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人脱离动物以来,幸福就成为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然而, 现代性的 科技 力量 让 人类步入智慧 时代的同时, 完备的至善依旧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 幸福 似乎离我们依旧遥远 。
现代性许诺了美好的前景和理想,诸如平等、自由和理性。但是在制度层面是与之相违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拥有的只是消费自由,在政治上并无实际的权利。有人意识到了这种割裂,尝试采取实际行动弥合这种冲突。但是只要仍在这个体系内,就无法摆脱被异化。
泰勒指出了现代性的三大隐忧:注重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导致意义的丧失;注重工具理性导致目标的丧失;庞大的官僚体系与个人对 社会 价值的漠视共同导致了自由的丧失。在这基础上实现向往的幸福,就像西西弗推石头一样,徒劳又没有意义。
于是,一种堕落式生活方式应运而生 。人们沉迷于 游戏 、刷剧、社交网络、色情、烟酒等,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瘾和不良嗜好。即便我们知道这些瘾带来的短暂快乐不过是由多巴胺等一系列激素控制的生理反应,并没有任何帮助。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成了我们疲惫生活里堕落的快乐。
甚至有人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努力挣钱,然后尽情享受。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贫穷”。不管做什么职业,一个月收入再多,只要还在靠“出卖”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获得收入,而不是靠资本变现,通过投资和运作来挣钱,他永远属于“贫穷”的阶级。
事实上,堕落式生活可能带给我们快乐,但一定无法带来幸福 。许多人把矛头直指现代人的欲望,认为在消费 社会 ,欲望的异化带来幸福感的缺失。 现代 社会 的 科技 力量使 我们远离以往 劳作的 艰辛之苦 ,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的丰裕却并没有令我们满足。我们似乎永远处于“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状态,持续的认为自己总需要点什么 。
当欲望和能力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让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时,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追寻?
自夏娃与亚当偷食智慧树之果以来,人类再未回过永恒幸福的伊甸园。果实给予我们认知之能的同时,亦将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开启。我们希望利用智慧,远离“人生八苦”,期待成为自身永世不灭的神话。
然而,我们却未能智慧到在最初食用智慧树之果时,采摘旁边生命树之果一并食用,成为与神明旗鼓相当的人类。那次丢掉的机会注定了我们日后世代的不幸。
迫于无奈,我们转而寻求智慧,期待通过创造智慧,完成当初未了的心愿。 事实上,智慧 确实给予了人类许多能力 , 但也释放了我们内心 更 多欲望 。 交通工具从最原始的人的双脚,发展到被人类驯化的马、驴以及马车、牛车等。同时,轿子与畜力工具长期并存。再往后,随着蒸汽机出现, 汽车 、火车代替了原始的交通工具。时下,5G时代的降临让我们对无人驾驶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未来更有可能寻求空中的自动驾驶时。较之过去,这就是一个智慧下欲望的清晰证明。
智慧的力量让我们拥有了更有效率的生活,但每当我们获得一项能力,我们的欲望却增长得更多而且更快。 这也衍生了一个问题: 是人在驱使智慧 , 还是智慧在奴役人 ?
我们沉浸于自身的世界,创造智能服务,却还要面对人工智能有一天与我们为敌的风险。这即是阿图尔叔本华所说的“仅当智力超越常规,摆脱意志的奴役时,智力才有富余,当富余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叫做天才”。我们往往注意到后半句,却忘了前半句的限制。
欲望 是人类认知革命以来所逐渐拓展之物 , 我们对外界和自身认识越多 , 我们的欲望就越大 。 从苏格拉底时期一直到逻辑分析哲学,大部分哲学家皆意识到欲望对幸福的强大影响力。
由此,才会衍生出各种需求理论为欲望服务,试图以需求取代欲望。但就种属含义而言,需求必包含在欲望之中,欲望却并非完全属于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 , 在不知不觉中 , 将奢侈的欲望转变为基本的需求 。 每经历一次技术革命 , 人类的欲望就扩大一次 。 我们在获得新能力的同时 , 也 背 上愈发沉重的负担 。 这也是卢梭为何感慨“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相比于基本元件运算速度缓慢、结构编码存在大量不可修改原始本能、后天自塑能力有限的人类智能来说,人工智能虽然尚处于蹒跚学步的发展初期,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却远远大于人类。智慧的服务及城市自我完善的进化能力,也逐渐排斥着如羔羊般孱弱的智人。
人类本身所具备的一切美德——仁爱、诗意、热情和 探索 哲理的精神,在智能面前,却成了不太有用的数据。因为离开了我们,机器同样能够毫无障碍地运转。尤瓦尔·赫拉利曾向我们展示过从动物到上帝,从智人到智神进化的趋势。但他却未向我们坦白,充斥人类内心中的欲望或许有一天也会让我们跌落神坛。
当下的我们确实能达成古人心中的半神形象,拥有超高的 科技 能力以及对万物的领悟能力,前所未有的改造能力以及全面凝聚的组织能力。这些在过去,只能依赖宗教信仰及外部强制力达成。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的能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依然是有限的。尽管我们喜闻乐见自己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却仍需回归现实之中,认清我们能力的不足。
大多数时候,人类总是依照自己的欲望去寻求能力的正向突破,期待通过智慧达成完备的幸福。
无论是雅克阿塔利的“未来简史”,还是简E芳汀的“虚拟政府”,或是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零边际成本 社会 ”与克劳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甚至是阿莱克斯彭特兰的“智慧 社会 ”和内森伊格尔与凯特格林的“现实挖掘”。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哲学家们,都在将人类领向更具 科技 能力的智慧世界, 但是 , 却未有人明确提出对人性欲望该加以何种限制 , 更未向人类展示我们负能力的界限 。
他们所揭示的是智慧未来的美好,能力迈向无限的境地,幸福在此种环境中得到自主生发的幻梦。在未成真以前,仅仅单纯地释放出欲望而已。事实上,若要追逐智慧时代的幸福,我们就应格外谨慎欲望与能力的关系。
人类的幸福没有永远。 我们所追逐的智慧福祉 , 或许就徘徊于欲望与能力之间无尽之欲与有限之能的此消彼长 , 这就 注定了幸福的瞬时取向 。
不稳定才是我们现在的幸福常态,欲望打开对世界无尽的需索让我们产生痛苦,但能力却使我们重新辨明通往幸福的方向。相应地,能被人类所感知的幸福“现象”的变化亦趋向于无穷。胡塞尔因此才为之构建“第一哲学”,以求缓解人类苦思“本体论”的烦恼。而存在主义的思想观点,如尼采、马丁海德格尔、萨特等,也同样暗含了幸福无穷尽的哲理。
幸福无限绝非单纯是演绎逻辑之延长,而是人类欲望无限之果。幸福之所以难以被人理解,就在于其自身的无限性。有一项欲望就会有一项能力,能力扣除欲望所剩之余数即幸福。
即:幸福=能力-欲望
明了幸福是什么,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在机器时代实现幸福的途径。能力和欲望作为幸福天秤两端的砝码,总让秤杆处于摇摆状态。若要幸福值大,我们只能让能力的砝码重于欲望,令重心向能力侧偏移。只有保持能力大于欲望的状态,幸福才有可能发生。 无尽之欲若不能被限制 , 任其超越能力范围 , 那幸福注定变得苦涩不堪 。
1、 末日蟑螂(70-75)
伟岸蟑螂
简介:蟑螂是个小人物,在这个处处充满危险的末世,四处流浪,认识到末世生存法则,末世的危险将他身上的惰性和感性慢慢磨掉,逐渐变得坚强,当然力量也是有的,看着末世人类的疯狂,践踏一切可以践踏的东西,蟑螂始终存有一点本心,他不会想要当英雄,却不介意在自己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给别人一块面包。
蟑螂会在末世的夹缝里活下去,直到夹缝再也容不下他。
蟑螂的口号就是:“不要和我谈人权,不要和我谈法律,更不要和我谈感情!”、
老书虫点评:
生化向末日丧尸文,顾名思义,讲的是一个小人物在末日如同蟑螂一般顽强生存下去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资源匮乏的末日时代,人类数千年历史构建的文明秩序被彻底打破,兽性野蛮生长,男权主义复苏,弱肉强食比比皆是。
相对一般末世文中泛滥成灾的异能进化,本书表现得相当克制,算是比较贴近实际的末世文,甚至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末世纪实流派。
小说的前中期不管是剧情还是设定都堪称顶级,作者将一个底层小人物在末日求存中挣扎蜕变的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代入感异常强烈。
主角的成长经历称得上九死一生,没有光环,没有气运,只有不断拼搏为己争命的坚持,在险恶的末日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慢慢建立势力,开始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尽管本书揭露的末日社会残酷性比不上《蹉跎》来得那么深刻和沉重,但展现的人性丑恶恰到好处,就网文的娱乐性和阅读性而言,读起来似乎要更胜一筹。
可惜的是,小说后期似乎陷入了一种套路式的死循环,重复出现的换汤不换药的剧情不免让人觉得乏味,而且作者似乎找不到新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此外,最让我诟病的是作者的文笔确实不咋滴,思路也有些混乱,不过这是一本十多年前的作品了,以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它不免有所偏颇,总的来说还是强烈推荐给怀旧党、末世流爱好者阅读。
我的女友是丧尸(73-78)
老书虫点评:
一本相当温馨有爱的末日丧尸文,作者是个女生,书名可谓相当诱惑,但实际上算是比较硬核铁血的末世流升级文。
作者的文笔细腻,对细节的处理很到位,在变异方面展现的脑洞很大,虽然是末世文,不过风格出人意外的偏向轻松、搞笑,阅读体验很好。
主角绅士性格讨好,正能量但绝不圣母,不是那种杀个反派还思来想去的货色,而且表现得相当果断,知道对自己有仇恨的就果断杀之、毫不留情。
不同于很多末日文,主角擅长扬长避短,拒绝加入任何组织,自己带着妹纸搞发展,本以为会有的宅系风格只是骗票票的调味剂,实质依然是副本式的铁血进化流,嗯,有点类似《生化终结者》~
在物资短缺、人类将亡的末日大背景下,一切人性的丑恶都将爆发得更加彻底,但是在作者笔下,日常的温馨描写、主角与女丧尸的互动冲淡了这种阴翳的氛围,就像一杯清茶,甘醇悠长。
客观来说,这本书距离仙草还有些距离,后期也有点水,但也算是值得一看的末日后宫流小说,作品透漏着女性作者独有浓郁的清新细腻,没必要过于挑剔了。
有很多好书是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供参考!
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有哪些
NO1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英雄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怍品围绕1812 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以宏伟的构思、气势磅礴的叙述和卓越的艺术描写,从战争与和平两方面来表现俄国人民与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与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画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公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与巴尔扎克一起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
法国作家福楼拜在读完《战争与和平》以后,深深折服于托尔斯泰的神笔,惊呼:“这是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
NO2羊皮卷
一本帮助你获得成功与财富,改变命运,走向幸福生活的书。
《羊皮卷》犹如一炷明烛,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有力量的文学”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智慧、灵感和爱心,蕴涵着巨大的力量,曾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羊皮卷》辑录的15部伟大励志书就是这样的作品,它们阐述的人生哲理和成功理念,能够鼓舞千千万万成功人士再攀高峰,更激励无数困境中的人们重获信心和勇气,向命运挑战,获取人生应享有的成功、财富和幸福。
一本羊皮卷,15部伟大励志书,带给你智慧和财富,引导你走向成功和幸福,值得你一生珍藏。
NO3物种起源
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的观点。但是真正使生物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因为这本书的结论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考查资料基础之上。这本书不仅带来了生物科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达尔文是在"贝格尔号"舰上担任博物学家时进行的五年航海考查时期,通过考查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航海结束后,达尔文又通过搜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发生变异的材料,根据人工选择的原理得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是《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
NO4一千零一夜
全书故事约二百多个。每个大故事可包含若干夜,每夜可包含数个小故事。中国古代曾将阿拉伯国家称作“天方之国”。西方国家有时将《一千零一夜》译作《阿拉伯之夜》。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出场人物除各种神魔、精灵外,几乎涉及到社会上各个阶层和各种职业,诸如帝王将相、王子公主、商贾渔夫、裁缝僧人、贩夫走卒、工匠艺人、奴隶婢女……无所不有。多数故事具有神幻色彩,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神话,在这里成了表现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艺术手段。透过蒙在故事中神秘莫测的外衣,可以窥见古代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种种场景,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其中寄托的美好思想感情、愿望和追求。
NO5全球通史
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具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现已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
NO6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人才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入以来《资治通鉴》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质量较高 的却所见甚少,可谓“风毛麟角”。而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如评注,贻误读者。
NO7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NO8老人与海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NO9圣经
《圣经》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书,对西方人的精神和文化影响深远。《圣经故事》一书叙述的便是《圣经》中的故事,分《旧约篇》和《新约篇》。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NO10论语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豆瓣评分在90以上的好书推荐1、《北鸢》葛亮 96分
《北鸢》是作家葛亮创作的长篇小说,是葛亮的“中国三部曲”第二部,该书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葛亮首次追溯祖辈身世,将家族故事置于乱世流离、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
该书以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身后两个家族的沉浮命运为背景,以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各色人物为素材,编织了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映射出波诡云谲的民国动荡史。全书叙事宏大,笔触隽永。该书入选2016中国好书、 并获得第二届书店文学奖年度书籍等荣誉。
2、《泰坦尼克号》 豆瓣评分92
《泰坦尼克号》是美国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3、《艺术的故事》 (豆瓣评分:96)
《艺术的故事》是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EH贡布里希。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4、《我们的祖先》 (豆瓣评分:94)
《我们的祖先》中收集他三篇写于1950—1960年代的故事,《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三篇组成。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事件是非真实的,发生在久远的时代和想象的国度中。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
5、《人类简史》 (豆瓣评分:93)
《人类简史》是2014年1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该书在2012年以希伯来文出版,然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公众的广泛兴趣。
《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凯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ncwv
书名:第五次开始
作者:[美]罗伯特·L凯利
译者:徐坚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8-7
页数:28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从打猎上树摘果子,到开汽车坐办公室,谁能说清楚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放下探寻过去的考古铲,穿越到1万年后的未来,观察人类从600多万年前走向未来的历程,惊奇地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五次“突变”,每一次“突变”都是一次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技术”让人类从动物界胜出,第一次转折开始;
“文化”让人真正成为人,第二次转折开始;
“农业”让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第三次转折开始;
“国家”让文明打上不平等、暴力与战争的烙印,第四次转折开始;
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没有人能够逃脱……
《第五次开始》是一个考古学家用半生的探究和思考,为我们找到一个清晰、好懂、有力的认知工具,用“五次开始”可以刷新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正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新教授所说:“很少有考古学家如此透彻地关注未来,更少有关注未来的学者如此满怀乐观。罗伯特•凯利透过考察人类全部的过去认识现在并触摸未来,演示了历史的巨大价值。”
将600万年浓缩进280页,专为普通读者而写,精彩程度堪比《人类简史》
惊人的考古细节和历史现场感,强烈的忧患意识,满载未来考古学家的今日启示
这是一本能够给多层次、多领域读者带来助益的作品:
商界人士、管理者和普通白领: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前瞻性的宏观见识;
政府官员、政府智囊,以及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社会学学者:可以从本书中获得看待历史、判断当下、预示未来的宽广视野和重要参考;
大学生以及普通读者:不仅可以跟随作者这位超级考古学段子手开启一次考古探险,更可以从书中获得关于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知识以及如何看待世界的重要启发。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平装+精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 [美]罗伯特•L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精装+平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 [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纪念版)》(平装+精装) [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 [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 [美] S N 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美]尼尔•波兹曼
29《黑火药时代:中国、军事创新与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 [美]欧阳泰
30《当代欧洲史》 [美]斯图尔特•休斯
3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日]宫崎正胜
32《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 [美]查尔斯•曼恩
33《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美]查尔斯•曼恩
34《专家之死》 [美]托马斯•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 [荷]弗雷德•斯皮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编辑推荐
1 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站在600万年的时间跨度上审视人类历史,提出时代命题,连通当下与未来。他找到人类社会的四次重大突变:“技术”让人类从动物界胜出,“文化”让人真正成为人,“农业”让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国家”让文明打上不平等、暴力与战争的烙印。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五次突变的临界点上,全球合作新时代正在开启,人类迈向共同体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2 荣获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大奖;国际知名考古学者布莱恩•费根、戴维•托马斯、朱利安•克里布、史蒂芬•莱克森,国内考古名家陈淳、许宏、唐际根、杭侃、曹兵武、潘守永、白杰,历史名家葛承雍、罗新、彭刚、徐晓旭,以及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资深媒体人胡洪侠、经济学家梁小民、果壳网CEO姬十三等激赏推荐;《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澎湃》《界面》《好奇心日报》《中国文物报》《文汇报》等十多家重要媒体争相报导。
3 专为普通读者而写,280页的短小篇幅一笔写尽600万年的人类大历史,生动有趣,清晰透彻。在纵横数万里、上下百万年的尺度里观察人类,没有哪门科学能比考古学做得更好。
4 和《夺宝奇兵》一样精彩的考古探险,迷人的考古细节、惊艳的故事、侦探小说般的推理,穿越历史的密码,撩开神秘的面纱,精彩呈现生死对话、古今交流:两足行走有何神奇?阿尔比斯山上那具5000年前的奥茨冰人裸尸是谁,他生前干过什么,又因何而死?北美西北海岸夸富宴上一场歌单引发的血案又是怎么回事儿?等等,满足你对考古的所有神秘期待。
5 作者罗伯特•凯利教授是当今国际考古学界的****,半生奔波于田野考古第一线,极富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视野宏阔,考古临场感十足,是一位满腹故事又很会讲故事的高手。
6 直面当下种种社会问题,满怀强烈的忧患意识,满载未来考古学家的今日启示:若要解决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气候变迁、圣战组织、暴力战争等重大课题,必须由人类自己去改变,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
7 本书由国内知名考古学者、两度中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获得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坚倾力翻译,文笔优美生动,带你步入一场极为愉悦的阅读之旅。
8 作者特别为中文简体版精选50幅全彩,令你仿若置身神秘考古现场和各大文明遗址,领略600万年人类演进之路。
名人推荐
每个对历史和未来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本书是他们思考的美妙七点。最重要的是,它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来谈论考古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考古学佳作,相信它会成为经典。
——布莱恩•费根(Brien Fagan) 世界知名考古学家
《第五次开始》对于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走向何方这两个重大问题做出了重要表率。罗伯特•凯利教授对考古学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与我们所希望的完全不同的物种的。在我们试图维持现状的时候,却无意中触发了决定最终改变的进化。凯利提醒我们: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切皆由我们决定。
——戴维•托马斯(David Hurst Thomas) 美国纽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
《第五次开始》以考古学家的视角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考古学重建的历史比文献历史更丰富,更广博。有本书在手,古往今来,无远弗届。只有深刻和清醒地了解人类的过去,才能使我们明智地对待未来。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上,社会的成败已经处于局部地区所能掌控的能力之外,以史为鉴尤为重要,而这种镜鉴就可以《第五次开始》为代表。
——陈 淳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考古学家一般只勾勒过去尤其是远古的图景,那就会有读者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罗伯特•凯利教授却没有止步于此,他从考古人独特的超宏观视角引你继续看当下、看未来。他告诉你世间万物,从无永恒,我们正置身于人类发展的第五次开始,而一切都源自第一次开始——我们的祖先打出第一块石器那一刻。在这部极简人类史中,作者举重若轻地道出了600万年以来人类行为的关联性,最终提出人类向何处去的终极问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许 宏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以中国》作者
究竟应该怎样去认识人类未来的发展?美国著名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透过600万年的
人类历史,给予未来谨慎的乐观。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乱象,我们是生存还是毁灭?也许,只有第五次开始,人类才能够延续下去。全书十分好读,作者想“有意保持本书短小、愉悦,有时甚至是轻松”,他希望的是写一本“大家真的会认真阅读的书”,而不是“一本充斥了拖沓冗长、涩滞不便的大段引文的书”,虽然“这样的书俯拾皆是”。可以说,作者在书中做到了希望自己做到的那样,“我关注宏观格局,因为我认为这才是考古学的最大的贡献”。
——杭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
考古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历史的发现,更是对文明的尊敬,对社会进化的探索。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凯特教授纵横在6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使得掩埋了距今9000年的人类遗迹经过考古重见天日,既从时间的深处苏醒,又提供了穿越历史的密码,特别是那些亲身发掘的考古细节,不仅撩起了神秘的面纱,而且通过文物背后的考据、推测和想象,完成生死对话、古今交流,展现给我们人类命运面临的第五次开始,有着跨越欧亚的全球史的人生进化体验。考古学家与科学家不一样,从来都不能发明,只是在不断发现。考古史实本身不会说话,只有当人们凸显出扎实的历史考订所蕴含的力量,才能超越世界变得有力无比,震撼人心。
——葛承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文物出版社前任总编辑
考古学家西拉姆说过,了解过去的五千年,是为了理解未来的一百年。跟随罗伯特•凯利登上考古学这台时空穿梭机,从古代遗存木石陶铜的冰凉中触摸生命的温热和进化的内在动力,可以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简洁具象、真实感人的考古发现的人类历史,也提示着当下我们在巨大时空中所处位置与未来可能的演化方向。用600万年刻度的时光透镜观望未来,人类可能从来没有如此地觉得脚踏实地,也会感到无处不在的严峻挑战和机遇的迫切与真实。每一次都似乎面对末日,但每一次人类都创造出一个新的开始。
——曹兵武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文物报社前任总编辑
石器时代的祖先,食不果腹。他们无法想象宫保鸡丁的美味,无法想象穿上时装后的优雅,更无法预测航母和导弹背后国家机器的强悍。人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五百年后世界又会怎样?我们需要一双眼睛,长时间注视地球,纵览人类。《第五次开始》便是这样一双眼睛。它洞察人类生存的脚步,预见未来的变与不变。
――唐际根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罗伯特•凯利展示了考古学对大历史可以有什么样的贡献。当观察的尺度涵盖了古人类出现以来的全部600万年时,传统的所谓“文明史”不再独孤且神秘:之前人类史已经有过三次同等重要的转折,“文明”的发生不过是第四次而已,更何况我们此刻正在告别这个阶段,开始进入第五次“开始”。很少有考古学家如此透彻地关注未来,更少有关注未来的学者如此满怀乐观。凯利透过考察人类全部的过去认识现在并触摸未来,演示了历史的巨大价值,因为只有历史本身才是清除历史神话的终极利器。
——罗 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转身回望过去,只是为了寻找通往未来的足迹。一个被考古学严重耽误了的“段子手”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成为超级的考古学学术段子手!罗伯特•凯利便是这样的超级段子手,书中每一章都是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探险故事,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属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独一无二的考古学故事。最最重要的,这些“故事”有的本身却是一场“事故”,严肃的学术探险,却偶然暴露出作者天生的顽皮与段子手笔法。及至读完全书,才渐渐发觉只有专长于实证研究的考古学家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译者徐坚教授是三北考古牌——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北大考古——的佼佼者,两度中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获得者,他亲自翻译的此书必属精品中的精品!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
罗伯特•凯利教授放下考古学家的架子,为普通读者展现考古细节和还原历史现场,让人们更深切地感知既往,感知考古学科的意义。他基于对人类历程的高空纵览,从长时段的历史解构中关照当下,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现实命题——第五次开始——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第五次开始》是一部启发人类认知自我、认知当下、认知当下自我行为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上乘佳作。当下中国的考古文博界呼唤更多如本书译者徐坚教授这样的专业和语言贯通之才,以便更出色地参与国际讨论,将我国的考古文博成果进行国际分享,帮助地球村公民通过母语从长时段、大格局中,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认知与认同。
——白 杰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
“温故而知新”是把握未来的必须,“回首愈深邃,前瞻愈智慧”,了解过去是看清前路的前提,考古学也是未来学。考古发现日日新,我们知道的考古知识有些已过时,需要更新。《第五次开始》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视界,在全球600万年的时空中了解人类历史最根本、最伟大的突破,以及这些突破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束缚。本书的翻译堪称锦上添花,除了专业准确顺畅以外,富有中国文化背景以及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字,往往能让中国读者会心一笑,好像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而又特接地气的中国学者,给你娓娓诉说人类600万年的历史以及他一辈子的感悟和思索。
——郭物 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
知晓了自己从哪儿来,未必就能告诉我们,自己将要去往何方,但至少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身在广袤的历史时空中置身何处。罗伯特•凯利这位视野宏阔又很会讲故事的考古学家,很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彭 刚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部书写整个人类的严谨的大历史,又是一连串关于你我他人生的有趣的小故事。考古学家罗伯特•L凯利轻松惬意地切换着时间频道,时而把你带入他的考古工作场景,时而领着你回归到某个或久远或晚近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不时瞭望人类的未来。
——徐晓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河南人俗话说:“他正困呢,你给他个枕头!”我正想认真读读大历史、全球史一类的书,这本书就来了。不一定等什么都结束了才开始。于我而言,打开这本书,“开始”就开始了。
——胡洪侠 深圳《晶报》总编辑、资深媒体人
罗伯特•凯利教授,一位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以长达45年的一线考古经验,带领我们一步步感知“人何以为人”。600万年的人类社会相继经历了技术、文化、农业和国家四次开始,一次比一次迅猛,一次比一次剧烈,正如凯利教授所说,我们正处在“第五次开始”的开端,人类如何进化,又将走向何处?相信大家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姬十三 果壳网CEO、在行创始人
从考古看人类的未来,不是从历史看人类的未来,也就是从人类的最初发展来看未来的趋势。作者罗伯特•凯利教授对第五次开始充满信心,也就是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人类成长的历程,而且从这个历程中预示了未来。全书写得有趣,特别吸引人,值得每一位爱书的人、每一位关心人类过去与未来的人认真读一读。
——梁小民 知名经济学家
作者简介:
罗伯特•L 凯利(Robert L Kelly)
国际知名考古学家,曾任美国考古学会会长,美国怀俄明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以狩猎-采集者社会为主要研究方向。从1973年开始,凯利教授参加和主持了北美西部和世界各地的考古发掘。长期担任世界考古学领域的重要刊物《美国古物》(American Antiquity)主编。2017年,凯利教授入选德国洪堡教授计划。
主要代表作有:《考古学》(Archaeology,再版7次),《考古学:脚踏实地》[Archaeology: Down to Earth,与戴维•赫斯特•托马斯(David Hurst Thomas)合著,再版5次],《觅食幅度》(The Foraging Spectrum,1995),《狩猎-采集者的生活方式》(The Lifeways of Hunter-Gatherers,2013),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
《第五次开始》是凯利教授的新作,荣获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Felicia A Holton)图书奖。
---------
译者简介
徐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在考古学理论、考古学史和青铜时代考古学上卓有建树。代表著作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译作有《中国艺术史》《理解早期文明》《第五次开始》等,发表论文30余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