生活黑客》描写的也是这样一群“讲究人”,他们是坚决的自我完善者。
你肯定也会经常看一些什么“生活小窍门”的视频,读一点励志的书,上网查询各种“怎么办”。这些都很好,特别是现在有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的确有效。《生活黑客》这本书里列举了各种被认为有效的办法。
你可以用“要事优先”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用提升意愿的方法管住自己不浪费时间,可以用量化自我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健康,可以用精要主义的方法摆脱对物质的执着,可以用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方法优化浪漫关系,可以用斯多葛哲学的方法建立一套情绪准则。
但如果你只把这些方法当做解决问题的实用手段,每次用到才想到或者想到才用到,还停留在追问到底有用没用、有多大用、怎么才有用那个层次上,你跟生活黑客相比就落了下乘。
研究生上专业课会问导师那个知识对科研有多大用处吗?运动员练基本功会要求那个动作立即见效吗?所有的道士都明知道“成仙”是虚无缥缈的传说,那他们为什么还要那么认真地修炼呢?
以我之见,生活黑客区别于普通的问题解决者的关键在于,他们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有没有用,而是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他们就好像修仙小说里的那些道士一样,时刻都在自己审视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套严格的原则和纪律系统,一心想要通过执行这个系统而实现自我的升级。
这个升级不是升官、升学、升职那种东西 —— 那些只是副产品 —— 而是个人的效能、健康、意志品质之类内在素质的提升。他们关注的不是某一件事能不能做好,而是自己这个人,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
当你遇到一位持戒甚严的僧人或者道士的时候,哪怕你并不认同他的信仰,你也会对他肃然起敬。生活黑客让人尊敬的不是他们有多厉害,也不是他们的方法有多高级,而是他们那个自我完善的精神。
自我完善这个精神古已有之。雅典哲学、印度佛教、中国的道教和儒家,从来都不是说大家探讨一下理论就行,都是要身体力行,要超凡入圣。孟子善于“养吾浩然之气”,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个小本本给自己记道德账,曾国藩每天必须静坐、必须读史书、必须写日记,他们可以说也是生活黑客。
现代生活黑客都是什么人呢?里吉尔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像一个人类学家一样对生活黑客的分类流派、历史传承、思想脉络和行为习惯做了全面描述。我们会从中发现现代生活黑客跟古代的修炼者至少有三点不同,而这正是他们的优势。
第一,生活黑客的目标更实际。
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一个“神人”的概念,认为未来会有 基因改造 + 人机合一 的新人类出现;现在脑机接口的确是个热门话题,埃隆·马斯克等人可能很快就会把它产品化。这跟古人修炼是想要成仙殊途同归。但是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生活黑客并没有“成为超人”那么极端的追求。
他们只是想比普通人强一点 —— 或者更严格地说,他们想要超越的只是平庸的自己。生活黑客不是深山里的隐士,他们属于里吉尔说的“创新阶层”,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他们从事的是工程师、教育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这样需要发挥创造力的职业,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需要独立的思考判断。
如果你很自由,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发展一些什么美食、旅游之类的业余爱好去享受生活,而生活黑客选择的是提升自我。没人规定他们做多少的时候,他们想要做更多。
第二,生活黑客注重现代技术。
生活黑客之所以叫黑客,就是因为他们善于最新技术去破解生活。他们率先使用新出的可穿戴设备,他们用智能手机做时间管理,他们可以把寻找约会对象和预定约会时间这样的“生活琐事”通过互联网外包给几个菲律宾人,他们乐于尝试用一种营养配方蛋白粉彻底取代一日三餐。
而且生活黑客还很有实验精神。既然人体如此复杂,像营养学这种事儿连医生也说不准,生活黑客干脆就拿自己做实验。“量化自我”运动已经兴起多年,最近随着智能手表和智能戒指的普及会变得更加流行。生活黑客会详细监测比如说自己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长短,期待能定制一个最优化的睡眠方案。
第三,生活黑客非常爱分享。
古代要是哪个门派有点什么高级功夫一定得藏着掖着,而现代的生活黑客不但完全不介意、而且是非常积极地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注意力和意志力 —— 生活黑客发现别人的注意力能帮助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他们会在社交网站公开工作方法和工作计划,有的甚至二十四小时直播自己的一举一动,欢迎网友监督。
而如果你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粉丝,分享就成了一件正经事。生活黑客中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人物。
富兰克林和曾国藩这些人有时候也爱给人讲点人生的经验,但是现在的蒂姆·费里斯、凯文·凯利等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分享人生经验作为了自己的正式工作。他们非常乐意率先尝试新事物、发明新名词,到处讲解和鼓吹,享受“人生导师”的感觉。生活黑客的思想市场现在是百家争鸣十分热闹。
而因为这些导师们非常理解“共赢”的道理,他们一向都是互相推荐和吹捧,从来没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行为。生活黑客导师市场一点都不像以前相声演员那种互相倾轧的底层江湖,而是一个特别注重公司品牌形象的文化产业。
但是生活黑客并不能完全摆脱古代修炼者的宿命:修炼有个走火入魔的风险。
严肃学者著作和人生导师鸡汤励志书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后者只提供正能量:这有个方法,我用了有效,乔布斯马斯克芒格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你也可以!你要是做不到,那就是你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你不配成功。而严肃学者会告诉你什么方法都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运气,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副作用,人生其实是一系列矛盾的选择。
里吉尔是个严肃学者。《生活黑客》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方法和研究,但它并不是鼓动你成为一个生活黑客。选择有条件,美德有近敌,方法有风险,优异有代价。
里吉尔每讲一种破解生活的方法都提供了相关的反思。你能选择把琐事外包给别人,那是因为你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极简主义的生活风格就好像苹果的产品一样……贵,而且因为更不愿意妥协,反而是一种执着。营养学的确不是一门成熟的科学,但是拿自己身体测试极端的养生法应该不是个好主意。用心理学和经济学“经营”出来的浪漫关系,还是浪漫关系吗?
跟所有的修炼者一样,生活黑客的“优化”要是走到岔路上去了,就会成为“黑化”。
不过话说回来,也跟所有的修炼者一样,生活黑客追求的其实不是“真有效”,而是意义。
戴维·布鲁克斯在《第二座山》这本书中讲,理想人生应该有一个“commitment”,大约可以翻译成“誓约”。誓约是单方面的,只讲对自己的约束而不计外部世界给多少回报。你做这件事儿不是因为这件事儿本身怎么样,而是因为通过这个行为,你的选择从此有了方向,你的人生有了意义,你对自身有了掌控感,你获得了自我认同。
我看这也是一个悖论。有誓约的人可能到头来只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但是没有誓约的人更可能走不远。生活黑客崇尚科学,然而只要是个修炼系统,信仰就一定比科学重要。既然人生反正也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就应该给那些舍得在一个领域投入自我的人一点敬意。
有条件成为一个生活黑客的确已经是一种幸运,毕竟是多了一次机会。成为生活黑客不需要学历证明、没有硬性的天赋要求、不设门槛,而且多数项目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所以我比里吉尔稍微积极一点。我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生活黑客,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已的一派功法,而且真把它当回事儿。可能下面这样的场景会越来越常见 ——
“你相信地中海饮食吗?这里有很多蔬菜和水果,还有低脂牛奶。”
“谢谢,我自己测试过了,地中海饮食不适合我。我一会儿有个会议,现在要多吃点蛋白质,再来点糖,我需要脑力!”
“你能给我 30 秒吗?我想给你一个电梯演讲,有个新设想。”
“没事儿你慢慢讲,算上反馈我给你 8 分钟!我正在练习注意力。”
……
生活黑客也许是在瞎折腾,但是这个人人争先、借助一切现代化手段努力自我实现的劲头真是好。
对于以后该怎么走,你现在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认知决定你能走多远。所以永远要做的事情,不管你是25岁,还是35岁、45岁,都要持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不断从一个井底之蛙变成一个更大的井里的蛙,而不能变成温水煮青蛙。
1、永远从本质下手。努力发掘变动的现象下面不变的本质。不断问自己,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生物进化的本质是DNA的分离与重组,DNA的演化才是那个背后的东西。只有抓住本质,才能触类旁通。
2、持续发展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简单说,就是思维思维过程,或是对思维的思维。元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可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习得,还可以通过刻意训练长期持续发展,训练的方法包括打坐(或者叫冥想、禅修、内观、正念),不断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包括全神贯注,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某个兴趣而进入全神贯注状态,从而进入“心流”状态;包括反思,不断回头重新去看过去的发生。
3、与高手过招。与其请高手指路,不如与高手下棋。这个高手可以活在今天,也可以活在过去,查理芒格称后者为“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这个高手可能就在你身边,也可能是互联网上的某个专家,互联网提供了你向高手过招的机会和渠道,你可以近距离请教,也可以研读他们的文章或者作品。
4、透过他人的视角来看世界。比如,透过尤瓦尔·赫拉利去看“人类简史”,透过查理·芒格去看投资,透过稻盛和夫去看经营哲学,一定有某个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借助更多人的视角。记住牛顿的话: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5、逆向思维。一般人会思考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查理·芒格却不这么想,他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过上与幸福无缘的生活?
6、接触一门自己很少接触的学科。比如生物学,比如物理学,比如哲学,比如数学。万维钢说,如果一个“文科生”懂得科学方法,他就不再是被人嘲笑的文科生了。
在内心某个角落,我们有一种无助感,我们从根本上对真正改变生活,改变自我,感到无力,这种内心的无力感促使我们用奋力拼搏和挣扎去加以弥补,以获得某种程度的力量感和控制感。
我们觉得内心缺失了某些东西,因此变得紧张,焦虑和有压力,不断地想去填补那个空洞,想去操纵外部世界,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可结果往往是浑浑噩噩不知自己干的什么,我们或者拖延不去行动,或者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总是感觉自己心里没底······
若是想脱离这种状态,若是想让自己的生活从根上改变,那就开始冥想吧!
01·冥想的好处
我知道你看到这个词之后心里在想什么,我当初也是这样,觉得惊诧、不可思议,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冥想、打坐、禅修等似乎都是那些与世无争的人做的事。
但我建议你认真对待一下这件事,因为它会扎扎实实地影响你的生存质量与竞争力。
稍微了解一下,你便会知道很多顶尖人物都在运用这一工具,比如比尔·盖茨、尤瓦尔·赫拉利,阿诺德·施瓦辛格, 乔布斯等等,可以说,冥想就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
乔布斯 这样描述冥想:在印度的村庄待了七个月后再回到美国,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
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你的灵感就会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
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你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人类成长的修行,你必须不断练习。
(1)科学研究表明,通过练习冥想,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大脑结构,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我们平时学习各种技能,比如钢琴、游泳、体操等,都会提高相关脑区的神经元密度,促进脑细胞之间的信号沟通,但是这些练习一旦停止,神经元就会开始减少,而冥想带来的改变是持久的。
在通常的冥想过程中,我们仅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如果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
换句话说,你的大脑可以随时为你所用。现在,你终于知道这个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与学习毫无关联的活动,是如何使一个人变聪明了吧?
(2)冥想还可以防止焦虑、压力和悲哀等普通情绪进一步恶化为长期性的痛苦和疲惫——乃至严重到临床抑郁症。
我们的身体是可以记住情绪的。
80%左右的迷走神经纤维(连接大脑和内脏)都是传入神经,也就是说,这些神经纤维从身体各部分往大脑传送信号。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呼吸、吟唱、步行来训练我们的神经系统,这个原理在一些文明古国(例如印度)以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训练中都有使用。然而,我们的主流文化将之怀疑地视为“另类”。
科学实验证明,对于那些服药或其他治疗方式无法缓解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为期10周的冥想训练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症状。
(3)练习冥想还会帮助我们深度放松身体,这就有助于减轻对物质(如食物、酒、毒品或香烟)上瘾相关的压力,还极其有助于睡眠。
对于有不良习惯的人来说,坚持冥想,会彻底改变他们的习惯和生活。
很多生活习惯不规律、有伤害自己倾向、有瘾头的人,通过冥想与静坐,可以很好的改变内在的需求,改变身心习惯。
(4)学习冥想可以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深层次的个人成长历程。
开始冥想,时常练习,你就能渐渐走出情绪困境,成为一个凡事心气平和、稳若泰山的人。
02·什么是冥想
细细想一下你日常的生活,是不是当我们处于恐惧,不安,焦虑,抑郁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遇到那些使我们的负面情绪加重的事情;
如果我们处于轻松快乐的心境中,那我们就会想到更多的愉悦和满足,我们就会想到与之相应的处境和人。
因此有意识的想象我们想要的事物,有助于使之呈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在你的脑海里的一个想法或思想就是一种能量,它会在物质层面上吸引和创造相应的形式,如果你一直想的是疾病,你可能会真的得病,如果你一直想的是美,你也更容易发现美。
在我们内心一些无意识的想法和 情感 也是遵循同样的原则。思想本就是一种能量形式。
冥想是运用想象创造你所需要的生活的一项技术。
换言之,冥想就是想象美好。可以是一种感觉,也可以是一种视觉画面亦可以是一种听觉
想象是创造一个念想,一种利用自身大脑潜力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一种感悟能力,在冥想中运用想象去创造你想要呈现出来的某个念想和对事物的 情感 ,持续专注一个念想或 情感 ,直到它成为客观现实,也就是说,直到你真正成就了自己所梦想的事物。
你的目标可以是任何层面的,物质的· 情感 的·精神的,或灵性的。
你可以想象自己有了一个新家,
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拥有了一份心满意足的 情感 关系,
变得宁静与深沉或者记忆和学习能力有了提高,
你也可以冥想自己轻松地处理问题,
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发光体,充满了生命的能量,你可以在任何层面上操作都会有结果。
方式不唯一,你会找到某些对你特别有效的想象和技巧。
比如说你对当前的工作处境不太满意,假如你感到这份工作基本上是对路的,但是有些情况需要改善,你可以尝试想象,你所渴望的改善情况,假如没有效果,或者宁愿找一份新的工作,那就专注于想象,你所渴望的工作场景。
对,重要的一点,你必须专注和持续。刚开始无法专注,也没关系。多练几次就好了。
没有接触过冥想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这很正常,因为这对你来说是新事物,就看你愿不愿意克服自己内心那固执的偏见尝试新事物了。
假如你之前从未看到过灿烂的鲜花,或辉煌的落日,当有人向你描述这个情景,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但是一旦你见识了一些这样的情景,并逐渐了解其背后的基本法则,你就会明白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那么这些情景,对你而言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不再带有神秘和怀疑,冥想同样如此。
一开始的我们由于受到常识和教育的局限,或许认为冥想显得神奇或者不可思议,但是一旦我们掌握和实践,它所涉及到的观念和思想,就变得自然而然了,一旦你这样做了,冥想,就像你在你生活中变戏法一样,没错,你的确在变戏法。
当然,把它看成一种健脑操(事实上它就是),就像我们通过举哑铃锻炼自己的手臂肌肉一样,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了。只是这种锻炼并不像肌肉锻炼那样直观,所以很多人并不相信,也不愿意去做。
冥想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自身的力量,相信我们自身的力量就足够。
唯一所需要的是你想丰富自己知识和体验的愿望,以及一个开放的乐于以正面心态尝试新事物的心胸。
注意这不是反科学的,冥想的好处早已经得到了前沿脑科学的证明。
03·冥想该怎么做
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们得先知道这些:
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恐惧和无意识的信念,我们遇事犹豫不定举步维艰,可一旦我们看清了自己对这些事的态度,恐惧和无意识的负面情绪就会在冥想的过程中,自行消失,从而留出时间和空间让我们有机会投入到快乐,轻松,平静的生活状态中。
(1)我们必须放松下来,停止挣扎,不再那样拼尽全力,停止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操控别人。
也就是说停止去做那么多事情,留一点时间,让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单纯地与自己相处。
先停一会后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什么事也没有,事实上这种感觉是很好接受的,接受世界本来的样子,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在此时此地,世界和我就是这个样子。
佛教中的放下执着就是这个意思,基督教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观念,这是一种让人如释重负的自由体验,在自我觉醒的所有道路上都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的体验。留一点时间与自己安静相处。
一旦你开始越来越经常地拥有这些体验,你就打开了通向更高自我的大门,并且一股巨大的创造性能量迟早会在你的身上流淌,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创造整个生活,创造着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经验,开始慢慢地对事物产生兴趣,你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更美妙的体验。
接受那种感觉,接受不代表顺从,就只是它就是那个样子而已, 就如同石头就是石头的样子, 水就是水的样子,焦虑就是焦虑的样子。
(3)尽量去选择那些对你有吸引力的方法,能让你持续下去的方法,例如在某一状况下你想要练习,但发现自己无法重复,或者你觉得肯定无济于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一下跟自己的内心向导做接触和沟通,或者暂时放一放先专注于呼吸或者自我肯定。
如果感觉在逼迫压制自己,或者处于紧张之中,那就不要做。
如果觉得自己从中受益,具有放松和开放的感觉,从中获得灵感,你生活更有滋味,那就选它来做。
比如你通过想象美好来冥想的时候,觉得有点难,有抵触感,那你可以运用自我肯定法或者感受你的感觉就行。
(4)假如你的冥想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不要泄气,记住我们大部分人都背负着多年的负面思想,改变这些终身的习惯,需要时间,所以耐心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我们很多人内心都有一些潜在的情绪和态度阻止我们进入更有意识的世界。
幸运的是冥想天生具有强大的威力,甚至只需五分钟的有意识明显就可以抵消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的负面模式,我们只需要每天坚持几分钟,即可。
心怀今日,加上对冥想过程的全面了解与坚持,你一定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创造许多奇迹。
—冥想的具体步骤:
常用的几种冥想方法:
一,循循渐进冥想法
(1)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闭上眼睛,随着呼吸想象身体从头到脚各个部位依次放松下来
(2)感受周围环境,试着去听周围的声音
(3)感受自身感觉,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
(4)集中精力专注于呼吸
(5)一呼一吸之间想象自己的目标或者愿景,比如你想要专注,你就可以吸气时心中默念专~,呼气时默念注~
开始时不用刻意要求自己冥想多长时间,一分钟,五分钟,二十分钟都行,一个小时也行。
二,一分钟冥想法
(1)端坐在一把直背靠椅上,如果可以的话,后背稍稍远离座椅靠背,让脊柱处于自行支撑状态。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眼闭合或俯视。
不久,你的注意力可能开始游走。此时,将注意力轻轻拉回呼吸动作上,请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苛——意识到注意力分散后,只须将其重新引导回来,无须责备自己,这是冥想的关键。
(3)最后,你的脑海可能平静得如一潭静水——当然,也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即使达到了绝对安静的状态,这种感觉也有可能极为短暂。如果你觉得愤怒或烦躁,也要明白这种情绪同样非常短暂。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要顺其自然。
一分钟以后,睁开双眼,重新环顾室内景象。
这种冥想过程包括全神贯注于气体吸入和呼出身体的动作。
你开始认识到,思绪是自生自灭的;你和你的思绪不是一回事。当思绪凭空进入你的脑海,你可以观察它们,当它们如肥皂泡般破灭,你可以观察它们的消失过程。
你开始深刻认识到,思想和 情感 (包括负面的思想和 情感 )都是短暂的。它们来了又走,你有权选择是否根据它们采取行动。
三,目标冥想法
(1)设定目标
选定某个你想要拥有的事物作为目标,它可以是任何事物一份工作一座房子,一个关系等等也可以是一个美好的身体状况。
一开始的时候,选的那些你比较容易相信的,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样你就无需去处理那些来自你自身的负面抗拒因素
同时也可以在学习冥想的时候,强化你成功的信心,到后来当有了更多的时间,经验的时候,也能选择那些相对困难,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作为冥想目标。
想象自己的目标,是想象自己,不是要求别人。
在事业工作方面要与现实结合,你想象的是你的目标,而不是现在你已经获得,想象有助于你去行动来获得你想要的,但它不是你拖延的理由,因为你要行动。
(2)创造一个清晰的想法或画面。
或者创造你所能设想的对某个对象或情境的感受。
应当以现在时态去设想,就像她早就以你喜欢的方式存在着,想象你正身处那个你想要的环境中,尽可能将更多的细节展现在其中。
设想一下某样你喜欢的事物,在这个练习中,你只需选择某样简单的你可以在想象中轻松获取的事物。
它可以是一个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你想要发生的事情,一个你想要身在其中的场景,或者,某个你想要在生活中加以改善的环境。
找一个不会被打搅的安静处所,只要感觉舒适,坐着或躺着都可以,然后完全的放松自己的身体从脚趾开始一直往上到头顶。
想着你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放松下来,让所有的紧张都从体内释放出去,运用腹式呼吸深长而缓慢地呼吸,一次放松的体验就加深一次感悟。
当你感到自己进入深度放松的时候,开始想象那个你想要的事物,如果它是一个物件,那就想象你跟它在一起,使用它,享受它,并将它展示给朋友看。
如果它是一个场景或世界,那就想象你就在其中,每件事都如你想要的那样,你可以想象人们在讲些什么,或者想象任何更真实,更生动的细节,你可以花上相对较短,或几分钟的时间去想象一下,随便你花多少时间,只要你觉得合适就行。
你可以从中找到乐趣,这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体验,就像孩子在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做着白日梦一样。
如果期间有疑惑,或矛盾的念头出现,不要去赶,也不要去阻止,否则会给予它们力量,只需任它们流经你的意识,接纳它们,然后回到你的意象中去。
只要你觉得乐在其中,你就可以进入到这一过程,五分钟半个小时都可以,每天重复做或者尽可能经常做。
现在你已经知道这个方法,明显相当简单,但是很少有人能一直这样做,所以这个方法也不为人知。
无论是在静坐期间还是在一天之中,你碰巧无意中想到这件事,你都可以将你的想法或画面经常地带入脑海。坚定地专注于它,但心态要放松放松,不要让自己感觉很费劲,或者在其中投入过多戾气,这于事无补。
在你专注于目标的时候,以积极和鼓励的方式看待它对自己传递的强烈的正面信息,它存在着,同时请把心中可能存在的疑虑和不信任,暂时抛在一边,至少在那一刻,别去想,同时,练习去感受你所渴望的事物是真事儿,可能的。
不断持续这一流程,直到达成目标,或者失去了目标,目标在实现之前经常会发生改变,这是人类变化与成长过程中最自然不过的一部分,因此,不要在失去热情之后再尝试,如果你失去了兴趣,那很可能意味着,到了该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时候了。
(3)肯定陈述
在冥想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渐渐用更为正面的想法和观念取代那些沉浮破败或负面的内心杂念,这是一个效果很强的技巧,它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转化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待,从而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
肯定陈述可以默念,也可以大声说出来,也可以写下来,甚至也可以唱诵。即便是每天做十分钟肯定练习,也可以改变你的习惯。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习惯性的重复负面思想模式和态度,那么对自己说一些肯定的话,连续说几遍连续说几天试试。
比如 “一切早已在我内心,智慧来自我心,我本人完整而全面,我喜欢和欣赏,真实的自己,我将所有的 情感 都接纳为自己的一部分,我喜欢,去爱和被爱,我越多爱自己,就给别人越多爱,此时,我将充满爱意,将令人满足的 情感 关系,吸引到生活当中来。
关于自我肯定这里还有一些重要的事项,你需要记住
第一条始终立足当下,而不是把未来做肯定陈述,倡导你所向往之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想它已然存在。
第二条始终尽你所能,用最为正面的方式做,肯定陈述肯定你想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
一般而言肯定陈述越简短,越有效。
始终选择让你感觉完全对路的肯定,因为对某个人有用的肯定,对另一个人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一个肯定必须是正面的,并具有扩张感,释放感,起到心理支持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就去另找一个或者尝试修改一下词语,直到它令你满意。
当然一开始运用肯定陈述的时候你可能会有情绪上的抵触,尤其是在面对一个真正有效并将引发意识改变的肯定陈述的时候,因为我们天生害怕改变和成长。
始终记得你在创造崭新的事物,而不是在修补或改变已经存在的事物。
(4)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这并不是自我欺骗,如果你了解催眠技术的话,你就会发现催眠与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利用人类心底的能量和潜意识的潜力的一项技术。
肯定陈述可以单独做,也可以跟冥想结合起来做,将肯定法纳入冥想会起到很大作用。
04·冥想的阻碍
一个人阻碍自己运用冥想的原因,通常是害怕面对向内看到心中未被认可的感受和 情感 。
事实真相是,我们内心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我们,正因为我们害怕去体验自己的 情感 ,我们才会陷入困境,而无法动弹。
我们的恐惧来自那些我们不愿去面对的事情,一旦我们愿意深入细致地去审查这一恐惧的源头,它就失去了对你的制约力。
也就是说,你将它看清,它便会消失。
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遭遇过很多痛苦和创伤,我们实在难以应付,找一个好的咨询师或治疗师是非常管用的方法,他们会帮助我们去接受和表达自己的 情感 。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学着接受和表达自己的 情感 。
05·冥想的时段
在晚上睡觉之前和早上起床之后做冥想,尤其有作用,因为在这样的时段中身心都处于深度放松和开放的状态。
如果可以在午间做一个短时间的静坐和冥想这会帮助你放松下来,变得焕然一新,保证你一整天都身心舒畅。
具体时间不定,一分钟到几个小时都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持续进行下去。
06·冥想最重要的事
记得要经常运用冥想使之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建议你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和晚上睡觉之前花大约15分钟时间做冥想这些都是效果最好的时间段。
如果你能安排出时间中午也可以做,每次都以深度放松来开始静坐,随后才做想象和肯定,这是我常用的方法。
当然,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冥想很神奇,神奇到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但只要尝试一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变好了。
生活中到处需要我们作出决策,小到早餐吃什么、上班穿什么,大到买什么房子、在哪里生活。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大到决定你的人生走向,小到影响你一天的心情。荷兰阿姆斯特丹德伊森贝赫金融学院全球化专业著名的美女教授诺瑞纳赫兹这本关于决策的书籍给我们提供给了帮助。
本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 、大脑思维陷阱对决策的干扰
网络每天都会提供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大脑,对我们的决策造成影响。导致我们 无法集中注意力以及容易情绪失控 。
比如,很多人都习惯于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习惯于几分钟就会看看手机微信,习惯于边浏览网页边打电话,好像得了信息成瘾症。
对付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很多,在本书中作者建议“不要打开信息洪流的阀门”。也就是说 不要没事儿刷手机,在使用手机或者网络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对我来说:不刷手机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的(笑)。但是不能把我有用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信息冲刷上。所以我给自己规定如下:
2、关闭信息推送功能,不看任何广告、娱乐八卦信息。
3、用阅读、写作学习课程以及有意义的娱乐活动充实自己,让自己不“闲着”。
目前看来,效果显著:我明显感到自己说话言之有物、做事逻辑清晰、可以进行深度思考了。
对于情绪容易失控的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多吃甜食 。这个方法对于爱美喜瘦的人士是不能接受的。我的亲身体验是 加强阅读和进行冥想 。
阅读就不用说了,用理性的思想武装自己就不容易让动物性的本能占据大脑。冥想是近年来受到众多时髦人士推崇的大脑运动。它的本质是对大脑中思想的清盘整理,类似电脑的杀毒和碎片清理。在镇定情绪、整理思维方面有着奇效。
二、 利用可靠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靠信息主要有: 误导信息和虚假信息 。主要来源包括 专家误导、身边人误导以及互联网谣言 。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保持清晰头脑,不要轻信。
追问答案的来源,对未经证实的信息抱有怀疑的态度。
对得来的答案要多渠道验证,不盲目追热门话题。网络上许多热门话题的事实真相都是慢慢地显露出来甚至会反转的,比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等。
所以, 永远不要迷信权威,远离那些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人,小心知识偏见 。
三、 用数据进行决策的风险评估
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说,未来是数据统治的时代。人类的历史就是数据处理的过程。2009年谷歌公司就曾经用大数据分析成功的预测了流感的爆发。我们可以寻找数据背后的规律,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的事故。
至于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不需要学习那么复杂的大数据分析。只要在数据分析中注意条件概率。所谓 条件概率即一个事件在另一个事件已经发生时可能会发生的概率 。简单举例来说,就是天空有乌云,那么就有60%的概率会下雨。“天空有乌云”就是“下雨”的条件概率。
以“一对一授课”为例,越多家长都认为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但是他们忽略了条件概率。老师一对一教学固然让老师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但也缺少了“一对多”教学时学生间相互竞争的气氛。所以“一对一”教学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不一定比“一对多”教学效果好。
因此,在决策前我们要注意可能达成结果的前提条件。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越全面、准确,做出的决策成功概率越高。要警惕那些看上去完美的数据组合, 数据越完美越可疑。
1、《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分析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2、《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这本书解释了人们是如何被影响和说服的,探讨了心理学原理在营销、销售和社交场景中的运作方式。
3、
《情绪智商》-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这本书探讨了情绪智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提高情商的实用工具和技巧。
4、《幸福假说》- 乔纳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这本书研究了快乐和幸福的本质,探索了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
5、
《心灵的解读》-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心智的本质和功能,涵盖了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许多方面。
6、《内向者的优势》- 苏珊·凯恩(Susan Cain):这本书探讨了内向性格的价值和优势,并提供了在一个以外向为主流的社会中如何发挥个人潜力的建议。
请注意,这些是一些通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人类简史》
本书属于:历史,地理-史学理论-社会发展理论
内容简介 · · · · · ·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作者简介 · · · · · ·
尤瓦尔·赫拉利, 1976年生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文中观点
1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他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
2 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3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
4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丹尼索瓦人。
5 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跟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
6 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 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它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
7 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
8 我们还无法得知智人是在何时、由何种早期人类演化而来,但科学家多半都同意,大约10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6万年前到达亚洲,4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16万年前从西伯利亚到达美洲。
9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它的人种。那么,这些其它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另一种称为替代理论。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
10 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几个月后,从丹尼索瓦人的手指化石中取得DNA,完成定序,结果又投下了第二颗炸弹:结果证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及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11 现存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梭罗人遗迹,大约是5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那之后不久也绝迹。至于尼安德特人,是在大约3万年前退出了世界舞台。而到了12万年前,像小矮人般的弗洛里斯人也从弗洛里斯岛上永远消失。
12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
13 究竟人类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理论,也同意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然而,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人类自己,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然而,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的煞有其事。
14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即使到了今天,人类的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影响。
15 标志汽车的小狮子标志,源自德国施泰德洞穴发现的象牙制狮人雕像。
16 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意见,但已有如山铁证显示,大约15万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
17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动物。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18 学者曾经以为农业就是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但现在则认为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而不是由中东的农民传到世界各地。
19 这正是 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20 文字是采用实体符号来储存信息的方式。苏美尔文字系统结合了两种类型的符号,刻印在黏土泥板上。第一种符号代表的是数字,另一类型的符号则代表人、动物、商品、领土、日期等等。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本是无聊之极的财经文件。
21 还不到9世纪的时候,发明了另一种部分表意的文字,让储存和处理数字数据的效率一日千里,成为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文字是由10个符号组成,代表从0到9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搞错的一点在于,虽然这些符号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22 印度的种姓制度。统治者主张,种姓制度反映的是永恒的宇宙现实,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印度的宗教将洁净和不洁视为两大重要概念,也以此作为社会金字塔的根基。虔诚的印度教徒相信与不同种姓的成员接触会造成污染,而且污染的不只个人,甚至还会污染整个社会,也因此这实在是万万不可。
23 学者为了把概念讲清楚,通常把生物学上的区分称为性(sex),而文化上的区分称为性别(gender)。性区分的是男性和女性,属于客观标准,在整个历史上未曾改变。 至于性别区分的是男人和女人,所谓够男人和够女人的标准存在于主体之间,而且会不断改变。
24 认知失调。一般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但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也无以为继。书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另一个是自由与平等价值观的矛盾。
25 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26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27 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28 宗教必须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第一,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第二,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
29 泛神论、多神教、一神教、二元论宗教。真正多神论与一神论不同的观点,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因此对于人来各种世俗的欲望、担心和忧虑毫不在意。
30 目前所知的第一个一神论宗教出现于公园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那顿宣布,当时在埃及众神里一位位阶并不高的小神阿顿其实是庙宇的至尊。
31 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该教派信徒想说服犹太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个教派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来自大数的保罗,他认为宇宙的至高神有私心偏见,对人类并非漠不关心,而且他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了人类的救赎被定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事不该只有犹太人知道,而应该让全人类都了解。于是,就有必要将关于耶稣的好事传到世界各地。
32 然而,就算 一神论势力 看涨,二元论却未真正消失。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和习俗,许多我们以为是一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二元论的本质和精神。
33 另一个关键的 二元论 概念,就是 认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 诺斯替教和摩尼教认为,善神创造了精神和灵魂,而恶神创造了物质和身体。根据这种观点,人就成了善的灵魂和恶的身体之间的战场。
34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继承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
35 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 ,俗名乔达摩悉达多。根据佛教经典,释迦摩尼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是个喜马拉雅山区小国的王子,看到身边的人深深陷于苦难之中,而心生不忍。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 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36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
37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 3取得新能力。
38 长期海上航行得败血病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C。
39 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在美国西部沙漠里受训的小故事。
40 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认为是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indians,这正是美国原住民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原因。1507年,地图绘制大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出版了新版的世界地图。于是这片西班牙船队向西航行所碰上的土地,终于首次以一块独立大陆的姿态出现在地图上。既然要画,瓦尔德泽米勒就得给它取个名字,但他误以为发现美洲的人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水手Amerigo vespucci),因此为了向他致敬,这片大陆就被命名为America(美洲)。
41 西班牙入侵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科尔特斯消灭了爱之特科帝国,皮萨罗消灭了南美印加帝国。
42 亚当•斯密出版了《富国论》,亚当•斯密明确提出: 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43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 新的道德标准 : 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
44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威风八面的时候,荷兰的西印度公司也在大西洋大展身手。为了掌控哈德孙河这个重要商业通道,西印度公司在河口的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个殖民地不断遭受美国原住民威胁,英国人也多次入侵,最后在1664年落入英国手中。英国人将这个城市改名“纽约”(即新约克,约克为英国郡名)。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wall street,直译为墙街)。
45 鲨鱼如果不一直游动就会窒息。
46 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送到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地区,而每段新闻广播的开头就是大本钟报时钟声的现场直播,可以说正是自由的钟声。甚至还有些天才的德国物理学家,居然找出一套方法,只要靠着钟声只广播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判断伦敦当时的天气。对德国空军来说,这可是珍贵无比的战事情报。等到英国私密情报局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不再采用现场直播,而用一组录音来取代。
48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 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就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49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50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重要。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
51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之间是否相符。
52 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引自 全部
本人在最近在静修,暂时没有时间细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赠送《人类简史》电子版。期待能和您一起进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期待能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直前行!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无数次想改变自己,每一次都半途而废?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收效甚微?
想变得自律却始终敌不过懒惰?
如果有,那你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认知觉醒》通过两个维度教我们如何自我觉醒,自我成长。如何不再三分钟热度?如何保持极度专注,提高学习能力?如何走出迷茫和焦虑?
一方面是内观——了解我们大脑、潜意识、元认知,知道为何我们会迷茫焦虑,容易放弃,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训练“理智脑”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外观——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和行动力,推荐了五个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以及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作者曾经也和很多人一样迷茫,经常熬夜,喝到烂醉,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每天看视频打游戏打发时间,直到一场意外的发生,才开始反思、改变自己,实现飞速的成长。
他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方法都写在了这本书里,相信你看完也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找到改变自我的原动力,走出迷茫和焦虑,实现人生的蜕变。
我们想要努力提升自己却没什么效果,本质上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自己,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意志力不足,而是天性太过强大。
比如,我们明知道减肥不能吃高热量的食物,可心底深处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怂恿着你吃一点;明知道沉迷手机不好,可眼睛和手机似乎被绑在手机上一样;明知道运动和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可就是坚持不下去。
这种天性让我们始终陷在“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天性。
那到底要怎么做呢?
知道了趋难避易的天性,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去主动选择那些虽然很痛苦但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习惯了刷手机就尝试着放下看会书,习惯了躺着就尝试着走出去运动……
但在刚开始去改变的时候不要一下子给自己太多的压力,给自己设下每天阅读两小时,每天跑步十公里的目标,看上去很努力,但往往也会让我们更快放弃,会让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再次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待着。
找一个能让自己坚持的方式远比快速的改变更有意义,不妨尝试着先从打开书看一页或者跑步十分钟开始,先让自己养成习惯,慢慢地走出舒适区,避免困难区,让自己在拉伸区中练习,一点点地去突破。
你会发现,坚持一件事也没有那么难。
作者在书中写道:“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只有拥有了清晰的认知,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有着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促使你去行动。
如何拥有清晰的认知?答案就是主动开启元认知,也就是要主动反思,防止被潜意识左右。
那些优秀的人往往都有每日复盘的习惯,将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以及生活中每一个触动自己的点,进行回顾和剖析,找到问题的原因,总结规律,指导我们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复盘方法:
①回顾
原本制定了什么目标?
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
结果和目标相比如何?
②分析
找到在目标完成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哪些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总结
总结问题,针对问题给出新的行动计划。
总结经验提炼出以后可复用的方法。
④实践
用新的方法行动,验证其可行性,迭代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迷娱乐无法自拔,有时候只是想打开手机查一下资料,看到网页上显示的新闻不自觉地点进去,结果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到最后连要查什么资料也忘了;
一会打开抖音刷会视频,一会玩几局游戏,一会和朋友闲聊几句,翻一会朋友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没了。
这里忙一下,那里忙一下,但忙了一天下来,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成,生活一团糟。
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分散,偷走我们的时间,而想要高效地完成目标,专注是必不可少的。
启用灵魂伴侣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所谓的灵魂伴侣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小人,它会在我们走神或是想偷懒的时候,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来,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地方。
在你想要去玩游戏刷视频的时候,不妨停留几秒钟,让灵魂伴侣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我的目标完成了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玩游戏刷视频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是不是可以等任务完成以后再去做呢?”
多几次这样的思考,慢慢地就能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原来的目标上,去专注,去精进。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没时间去看书,去锻炼,去学习,可当我们真正闲下来,有大把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后,往往也不会花时间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就算去做了,效率也很低。
我们往往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于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但作者认为,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升自己的重要性,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要坚持阅读,要写作,要早起,要跑步……
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到了最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去逃避。
我在刚开始决定早起的时候,怎么也起不来,哪怕早上醒来了,心里也会想:“这么早起来做什么呢?好像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起来看书?写作?练瑜伽?出去跑步……”
最后纠结了好一阵,干脆继续睡了。
后来,我给自己规定好,早上起来固定做一件事:自由写作。
这是在在《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中学到的方法,作者提出:“成为作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约束你的潜意识,让它服务于你的写作。”
而要对潜意识加以利用,你就要在它异常活跃时学会写作,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早起,最好是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对自己纯粹写作能力的锻炼。
早起后不要进行任何信息的输入,不要看书,不要说话,更不要玩手机,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脑海中的想法。
做选择是一件很耗能的事情,最好提前做好规划,让目标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具化,消除行动上的模糊,才能更好地迈出脚步。
冥想不仅可以提升记忆力、专注力,还可以对抗抑郁和焦虑,有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冥想练习,人的大脑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而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聪明程度,意味着通过冥想练习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尤瓦尔·赫拉利等都有冥想的习惯。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
大脑每天都在被这些念头牵着走,注意力自然很难集中,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大脑产生念头,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式来让我们更加专注。
在冥想过程中,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
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让专注成为无意识的行为,即使不在冥想中,也能更好地专注下来。
知道很容易,行动很难,更难的是坚持不懈的行动,但,成长就是要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愿你我共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