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称: 韩
拼音: han[二声]
序号: 0015
介绍
介绍文件
介绍文件
韩姓起源
韩氏来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
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韩侯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二、少数民族复姓改为韩姓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北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因“汗”与“韩”音相近,而把“出大汗”改为单姓“韩”氏。同时把鲜卑族的三字姓“破六韩”也改为单姓“韩”了。
明代甘肃临夏土司改“可汗”氏为韩姓。明代赐元人实哈塔为韩姓。
清朝满州八旗的“罕札氏”取“罕”与“韩”之谐音,改为韩姓。
清朝甘肃循化厅土司,是撒拉回人,也取韩为其族姓。
锡伯族哈斯胡里氏、韩吉利氏、韩亚喇氏,均改为汉姓的韩氏。
黑龙江省的富裕柯欠克孜族嘎普韩部落也取汉姓的韩为姓。
彝族安韩氏省掉“安”改为单姓韩。
回族、保安、土家、达斡尔、苗族、蒙古、壮族、白族、黎族中也有韩姓。
三、异国韩姓
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朝鲜人。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
四、源于韩王信
韩王信,是故韩襄王的庶孙,刘邦立为汉王后,立信为韩王,因破项羽有功,汉王即王帝位后,便剖符给他,正式封他为韩王。以颍川为王都。后又下诏把他的封邑改在太原以北的地方,以防御胡人,并以晋阳为王都。信请求将王都改设在马邑。后叛汉降胡,并出兵攻打太原,兵败。韩王信遂与太子亡走匈奴。
这是韩姓比较晚起的一个源头。韩王信亡走匈奴,生颓当,以后颓当率众内附,与韩婴都被封侯。又因军功,子孙累登显仕。后遭王莽之乱,分昌黎、三原 (汉池阳县地,在今陕西省中部)、颍川、阳夏(秦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太康县)之系,异地而居,但都是弓高侯的后裔。
韩姓三祖:
一、远古始祖:---韩浞
韩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为帝。因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韩姓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
二、血缘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韩武子万
叔虞的儿子名燮(xie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附录:源于韩姓的变姓
1.韩氏
韩姓除“韩氏”以外,据《通志·氏族略第一》,韩姓中还有以国爵为氏的,如“韩侯氏”;有以名字为氏的,如“韩婴氏”、 “韩言氏”、“韩厥氏”、“韩籍氏“”、“韩褐氏”。
2.韩侯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侯氏:周宣王时,韩侯支孙氏焉。
《元和姓纂》韩侯氏:周宣王锡命韩侯,支孙氏焉。
《姓镐》韩侯氏:《韩诗外传》云,周宣王大夫韩侯子有贤德。
3.韩婴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婴氏:姬姓。《姓纂》云,晋韩宣子元孙也,为韩婴氏。
《元和姓纂》韩婴氏:晋韩宣子子孙韩婴,云韩婴氏。
《姓氏寻源》韩婴氏:《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韩婴氏。郑夹(氵祭)云,《世谱》韩宣子元孙无名婴者,惟韩宣王太子名婴。汉韩王信之子名婴,为襄城侯。或其后世以为氏。
4.韩言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言氏:姬姓。《世本》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子鱼,为韩言氏。
《元和姓纂》韩言氏:《世本》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鲁,为韩言氏。
《姓(角崔商)》韩言氏:《左传类解》云,晋大夫韩子鱼之后为韩言氏。
《姓氏寻源》韩言氏:“《姓纂》“鱼”作“鲁”,讹。《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韩言氏。
5.韩厥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厥氏:姬姓。韩献子厥支孙氏焉。
《姓氏寻源》韩厥氏:《姓纂》云,韩献子厥支孙以为氏。一引作韩献氏,讹。有斡献氏出于宋,无韩献氏。
6.韩籍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籍氏:姬姓。晋韩起之子籍,字叔禽,为韩籍氏。
《元和姓纂》韩籍氏:晋韩起子籍,字叔禽,为韩籍氏。《姓(角崔商)》、《姓氏寻源》并引。
7.韩褐氏
《通志·氏族略第五》韩褐氏:姬姓。《英贤传》云,晋韩厥之后韩子云,赵肃侯大夫有韩褐胥居。
《古今姓氏书辨证》韩褐氏:《英贤传》日,韩厥后,赵肃侯大夫有韩褐胥居,《姓腮》与《姓氏寻源》并同。
8.韩馀氏
《通志·氏族略第六》韩馀氏:韩馀氏者,韩氏馀子之族也。《古今姓氏书辨证》韩馀氏:《世本》韩宣子馀子之后氏焉。谨按《春秋》,晋成公宦卿之馀子以为馀氏。盖嫡子之母弟,官子韩起也。
《姓(角崔商)》韩馀氏:《姓考》云,晋卿韩宣子之后有名馀子者,奔齐为韩馀氏。《路史》云,韩信子(应为韩王信)亡人匈奴,景帝时,子颓当亦来降,馀在匈奴者为韩馀氏。
《姓氏寻源》韩馀氏:《路史》其说与《世本》异,疑非是。
9.韩献氏
《元和姓纂》韩献氏:晋韩献子,支孙因氏焉。
10韩信氏
《姓(角崔商)》韩信氏:出《姓纂》。
《姓氏寻源》韩信氏:《姓纂》云,韩王信之后有韩信氏。
11公族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上平声一东:公族氏,东汉《郭泰传》有公族进阶,其先出自晋公族大夫之后。春秋时,骊姬乱晋,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元公族。及成公自周归,晋始宦卿之嫡子,以鞅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其后遂有以官为氏者。
《姓(角崔商)》公族氏:《姓源》云;韩无忌为公族大夫,称公族穆子,后因氏。又夷姓,后魏独孤部有公族氏。
《姓氏寻源》公族氏:《风俗通》云,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后以为氏。《潜夫论》云,韩桓叔之后有公族氏。
12.平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平氏:姬姓,韩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因以为氏。秦灭韩,徙下邑。汉有臣相平当,生晏,司徒。北齐有平筌,望出河内、燕郡。
《路史》:韩哀侯少子姥,食采平邑,后以为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平氏:出韩侯少子姥,食采平邑。秦灭韩,因徙下邑,氏焉。
《姓(角崔商)》平氏:《氏族大全》云,韩哀侯少子采邑,因氏。《集韵》云,齐相晏平仲之后。《千家姓》云,河内族,北齐有平桓。
经何光岳先生考证,他认为:“韩之平邑,在乎阳,今山西临汾市。为韩哀侯少子姥所封,则平出于姬姓之韩后无疑。”
13.横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横氏:《风俗通》云,韩公子咸,号横阳君,子孙氏焉。
《姓(角崔商)》平声升三庚:横氏,《风俗通》云,韩王子咸,号横阳君,因氏。《千家姓》云,颍川族。《吕氏春秋》横革佐禹。
《姓氏寻源》横氏:《荀子·成相篇》横革佐禹。亦见《吕氏春秋》。横姓宜始此。《路史》云,刘后有横氏,韩万后有横氏。《战国策》楚知横门君之善用兵,后必有为氏者。
14.侠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侠氏:即荚氏,音荚。韩侠累之后。《急就章》有侠却敌。
《古今姓氏书辨证》人声三十帖:侠氏,韩相侠累之后。《急就篇》有侠却敌。
《姓(角崔商)》侠氏:《姓纂》云,韩相侠累之后。《姓源》云,《汉书·功臣表》有侠侯,后以封为氏。《千家姓》云,平阳族。
《姓氏寻源》侠氏:《史记》侠累。高诱云,韩傀侠累也。《战国策》名傀累,一云即荚氏,音荚。《路史》云,汉(夹鸟)侯国后有侠氏。
15.蔺氏
《通志·氏族略第三》蔺氏:姬姓,韩厥玄孙曰康,仕赵,食采于蔺,因氏焉。
《元和姓纂》蔺氏:韩厥玄孙康食采于蔺,因氏焉。裔孙相如,为赵上卿。
《古今姓氏书辨证》去声升一震:蔺,今望出中山、华阴。出自姬姓,晋穆侯之子成师,封邑于韩,裔孙韩献子厥,厥玄孙康,食采于蔺,因氏焉。
介绍文件
韩姓迁徙史
韩姓迁徙概述:
韩姓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姓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战国之时,是韩姓最主要的发展时期。自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建都于平阳,韩景侯时,迁都于阳翟,至韩哀侯时,又迁都于新郑。韩国的多次迁都,使韩姓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后来韩姓迅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并且成为韩姓历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至汉时,韩姓的两大郡望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已有韩氏迁居江苏。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中原多年战乱,小国林立,韩姓从河南等地大举南迁。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潮州刺史,为韩姓入广东最早者。唐末已有韩姓迁至福建。
韩姓的发展、流布,从春秋战国的迁地、徙都、拓展,经颍昌黎、南阳、相州、越城各个世系,到南宋以后,就几乎逐渐遍及全国。其中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韩姓,多为韩世忠的支系子孙。
南宋末,曾于建炎南渡至浙江的韩氏后裔御前大将军韩先,扈驾南下,由浙江人福建,由福建而广东平远县南宋时,番禺古塌韩氏,南渡之后,先是居于浙江会稽,相传韩世卿谪广南后,即居于南雄珠玑巷。后来他的孙子韩振宗(一说韩洪泽)又由南雄徙广州番禺。
从南宋起,经元、明而至清,韩姓在江南的流布,范围越来越广,支系越来越多,人数越来越众。
湖南湘潭云湖韩氏,为当地望族。其祖自明代由安徽徙江西,后由江西徙湖南星沙 (今长沙),再由星沙徙云湖。
江苏苏州韩氏,是韩琦十二世孙由安徽凤阳迁往苏州的,后又有一支由苏州迁海安(江苏东部)。另外,苏州韩氏还有一支是由浙江柘林山头迁入的。
自南宋以后,浙江、江苏、安徽、江 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都是韩姓迁居生息之地。每迁徙一次,就开拓一地,流布一方。 四川、广西、台湾等省,先后也有韩姓迁入。
移居海外的韩姓:
韩姓的流布在海外亦有流布发展,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国、新加坡、越南、古巴、法国、美国、瑞士等。他们祖孙相继,侨居国外,艰苦创业,不仅为所在该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中国,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传播中华文化,为增进与各有关国家的友谊,也都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海外韩姓中,各有关国家都出现了一批事业突出、成绩显著、为该国或为当地所认可的代表性人物。
家谱
家谱文件
家谱文件
韩姓家谱介绍
韩姓家谱介绍:
韩姓家谱的内容和体例、格式,一般包括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韩姓家谱的序的内容,一般都是写本支派之来历,有的序,不仅溯源,而且旁及有关分支分派;写先世事迹;阐明家谱的意义;修谱经过,等等。韩姓家谱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笔。
北宋宰相韩琦于嘉佑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韩氏家谱序》,明代刘基于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阳韩氏宗谱序》,明代文学家程敏政作《南阳韩氏宗谱叙》。
家谱文件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韩姓家谱文献目录
《汾阳韩氏支谱》,1册,清韩诊敬重修,同治六年福荫堂校刊本。
《汾阳韩氏支谱》,4卷,清韩镇岳等纂修,光绪十年恭寿堂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2册,明韩景伶编,乾隆年刻本。
《洪洞韩氏家谱》,明韩文等纂修,清韩殿魁等续修,咸丰七年钞本。
《洪洞韩氏重修宗谱》,2卷,清韩有庆等纂修,嘉庆二十年刻本。
《松江韩氏支谱》,2卷,清韩文衍重修,民国四年钞本。
《松江韩氏文若公支宗谱》,民国十年韩绮章钞杂本。《扬州韩氏支谱》,4卷,清光绪十八年活字本。
《延令韩氏族谱》,8卷,清韩长贵等重修,光绪十七年活字本。
《润州韩氏家乘》,3卷,清韩复纂修,嘉庆二十年继锦堂木刻本。
《镇江韩氏宗谱》,2卷,清韩有和主修,同治七年广德堂刊本。
《金陵韩氏族谱录》,1册,清韩印纂修,光绪六年活字本。
《润州大沙韩氏宗谱》,2卷,清宣统元年广德堂刻本。
《毗陵韩氏宗谱》,原道堂活字本。
《金埴韩氏家乘》,12卷,清韩树榀重修,光绪二年永思堂活字本。
《锡山韩氏宗谱》,20卷,民国韩念祖等修,民国九年敦伦堂活字本。
《春晖韩氏宗谱》,16卷,首1卷,清韩勰修,光绪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云东韩氏家谱》,5卷,清韩奕辑,嘉庆间刊本。
《晋阳韩氏世谱》,1册,清韩学韩等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刊本。
《杭州韩氏谱》,3册,钞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清韩乃建重修,同治九年永思堂活字本。
《义桥韩氏家谱》,10卷,首1卷,民国韩拜旒接修,民国四年永思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续修宗谱》,40卷,末1卷,清韩家坤主修,光绪元年重修,昼锦堂活字本。
《湘南韩氏家谱》,68卷,清韩殿扬等增修,宣统三年昼锦堂活字本。
《一都韩氏家谱》,16卷,首1卷,民国韩沛金等修,民国十八年昼锦堂活字本。
《宁波相韩家谱》,清昼锦堂活字本,3册。
《宁波韩氏宗谱》,6册,民国周颂清等纂修,民国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余姚韩氏东岙支宗谱》,7卷,清韩明和修,韩明盛纂,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
《咸安韩氏宗谱》,16卷,民国韩叔金等主修,韩思溶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大本堂木刻本。
《重编羊山韩氏宗谱》,4册,民国韩迪周、韩百年重修,民国二十年昼锦堂铅印本。
《迁东阳高阳韩氏宗谱》,6卷,民国葛树棠纂,民国十七年活字本。
《徽州韩氏宗谱》,1册,清钞本。
《黟北南阳韩氏宗谱》,1册,明万历二十四年钞本。
《南阳郡韩氏族谱》,清韩家相等纂,嘉庆三年刻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修五纂修,道光二十一年南阳堂活字本。
《袁郡韩祠主谱》,3卷,清韩文蔚等纂修,同治七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主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年南阳堂活字本。
《韩焕先祠丁享谱》,4卷,清韩毓淇等纂修,光绪二十三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世谱》,1册,清韩文祯等纂修,康熙四十七年刊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嘉庆六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道光二十八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荣公支谱》,3册,清韩联俊纂修,光绪十五年南阳堂活字本。
《万载韩氏族谱》,1册,清南阳堂活字本。
《淄川韩氏世谱》,4册,清韩瀛州等修,光绪十三年刻本。
《淄川韩氏邑乘》,5卷,首1卷,民国韩振铭续辑,民国七
年刻本。
《栖霞韩氏谱书》,清韩元英纂,光绪二十六年钞本。
《临沭韩氏宗谱》,钞本。
《武汉韩氏宗谱》,清韩洪蔗、韩国海总理兼纂修,光绪三十三年韩氏南阳堂活字本。
《花山韩氏宗谱》,民国韩继海等采辑,民国三十六年昼锦堂阖族同刊活字本。
《新洲韩氏宗谱》,民国韩溶等续修,民国三十四年木刻本。
《韩氏南渡支谱》,3册,清韩学志撰,道光十五年刻本。
《云湖韩氏四修族谱》,19卷,首1卷,清韩朝瀛修,民国十五年活字本。
《长沙韩氏支谱》,12册,清韩文龙等纂修,同治六年南阳堂木刻本。
《长沙韩氏支谱》,6卷,民国韩开锡纂修,民国九年南阳堂刻本。
《紫泥韩氏族谱》,1册,清韩勉兹编,咸丰九年钞本。
《宣汉韩氏宗谱》,1卷,民国韩艳如修,民国元年木刻本。
《合州南阳郡韩氏支谱》,1卷,民国韩氏宗祠编,民国间十四世裔孙忠槐钞本。
《礼县韩氏家谱》,清稿本。
《庄浪韩氏世系源流》,4卷,民国唐维翰纂修,民国十七年钞本。
《韩氏宗谱》,23卷,首1卷,末1卷,清韩寰康等修,乾隆五十六年昼锦堂活字本。
《韩氏宗谱》,12卷,民国韩国霖等纂辑,民国二年有怀堂活字本。
《韩氏族谱》,4册,明韩士鳌纂辑,钞本。
家谱文件
韩姓字辈
韩姓字辈派语
《相韩谱》载,宋室南渡前,宋忠献王韩琦创订的8世派语为:
玉 彦 口 胄,乡 卿 立 甫。
《义桥谱》载,宋中散大夫韩休卿所订萧山韩氏8世派语为:
心 之 言 可,山 问 日 世。
《越韩谱》载,明刑部尚书韩邦问为绍兴韩姓所订16世派语为:
人 淳 禾 溥,金 信 水 贞,
火 明 土 永,木 茂 竹 承。
《相州韩氏文献》载,民国十三年(1924),经南北宗族会同集议,订32世派语,咨明内务部备案并通咨宗族占籍省分行政长官,同时转行族属繁衍县分,俾资遵守。
32字为:
一 本 大 宗,子 孙 千 载,
一 修 寸 念,门 尚 中 行,
示 以 文 为,工 其 力 作,
曰 惟 、 善,卜 兆 方 长。
《春晖谱》,所载当地韩姓20世派语为:
学 以 全 为 范,衷 其,填 是 举,
作 求 躬 (日方) 迪,遵 集 受 敷 宜。
《云湖谱》,为本宗原定5字,后又增加20字,实定为25派:
学 应 (彡+足-口) 知 金,世 映 兴 朝 久,
家 承 建 业 传,作 忠 培 远 泽,
笃 孝 绍 先 贤。
《紫泥谱》载本支韩姓派字为10字:
元 受 祖 宗 善,德 福 庆 昌 隆。
《麻阳姓氏》载全县韩姓派语15字:
友 文 迁 通 上,启 朝 正 天 子,
宗 景,志 永 仲。
派语的用法及其规律
凡逢字辈的单数,则取其为人名的偏旁,人名取单名;凡逢字辈的双数,则取其独立而人人名,人名取双名。如第一组“玉彦口胄”等8字,韩琦兄弟逢字辈单数“玉”字,故人名都以“玉”字为偏旁,取单名,如韩琦、韩琚、韩碹。忠献王韩琦的子侄,逢字辈双嫩“彦”字,故皆取“彦”字独立人人名,起双名,如韩琦有五子,名忠彦、端彦、纯彦、粹彦、嘉彦;他的侄子有考彦、方彦等。第三字“口”,系单数,故取其为偏旁,单名,如韩治、韩浩、韩邕等。第四字“胄”,系双数,故取“胄”字独立,双名,如韩肖胄、韩膺胄、韩仁胄、韩保胄、韩述胄等。余此类推。
派语的使用方法,还有一种情况,即人数较少又处偏远之地的支族,其派语不是用完若干字,又另起新的派字,而是采用周而复始的办法。如湖南麻阳县栗坪乡的韩姓,就是以“友文逊通上,启朝正天子,宗景志永仲”这15字,轮转使用下去。
派语的社会功能
派语的功能与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区分同姓同系人的辈分。如果没有字派,而仅仅只知道年龄,就很难判断同姓者某某的辈分,因为有的人年龄大反而辈分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分在前,这就会辈分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在同姓交际的过程中,互通派字,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等等关系,就一清二楚了,才不致于产生辈分世次的混乱。《相州韩氏文献》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说明了派语的这种功能:“相韩本支得与圣贤孔、颜、曾、孟诸氏后裔同,能世次毫不紊乱,实赖有此命名、宗派维系所致也。”
元阳都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红河哈尼梯田
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元阳县各族人民开山为田,引水种地,开垦梯田19万余亩,建成大小水沟4653条。
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海拔在170米-1980米的山岭中。梯田级数最多的有3700多级;梯田单块面积最大者10余亩,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虎嘴
老虎嘴位于元阳县城南部505公里处,距老城街205公里。该景区包括赏勐品、硐浦、保山寨和阿勐控等连片的6000多亩梯田,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老虎嘴被法国报刊列为1993年新发现的七大人文景观之一,被美国摄影家称为最壮丽的田园风光。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
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位于元阳县新街镇到绿春县的“晋思”公路沿线,在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域内,距元阳县城35公里。箐口哈尼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村是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猛弄司署景点
元阳皇封世袭猛弄哈尼司署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距今269年。司署有四组台阶上下相接,共127级,每组台阶左右均有两层楼的厢房。正堂、屏风楼、厢房雕梁画栋,红墙黄瓦相映。
元阳县红叶温泉度假村
元阳县红叶温泉度假村位于南沙镇菱戈塘村民小组村旁,菱戈塘村民小组共73户,300余人,全村均是傣族。红叶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有百年芒果树、酸角树、常青树和天然霸王鞭园林。
原阳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原阳有什么好玩的景点如下:
1、陈平祠。
陈平祠地理位置陈平祠位于原阳县城东北九公里的阳阿乡阳阿村。陈平简介陈平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树下了不朽的功勋,被历代封为“忠臣”而加以宣扬和传颂。人物生平陈平,字孺子,河南阳武户牖乡(即今阳阿乡阳阿村)人,陈平祠堂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据历史资料记载:陈平祠建于汉武帝三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又做了补修。
2、玲珑塔。
原阳玲珑塔玲珑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5公里原武镇东关,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六角形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平面呈六角形,全高47米,共13层。
河南原阳有什么名人古迹
历史悠 及商周 景观众 古迹丰
原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分布全县17个乡镇。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宋玲珑塔、商代谷堆文化遗址、汉代张苍墓、明末清初夏家大院。
历史象条河,涛声依旧;
文化象首诗,旋律如歌;
历史是流动的文化,古迹是历史的浓缩。
秦始皇 到博浪 张良击 天下扬
张良,字子房,被封留侯, 韩国后裔,其父、祖父均为韩国丞相。前218年秦国灭韩后,他深怀家仇国恨,趁秦始皇东巡至阳武博浪沙(县城东南隅)时,伏道刺秦王,误中副车,“铁椎飞出,副车粉碎”。秦始皇大惊失色逐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张良藏匿于原阳齐街一村中,后人将该村改名留后村。刺秦后,他苦读兵法,终于成为刘邦重要谋士。唐代诗人胡曾云:“一击车中胆气高,祖龙社稷已惊摇”。周恩来总理1914年也有“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的著名诗句。
一击惊天下,一误憾古今,
博浪既举椎,后有椎击人。
玲珑塔 塔玲珑 斜之最 东北倾
玲珑塔,又名徽塔,位于县城西175公里的原武镇,始建于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原为善护寺内建筑,清代寺毁于火,唯塔独存。塔原高47 米,砖木结构,6角13层。明清时期,黄河屡决,将塔底淤没,现存12层43米,塔身向东北倾斜2度33分,斜而不险,堪称中国斜塔之最。1963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巍屹立阅千载,默默无言听河声,
倾躯不是老年态,历尽沧桑还玲珑。
自荐亭 史彪炳 三寸舌 百万兵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7年,秦围赵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解郸邯之围,毛遂自告奋勇要随平原君赴楚,平原君因平时未听说过毛遂其人,不愿带其前往,毛遂极力说服,才勉强得到平原君允诺。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机智勇敢凭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楚王与赵歃血为盟,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慨叹道:“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不敢再失去这样的人才了”。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城西12公里的师寨镇路庄村,这里有自荐亭和十余通石刻,记载着毛遂自荐的动人故事。
中原人才多奇伟,有胆有识留口碑,
劝君莫学平原君,只知自荐不识遂。
夏家院 明清建 精雕琢 大观园
夏家大院位于县城南街,有房屋150余间,分四座院落,房房相衔、院院相通,主院槛 墙皆为木雕隔扇,图案精美、刀法娴熟,花鸟禽兽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明末清初北方民居建筑之典范,人称“远离现代文明的历史大观园”,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该院最后一位主人是个寡妇,并于1956年去世,又俗称“夏寡妇院”,虽经黄河屡次改道,却保存完好,令世人惊叹。
曲径通幽院通院,精雕细琢刀连刀,
黄河不忍伤美态,屡次改道未惊扰。
张良渡 博浪亭 玄武园 柏林冢
张良渡:位于原阳县蒋庄乡周屋村,传说为张良刺秦后从此处渡河出逃。现已开发为黄河滩区一旅游景点。
博浪亭:位于县城东南隅,张良击秦处。现有康熙二年(1663年)所立“古博浪沙”石碑一座。
玄武园:位于城关镇,距县城05公里,内有祖师庙和关圣殿。
柏林冢:即周亚夫墓,在今原阳县磁固堤村。
除此之外,原阳现仍有诸侯会盟台、陈平祠、张苍墓、沙压龙王庙、唐槐等多处古迹。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旅游景点,资源丰富。
史学家 新考证 娄氏地 毛氏宗
史家考证,娄氏起源以唐朝娄师德为祖,娄师德系现原阳县原武镇双楼人,旧原武县素有“娄半县”之说。另据考证,周文王第八子毛伯政被封于毛国(荥阳郡阳武县),因此原阳县又是毛氏祖先发源地。
姓氏多出中原地,中华树茂根深系,
娄毛二氏寻宗祖,黄河岸边朝天祭。
韶山冲 毛泽东 祖籍在 原阳城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据载,毛主席的名(泽东)、字(润之)取“润泽东方”之意。据考,韶山毛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政,自西周毛氏封国到毛氏家族传至毛泽东,历3000多年,传108代。主席生前通览古书,却唯独不知毛氏祖先出原阳这一史实,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遗憾,还是原阳的遗憾?母亲河滚滚东流,“润泽东方”,是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姓氏渊源黄河域,寻宗觅祖毛主席;
源头始自原阳地,天下毛氏一根系。
风水地 人杰灵 十二丞 如繁星
原阳县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十二位官抵丞相的名人,有汉代四丞相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唐代五丞相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杨再思,五代十国丞相李恽、北宋丞相李穆,南宋丞相万俟_。
一地十二丞,引得世人惊。
全国两千县,是否有伯仲?
助沛公 扶汉童 原阳人 第一功
有人说,中国西汉历史,就象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是由原阳人搀扶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均为汉相,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汉朝的开国元勋。
博浪举椎第一击,后有四相扶汉帝。
秦王莫把原阳恨,暴政亡国是规律。
辅高祖 有陈平 出奇计 去范增
陈平,原阳阳阿乡人,从陈涉起义而步入戎马生涯,先投项羽,后投刘备。他足智多谋,曾为高祖刘邦“六出奇计”,其中计除范增被后世广为传播。史载,前204年,楚军在荥阳围攻汉王,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项羽亚父范增却力主攻打荥阳。正此时,项羽使者到汉王营中,陈平置盛大宴席,但一见楚使却假装惊讶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逐命撤掉酒宴,改用粗饭让楚使吃。楚使回禀项羽,项羽对范增产生猜疑,不采用他速攻荥阳主张。范增一怒而走,后因背生毒疮而死。
平定诸吕之乱,巧解楚汉纷争;
陈平运筹帷幄,扶汉立下头功。
美女图 解围城 诛诸吕 大智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胃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汉军即将全军覆没。危急情况下,陈平以重金收买匈奴使者,给领兵之帅之妻阏氏献上重礼并送上一张“美女图”,说:“你们大王到前方打仗,汉王将败,正按这张美女图在全国挑选美女以献大王。”阏氏大怒,以家中有要事为由派使者火速到前线叫领兵之帅撤回,以此解了白登山之围。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陈平、周勃紧密团结,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代王即汉文帝。
时势造英雄,危难见陈平;
审时善度势,铁腕不留情。
有张苍 拜侯相 定历法 校《九章》
张苍,旧阳武人,秦时为御史,汉初为相,封北平侯,曾任丞相十年,主持改定历法,校正了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两朝元老历秦汉,凭识为官有才干;
政绩显赫垂青史,德才兼备美名传。
报恩情 侍王陵 开先河 废肉刑
张苍是个知恩图报的孝子,王陵(后任汉右丞相)曾救过其命,史载“及苍贵,常父事王陵”。在他任主管刑法的丞相期间,第一次废除了“肉刑。”
不孝难为子,做人知报恩。
至今思张苍,启迪后来人。
有周勃 人厚重 少修饰 史称颂
周勃,原武人,西汉丞相,封绛侯,身为武将,英勇无比,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战功。但他“重厚少文”,虽官居高位,却生活简朴,为人忠厚,不重修饰。后与陈平合谋,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汉文帝,刘邦评价他:“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简朴不奢侈,重厚少修饰。
位高不自居,为官当自持。
周亚夫 不亚父 两丞相 一门出
周亚夫,周勃次子,西汉丞相,封条侯,原武镇人。前158年,匈奴侵汉,汉文帝派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文帝一行曾到其军营犒劳兵士,却被威风凛凛的士兵阻于营外,守兵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令。”文帝使者出示皇符后方得入内。守兵又对皇帝随从说:“将军有令,军中不能策马奔跑”,文帝只好松缰缓行。到了大帐,亚夫手持兵器对皇帝作揖:“身有盔甲的武士不能躯体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以军中礼节参见陛下”。文帝走后说:“此真将军矣”。国防部长张爱萍1986年为亚夫故里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
只听军中令,不闻天子诏。
唯我“真将军”,胆气贯云霄。
娄师德 荐狄公 女皇封 留贞名
娄师德,唐朝丞相,原武人。一生以“伟岸大度,气量宽厚”著称,虽与狄仁杰因政见不同而“有隙”,但他宽容大量,不计前嫌,仍推荐狄仁杰为相,“唾面自干”成语即由他出。他还因品行端正,不近女色而封为“贞公”。
与事公则正,为人宽则容。
“贞”名有男儿,娄公传美声。
韦思谦 史无前 父子仨 丞相传
韦思谦 ,唐朝丞相,原阳陡门乡韦城人。他教子有方,家规甚严,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也都品行端正,才学过人,后皆为唐朝丞相。《旧唐书》栽:“前后四职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
子承父业不绝后,一门三相史无前。
品学兼优古今事,教子有方当思谦。
韦嗣立 明大义 兄有过 仗责己
韦嗣立,唐朝丞相,韦思谦之子。韦嗣立与韦承庆为同父异母兄弟,韦承庆为韦思谦前妻所生。韦嗣立小时非常懂事,他知道哥哥韦承庆不是自己母亲所生,所以,每当哥哥做错事,受到母亲责罚时,他都替哥哥承担责任,让母亲杖罚自己。因此,兄弟二人感情笃深,非常和睦。
兄弟姐妹手足情,尊长爱幼道德经。
古往今来可箴言,当知家和万事兴。
丞相乡 不虚名 成语多 更蜚声
原阳历史上曾出过十二位官邸丞相的人物,堪称“丞相乡”。与此同时,原阳人也产生过二十多个众人皆知的成语和典故,如“唾面自干、汗流浃背、重厚少文、毛遂自荐、脱颖而出、锥处囊中、因人成事、一言九鼎、八攻八克、九鼎大吕、细柳屯军、言重九鼎、周勃安刘、六出奇计、 狱吏之贵、人面莲花、歃血为盟、碌碌无为、跪履三约等,誉为“成语乡”当不为过。
博浪名人多,辉煌在秦汉。
文化底蕴厚,成语一串串。
古官渡 马头集 五佛寺 碑石记
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东汉末年袁(绍)曹(操)官渡之战的中心战场就发生在大宾乡马头村的古官渡附近。明清碑石为证,天然渠畔的官渡水遗痕犹存,是旅游开发的风水宝地。
公元200年,黄河南岸边;博浪战略地,群雄逐中原;
马头古官渡,袁曹大会战;高阜决雌雄,撕杀动地天;
乌巢一把火,袁军人心涣;操智少胜多,绍傲败遗憾;
五佛历千秋,史故代代传;寺毁僧散去,碑刻留人间。
民李判 处事公 判官村 遂得名
相传三百多年前,山西洪洞县一批移民迁到黄河岸边,在此建宅立户,垦荒种田,后来因人丁增多,地界常发生矛盾冲突。村里有一位叫李判的村民处事公正,聪明善断,村里发生各种纠纷都找他评理了断,无人不服,久而久之,村民叫他“判官”,后来,该村取名“判官村”,在现原阳县城正南黄河岸边。
善断得民敬,“判官”由民封。
事曲理却直,公正定纷争。
家贫寒 酒壶空 妻剪发 待宾朋
大宾为原阳县一乡名。据传,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洪桐县一户居民迁来此地,因家境贫寒,有亲朋好友来时,其妻就置一空壶于桌上留客,然后到外剪发买酒,因此有“空壶留来客,削发待宾朋”之说。“待宾”也逐渐演变为“大宾”。
酒空心意满,家寒情谊暖。
为人贵纯朴,莫把穷友嫌。
一箭神 双雁分 交颈死 撼人魂
原阳县太平镇乡有一村叫雁李村。据传,该村曾经有一村民,非常善射、百发百中,以在黄河滩射杀大雁为生。一年冬天,当一群南去大雁经过时,他挽箭射出,一只大雁应声落地,大雁受伤未死,他就将其养于家中。次年春天,又有一群大雁北归,经过该村时,其中一只大雁脱群而落,立于他家门口一棵高树上凄然鸣叫,养于院中的那只大雁闻声回鸣。只见立于枝头的大雁突然俯冲而下,两只大雁交颈亲昵,片刻而死。该村民见此情景,痛哭流泪从此收弓,不再杀生。
一箭无情两雁凄,双雁同归一人泣。
大雁本是人间友,奉劝我辈要珍惜。
时彦父 慈善心 得娇子 香时村
原阳县师寨镇有一村叫香时村。据传该村曾出过一状元名叫时彦,在时彦出生之前,其母一直未育,深感愧疚,就交给丈夫一笔盘缠,劝其到四川成都纳妾。其父到成都后,一日见到路边跪一戴孝女子,向过往行人乞讨。其父问之,方知该女子父亲身亡,只因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只好沿路乞讨。其父闻言,深为女子孝父之心而感动,就将所带盘缠全部赐予女子,空手而归。回来不久,其母便怀时彦,待时彦出生时,全村香气扑鼻,该村便取名香时村。
人间自有慈善心,孝父女子感路人。
钱财本是身外物,济苦救难报三春。
河南原阳县景点有哪些
玲珑塔又称徽塔,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西南17公里原武镇的东关,310省道旁边,现已划归新乡市平原新区,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玲珑塔至今经受过10多次地震,1938年还曾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击。1983年有关部门测量得出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3度33分。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虽历经九百多年的历史风烟,至今仍巍然屹立,足以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聪明智慧。该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楼阁式砖塔,造型美观,观之赏心悦目,为宋代寺院之佳作。登上此塔可以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绿,真可谓妙趣横生,蔚为奇观,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左权将军。
左权百科名片
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左权老井村。 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中文名: 左权
别名: 左纪权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湖南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
出生日期: 19050315
逝世日期: 19420525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一期
信仰: 中国***
主要成就: 著名抗日将领
目录
人物介绍
生平简历
革命生涯
左权陵墓
左权县概述
资源
交通
文化
历史
人物介绍
生平简历
革命生涯
左权陵墓
左权县 概述
资源
交通
文化
历史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左权(1905~1942),字叔仁,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人。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 左权
左权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 《埋伏战术》 《袭击战术》 《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编辑本段生平简历
1924年 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 左权
[1]1925年2月 加入中国*** 1925年12月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 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 1931年12月 任红15军政治委员、军长兼政治委员 1933年 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副局长 1933年12月 任红一军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 参加长征 1936年5月 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1940年8月 参与指挥百团大战 1941年11月 抗击日军第36师团一部的疯狂进犯 1942年5月 25日 于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
编辑本段革命生涯
左权(1905-1942)——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左权——中国***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 1905年3月15日,左权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左权于8岁上学,几度辍学。17岁考入县立中学。在县中读书时,曾参加***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社,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志向,立志投身改造社会。 左权
1924年3月,左权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在广州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主要负责人有程潜、李明灏),同年11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编为第1期第6队。 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从此,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与蒋先云、周逸群、许继慎、李之龙、陈赓等人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重要人物,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2月,左权开始步入军事生涯,在讨伐陈炯明的第1次东征中,作战英勇,曾任黄埔军校学生军(党军)教导团排、连长。6月回师广州后,左权又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7月,在程潜攻鄂军(后来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军)卫队任连长,参加了彻底消灭陈炯明的第2次东征。 1925年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留学,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左权学习刻苦,善于思索。"所以在军事、政治考试中,常能旁征博引,阐其旨趣。" 1930年6月,左权回到上海,9月经厦门、龙岩进入闽西苏区。初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11月,当选为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12月初为红新12军军长。1931年初任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6月升为参谋处长,开始显露出较强的组织才能。12月,受中央军委派遣前往宁都附近的固村圩,协同王稼祥、刘伯坚从事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的联络指挥工作。随后担任红军第5军团(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第15军政委,不久,任军长兼政委。1932年6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左权被撤销军长兼政委的职务,调至红军学校任教官。1933年12月,他任红1军团参谋长。这时,中央苏区的第5次反"围剿"战争已经开始,战斗频繁而且极为艰苦。即使几天几夜不睡觉,他也从来"没有表现过倦怠、疏忽、放任与暴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在攻打贵州施秉:城时,他身先士卒,指挥果敢,行动迅猛,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通过。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之后一天急行140华里越过晒经关,他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以佯渡之态势转移了敌军对安顺场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护了红1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最终中央红军主力全部通过泸定桥,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 左权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2个团,胡部的另几个师也被红军兄弟部队击败,山城堡一仗共毙俘敌军150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苏区的进犯,稳定了陕北的局面。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副总参谋长、1938 年 12 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1938年2月,日军4万人分三路进攻临汾,与八路军总部遭遇。在左权指挥下,他们坚持战斗,一直到后续部队赶到,击退了日军多次冲锋,这就争取到了3昼夜的时间,使数十个村庄的群众安全转移,使国民党在临汾、洪洞的军政机关顺利撤退,并使八路军在临汾的军需物资大部分转运出去。两个月后,日军3万余人对山西晋东南地区发动9路围攻。左权根据日军兵力分散的弱点,按照总部的部署,在内线,以游击战牵制、骚扰袭击敌军,将主力部队调到外线,寻找战机歼敌。4月15日终于光复了武乡县城,16日又在武乡县的长乐村布下口袋阵,全歼日伪军3000余人,此即"长乐战役"。随后,他率军在张店再歼敌1000余人,收复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解放人口百余万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9路围攻,奠定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基础。 1939年底到1940年初,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与冀察战区鹿钟麟、石友三部纠集在一起,在日军的配合下,猛扑太行抗日根据地。3月上旬,身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的左权,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东西两侧发起自卫反击战,经4天4夜激战,击溃了石友三进犯军的进攻,全歼朱怀冰等部10个团,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作战指挥,将战役的整个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条,真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连北平日军的报纸也说,"此次华军出动之情形,实有精密之组织"。左权不仅谋划整个战役的组织、参谋工作,而且还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在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他协助彭德怀出色地指挥了关家垴战役。在最紧急关头,他命令说:"指挥所的同志全部向前推进,犹豫等于死亡!"左权的魄力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指挥部的士气,结果日军第36师团冈崎大队500余人,除60余人外,其余均被歼。左权有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每在成就一件大事之前,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兴建黄崖洞(在辽县、黎城交界处)兵工厂,他实地勘测地形,亲手规划工厂布局及保护工厂的军事设施的配置,经过一年的建设,一座年产足可装备16个团的兵工厂建立起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八路军装备匮乏的现状。刘伯承曾经说:"左权同志曾艰苦经营太行山制造兵器的设施起了相当的作用。黄崖洞兵工厂的建立,很快就成了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 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他还就应当注意的战术原则和其它有关注意事宜作了具体的布置。11日凌晨战斗打响。日军来势极猛,并施放了毒气。守军按照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示顽强坚守阵地,并利用机会组织反击,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日军接连失手后改变了策略,企图利用赤峪山东侧的悬崖,居高临下侧击守军阵地。左权及时指示特务团"待机行动,以变应变",重新配置了防御力量,继续给进攻的日军以重大杀伤,大量消耗了其有生力量,顿挫了敌军的锐气。 19日,黄崖洞保卫战进入尾声。八路军在三十亩、曹庄一带设下伏兵,当退却的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立即被密集的弹雨打得阵脚大乱,伤亡惨重,向黎城方向溃逃。21日乘胜追击的八路军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敌我伤亡之比为6:1。中央军委认为,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敌人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多次指挥战斗取得胜利,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素养和军事理论功底,他素以学习刻苦,精于钻研,而博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他阅读了许多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的书籍,对八路军的军队建设、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于1942年被18集团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并要求"今后本军关于现代步兵战术的研究,均应以此为蓝本"。左权对战术问题特别是游击战术的研究颇有创新,"为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始人之一",其军事著述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具有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军事思想原理。在八路军军队的建设中,他对司令部工作、后勤工作、部队训练、军队政治工作、军民关系等,都有独到的建树和巨大的成就。左权善于思考、勤于笔耕,撰写和翻译了诸多颇具影响的军事著作。仅在华北敌后5年间即译著共20余万字。周恩来说左权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左权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空前严峻。20日午夜时分,左权在战前部署会议上分析了敌我态势。说面对日军重兵的多路合击,我主力部队目前已转出外线,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军械部、军工部以及新华日报社等尚处在敌军的合击圈内。眼下直冲我们的是由涉县、黎城、歧极关而来的一股日伪军,约3000人。面对重兵压境的日伪军,合击圈内八路军能够应敌的兵力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警卫部队,等待他们的将是极其残酷的战斗。不过,左权提醒大家:从局部看,我们处在敌军的包围之中;但从全局看,敌人是处在我们的军队和人民的包围之中。他对担负主要掩护任务的司令部警卫连连长唐万成说:"你们连百分之八十是***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老红军,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次任务。告诉同志们:太行山压顶也决不要动摇!" 鉴于眼下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连日开会研究对策。左权提出:在敌军分路合击时,乘隙钻出合击圈,当日军扑空撤退时,伺机集中兵力歼其一路至几路。一切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各部门于5月23日奉命转移。次日凌晨,由掩护撤退的总部警卫连所扼守的虎头山、前阳坡、军寨等阵地都爆发了惨烈的战斗。在这次"扫荡"中,日军专门组建的"特别挺进杀人队"(其队员均着便装,先于日军"扫荡"部队潜入根据地)在麻田发现了八路军首脑机关,故多路日军均向麻田方向急进。警卫连仅仅200多人顽强地抵御着2000多日伪军的轮番进攻。敌军多次冲击失败后,便发射信号弹,召来了更多的援兵,射向守军阵地的火力更加炽密。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将虎头山一线轰得地动山摇,步兵随着遮天蔽日的烟尘直逼八路军阵地。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周围炮弹不断爆炸掀起的气浪,站在虎头山后面的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他心里不仅想着总部各部门的安全,也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当他看到附近山上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不慌不忙地走下山去。 5月25日上午,突围队伍仍然未脱离险境,在南艾铺、高家坡一线的山沟里,集结着八路军总部、北方局、党校、新华社的几千人马,四周都是激烈的枪炮声,日伪军以"纵横合击"战术构成的包围圈在一步步地收紧。天空中,日军飞机也不时地投弹、扫射,受惊的骡子狂奔乱跳,将密集的突围队伍挤堵在狭窄的山沟中。眼看秩序大乱,左权不顾日军飞机的威胁,跳上一匹黑骡子,跑前顾后地把混乱的队伍重新集合起来,加快了行军速度。左权一边指挥突围,一边观察着战场情况的变化,他根据日军飞机反复投弹扫射,以及千米之外响起的密集枪弹声判断,兵力占极大优势的日伪军已经发现了合围目标,必须尽快采取果断措施,冲出包围圈。左权率司令部和北方局机关人员为1纵队,沿清漳河以东由南向北突围;罗瑞卿率野战政治部直属队和党校、新华日报社为2纵队,由政卫连掩护向东面突围;后勤部门为第3纵队,由杨立三率领向东北角冲出重围。日伪军发觉了八路军分路突围的意图,迅速收缩合围圈,并将一簇簇炮弹砸向密集的人群,给突围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恐慌。面对这一极度危险处境,左权一边鼓舞士气,一边迅速督促彭德怀赶快转移。他说:"你的转移,事关重大,只要你安全突出重围,总部才能得救。"彭德怀关注着仍围在合围圈里的大批战友、同志,坐在高大的马背上就是不挪动。左权急了,以强硬的口气命令唐万成:"连人带马,给我推!"彭德怀被感动了,挥起马鞭,在警卫战士的掩护下,向西北方向疾驰而去。目送彭德怀离去后,左权又奔向司令部直属队,继续指挥着大队人马的突围行动,他的身体这时已虚弱得很厉害,但仍然尽全力招呼着每一个人。午后2时,在十字岭高家坡,利用短暂的休整,左权用嘶哑的声音激励着已极其疲劳的队伍:"同志们,尽管敌情严重,大家不要慌。我们要胜利,就得一齐冲。一齐冲就要听从指挥,只要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尽管突围形势愈加严峻,左权仍然要求警卫战士"要警卫总部机密,要保护电台,保护机密材料,保护机要人员!"并立即采取措施,将身边的参谋人员、警卫战士分散到电台和机要人员中去。 当左权交待完上述任务后,突然觉得有人拉住了胳膊,他一看是唐万成,感到很惊奇,刚才不是安排这位警卫连长去保护彭总突围的吗?怎么小伙子又转回来了呢?当唐万成告诉他"彭总已冲过封锁线,现在你快跟我走吧!"左权拒绝了,坚决命令唐万成赶快去追上彭总。在他看来,彭总的安全远比自己的安全重要,这涉及到八路军的荣誉啊!现在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突围。看着身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将军,拖着虚弱的身子像普通战士一样在炮火中奔跑,唐万成实在不忍心,他执拗地紧紧攥住首长的胳膊不放。左权气极了,拔出左轮手枪,喝令道:"你要懂得,要是彭总有个三长两短,我要枪毙你!"唐万成只得松开手,掉转身朝彭总突围的方向赶去。太阳偏西了,日军的炮火依然很猛烈。左权从容地指挥队伍继续突围,他登上一块高地,尽管他声音更加嘶哑了,还是一遍又一遍地高喊道:"不要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同志们快冲啊!"大家见副总参谋长就在身边指挥,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突围的速度也就加快了。 左权将军纪念碑
当队伍冲向敌军最后一道封锁线时,敌人火力更加凶猛。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危险,高喊着让大家卧倒。接着第二发炮弹又接踵而至,左权的头部、胸部、腹部都中了弹片。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过早地失去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左权将军牺牲后,八路军战士利用日军撤兵的间隙重返十字岭。将左权的遗体就地掩埋。没想的日军得到左权已死的消息后又杀了个回马枪,并在十字岭上到处挖掘,终于还是发现了将军的遗体。日军对左权将军的遗体照了像,并登报进行大肆渲染。 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周恩来指出:"左权壮烈牺牲,对于抗战事业,真是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失"。朱德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为了纪念左权将军,根据太行人民的请求,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批准,1942年9月18日,辽县党政军民等5000余人举行了辽县易名典礼。从此,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编辑本段左权陵墓
左权将军,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毕业,曾赴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军长、政委、第一军团长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反"扫荡"突围中,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享年36岁。1942年9月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军,将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太行人民怀着十分敬重的心情,选址半年,在涉县石门村北精心修造了晋冀鲁豫抗战殉国烈士公墓,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在此葬有左权将军、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朝鲜义勇军***陈光华和石鼎等8位烈士。 左权将军墓现在处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陵园路中段。 左权将军陵墓北依太行,面临清漳,建在上下有台阶相连的3个台地的最上层。第一层台地的中间有一荷花池,第二层台地的中间建有左权将军纪念塔,左权墓在第三层。陵墓用青石筑成,呈长方形。墓碑上刻有"左权将军墓"5个大字。左权将军纪念塔的正面刻有朱德总司令的悼念左权将军的题词: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撰写和手书的《左权同志碑志》,镌刻在左权将军纪念塔的左侧。 解放后,在邯郸修建了国内规模较大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遂于1950年10月20日将左权将军等8位烈士的忠骨移灵此园。石门晋冀鲁豫抗战殉国烈士公墓旧址因其气势大、修建好,至今仍存。 附录:纪念左权将军诗词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德 <缅怀民族英雄——左权将军> 枪林弹雨何所惧,勇为民族去献身。 抗战胜利六十载,至今思念左将军。 注:纪念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为《胜利之歌》征稿而作。 ——张志真
编辑本段左权县
概述
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此,山西人民为纪念左权将军,遂更县名为左权。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北连和顺,西接榆社,南邻武乡、黎城东,与河北邢台、武安、涉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辽阳镇。下辖5个镇、5个乡:辽阳镇、桐峪镇、麻田镇、芹泉镇、拐儿镇,寒王乡、石匣乡、龙泉乡、粟城乡、羊角乡。379个行政村。汉族为主,有回、苗、壮、布依、朝鲜、满、羌等7个少数民族。2004年人口16万。
资源
左权县物产资源丰富。矿产有煤、铁、铬、铝、铅、锌、石英、石棉、云母、硫黄、蛭石、钾长石等20余种。其中尤以煤(储量约485亿吨)、铁(储量约 8千万吨)最盛。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豆类、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葵花、线麻、蓖麻、各类蔬菜等。兽类动物主要有:金钱豹、狼、狐狸、狍子、猪獾、豹猫、野兔、鼠、黄鼠狼、鼹鼠等。鸟类动物主要有:雉鸡、石鸡、山鸽、白翅雕、苍鹰、猫头鹰、鹞子、斑鸠、黄鹂等。木材树种主要有:杨、柳、油松、侧伯、栎、桦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核桃、柿子、花椒、板栗等。中药材主要有:黄苓、连翘、柴胡、酸枣、党参、猪苓等318种。土特产主要有:核桃、柿子、花椒、长城醋等。 左权县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2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5283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312倍;土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8279立方米,为全省的43倍。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美、桂林之秀、庐山之峻、延安之称,以宏、险、奇、惊、峻、幽、秀等特色在太行山区独树一帜。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曾在这里驻扎5年之久,彭德怀、左权、刘伯承、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生活、战斗在这里,是***、八路军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留下红色革命根据地150余处。 名胜主要有: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左权将军纪念亭等。
交通
历时18年建设历程的阳涉铁路工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04年2月12日,阳涉铁路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并交付阳涉铁路公司营运。阳涉铁路是由铁道部、山西省和晋中市共同投资兴建的地方铁路。北起石太线的白羊墅车站,跨黎城县边缘达河北省涉县,与邯长县的悬钟站接轨。一期工程白羊墅至左权段和麻田至悬钟段14443公里铁路于1986年开始修建,1995年9月铺通;二期工程左权至麻田段444公里铁路,于1998年12月开工,2002年10月铺通。 公路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道207线、省道太邢线和沁涉线纵横交错,县、乡道相互补充的交通网络。
文化
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颇负盛名的“歌舞之乡”,素有“民歌的海洋”“小花戏之乡”的美称,曾被省和国家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左权小花戏曾多次荣获全国民间艺术大赛“金奖”,左权民歌蜚声大江南北,《左权民歌集粹》音带畅销大江南北,深受广大观众、听众喜爱。
历史
历史上的左权县,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东汉置轑河县,晋初改为轑阳县,北魏初并入乡县,孝昌间置辽阳县,属乐平郡,隋初分设辽山、交漳二县。开皇十六年(596)置辽州,后废州 ;唐初复置辽州,中期曾改名箕州、仪州。晚唐复称辽州;宋初废州入辽山县,元丰年间复置辽州;金初名南辽州,后复称辽州;明代辽山县入辽州;1912年(民国元年)废州为辽县;1914年11月分设辽西县;1942年9月18日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左权同志,改辽县为左权县;1945年11月辽西县并入;1958年11月并入和顺县;1959年6月复置。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丁玲她在《速写彭德怀》一文中写下“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的文字。丁玲还细腻地描绘了彭德怀:“他的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吹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他那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的顽皮……昂奋的心都会在他那种最自然诚恳的握手里显得温柔起来。
他有时也同这些人开玩笑,说着一些粗鲁无伤的笑话。”丁玲还婉转地表达大家对彭德怀的看法:“有些时候他的确使人害怕,因为他对工作是严格的,虽然在生活是马马虎虎,不过这些受了严格批评的同志,却会更爱他。”
扩展资料:
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表并不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
优秀的外貌描写,要完全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勾勒,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所写外貌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