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书香潼关》70字

征文《书香潼关》70字,第1张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有很多:  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过猛虎。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于1419年,享年90岁。他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高 谷 明朝官员,字世用,丁溪场人,生于明洪武24年(1391年),25岁登上进士,历任翰林侍讲、侍读学士、工部尚书,后进少保东阁任大学士。66岁时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英宗皇帝对他评价甚好。高回乡后,仍住的是简朴房屋,于1460年,享年70岁。  王 艮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他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守仁为师,刻苦自学,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他认为,“道”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道,就是真理等。王艮一生没有参与封建政权的统治活动,不肯做官,终身为民。他是明朗哲学家的一个流派——泰州学派的创立人。他广收门徒,弟子中有樵夫、陶匠、农民、盐丁等,他终身讲学,始终接近劳动人民。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朱 恕 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字光信,号乐斋,大丰县草埝人,樵夫出身。他性格刚正,见义勇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学习文化,勤学苦练,很有成绩。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哲学思想。他虽系学者名流,但仍以樵业为生,不肯与官僚交游,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朱恕和韩贞吾的著作,后人辑为《朱乐斋、韩贞吾两先生遗集》流传于世。  宋 曹 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 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生于1620年,卒于1701年。他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著有《书法约言》、木刻双钩《草书千字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书,这些书作用很大,对后人的书法、诗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入清后,他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自号耕海潜夫,以书诗自娱,写下许多名诗,其诗篇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清廷腐败统治的仇恨,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柳敬亭 明末清初大说书家,他本姓曹,原名永昌,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生于1587年。15岁时为避仇而流落江湖,息于柳树下,故改姓柳,名蓬春,号敬亭。他起初自学成才,很有说书本领;后来拜松江说书名家莫后光为师。在名师指点下,大有长进,技艺精湛,在南京秦淮河开业说书,声名大振,擅说《隋唐》、《水浒》、《三国》等书,后来成了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吴嘉纪 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字宾贤,号野人,别号陋轩,生于明朝万历46年(1618年),布衣出身,东台安丰人。他虽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但不以为苦,喜读书,爱写诗。由于他长期生活在贫民之中,因此他的诗大部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艰难困苦生活,对老百姓的痛苦深切同情。明亡后,他从事抗清爱国文学活动,有许多诗揭露了清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痛斥了清军的暴行,因此受到清政府的迫害,他的《陋轩诗集》被列为禁书。他于康熙23年(1684年),葬于梁垛开家舍,清内阁中书汪懋麟为他作基铭刻石。吴嘉纪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成就的贫民诗人,其著作《陋轩诗集》共收入他写的诗1091首。  葛天民 明朝抗倭英雄,字田纯,东台人。明朝天启年间贡生,曾任福建福清县丞、山东经历等职。后解职回乡,时值倭寇(即日本海盗集团)入侵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葛天民为保卫家乡,组织盐民、农民、居民数千人智斗倭寇。当时倭寇用的武器是“倭刀”,只宜近战,他就动员民众用长毛竹削尖为竹枪刺,抗击敌人;倭寇脚穿皮鞋或木屐,他就动员民众在要道上撒上豌豆,黄豆。倭寇一到,脚踏豆子,一走一滑,纷纷跌倒,此时埋伏在路旁的民众四处出击,用长竹枪刺,倭寇用倭刀乱砍,因刀短伤不到人,反把竹竿越砍越尖,大家对准倭冠直刺,这一仗杀得倭寇大部伤,只剩少数残寇狼狈逃窜,以后,倭寇再也不敢到此侵犯了。后人为纪念葛天民的抗倭功绩,为他立了墓碑。  王之桢 明末清初抗清名人,字筠长,盐城人。明末贡生,他精通经史,博学多才。1644年,明崇祯皇帝自缢,清兵入关,著名抗清爱国将领史可法督师扬州,抵抗清军,设招贤馆,广收人才,王之桢前去,积极辅佐史可法,献了著名的抗清十策,深得史的赏识,在幕中掌握机密文书。当清军包围扬州、劝史可法归降时,王之桢挺身而出,以史的名义回答清军头领多尔衮,申明大义,严词拒降。这封《答多尔衮书》十分著名,一直为后代传颂。  徐 铎 清朝书法家,字令民,号南冈,又号枫亭,盐城徐马庄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后奉旨校士山东,在济南府儒学传集学官弟子宣讲,勉以读书立志,研求经济;后来为湖南正考官,曾出守云南,又升山东按察使,后擢布政使,是著名书法家,在山东指导曲阜孔继涵、孔继涑两兄弟的书法,使之大有长进。据考,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的二孔,就是指这兄弟两人。  冯道立 清朝水利专家,字务堂,号西园,东台时埝人,生于乾隆47年(1782年),于1860年,终年79岁。青年时代他目睹家乡常闹水灾,便立志治水为民造福。他认真研究水利,常到实地勘察,参加过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一次去勘察,3年未归,甚至途中路过家门而不入,大有大禹治水的精神。他为治理里下河地区的水患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家乡办了许多好事,深得民众的称赞。他一生写有许多水利专著,如《淮扬治水论》、《淮扬水利图说》(内有《七府水利全图》7幅),系统地科学地提出了根治苏北地区、特别是里下河地区水患的具体方案,还有《勘海日记》、《束水刍言》、《测海蠡言》(后附《攻沙八法》),是他几十午治水经验的总结,实用价值极大。  徐开业 清朝状元,字健庵,号丹岑,响水县六套人,生于乾隆53年(1788年)。嘉庆25年(1820年)武科应试,他中头名状元,大魁天下,年值33岁,历任御前一等花翎侍卫、陕西都阃府宜君营参将等职。皇帝授予他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其夫人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道光11年(1831年)11月7日在潼关阵地上带甲而终,年仅44岁。徐开业不仅是武状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精通文学,写有许多名诗。可说文武双全,名扬天下。  陈玉澍 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原名玉树,字惕庵,建湖县上冈镇人。清光绪14年(1888年)考中举人。他爱好写诗,其诗中充满爱国激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他一连写了几十首诗,痛斥日本的侵略行径,抨击清政府的反动无能,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其诗中还洋溢着唯物论的战斗精神,如《戏题寺壁》、《七夕》都很有名。他拥护当时的维新变法,著作有《卜子午谱》、《后乐堂文钞〉等。  宋泽夫 民国革命志士,名润,原名殿康,字泽夫,清同治11年(1872年)出生于盐城宋村。他自幼勤奋读书,青年时便有革新之志,反对清政府,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抵制袁世凯,传播革命思想,创办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宋泽夫在《新公报》上发表《青天白日哪里去了》、《国丧》等文章,痛斥蒋介石的“乌天黑日”。抗战爆发后,他慨然出任第五战区盐城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会长,发动群众抗日。1940年新四军到盐城后,他欣然出任盐城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竭力拥护***,共商抗日大事。后不幸被捕,遭严刑拷打,但宁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杀头现成,改口不能”的英雄气概。后被营救出来,出任盐阜区首届参议会副会长。病危中,他还告诫探望者:“一条路,靠***”,临终际,犹高呼“抗日杀汉奸!”1942年12月10日与世长辞,葬于宋村。宋泽夫先生逝世后,中共盐城县委敬献挽联“敢说敢言敢怒敢骂嫉恶如仇临终犹高呼杀敌,有气有节有爱有憎刚毅可风迂难竞不屈寇庭”,并决定把盐城中学改名为泽夫中学。陈毅园志曾称赞宋泽夫是“苏北的鲁迅”。现在,市暨盐都县政府还决定修建宋泽夫陵园。  胡启东 爱国民主人士,原名应庚,盐城张本村人,清光绪15年(1885年)出生于地主家庭。他自小认真求学;青年时代才气横溢,工诗善文;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是一位反袁世凯、斥段祺瑞、拒曹锟的勇士。抗战时期,他在盐常与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商讨抗日大事。生平著有《鞍湖文存》3卷、《鞍湖诗存》l卷等,并主纂《续修盐城县志》4卷。1957年2月1日逝世于北京,葬于八宝山公墓。胡启东为人正直,是一个光明磊落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  印鸾章 爱国文人,其笔名印水心,1883年生于盐城,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北大教授,1909年到上海工作,先后担任过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图书公司校理,《神州日报》、《民权报》、《新闻报》主笔及上海广学会编辑,他翻译和校刊过100多种书籍。1919年他为家乡编写了《盐城县乡土地理》和《盐城县乡土历史》,为盐城当时中学教材,深得盐城教育界的好评。他在”文革”中病逝于苏州。  张逸笙 爱国人士,字延寿,1875年生于盐城。他青年时代立志从事新学。清宣统元年始,先后任省咨议局议员、省议会议员、省参议会第一科长、省议会秘书长等职。民国15年回乡,在盐拥护抗日、支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历任苏北人民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等职。他还是盐城书法名家之一。  汪同尘 清末至民国期间从事教育事业和古文学研究的学者,原名家材,又名恸尘,东台镇人,生于1891年,清末举人。他青年时代就有远大抱负,立志献身于民族振兴事业。他思想进步,刚正不阿,一生从事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爱国民主活动,做过中学教员、中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监察院首席秘书、编辑、大学教授等。他不慕功名,以教育和治学为己任,不遗余力,他作的《甲骨文字正解》是一部巨著,还有其它许多著作。1941年5月3日,日本飞机轰炸重庆,他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周涤钦 抗日时期画家,名洁,字涤钦,又字君素,在抗日时照自署别号百炸余生,盐城秦南人,生于1894牟。他自幼喜欢诗画。1931年,他结识大画家徐悲鸿先生并成为好友后,其诗画造诣更深。“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宣传抗日,以卖画支持抗日,徐悲鸿热心为他在《长沙日报》上刊登启事,周涤钦还写了许多慷慨激昂的抗日诗文。1939年10月被反动派韩德勤秘密杀害,终年46岁。  喻兆琦 我国著名动物分类专家,字慕韩,大丰白驹人,生于1898年,大学毕业后又到法国和德国留学,1933年回国,36岁时就任山东大学教授,次年担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兼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从事虾类分类和鱼类寄生桡足虫分类研究的专家,对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以及海南岛的数百种虾,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成绩卓著,另有《中国虾类志》专著。喻兆琦具有高度爱国心,当看到日本侵占我国、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时,深感痛恨,作诗猛烈抨击。1941年日军侵犯白驹,已经中风了的喻兆琦由于惊悸过度,不幸逝世,年仅43岁,葬于白驹小龙河边。  还寄萍 革命干部,原名佩琮,1908年生于盐城西乡庙子堡。他学生时代勤奋读书,2l岁时在盐加入中国***,22岁任中共盐城县委书记。1932年他积极协助胡乔木同志回盐创办《朝霞》杂志。1940年新四军到盐城,他担任盐城县参议会议员、盐城县第七区区长、副县长等职。他善于团结党外人士,与宋泽夫、胡应庚等社会上层民主人士经常交往,对当时盐城的统战工作多有贡献。全国解放后,他被调往广西,担任过平南县、容县、苍梧县的县委书记,梧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在“文革”中受迫害,于1967年3月19日含冤而。  顾正红 革命烈士,滨海县正红乡小顾庄人,生于1905年,1921年逃荒到上海,次年进日商纱厂当工人。他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宣讲革命道理,团结工人群众,进行罢工斗争。1925年5月,当纱厂反动头子残酷迫害工人时,顾正红大义凛然,领导工人进厂交涉,竞遭日本资本家抢杀,时年20岁。日本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五卅”运动是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伟大反帝运动,而顾正红则是这一伟大运动中的先锋战士。  周甘尘 孙中山革命军少将旅长,他本姓丁,名绍忠,因过继予舅父家而改姓周,东台安丰镇人,生于1889年。1917年,他赴广州投奔孙中山。1921年应江西都督李烈钧的聘请,在军官干部学校任教育长,他详订教育纲要,严格训练,曾得到孙中山先生很高的评价,遂提升为参谋处长。为清除江西境内北洋军阀的势力,李烈钧部在开往全州行军途中,任命周甘尘为全军行军总指挥。1922年6月孙中山讨伐叛军陈炯明时,他在革命军许崇智军部任参谋长,同年7月又在该军任第一旅旅长、讨陈(炯明)前敌总指挥。27日,周甘尘率部追击陈的败军进至白茈花,率卫士登高侦察敌情,不幸遭伏兵袭击,身受重伤,送香港国家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8日上午去世。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亲题“痛失干城”四字祭吊,特追赠周甘尘为少将旅长。周的棺柩送回原籍,安葬在安丰下灶,今下灶小学旁。家乡各界人士为纪念其功绩,特在安丰建立周甘尘烈士祠(惜在抗战时期被毁)。  马玉仁 高级将领,原名曰能,字伯良,1875年生于建湖马家墩。少时家贫,以贩私盐谋生,后参加辛亥革命,担任团长。之后卷入军阀混战,逐步升为师长、军长、镇守使、十六路军总指挥,被授予陆军上将衔。在这段时间,他干了不少不光彩的事情。但当日本侵略我国时,能以国难为重,不当汉奸卖国贼,在射阳黄沙港一带成立抗日游击司令部,招集2000余人,马自为司令,其外甥计雨亭为副司令,进行抗日游击战斗,比较激烈的有合德镇西北和耦耕以北的伏击战、中心桥南的阻击战、通洋港的遭遇战、以及夜袭陈洋日军据点等。他在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的夹攻下始终不屈不挠,在抗战中牺牲,终年65岁。他后的余部由计雨亭率领参加了新四军。  李镇淮 同盟会黄兴部将,字楚江,滨海县东坎镇人。幼年读书,甚是聪明。对乡里不平事常挺身干预,仗义执言。辛亥革命盐城光复后,他当选为东坎议员。后来投于黄兴麾下,被委任为江北讨袁(世凯)军司令兼第五旅旅长。后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就义时仅32岁。  戈公振 新闻学家,原名绍发,1890年生于东台县一个贫穷的“书香人家”。他在上海《时报》工作时,从排字员、校对、助编、编辑做起,一直升到总编辑,并努力革新,创办了多种副刊;同时专心研究我国新闻学和新闻史,积极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了几个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是一位造诣精深的新闻学专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论述新闻史的著作《中国报学史》,考察过欧美国家的新闻事业,编译了《新闻学撮要》。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创办《生活日报》宜传抗日。1935年不幸逝世。  孙石灵 著名作家,原名大河,别号奇玉,笔名石灵,1909年生于响水镇。他早在学生时代经惠浴宇介绍加入***。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社联,从事创作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在日军侵略我国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剧本、小说、杂文、诗歌等,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南通学院辅导主任兼政治教授、上海《文艺月报》编委、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1956年去世,著有《石灵选集》。  孙 兰 革命干部,原名韦毓梅,乳名阿平,笔名姜平、余岚、赵岚、林潭,1913年出生于盐城县秦南乡三里港刘村。1933年春,她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左联”。后转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与蒋南翔等一起参加“民族武装自卫会”,她积极参与发起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回上海从事妇女救国会工作,协助许广平组织起“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并由她主编公开出版发行《上海妇女》期刊。1942年春,党派她到苏北参加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历任盐阜区妇联主任、苏皖边区淮安县县长等职。她是我国第一个女县长。当时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称她为“***的女才子”、“红色中国的女县长”。建国以后,她先后担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省委侯补委员、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市委候补委员等职。在“文革”中受迫害,不幸于1968年4月8日含冤而。  周巍峙 江苏东台人,十岁时随二舅父、我国新闻巨擘戈公振到上海,曾在邹韬奋、李公朴身边工作,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国文联主席。他是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曲作者,并领导创作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其夫人王昆是我国著名的

黄桥战役又称黄桥事件,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的战役。

1940年,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一般认为,黄桥事件是皖南事变的起因之一。它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该战役的作战对象为坚持所属的执行“防共、溶共、限共、反共”政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部国民党顽固派部队。

黄桥战役新四军获得胜利,击毙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并收复前段时间主动出让的姜堰。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黄桥决战的战斗背景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县,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便于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切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与江南之敌的联系,对奠定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但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其消极抗战的政策。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寻隙向新四军进攻。

-黄桥战役

在许多文青眼中无限美好的民国时代,其实十分凶险。除了饥荒与瘟疫之外,兵灾和匪祸更是分分钟夺人性命。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即使是在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所在的江苏,虽然号称鱼米之乡,匪患也十分严重。就在北伐开始的同一年,在江苏西北的睢宁县,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土匪将整村800多人屠灭的大案。

睢宁 历史 上属于黄泛区,土地贫瘠,加上清末捻军之乱后,水、蝗、兵、匪灾频仍,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为防盗匪和散兵袭扰,当地老百姓选择聚众而居,村落规模较大,每个村子外面筑有土圩(墙),挖有壕沟,以吊桥出入,因此地名多称“某圩”。甚至村中自建炮楼、豢养武装,目的就是为了自保。当时,这样的做法在整个苏北特别是苏皖交界处十分普遍。从睢宁县高作镇向南十里,有个大圩子叫十家墩,又名十里墩,圩内有约400户居民,以鲁姓、张姓居多。圩内百姓大多仅求温饱,只有几户鲁姓地主比较富裕。圩主名叫鲁子云,另有董事鲁子桂、鲁奎义。他们为保护一己家财,同时也为地方平安,利用封建宗族势力,组织青壮年村民大设香堂,成立“红拳会”,天天习武练功,并且购置了部分枪支和三门**,成为远近闻名的一股民间武装。时间长了,十家墩就成了周边村圩事实上的盟主,在抗匪这件事上,也唯十家墩马首是瞻。由于十家墩实力较强,不仅小股土匪不敢轻易到其附近抢劫,就连有时路经圩子附近,也会遭到会众枪击或追赶,带动周边村圩不再通匪资匪(采取类似纳贡的方式缴钱粮以免抢劫)。一来二去,十家墩就和土匪结下了冤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邻近洪泽湖湖匪的“瓢把子”——老魏三。

老魏三何许人也?其实他也是睢宁人,1895年生于沙集西北小朱庄,原名魏其富,因在兄妹四人排行老三,又称魏三,时间长了就叫成了老魏三。因家中贫困,十来岁时,他便逃荒到睢宁南边的安徽泗县东部(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在靠近洪泽湖的城头、孙园、陈圩一带做长工,为人割草、放猪放牛。有一年临近春节,老魏三带着东家给的两口袋玉米,准备回老家,不料行至归仁集时被当地地痞无赖抢走。这可是一年辛劳所得!老魏三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用木刻的假手枪夺得了当地一个地主家的三条真枪,并在一个远房表哥的帮助下,打死了抢粮的地痞无赖。好人做不下去了,从此老魏三自己“创世”,开始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

此前在孙园张塘村陈培堂家做雇工期间,老魏三结识了比其年龄稍长、当时在张塘读书的陈家外甥许和途。后者与官匪均有勾结,并在当地摆香堂收徒,成为地方一霸,于是便拜许为“老头”(师傅)。有了官匪“通吃”的靠山,加上老魏三做事胆大心细、心毒手辣,具有一定领导才能,聚集在其周围的土匪势力便像雪球一样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苏皖北侧交界特别是洪泽湖一带有名的“马子”头目,直接控制的就有近1000人枪,如果加上接受其控制的大大小小的“蓬子”,总人枪数达3000条之上。他利用熟悉沿洪泽湖周边及苇丛滩涂的条件,把那里变成了自己的“土匪窝”,活动轨迹遍及整个苏皖北部,四处绑票勒索、烧杀*掠、无恶不作,成为洪泽湖周边声名最响、势力最强、危害最大的土匪团伙。

老魏三虽然趾高气昂,但在十家墩却碰了硬钉子。起先老魏三惮于其会众武装,也不敢硬拼,而设法让十家墩方面表示服软。一次,老魏三派人送信给圩董鲁子桂,叫圩内准备些米面、鸡蛋和煎饼“伺候”。不料,鲁子桂并不示弱,带话给老魏三:“要米面鸡蛋没有,只有钉铁、犁头(装在**内当炮弹用)和子弹头!”老魏三见这块“犟地”敢于公开抗命,一方面是失了面子,一方面也想给其他村圩点颜色看看,因此在大众广庭之下扬言:“打不下十家墩,我魏三不姓魏!”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鲁子桂等人听说老魏三发誓要踏平十家墩,也全面加强了战备。组织人手,将圩东南两面水塘里的芦苇全部砍掉,以防土匪藏身。原本三个圩门,东门用土袋堵死,留下的北门、西南门,也是白天通行、晚上落锁。全圩漏夜赶制大刀、标枪,许多石糟、石料也砸碎抬上圩墙,堆在那里备用。全圩居民加上部分避匪的外来村民中的青壮年都被挑出,准备参加战斗,加上部分身壮胆大的老头和妇女,共有七、八百人,手执武器上圩值守,特别是“红拳会”会众赤着膀子、扎着头巾、腰勒红带、手执利刃,誓与土匪决一死战。

老魏三也说到做到,从上、中、下湖(洪泽湖不同区域的旧称)调来刘荣铎、刘广益、陈茂昭、梁家山、邓五等10余股土匪,凑齐约1500人枪,分据周边的大小顺庄和关帝庙圩,随时准备进攻。他们也准备了几尊**,并将附近一带村民的耙齿统统卸下来当作炮弹,准备攻坚之用,还拉来几辆牛车,以便在过外壕时搭桥强攻。

1927年8月17日下午,随着两声枪响,黑压压一片土匪从东、南、北三个方向,一边狂喊乱叫,一边向十家墩发起了进攻。三个方向前头都有人扛着旗子,匪众的枪上都系着红布,后面站着一人指挥,中等身材、微胖稍黑,嘴巴右下角有颗痣,上面长着一撮约一寸长的毛,有认得的便说那就是老魏三。待匪众逼近,圩内一声号令,会众纷纷开枪回击。土匪几次发起进攻,一度攻近圩墙,但被圩墙上守卫者一齐用刀砍、矛戳、石块砸,激战至天黑,都被击退。

第二天早晨,土匪再次发起攻击,战况更加激烈,特别是圩子东侧,壕沟有的地方几乎被土匪尸体填平。土匪用几辆牛车装满麦草,浇上煤油点燃,向圩门推去,试图将圩门烧掉。第一辆牛车被圩内安设的**击中,连人带车翻下壕沟。但第二辆牛车终于抵住圩门,熊熊大火将圩门点着。在圩门处指挥战斗的“红拳会”会首鲁怀孔大呼救火,不料土匪一枪打来,中弹身亡。圩门一时攻不下来,土匪们便集中**轰击圩墙。多段圩墙被轰塌,哪里塌下来,村民就用门板、土包填堵上去,再将借机涌上来的匪众打退。守卫鲁玉坷见一匪徒拽住圩墙上的一棵小树,想爬上来,便高举大刀劈下,一刀将土匪的头砍掉,连小树也顺带着砍断了。

战至当天下午,圩内枪弹、火药用尽,圩墙也被轰塌,土匪遂攻进圩内。“红拳会”会众虽和土匪展开肉搏,但外无援兵,自身也伤亡惨重,最终不支。老魏三一伙大开杀戒,不分男女老少,大肆屠戮奸*,十家墩顿成人间地狱。圩内有一块榆树秧子地,许多来不及逃出的百姓都死在那里,或被土匪逼着坐在竖埋在土里的刀尖上戳死,或被当场刀砍、枪杀,东北角一口水井几乎被尸体填满,井水变成了血水。土匪在杀人的同时,见物就抢,见屋就烧,连猪圈、羊圈也被烧毁,圩内300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不少藏于屋内的村民也葬身火海。有些村民在圩破时试图逃走,但因外壕水深,有些妇女和小孩淹死在壕沟里。土匪撤退时,又掠走140多人,有的在路上被杀,有的被强奸。事后统计,全圩惨遭杀害的村民共计827人,伤者40多人,一家被杀3、4口的比比皆是,有的全家遇难、自此绝户。

土匪完全退去后,死里逃生的村民和周边乡邻才敢回村收尸。时值农历七月下旬,天气十分炎热,数百具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加之被群狗撕食,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尸臭味更是数里外都能闻到,其景况惨绝人寰,成为睢宁县 历史 上最大的血案。十家墩有个后来做过国民政府宿迁县长的鲁同轩,当时在外读书,其父母和姐妹均在此次匪祸中遭杀害。由他牵头各处奔走呼号,并向当时的江苏省政府请呈派兵剿匪并赈济灾民,先后募集得银元17000块,帮助幸存者重建家园,但村民被杀太多,元气丧尽,十家墩从此一蹶不振。而派来“剿匪”的官兵,明里暗里和老魏三一伙沆瀣一气,导致多次进剿却屡剿不绝。老魏三一伙照样在周边四处作案,大大小小的屠村惨案前后一共犯下几十桩。如1930年春,老魏三带数百土匪攻破离金锁镇4里远的小彭圩,烧杀虏掠,抢走18支枪,当地百姓死伤几十人。国民政府淮阴专署专员曾感叹道:“一洼之地(指洪泽湖),扰乱六县不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江苏省政府由镇江迁至洪泽湖东面的淮阴城。省主席韩德勤为扩大个人势力,对老魏三一伙采取“剿抚并施”的策略,在进剿同时加大招安力度。老魏三迫于压力,于1938年7月接受招安,被韩委以江苏省独立旅旅长之职,与王光夏的江苏省常备第七旅一同驻扎在洪泽湖对面的老子山。老魏三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魏志新。不过名字虽然改了,但为非作歹的匪性却没有半点收敛,反而在日伪暗中支持下,变本加厉地祸害百姓,不仅在湖上设卡收税,还经常上岸到成子湖西岸一带抢劫杀人,公开与我党领导的地方政权为敌,甚至阻断了抗日武装湖西与湖东之间的联系。

1940年3月,我党领导的泗阳八区抗日政权建立,辖吕集、界集、太平、高集、龙集、金圩等6个乡公所。不久八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提出团结起来,共同打倒惯匪老魏三。3月20日上午,老魏三、高铸九等湖匪联合向八区进攻,被八区自卫武装打垮,一连溃败30余里。5月,新四军5支队在刘少奇、张爱萍的指挥下,与苏鲁豫支队和陇海南进支队密切配合,将老魏三的靠山王光夏赶出根据地,匪众亦随之退入洪泽湖。8月,奉江北指挥部命令,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部北渡三河,解放淮宝全境,使得皖东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通过我沿湖抗日武装的不断打击,老魏三匪部活动范围逐步被压缩。9月16日,老魏三率1000余人上岸到吕集附近抢粮,又碰上八路军5纵黄克诚部,损失惨重。

1941年2月,新四军3师9旅回师皖东北、首克青阳镇,不久向周围扩大战果,扫除洪泽湖沿岸土匪陆上据点,在吕集、田集一带,再次击溃老魏三匪部,顺利进驻半城。为巩固皖东北根据地,并打通淮北、淮南、淮海解放区之间的水上联系,9旅决定肃清洪泽湖匪患。5月2日,9旅25团在2师5旅、4师10旅的配合下,分别从临淮老汴河口、泗阳黄码头、成子湖西岸高咀,分三路向湖匪进攻,经过3天战斗,歼灭湖匪大部,老魏三匪众悉数覆灭,只有他一人潜水逃得性命。

侥幸漏网的老魏三本性难移,重新投靠韩德勤,当上了团长。这次他又改行搞起了特务活动,组织“黑杀队”,加紧对我方的渗透和潜伏,筹划暴动、煽动叛变。起初确实有些成效,其坐探孙德昆蒙混入党,远房侄子魏宝斋甚至混入抗日政权设立的洪泽湖管理局,还当上了副局长。不过好景不长,这些特务活动均被我公安部门一一侦破,孙德昆、魏宝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暗的不行,又来明的。1943年春,老魏三跟随韩德勤、王光夏,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里仁集、程道口,打算策应安徽蒙城国民党顽固派王仲廉部东进,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新四军4师主力。3月17日,4师在成子湖畔、离界集东北约12里的山子头村主动发起进攻,经过15个小时激战,活捉包括韩德勤在内的1000余人,击毙王光夏等100余人,但老魏三趁乱再次逃出了包围圈。

3月18日凌晨,老魏三窜到离山子头村约20里路远的邱庄,敲开了曾做过自己警卫的邱香久家大门。老魏三对邱说:“只要把我送到洋河,要多少大洋都可以,身上的两把盒子枪留给你也行!”邱香九一边假意应承,一边则偷偷打发自己的侄儿邱维俊连夜向屠园区姜圩乡乡长徐宏楼报告。当天早晨,睡在床上还未起身的老魏三,就被连人带枪抓了个正着。老魏三本以为这次难逃一死,谁知过了两天,事情又有转机。原来当时国共两党虽然常有摩擦,毕竟是合作抗日时期,同时为体现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新四军方面决定将山子头战斗中的被俘人员全部释放。

老魏三听得消息,不由得摸了摸吊在胸前的一件东西,心中一阵窃喜,看来有“灵猫”相助,真的是天不亡我啊!原来,老魏三相信自己多次“化险为夷”,逃得性命,是跟他随身佩戴的一块“双头玉猫牌”有关。这块“玉猫”是1930年春天,老魏三从一秦姓地主手中得到的,平时喜爱有加,白天戴在身上,睡觉时则枕在头下。当地老百姓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当有“火信”(有情况)时,“玉猫”便会自行抖动,提醒老魏三尽快逃命。

不过这次,“玉猫”也没法救得老魏三了。当9旅官兵押着战俘送往半城附近大王庄师部时,途中路过吕集,多次在此烧杀抢掠的老魏三被当地一拾粪群众认出。一传十,十传百,百姓听说惯匪头子老魏三被新四军捉到,便聚集了100多人,正好碰上9旅旅长韦国清路过,大家拦住马头说明情由,一致要求新四军将罪恶滔天的老魏三立即处死。韦国清见其确实民愤极大,立即写信请通讯员送交押送队负责人,将已行至塘怀南面桥口的老魏三带回吕集。老魏三见来人只将自己一人带回,心下明白这次在劫难逃,无奈地发出感叹:天意如此,让我命丧吕集!

3月24日中午,老魏三在吕集圩西南角一乱坟岗内被处决。围观百姓还不解恨,将其身上衣服扒掉,并用玉米秸秆堆上焚烧。他的老婆及徒弟闻听死讯后,设法将早已面目全非的尸首运回沙集老家,装殓后埋在离祖屋约3里路的田地中。时隔不久,十家墩的百姓听说老魏三被新四军枪毙,尸首已运回下葬,便来了100多人,手持铁钗、铁铲,将其掘墓焚尸、报仇雪恨。家人只拾得一些零散骨殖,重新葬回墓穴。到1958年,人民公社将老魏三墓最终夷为平地,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连同他的传说一道成为了 历史 。

何畏没有投靠***。龚楚和杨遇春是。

还有闽赣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湘赣省委书记兼湘赣军区政委陈洪时、闽浙赣省委书记兼闽浙赣军区司令员曾洪易、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彭佑、新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等。

余洒度:湖南平江人,生年不详。1924 年加入中国***。1925 年9 月黄埔军校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中校团副兼第1 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 年“七一五”事变后,同卢德铭一起率部转移到赣西北,后任警卫团代理团长,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 师师长。同年9 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军1 师师长。起义部队受挫后,仍坚持向长沙进军。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 月中旬在酃县水口离开部队,向湖南省委报告工作,任湖南省委军委书记。后对革命悲观失望,脱离组织,参加中华革命党(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 年11 月在上海被捕,后投靠蒋介石,被委以少将空衔。1934 年被蒋介石以“走私、贩毒”的罪名下令枪决。

郭炳生:湖南湘潭人,生年不详。1928年在湘军彭德怀部任连长(是彭德怀的外甥),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大队长,第4纵队、第3纵队司令,红八军6师师长,红五军2师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指挥机智果断,但性格简单粗暴、旧军队军阀习气严重。因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1932年9月叛变投敌,被蒋介师委以国民党军新编第37师师长之职,掉头参加围剿红军,于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红军击毙。

方步舟(1900~1990年),原名项升平,字充如,又名向光如,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项谷文村人。民国16年(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大冶兵暴,具有较强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能力,曾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红军鄂东南独立师师长,红16师政委、师长,红十七军政委等职。1937年2月因被撤职和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而叛逃投敌,担任过国民党挺进军第8游击纵队司令、绥靖总队司令等职,从事过抗日斗争,也曾围剿***领导的抗日武装。1939年曾与我党谈判将其所部改编为八路军或新四军,未果。解放战争中在浙东四明山率人枪千余举行起义,归顺解放军。经陈毅亲自主持讨论研究,对方步舟作出“将功折罪,既往不咎”的决定。解放后南京市委分配他在安徽宣城一个劳改农场当副场长,后来到南京市青龙山林场任副科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大冶县立工业学校校长、大冶县农民协会秘书、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三师六团班长、中共阳大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阳新县委书记、鄂东特委组织部长、中共湘鄂赣省鄂东南道委书记兼军区北路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十六师政治委员、师长、湘鄂赣军区参谋长、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自任武(昌)鄂(城)阳(新)大(冶)边区政府主席,历任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二纵队游击司令、第九战区第八挺进队司令、国民党国防部绥靖总队副总队长兼第六大队大队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为十八级国家干部。历任安徽省宣城农场副场长、南京市民政局副科长、青龙山农场生产科副科长兼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方步舟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大冶县立高级小学,民国9年毕业于县立中学,民国14年毕业于湖北省外国语专门学校。民国15~16年曾从事工农运动。民国16年,由中共黄石港地方委员会农委书记李实介绍加入中国***,是年加入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并参加“八一”南昌武装起义。后参加潮汕暴动,暴动失败后来到武汉,随后回到鄂东南地区组建地方党的组织,任主要负责人。民国19年5月,随何长工、吴致民、徐策等赴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民国26年3月,在三界山脱离红军,逃离时被国民党俘获,送武汉行营,出任国民党武汉行辕参议。民国2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后,沿江西进,进逼武汉。他再次回到鄂东南重整旧部,组织抗日游击队,称“方部”。民国32年,因保护其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被国民党九战区以“纵匪殃民”罪被捕入狱。被保释出狱后在汉口做煤炭生意。民国37年由同乡刘培初(国防部绥靖总队队长)推荐,成为刘的副总队长。民国37年与中共沔阳县委书记陈秀山取得联系,并指示方留武汉做秘密工作。翌年4月率领所部1 200人在宁波望春桥起义,是年7月,所部改编后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四师。“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拘捕入狱。1982年12月改为离休。

  方步舟其人经历复杂,他既为中共党的事业做过贡献,又背叛了中共;投靠了国民党,却又率部起义。对此,安徽省军区原副司令员阮贤榜少将在《忆鄂东南土地革命斗争史实》说:“鄂东南苏区创始人之一方步舟叛变投敌了。他在创建鄂东南苏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重大贡献的,他军政、文武双全,当时在群众和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此人1936年(应为1937年)叛变投敌,1949年又率部队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钟期光上将回忆说:方步舟“是大冶人,和徐彦刚共同指挥了虹桥战役,在‘八一’南昌起义中当过士兵,后来对开辟和发展鄂东苏区有过贡献。当过鄂东南道委书记,会打游击战,但以后在1937年逃跑叛变,当了国民党第八游击纵队司令。解放战争时,他在浙东四明山率人枪各千余举行起义,由王建安、谭启龙同志的七兵团接管。他门觉得不好处理,以后将他送到南京三野司令部来。陈毅同志主持三野前委讨论方步舟的问题,经过研究作出结论:‘将功折罪,既往不咎。’陈毅同志交代我找南京市委书记彭冲作这样处理:‘分配他一个工作,不能再入党’。”

方步舟领导的第一次活动---刘显堍年关起议: 192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胡朝柱、项升平(方步舟)到阳新开展工作,成立了中共阳(新)大(冶)县委。1928年1月16日,县委通过内线得知湖北省参议员兼阳新县清乡总团团长刘慧臣等在刘氏祠堂续定宗谱的消息后,决定举行起议。入夜,各路农军按照县委的部署悄悄地包围了刘氏祠堂和“清乡总团”团部。晚10时许,在打入“清乡总团”的党员刘辉刚等人的接应下,农民冲进祠堂,抓获处决了刘慧臣。与此同时,党员刘全山、刘怀玉率领另一部分农军在内应配合下攻进“清乡总团”团部。此次共击毙刘慧臣等土劣6人,全歼阳新县“清乡总团”,缴枪30余支和大批物资。

《曾拔超的游击队 - 崇阳文史》:曾拔超部队已的五百八十人枪。他接受鄂南第八纵队司令方步舟的邀请,率部开赴武昌、鄂城、嘉鱼三县联防的边陲,以梁子湖为中心开辟抗战游击区。清保咀是梁子湖畔的水码头,是水陆的交通要道,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他们到清保咀不过两天,日军就大势压来,大小战斗打了二十多次,共打死敌军两百余人,终于保住了清保咀。曾拔超得到方步舟司令的赞赏,一九四一年二月被方任命为后方联络处主任,长驻江西漫江;孙炳煌继任支队长。一九四一年四月,余明哲大队在鄂城的木门湾和嘉鱼的渡普口,也打了几次胜仗,共歼日寇一百七十多人,缴枪一百四十多支,也得到了方司令的嘉奖:“沉着机智,勇敢善战”。

《红16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的日日夜夜》:鄂东南地区的革命基础比较好,早在第一次国内哥命战争时期,就有了党的活动。目前,鄂东南已成立了道委,书记方步舟(后叛变)。鄂东南的武装,也发展有五百多人,三百多支枪,称为鄂东南独立师,师长由方步舟兼任。

  1933年的四月二日,红十六军还没有和鄂东南独立师分手,湘鄂赣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加强边区的武装斗争,平(江)、修(水)、铜(鼓)分区,成立独立红一师;浏(阳)、宜(丰)、万(载)分区,成立独立红二师,鄂东南独立师改名为独立红三师。

方步舟著有《红十六师历史》、《鄂东南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史》、《读书笔记》、《方步舟诗词》、《愚公评红》、《方步舟自传》。  方步舟于1990年3月在南京逝世。

旷朱权:湖南郴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7 师党代表,红四军第33、第28、第31 团党代表,红一军团第3纵队党代表,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 年后,任红十二军34 师政委,红五军团第十三军37 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红二十二军政委,红五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独立第3 师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8月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935 年春投敌叛变。据说此人抗战时期曾在苏北与新四军交过几次手,后不知所踪。(这个是一军团嫡系干部了,好像还有个毛的嫡系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也叛变了。)

张绍东:陕西人(一说为湖北红安人),1907年生。1930 年参加红军,1934 年加入中国***。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 师第224、第223 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75、第73 师师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 师第344 旅第687 团团长。1938 年投敌叛变。结局不详。

兰国清:又名兰明清,湖南人(一说为广西人),1911年生。1927 年加入中国***,1928年7 月参加平江起义。曾任红三军团排长、连长、营长,第4 师11 团参谋长,红军陕甘支队第2 纵队11 大队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第73 师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 师第344 旅第687 团参谋长。因革命意志衰退,兰国清很快堕落,并将同样信念不坚定的团长张绍东拉下水,1938 年3月伙同张绍东叛变投敌。结局不详。

史书元,字施元,又名史遽然。1901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3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一期六队毕业。1929年和李谦一起到广西参加百色起义期间,因工作不力遭红七军前委通报批评和处分,在红七军所任职务不详。1930年春天在上海叛变,被中央特科的密探杨登瀛发现,由陈赓负责处理。后来到台湾,为国防部情报局少将设计委员和第1兵团司令部高参 。1956年退役,寓居台北。

张翼,江苏人,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曾任红七军前委委员和第55团团长(或政委),红三军团四师参谋长和红九军团参谋长,长征前叛变/或脱队,先投蒋介石,不获重用,再投张学良。抗战中被韩德勤枪毙。

孔荷宠,当过红五军第1纵队纵队长,红十六军军长,湘鄂赣军区总指挥等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广昌战役前后,由于反围剿的失败,由于前途渺茫,投敌。

汤祥丰,曾任红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政治部代主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17师政委等职。1936年10月携枪带人叛逃,投了东北军。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被要回,受到公审。

陈祖康(1901-1979),字子侃,福建漳平人,和郑超麟同学兼同乡。1922年在法国的一所大学里正儿八经地留学(不象陈毅那样屌儿榔当),或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后经熊雄介绍加入中共。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是著名的黄埔军校校歌的词作者。1928年任福建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兼代理省委书记(被代理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罗明)。

不知道这时候的陈祖康脖子上哪一根筋不对劲,竟然听从糊涂老爸清末秀才陈寿山(字福如)的劝说,投降了国民党49师师长张贞,捉杀了几个早期***员。虽说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是个临时省委,可怎么也比做地方小军阀的营长有出息。

后来陈祖康先入第三党,参加闽变。再入国民党,并一直在戴笠手下干军统,作过闽北站和上海站站长以及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小组长,也算抗战有功。国民党迁台以后,任职于香港之保密局,授国军少将军衔。其经历,介于龚楚与严灵峰之间,算是中共叛将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

而且在陈祖康的孙子辈中,出了一个大大的名人,台湾歌手陈如山,俗名阿山。是入围3次金曲奖的四分卫乐团主唱,首创黄埔军歌的摇滚唱法。

郑超麟对陈祖康的评价不高,说这个人心术不正,趋炎附势,不能做朋友。

张绍东、兰国清,这是红二十五军老人,在抗战里才跑的,他们的同事搭档,曾任红75师政委、73师师长的赵凌波也在抗日中降国民党,不过张、兰从八路军跑的,赵是派去新四军工作的,是第三支队首任参谋长,后来是军参谋处长,皖南事变时任纵队副司令,被俘写了供词,对国民党有点用处的,故1943年2月在安徽无为石涧馆被新四军抓获后处决。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反击中国国民党韩德勤部,最后新四军获胜,占领阜宁、东台。

黄桥战役,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的反击战役。

1940年,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7000人的兵力,歼灭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11万余人,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狼狈逃窜中淹亡,第33师师长孙启人、第88旅旅长苗瑞林被俘,独6旅旅长翁达自杀,缴获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黄桥战役的胜利让中国最进步、抗战最坚决、革命最彻底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合起来了,让彼此有了更好的配合和发展;逆转了敌我局部力量对比,稳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扩展资料:

黄桥战役战争结果:

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2纵队前锋与八路军第5纵队先头部队,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胜利会师。黄桥战役期间,当地人民群众在中共苏北区委领导下,积极支援新四军作战,对保证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此役,共歼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3800余名。

-黄桥战役

人民网-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

红军时期粟裕指挥大兵团作战,一般都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以多打少的同时,先选择打弱敌,现在要反过来,他必须以少胜多,自然就不能再循常规。这一次粟裕要先打的,是强敌。独立第6旅绝对配得上强敌这一称谓。它是苏北地区少见的中国精锐部队,旅长翁达毕业于黄埔第4期,其属下军官也多为正规军校生。全旅三千多人,装备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还配备9挺捷克式轻机枪。当时人们称翁旅为“梅兰芳式”部队,极言其装备之漂亮和人员之精干。韩德勤的主力部队一般训练和军事技术都很好,之所以在实战中表现不佳,是因为自徐州会战结束后,这些部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打过仗。不打仗,枪和人就会生锈,加上部队又大多驻扎于城市,官兵渐渐忘记了什么叫做艰苦,战斗力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削弱下来。翁旅与之稍稍不同的是,他们跟日军的周旋次数相对多一些。在日军进攻兴化的战役中,该旅曾迂回敌后,击退日军,确保了兴化不失,为此,翁达曾被蒋介石称赞为“翁虎将军”。

(**《黄桥决战》,翁达)

粟裕知道,“二李一陈”的中立带有很多投机色彩,立场是动摇不定的,如果他首战能打掉韩德勤最厉害的这个旅,就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二李一陈”及其它杂牌部队也就不敢再有所行动了。钓鱼需要耐心,翁达迟迟不现身,粟裕也就始终不肯出手。直到浮飘周围泛起了波纹。李守维发起的第一次总攻失败后,翁达所率的独立第6旅也已从另一个方向逼近黄桥。这个时候,“二李一陈”和几个保安旅都还拉在后面。韩德勤于是致电李守维,指示于第二天拂晓发动全面进攻,以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李守维和翁达立功心切,一再向韩德勤强调,离天黑还早,以两部战斗力之强,若再发起一次总攻,拿下黄桥应不成问题,至于那些杂牌,战斗力既弱,打仗又不卖力,早来晚来似乎都没关系,等它们做甚。

(**《黄桥决战》,韩德勤)

两员主将既都如此慷慨,韩德勤也就没有打消他们激情的道理,于是同意开始第二轮总攻。正是这个决定,让韩德勤过后悔之莫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080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下一篇2024-02-16

随机推荐

  • 身高172 体重114 小腿围38 求助~

    你的体重算正常体重,不能从食物方面下手就从外部下手,首先你要看你的小腿是属于水肿,脂肪还是肌肉胖水肿你一按下去它不会立刻恢复,会有凹痕,这是你要注意腿部运动,使血液循环,也可以吃些冬瓜,咖啡等消水肿的食品脂肪比较好久解决,推荐两款好的减肥膏

    2024-04-15
    1028200
  • 香奈儿的产品怎么样?哪些值得买?

    香奈儿品牌产品线这么多,我个人觉得有的好用,有的性价比不高。护肤线的话,感觉不是他们家的主打,印象中美妆博主们也都比较少提到香奈尔家的护肤品。我用过他们家的山茶花系列,保湿效果还可以,但是同等价位还有更多的选择。不过香奈儿讨人喜欢的一点是:

    2024-04-15
    20200
  •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如下:1、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修护精华液。2、百雀羚水嫩精纯肌底精华液。3、相宜本草丹参清痘精华液。4、御泥坊光感璀璨皙妍精华液。5、羽西净萃悦白盈透精华液。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华液?观察精华液的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肤质的

    2024-04-15
    42900
  • 精华液能不能白天用?

    要看你的年龄了~ 如果你是20-28的话建议不要在白天使用,年龄不大 你要总用会营养过盛会起脂肪粒的 皮肤的吸收是有限的 不是摸多少就能吸多的~~~ 年龄大的人适合用精华和高营养的化妆品 因为她们的新陈代谢变慢 细胞不活跃了~不排油 营

    2024-04-15
    34100
  • 精华液在什么时候用 精华露用法

    我们平时护肤都会使用精华液,精华液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精华液功效作用不一样,根据精华液的作用和质地来决定精华液的使用顺序最好。精华液在什么时候用精华液可以在早上洗脸以后使用,先使用爽肤水,然后再使用精华,最后用乳液和霜锁水。这样能让

    2024-04-15
    34700
  • 苏秘护肤品使用顺序

    苏秘护肤品使用前先使用洁面乳把脸洁净,然后使用爽肤水去除皮肤残余污垢,进行补水工作之后,为了保证肌肤中的水分不再流失,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来选择乳液或者是面霜。苏秘护肤品使用前先使用洁面乳把脸洁净,然后使用爽肤水去除皮肤残余污垢,进行补水工作

    2024-04-15
    28000
  • 妮维维和妮维雅有什么区别吗

    妮维维和妮维雅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妮维雅(Nivea)中文曾译为能维雅。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妮维雅(Nivea)是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AG(简称BDF)所有,妮维维是中国的一个小型化妆品品牌。关于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液,瓶身上全是英文

    2024-04-15
    28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