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历史学家莱纳·卡尔施经过多年调查考证,在他的新作《希特勒的炸弹》一书中披露,当年纳粹的科学家至少先后试爆过三颗原子弹。其中一枚是在德国北部的吕根岛,另外两颗则在图林根的奥尔德鲁夫。其中,奥尔德鲁夫的核试验是在1945年3月3日晚21时20分,它比同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试爆的原子弹还要早好几个月的时间。
1938年,两位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核裂变。此后,一批德国科学家在纳粹的命令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核武器,但是直到二战结束前,纳粹始终未能掌握真正的“核力量”。这是迄今已经“板上钉钉”、世人公认的史实。但是莱纳·卡尔施在《希特勒的炸弹》中试图通过一系列证据推翻这桩铁案。战争爆发前,德国的核科学领域人才济济。举其要者: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伯格,是1932年的诺贝尔奖金得主,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化学家奥托·哈恩于1938年实现了核裂变,1945年,他在囚禁中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4月,化学家保尔·哈尔泰克报告德国有关部门:制造原子弹是可能的;同年6月,物理学家西格弗利德·弗鲁格设计出了用铀反应堆生产能的过程。
1938年8月,德国军方由物理学家、纳粹党员库尔特·迪普纳主持制定了研究核的计划。两个月后,迪普纳征用了著名的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专门进行核研究。其计划命名为“铀俱乐部”。这样,到战争开始时,100多名科学家在柏林、海德堡、慕尼黑、基尔、维也纳等地进行着核研究,海森伯格则扮演着理论导师的角色。
二战期间,盟军方面为了阻止德国科学家造出原子弹,直言不讳地表示,它要干掉这帮科学家。“曼哈顿计划”的总指挥赖斯里·R·格罗斯要求空军轰炸了位于柏林—达勒姆的威廉大帝研究所。盟军还实施过一项大胆的计划,组织一批干练的特工,踏着滑雪板,潜入位于挪威的罗居坎重水厂,用炸药炸了它。但是,该厂遭到的破坏并不严重,很快又恢复运转。盟军还策划过好几个行动,企图绑架或暗杀“最危险的德国人”海森伯格等科学家,但均未成功。
当时一般人认为,如果德国集中其优秀的科学家去攻原子弹,并且对之投入巨大的财力,而不是把钱用在火箭方面的话,他们是有可能搞出原子弹的,不过不一定能在战争结束前搞出来。因为美国虽然在工业和技术上居明显优势,而且有英国科学家和一些前德国科学家的帮助,它也没有在欧洲战事结束之前搞出原子弹。德国人没有下工夫去搞原子弹,是因为他们当时不相信;他们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海森伯格说过,在短期内搞出原子弹是不可能的。在某些人看来,跟海森伯格唱反调,几乎等于亵渎神圣。
卡尔施经过研究发现,传统的史书大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即:1938年发现了核裂变后,除了海森堡领导的“铀俱乐部”,德国还有另外一些研发小组在从事核武器的研究。他们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分散在德国陆、海、空三军的实验室里开展工作。领导这一工程的是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格尔拉赫,还有德军武器局研究部负责人埃利希·舒曼和库特·迪普纳等。从1944年起,纳粹党卫军也介入了核工程,***是汉斯·哈姆勒将军。
据卡尔施的考证,德军方的核技术研究设施最初分散在各地,后来由于盟军打到了德国本土,项目负责人便把部分研究人员集中到图林根的施塔蒂尔姆,同时,还把研制核武器所需的一批材料也运到了该地。当时,纳粹的科研人员在一所学校的楼房里进行了反应堆试验,并在那里制造了几件核武器,其中之一就是日后在奥尔德鲁夫引爆的那颗原子弹。一位名叫苏采克的前纳粹军官站出来,表示可以证实卡尔施的论断。据这位84岁的老人回忆,1944年,纳粹部队曾在德国吕根岛试爆了一颗原子弹。当时,戈培尔的纳粹宣传部还特邀了一批外交官前往观看,苏采克就是从某位外交官处听到这个情况的。记得60年前的一天晚上,几个纳粹军官曾悄悄告诉他:这个地方将要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果然,是日夜晚,沉沉的黑夜突然变成了白昼。“一股巨大的烟柱腾空而起。瞬间天光大亮,人们甚至可以在窗口看清报章上的小字。”他回忆说,“烟柱迅速膨胀,很快就变得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20世纪60年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当局曾在图林根的阿恩施塔特地区搞过一次地方史调查,而卡尔施新近发现的纳粹原子弹结构图即是在这次调查的档案中获得的。另外,除了维尔纳太太这样的核试验目击者,当地还有一位叫瓦克斯穆特的工人也有类似的回忆。他对试爆后的可怕情景做了如下描述:爆炸后,党卫军命令工程人员将附近一个农舍的木料搬来,堆积在靶场上,然后将许多被严重灼伤至死的尸体放在上面焚烧。这些死者估计都是被关押在奥尔德鲁夫集中营的战俘或囚犯。纳粹把这些人赶到试爆场,目的是确定核爆炸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因此,这批人也可以说是核武器的第一批受害者。
另外,卡尔施认为,当地的土壤分析也可给自己的结论提供佐证。近年来,德国吉森大学、马堡大学以及设在布伦瑞克的德国联邦物理技术局先后在这一地区进行过土壤分析。由于核反应可产生铀235以及衍生物——铯137,而在奥尔特鲁夫,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明显可见。至于它究竟是核爆炸产生的后果还是源于其他原因,目前尚难做出定论。不过一些专家已经排除了此地受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的可能性。马堡大学放射化学教授勃兰特认为,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虽然释放了大量的铯137,但它的扩散形态应该是比较均匀的。但在奥尔德鲁夫地区,人们发现的放射性物质,其浓度在100米内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可见,这些放射性物质并非来自切尔诺贝利。于是勃兰特也认为,奥尔特鲁夫地区确曾发生过核爆炸。
那么,究竟纳粹是否拥有过原子弹,人们对这个谜底的破译是充满兴趣的。卡尔施的新发现犹如点燃了一根炮捻,立即在德国史学界引起一声巨响。有人认为,如果卡尔施的结论成立,那么“第三帝国”以及世界核技术发展史就得改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