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大学生该看的书

推荐几本大学生该看的书,第1张

如今的大学生,毫不夸张地说,手机一直在手里,一直在低头看手机。其实我觉得,大学生是时候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读书了。下面我就推荐两本我最喜欢看的书。

一、《白说》

这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写的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采访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对于还没有经过社会历练的大学生是很有帮助的。白岩松采访过很多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业,而且是在各行各业有作为的成功人士,这就造就了他能博采众长地吸收别人的人生经验,也因此更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白说》这本书,是白岩松通过采访各种人物后得到的经验和心得总结,里面分享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涵盖多个领域,其实也是白岩松在各个场合的演讲,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各个领域的发展。我们和白岩松的人生追求也许不同,我们不一定都要去做主持人、做记者,但是却可以借鉴白岩松的人生经验,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二、《人世间》

《人世间》是梁晓声写的,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到201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人生百态。那个时代下人们和我们大学生一样有勇气、有担当、有理想,他们有的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有的则像父辈一样打拼谋生,做事刚正不阿。

小说中的周家三代人在那个时代不断的努力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随波逐流,这也可以给我们大学生一些启示。虽说处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一些大学生时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我相信,在看完这本小说后,一定会被周家三代人艰苦奋斗、不屈服的精神所感动。要像他们一样敢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总是会有困难的,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如此才是《人世间》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用书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书中那一一个栩栩如生但不真实存在的人物往往会成为我们的人生导师。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并通过产业链、价值链、消费链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深远影响。同时,新冠疫情也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无论是产业端,还是消费端,数字技术让各行各业都面临深刻变革。新冠疫情和数字技术双向发力,正在重构产业环境,重建产业生态,重塑产业价值,并带来了一系列改造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技能,甚至是领导力方式。

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工作环境的改变是变革性的。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发现疫情过后,传统的统一时间上下班,统一工作地点办公、一群人聚在一个大办公室的工作模式,逐渐向混合工作环境、弹性工作时间、个人单兵作战转换。

数据显示: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平均每周有24天进行远程办公,这一数字与疫情前的14天相比,提高了近70%。远程办公已经从疫情中的“急救包”,变成了疫情后的“家常饭”。

办公室不再是工作唯一的最优选择。原来在写字楼里办公的白领们,开始在家中、在分散的共享办公室,甚至是咖啡店,远程完成工作。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新定义办公室和办公室的用途。公司员工可以分布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楼宇,传统办公室不复存在,而员工的家庭空间,由于疫情隔离需要,也转换为了工作空间。

日本富士通全球人力资源主管Hiroki Hiramatsu声称:到2020年5月,仅有15%的富士通员工认为办公室是最好的工作场所,大多数人偏好居家和办公室混合办公的模式。到了9月,同样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员工认为回不去以前了,之前很多人在通勤上浪费了两个小时,现在他们希望把这些时间用在技能提升和陪伴家人上。一些年轻人的口号变成:“我热爱工作,但我不爱去办公室。”

离开办公室办公,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选择。当原有的两点一线(从家到办公室、从办公室到家)被单点(家和办公室的混合体)取代后,居家办公者面临的是如何多模式转换:起床,工作,照顾孩子,工作,准备午餐,工作,洗衣服,工作,打扫卫生,工作,准备晚餐,陪孩子玩耍。工作一下子被打散了,而每种模式切换,都会对注意力和生产力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

也有员工抱怨,在家办公模糊了工作和休息的区隔,996变成007,延长了总工作时间。当员工走出封闭的“小隔间”,来到家庭或咖啡室办公时,他们发现即使有独立空间,大电脑屏幕和一把好的功能椅,但居家办公区域和原有的家庭区域之间,还是缺乏物理阻隔和心理屏障。

尽管许多员工可以在非办公室环境中工作高效,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因缺乏和公司物理实体连接,而造成的对团队斗志和集体幸福感的影响。

同时,公司管理者也面临着如何为线上招聘来的,在线下非公司办公室工作的新员工创造归属感和使命感的困难。原来的公司团建都无法正常开展,又何谈用集体仪式塑造公司信任型工作氛围呢?

新的混合型工作环境,如何去准备一个让员工在物理形态和心理上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仪式,同时明确一个“在线协同办公”和“离线休养生息”的清晰边界,这是摆在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们面前的新难题。

对工作技能的影响

各行各业都在转变,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来适应变化。谁也无法只依靠四年或六年的大学教育来安度整个职业生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而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让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工作者去专注新技能的学习。

针对“新冠疫情对职场技能影响”这一话题,《新闻周刊》对全球120个国家、86个行业和53个主要职能的3026个管理者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疫情加速了人们淘汰旧有工作技能的进度,并加快了人们学习新技能的速度。

工作环境的改变,让新一代工作者要习惯有效与同事在线沟通,而非面对面的沟通。如何加强书面沟通的能力,以及同步加强语音沟通协调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无论是在工作群,还是视频会议,都要求工作者有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和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

而居家工作,容易被其他琐事分散精力,时间管理能力也成为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按照事项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合理分配时间,通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优先排序,按计划进行,并有预备方案。这些都是实现团队或个人的既定目标,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关键。

技能是未来工作的货币。对于那些持续学习新事物、善于钻研新技术的员工来说,新冠疫情反而在帮助他们重塑职业技能,并在职场竞争中弯道超车,实现个人价值提升。反之,那些未能跟上技能迭代要求的员工,被职场淘汰的风险则再次扩大。

旧岗位的消逝和新岗位的诞生

ADP研究院近期有份名为《职场人2021:全球劳动力观点》的报告,来阐述疫情给劳动力带来的影响。近三分之二 (64%) 的全球劳动力表示他们的职业受到了疫情影响。超过四分之一 (28%)的人,要么失去工作,要么被迫休假或暂时解雇。接近四分之一 (23%) 的人遭受减薪,而相似比例 (22%)的人减少了工作时间或责任。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2021年,新冠危机将导致约1亿个全职工作岗位消失。2022年,全球范围将再失去26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并使205亿人面临失业。而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最后一年(2019年),全球失业人口总数为187亿。

一些旧的工作岗位,在新冠元年(2020年)之后将可能不复存在。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预计到2025年,自动化将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在疫情之后,新踏入职场的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和上个世纪末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截然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但是,不用太悲观,新冠疫情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工作岗位的诞生。这些新工种产生的速度和多样性,同样超乎想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分析等岗位,从无人知晓到广受追捧;电竞玩家,从原来的玩物丧志转变成当今的热捧新潮;无人机飞手、带货主播、小程序开发者等岗位,也如雨后春笋般勃发。

美国某大型软件公司最近的一个招聘岗位名称是:远程工作领导者。工作描述是:岗位人选必须具有领导大规模、远距离分散团队开拓未知领域的经验。还特别标注:“人力资源老将不要申请”。

类似的职位“生产力和远程体验副总裁”,被猎头公司Cowen Partners评为2020年度最流行的10大管理职位之一。这一岗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如何让员工在家工作时保持参与度和体验感。

另一个新兴岗位,则是“首席医疗官”(CMO)。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这个岗位仅限于大型医院、医疗保健或制药公司,主要负责管理医生和生物医药研发队。但疫情过后,无论是大型游轮公司(加勒比游轮公司),还是快速消费品公司(百事公司和泰森食品公司),都不约而同增设了这一岗位。

我们也许会纳闷,游轮和食品公司业务范围大相径庭,为何会异曲同工,选择CMO这个职位?其背后原因,就是这些公司都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在密闭和狭小的空间里作业,而这种环境之前导致了严重的集体病毒感染事件,从而造成大规模业务中断。这个岗位的设立,就是为了保证员工能够安全工作,同时解决员工因远程工作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哈佛商学院茨达尔·尼里教授将此种现象总结为:“生活在一个健康与业务交叉的世界里,公司首先要想办法确保安全。”

对领导力的影响

新冠疫情并不只是对普通员工造成冲击,对公司高管的领导力也是一次新的挑战。疫情在极短的时间内,严重扰乱了领导者的组织策略、和员工们的沟通机制、以及和公司外部的联络。

这种背景下,领导力也在经历着一种范式转移。领导者需要比普通员工更快适应从现场指挥处理向远程统筹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员工参与度不变。同时,领导者还需要更加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安全和团队情绪,有更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场疫情迫使企业去追寻以人为本、行动敏捷、善于协作、勇于创新的领导者。

从事高级行政管理者招聘的RSR Partners公司为此评论:“在新冠疫情之后,一种全新的领导力评估体系将发挥作用。高管是否经过危机测试?他们是否有能力在虚拟世界中担纲领导职位?他们可以实时重塑吗?他们是一个灵活思考者吗?”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新一代公司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充分的信心,在下一次未知的危机来临前攻坚克难?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长文《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风暴过后我们将居住在什么样的世界上?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他认为,再过数十年,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如果他们还记得新冠疫情,他们记住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哦,就是从那时开始,世界完全数字化了”。新冠病毒何时彻底消灭,还是个未知数。但这些年它给人们塑造的新工作方式,估计会永远伴随着人类了。

正好之前出差去工厂给的时候,看到一款很好用的瑞欧威尔的RealWear HMT-1,用了下还不错。匹配的高清摄像头支持远 程指导,夹在安全帽上就能使用解放了双手,还可以和护目镜配套。有针对石化这种危险环境做了防 爆处理,很赞!

经过传播演变,人文主义分裂成几个互相冲突的派别。虽然所有人文主义派别都认为人类经验是权威和意义的本源,但对于人类的体验却各有诠释。

人文主义主要有三大分支。第一是正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永不重复的一连串体验。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地体验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不管在政治、经济或艺术中,个人的自由意志都应该比国家利益或宗教原则更为重要。

由于这种正统派强调自由,也就称为“自由人文主义”(liberal humanism),或简称“自由主义”(liberalism)。

自由主义政治认为,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自由主义艺术认为,观看作品的人觉得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自由主义伦理认为,只要感觉对了,就该去做。自由主义教育认为,我们要为自己思考,因为从内心就能找到所有答案。

但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常常感受到的是各种不同的事,彼此的欲望也有所冲突。如果所有的权威和意义都来自个人体验,当彼此发生冲突时,又该怎么办?自由主义者永远都会因为这种矛盾而苦恼。洛克、杰斐逊、穆勒等自由主义大家苦苦思索,仍然未能为这个难题提出简便的解决方案。民主投票通常只适用于一群有共同关系的人,比如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民族神话。这些人早已有基本的共识,只是仍有某些异议尚待解决。

读书笔记第0278天《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2021/07/05

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所谓“客观现实”,就是事物的存在与我们的信念和感受无关。例如重力就是一个客观现实,早在牛顿之前便已存在,而且不论我们信与不信,都会受到重力影响。

相反,主观现实取决于个人的信念和感受。例如,假设我觉得头一阵剧痛,于是去看医生。医生对我的头部做了彻底检查,却没查出什么问题。但对我来说,这种痛苦百分之百真实。

然而,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历史上有许多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都具有互为主体的概念。比如金钱并没有客观价值,1美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拿来穿。但只要有几十亿人都相信它的价值,你就可以拿它来买吃的、买喝的、买穿的。

读书笔记第0263天《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2021/05/08

在中世纪的欧洲,获得知识的主要公式是:知识=经文×逻辑。 如果想知道某个重要问题的答案,他们会阅读相关经文,并用逻辑来理解经文的确切含义。在实践中,这代表着追求知识的学者会花费多年时间泡在学校和图书馆里,读着越来越多的经文文本,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让自己能够正确了解文本的意义。

科学革命的知识公式则非常不同:知识 = 实证数据×数学。如果想知道某个重要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收集相关的实证数据,再用数学工具加以分析。在实践中,这代表着追求知识的科学家花费多年时间泡在观测站、实验室和研究考察里,收集越来越多的实证资料,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工具,让自己能够正确解读数据的意义。

这个知识的科学公式让我们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学科取得惊人突破,但它有一个重大缺点: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读书笔记第0275天《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2021/06/28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恍恍惚惚又是一年。

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动笔记一记往事了,日记本上的记忆还停留在2019年11月29号。

总觉得好像需要记录些什么,在这快餐主义的时代,真怕自己被模糊给吞噬。

生而为人,奔跑在时间之内,各有各的苦难,无法开口表达的日子里,你和我都要用力的微笑。把最最真切的感受存放在时间的彼岸。

2020年1月

2020年的艰难,好像是从一月份就开始了。

月初,妈妈在兰州做了手术,我一边上班一边跑医院。预约检查、等结果、预约手术、一直到妈妈从手术室出来,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那段时间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天晚上,妈妈疼的睡不着,让我拉着她去楼道里转转,她的眼睛蒙着纱布,两只手死死的攥着我的手不肯放开,那一瞬间我哽咽的说不出话,大概我小时候第一次学走路也是这样死死的攥着妈妈不肯放开吧!

也是在这个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迅速蔓延。只是起初,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

直到1月25号,大年初一,武汉封城,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开始紧张起来,设卡,检查,防疫……太多太多的人在新年到来之际突然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看到白岩松采访武汉某医院的访谈,内心沉重,久久不能平复。了解到患者一旦被隔离,生活起居和治疗期间都不能见亲人,就算去世,也是医院直接与殡仪馆对接,这就意味着感染者从被隔离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死亡都得一个人去面对,在配合医学治疗的同时还要自我安慰即使看不到光,一边用自身抵抗力努力支撑,一边也要行走在崩溃的边缘与命运抗争,突然泪目,觉得我们不再被这个世界原谅。

想起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一书中所写到的:进入到21世纪,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对新的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如今看来,在化身为神的路上,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瘟疫肆虐时依然那么可怕。

1月26日,喜欢的球员骤然离世,如同一场噩梦,时至今日依然觉得恍惚。

你知道你心爱的球员总有一天会老去,会退役,但是你无法明确知道那个日期,所以你热爱着,期待着,即便他真正退役的那天来临时,你的心里难过的像是自己突然被岁月抛弃。可是只要他还在,传奇就在,你的青春就在。你知道人啊,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你以为那个英雄一样的男人离开的时候,应该会是一个下雨天,天阴沉沉的,刮着大风,人们冷的、难过的出不了门,一如那悲伤的天气。反正你觉得,至少要发生点不一样的事才能配得上你的球员。可是这一天来的极其普通,普通到你来不及反应,普通到你一遍一遍确认,一遍一遍不信,又一遍一遍不得不信。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从不方长。

2020年4月

4月份,疫情终于有了转机,形势慢慢变好,学校要开学了,在家待了好久,着急又无聊,原来,人真的不能太闲。

离开了待了两年的兰州,回到了老家,换了新的学校,离家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不算太远,这样也好,总算能时常陪在父母身边。

4月15号,终于开学。去了新的学校,新的开始,学生,同事,都是全新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仍然暗自期许,希望一切都能好好的。

有了新的舍友,是个长我几岁的大姐姐,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像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有聊不完的天。

新同事们都很好,学生们也可可爱爱,只是偶尔会想起那些散落天涯的朋友,愿我们都能在这琐琐碎碎的生活里被温柔对待。

生命本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

熙熙攘攘的人间,幸好啊,我们曾遇见。

后来时过境迁,

我们也端起了保温杯,拿起粉笔,

走出了自己的青春,

走进了别人的青春。

收拾起近来七零八落的坏心情。

抬头看看身边这一个个美好的小欢喜。

从此不惧一个人上路。

2020年7月

7月,父亲又住院了。

那些天阴雨一直下呀下呀下不停,一个又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潮湿的被子,始终也暖不起来的手脚,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又是上班下班跑医院的日子。

住院十多天,父亲始终不见大好起来,周末的时候带他去兰州,预约检查,等结果,忙忙碌碌,好在最后状况良好,总算是让人安心了。

回家的那天清早,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地方,吃着牛肉面,突然觉得很窝心,说不上到底是开心还是难过,只是觉得从今以后,生命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遗憾,越来越多的不得不放弃。

不过还好,爱的人都在身边,平安康健,足够了。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心愿,只希望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

2020年8月

8月份,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暑假,报了驾校,想考个驾照,等以后攒够了钱就可以买车周游世界啦。

8月10号,下了好大的雨,发生了洪灾,刚好是学校所在的地方,于是暑假也跟着结束,一天一天的往学校跑。

帮忙打扫卫生、找人、做饭、送饭、看望受灾的学生……

跟着部队去送饭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满目疮痍的灾区,泥巴、洪水、倒塌的房屋、孩子们怯懦的眼神……

原来,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渺小的如同蝼蚁,疫情如是,洪灾如是。

可是人类又那么伟大,他们从不认输,他们团结一心,医生、警察、军人、志愿者……那些一个又一个的血肉之躯支撑着我们与灾难抗争。

所以,无论今天有多么艰难,明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8月底,新学期又开始了,接了新的班级,还是带英语,虽然不专业,但既行此路,必然尽心竭力。

2020年10月

10月,疫情渐缓,和好朋友约定的旅行终于提上了日程。

我们去了成都,重庆,吃火锅,看熊猫,我喜欢旅途中一切的陌生感,陌生的人,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景色,像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一样,目之所及,都是惊喜。

2020年11月

从11月开始,我的情绪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但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调整。

我在日日熬夜️中期待着死于一场意外。

乱七八糟的生活,半途而废的梦想,出现又离开的人……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就是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办法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整夜整夜的失眠,莫名其妙的流泪,头发一把一把的掉,早上上课,下午睡觉。难以继续的日子里,只好插上耳机,一遍一遍的听歌,一个人走很远很远的路,边走边哭。不愿意见朋友,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不愿意和同事一起吃饭,独来独往,鬼魅一样。有时,我想我大概是疯了吧。这难以启齿的痛苦真是让人崩溃。我在日复一日的与自己较劲中,期待着一场救赎。

和好朋友通电话,听着她吧哒吧哒的吐槽着工作的不如意,家人们万年不变的催婚,和男朋友琐琐碎碎的生活。突然莫名羡慕那些能够肆无忌惮表达自己的女孩子,她们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开心了就说,想要的就争取,她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欲望、悲伤、快乐……喜怒哀乐都那么明目张胆。

而我,早已在无数个无助的日子里,慢慢学会割舍掉对于任何人的依赖心,谁来都觉得是打扰,下意识的躲避。不愿意麻烦任何人,所以独自面对所有的事。

独自生活的这几年,太多事无可奈何,只能自己撑着。你需要懂事,需要坚强,需要周全。只有这样,才能独当一面,才能让那些过得去的过不去的都过去。

早已经学会收藏所有的悲欢,即使内心天翻地覆,在见人时依然要笑着,带着最合法的表情,装作万事顺心的样子。

我也试过好好表达,可就是张着嘴把说不出话,于是只能做一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我没有办法告诉朋友们,我正在被坏情绪吞噬。我没有办法跟她们描述,突如其来的坏情绪是怎样发生。我一边扮演着开心的样子,每天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一边又在和内心的黑暗做斗争。一边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一边又被自己的固执一次次打脸。

荒唐的,颓唐的,空空荡荡,踉踉跄跄。

活着何其艰难。

可是也没有办法真正大胆的离开,你知道父母会担心,亲人会牵挂,朋友会在意,旁人会笑话……太多太多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真正洒脱,没有办法真正肆意妄为。

想开给世界的花,谁教我怎么发芽?

那些没开口的话,谁教我好好表达?

会好起来吗?

会好起来的,对吗?

我还是会像往常一样,没心没肺,开心快乐的活着,对吗?

2021年初

2021年1月,去了兰州,见了迷糊柴和阿芳,迷糊柴还是那样忙碌,消瘦,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一起待了十多天,我知道一个人撑着有多难,走的时候想抱抱她来着,但是觉得太矫情,还是算了吧,我们来日方长是不是?

阿芳找到了新的工作,努力到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却总是不被命运善待,想起十月份她给我发消息,说站在黄河边,有一瞬间想跳下去,但是一想到妈妈就觉得该回家吃饭了。

和倩倩子约了饭,工作有了着落,爱情顺利的姑娘,脸上都在发着光,真好,希望我的好姑娘一直开心幸福。

2021年2月

腊月,新年,和好朋友们约饭,约**,约麻将,听亲戚们催婚……

可能,像我这样的人,生来就不讨这个世界欢心吧,所以,你看,我都快26岁了,还是一个人,一个人看书,旅行,到处走走停停。还是一次次的撞南墙,头破血流,又执迷不悟。不像很多人,25岁,早就结婚生子了,生活幸福美满,多好哦。

像我这样的人,可能真的要花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会遇见那个同频率的人吧,就像,一片孤独的海里,有一只频率很奇怪的鲸鱼,她一辈子都在哼唱,也许,她一辈子都碰不到回音,你说,她唱的好孤独,其实,你也不知道,一个人哼歌,也很酷,也很有意思呢。

我也想,遇到一个能听懂他的歌声的人,可是没有啊。我也想,像大多数人一样,25岁就结婚,可是没有那个让我想义无反顾的人啊。也遇到过很多人说喜欢我,可是从没见谁坚持过。随随便便的喜欢和放弃,都不是我想要的。

也许,是还没有碰到对的人吧,万一,到了30岁的时候,我才碰到那个看一眼就想说:哦,原来你也在这里的人,怎么办?他唱起歌来,一点儿也不好听,可是,我觉得好可爱,每一句都听的认真,每一句都唱进了心里。他问我,你怎么那么傻啊,那么早嫁给了不喜欢的人,等到30岁是要变成虫子的。

我努力的替自己解释,努力的想让他知道,我是多么的身不由己,努力的让30岁的自己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怪物,像所有人一样唱歌,像所有人一样结婚,像所有人一样上着可有可无的班,可是,到头来,我还是哭了。

他难过的说,你明明是条鱼啊,怎么非要和他们一样。

是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25岁都过的一样,想结婚就去结婚,想考研就去考研,想旅行就去旅行,想种花就种花,想养一条狗就去养一条狗,想看金鱼跳舞就去它跳舞,正是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才有了后来的我们。

也许有一天,你会碰到一个人,聊起来,你说哇嗷,你也喜欢鱼啊,他说对啊,对啊,你喜欢金鱼还是锦鲤?你笑着说,我喜欢麻辣和红烧。

都是喜欢,可是喜欢也有区别。

无论20岁,25岁,甚至30岁,40岁,50岁,都应该去做那些你真正喜欢的事,不被别人所左右的事。

你当然可以不顾一切去爱一个人,但是,永远别忘了自己是谁。

所以,我亲爱的各位,别再催婚了,我的鱼还在海里游着呢,催也没用。

你看啊,这碎碎念念的生活,在岁岁年年的治愈着。

所以,你一定要像晨曦一样活着。

嗨,明天也好,新年也好,我们梦里再见,我们醒来再见。

——于2021年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29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随机推荐

  • 苏秘299一套真的假的

    苏秘299元一套的是真的。苏秘套盒分很多种,每一套包含的商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小样系列,种类多一些。价格的高低决定种类的多少和容量的多少。苏秘是LG生活健康株式会社旗下的高端自然发酵化妆品品牌,2016年入驻中国。为女性呈现温和、有效的护

    2024-04-15
    51000
  • 原液和精华液的区别?

    原液比精华液的效果还要好,经常添加在美容产品中,也是因为原液的成分单一,效果强,使用的次数不宜太多,每周使用三至五次就可以,尽量在晚上使用,晚上肌肤会进入深度修复状态,面部血液循环加快,对原液的吸收效果会更加明显。精华液的成分非常复杂,本身

    2024-04-15
    46400
  • 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 黑松露能治白发吗

    黑松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很珍贵的食材,其实有不少人应该都有吃过的,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那么经常吃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不能,黑松露没有这个作用。黑松露含有的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

    2024-04-15
    38100
  • 润唇膏可以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嘴唇,全球有哪些唇膏比较好用?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佳琪OMG!口红是很多女生的最爱,宁愿吃土也要买新口红,但是如果嘴唇干燥起皮有唇纹,那么不管擦多贵多热门的口红都不好看。唇部护理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多加赘述了,下面这份榜单请收好!一、曼秀雷敦这个牌子的润唇膏应该很多学生都用过

    2024-04-15
    31700
  • 男士面膜推荐那种比较好,

    曼秀雷敦的就不要用了吧,里面激素含量比较高,加上皮肤爱出油就会长痘痘!同价位我推荐,妮维雅的保湿面膜,或者贝佳斯绿泥(不分男女的)清洁效果非常明显!首先要做好清洁了,脸部毛孔干净了再保湿补水效果会明显,否则毛孔没有清洁干净,做面膜也无济于事

    2024-04-15
    38700
  •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这是许多家长和女孩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和丝润爽肤水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如酒精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于12岁的女孩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

    2024-04-15
    28000
  • 乳液和精华液哪个明星

    十大明星同款护肤品排名1、海蓝之谜面霜,2、SK-Ⅱ嫩肤清莹露,3、兰蔻小黑瓶精华肌底液,4、迪奥的梦幻美肌修颜乳,5、资生堂盼丽风姿丰润护唇膏,6、娇兰御廷兰花乳液,7、LaPrairie莱珀妮焕颜新生乳霜,8、CPB沁肌紧肤蜜,9、PO

    2024-04-15
    30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