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肖邦的作品: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6《叙事曲》霍洛维兹
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
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
9《夜曲》OP9-1 傅聪
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
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
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
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
14《喜悦》阿劳
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尔斯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
28《玛祖卡舞曲》NO1
29《玛祖卡舞曲》NO3
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
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
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
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
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
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
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
40《船歌》 拉罗查
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
42《摇篮曲》拉罗查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
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
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
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
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
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
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
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
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
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
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
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
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
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
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
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
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尔托
79《寂静的夜》科尔托
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
82《第4号夜曲》科尔托
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
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
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
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
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
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
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
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
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
108《圆舞曲“小狗”》陈萨
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et
形容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不贴切的词是恬静。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 - 1943年3月28日)是俄国钢琴家、作曲家,俄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接受了系统化的训练,并曾师从于包括尼古拉·鲁宾斯坦和柴可夫斯基在内的多位钢琴大师。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其中包括五部钢琴协奏曲。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五部《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经久不衰的代表作。而拉二、拉三则是其钢琴协奏曲中最为辉煌的史诗级作品,拉二甚至被誉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
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继承了柴可夫斯基对于旋律的理解,被称为柴可夫斯基后的又一旋律大师。拉二的旋律极尽优美而又包含深情,“灰暗又光彩,柔美而激烈”,正是对拉二动人旋律的真实写照。
此外,这部作品的魔力在于极高的完整度和极深邃的情感谱域,其情感承载力几乎是无极限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听出不同的情感和体悟,其内含感情极其宏大深刻。整部作品的风格弥散着壮阔的孤独和璀璨的悲伤,情感容量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挖掘和体味。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各部分相对独立又互相共鸣和联结,每一乐章之间存在自然的过渡和感情上的递进。这里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聆听的是许斐平的演奏版本,而第二乐章聆听的是郎朗的版本。
基东·克雷默一作:吉东·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一名小提琴家及指挥家。在当地经过早年的训练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习。1967年,他夺得比利时伊莉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开始扬名。在苏联国内期间,克雷默曾经与女小提琴家格林丹柯结婚,两人共同参加 1970年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格林丹柯获得第四名,克雷默荣膺金奖,夫妻双跃龙门,一时传为乐坛佳话。
4岁时,他在家乡随祖父及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时进入里加音乐学校,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18岁,离开老家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习琴。在莫斯科学习音乐期间,屡获重要小提琴比赛奖项,如:布鲁塞尔伊莉沙白女王大赛首奖、柴可夫斯基大赛首奖。从此展开忙碌的演奏生涯。
基东·克雷默在70年代就已崛起于国际乐坛,对诠释古典、浪漫乐曲有强烈个性,也相信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及演奏,绝不轻易妥协。90年代后,基东·克雷默积极为自己寻根,不仅促使他写了第一本书“片段的童年”,还有计划地灌录东欧音乐。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1980年EMI公司发行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克雷默的表现中规中矩,完全按照乐谱上的标记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左手十分灵巧,困难的乐段都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苏联学派严格的教学体系的训练。卡拉扬严谨庄重的态度也限制了他乖戾脾气的发作。几年后,他和伯恩斯坦录制的同一首作品就远不是这样。这两位酒神狄尼奥索斯颠狂的子嗣,在此醉态可掬。克雷默的运弓异常油滑浮动,据说这是他独家研制的"悬浮弓法",采用不常听到的奥尔写的华彩乐段更加深了新奇的感受。伯恩斯坦左呼右应,调配洒脱。这是一次痛快的合作,两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应该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但是今天听来再也不觉得兴奋,可见,新奇的试验还需要适当的场合才行。
克雷默早在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琴的时候,就热心于演奏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如施尼特克(1934-
)的作品当时在国外还少有人知。他来到西方以后,大力宣传这些作品,录制了许多精彩的唱片。他不是依靠演奏别人不再演奏的作品来寻求新奇、掩饰自己的个性不足。而是恰恰相反,越是新颖创新的作品,他演奏得越出众,个性体现得越生动。施尼特克的作品,他录有《第二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家加夫里洛夫弹奏得很精彩),从录音到演奏都令人叹服。这首乐曲的音乐语言有独创的特色。虽然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很鲜明;在技巧上,多了几分玩耍的感觉。从施尼特克写下的大量的提琴作品判断,他一定深谙弦乐器,而且对艰深的技巧表现很感兴趣。克雷默曾经录过一首施尼特克根据帕格尼尼的作品主题创作的变形曲,长达30分钟左右,各种新奇的效果,应有尽有,没有天生对这类技巧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持久耐力,根本忍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折磨。施尼特克作品风格博采众长、变幻莫测,一般人会觉得跟上他的变化很困难,而这却正合克雷默的胃口。1988年音乐会实况录下的《大协奏曲第一号》是施尼特克综合风格的一个范本。这是巴洛克气息和现代精神的幻
听什锦,把维瓦尔弟和贝尔格拧在一起,听觉上你也许感到很兴奋,思想上却不免困惑不解。这部作品以前别人有录音,但谁也比不上克雷默这么耀眼光辉。施尼特克的第二、第三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克雷默也留有录音。这些都是为勇于进取的听众准备的佳肴。
1988年4月,克雷默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大厅录下了古贝杜莉纳(1931-
)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曲》。这部写于1979年一1980年间的作品采用了巴赫《音乐的奉献》中的一个主题,运用威伯恩的管弦乐技法予以配器。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在音乐上把两位给我最深印记的作曲家结合在一起。"这部作品采用十二音列技法写成,内容相当复杂丰富。克雷默对这类作品的悟性,在当代实为数一数二。
1990年DG公司发行的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克雷默个性与乐曲风格完美结合的范例。巴托克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921年,是献给当时巴托克单相思的恋人达隆尼的,显露出成熟的巴托克风格。第一乐章开始处的写法有点德西的影子,钢琴的织体很复杂。感情内聚热度,外呈甜美。第二乐章是巴托克式纯洁的表白,这是拒绝一切怜悯之情的清高自在。第三乐章是个狂野奔腾的乐章,充满活力与动力,是民间舞曲影响和巴托克精湛技艺的绝妙结合。
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写于1919-1921年间,是同类作品中最具独创性的奇构。雅纳切克晚年热恋一位**,这是他热切的表白、温柔的抚爱、纯洁的心迹赤裸裸的展示。感情异峰崛起,突兀其来,上然不受成规约束,变化之大、投入之深达到惊人的程度。全曲由4个独立构思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以小提琴热切期待的呐喊开端,钢琴低声部连续强奏,暗示出悲剧性的色彩。悲伤的冲动与无奈的守望交替进行。第二乐章是温馨的抚爱伴以热烈的倾诉。第三乐章像是篇黑色幽默的乡间舞曲。第四乐章是精彩的总括。粗硕的表面下掩饰着一颗受尽痛苦折磨却永不疲倦的心灵美得令人颤栗的表白。克雷默和阿格里奇这位称职的搭档在此入情入境,活化出这两位作曲家情感深处的隐秘。这是一张演绎者本人都感到十分满意的唱片。录音也十分优秀。
克雷默这样擅长现代作品,并不意味着他在古典领域就无所作为。1992年现场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色美妙绝伦,感情充沛自溢。在这么长的篇幅中,很难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纯美的声音。现在,把第一乐章处理成长河浩大的规模已成定式,克雷默一反其道,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出现,颇显精悍。第二乐章神圣的静谧感尤其出色。第三乐章以轻快、干净的发育和织体来营造跳跃的气氛,更觉生动感人。克雷默继承了胡贝尔曼演奏这部巨著的精神。他采用改编自贝多芬为钢琴创作的华彩乐段。这张唱片是继施奈德汉之后的名演。
从1985-1995年,克雷默和阿格里奇一起录下贝多芬全部10首小提琴奏鸣曲。这套唱片的录音非常好,两个演奏家的琴声十分逼真。在《A大调第二奏鸣曲》的开始,克雷默飘逸闪烁的进入,十分传神。
作为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人。一个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作品仗义直言的小提琴家,克雷默被许多评论家看成是二三十年代胡贝尔曼的当然继承人。两位小提琴家对纷纭复杂的时代都有异常敏锐的嗅觉,两人在不拘一格地处理音乐作品上同样具备惊人的胆识。克雷默在曲目的选择上比胡贝尔曼广泛得多,他不仅对新作品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而且对许多不常听说的小作品也倾注了同样的心血。从一定意义上说,克雷默是一位帮助我们跟上时代步伐的艺术家。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贝姆(Karl Bohm,1894--1981)、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
简介:
卡拉扬(Herdert von Karajan,1908--)奥地利指挥家。
生于萨尔茨堡。自幼学钢琴,曾进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他的指挥生涯先从小城乌尔姆开始,1934年考上亚 歌剧院的指挥才渐获名声。1938年被聘为柏林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
1949年起兼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1967--1969年任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人们称号了为'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他也是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人物。1967年开始主办他个的音乐节--复活节音乐周。他有惊人的指挥技巧,与乐队配合如水乳交融,通过热情洋溢、奔放豪迈的演奏,将音乐准确而强有力地传达给听众。近年来可以说正在迈向其指挥艺术的顶峰。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美国指挥家。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2年成为指挥家库塞维茨基的助手,第二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
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鑫时代,也确立了他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
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
贝姆(Karl Bohm,1894--1981)奥地利指挥家。生于格拉茨。先后在格拉茨和维也纳学音乐,1921年应聘到慕尼黑歌剧院任指挥,此后相继任达姆斯塔特的总音乐指导,汉堡、德累斯顿和维也纳等地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54年,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任指挥。多年来一直活跃于维也纳音乐周、萨尔茨堡音乐节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上。
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达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指导'的最高称号,197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1974年被选为维也纳乐友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相互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扬的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4 小泽征尔(Seiji Ozawa,1935--)日本著名指挥家。生于中国沈阳。1941年随父母回国。1951年入桐朋学园向斋藤秀雄学指挥。1959年在贝桑松国际指挥比赛、伯克郡音乐节的斋藤秀雄学指挥。
1960年初次登山指挥法国国立广播管弦乐团,接着又出色地指挥过纽约爱乐乐团,旧金山、加拿大、伦敦交响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等。1970年起任旧金山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和音乐指导,后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签订终身合同,任音乐指导兼指挥,并兼任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首度指挥,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回祖国活动。
曾两次率波士顿交响乐团来我国演出,受到好评。他的指挥热情洋溢,音乐表现意图明确。
:指挥家的基本资料二十世纪伟大指挥家系列从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指挥大师尼基什的1914年录音开始,并在同一张唱片里收录了魏因加特纳指挥的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的录音和里查斯特劳斯作为指挥家演绎他自己作品的录音。 我们将在这里听到主观灵感派的尼基什和客观原谱派的魏因加特纳在音乐处理上的巨大区别。尼基什的指挥艺术被称为是催眠术,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录音是历史上的首次贝多芬交响曲的录音。而魏因加特纳的贝多芬交响全集的录音也是历史上首次贝交全集的录音。魏因加特纳和布拉姆斯私交甚笃,他的布拉姆斯交响曲演奏被称为是最接近作曲家本意的演绎。
在19世纪,作曲家们开始创作一些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作品。因此演奏的指挥者们就必须精通于把握那些日趋复杂的总谱的内涵,精通于如何将音乐阐释得更具感染力。随着单纯打拍子的时代成为历史,新一代的指挥家涌现出来,他们发展出一种清晰有效的指挥手势,一门全新的诠释艺术。"指挥的艺术"是一套16位管弦乐队指挥大师的录音精选集。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政治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被称为文艺复兴(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约指1430年——1600年的时期)。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通常是指14世纪人们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重新发生兴趣,或是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文化繁荣运动。1393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著名学者曼纽尔·克莱索洛拉斯出使威尼斯,请求西方支援拜占庭帝国对土耳其人的战争。作为希腊古代文化的使者,他立即受到意大利人的称颂,被挽留在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古典文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占后,大批希腊学者逃往意大利。然而文艺复兴人的对古典文化的热情并非突然产生,早在中世纪后期,西塞罗、维吉尔、塞内加和亚里士多德就已是文学家,甚至大教堂寺院学校中的崇敬的对象。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对古典文化长期向往而达到的高潮。
古典著作中对人的重视,古典雕塑对人各部分比例和面貌的忠实表现,古典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这些都启发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者不接受专门研究神学和逻辑学的经院哲学,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艺术中以优美流畅的风格表现人性中的美感。
然而宗教的统治并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艺复兴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们在宗教作品中融入了世俗的形象和情感。他们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世俗内容的作品。在他们看来,人生与来世同样是吸引人的,表达情感享受欢乐不再被认为是邪恶。他们力图使作品为人所理解,也为上帝所接受。
文艺复兴精神在音乐中的表现,与直接受到古典作品启发的文学、绘画和雕塑相比,要来得迟缓。音乐家仍然要在教堂中受到训练,并服务于教会或宫廷。但是世俗音乐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音乐不再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它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匕首”和“锆石”,是高超音速导弹
俄罗斯军方已经列出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部署在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蒙切戈尔斯克市。南部军区也有一个装备这种导弹武器的米格31K中队。
实际上,“匕首”导弹是外挂在米格31K战斗机机腹下方的陆基“依斯干达”弹道导弹,将两者有机结合。凭借米格31K战斗机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在高空发射时,“依斯干达”战术弹道导弹将获得更多的飞行动能,增加导弹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公告,“匕首”导弹具有10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性能,最大射程可达2000公里。“匕首”导弹可在海上穿透“宙斯盾”系统,引导拦截“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它可以打击海上驱逐舰高度以上的移动目标。对水面舰艇杀伤力很强,堪称“航母杀手”。
2021年9月1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总裁谢尔盖切梅佐夫称,国际上还没有针对俄罗斯“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反制措施。俄军在西部军区面向欧洲方向的部队上安装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匕首”导弹可以同时拥有核弹头和常规弹头,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
此外,舰载版“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已通过舰载发射试验。它是从位于巴伦支海的俄罗斯海军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上发射的。飞行距离超过500公里,导弹准确命中位于乌拉尔北部军事靶场的地面目标,顺利完成首舰试射。
据悉,“锆石”导弹已完成水下潜艇下射,验证了潜艇储存和发射工作,导弹成功从水下发射。“锆石”导弹国家试验完成后,俄罗斯海军的潜艇和水面舰艇都将装备这种新型导弹。届时,俄罗斯海军又将拥有一把反舰海上“利刃”。
此前,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锆石”弹长8-10米,飞行速度8-10马赫,弹头重量300-400公斤,打击半径500公里,最大射程1500公里。同时,“锆石”还具备打击陆地目标的能力,具备攻击陆基巡航导弹的作战手段。
2019年8月29日,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援引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报道,即使弹头不装炸药,俄罗斯“锆石”导弹也能以九倍音速飞行,对敌方造成严重伤害的。
“锆石”导弹具有高超音速和巨大的威力。仅靠未装弹头的飞行动力就可以对敌舰造成致命伤害,要么击沉,要么击伤。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总经理阿列克谢拉赫马诺夫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说,“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以部署在俄罗斯所有配备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新型舰艇上。
俄军装备的空射“匕首”反舰导弹和舰艇发射的“锆石”反舰导弹都是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在10马赫左右,射程超过1,000 公里。
“匕首”和“锆石”导弹不仅射程远,而且飞行速度快。俄军的这两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现役防空导弹和近炮系统很难拦截。对于美军和西方军队来说,包括航母在内的水面舰艇是非常头疼的。
至于“匕首”和“锆石”反舰导弹,战时打击根本挡不住,躲也躲不掉。着实让美西方海军束手无策。看来还是少有海上反舰“利刃”俄罗斯海军的手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